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之前的波兰,完全就是个欧洲小霸王。一战结束之后,波兰重新复国,而复国后的波兰便立刻开始了四面出击,先是从苏联身上撕下一大块血肉,之后又和德国合谋瓜分捷克斯洛伐克,不仅自身实力不俗,且和多个国家结盟,乃是个极不好惹的角色。而反观德国,一战之后实力大损,虽然经过多年有所恢复,但毕竟还未证明过自己,要与波兰这个小霸王开战,自然心中无底。

△波兰战役(德波战争)

复国后的波兰,直接从苏俄身上撕下一大块肉

1918年,一战结束之后,苏联承认波兰人民享有“独立和统一的不可否认的权利”,而德国也在早先许诺“独立的波兰国家”,这为波兰的复国提供了国际舆论。而战后,随着奥地利的崩溃,苏俄的垮台、德国的革命,又为波兰复国提供了国际条件。就这样,被瓜分长达123年的波兰,在1918年11月,重新独立。

△巴黎和会

1919年12月8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在巴黎和会上通过决议,同意重建波兰,同时承认波兰共和国,并建议在苏俄和波兰之间划定一条临时分界线,也就是“寇松线”。同时,为了达到限制和削弱德国的目的,英法两国又将德国的但泽划给了波兰,结果导致东普鲁士地区成为了飞地,德国被一分为二。通过这些手段,波兰在英法两国的扶持下,逐成为了一个拥有38万平方公里的“大国”,波兰人为此对英法感激涕零,从而与两国结成联盟。

不过,波兰对于所谓的“寇松线”却很不满意,他意图恢复1772年的俄波边境线,刚刚建立的苏维埃俄国还比较徐弱,但也不可能同意波兰的要求,于是波兰便对苏俄发动了进攻,你没有看错,是波兰主动挑起的战争。

1920年4月,战争开始伊始,波兰进展神速,迅速占领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广大地区,苏联红军一怒之下展开反攻,又一度将战线推进到了华沙城下,不过由于各种原因,苏联红军最终在华沙城下败北。这场战争持续时间长达两年,打到这个份上双方都不愿再打下去了,于是便开始谈判。

△俄波战争(苏波战争)

1921年3月18日,波兰与苏俄在里加正式签订《波兰与俄罗斯和乌克兰和平条约》,即《里加条约》。在这份条约中,波俄边境线在寇松线以东150英里处,波兰成功从苏俄手中夺取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以及立陶宛的一部分。

二战前的波兰,是欧洲名副其实的小霸王

不知道是否因在苏波战争中成功获利,波兰此后的所作所为完全就是膨胀到了极限的表现。彼时的波兰,甚至可以称为是一战后只二战前这段时间内,欧洲最活跃的国家。

1924年,波兰与法国、捷克斯洛伐克签订同盟条约。此后,由于全球金融大萧条时代的来临,不论是新兴的俄国,亦或是一战后寻求复兴的德国,经济发展方面都开始受到极大制约,于是这两个波兰的邻国便开始暗中合作。作为被德国和苏联夹在中间,且与两国都有矛盾的波兰,自然不愿意看到两个国家的崛起,于是在此期间频频制造障碍。

如果波兰能够坚持这一政策,那么问题倒也不大,因为这是英法等国愿意看到的结果,波兰为此将得到英法等国的一致支持。然而,事情在进入1933年之后发生了变故,由于与苏联之间的关系紧张,希特勒突然一改之前与波兰的敌对关系,开始寻求与周边国家的结盟,而波兰则由于与周边国家关系较为恶劣(除罗马尼亚),也开始与德国亲近,于是双方在1934年签订了为期10年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

△签订《德波互不侵犯条约》

随着德国与波兰关系的缓解,法国精心组建的小协约国联盟就此告吹,这间接推动了西方国家搞绥靖。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之下,德国于1938年开始对捷克斯洛伐克发动入侵,吞并了苏台德地区。而波兰也紧随其后,伙同亲德的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开进了捷克的切欣地区,并在此后占领了切申西里西亚。

△德国、波兰瓜分捷克斯洛伐克

在一战后至二战前的这段时间内,波兰绝对是欧洲最为活跃的国家,他们先后六次与周边国家发生战争,几乎与周边所有国家交恶,再加上其与德国和苏联之间的领土纠纷,为其之后被苏德瓜分埋下了伏笔。

波兰对德国不虚,德国对波兰没底

从1938年10月起,希特勒开始向波兰提出波兰走廊的问题,要求波兰归还德国的土地。此时的德国尚未制定吞并波兰的计划,甚至还承诺将在以后攻打苏联时,可以用乌克兰地区作为补偿,但这一提议却被高傲的波兰给拒绝了。

△波兰元帅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左)

面对德国的战争威胁,波兰又重新回到了英法的怀抱中,重新与两国签订同盟条约。不过,波兰或许也没有料到,他们竟然会像捷克斯洛伐克那样被英法给抛弃。然而,此时的波兰似乎并不惧怕德国,独裁者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元帅便宣称,“波兰要与德国战争,德国将无法避免,一旦发生战争,波兰人将在三天内占领德国”。

事实上,波兰的自大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自身的实力的确足够强劲。二战之前,波兰的领土面积达到38.8万平方公里,位居欧洲第六,与德国不相上下,甚至比英国和意大利还要大。而波兰的人口也有3500万左右,同样位居欧洲第六,仅次于苏、德、英、法、意五国。此时的波兰,乃是欧洲名副其实的大国。

△二战前的波兰

在工业和农业方面,波兰同样极度发达,它一度是世界十大工业国之一,各项经济和工业指标均位居世界前列,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飞机、坦克等战争武器已经完全可以实现自产。

而在军事方面,波兰同样位列欧洲前列,位居欧洲第五。彼时的波兰拥有100多万军队,如果加上预备役,战斗人员则超过250万。他们还以700余辆坦克的拥有量排名世界第六,此外还有飞机600余架,驱逐舰4艘,潜艇5艘,同时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骑兵部队,数量高达20万。

△闪电战和苏联插手,波兰的末日

而反观德国,一战后已经实力大损,虽然此时已经有所恢复,但要对付同样位居欧洲前列的波兰,他们也实在心中没底。事实上,如果不是德国发动闪电战,而苏联又在背后捅刀子,德国想要拿下波兰,也的确不是太容易。

最佳贡献者
2

希特勒上台之后,实行一系列军事冒险,他让德国军队踏入了莱茵区,吞并了奥地利,江苏台德地区入腹中之后,又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随后欲壑难填的,希特勒命令德军,对于波兰发动了闪击战,第2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闪击波兰之前的德国

二战爆发之前,德国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为什么会称之为军事冒险?原因很简单,希特勒上台之后虽然带领德国走出了经济危机的泥潭,但是,受限于时间过短,再加上一战战败后英法对德国在军事方面的种种限制,此时的德国军队虽然进行了疯狂扩张,但是在闪击波兰之前,德国的军队只有100多万。

无论是进入莱茵非军事区还是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其实都是走钢丝,一旦英国和法国哪个国家坚决反对,并派出军队,实力不足的德国军队只能灰溜溜的撤回国内。然而,疯狂且果断的希特勒早就看出了英法外强中干,因此,希特勒的一系列冒险活动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希特勒

但是,这样的成功并不能遮盖德国此时实力不足的现状。因为,一战战败后德国长达20多年的时间内,只能按照《凡尔赛条约》的规定保持10万国防军,空军和海军更被裁撤一空,因此,断代20年后,德国军队面临严重的人才,技术和武器的欠缺。

虽然倚仗德国雄厚的工业科技基础,德国军队在疯狂的补课,但是,由于时间过短,德国军队在闪击波兰之前永远没有达到巅峰。

而作为苏德国闪击的目标,此时的波兰实力如何呢?

第四次被瓜分的波兰

一直以来,作为欧洲搅屎棍,波兰一直是众多人心目中“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弱国。历史上的波兰多次被列强瓜分,也的确堪称欧洲国家中最倒霉的一个。但是,也不知道该成为幸运还是不幸,小强般的波兰却一次次复国。

一战之后,波兰再次复国,并且在英法的主持之下,还将德国的但泽地区纳入了统治范围。这对于希特勒来说,自然无法容忍,希特勒在其自传《我的奋斗》中一书中就曾写道:敢于割去德国领土的波兰是不可饶恕的。也就是说,在希特勒的心目中,波兰早就被希特列为了必杀的目标。

闪击波兰

1939年9月1日凌晨4:45,德国百万大军在希特勒的命令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对波兰的闪击,一周之后的9月8日,德国军队已经兵临波兰首都华沙。两周之后9月16日,波兰政府越过了边境,逃到了罗马尼亚。又过了不到两个星期,9月28日,波兰首都华沙的守军向德军投降,波兰彻底灭亡。

德国对波兰发动闪击战后,德军的进攻如同水银泻地,脆弱的波兰军队根本来不及抵抗,就在德国大军的犀利进攻之下土崩瓦解。但是,虽然波兰被迅速灭亡,但这绝不意味着波兰的实力弱小,更不代表波兰毫无抵抗之力。

事实上,波兰一战后再次复国后,波兰的面积并不小,人口也高达3500万,这样的面积和人口在欧洲来说,已经能列入大国行列。因为,同一时期的英国和法国也不过5000多万人口。与此同时,波兰的工业实力也相当不弱。

波兰骑兵

为了抵御迅速崛起并咄咄逼人的邻国德国,波兰此时拥有高达39个师100多万的军队。而得益于波兰并不弱的工业实力,此时的百万波兰大军装备齐全、武器先进。因此,在德国发动对波兰的反击之前,波兰的账面实力丝毫不弱,即使面对德国也有一战之力,波兰是名副其实的硬核桃。

而且,除了波兰本身的百万大军,在国际环境中波兰也并非孤立无援。随着国际局势的进一步恶化,为求自保,当时的波兰与老牌列强英国和法国都签订了盟约。而根据盟约的规定,波兰一旦受到了攻击,英国和法国必须对攻击波兰的国家宣战,也就是说,此时的波兰外有强援,内有百万大军。

波兰战役

而此时的德国军队经过疯狂的扩充,人数也只有不到200万,也就是说,此事德国哪怕举全国之力,也并不具备对波兰的压倒性优势。而对比国际环境的话,德国的外交局势还要劣于波兰。虽然咄咄逼人的德国逼迫英国和法国采取了绥靖政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英国和法国就会站在德国的一边。

而波兰东边资源丰富、土地极为庞大的苏联对于德国更是心思叵测。虽然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无论是斯大林还是希特勒都心知肚明,这个条约从签订开始,就不具备多少效力,至于撕毁还是遵守,全在他们一念之间。

战争后变成废墟的波兰

所以,如果德国闪击波兰的作战计划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也就是迅速将波兰灭亡,那么,战争一旦进入相持阶段,无论是英国、法国还是苏联,都有可能趁机对于德国群起而攻之。因此,闪击波兰之前德国对于覆灭波兰感到担忧和信心不足,是十分正常的。

然而,正是在这种局面之下,赌博成性希特勒依然悍然发动了对于波兰的闪击。而战争的结果也证明了希特勒的正确性: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貌似欧洲大国、拥有百万大军的波兰轰然倒塌。当然,与此同时,限于盟约,英法对德国宣战,第2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3

谢邀答。

希特勒是全世界公认的恶魔,波兰在当时的欧洲则有"外交无耻之国"之称。希特勒决定先对波兰下手,无疑是选中了战争的最佳突破口,因为只有恶魔战无耻方能碰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火花"。

一,德国"出枪'试探

德国入侵波兰实际早就畜谋已久,一开始并不是实施闪电进攻,而是采用切香肠的策略一步一步地在波兰周边进行试探。先合并了奥地利,再吞并了捷克的苏台德,见周边国家并无太大反映,紧接又将捷克斯洛伐克全部拿下,最后才决定进攻波兰。

当时波兰也号称拥兵百万,其工业能力和军事能力在当时的欧洲大陆都是数得着的,所以波兰也难免有些野心和想法,可波兰奇葩的行事风格却着实让人不爱待见。它到处惹事生非,几乎把周边国家得罪个遍,连最好的盟友立陶宛都得罪的不再上门。

唯一没有招惹的大概就剩下他的东邻苏联,但波兰跟苏联本身就有世仇,十九世纪时波兰曾被沙俄和普鲁士瓜分过,后来在英法两国的扶持下方才复国。再后来为了在英法面前表现表现,便在干涉苏俄的军事行动中充当急先锋,至使几万名被俘的俄国官兵死于非命。

希特勒断定进攻波兰最为保险,英法两国明面上与波兰关系不错,由于波兰有些事做的不上讲究,也不同程度的产生了一些隔核。但不管怎样,希特勒需要关注英法两国的态度,于是他一只眼盯着英法一只眼看着波兰,正式向德军下达了向波兰进军的命令。

二,波兰盲目乐观

1938年9月1日,希特勒出兵150万进攻波兰,大难临头时波兰才彻底清醒并四处求救,可四邻八舍没有一个出来帮腔,有的甚至或多或少有些幸灾乐祸。犹如有人掉在河里,只有英法两人喊了两声"救人啊救人啊”,可是没有一个人跳水相救,只是明面上招呼几声帮帮场子。

其实早在德国吞并苏台德时波兰就应该有所警觉。当时英法虽有所干预,也只是希望希特勒能够承诺苏合德地区是其最后的领土要求,还签了个《慕尼黑协定》,便轻而易举地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了德国。然而希特勒并没有兑现承诺停止扩张,不长时间又完全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希特勒的扩张行为早就引起了英法两国的警觉,德国吞并苏台德之后,英法便看出了一些征兆,英国急忙与波兰签订了互助条约,法国干脆与波兰签订了《法波军事同盟条约》。与此同时,英法还分别与苏联勾通希苏联加入同盟,可无论英法如何给波兰讲解唇亡齿寒的道理,波兰因历史仇恨就是死活不干,英法无可奈何只能由它而去。然而希特勒却从中受到某些启发,不久便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无知的波兰自以为拥兵百万又有英法保护,希特勒不会也不敢对波兰发动进攻,正是这种铁乏战略的盲目乐观失去了与苏联结盟的机会,把自己推向了战争的深渊。

三,英法宣而不战

希特勒对波兰吹响了进军号,英法两国立即对德国宣战。

毋容置疑,英法对德宣战后,应该立即出兵帮助波兰共同抗击德国的侵略,这样德国与英法究竟鹿死谁手就另当别论了,因而全世界都屏住呼吸静观波兰战场的变化,可奇怪的是,战场上并无见到英法两国的一兵一卒,只有德军的装甲铁蹄碾压着波兰的土地滚滚向前。

这种状况让波兰的官员和将军们愤怒至极,他们大骂英法两国见死不救、出尔反尔是一群忘恩负义的混蛋,可是他们似乎是被德军的坦克和大炮打糊涂了,出尔反尔、忘恩负义的不是别人正是波兰自已。

希特勒吞并苏台德之后,英法分别与波兰签订了互助条,但接下来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时,波兰为讨好希特勒,竟然派出20万兵力帮助德国夹击过去的盟友,扮演了一次极其可耻的角色,这件事不仅让英法非常失望,也让英法看清了波兰奇葩的处事风格和恶劣的道德品质。

波兰这样做可能与历史有些关联。上世纪20年代,为遏制德国再次崛起,法国曾联合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组成“铁三角联盟",关键时刻共同夹击德国。希特勒上台后波兰有些畏惧便倒戈退出"铁三角"。后来回过头来协助德国打盟友,实际是想弥补一下过去遇制德国的“过错"。可惜波兰的这一德行却彻底得罪了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

当然英法的品行也高尚不到哪里去,两国见死不救固然有波兰的原因,但归根到底还是不想因为波兰而卷入这场战争,不想在这场战争中再次消耗自已的实力。只想把波兰当作一道反红色苏联的屏障,当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他们仍然企图将这股祸水引向欧洲的东方。

然而最后的结局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苏联遭到了德国的攻击,英法也同样没有逃脱希特勒的魔掌。



4

首先德军对于战胜波兰军队还是有着绝对的信心的,虽然波兰军队在数量上非常可观,但是基本前提是德军要集中绝大部分的兵力完成这个任务,这就意味着德军必须大大削弱西线的防御,而一旦英法联军在西线发起进攻,那么德国必败无疑。所以对于德军来说,不仅要打败波兰,而且要迅速的打败波兰,以便主力能够及时回援西线,防范或者阻止英法联军的进攻。当时对于德军装甲部队的新型战术实际效果如何,德军高级将领们也难以预测,所有人都认为德军这场进攻太过冒险。



当时德军53个现役师中的42个投入到了对波作战,其中包括所有的装甲师和摩托化师,空军的大部分也投入到了波兰前线,在西线只有11个现役师以及新组建的35个师,这些新组建的师还没来得及进行基本的训练,战斗力很差,而且只有3/4可以参加战斗。而且德军陆军总司令部手中没有任何强大的预备队以应付突发的状况,只有一个第22师在陆军总司令部手中。

而西线的法国军队则拥有108个师,其中有57个步兵师、5个骑兵师、1个装甲师和45个预备役师,此外还拥有强大的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尤其是在重炮方面,法国拥有绝对的优势,这意味着法国可以较容易突破德军的防御阵地。此外法军的预备役部队都是经过训练的部队,而德军的新组建部队,只是由经过短期训练的新兵和一战的老兵组成,可以说在西线,法军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如果法军发起进攻,德军绝无可以抵抗住的可能。

从战略上来看,德军这种兵力部署,是冒着非常巨大的风险,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德军对波作战的迅速结束和法国发起进攻的时间上,如果说德军对波作战还可以控制的话,对于法国的进攻完全不在德军的控制之列,只能是寄托于运气和命运。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波兰战役还没有结束,但是已经歼灭了相当数量的波兰军队后,大量的德军部队就已经从东线调回紧急派往了西线以加强那里的防御,足见德军对于西线的严重担忧。德军最终能够赢得胜利,很大的功劳要归功于法国军队的无所作为,当然并不是法国军队不愿意进攻,而是他们的进攻思维太落后,法军进攻依靠和一战一样,依靠的是大量的重炮,而集结这些重炮部队需要相当的时间,而德军早已经将轰炸机和坦克取代了重炮的位置,除了得益于德军超前的作战思维外,德军当时也没有强大的重炮兵可用。

5

众所周知,德国闪击波兰是1939年9月1日,然而鲜为人知,在此之前十天的8月20日,从下午六点以后希特勒一度陷入精神崩溃状态。他整夜不能入眠,凌晨二点还打电话给戈林表达自己的惶惶不安,原因只有一个,斯大林没有立即答复德国关于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请求。



如果苏联人在8月26日之前拒不接待德国外交部长,纳粹德国进攻波兰的“白色计划”就要延期,这足以让希特勒和他的军政幕僚们感到不安。在成败的紧急关头,希特勒不得不放下身段于8月20日亲自致电斯大林,为里宾特洛甫访苏铺路,而“讨厌”的斯大林当天并没有回音,折磨的希特勒彻夜难眠。

仅就军事实力而言,四年来迅速膨胀的德国军队完全有能力摧毁波兰陈旧的军事机器,德国人真正担心的,仍然是波兰的军事盟友英法和东方的大国苏联。1939年的那个时候,从希特勒到德军总参谋部,都还没有挑起世界大战的打算和本钱,“一次只对付一个敌人”是小胡子同学的基本战略思路。



(里宾特洛甫)

在1939年5月23日的绝密军事会议上,希特勒透露了击败波兰的战争构想,当时只有14名德军高级将领参加了会议,并且规定不得记录。根据哈尔德的回忆,希特勒开门见山:“德国的经济问题,只有在欧洲取得更多的生存空间才能解决,不流血再也不能取得新的胜利了”。

希特勒实话实说:“但泽(了解二战史的不需要解释了)根本不是争执的中心问题,中心问题是把我们的生存空间向东方扩张。我们不能期望重演(吞并)捷克事件,这次得打仗了,我们得孤立波兰,能否把它孤立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哈尔德)

希特勒这就算是坦露了心迹,他对军事首脑们的讲话可以解读出三层意思:1,狼必须要吃羊了,否则狼就要饿死了,但泽不过是一个借口;2,波兰就是只羊,吃掉它小菜一碟,关键是它身后的大佬们。3,只有孤立这只羊,才能放心动手,才有把握消化掉胜利晚餐。

换言之,尽管德国的军事力量在1939年夏天已经十分强大,当时仍然没有也许永远不会强大到能打败波兰、英国、法国再加上苏联的联合力量。根据希特勒通过前几年扩张中对英法的了解,以及较为精准的政治分析,他认为英法不会全力支援波兰,而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让苏联与西方结成军事同盟。

(斯大林接见里宾特洛甫)

所以希特勒对他一向讨厌的斯大林抛出了橄榄枝,只有消除掉这个威胁,德国才敢放心的去征服波兰。事实上,英法也确实在8月3日派出了军事代表团“赶赴”莫斯科,寻求与苏联结盟以遏止纳粹进一步的扩张势头,而这帮人居然是坐着一艘轮船慢吞吞前往苏联,希特勒已经抢在了他们前头。

就在希特勒痛苦的煎熬中,1939年8月21日晚9点35分,权衡了一整天的斯大林将复电发至柏林:“我感谢你的来信,我希望德苏互不侵犯条约成为改善我们两国关系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出于对西方本能的不信任,斯大林终于选择跟希特勒做成了这笔不太干净的交易,德国人没有后顾之忧了。



第二天德军高级将领们奉召齐聚上萨尔斯堡,希特勒正式宣布入侵命令,同时要求他们打起仗来必须冷酷无情,不要有任何怜悯,波兰人的命运就在这48小时内被决定了,这就是大国政治。8月31日中午,希特勒签署《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第一号作战指令》,下令次日凌晨4时45分闪击波兰。

1939年9月1日,两个集团军群44个师共887000名德军(另有18个师的预备队),从北、南、西三个方向大举越过波兰边境。这支大军拥有2800辆坦克和2000架飞机,以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通过错综复杂的无线电联系和陆空配合,开始了人类历史最大规模的机械化立体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波兰骑兵)

由于波兰政府逃往罗马尼亚,9月17日凌晨苏联宣布:鉴于波兰政府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苏联红军“为了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将开进波兰东部。

次日,德苏两国军队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一线会师。冷幽默就是,不到两年以后布列斯特要塞就成为德军进攻苏联的起点,那部电影名字叫《决战要塞》。

(苏德两军在波兰会师)

6

二战中,德国一战攻灭波兰,用时不过35天,让世人惊叹于德军强大攻击力的同时,也让人误以为波兰不过是一个贫弱小国。事实上二战前波兰不但不是一个贫弱小国,还是一个工业强国,拥用百万装备精良的军队。德国闪击波兰信心不足有三点原因:其一、波兰是一个强国,综合力不弱;其二、波兰有英法两国的支持;其三、苏联可能会协助波兰。

历史上波兰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他可以东击俄罗斯,西伐普鲁士(德国),他的翼骑兵曾一度击败了不少骑士团。1410年波兰-立陶宛联军在格伦瓦尔德战役中,给了条顿骑士团以毁灭性打击。后来俄罗斯、普鲁士崛起,波兰先后三次被欧洲强国瓜分。一战结束后,俄德两国都元气大伤;1919年12月8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在巴黎和会上通过决议,同意重建波兰国家,承认波兰共和国。

波兰复国后,在英法的支持下发动了波苏战争,波兰获得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以及立陶宛的一部分。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被迫割让了大片领土,而波兰取得了德国的但泽地区和波兰走廊,使得东普鲁士成了远离德国本土的一块飞地。波兰复国后得罪了苏德两国,那是因为他有十足的底气。当时波兰为欧洲第六大国,人口2700万,领土面积38.8万平方公里,还与英法有密切的同盟关系。罗马尼亚跟波兰的关系十分要好,可以说就是波兰的一个小弟。

当时波兰的军事力量并不弱,拥有7个集团军、4个战役集群、870辆轻型坦克和装甲车、4300门火炮和迫击炮、900余架飞机,共30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2个摩托化旅,总兵力约100万人。虽然德军远远强大于波兰军,但是波兰也不是一个软柿子可以任人拿捏,如果战法得当坚持一两年是没有问题的。波德一旦开战,与波兰有同盟关系的英法就会出兵攻击德国,那时德国腹背受敌,失败就很可能会发生。

为了解决波兰的外援,德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开会,签订协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两国商讨了如何瓜分波兰。英法对德国的纵容,致使德国军事、经济能力大副度提高。苏联加入瓜分波兰,使德军进攻波兰没有了后顾之忧。

1939年9月1日,德国88万大军启动闪电战攻入波兰;1939年9月17日,苏联60万大军攻入波兰。德国全面进攻波兰后,英法向德国宣战,德国在西线布置33个师防备法军的86个师。遗憾的是英法军队并没有主动进攻德国,而是观望了一个月,如果英法大军进攻西线德军,则波兰不会亡国。英法军队没有主动进攻德国,除了不想出力帮助波兰外,跟苏联积极备战有关系,英法担心进攻德军后,苏军就会进攻英法。

波德战争前后历时35天,波军死亡6.63万人,伤13.37万人,被德军俘虏69.4万人,被苏联红军俘虏21.7万人(含投降数),10万人逃至邻国。德军死亡10600人,伤30300人,失踪3400余人。德国攻灭波兰后,很快发动法国战役,英法两国终于品尝到了绥靖政策的苦果!

7

1939年9月1日凌晨4:45纳粹德国的军队以闪电战的形式突袭波兰,截至10月6日德军基本上结束了波兰境内的战斗。从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到10月6日结束战斗历时不过三十余天。波兰战役充分证明了德国闪电战的高效,然而在战争正式开打之前德国其实对赢得波兰战役也并没十足的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希特勒在一开始并没以波兰战役拉开二战欧洲战场全面战役的序幕这种打算,其实他更多的是希望利用波兰战役达到试探对手的投石问路之效,只不过波兰战役的结果以及英、法、苏等大国的应对使希特勒的侵略野心更加膨胀,于是说发动一场全欧战争开始被希特勒提上议事日程。

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战后受到凡尔赛体系的束缚:德国不仅损失了所有海外殖民地以及13.5%的本土面积,与此同时德国在军备方面也受到严格限制。我们不妨先看看德国具体受到了哪些军备限制呢?一战结束后战胜国迫使德国废除义务兵役制并将士官士兵的服役期延长到士兵12年、军官25年。德国陆军被限制在100000人的规模内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进攻性武器,取消了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德国海军只能拥有6艘10160吨、装备280毫米主炮的非无畏战列舰,6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12艘鱼雷艇,不得制造及拥有潜艇。至于空军则压根不允许组建。位于莱茵河以西的德国领土被划为非军事区,莱茵兰非军事区东西岸50公里的范围内不允许德军设防。德国的工业体系在一战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而在战后又受到了严格的军备限制,但德国复兴的根基并没被完全摧毁:德国作为世界范围内义务教育的诞生地早在16世纪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入学,在1763年到1819年德国的义务教育法规已基本进入到完善成熟时期。这不仅远远早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即使是近代史上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大英帝国的儿童也不得不早早挤在条件简陋的工厂上演“雾都孤儿”的悲剧,而同一时期的德国儿童却早已在接受系统的义务教育,所以后来的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是这么总结普法战争的成功经验的:“普鲁士的胜利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一战摧毁了德国的工厂、银行这些有形的建筑物,却无法摧毁德国人的智力、体力这种无形的资源。靠着勤劳严谨的国民精神使德国人勒紧裤腰带度过了战后最艰难的岁月并开始走向复兴。

然而一战的经验教训却并没使德国走向和平发展的道路:尽管德国受到凡尔赛体系的高度束缚,然而德国人总是千方百计突破这种束缚。《凡尔赛条约》不是不允许德国发展空军吗?德国人就成立了一大堆航空俱乐部,暗中用民用机培养战斗机飞行员。德国海军不是被限制了吨位且不得拥有潜艇吗?德国人一琢磨:不让我造潜艇和大型舰艇,可没说不让我帮别人造不是吗?于是德国就通过帮其他国家制造舰艇暗中完善了自己舰艇制造技术。《凡尔赛条约》不是只允许德国保留10万人规模内的部队吗?德国就把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保留下来,同时还对被裁减的军队进行登记以便将来重新征召。德国被禁止拥有坦克和重型火炮等进攻线武器,于是德国就打着拖拉机厂的幌子秘密研制装甲技术。由此可见在一战到二战之间德国为恢复军备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与此同时这也证明德国在自己实力尚未完全复苏之前其实一直在小心翼翼试探英、法等一战战胜国,从而避免在自己尚未做好战争准备之前过早成为后者的打击目标。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尽管致力于彻底打破凡尔赛体系,实现构建日耳曼帝国的目标,不过希特勒在具体行动中还是表现得相当谨慎的。事实上在波兰战役打响之前希特勒已不止一次对英、法进行过试探:1936年3月1日希特勒命令德军进驻《凡尔赛条约》中禁止德军驻扎的“莱茵非军事区”。希特勒此举不仅震撼了世界,连德军高级将领们也纷纷建议希特勒放弃这次行动。这些军官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这种明显违反《凡尔赛条约》规定的行为很可能导致英、法的干涉,而这时法国已与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苏联签订有盟约,相比之下德国尚未完全摆脱凡尔赛体系的束缚,根本无力同这么多国家抗衡,甚至单独应对法国都不一定有胜算。后来希特勒自己也承认:“德军入驻莱茵兰后的48个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为紧张的时刻。如果法军也入驻莱茵兰的话,那么我们就只好夹着尾巴乖乖撤退了,因为我们手中那点兵力即使是用来稍作抵抗也是完全不够的”。德军入驻莱茵兰一事在本质上其实就是一种试探,然而由于当时英、法对德国奉行绥靖政策乃至于妄想以祸水东引的方式促使德国进攻苏联,因此最终德军入驻莱茵兰的行为没遭到任何抵制。

在莱茵兰的成功使希特勒信心倍增:1938年3月15日德国吞并了奥地利,这次同样没遭到任何抵制。胆子日渐大起来的德国趁势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提出领土诉求,同捷克斯洛伐克有盟约关系的英、法这次出面和德国进行了谈判,然而谈判结果却是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实现与德国的妥协。正是英、法一再对德国实行这种纵容的绥靖政策才使德国的野心越来越大。希特勒当然是由侵略扩张的野心的,不过从他的早期行动来看其实一直都在进行着小心翼翼的尝试。事实上当波兰战役打响时德国并不一定就准备将波兰战役扩大为一场全欧洲范围的战争,毕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线作战的惨痛教训实在是太令德国人记忆犹新了。应该说当德国对波兰发起闪电战时其实不过是在莱茵兰、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那种试探性行为的延续,也许希特勒仍在指望着英、法的再次退让。对比德国在一战和二战中的表现可以清晰发现如下事实:一战时德国在萨拉热窝事件后不久就对俄国和法国宣战,然而二战其实是在一次次试探行为中打起来的。目前史学界一般将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作为二战欧洲战争全面爆发的开端,然而事实上在此之前德国一再莱茵兰、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地展开了行动,只是由于英、法的绥靖政策才使军事对峙的时间被延迟了。在波兰战役之初希特勒的真实想法很可能是:赢了就继续推进,输了就从头再来。称霸欧洲是希特勒的既定奋斗目标,他并不急于一下子实现这一目标,在此之前他已不止一次进行过各种试探。没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希特勒在发动波兰战役时已然做好了战争扩大化的准备,恐怕这更多还是一种试探性的行为。那么希特勒究竟在担心什么呢?

首先作为对手的波兰其实并不是一个软柿子(至少看起来不是):历史上波兰曾以其强大的翼骑兵闻名欧洲。1410年波兰-立陶宛联盟在格伦瓦尔德战役中给予条顿骑士团以毁灭性打击——全歼了由德意志人、法兰西人、瑞士人等组成的骑士团2.7万人。这一时期的波兰翼骑兵称雄欧陆,一时间波兰拳打俄罗斯、脚踩德意志,号称平独镇露大波波。当时的欧洲第一大国可不是俄罗斯,恰恰就是波兰——全盛时期的波兰国土面积一度达到过100万平方公里,这在小国林立的欧洲简直就是巨无霸一般的存在。1795年波兰被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三国瓜分,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波兰国家从欧洲地图上消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占据波兰领土的俄、德、奥三国都遭到了严重削弱,这为波兰复国创造了条件。1919年12月8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在巴黎和会上通过决议:同意重建波兰国家,承认波兰共和国。尽管波兰重新成为了独立国家,然而在经历历史上的三次瓜分后波兰的领土早已大幅缩水,波兰政府希望恢复1772年第一次三国瓜分之间的俄波边界线;苏俄方面则认为这些地区早已是俄罗斯领土的一部分。双方争执不下并最终诉诸战争:新成立的波兰共和国向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发起进攻并趁苏俄国内混乱之际一度进占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广大地区;然而苏俄红军在国内局势相对缓和后对波军发起反攻并成功将波军驱逐出国土,随即苏俄红军一路攻入波兰首都华沙城下,然而在这里苏俄红军遭遇了惨败。战后双方都声称自己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波兰人声称自己成功保卫了国家;而苏俄方面则声称波兰向东侵入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行动被击退。其实当战争结束时双方都一无所获——双方的战线回到了战争爆发前,充其量算是打了个平手。对曾经历过惨痛亡国经历的波兰而言:能同身为庞然大物的苏俄打成平手实际上已被他们视为胜利。不只是波兰自身有这种想法,实际上苏波战争大大提升了波兰在欧洲外交格局中的地位,英、法之所以同波兰结盟其实就是要把波兰打造成为同时遏制苏联和德国的一颗钉子。在德国发动波兰战役之前波兰拥有7个集团军、4个战役集群、870辆轻型坦克和装甲车、4300门火炮和迫击炮、900余架飞机,共30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2个摩托化旅,总兵力约100万人。

尽管当波兰战役打响后波兰军队的弱点被充分暴露了出来,甚至出现了被后人传为笑谈的骑兵砍坦克现象,但在战争打响前德国显然不可能对这些情况未卜先知。战前的波兰至少看起来还是一块比较难啃的硬骨头,况且德国发动波兰战役所需要担心的可不只是波兰。德国对波兰的进攻实际上是对凡尔赛体系和欧洲均势的破坏,这就同作为一战战胜国的英、法的利益构成了冲突,英、法作为波兰的盟友极有可能进行干预。事实上德国发动波兰战役后英、法也的确对德国宣战了,可实际上英、法却没趁德军进攻波兰之际对德国发起主动进攻,而是集中兵力于德法边境观望了一个月,以致于当时想西线战场被戏称为“静坐战”。不过对此德国同样也是无法未卜先知的,也就是说在战前希特勒是考虑到了英、法出兵干预的可能性的。如果德军不能在短时间内拿下波兰,那么一旦英、法出兵干预就会使德国瞬间陷入到一战时两线作战的腹背受敌处境。除了来自西面的英、法可能的干涉行为之外德国还必须对东面的苏联保持高度警惕:尽管在波兰战役打响之前德国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就瓜分波兰事宜进行了磋商,然而长期以来德国和苏联之间就始终把对方视为需要高度戒备的对象。德国入侵波兰后的1940年9月17日60万苏联红军越过苏波边界,进攻波兰东部,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9月18日苏军与德军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会师,苏、德两军以皮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桑河一线为界瓜分了波兰。尽管苏联出兵波兰表面上是在履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关于共同瓜分波兰的义务,然而实际上苏联也是借此在构筑防御德国的战略缓冲空间。同苏联面和心不合的希特勒其实对苏联的意图也是高度警惕的,因为他无法确定苏联在占领波兰东部地区会不会继续向西推进并与德军发生冲突。波兰看起来还比较可观的实力以及英、法、苏等国的动向使希特勒在发动波兰战役时实际上心里是没底的,其实他和之前在莱茵兰、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一样仍是抱着一种赌徒心理在进行试探,然而这次他又押对了宝——波兰战役出乎意料的顺利使希特勒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并最终使他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8

这个问题让希特勒感觉莫名其妙。

就和“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钱”一样,希特勒害怕的不是进攻波兰,因为胜了可以继续推进,败了可以重头再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他害怕的,是因为进攻波兰而导致的一系列后果。

说白了,由进攻波兰导致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或者说可能产生的“蝴蝶效应”,是希特勒不能承受的,甚至是不敢想象的。

但是令希特勒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对手并没有他的勇气和胆识,所以德国在前期取得了巨大胜利。

在1932年登上德国总理之位后,希特勒仅仅用了4年时间,便将德国带出了经济危机泥潭,并开始着手向外扩张。

在完成扩充军备、修建大型工程等一系列准备后,德国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吞并奥地利、兼并苏台德等,希特勒几乎是兵不血刃就达到了迅速扩张的目标。

但是在向波兰索要但泽走廊,企图将德国本土和东普鲁士连在一起时,波兰表示拒绝,希特勒意识到,应该启动战争程序了。

但是在强硬的波兰面前,希特勒却并不信心十足,甚至可以说没有信心,而在静夜史看来,这种不自信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

1、波兰有准备

历史上的波兰虽然被东西方强国前后瓜分了三次,但并不代表一战后复国的波兰不堪一击。

事实上,二战前的波兰已经具备了较为发达的工农业体系,拥有常备军达100多万,连同预备役战斗人员超过250万,坦克700余辆,飞机600多架,驱逐舰4艘,潜艇5艘,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骑兵部队,数量高达20万,这样的军事力量位居当时的欧洲第五,也难怪波兰敢放言“三天灭掉德国”。

这样的波兰,绝不是希特勒想要的波兰,如果德国进攻不顺利,被波兰拖住,那么德国很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二战可能还没发动起来就被扼杀。

2、德国没路退

作为从非战争向战争阶段的标志性节点,希特勒深知一旦德国发动战争,就必须一直打下去,直到胜利或者灭亡。

而当时的德国并没有完全准备好,虽然极大扩充了陆军,重建了海军和空军,但对于立志扩充生存空间,想要彻底消灭苏联、英、法甚至美国等大佬的国家,德国的准备可以说远远不够。

而且世界大战从来都是团队作战,即便德国准备好,盟友也不一定能到位,像意大利这样的根本就到不了位。

但是时间已经不允许了,因为希特勒的第三帝国靠的是“赊账”的形式发展起来的,如果债务到期出现违约,那么希特勒宏伟的梦想就只能夭折,所以他必须在债务到期前发动战争。

因为开弓没有回头箭,而且德国也没有完全准备好,所以希特勒心里没底再正常不过。

3、英法很暧昧

波兰拒绝德国的底气,除了引以为傲的军事力量,还有英法等欧洲大佬的强力支持。

为了遏制德国,防止德国东山再起,英法尤其是法国除了极力掠夺德国,还将德国东部的波兰作为自己的盟友,企图彻底困死德国。

但是当希特勒开始兵不血刃地向外扩张时,英法等国却心有灵犀地选择了“绥靖政策”,就是默许德国的种种扩张行径,这就让希特勒很迷茫了。

就像习惯了被媳妇欺负的妻管严,如果突然有一天媳妇对自己笑脸相迎、毕恭毕敬一样,那感觉绝不是心安理得,而是诚惶诚恐,恨不得立刻跪下来道歉。

正因为英法在捷克斯洛伐克问题上的表现太过友好,所以希特勒拿不准德国闪击波兰时英法的反应。毕竟几乎倾全国之力闪击波兰,德国西线基本就是不设防状态。

4、苏联太社会

消灭波兰心中害怕,希特勒最大的担忧是波兰的另一个邻国苏联。

作为波兰的世仇,希特勒绝不担心斯大林会援助波兰对抗德国,但斯大林作为一个同样有巨大野心的政治家,注定是希特勒的劲敌,苏德双方的战争将不可避免。

但当下的德国还不想与苏联为敌,因为英法尚在,如果苏德交战,那么英法乐于坐收渔翁之利,毕竟这就是绥靖政策的本意。

但斯大林一直没有表态,这就让希特勒非常焦虑,如果苏联不表态,万一德国闪击波兰时苏联趁机进入,发动了输出无产阶级革命的战争,届时的德国将会非常被动,所以德国需要苏联的“克制”。

“万幸”的是,1939年8月23日,苏德双方终于秘密缔结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希特勒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德军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向波兰发动了空前猛烈的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9

二战爆发,德军在军事思维和军工发展等多方面碾压波兰,就用了区区一个月的时间就让波兰缴了械投了降。

那么,既然是全方位的各种碾压,纳粹德国在吊打波兰前面却还会心慌意乱没有底,如此深感不自信呢?下面简单分析一下二战爆发前的形势。

纳粹德国之所以不自信,是因为在二战之前,波兰基本就是个欧洲的扛把子,实力可是杠杠的。

首先来说波兰面积大,位居欧洲第六,是相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大,国土面积38.8万平方公里,与德国相比也差不多,地多自然人多。

波兰的土地是在一战结束之后开始扩张的,波兰重新建立之后全面出击掠夺土地,竟然可以在苏联身上咬了一大块的肉,抢了苏联的地,必然为苏联与德国签订协约铺垫,然后通过和德国分割了捷克斯洛伐克。

所以波兰其自身实力可以扛把子了,他还和多个国家结了盟,自己有了一支人数众多的军事力量,外交有盟友,所以波兰当时是欧洲名副其实的大国,德国忌惮在所难免。

虽然波兰实力较强,但是波兰是平原很适合闪击战实战,加上德国开战就是为了赖掉一战之后乱七八糟的帐,说白了就是又穷没又没有发展的空间,所以德国脑子一热选择铤而走险。

德国方面从战略上来看,德军这种行为,冒着的风险关乎国家往后的历史走向,而成功的希望却寄托在德军对波作战的迅速结束和法国发起进攻的时间上,如果单方面德军对波兰作战还相对可以控制的话,对于法国的进攻就完全不在德军的控制之列了,只是寄于运气和国运。

在与波兰之间的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大量的德军部队就已经从东线调回紧急派往了西线以加强那里的防御同时预防法军,可以看出德军对于自己西面法国的顾虑。德军军工力量强大,但法国军队有许多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

在重炮方面法军更强,而德军的新组建部队,只是由经过短期训练的部队组成,这就可以说在西线那里,法军占据着非常大的优势,如果法军发起进攻,德军必定失去后路。

但是法国却无动于衷,所以德军能赢得胜利,很大的一部分的功劳要归功于法国军队的无所作为,和他们的思维太落后,而且法军军队甚至和一战时一样的方法作战,但德军已经将轰炸机和坦克取代了重炮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进攻波兰时以为英法不会开战,所以德国也没完全准备好。

甚至德军53个现役师中的42个投入到了对波兰的作战,几乎全部空军部队飞到到了波兰跳伞进行作战,在西线只有区区11个现役师以及新组建的35个师,这些新组建的师还没来得及进行基本的训练,战斗力简直弱鸡而且还只有3/4可以参加战斗。

而且德军陆军总司令部手中没有任何强大的预备队以应付突发的状况,只有一个第22师在陆军总司令部手中,所以德国西线基本毫无防守能力可言。

综上所述,德军在其进攻波兰时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一方面德国一拍脑袋想到老子要是进攻波兰会不会和老子预想的一样那么轻松,波兰军队的战斗力如何。

二是我万一去打波兰了苏联这家伙会不会有想法,还有就是英国和法国会不会釜底抽薪抄了自己后路。

这时候开始纳粹佬去找前苏联的家伙说了,往后我不打你你也别打我哈,苏联寻思着之前波兰还干过自己,于是一拍即合同意了。

德国开始放心去打波兰了,而占领波兰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兵源。虽然德国有所顾虑但是德国贼胆大便开始闪击波兰。

有人好奇了为啥德国打仗用闪电战,闪电战就是用机动部队快速协同作战,由于军工力量雄厚,所以纳粹佬就开始组织发明坦克,然后还真被这些家伙捣鼓出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坦克,然后德军之中提出的以坦克打头阵的超快机动作战,而这个新型的坦克则为刚刚提出的闪电战有了硬件上的支持。

10

就在德军进攻波兰的前一年,德国还和波兰一起瓜分了捷克斯洛伐克。

此时的波兰军队,自认为实力能进欧洲前两名,超过德国和苏联。而波兰元帅(实际上的独裁者)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又在国内狂妄的搞个人崇拜,看不清“唇亡齿寒”的危险局势。他觉得其领导的军队是欧洲第二陆军强国,第一名是法国。再加上英法和波兰关系不错,有这两国的支持,波兰有实力同时得罪两大强国:苏联和德国。

(波兰百万大军中,有十多万是骑兵)

于是,坊间流传,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曾说过:波兰一旦与德国发生战争,德国将无法回避,波兰人将在三天内占领德国。

波军的实力确实不俗。

波兰面积和德国差不多,人口有3400多万,也算是欧洲大国。而且,其工业实力也不俗,能进世界前十名。

波兰有39个师100多万军队,加上预备役的话能到250万人。装备880辆坦克,4300门火炮和迫击炮,和400多架飞机。

(波兰7TP轻型坦克)

而且,在1939年,波兰和英国、法国签订了《安全保证条约》:如果德国入侵波兰,两国将出兵攻击德国。

波兰有这样的硬实力,外面还有法国和英国盟友,德国肯定不干轻敌。

德军的闪电战把波兰打蒙了。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时,集中了几乎全部兵力:62个师(包括7个坦克师、4个摩托化师),一半是预备队,共计160万人。装备了2800辆坦克,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约2000架飞机。

德军不仅在兵力上占了优势,而且,其闪电战也是让波军措手不及。波军主力都在前线一字排开,上来就被德军分割包围了。而此时,波兰的两个盟友英法却在搞“静坐战争”,没有对德军发动进攻。

但是,苏联却对波兰动手了,在9月17日,苏联率领46万大军从东部入侵波兰。这下波兰彻底没救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