1

银子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货币,也相当值钱。由于每个朝代的生产力和购买力,百姓的生活水平,以及白银的流通量不尽相同,所以,银子在每个朝代的实际价值也是不同的。在此,笔者逐步谈谈一两银子在几个主要朝代的实际价值,看看能折合人民币多少钱。

在古代,大米是很重要的物资,通常以大米作为换算品。

先说唐代。唐代经过“贞观之治”后,国力强盛,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物产也比较丰富,物价相对便宜。当时一两银子面值等于1000个铜钱,也叫文钱。重量单位以斗和石作为标准,10斗为1石,一石约等于现在的59公斤。

唐代花上5文钱就可以买到1斗大米,一两银子就可以买到200斗,200斗就是20石,合计为现在的1180公斤。现在一公斤普通大米为4元钱,也就是说,唐代一两银子折合现在的人民币为1180*4,等于4720元左右。可见,在唐代一两银子相当值钱,主要原因是银两面值太大,还没有成为主要货币。

到宋代时,随着白银开采量的增大,通货膨胀,以及战乱的影响,物价有所上升。尤其在“康靖之乱”后的数年内,一两银子仅仅才能买到80——100斗大米,整整比唐朝初期的价值缩水一半还多。宋代一石重量跟唐代相差不大,为66公斤。此时,一两银子至多折合人民币在1800元左右。

至明代时,各国之间的贸易变得频繁,白银作为结算货币大量涌入市场。尤其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国库非常充盈,有足足200万两白银。据《明史》记载,当时一个七品级别的县令,年薪能达到45两白银,养活一大家子数十口人绰绰有余。

在明代万历年间,一两银子能买到20——30斗大米,为2——3石。不过,明代一石实际重量有所增多,约等于现在的95公斤。若按现在的米价2元每斤来计,宋代一两银子折合人民币700元左右。

到了清代,世界各地之间的交往和贸易比明代更加频繁。国内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特产大量出口到欧洲,欧洲的白银大量进入国内。在清初到清朝中期,有100余年时间,清政府GDP一直占据全球第一,占总量的35%左右。可以说,鼎盛时期的清朝很富有。

生产力强大,物产丰富,百姓手中有钱,物价当然也要升高,而银子的实际价值却在不断降低。到清代中晚期时,一两银子已经买不到1石大米。《大清五朝会典》力记载,“鸦片战争”之后,在两广一带,一两银子仅仅能买到7——8升大米,当时1升约为15公斤,7、8斗总共充其量也就100斤左右。按照现在的算法,清代中期一两银子折合人民币200元左右,可以说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最佳贡献者
2

题主这个问题其实不大好回答,因为中国古代大部分时间是以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直到明代白银才慢慢成为货币,而且在明清两代,不同时期白银的购买力是不一样的。

在明神宗万历年间,正常年景时1石白米售价大约在0.7两到1两之间波动。如果在灾荒年间,米价就不一样了,像嘉靖二年也就是公元1529年的时候,江南发生旱灾,农田颗粒无收,于是米价大涨。在南京连仓库里储存多年的陈米1石也要1.4两。

清代前期,比如康熙年间,1石大米大约在1两左右,和明朝差不多。而在清代中后期,随着物价上涨,即使正常年景1石大米也要白银2两,而荒年则要3到4两一石。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米价波动很大,正常年景下不同时期从0.7两到2两都有,相差了差不多两倍。另外这里也没有提到米的好坏,古代的斗也有大小区别,所以很难直接说古代一两白银折合多少人民币,只能根据购买力来估算一下不同时期白银的大致价值。

以明代为例,根据《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记载,明代1石大米是153.5斤,而明代1斤折合582克,折算下来明代1石大米就是178.6斤,1两白银能买现在的178.6斤到255.1斤大米。现在超市里大米价格1斤从2元到4元不等,所以1两白银折算成人民币,大约在350到1000元的样子,应该说很值钱了。

但是古人收入也不高,像《红楼梦》里借刘姥姥的口,说贾府吃一次螃蟹要花20多两银子,够庄稼人过一年了。刘姥姥家里还有几亩薄地,狗儿家里原本也做过官,花钱比较松,尚且一年不过用20多两银子,可想而知普通人家一年收入才多少。

所以说明清两代1两银子购买力很高,但是普通人家也存不下多少银子。

3

有两种换算方式,一种是以现在国际市场上的金银价格来衡量,再一种是以米价折算一两白银的购买力。

比如说,按第一种算法,2017年12月13日国际市场的黄金报价是1242.40美元/盎司(折合265.45元人民币/克),白银报价是15.68美元/盎司(折合3.36元人民币/克),古代标准一斤(500克)为16两,那么一两就是31.25克。一两白银只相当于人民币105元。由于现在很多国家的货币是金本位制,但美元已基本上与黄金脱钩,所以近年黄金价格一直在跌;而白银早已退出货币地位,加之实行工业化开采,成本很低,且主要用于工业和装饰,价格更低,所以这个价格显然不能代表白银在当时的购买力。

第二种算法,是找一种通用的生活必需品来衡量,看看古今的购买力。我们以《金瓶梅》为例,它的写作时代是明代隆庆朝和万历朝为准,以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的记载,隆庆朝的米价是每公石价0.591两银子,万历朝是每公石价0.638两银子。不考虑丰收和歉收时米价涨跌的因素(二者相差很大),而取其米价的平均数,按一公石米用银0.6两计算。现在的米价按2017年12月份的行情,每公斤3.50~4.20元,取中间数每公斤3.8元。而一公石以156市斤计,一两白银能购买260市斤大米,则折合人民币494元。也就是说,在隆庆、万历年间,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500元人民币左右。

这个结果显然,也不能够算的上准确,西门庆为王六儿买了使唤丫头,只花了四两银子,折合2000块钱,潘金莲、武大郎的住宅:上下两层四间,两个小小院落,典金十数两。典是典当,是在一定期限内有使用权,不具备产权,只相当于5000多元。

看完这个结果,我们就明显发现,上述算法,基本上是不正确的。为什么?你现在2000元能买个人么?买个越南妹子行情也在5-10万左右,正常的彩礼钱,最少也得10万,一个房子中等城市,至少得100万,而上面一个房子才值5000元,这不是开玩笑么?按照实际算法,四两银子至少值20万,那么一两银子至少算5万,才算合理。

为什么很多人算出来的数据很少呢?

因为他们把今天的白银和过去的白银等价计算,而实际上,今天的白银和往日的白银购买力是不同的

4

初中的时候,当时读《水浒》读《射雕》什么的,刚开始读的时候,看那些大侠去吃饭,“啪”掏出五两碎银子或者二两碎银子,我第一反应:有钱。咱们的反应,一说到银子,就是钱。后来就觉得不太对,怎么哪个大侠去吃饭,他都能掏出几两银子来?这个银子在古代到底值不值钱?后来我查过一些资料以后才知道,古代大侠是真有钱啊!

在唐朝的时候,当时有记载的是贞观年间1两银子,能买200斗米。这个200斗米,算到今天差不多是2360斤,就按照3块钱一斤,那个时候还真值七千多块钱。那看来,如果那个时候大侠摸出3两银子来,是真挺值钱的。当然这银子也贬值,到了开元年间,1两银子可能也就值3500块钱左右了。就是1两银子只能买一斗米。

我另一个很感兴趣的朝代就是宋朝。1两银子的购买能力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1600—3200块钱这个范围。其实弄明白这个事,就解决了我一个小疑问。当时看《射雕》的时候,为啥这个黄蓉和郭靖一见面,黄蓉就看上了郭靖了呢?你说郭靖呆呆傻傻的也不会说话,武功也不好。而黄蓉,千金大小姐,对郭靖一见钟情,这个怎么也解释不通。后来很多人说傻人有傻福或者是人傻运气好之类的等等。

后来搞明白这个银子值钱这个事情之后,这个事情就想通了。黄蓉和郭靖吃的头一次 饭,郭靖同志买单,花了20两银子。这个20两银子,按照刚刚的算法,至少也要三四万块钱。这个什么概念?我在大众点评查了一下,现在能查到的现在最贵的饭馆,人均消费7000块。那黄蓉和郭靖那顿饭,人均消费得2万块左右。我估计顶级三星米其林也到不了这个价。所以我好像就明白黄蓉为什对郭靖一见钟情了。

在《红楼梦》里,贾府的一餐螃蟹花了24两银子时,刘姥姥感慨道,可以够小户人家一年的生活开销了。从这里可以看到,银子在清朝的时候,购买力就变低了,但是还是能够达到一两银子值人民币200-300元。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银子的购买力在唐朝的时候最高,清朝的时候最低。但是总的来说,银子的购买力还是很值钱的。

5

诚邀,如题。古代没有时间机器,是以古代的银子与现代的纸币是没有对应关系的,不过好奇心总归是没有错的,今天小编就简单说说这古代一两银子折合现在的多少人民币呢?

小编说过,古今之间的度量衡是没有确定的换算方式,因为中国古代,皇权高于一切,重农抑商的国策关于金融的影响巨大,还有通货膨胀、物资匮乏等方面都会影响物价。而且古代经济学不发达,所以各个朝代的银子的购买力由于政策不同都会出现较大的浮动。举个例子,比如在中国的唐朝,贞观年间斗米仅仅三钱,然而安史之乱后,粮食一日三涨价,银子大大的贬值了。

假如一定要给出小编给一个等价公式,也没有方法,只能大概这样举例说明了。

一两银子清朝中晚期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

在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

在北宋朝中期价值600元-1300元 (或1000-1800元);

在盛唐时期价值2000-4000元。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6

人人都忽视的问题是,过去白银是一种流通货币,而且是国际流通货币。如今白银只是有点价值的工业原料,所以,过去的白银与今天的国际市场白银价格有一毛钱关系嘛?

历代白银价格也不同。中国从来不是白银的丰产国,所以宋代之前的白银主要作为国家政权与家族财富储备,很少流通,白银价格所以比较高。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开启,元代中欧陆地交通开启,欧洲甚至非洲白银开始涌入中国,明代更是因为美洲白银导致银价不断下跌,比如乾隆末期一两白银只兑850文制钱。鸦片贸易后白银流出中国,银价飞涨,1840年鸦片战争前大体是1000文,咸丰时期1600文,1900年已上涨到2200文铜钱。

用米价衡量银价同样不标准。过去的粮食产出率很低,而人口、时间、灾荒、运输、所在城市等背景条件也各不相同,基本无法正确计算银价。

因此,只有用综合物价水平来衡量银价才是相对合理的。

1900年代,北京一个五口之家,有两仆,出入马车,居住四合院,每月开支大体是15—18两白银。换算成今天的北京五口之家,二环路两套房(不计每月按揭,但需计算物业费),有两辆轿车,请一位保姆,两个孩子上学。每月最基本消费当在2.5万至3万元。所以1900年代一两白银大体等于1500—1800元。考虑物价水平差异,同时期的北京郊县、内地城市、上海等地白银价格又有所区别。

而乾隆末期的1800年,北宋的1000年,汉唐时期,白银价格也是不同,就不细致说明了。

7

别看古装剧里面动不动用银子结账,其实中国历来就不是个大量产银的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古代中国流行用铜钱、用纸币、甚至以物易物,大范围用银两结账大概是明朝中期后的事儿。

一、说古代一两银子到底折合现在多少人民币,从购买力上说,历朝历代差异巨大,同一朝代不同时期也差异巨大

这很好理解,如今一元钱还能买什么东西?二十多年前得买五个大肉包子。对古代银两的换算,大多都通过对粮食的购买力来算。那么在唐代,一两银子大约值现在两三千元以上。在明代中后期,一两银子大约值现在六七百元。到了清代道光之后,一两银子本来是换一千个铜钱的,但因为鸦片的流入,中国外贸的顺差变为逆差,银子迅速外流,到后来,一两银子可以换两三千个铜钱了。当时的肉类多半50个铜钱上下,蔬菜多半10个铜钱以内。也就是说,当时一两银子的购买力从如今两百多元到六百多元,浮动很大。

二、通常认为,一两银子换1000个铜钱,这在唐朝开始就是如此,其实各个特殊时期浮动很大,而且中国古代的特殊时期很多

1000个铜钱在古代叫一贯,万贯家财,那就是古代对富翁的称呼。形象的比喻呢?在唐代,通用的是铜钱,安史之乱后,大约20、30万贯钱,就足够养活一个地方诸侯(一个诸侯大约管理着如今半省到超出一省的范围)好几年了。因为在唐朝铜钱也很峭,不是通货膨胀,而是通货紧缩。后来呢,纸币在宋朝被发明了,于是货币就越发混乱了,纸币的大幅贬值,疯狂掠夺农民财富,在宋朝、明朝前期都可以看到。恐怕正因为如此,随着中国贸易顺差,流进来越来越多的银子,因为其自身具有较高价值,逐渐成为明朝中叶后较为稳定的货币。因此,古装剧中哪个朝代都银子结账的表现,显然是不合理的,在古代某些特定时期(譬如说朱元璋时期),你演出写用一堆废纸的纸币强行结账的场景,或许还合理些。人家明朝前期,强迫农民用纸币,却限制农民用纸币交税,朱重八的强盗逻辑,大赞明朝现代史话只字不提。

三、以上所说的银两的购买力,那都是在朝代的正常时期,在某些特殊时期,多少银钱都不管用

大唐二百八十九年,其实至少乱了一百五十多年,在这其中,经常看到上千个铜钱买不到一只老鼠的。为什么?战乱时期,天下颗粒无收,相比于银钱,食物总是最值钱的。这种特殊时期,在中国古代社会很常见,并非极为短暂的时期,有时候甚至持续上百年,因此鲁迅才在中国古史中始终只看到了两个字,什么字大家应该记得。这便是银子在古代比较全面的实际购买力。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8

在很多电视剧里,我们都是能够看到一些人到客栈里吃饭,都是付的是银子,而且一看就是那种白银似得银两,而且在一些电视剧里,一碗汤几两,一个馒头几两,现在很多人是毫无概念的。根据古籍记载,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其实相当的高。电视剧里两个馒头一碗汤几两银子的情节,其实是很荒唐的。

老百姓也不都用得起一整锭银子,多是铜元、铜板交易,但银子仍是历朝历代流通量颇广的货币之一。

比如《朱子语类》卷一三〇:“傅钦子闻其贫甚,怀银子见他,欲以周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这几行字值得甚么,我却受你银子?”吴晗的《朱元璋传》第六章二记录:“银子终于取代宝钞成为全国通用的通货。”  

只是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有人以大米为衡量单位,尝试推算过银子的价值,虽然换算数字不一定准确,换算方法却值得参考。

比如: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如果当时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等于人民币660.8元;又如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可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等于2065元人民币;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1两银子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  

综上所述,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在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在北宋朝中期价值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在盛唐时期价值2000-4000元。

9

我是方圆,文史专栏作者,欢迎关注我;

想必大家都会在影视剧中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人从口袋里动不动就能拿出几千两,上万两的银票,然后很慷慨的赏给某个下人。

但其实,这样的情况在真实的历史上是不存在。当然了,我们也不否认确实有这种土豪,但是毕竟也是少数,而在影视剧中,土豪似乎遍地都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确实不应该出现。

为何会说不会有这样的场景出现呢?实际上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古代的银子数量有限。

当然了,这个有限,实际上也是看朝代来的,像唐朝时期,银子的数量少,且纯度高,价值高,购买力就大。而像清朝,特别是清朝晚期的时候,银子的价值就要小得多了。

那么,古代的银子换算成人民币分别是多少呢?

我们先来看看唐朝银子的价值

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的价格是5文钱,而在当时,一两银子可以兑换成1000文铜钱,也称为一贯。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可以买200斗米米,而十斗为一石,即能买20石。唐朝时期的一石为59公斤,按照2018年7月26日惠农网发布的东北大米陈米(特级)3.6/公斤平稳折中计算的话(我们以1.75元/斤)计算的话,可以得出,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的购买价格。

到了唐玄宗年间,通货膨胀严重,米价则涨到了10文一斗,其银子的价格则可折算成人民币为2065元。

所以我们大概能推算出,唐朝时期的银子可折合人民币为2100——4000左右。但实际上严谨综合一点来计算的话,大概是2000元。

到了宋代,银子的价值就没有那么大了。一两银子可以买到4到8石大米,根据宋朝时期的重量标准核算一下的话,一石大概等于66公斤。那么一两银子就相当于人民币924元到1848元。

明朝中期的时候,一两银子可折合人民币为600元到800元。

而到了清朝中晚期时,一两银子大概折合成人民币为150元到220元左右;

10

我们无论是从书上还是电视上所看到的古代人都是用的银子来进行货物的买卖与交换。银子这种货币起源于汉代盛行于明清时期,但是我们都知道银子这东西在用起来的时候并不是很方便,因为他是根据重量来计算其价格,可是在平常的买卖之中如果每个顾客都称其重量那就变得格外的麻烦,那到底是怎么来使用呢?

银子的价值怎么使用更方便?

银子的价值在古代还是很昂贵的,并不是像电视上的使用的那么的频繁,而且银子很少会有完整的,一锭银子的价值是非常的高。所以在日常的小买小卖中老百姓常用的还是铜板,当然如果是使用银子的话,那就是用的碎银子,但是碎银子的价值老百姓是不会特意计算的,他们索要的银子也不会低于商品的价格。

古代银子的价值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

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的价值

唐朝时期:一两银子的价值相当于现在的2000—4000元人民币

北宋时期:一两银子的价值相当于现在的600—1000人民币

明朝时期:一两银子的价值相当于现在的600—800人民币

清朝时期:一两银子的价值相当于现在的150—200人民币

如何划定?

我们都知道古代官员的俸禄还是百姓的劳作都是以粮食来为基础的,所以银子的的划定也是以粮食来计算的,但是古代的各个朝代的银子的价值也是十分混乱的,所以也是又没什么依据,每个朝代各有不一,现在也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