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题主好!汉武帝具有"雄才大略"的口碑,是被历代史学家公认、文学家歌颂、政治家垂范的历史明星。然而司马光却在《资治通鉴》里,不厌其烦的用大量笔墨,专门写了汉武帝和长子刘据的事情。叫"戾太子事件"。戾是谥号,意指蒙冤受屈之意,加"水"为淚(繁体)。太子指刘据,武帝长子,卫夫人生。刘据因“巫盎"之祸拒绝被捕受辱自杀,孙子汉宣帝刘询继位后追谥"戾",重修陵寝,供奉祭祀。实际上,这段冤案是汉武大帝一手造成,既不显山露水保全自己,而又了却心中夙愿的一大"力作"。常说"虎毒不食子",况人乎?帝王心事深似海,清官难断家务事,其中的缘由,唯大汉江山作证。刘据、江充之辈只是匆匆过客,正如刘彻手中运筹帷幄的一枚棋子。

汉武帝刘彻

而立得子,七岁封谪

汉武帝即位后十余年无子,直到宠幸卫夫人生下三位公主后,时年二十九岁才得第一位皇子。而立之年得子,自然欣喜异常。又是作《皇太子生赋》,又是建祠大赦天下。元狩九年将年仅七岁的刘据立为皇太子,册立卫子夫为皇太后。请当时有威望大儒石庆,石德,周勃之孙周建德等人先后做太子傅,教习礼义,研读《公羊传》治国经略。

平衡朝中力量,起用外戚,军权不旁落。

匈奴是汉朝的一大顽疾,前朝多以“和亲“方式稀释矛盾争端。武帝力主克匈,多次对匈奴用兵,收效甚微。汉武帝为了抗击匈奴,重用外戚力量。这样的想法,一是军权不旁落外人之手,二是平衡朝中力量。卫夫人当了皇后,儿子立为储君,自然引起他人不满,武帝异母同父兄弟十三人皆封王,各怀心胎,咄咄逼人。特别是"金屋藏娇“的陈皇后,是刘彻姑姑的女儿。因陈未留一子半嗣,被武帝疏远,陈常去姑姑处诉苦,姑姑拿卫家人出气拆刘彻的台。于是派卫青去边疆立功,凯旋而归被封关内侯。霍去病是卫青外甥,跟随卫青屡立战功,被拜为大司马。自此,卫,霍家地位显赫,门庭若市。权势灸人,引起武帝不安。

刘据(影视资料)

再得四子无忧,太子羽翼渐丰,禀性仁厚,办事认真,难驭群臣。

太子为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武帝嫌他不像自己,"及长,性仁恕温慎,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加之又得四子,心里渐渐对皇后,太子疏远"宠漫衰,(皇后太子)常有不自安之意“。武帝常巡视在外,政事交太子处理。武帝用法严厉,多用酷吏,冤错假案多,被太子平反,从而得罪了这些人。皇后劝太子不应该擅自有所纵容而宽赦罪人,武帝听后赞赏太子,而对皇后的说法不以为然。很明显是欲擒故纵,只是太子不知其中奥妙,以己孤行,武帝等待时机。

卫青

侫臣构陷,巫盅案发

太子为政时得罪了不少酷吏,卫青,霍去病相继去世后,外戚势力大减。侫臣蜂拥构陷太子,据说太子鼻子大,汉武帝在甘泉宫养病时,江充告诉太子说“太子不要进去,陛下有诏说厌恶太子的大鼻子,进去须用纸盖住鼻子“。等太子走后,江充对武帝说“太子不想闻陛下身上的味道,故此掩鼻"。招致武帝迁怒太子。这就是"太子岳鼻"的典故,可以看出父子之间已有间隙。此时恰好太子的一位叫公孙敬声(丞相公孙贺之子)的表兄弟,因贪污军饷犯事待处理,有一位叫朱安世的通缉犯被捕下狱,上书诬告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卫皇后之女)私通以及行巫蛊诅咒天子之事,因这事,公孙丞相父子,皇后两位公主均被斩杀,刘据在朝堂上再无外家相护。想想看,一个通缉犯的上书能直接呈送御案,还居然知晓公主和谁私通,知晓丞相等人在甘泉驰道埋偶人(木偶人),诅咒皇帝这种应该是隐秘至极的事情?

外戚势力殆尽,太子抱恨悬梁

武帝派宠臣江充查巫盅,先从其他嫔妃查起,延至皇后宫内一无所获后,终于在太子东宫挖到了桐木人偶,班固《汉书,五子传》载:"充遂至太子宫掘蛊,得桐木人。时上疾,避暑甘泉宫,独皇后,太子在“。太子矫诏用兵欲斩杀奸臣,势单力薄出走,后官兵追捕,在民宅饮恨自尽(上吊)。皇后卫子夫自杀,抗击匈奴功臣公孙贺族灭,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牵连而死。江充查案用酷刑和栽脏认罪,大臣和普通百姓惊恐之下胡乱指认,数万人死于非命。

两点思考

一是用一位网友的话:"而这(戾太子事件丿件事情无不在无声中向人们诉说,国无二主,也就是为何中华几千年封建社会为何经常出现少帝?而上一位皇帝为何不在有生之年,直接辅助下任皇帝上位的原因之一"。

二是:班固评曰"巫盅之祸,岂不哀哉!此不唯一江充之事,亦有天时,非人力所致焉“。

卫皇后卫子夫

图片来自网络,不便当删除

最佳贡献者
2

汉武帝刘彻晚年犯的大错误就是过于迷信,听从宠臣江充等人的谗言,才使太子刘据遭到迫害,这其中有几大原因。

首先,当其真正的凶手不是别人正是武帝刘彻。为什么这么说呢?武帝晚年过于信奉迷信,想自己长生不老,想永久占据皇位。当人站在皇位上享受至高无尚的权力时,是不能轻易地退下来。当武帝看到太子羽翼丰满时,自己掌握皇权多年,感觉自己要交出皇位,心中当然不是滋味很难放手。武帝心里上对太子就产生了压力和恐惧,时间一长就产生了间隙。

其次,武帝身边的宠臣江充等人就钻了空子,借助武帝信奉迷信和心里压力加害太子刘剧。江充和刘剧有间隙,至于有什么间隙史书上也没有过于阐述,推测可能是刘剧过于直率,刺激到江充的疼处,才使江充等人利用武帝置刘剧死地。从江充等人陷害刘剧看出了,太子刘剧不会阴忍,过于冲动,也看出刘剧依靠母后和舅舅非常强势,卫青和霍去病去世后,刘剧应该意识到危险的到来,可是刘剧过于自信,没把江充等小人放在眼里,刘剧的惨败是败在自己的性格上。

总之,武帝想利用江充等人是压制刘剧的锐气,没有想到江充等人置于太子的死地。后来刘剧死后,武帝也很后悔,当然也晚了,江充等人也没有利用价值,武帝这才把一切错误推到江充等人的身上,把江充等人铲除。真正的受益者是汉武帝刘彻,受害者是太子刘剧,江充等人不过是武帝利用的工具而矣。

3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继秦始皇之后,第二位武功盖世的帝王,素以“秦皇汉武”并称。

汉武帝在青壮年时期,励精图治,重用卫青、霍去病等西汉名将,发动了多次对匈奴的战争,一举扭转了对匈奴的怠势,转守为攻,收复了多处失地。同时,他还吞并了南方的南越、闽越、东瓯诸国。汉武帝又派遣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路上丝绸之路,将汉帝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扩展到了中亚地区。

汉帝国在武帝的统治之下,达到了极盛期,被称为汉武盛世。

但是,正因为汉武帝的穷兵黩武,给国民带来了沉重负担,同时,也让汉武帝的性情,变得越来越古怪。特别是到了晚年,汉武帝因为多病,变得越发迷信和多疑,疑心是其左右的人施用无辜之术所致。由此,引发了汉武帝时期最著名的一场动乱,巫蛊之祸。太子刘据,也正是死于这场祸乱。

汉武帝杀太子刘据的直接原因,就是巫蛊之祸。如果要分析其背后隐藏的细因,应该主要有一下两点。

其一、卫子夫成为皇后之后,卫氏及其姻亲家族势力庞大,汉武帝心存忌惮。

卫氏家族除了著名的卫子夫之弟卫青、卫子夫的外甥霍去病之外,丞相公孙贺的妻子卫君孺,是卫子夫的姐姐。

当时,公孙贺抓到了擅入皇城闲逛的大侠朱安世。而朱安世为了报复公孙贺,举报公孙贺的妻子卫君孺使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帝。汉武帝早就对卫氏心存忌惮,认为此举是为了咒死他,好让太子早日登位,就派人开始大肆搜查。

其二、汉武帝视听闭塞,被奸佞小人所蒙蔽。

我们常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想要对事情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广开言路,畅通信息渠道是非常必要的。

古代的帝王,因为身居宫墙之内,大臣们说话又是百般揣度,所以,他们想要得到正确的信息是很不容易的。只有李世民这类善于纳谏,或者朱元璋这种善于情报工作的皇帝,相对而言,才能得到较为完整、真实的信息。

当然,昏庸之人,即使告诉他真相,还是会昏暗不明,庸碌无为。不过,汉武帝并非昏庸之人,只是被人蒙蔽了。武帝晚年,因为多病,信息非常闭塞。这也就让奸佞之徒,有从中挑拨,制造事端的机会。

汉武帝派身边的宠臣江充去调查巫蛊之案。而江充曾经将擅自在驰道上心走的太子刘据家臣抓了交官处置,所以,他非常担心刘据登基之后报复他。于是,他就到处埋人偶、帛书,然后嫁祸给太子。

刘据听说之后,数次请求面见汉武帝,皆被江充和黄门苏文的手下所阻。刘据苦于自辩无门,不得已诈称武帝使者,捕杀了江充等人。江充同党跑到皇宫,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已经起兵造反了。

原本,汉武帝还是不信的,毕竟武帝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但是,武帝派去诏太子面圣的小宦官,因为害怕被杀,根本就没有去见太子,直接返回说太子的确造反了,还诬陷太子要杀他。

此时,太子刘据和汉武帝之间的误会,还是有机会解开的。汉武帝命令丞相刘屈氂带兵剿灭太子叛乱。如果刘屈氂没有私心的话,还是可以帮助太子刘据洗清冤屈的。但是,刘屈氂的一个儿子娶了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女儿,而李广利的姐姐李夫人生了昌邑王刘髆(汉废帝海昏侯刘贺之父)。对于刘屈氂而言,杀死太子,对他的利益更大。

最后,太子刘据与刘屈氂在长安城内大战五日,兵败而逃。太子刘据被灭族,卫子夫自尽,仅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即后来的汉宣帝刘询幸免。

汉武帝在明白真相之后非常后悔

太子刘据死后,汉武帝逐渐意识到了无辜之祸可能是一场冤狱。之后,有大臣替太子诉冤,汉武帝在查明真相后深感后悔。

武帝随即族灭了江充全家,烧死了宦官苏文,处死了曾经对太子兵刃相向者。之后,丞相刘屈氂勾结贰师将军李广利,试图谋立太子的阴谋暴露,刘屈氂被腰斩,在前线打仗的李广利投降了匈奴。

汉武帝怜惜刘据无辜,派人在太子自尽的湖县(今河南灵宝)修建了一座宫殿,取名“思子宫”。同时,建高台一座,名曰“归来望思之台”,用以寄托他对刘据的思念。由此也可见,汉武帝杀太子刘据,纯粹是一场误会。

4

汉武帝晚年身体不好,经常生病,看了很多大夫也不见好转。

长期生病使得汉武帝喜怒无常,总觉得有人有害他,为此他大开杀戒。公元前91年,汉武帝以巫蛊之罪,杀了公孙贺一族和阳石公主,宫里的人也被杀了数百人,卫清的长子卫亢也被杀了。

公孙贺是当时的宰相,卫青的姐夫,在政治站队上,属于卫氏家族的盟友势力。公孙贺一案,对卫氏家族的打击是十分严重的,几乎是明摆着要削弱卫氏家族的势力来的。

汉朝是封建制度完善的时期,外戚势力作为皇权有力的支撑,一度被皇帝引为盟友。可是,外戚势力的庞大,又会对皇权造成制约,像汉武帝年轻时还不得不娶陈阿娇来巩固皇位。

对外戚势力的危害,汉武帝有着清醒的认识。可是卫氏一族的势力太过强大了。本来他想尊霍抑卫,可是谁曾想霍去病也去世了。卫青家族及其盟友势力,已经架空了整个汉帝国。汉武帝还能勉强驾驭,太子刘据能吗?

巫蛊之祸初起时,汉武帝不相信刘据会造反,可是往来使者传递了假消息,让汉武帝认为是卫氏集团的人已经开始抢班夺权了。他立刻发兵征讨,宣布刘据是叛军。

最终壶关三老令狐茂上书汉武帝说:“江充本来不过就是一个市井奴才,陛下您却让他挟至尊之命来迫害皇太子,最终导致陛下与太子的父子至亲关系到了如此境地。太子刘据处境两难,他进不能面见皇上,退则被乱臣的陷害困扰,独自蒙冤,无处申诉,忍不住忿恨的心情,起而杀死江充,却又害怕皇上降罪,被迫逃亡。

他们又从父子亲情的角度上书汉武帝说:“太子作为陛下您的儿子,盗用您的军队,不过是为了自救,让自己免遭别恶人的陷害罢了,这并没有什么险恶的用心。”

汉武帝读完奏章以后内心深受感动,但是没有下诏公开赦免太子刘据。刘据逃到湖县,被地方官围捕。刘据自知已是在劫难逃,选择自缢而死,两位皇孙也同时遇害,得知消息后的汉武帝万分感伤和痛楚,可是是他下的命令,他也不得不隐忍下来,他已经决心要秋后算帐。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汉武帝最终查清太子刘据是被江充逼迫无路可走才起兵诛杀江充、并没有谋反造反意图的史实。追悔莫及的汉武帝最终下令将江充灭族,诛杀征讨太子的刘屈髦等人,为太子刘据报了仇。

此时,卫氏家族势力被一举铲除。可是,汉武帝没办法只能立幼子做继承人,设置了顾命大臣和互相牵制的朝政格局。可是,后来还是没能防住权臣的产生。

5

汉武帝刘彻晚年为什么一定要废掉太子刘据?仅仅是因为所谓的巫蛊之祸吗?

在我看来,原因没有那么简单。用两个字来概括:权力。

虽然说太子是皇位的下一任的继承人,可问题是皇帝没有死,你太子就不能急着抢班夺权,否则就视为篡位。

有人就奇怪了:太子刘据不是汉武帝的儿子,而且还是嫡长子,汉王朝的下一任接班人,怎么汉武帝会对自己的儿子下手?他不是老糊涂了吧?

你还真说对了,汉武帝的确老糊涂了!即使汉武帝再怎么雄才大略,到了晚年,他必然会因为皇位的事对旁人疑神疑鬼,即使是自己的老婆和儿子,他也是紧紧“提防着”。

那么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呢?

正如问题所说,巫蛊之祸。

古人比较迷信,这点我们众人皆知。尤其是西汉时期,对巫蛊之事更是深信不疑。所谓的“巫蛊之术”,到底是什么东西呢?简单点来说,就是将木偶之人埋于地下,然后行“巫术诅咒”,从而可以害人。

其实这东西是很扯淡的,纯粹就是个人的心理作用,可就这样,还是有人深信不疑,包括当时的皇帝汉武帝刘彻。

因为当时的宠臣江充,因和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有矛盾,所以江充他担心汉武帝驾崩后,刘据登基,而等待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他定下计谋,利用方士和神巫的旁门左道,进谗言,说汉武帝的疾病是因为巫蛊作祟造成的,之后汉武帝半信半疑,任命江充为使者,查清这个巫蛊案。

结果可想而知,江充就趁这个机会嫁祸于太子刘据。刘据不甘被诬陷,于是起兵进宫想要逮捕江充这个阴险小人,可是却被误以为太子想要造反。而刘彻本来就疑神疑鬼,更是认为刘据想要篡谋皇位,于是派兵镇压,最后太子刘据和卫皇后先后自杀。

虽然最后武帝刘彻幡然悔悟,得知误会了太子,因此诛杀江充三族,将当初迫害废太子刘据的一干人等尽皆处死。而此事牵连者达数十万人,史称巫蛊之祸。

6

汉武帝刘彻确实有废掉太子刘据的念头,但却一直没有这么办。汉武帝要废太子的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一句话“子不类父”。

意思是太子刘据的行为举止不像自己,把大汉江山交给他我不放心,还是钩弋夫人生的小儿子刘弗陵像自己。

"巫蛊之祸”使太子刘据蒙受了不白之冤,背上了“戾太子”的恶名。

不过事情的起因却也没有多么复杂,就是汉武帝做了一个梦,梦见许多小木头人拿棒子揍他,梦醒后汉武帝觉得心里不太舒服。

这时,有人对他说:“皇上,这是有人在用巫术害您哪!”皇上说:“竟有这么厉害的巫术!谁敢害我?”

那人说:“要是皇上不相信,那就请您走两步试试看吧?”

皇上走着走着就瘸了,惊呼:“唉呀我的妈呀,唉呀我的妈呀,这巫术可真厉害!”于是,便生气的下令彻查此事。(以上纯属戏言)

皇上生气了,底下人还敢不尽心查办此事吗?

于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将彻查范围无限扩大。

一时间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可是倒了血霉。

抓了张三咬出李四,抓了李四又咬出王二,抓了王二又咬出了小淘气……搞的京城内外人心惶惶,朝廷上下鸡犬不宁。

为什么皇帝这么怕巫蛊之术呢?因为只要皇帝活一天,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吃不尽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绫罗绸缎。

不过,享受这一切的前题是皇帝得活着。因此,皇帝最怕活不长久!

其实怕巫蛊的并非只有汉武帝,南北朝时代的宋孝文帝刘义隆,就被太子刘劭利用巫蛊之术诅咒过。

不过尽管刘义隆手握真凭实据,但却没有当机立断废了刘劭,结果被刘劭率人逼宫杀死。

水衡都尉江充一惯善于趋炎附势,他见太子的舅舅大将军卫青已死,皇后卫子夫又备受皇帝冷落,太子刘据又经常被皇帝骂为“子不类父”,如今宫中最受宠的是钩弋夫人和刘弗陵。

于是,便打算借题发挥构陷太子,以便激怒皇上废了太子刘据,改立刘弗陵为太子。如此一来,我江充可就立了大功一件,到那时金票大大的有!

因此江充一个“不小心”便在太子宫中挖出了行巫蛊之物。

太子刘据百口莫辩,又无法去向汉武帝自证清白。

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起兵诛杀江充等奸佞小人。

便与丞相刘屈骜调来的人马,在长安城中展开了一场混战,但却因为实力不济战败了。

结果,刘据逃到城外之后被逼死,皇后卫子夫也自缢而亡。

后来,汉武帝发现刘据是被冤枉的,心中悔怒交加。

便处死了构陷太子的佞臣,并建了用以追思太子的“思子宫”。

然而,这一切都已经于事无补了……

7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汉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爷爷和父亲是史称“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西汉的两代明君。

汉武帝一生功绩卓著,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权力;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统一思想。还有经济,对外等都是成就非凡。可是晚年怎么会逼死了太子刘据呢?是什么导致了这样一个悲剧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点:汉武帝晚年昏庸的错误引导。

太始三年(前94年),汉武帝的宠妃钩弋夫人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刘弗陵。相传钩弋夫人怀孕十四个月,和上古的尧帝一样,于是所生之门为尧母门。汉武帝命令画师画了一张 周公抱着周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画,赐给了霍光。这一通操作不当紧,满朝群臣猜测这是要立刘弗陵为太子的节奏。而此时的太子是刘据,汉武帝的这一系列行为导致了父子之间的隔阂和满朝文武纷纷倒向刘弗陵,使太子刘据被孤立。

第二点:汉武帝晚年生性多疑,被小人有机可乘,制造了 “巫蛊之祸。”

汉武帝晚年,宠信重臣江允,卫子夫失宠。有一次汉武帝生病了,江允对汉武帝说:“陛下这不是生病,而是被人下了蛊术。”于是汉武帝派江允彻查此时,因为江允与刘据不和,江允怕汉武帝死后刘据当皇帝后会杀了他,于是就设计陷害太子。江允在太子府里偷偷埋下了诅咒汉武帝的木偶,太子见情况不妙,于是假传圣旨,起兵诛杀了江允。 此时汉武帝的下臣苏文告诉他太子已反,汉武帝派兵镇压,太子不敌,最后自杀,其儿子女儿也都被杀。皇后卫子夫在太子死后不久,也服毒自尽。

汉武帝晚年昏庸,生性多疑而引起的“巫蛊之祸 ”导致了太子刘据自杀,数万人受牵连,是汉武帝的一大污点。不过后来汉武帝也下了罪己诏,以示其过,也算是为他的人生画上了完整句号。

8

汉武帝刘彻在晚年的时,太子刘据正当壮年。这种日暮西山的感觉,汉武帝非常的不喜欢,而且太子一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可以说太子的地位稳如泰山。这让汉武帝隐隐感觉到威胁,虽然很早就想把皇位传给儿子,但是也怕儿子多权,巫蛊案也是在汉武帝有意无意识的纵容下发生的。

随着后来巫盅案牵连的越来越多,而太子刘据已经怎么洗也无法洗白,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刘据,深知汉武帝的忌讳。毕竟当初汉武帝的第一任妻子陈阿娇就是因为巫盅案被废的,虽然当时刘据年龄还小,但皇帝的忌讳,身边的人肯定都是小心翼翼。然而让刘据没有想到的是,居然事隔多年,这样的事情就会摊在自己的身上。

太子刘据其实是死在汉武帝的猜忌之下

一个当了很多年的太子,母亲又是皇后,外戚势力虽然卫青和霍去病相距离世,对他的地位有所影响,不过卫青和霍去病分支下的势力也不小。这本来就是稳拖拖的下一任皇帝,事实也真的就是没有登上皇帝就不能算真的稳固。

汉武帝在年轻的时候有决心,有魄力,到了晚年的时候,皇后卫子夫年老色衰,早已失宠,虽然刘据是汉武帝的第一个,曾经被汉武帝捧在手心里,后来随着别的儿子出生,这第一个儿子就不那么稀罕了。曾经有多喜欢,现在就多猜忌,在皇家是先君臣后父子。对一个喜欢权力的人,对于一个老的皇帝,正当壮年的刘据,渐渐成了碍眼的存在。

太子刘据的死和汉武帝纵容酷吏有很大的关系

汉朝酷吏得重用,从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都开始渐渐重用,到了汉武帝的时候,酷吏就越发的多了。第一任皇后陈阿娇音巫蛊案的时候,也是酷吏不畏惧皇权上书废掉的皇后。

当然,重用酷吏这样让皇帝看到很多的好处,比如打击不少不罚的豪强贵族,驱赶匈奴等。酷吏的特点就是不畏惧皇权贵族,一心只做皇帝的鹰犬,所以酷吏大多升官很快。

而诬陷刘据的大臣,其实是和刘据卫子夫有私仇,怕刘据当皇帝之后会报复他,估计也是猜透了汉武帝的的心思,所以才敢设计巫盅案陷害刘据。虽然陷害刘据的不是酷吏,但是有钻营的大臣,了解了汉武帝的喜好,拿酷吏的特点公报私仇,为自己谋福利。

汉武帝为什么一定要废太子?

巫盅案牵涉的人太多,数万人因此而死。诬陷刘据的大臣江允,用酷刑和栽赃陷害人,胡乱诬陷,另很多人闻风丧胆。包括太子刘据的姐妹家里和卫青的长子,刘据的势力几乎是斩除殆尽。

巫盅案本身就是一个洗不白的案件,在这种牵连人众多的情况下,刘据眼看着自己的视力,慢慢的被剪除。而且他的父亲又不相信自己,这种无奈之下被迫造反。不管是被迫还是什么原因造反,反正都是造反,太子刘据一造反,那汉武帝自然是要废黜他的太子之位。或许在刚开始汉武帝只是想打压刘据的势力,然而巫蛊案发展成滚雪球的状态,牵连的越来越多,这已经是人为无法控制的事情了。

刘据最后谋反失败自杀身亡,她的母亲卫子夫也接连自杀身亡。

刘据抽到一手好牌,最后却打得稀烂。

9

史墨千秋,小墨来带大家领略历史的魅力。

武帝一生,武功赫赫,所谓秦皇汉武,两者确实可以同日而语。所以其性格刚毅强横,迷信武力。

【汉武帝剧照】

汉武帝原本想用巫蛊之案惩治围绕在刘据身边的主和派,巩固政治权威。在巫蛊之祸发生前夕,太子刘据已经长大成人,而且与闻政事,多次针对汉帝国的对外战争提出不同意见,这跟武帝的想法截然相反,并且不受以桑弘羊为首的主战派的欢迎。然而刘据身边聚集了大量的主和派,其中很有名的腐儒狄山博士就是一个代表。汉武帝变相杀了狄山,实际上就是在警告刘据,一味主和是要受惩戒的。

然而从史料来看,刘据在狄山死后并没有妥协的意思。要知道,在巫蛊之祸发生前夕,汉帝国的内部形势已经很危急,帝国南部和东部多次发声百姓据山为寇的现象,甚至有些地方还攻击太守府,造反现象很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帝国中央的权力势必分裂成主和与主战两大派。主战派的领袖当然是汉武帝,而主和派的核心则是太子刘据。

【汉武帝剧照】

作为一个掌管帝国四十多年的雄猜皇帝,汉武帝不会允许中央权力中有足以挑战自己权威者的出现。而刘据就是这么一个挑战者,而且还占据着当时的道义优势。刘据的最大支持者不用说,就来自他的母后和大将军卫青的势力。因此,武帝势必要找时机除掉这个势力,尽管最初目标不是要除掉刘据。

武帝令江充查处与太子刘据有关的“巫蛊案”,然而江充与刘据有过一段过节。有一次,卫太子家臣乘车马行走在只有皇帝才能行走的驰道上,被江充发现后送有关部门惩办,尽管卫太子多次求情,但江充仍毫不留情,从此两人结下了怨仇。丞相公孙贺因“巫蛊案”被杀后,汉武帝病重,江充怕汉武帝去世以后卫太子即位,自己会被太子诛杀,便想先下手为强。江充上书汉武帝,说他病重是巫蛊作祟,汉武帝便责成江充查办“巫蛊案”。江充借机大兴严刑逼供,使人互相诬告,因“巫蛊”罪而死的前后有数万人之多。之后,江充又千方百计把“巫蛊”的祸水引向太子。

【刘据剧照】

是汉武帝真的想杀刘据吗?不是。他不想,他只是想找一个理由废除太子刘据而已,只是“巫蛊事件”的发展超出了他的想象。 巫蛊事件发生时,汉武帝指派与刘据有过节的江充来调查,这也是汉武帝的用意,尽可能的打压刘据的势力,但是江充可不这么想,刘据继位哪有自己的好果子吃,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的,造成了刘据的“被叛乱”。 汉武帝只能下令逮捕太子党羽,但并没有要杀太子的意思,只是没想到,卫子夫自杀,太子刘据自杀,其妻史良娣、长子刘进、子妇王翁须、女儿(皇女孙)皆在长安遇害,这些都是他始料未及的。

这和汉武帝继位以后的成长环境有关,汉武帝继位以后,窦太后掌握朝政,处处掣肘汉武帝的政策,还时不时的支持自己的儿子梁王做皇帝,而这直到窦太后死。这样的成长环境使得汉武帝坚信,外戚一定不能有。 这样看来,刘据必死无疑,因为他的身后,他的母族卫家太强大了,虽然他知道卫子夫做不到窦太后,但他也知道,卫家的势力比当初的窦家还要厉害,特别是军中势力,直接威胁王权的统治!

【卫子夫剧照】

汉武帝父子骨肉相残,卫皇后自杀,卫太子刘据、太子妃史良娣、皇孙刘进及其妃王夫人,以及其他皇孙、皇孙女都罹难,连刚出生数月的皇曾孙也被投进监狱。晚年丧子的汉武帝才醒悟,他一手导演的“巫蛊”闹剧既荒唐可笑,又后果十分严重。他在一次谈话中深深忏悔自己:“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并为太子平反,诛灭江充家族,继而做“思子宫”,寄托对儿子的哀思,又在太子蒙难处筑“归来望思台”。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在望思台上想到自己的儿子和其他亲人几乎全部因为自己的狂悖而一一惨死,只留下自己孑然一身,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不禁老泪纵横。4年后,汉武帝在一片凄风苦雨中黯然辞世。唯一欣慰的是,17年后,刘据血脉唯一存活的孙子刘病已做了皇帝,史称汉宣帝,做了个中兴之主,并给他的爷爷谥号“戾”,所以刘据也被称为戾太子。


大家好,我是小墨 ,每天都会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历史小故事。

关注@史墨千秋 ,让小墨带您领略历史的魅力!

10

巫蛊之祸一场改变西汉历史走向的祸乱对西汉而言到底是福还是祸,这个真的很难给予判断。不过有一点明确可知的是汉武帝自始至终都没有下诏废黜太子 ,但太子刘据确实是因为巫蛊之祸而死,这句话看似有点矛盾其实了解完这些历史细节,一切都会变得顺理成章。

首先太子刘据虽然是汉武帝亲立的太子,但由于霍去病和卫青的去世,刘据此时早已没有强有力的外戚靠山,朝中虽然有公孙贺的帮扶,但在江充,苏文等人的打击下,早已自顾不暇,并最终引火烧身到刘据身上。

其次江充、苏文等人为何会攻击刘据,原因有两点:其一二者之间有矛盾,江充作为汉武帝的宠臣自认为要受到别人的尊重甚至有凌驾别人头上的想法,刘据作为储君不惯江充的坏毛病,结果俩人产生冲突。

其二汉武帝晚年的迷信给了江充等人的可乘之机,虽说汉武帝没有下诏废黜刘据,但在他宠妃钩弋夫人给他生下刘弗陵时,汉武帝做了一件引人深思的事,他下诏将钩弋夫人生刘弗陵的门命名为尧母门,这就有意思了尧母我们都知道五帝之一尧的母亲,尧母门的出现岂不说明刘弗陵就类似于尧么?可能汉武帝只是一时兴起,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有所指,下必投之。一些人就认为汉武帝有了更换太子的想法,再加之江充等人本来就与太子刘据有矛盾,然后他们就炮制了巫蛊之祸来加害刘据。

结果因为江充等人的计谋刘据投诉无门,不得已起兵诛杀江充,然后汉武帝不知详情,派兵前去镇压,刘据不想受辱,自杀。汉武帝得知真相后为时已晚,兜兜转转后刘弗陵还真的应了尧母门的预言。

可是这一切真的是汉武帝想要的么?恐怕未必,可在刘据已死的前提下,汉武帝别无选择。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