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邪为了丈夫干将铸成宝剑献给大王(一说吴王、一说晋王,原本就是传说,当不得真),自己投身进剑炉,化为精血与玄铁混在一起,干将以此铸成了稀世宝剑干将、莫邪。
这样的故事纯属瞎编,在科学上有没有道理另说,只说这个故事的出处,这个故事出自《搜神记》,原故事是这样讲的: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d?)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yé)?”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wên),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huò)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瞋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坠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坠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辨。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
看清楚了?这才是干将莫邪铸剑故事的原始版本,从来就没有将人投入剑炉的说法。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一方面那些写武侠小说的瞎编乱造,为了显示古代女性为丈夫牺牲自我的伟大奉献精神(凭什么为了你打一块好铁就要老婆受那炮烙之刑?),二是说明这个宝剑的神秘感,三是塑造铸剑师的工匠精神。
对于一个铸剑师来说,那毕竟只是一门手艺,无论多么专注,也不至于让自己的家人活活投炉来为自己的手艺加持,如果真的那样做了,那就是反人性。一个反人性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大师的,也不可能打造出真正的艺术品。因为艺术来自于干净的灵魂。
再者,这个故事的原始版本出处是《搜神记》,听这名字就知道,这种东西跟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等志异怪趣低俗文艺有得一拼,原本都是茶余饭后闲聊海吹的谈资而已,当不得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