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清朝男人的辫子多久洗一次?为何有人说英国传教士直呼令人感到恶

清朝男人的辫子多久洗一次?为何有人说英国传教士直呼令人感到恶

2020-10-01 02:01阅读(62)

清朝男人的辫子多久洗一次?为何有人说英国传教士直呼令人感到恶心呢?:明朝灭亡,大清接替,当权者是一群满族人,他们从北方带来很多习俗要汉人接受。其中最出

1

明朝灭亡,大清接替,当权者是一群满族人,他们从北方带来很多习俗要汉人接受。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留发不留头”,强令清朝的所有人都剃发开始蓄辫子,然而随着时间的累积以及大清的沦落,导致很多清朝百姓的辫子越来越脏,其程度脏到连英国女子都吃不下饭,还差点吐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在大清没有入主中原以前,中国人没有留辫子一说,而是很喜欢蓄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剪头发就等于是减去自己的一部分身体,所以历来都流行留长发。后来,清廷当政,一改以往作风,律令人人剃发,只剩下后脑勺的头发留出来且要梳绕成一条辫子。

而这种辫子形状大小跟清朝铜钱般,且可以把辫子从铜钱孔内穿过去,故此被民间成为“金钱鼠尾”。随着历史的发展,百姓发头越来越长,发线逐渐变粗,加上一些人不喜欢经常洗头发就使得辫子变成了粗辫子。时间来到晚清,当初的细辫子已经基本在老百姓中很难看见,取而代之的是粗辫子,加上百姓每天都要务农干粗活,没有时间去洗刷,故此要很久才拆开辫子清洗一次。

晚清的夏季,是爱干净人士最怕的季节,此时大街小巷都游走着很多平民,他们为生计而劳碌,连睡觉的时间都很少,所以留在后脑勺的辫子一年才洗一次,在闷热的天气中,自己头上就经常流汗,为此走过之处都会散发出一阵浓郁的辫子异味。

有文献记载,晚清的平民多数在过年除夕的时候才静下心来洗一次自己的辫子,所以在平日里就算辫子再脏再有异味也顶多用毛巾擦一擦而已,相比富贵人家跟权势阶层则是三十天左右洗一次,因为不少人嫌编制辫子太麻烦,洗之前需要慢慢揭开,等洗完长长的头发晾干后,又得重新编好,过程中有时候需要有人帮忙才可以完成。

出于这种情况,使得很多清朝人都很少洗辫子,就算是汉人也慢慢忘记了前朝遗留下来的洗刷习惯。有古籍记录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每个朝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清洁身体习惯。秦朝时期,老百姓不知为何异常注重干净,头发几乎每三日一洗,不怕浪费水源,发展到汉代,百姓们就改为五日一洗头,且蓄发以简约为主,不留辫子。唐朝时期,人们安居乐业生活条件提升了,不仅三天两头洗一次头发,还特别注重身体各个部分的洗沐,据说从头到脚趾的清洗环节都相当讲究。

到了元朝,蒙古人执政引来的风俗习惯又不同了,毕竟蒙古族人属于游牧民族,常年在外,对于梳洗不太重视,从而影响了汉人。时间一度发展到清朝,中原又被满族人掌控,他们祖先是游牧民族,世代都在马背上生活,故此遗留下编辫子的风俗习惯。

汉人受其律令,开始剃发留辫,但很多人都不甘愿,出于心理反抗原因也不太想把心思花在辫子上,所以使得对辫子的保养越来越不注重。清朝发展到后期,西方国家有不少人来到北京游玩居住,当时有一个英国籍的女人,出于好奇去欣赏清朝人洗辫子,根据她的回忆称,那人的辫子刚一拆开一股臭味就扑鼻而来,差点把自己熏得呕吐出来,然后还发现辫子里爬出来许多虫子以及掉下很多污垢,简直不堪入目!这一幕令英国女子印象十分深刻,导致她当天恶心得吃不下饭,甚至连续几天都没有胃口。

2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曾详细写过一篇文章,如有兴趣,可自行搜索“清朝男人的发辫究竟有多脏?英国传教士记录下令人作呕的画面”一文。其中笔者将英国传教士所见所闻翻译过后写下,或许能让您从文字之中一见大清朝男子发辫之肮脏程度。

当然,既然是问题,就有必要在此精简解答一下。大清男子发辫之脏,令人作呕的画面,并不是凭空而来,晚清光绪年间,有英国传教士名叫麦罗德者自天津出发游历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将其所见写于纸上,回到英国后,麦罗德将其所见所写并附上一组照片印成明信片出售,这些文字一经传出,洋人十分惊讶,难道传说中的神秘国度真的如此肮脏不堪。答案是正确的,这位洋传教士并没有说谎和夸大。(下图为河北地区一户农家)

他对中国男人的发辫和女人裹的如粽子一般的小脚做过详细研究和记载。为了接近大清普通百姓,他自己蓄发之后,让人梳了一条小辫子,然后穿上马褂走访各地。他其中写道直隶(河北)、河南、山东地区的农村男女几乎身上都有一股子怪味,儿童喜欢赤身或赤脚,且满身污泥,除了读书人之外,几乎所有的人都穿的破衣烂衫,稍微好一点的衣服只有节日时才舍得穿。男子的发辫盘在头顶,几乎终年不梳洗,夏季的时候他们会跟着孩子一起到河中洗洗身上的污垢和清理发辫,天一冷,便不再洗,而是用一只叫做“篦子”的梳头工具将散开的发辫来回梳,每梳一下,都会掉落在地上一些小虫和皮屑以及灰尘。麦罗德形容那种味道连老鼠闻了都恶心。(下图两个河北地区的农村妇女)

女子也是如此,几乎也是常年不洗,而是将头发盘起来,在脑后弄成一个“大包”。她们如果空闲的时候,会坐在一起,便聊天边用“篦子”梳头,虽然看上去很不卫生,但是她们的发质却出奇的好,梳完之后,像是摸了一层护发油一样。

以上是麦罗德在农村地区的见闻,不过在城市中,如天津城内,一些有头有脸的人还是很整洁的,他们有专门的仆人帮助清洗发辫,而且还要用一些特别的天然护发品进行涂抹,以保证发辫油光发亮,并且可以发出各种香味。西方的花露水和东洋的发油十分畅销,有钱人家的男女都会购买。(下图为天津紫竹林的两位知识分子,明显看出他们的着装很整洁)

另外在城中有走街串巷的洗头人,他们挑着担子,上面有洗头和梳头的工具,为那些爱干净但是没有仆人伺候的人进行梳洗,文化人和小生意人往往喜欢光顾他们,一个洗头人一天赚的钱足够养活一家四口。

看着这位英国传教士的记载,你有什么感想,是否很惊讶,这是何等的“可怕”,我们现在三天不洗头,头皮就干痒,一年到头不洗头并且还是梳成大辫子这是一种什么滋味,但清朝人已经习惯了,如果天天洗,才会被视为不正常。(下图为新军当街剪辫子)

3

中国历史虽然看起来如同是一脉而相承,实则不然,同样的皇帝坐天下,却一朝君王一颜色,秦汉的中国和明清的中国,虽然同属封建,但它们之间的差距,却不仅是换了国号的不同。(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所知道的中国,是盛唐遗留的风韵,或者是马可波罗书中的黄金国度,没有人告诉它们,中国只是一个离他们很远的地方,虽然富饶,但也不乏贫穷,更不要说,唐时的中国、元朝的中国、明清的中国,这之间的差别,除了国号之外,更多的是风俗的流变和制度的更替。

1793年,英国人决心穿过传说的迷雾,用一次期望又狐疑的长途跋涉,亲自来打量一下中国的究竟,不得不说,他们来的正是时候,因为此时的中国,正值封建历史中最为耀眼的时代,乾隆皇帝缔造出来的盛世,绝对可以让这些远来的客人,见识下什么才是黄金国度。

可惜,这些英国人,他们的目光并没有落在朱门映柳的富饶人家,也没有把皇家的热河行宫当作一回事,他们摊开了羊皮纸,用鹅毛记下来中国的底层社会,记载下一群中国人如何哄抢他们喝剩的茶叶。

得不到的人气急败坏的涨红了脸,每一次的残羹剩饭都被雇佣的中国仆人当作是莫大的恩赐,好像从来都没有吃饱过一样。 这些英国人,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农民,有他们国家那样,满街游逛的啤酒肚。


从舟山到京城的航路上,英国人记下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国度。 尤其是当英国人上岸后,清朝男人的辫子,成为他们最终把失望转为鄙视的情绪诱因。

他们在游记中感叹:这大概是上帝对男人最可怕的一种惩罚了,让他们每天都拖着一根肮脏又散发异味的辫子,就像是一只出生在茅厕的耗子一样,当我们掩鼻而过时,这些清朝男人却并不觉得自己身上的气味有什么不对。

清朝男人真的有英国人记载的这么肮脏吗?虽然这些记载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但事实就是,就算在所谓的盛世中,中国底层的百姓一样是穷苦不堪的,那些男人们,并不是他们愿意不洁净,而是贫穷和繁重的生活。

并不允许他们有过多的时间打理自己的辫子,当一个每天要下地劳作的农民,因为朝代的限定,不得不蓄起一米多长的头发时,可想而知要每天保持辫子的洁净,是一件多么“何不食肉糜”的事情。

穷人是没有精力和时间清洗这一根累赘的,但是有钱人却不一样,他们的家里有专门整理发辫的仆人,有增香焗色的天然发具,就算出门在外,大街上的发匠也能满足清理辫子的需求,可是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和银两的,因此这些体面的清朝人,是少之又少的。

清朝强制让百姓们留发,却又没有给他们一个足够富裕的生活,这些让英国人掩鼻的底层中国人,他们又有什么过错呢,无非就是:穷而已。

4

满清政权不仅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也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政权;从努尔哈赤起兵伊始,到皇太极接过衣钵,以及多尔衮完成的奠定,使得满清政权得以牢固和稳定,后来又因为顺治、康熙以及雍正等几位皇帝的努力,使得清朝的国运和实力蒸蒸日上,虽然在晚期的时候慢慢没落,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个政权,这个朝代对于中华民族所作出的贡献,所稳固的国土,毕竟在历代的封建王朝中,没有哪个王朝是可以摆脱从兴盛到衰败的。

满清八旗子弟在那个时候所留的发型,是一种将头部周围全部剃光,只在头顶稍稍偏后的地方留下头发,然后编成辫子的金钱鼠尾类的发型。该类发型对于满游牧民族来说,是一种较为实用的发行,不仅可以避免在骑射时,过多的头发遮挡和妨碍自己的视线,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标识了自己是八旗子弟,是一举双得、一箭双雕的。其实无独有偶,在日本战国、古代的时候,该国武士的发型也大都是将额头中间部的头发剪掉,为的就是使得其不妨碍他们在作战时妨碍到自己的发挥。

发辫的政治性作用

就客观的去评论,满清统治者们在入主中原后,下达的“剃发辫”令是一种较为厉害的手段,因为这样的强制性“剃发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统治的效果。毕竟当时的朱家大明王朝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统治了两百多年,对于百姓的影响以及其他作用已经达到了根深蒂固,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所以满清统治者为了能够让他们从身体和思想上臣服,强制采取该命令是可以起到多种作用的。一是可以测试天下人对于满清入主中原的情绪,二是可以让这些人从身体到思想上慢慢臣服,最后还可以趁着民众对于该法令的情绪,来作为谈资,对民间的统治进行一定的措施,有利于趁机消灭隐藏在民间的反动势力。

所以,就这条“剃发辫”令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的效果是巨大的,可以帮助当时的清朝的统治者起到很多的作用。毕竟如果初代皇帝采取“一个大棒”的统治方式,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下一代皇帝进行“一个大枣”的恩典手段,会更加稳定满清对于中原的统治。

发辫究竟多久洗一次

在前期的时候,清朝人的发辫大都是一小撮,是可以方便清洗的,因为那个时候的发辫还是比较简单清新的金钱鼠尾,但是在后期随着不同皇帝的登基和统治,清朝的发辫就开始从最初的金钱鼠尾慢慢演变成了猪尾式发辫、牛尾式发辫。在满清晚期的时候,一些贵族和有钱人家,完全可以做到对头发的打理,但是就普通人家以及穷苦人家来说,是没有经历、金钱以及时间去打理的, 毕竟一个人在温饱都没有保障的时候,怎么会有精力去想除了肚子以外的其他事情呢?所以就清朝贵族来说,他们打理发辫的时间大致是一星期一到两次,而底层人民几乎是终年不清洗的(但也有史书记载是一月一次)。

为何有人说英国传教士直呼令人感到恶心呢?

这个英国传教士的名字叫做麦罗德,他之所来到中国,其实就是为了一睹带有神秘色彩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样子;他在来到中国后没有去看富丽堂皇的富人、贵族区,而是跻身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中,他觉得这里的人民,才能展现出一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在这里他看到了中国满清的发辫,看到了裹脚的女人,他这样说:“简直令人作呕!”

5

消灭虱子大作战!——一场人与寄生虫的战争!

虱子作为长期伴随人类存在的一种常见寄生虫,近些年基本上已经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但是稍微年长一些的人或者听父母说过小时候的故事的人,便知道虱子这种动物曾经是多么的常见。

虱子与人类的寄生关系,实际上比人类还要早,虱子早在人类的祖先和猴子的共同祖先时便已经存在于人体之上了,距今已经有几千年万的时间,而虱子主要存在于人的头发里、身体表面等。而人类之所以会身上寄生虱子其实和古人的个人卫生有关系。

今天就来讲一下古代的人的发髻,尤其是清朝中后期那条厚厚长长的辫子到底有多脏?

留辫子实际上不是汉族人的传统,而是来自于满族人的传统发饰。随着明朝的衰亡,东北地区的满洲人趁机进入中原并且建立了统一全国的封建统治政权。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随后满族人为了维持自己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对人数远远超过满洲人的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其中包括让汉人穿马褂,留长辫。按照满族人的习惯风俗生活。

但是古代的人不同于今天,社会发展水平和物质的匮乏使得人们基本生活都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而这条长长的厚厚的长辫,对于大多数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根本无暇也没有经济实力去打理。因此这条辫子便变得十分的脏。其实纵观人类的历史,脏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状态。无论是曾经的欧洲还是遥远的非洲美洲,以及我们的古人,实际上在个人卫生方面都没有今天的人那么的细致。

每日沐浴更衣、每日洗头洗澡这样的生活方式,在几十年前都不存在的。更不用说100多年前处于清朝晚期的中国人民。人们基本上都在为生计所忙碌。而且大多数人都是从事农业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根本不可能要求人们在个人生活方面过于干净讲究。

因此,清朝晚年时的男性无论是洗澡还是梳洗自己的长辫子都是很麻烦的。天热时期还方便梳洗,但是天冷以后几个月不洗一次是很常见的事情。自然长期不洗的头发和身体会散发出浓烈的气味。你可以称这是男人味儿,但这就是“臭男人”。

清朝末年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传教士和西方商人开始进入中国,并且开始了解中国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人。有些西方传教士由于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以及西方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影响,开始从中世纪肮脏的穿衣打扮开始往干净利索的现代社会发展。当他们看到这些,整日从事农业生产或者在码头工作的中国工人们。一条肮脏的脏辫盘在头上或者脖子里,或者垂在后背。并且伴随着汗液,散发出浓烈的气味。自然感觉到十分的恶心。

但是任何国家都要经历一些特殊的历史时期和阶段。今天的中国人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讲究卫生的国度之一。而且亚洲人的皮肤更细腻。你觉得呢?

6

在光绪朝,有一位英国传教士随着当年的传教士来华大潮,踏上了清帝国的国土,在这个已经渐渐走向末路的东方古国宣场起了他们的基督教。

这名传教士是从天津的海港坐船登陆的,他从天津出发,接下来凭借着自己脚力游历了我国数个省份,河北、河南、山东均有着他的踪迹留下。

在这数个省份里,除了传教这个本职工作之外,传教士目睹到了清帝国当时民间生活的世态炎凉、看到了清帝国民间的落后愚昧。

他带着当时西方文明高高在上的姿态、以西方人先进无比的生活为标尺,把这一切都收入了自己的眼中、记录到了自己的笔记中,并把这些真实的记录带回了欧洲,让西方人更清楚了解到了清朝人的生活细节。

清朝底层百姓的脏乱臭

这个传教士笔记中的记载是现在很多人都绝对想象不到的,在他的记载中,清朝人的卫生条件脏乱无比。

底层的百姓们很少洗澡,所以衣服皮肤经常爬满着各种灰尘、污垢,一条长长的辫子也很少清洗。

厚厚的油爬在辫子上,各种头皮屑、灰尘沾在这些厚厚的油上,那般风景,简直就与流浪汉无异。

不说靠近他们了,即便远远的与他们相隔,都能闻到他们身上的馊味、臭味。

如果大家对这种状况无法有一个清楚的认知,那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平常见到街上流浪汉的状况,现在流浪汉身上的脏乱差、臭味,跟清朝时期普通百姓的生活样貌几乎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当然,大家要分出流浪汉和乞丐的区别。

现在的假乞丐太多了,与流浪汉相比,他们穿的衣服、他们的头发其实比正常人还要干净,要比我们只能拿流浪汉,拿乞丐比我们是想象不出那种状况的。

清朝各行色人等的洗头、洗澡次数

清朝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当时没有自来水,人们想要取水就必须得花上很多时间出去挑水。

他们一天劳作下来早已劳累不堪,挑点给自己煮饭或者用来喝的水,他们都没那么多时间去挑,更何况是花费那么多时间把这些水挑回来洗澡、洗头呢?

在清朝的时候,普通百姓们一个月、几个月、一年可能都没几次机会洗澡。

但这也仅仅局限在普通百姓的身上,像一些达官贵人就有所不同。

他们因为身份地位的原因,自然是不可能让自己的身上那么脏、让自己的身上有那么多臭味的。

一般普通有点钱的人,都会在外面让专门帮别人洗头的人帮他们隔段时间洗一次头。

如果再有钱或者再有一些权势的人,情况就会更加不同。

这些人的家中一般都有仆人和丫鬟,在挑水、烧水、洗头、洗澡方面,都是有人帮他们准备好的。

这种情况下,他们打理起自己的辫子、打理起自己的身上,自然就会更加勤快一些,在他们身上,平常是很难看到油腻的头发以及闻到臭味的。

欧洲中世纪

以上就是清朝时期人们的卫生状况,接下来我们就说一下西方古代的卫生状况。

在那名传教士来到清朝的时候,那时候欧洲已经经历过了文艺复兴以及工业革命,在新思想以及工业的改变下,他们的生活和以往相比早已发生了180度的大颠覆。

那时候他们的生活变得非常的干净卫生、举动变得非常文明,但是大家能想象得到工业时代以及文艺复兴发生之前的欧洲有多么脏吗?

如果拿欧洲之前的卫生状况和清朝相比,其实无异于大巫见小巫,大家就会知道什么叫做一山还比一山高。

在罗马帝国之后、文艺复兴之前的那一段岁月中,人们将那一段时期称之为了黑暗中世纪,那一段时期中的人们愚昧、落后,生活环境还极度的脏乱差。

古代屎尿横飞的巴黎

我们就拿在中世纪时期就已经算得上是大城市、最具有代表性的巴黎来举个例子吧。

大家绝对想象不到巴黎当时有多么脏,当时的巴黎整座城市没有任何一间厕所、也没有任何排污纳垢的下水道。

当时他们上厕所是拿个类似于夜壶之类的容器在房间内上厕所的,而他们应对这些容器中的粪便有一个很简单的解决方法,那就是直接从自己的家门口或者从楼上的窗口直接泼到房子外面。

大家想一想就可以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如果有幸走在中世纪时期的巴黎,那大家绝对可以感受到什么叫屎尿横飞。

走在大街上,一不小心就将会被不知道从哪里沷出来的屎尿给淋得满头满身,那种滋味,简直无法想象。

在13世纪的时候,为了防止这种“危险”继续发生,当时巴黎就推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禁止任何人从窗口泼出粪便,否则将要接受到惩罚。

但是这个规定并没有给巴黎严峻的卫生状况带来任何改变,人们仍旧做着和以前一样的事,最后巴黎在没有办法之下,只能又推出了另一个规定。

那就是要求每一个巴黎市民在往外泼出粪便的时候,必须要提前在窗口大喊三声提示路人,才能把手中的粪便给泼出去。

就连巴黎这样重要的大城市都是这种状况了,大家觉得欧洲其他城市会好到哪里去?

古代欧洲不洗澡的习惯

欧洲人在某一段时期里也很少洗澡,在欧洲的黑死病爆发后,人们觉得洗澡会更容易患上黑死病,为了防止被黑死病夺走性命,在黑死病之后的200多年时间,欧洲人就很少洗过澡。

在发展到最后时,不洗澡已经发展成了一种习俗。

在当时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案例,英国有个女王名叫伊丽莎白一世,她就因为洗澡洗的太勤、每个月洗一次澡,而被当时的世人给谴责了。

从这点就可以想见欧洲人当时洗澡的次数有多么低了,通过以上这种种,大家会发现,欧洲古代并没有我们现如今看到的那么光鲜亮丽。

我们清朝时的各种卫生状况确实非常差,但是他们古代的卫生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笑我们的古代脏,其实是一种1000步笑50步的行径。

所以说这就是英国传教士觉得清朝男子辫子恶心的原因,那是因为当时清朝底层百姓很少清理自己的辫子,看起来非常的油腻脏乱,还有一种很强烈的臭味,这才让这名传教士产生了不好的感觉。

7

如果你正在吃饭或者刚吃完饭,建议稍后再看!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过清军入关后,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就颁发“剃发令”,限十日内剃发,削发垂辩,不从者斩。

在“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执行口号下,不管是官还是民,都留有一根长长的辫子。

那么,这根辫子的清洁程度如何?

在清朝光绪年间,英国有个叫麦罗德的传教士,这家伙凭借着自己蹩脚的中文,从北到南转了中国大半圈,最后回到英国,把大清子民的面貌写了个透彻。

其中,有专门写女性的裹脚和男性的发辫,为了体验有辫子的生活,他还专门留起长发,还让人给自己扎一个短辫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玩意儿太难受了!

他不清楚为何天朝的子民要留这样一根东西,而且还不经常清洗,甚至他还说这根辫子上面还留有老鼠闻了都会吐的腐臭味。

对于这根辫子的清洁,“有钱人好解决,没钱人不解决”,有钱人可以有佣人专门清洗,看起来可谓是光鲜亮丽。

而穷人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哪有时间忙着清洗辫子,在当时,人们几乎每天都忙于劳作,自然少不了出汗,再加上穷人很少会解开辫子去清洗,时间一久,辫子有多脏、味道有多重可想而知!
当时有一种叫“篦子”的工具,是专门用来清洗辫子的,可每次一使用,都会掉下很多都头皮屑、尘土,甚至还有很多的虫子,可以说是非常恶心。

8

先说下清朝男人的辫子,多久洗一次?

事实上,古代没有现代科技先进,所以什么洗发水、营养素的东西,在古代都是没有的。古人是怎么洗头的呢?最开始就是用水,轻轻揉搓一下。

渐渐地,他们发现光用水,没办法清洁头发上的油污,就有了皂荚和草木灰。但即便是这样,洗头这件事对于清朝人来说,也是十分少见的事情。

正常的清朝百姓,可能一年都洗不了几次头。皇宫贵胄可能讲究点,有专门的的人帮忙洗头,但是频率也不会很高。一周洗个一次,在古代就算很时髦了。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古代人不爱干净吗?原因大概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清朝人的头发到了末期,是牛尾辫,就是头的前面全部剃光,后面有一根又粗又长的辫子。

这样的辫子,洗起来十分繁琐,可能一套下来,要好几个时辰。而且古代也没有电吹风,洗完的辫子只能等待自然风干,又要花费很长时间。很可能洗个头,半天就过去了。在古代洗个头,实在是太麻烦了,所以清朝人洗头的频率很低。

另一方面,就是清朝末期,由于闭关锁国带来的危害,清朝的国力衰弱,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了,谁还有心思洗头呢?街边即便有专门给人洗头的营生,谁又会把钱花在这种地方呢?

为何英国传教士直呼,令人感到恶心呢?

英国传教士麦罗德,在清朝末期来到中国,看到了民间的景象。在他的游记中记录了,清朝女人裹小脚,男人头发脏乱不堪,甚至还有虱子在上面。

离得远远的,就能闻到一股异味。不用说也能猜到,那是长时间不洗头,不洗澡的臭味。传教士麦罗德哪里见过这种场面,感人恶心也是正常的。

实际上,是他来的时间不对,如果再能早个几百年来到清朝,也许就不是这种场面。这个要从清朝人的发型说起。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种长辫子的男人发型,是清朝末期才有的,这种辫子很难洗。

而清朝人的辫子,是经历了三个时间转变,从金钱鼠辫到猪尾辫,再到后来的牛尾辫。清朝人入关之前,都是金钱鼠辫,这种辫子又细又长,相传可以穿过铜钱的中心。后来发展到了猪尾辫,也只是加大了在后脑勺的发量,辫子没有变化。

所以,清朝的前中期,辫子的头发都是十分稀少的,很容易清洗,洗头的频率应该也会增加。直到变成了牛尾辫,人们的头发多了,洗头太麻烦,才渐渐不怎么洗头了。英国传教士来得晚,没赶上好时候。

9

在没有洗发水的古代,估计人的头发即使是经常洗也会有味道,更别提还不经常洗了。

曾经我也是一个沉迷网络游戏的少年,那个时候经常泡在网吧,很多人经常在网吧一玩半个月不回家,我至今记忆犹新的一次,我站在一个大哥的身后看他玩游戏,结果被他头发的味道呛了一天,我差点吐了。

在现在社会几天不洗头味道都让人受不了,更别提古代时期了,看这个问题大家可能都以为清朝男人扎辫子,可能会很脏,实际上清代人的头发未必有前代的味重,在清代之前的中国人由于受到《孝经》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的发肤都是父母给的,必须珍惜它,不能毁伤,说到底就是不能轻易剪发。

当然,这并不是说古代男子一辈子不理发,如果一辈子不理发,那不就跟傻子一样了吗?在古代男子都会修理发型,然后把长发挽起来,再盘起来,到成年之后行弱冠之礼的时候,就在盘上的头发上带帽子。

那么古代人留发留多久呢?现在人们常说的,待我长发及腰,其实也是古代男性头发长度的一个标准,长发及腰不是等人来娶,而是头发长了,应该修剪修剪了,然后选一个黄道吉日把头发剪了,剪下来的头发还要收藏起来或者焚毁,以示对祖宗的尊敬。

你想想,男子长发及腰,得多难打理,这要是天天洗头估计什么事也不用干了。

这一情况到清军入关时候被强行改变了。

很多不了解清朝发型的读者在看了清朝古装剧之后都有一个疑问,清朝的头发不就是扎了辫子吗?为什么当初清军入关要叫“剃发令”呢?

其实,我们现在看到能够接受的清朝的辫子都是晚清时期不断发展变化后的形象,真正清军入关时的头发,那是相当难看的。

清军入关之前,一直是过着渔猎的生活,在打猎、捕鱼的时候,辫发是相当给力的,这种辫发是将脑袋四周的头发剃光,然后在后脑勺处剩下的头发编成辫子,留下头发的地方只有铜钱大小,留的发辫要比小拇指还细,要能穿过铜钱中的方孔才算合格,因此这种发型被称为金钱鼠尾,其实也就跟光头差不多。

1644年日本商人竹内藤因海难在北京旅居一年,著成《鞑靼漂流记》一书。书中这样描写清人的发式:\"他们的人都剃头,把头顶上的头发留下来,分成三绺编成辫子。他们男子把唇上的胡须留下来,把下面的剃掉。无论是大官、小官和老百姓都一样。\"

所以,清军入关才管这叫剃发令,很多人认为在清朝是不扎辫子就要问斩,实际上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在有关清史的资料中,顺治四年就有人因为\"周环仅剃少许,留顶甚大\"最后被处斩,而县官还因为失察被议罪。

清朝统治者之所以不遗余力,宁肯引发血腥反抗也要推行剃发令,实际上是出于维护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深谋远虑。

说回到正题,尽管这种金钱鼠尾的发型很丑,但是要从卫生的角度还真就比以前长发飘飘的时候要干净很多。

当然,我想令外国传教士大呼恶心还是清朝晚期的头发。

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清朝统治者在不同程度上放开了对头发的管理,到乾隆去世那年,通过当时外国人的绘画中可以看出,清朝的头发留发面积足有四个铜钱大,相当于一个掌心的面积。

在咸丰朝时期,老百姓蓄发已经超过头发的大部分,一直到清朝末年,清朝人的发式才变成现在影视剧中的阴阳头,剃发只剃前半部分。

人们将清朝的辫发变化总结为,先是鼠尾巴,又是猪尾巴,最后是蟒蛇一样的形态。

随着头发的增多,还需要扎辫子,这就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是技术了,当时清朝已经出现专业的剃头匠,担着剃头挑子,走街串巷给人们剃头,扎辫子,甚至是抠耳朵。

多于经济较为富庶的人来说,剃头刮脸是一件颇为社交性且时尚的事情,好友经常结伴去剃头,甚至请人剃头。一次精致的洗头,要花费很长时间。

当然,清代时期有康乾盛世,但是老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在广大农村,更是穷的发都吃不上了,每天干活的时间都不够用,哪有能力三天两条的打理辫子,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理一次发,盘在头顶上,要挺很久很久才能再次洗发。

所以,晚清的时候,外国传教士说中国人头发令人恶心的受不了。

其实,晚清以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剪辫子已经成为趋势,早在民国成立之前,清朝百姓就已经开始剪发,政府也无力深究,1898年戊戌变法的时候,康有为在变法主张中就提出剪掉辫子,到了十年之后,清政府举行新政的时候,就连清朝的贵族都建议朝廷废除辫子“非剪发易服,不足振起全国之精神!”

而沿海通商城市,老百姓更是逐渐剪掉辫子,至于那么迟迟不肯剪掉辫子,甚至在民国时被强行剪掉的,大部分都是偏远地区的人,或者忠于清朝的人,将其看作清朝的象征。

最后要说的,虽然古代中国人的头发不太干净,但是中国人爱洗澡啊!真正埋汰的欧洲人,当时当时受瘟疫的影响,欧洲人特别不爱洗澡,比如我们熟知的法国路易十四,长年不洗澡,十步之内就令人作呕。

10

中国古代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在古代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非常保护自己的肌肤,不让其受到伤害。可是1644年清军入关后,为了能够狠狠地挫伤汉人的锐气,特意颁布“剃发令”,规定只要是清军的地盘,所有人都得剃发。若是在10天之内,还有人不从,那就处斩。听说当时还是有很多骨气的人坚持不剃,但他们都被依令杀头了。所以最后反对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小,渐渐地无论是去上朝的官员,还是走在街上的民间百姓,他们的背后都拖着长长的辫子。


其实现如今我们经常观看的那些清装古装剧都有些失实,比如那个辫子。我们在电视上看见的那些清朝的富贵公子们梳着的都是阴阳头,也就是说头的前半部分是光秃秃的,后半部分是有头发的。将后半部分的头发编成一个辫子,从外观上看来还挺好看的。只是可惜真正历史上的那种辫子可难看了,留的头发量必须要极少,将之编成的辫子必须得细。大家想下,本是一个翩翩佳公子,可脑门儿上只留着一个细长的辫,这是多么大的视觉冲击呀?我敢说,颜值定是下降了n个的级别。有去过中国的英国传教士,他们曾经就看到了那些清朝的辫子,可他们却直呼令人感到恶心。


要知道能够让人感到恶心的东西必定不干净。所以很多人就发出疑惑,清朝男人的辫子究竟多久洗一次呀?竟把英国传教士给恶心成这样。首先这是要因“人”而已的。那些每日要上朝的臣子绝对是仪表堂堂的,毕竟是要面圣的,要是失了体面触犯了龙颜,那可是大罪。这类人从来都不缺少银子和服饰的仆人,他们的头发常年都是光鲜亮丽的,没有半点油腻。能够入朝为官的毕竟是少数,那个年代的绝大多数人是农民和商人。做生意的人也是讲究的,毕竟是要来往各地和接触各种奇人异事的,天天顶着油腻腻和散发着臭味的辫子,谁会愿意和你做生意呀?


再加上,商人最多的就是钱,他们在古代虽然地位低下,但“有钱能使鬼推磨”是句至理名言。换句话说,只要给银子,多的是人争着抢着帮他们打理辫子。接下来就剩下农民了,这类人毫无疑问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因为他们既没有权,也没有钱。为了生存,他们常常都要到田里去干农活,一干就是一整天。每天忙着务农还来不及,哪有时间打理辫子?更何况要想把辫子给弄干净,是需要水的。在古代,水还是比较缺乏的,农民们根本不舍得用。因此他们大都一年只洗两三次,可想而知他们的辫子会有多脏。长期不洗头,除了会发出恶臭气味外,也会长虱子。虱子待在人的头发里,可不可以让人忍不住去抠,那些头皮屑可就容易漏在人前了。怪不得英国传教士会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