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平是个非常优秀的将才。

王平这个人没有什么文化,但他很精通军事地理,有自己的一套战术,在蜀汉后期,也是一方柱石,国家栋梁。

王平的武艺也是相当不错的,在蜀汉阵营中,也能排到前十,低于五虎将、李严、魏延、姜维,与马岱、关兴、张苞相近,而高于廖化、张嶷、吴班等人。

在《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五回中,王平曾经与魏军猛将张郃有过交锋,体现了不凡的战斗力。

回目: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诸葛亮命马谡去守街亭,以王平为副将。到达街亭后,马谡不听王平劝阻,执意将大军驻扎在山上,王平只得另率一军驻扎在外。

张郃率兵来到,围住了山坡,截断马谡汲水之道。王平引军杀来救援,正遇到张郃,两将交锋,“战有数十余合,平力穷势孤,只得退去”。
能与魏军猛将张郃大战“数十余合”
方才败走,王平的武艺还是相当不错的。

王平这个人,他原本是益州巴西郡的宕渠人。

宕渠这个地方,大家都知道,就是张飞与张郃大战的地方,张飞在这里利用地形之利,将张郃的军队封锁于狭道,首尾不能相顾,张郃大败,见势不妙,就弃下大军,率几名亲随逃之夭夭。

王平的家族是宕渠当地汉化的少数民族賨人,后来随着七姓夷王朴胡和賨邑侯杜濩内迁依附于曹操麾下,做了一名“假校尉”。

王平后来归降刘备,也是水到渠成,早有预谋。

刘备与曹操为了争夺汉中,双方发动大战,在汉水一带僵持不下。曹操命令徐晃率兵到汉水以西去阻挡刘备大军,王平看到机会来了,特自告奋勇,请命随徐晃出战:“某深知地理,愿助徐将军同去破蜀。”

为什么王平想投附于刘备呢?其实也在情理之中,他本来就是宕渠的賨人,当宕渠归属于刘备治下后,王平家族中很多亲人也加入到刘备的军中。两军交锋之际,在曹操麾下的王平与蜀军作战时就比较尴尬了,他有时在阵上大喝一声“来将通名!”,对面却答道“平儿,我是你舅舅啊!”

将如此,兵亦然,双方部下的士兵们互相看看,往往发现对面那个持盾拿刀的敌人就是邻居家的何二狗或者王铁蛋。以前还曾经一同上树掏过鸟窝,下水摸过泥鳅。

这要是再刀兵相向,实在是下不去手。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所以这仗没法打了,王平就有投降刘备的打算。

如果曹军能占优势,将来收复巴西宕渠,王平也还能接受,但徐晃打算率兵渡过汉水,要搞个背水列阵,“致之死地而后生”。王平觉得希望完全破灭了,他无法接受自己和部下这群家乡人在这次战役中逃无可逃,全部被歼灭。所以王平拒绝随徐晃的大军行动。

徐晃果然被赵云和黄忠夹攻击败。败回后又责怪王平不救,而王平迅速发动兵变,也说明他和部下早有预谋。

此时的徐晃主力已经被赵云和黄忠歼灭得所剩无几,无力应对王平的攻击。而若论武艺,王平虽然不是他的对手,但也并不弱,徐晃想速胜也决无可能,所以只好仓皇逃走。

王平归顺刘备后,还是颇受重用的,刘备很高兴:“孤得王子均,取汉中无疑矣”,任命精通汉中地形的王平为偏将军,领向导使。

无论在刘备麾下,还是在诸葛亮和姜维主持大军时代,王平始终都受到重用。他的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最佳贡献者
2

徐晃也是一代名将,结果在这个问题上犯了大错。王平原本是徐晃的部下,在汉中之战前跟随徐晃对抗刘备。

作为常胜将军的徐晃瞧不起农民出身的部下王平,非但不采纳他的计策,还把打了败仗的责任推给王平。王平在一怒之下,这才点火烧营,投靠刘备去了。

徐晃在白天才吃了一场败仗,晚上又担心王平会带刘备的军队来攻打自己,所以狼狈地逃走了,这就是三国演义里描写的徐晃兵败汉水的情节。

徐晃原本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与张辽、张郃、乐进、于禁齐名。而这个王平是什么人呢?

王平,字子均,是东汉、三国时代的益州巴西郡宕渠县人。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王平曾多次出场,并建议马谡不要在山上屯兵,结果马谡不听,反而被名将张郃打得大败,丢了街亭,被诸葛亮斩首。

其实,这个王平原本是徐晃的部将,在汉中之战时才投靠的刘备集团的。

实话实说,要论资历、论能力,王平都远远比不过名将徐晃。可是性格狭隘的徐晃偏偏得罪了自己的部下王平,结果被王平一把火烧了营帐。

当年汉中之战时,曹操命大将徐晃为先锋。熟知汉中地形的巴西郡人王平,作为副将跟随徐晃进兵。也不知道名将徐晃是因为自己一生打仗胜利太多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还是真的看不起王平这个人。

面对赵云和黄忠,徐晃想要效仿韩信背水一战,便下令士兵背水列阵。可是王平却认为这是自寻死路,多次劝谏徐晃改变战术。结果,孤注一掷的徐晃让王平镇守大营,自己带兵去攻杀赵云和黄忠的军队,结果被打得大败。曹军的士兵退入汉水,被淹死无数,徐晃狼狈逃回大营。

回到曹营之后,徐晃非但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却指责部将王平在大营里见死不救,多次要拔刀斩杀王平,被部下给劝住了。王平心里也气不过,担心哪天一不注意就被徐晃找借口杀了,就偷偷在半夜里朝曹军的营寨中放了一把火,把粮草烧了,然后带着士兵投奔刘备去了。这下好了,徐晃所在的曹营军心大乱,担心刘备率军来攻,只好狼狈逃走。

事实证明,徐晃虽然是一代名将,但是在对待王平的问题上犯了致命的错误,不能宽以待人。常言道,小不忍则乱大谋,而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徐晃将军偏偏就在这个问题上翻了一次船。

3

历史上真实的王平也如同小说《三国演义》中一样,原为曹操手下的一名普通将领,最后在汉中之战中投降刘备。至于王平是否如同《演义》中描述的一般,是与徐晃发生矛盾,才被迫投降刘备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题主所问的故事仅记录在《三国演义》之中。在《演义》中王平首次出场已经到了小说的第七十一回,黄忠在定军山斩了夏侯渊之后,亲统二十万大军,令徐晃作先锋,来定军山与夏侯渊报仇。黄忠、赵云据守汉水,曹操命先锋徐晃前往决战,这是王平自荐熟知地理,愿助徐晃;曹操大喜,遂命王平为副先锋,相助徐晃。徐晃、王平引军至汉水,徐晃打算学习昔日韩信将部队渡过汉水,背水作战。遭到王平反对,徐晃不听,引军搭起浮桥,渡过汉水扎营。

然后,黄忠、赵云各引一军据守寨栅,徐晃无论如何挑战不出;直到日暮,徐晃兵疲,欲退之际,赵云、黄忠率军两路夹攻,徐晃大败。败军而回的徐晃见到王平后,责骂王平率军不援,王平据理力争,徐晃大怒,欲杀王平。王平当夜引本部军就营中放起火来,曹兵大乱,徐晃弃营而走。王平渡汉水来投赵云,刘备见到熟知汉水地理的王平后,非常高兴,封为偏将军,领向导使。


那么,诚如题主所问,徐晃为何狼狈逃走。很简单。

首先,徐晃自信满满,打算效仿汉代韩信来个背水作战,置死地而后生;结果被赵云、黄忠抓住战机,大败而归,击破了徐晃的自信心。

其次,徐晃责怪王平,其实是为自己刨去兵败脸上的火而已;结果王平不给面子,徐晃估计通过杀王平来吓唬;到最后,王平没有吓唬住,直接放一把火反了,反而把徐晃吓住了。

4

历史上王平归顺刘备时并没有和徐晃发生什么瓜葛,所以这个问题按照演义来回答吧。王平造反时徐晃刚刚吃了败仗,正是惊弓之鸟,自然狼狈逃走。

刘备和曹操的汉中之战爆发以后,曹操屡战不利,先是张郃攻击巴西被张飞击败,杀了一个全军覆没。然后黄忠又夺取了天荡山、定军山,斩杀了夏侯渊。接着黄忠、赵云又在汉水大捷,曹军被击败以后自相践踏,落水死者不计其数,蜀军缴获粮草军器无数。

曹操不甘心失败,重新调大军从斜谷进军来取汉水。他命徐晃为先锋,而王平因为是巴西宕渠人,熟知汉中地理,因此主动请战。曹操于是命他为副先锋和徐晃同去。

徐晃到汉水以后发现蜀军在汉水以西下营,决定渡河攻击。王平认为渡河背水而战万一失败难以退回,加以劝阻。徐晃不听,下令搭起浮桥,留下王平率步兵留守,自己率起兵过河攻击蜀军。

结果徐晃果然被赵云、黄忠击败,曹军被逼入汉水中淹死者无数。徐晃奋力死战才得以逃脱。徐晃回营以后责骂王平不来救援,王平则认为自己死守营寨才避免了权限崩溃,此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徐晃不听自己劝说。

徐晃大怒,要杀王平。但是奇怪的是却并没有真的杀了王平。王平半夜率本部人马在寨中放火,徐晃大败逃走。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王平造反是在徐晃吃了败仗以后。此时曹军士气低落,军心不稳,徐晃也因为战败心绪不宁。这也可以从徐晃想杀王平却最终没有杀了对方可以看出来,徐晃此时做事已经根本不像一个杀伐果断的统帅。

王平率本部人马放火时,已经是惊弓之鸟的曹军首先乱了起来,徐晃不明情况,手下兵马又先乱了起来,担心赵云、黄忠趁机来攻,自然也是不敢恋战,选择逃走也就很正常了。

5

公元219年,刘备经过两年多的艰苦作战,黄忠斩杀征西将军夏侯渊,夺得汉中之战的初步胜利。曹操看到自己手下大将夏侯渊阵亡,坐不住了,于是亲自带兵驰援汉中,发誓要把汉中重新夺回来。汉中有一条河流,称之为“汉水”,刘备和曹操两方针对汉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在汉水之战中,曹操派出徐晃为主将、王平为副将,前去夺取战略要地“汉水”。两人带兵来到汉水之后,徐晃看罢地形之后,下令渡过汉水,在对岸安营扎寨。作战经验丰富的王平提出异议,询问道:“我们渡过汉水,背水安营扎寨,万一敌人来势凶猛,该怎么退啊?”

徐晃搬出了“兵仙”韩信背水一战的经典案例,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肯定能够获得胜利。王平却反驳道:“不是那样的,现在和韩信时期的形势不同。韩信的敌人赵军统帅乃是无能之辈,而现在蜀军统帅赵云和黄忠乃是当时名将。”

《三国演义》徐晃、王平引军至汉水,晃令前军渡水列阵。平曰:“军若渡水,倘要急退,如之奈何?”晃曰:“昔韩信背水为阵,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平曰:“不然。昔者韩信料敌人无谋而用此计;今将军能料赵云、黄忠之意否?”

不久前,赵云冲进曹营,救出黄忠和副将张著,斩杀多员曹将,曹军那就不可计数了。赵云的神勇还历历在目,不是韩信面对的赵军。因此,形势、对手不同,做出的对策也不同,不应该照搬照抄,盲目采用韩信的“背水一战”之策。而徐晃一意孤行,不管王平了,独自带领骑兵过河,想要一战而胜蜀军。

王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怎么挽救徐晃军队。这一幕,王平后来也遇到过。街亭之战中,王平也是副将,是马谡的副将,看到马谡放弃当道路口驻扎,却在山上安营扎寨。

懂兵法的王平一眼看出问题,还指出来,结果主将马谡不听啊,认为自己自幼熟读兵书,什么计策不知道,还用不识字的王平指手画脚吗?由于马谡没有听从王平的正确意见,最后被曹魏名将张郃截断水源,导致马谡军队陷入混乱,最后丢失街亭。诸葛亮知道之后,虽然对马谡极为器重,也不得不挥泪斩杀。

徐晃犹如曹魏的马谡,盲目使用“兵仙”韩信的背水一战,还向蜀军挑战。黄忠和赵云两人一直等待徐晃军队疲惫不堪之后,即将撤退之时,这才出击。蜀营大营内鼓声震耳欲聋,黄忠从左边出击,赵云从右边出击,两人联手夹攻,徐晃怎么可能抵挡得住,自然是大败而归。

一个赵云,就不是徐晃能够对付得了,再加上曾斩杀夏侯渊的老将黄忠,徐晃败得很彻底。由于徐晃军队渡过汉水作战,急切之间,众多士兵撤不回对岸。魏兵自相践踏,无数士兵掉入汉水之中,死伤无数。

徐晃仗着自己武功高强,还是一个大将,再加上一点运气,死战得脱,逃回对岸。他回去之后,看见王平稳坐太师椅,责骂道:“汝见吾军势将危,如何不救?”王平据理力争道:“如果他去救援,很可能连现在的这个大寨也丢了。我曾劝过你别渡河作战,你不听啊,现在打了败战却来埋怨我。”

徐晃听到王平不但不安慰自己,还在此冷嘲热讽,大怒,想要杀了王平出气。王平听说之后,连夜带领自己本部人马,在曹营之中放了一把火,逃之夭夭。王平渡过汉水,见到赵云,进而见到刘备,归顺了刘备,受到了刘备的重用。徐晃看到王平放火,也逃走了。

晃大怒,欲杀王平。平当夜引本部军就营中放起火来,曹兵大乱,徐晃弃营而走。王平渡汉水来投赵云,云引见玄德。

那么,徐晃看到王平放了一把火,他为何不救火,反而放弃营寨逃跑呢?

徐晃是一个胆小鬼,他怕王平作为向导,带着赵云、黄忠等人,重新杀回大寨,杀了自己,报仇雪恨。说实话,徐晃的担忧不无道理,他在盛怒之下,对王平起了杀心,王平自然也想除掉徐晃。王平和赵云、黄忠联合,三个打一个,徐晃连招架之功也没了,如果不逃走,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徐晃也是一个杀伐果断之人,在看到王平放火逃走后,果断弃大寨而逃,向曹操复命。

徐晃是不怕曹操怪罪的,他将战败的责任都推到王平身上,自己一点责任都没有,不怕曹操责罚自己。曹操听完徐晃报告后,也没怪罪徐晃,而是亲自带兵,前来抢夺汉水。

6

都知道昔日韩信背水一战破赵国,很少有人知道徐晃在汉水之战也曾效仿韩信背水一战,但结局却是徐晃战败,徐晃毕竟不是韩信,他的对手赵云、黄忠也不是陈馀。

在汉水首战曹操失利,成就子龙一生是胆后,曹操派出徐晃为前锋,攻打汉水西侧的蜀军赵云、黄忠部,当时的王平在也在曹操手下当牙门将军,听说曹操派大将徐晃出战,由于王平是益州巴西郡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东北)人,因此自告奋勇与徐晃一起出战。



于是曹操任命王平为副先锋,作为徐晃的副手出战。徐晃和王平来到汉水,徐晃就准备下令让士兵渡过汉水,背水列阵,效仿当年韩信破赵的背水一战,徐晃想当韩信,但赵云和黄忠可不是陈馀,况且徐晃也没有真正研究透韩信的背水一战。

韩信不是简单的背水列阵,同时还有一系列的其它策略,比如安排伏兵拔除赵军营寨旗帜,比如算准了对手会中计,现在徐晃在不合适的时候准备背水列阵,一旁的王平就看出来这样不行,于是劝谏徐晃。



王平对徐晃说:当年韩信是判断了对手无谋,才用这样的策略,现在我们的对手是赵云和黄忠,他们可不是有勇无谋之人。

可是徐晃不听劝,仍然执意要渡河作战,让王平率步兵驻守,自已带领骑兵架浮桥渡河,背着汉水列阵,准备应战蜀军。



当徐晃在摆鼓应战时,赵云和黄忠拒不出战,等到徐晃师老兵疲之时,赵云和黄忠各率领一支军队进攻,而徐晃部下却只射箭,同时开始退却,赵云和黄忠率军杀入敌阵,曹军无法抵挡,徐晃大败,拼了命杀出一条血路,逃到汉水对岸。

徐晃回营后,开始责备王平:为什么不带领军队来救援?



王平说:我如果来救援,则我们的营寨就保不住,当初我就劝过你不要渡河作战,你不听,才导致大败,现在怎么能怪我呢?徐晃本来战败就一肚子气,现在一听王平这么说,大怒,就想杀王平,王平就赶紧退下去了。

王平下去后,总觉得不对劲,这在曹营没法混了,指不定哪天徐晃就会灭了自已,因此打定主意,想投靠到刘备那边去,毕竟自已是益州人,投靠过去,就可以回到家乡了,因此王平在当天晚上,带领自已的本部兵马在徐晃的营中放火,趁乱乘机渡过汉水,投靠刘备去了。



而徐晃在晚上看到营寨起火,搞不清楚状况,以为是蜀军杀过来了,白天刚刚战败,这晚上蜀军就杀过来了,徐晃一害怕,就带领手下弃营而走。

当时徐晃是曹操大军的前锋,与蜀军隔着汉水对峙,与蜀军离得很近,又是前线,现在营寨着火了,又是在晚上,又怕蜀军偷袭,不逃走难道还要在原地坚守吗?营寨都烧没了,住的地方都没有,也没有防御设施,如鹿角什么的,无法坚守,只得弃营逃走。

7

王平何许人也?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东北)人,籍贯益州,是三国时蜀汉后期大将。



王平这个人的武艺算不得高,在武将频出的三国中期可谓是一点名气都没有,但是在三国后期,蜀国人才凋零,五虎将相继去世,连二挡大将关平、刘封、关兴、张苞等都死的差不多了的时候,已经俨然成了蜀国军中的中流砥柱。

再者虽然王平的武艺虽然算不得多厉害,但是却多有韬略,并且对地理的理解颇深,领兵有方有大将之才。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极为看重马谡,对于王平还算不上看重。当时诸葛亮派遣马谡守街亭,知王平熟知地理,而街亭地形复杂,于是让王平为马谡军先锋,辅佐马谡。而在街亭之战中,马谡自以为熟读兵书于是不尊诸葛亮军令,反其道而行之,以高处地利易守难攻为由舍水上山。王平以高地之利,只在兵力相当的情况才有用连连规劝马谡,当时蜀军也就一万出头,而曹军却足足有五万之多。岂料马谡持才傲物,仗着职位比王平高,看不起王平,不听王平之言。王平见此,只得自引一部兵马在山下扎营,以为掎角之势,以期能够挽救一二。但是魏将张郃果不其然直接断了山下水源,以军力之优势围住了马谡而不攻,此时马谡军力不足,突围无力,又无水源,难以持久,而王平有力相救,但只要一千人马有心无力,马谡军惨遭大败,士卒离散。王平只得想办法保全自己仅有的人马,于是令千余人士兵鸣鼓自持以做疑兵。这让张郃怀疑王平有伏兵,不敢进攻,于是王平保全了军力,率领他们平安归还。



在这件事之后,诸葛亮深刻的认知的王平之能,逐渐开始器重王平,直接拜为参军,率领蜀汉的王牌军队,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多次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死后,更是官拜前监军、镇北大将军,镇守汉中,在曹爽率领十万大军攻汉中时,再立大功,将其击退,累封安汉侯。

但是王平早先并不是蜀汉的大将,而是曹魏的一员将领。是在汉水之战后才归降蜀汉的。

提起汉水之战倒是极为有意思,这也是王平第一次在三国的历史上正式展露自己的军事才干,甚至一把火直接把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吓的仓皇而逃。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话说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命大将徐晃为先锋从斜谷小路先取汉水,而这个时候曹魏一方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发现没有人对汉中的地理十分了解,进军困难。这个时候王平就出来了,王平本就是蜀中人,加之本就十分喜欢借用地利,又立功心切便自告奋勇协助徐晃进兵。于是曹操便任命王平为副先锋,协助徐晃。

徐晃这个人呢,确实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但是在哪个时代已经他的老对手都已经死的差不多了,能和他相比的将领已经很少了,面对这种情况,人就难免会有骄傲之心,容易看不起人。而王平呢?在曹军多年,可谓是名声不显,地位微薄只是个小将自然就入不了徐晃的眼。


到了汉水之后,徐晃就直接和王平在作战计划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徐晃想要效仿韩信命令军队渡过汉水列阵,背水一战,一战而胜。但是王平却不认同,劝谏说,如果到时要遇到紧急情况退军怎么办?徐晃拿出韩信的例子,王平反驳说,韩信能料定敌人无谋才用此计,现在,你能料定赵云和黄忠无谋吗?



徐晃显然是不会听王平的,王平劝阻无功也无能为力。后面的结局果然印证了王平之言,徐晃大败而归,死里逃生。这个时候徐晃就开始推卸责任了,说都怪王平不知道及时援救,但是王平要怎么援救呢?

首先徐晃给王平留下的人马就不多,再加上要防备蜀军劫营,根本就是有心无力。

再说王平事先本就劝阻过徐晃,这更让徐晃无力反驳,面子上挂不住的徐晃大怒,便要杀王平。这下怎么办呢?徐晃要杀自己,王平根本就无法阻拦,首先他打不过徐晃,手下的人也没有徐晃多。在加上徐晃在曹魏位高权重现在不杀自己,回去自己随便两句话就能把兵败的责任全推到自己身上,弄死自己这样一个无权无势的小将还不是轻而易举。想到这里王平干脆直接反了,再加上他本就是蜀中的人,投降的理由更加名正言顺。

但是要如何去归降呢?直接去蜀营被徐晃发现肯定是死路一条,与是乎王平心生一计,直接在营中放火,徐晃看见火起,直接仓皇而逃,王平轻轻松松就去了蜀营了,之后在蜀汉更是备受重视。

为什么王平放了一把火就直接把徐晃吓跑了呢?倒不是因为徐晃胆小,徐晃为何不救火?选择弃营逃走肯定是有原因的。首先徐晃渡河一站,兵败如山倒,死伤无数早就军心大乱,这个时候的一把火无疑是火上浇油,根本就无法收拢军心。这个时候要是赵云和黄忠再杀过来,他必死无疑,甚至很有可能全军覆没。因此,徐晃逃走其实是一个明智之举,起码还能保留一点火种,避免全军覆没,总不能成光杆司令去见曹操吧,那样他更加没法交差。这这一点上看,徐晃还真的是一个良将,两害相权取其轻,在危险时刻还能保持冷静的心态去分析。

8

王平,是一个不怎么起眼的人物。

大家对他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守街亭之时,他作为马谡的副将,曾极力劝阻过马谡,但马谡一意孤行,非要在山上驻军,说可以“凭高视下,势如劈竹”。

王平眼见劝不动马谡,只好带着五千人马在山下驻扎,以侧应马谡。


不久,张郃率大军袭来,迅速围住了山坡,断了蜀军的“汲水之道”,蜀军没有水喝,乱作一团,军心尽失,结果街亭失守,蜀军损失惨重。

后来,诸葛亮大怒,杀了马谡,而王平表现突出,获得重赏,被提拔为讨寇将军,封为亭侯。

王平是唯一一个打了败仗,还获得提拔的将军。

其实,王平最开始并不是刘备的人,而是曹操的手下,他家乡在益州巴西郡,属于土家族人,后来他随着酋长迁到了洛阳,成为曹操手下一名代理校尉。

然而,曹魏人才济济,猛将如云,所以武艺平平,大字不识一个的王平不受重用,颇为失意。


不久之后,王平产生了投降刘备的想法,他想回到家乡,替刘备打仗,可惜一直没有机会。

后来,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定军山之战,老将黄忠斩了夏侯渊,曹操派徐晃火速增援,王平见机会来了,于是主动请缨,说要与徐晃一同破刘备。

曹操很高兴,就同意了!

到了战场,徐晃突发奇想,准备模仿韩信,搞一个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王平一听乐了,心中暗骂道:“蠢货,你徐晃能想到,难道刘备不能想到吗?”

王平故意激徐晃道:“将军,此一时,彼一时,韩信面对的是无谋之人,而将军面对的是赵云、黄忠。”


徐晃见王平质疑自己,勃然大怒道:“扯淡,赵云、黄忠有勇无谋,怕他作甚,你带步兵接应,我带骑兵冲锋,不出半日,必抓住赵云!”

王平吐了吐舌头,反正他是想投降之人,你徐晃打败了正好,我正好逃跑,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后来果然不出王平所料,徐晃的诡计一下子就被刘备识破了,刘备将计就计,命黄忠、赵云左右夹攻,徐晃大败而逃!

回到大营之后,徐晃气呼呼地找到了王平,怒骂道:“你见我打败了,为何不支援我?”

王平撇了撇嘴道:“我要是上去了,连这个大营都被蜀军端了!”

徐晃一听,更是火冒三丈,唰的一下拔出剑来,要斩杀王平,众将见了,纷纷劝阻。


王平见此地不宜久留,于是带着弟兄们,趁夜放了一把火,烧了大寨,然后直接投奔了赵云,在赵云的引荐之下,又见到了刘备。

刘备见王平来降,大喜过望,立马任命王平为偏将军,王平将曹军寨中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刘备。

徐晃见王平叛逃了,寨子又被烧了,于是仓皇而逃。

9

王平为将的综合素质非常不错,拥有近乎完美的人物性格,处事谨慎,刚正严明,为将勇猛,善通权变。属于丞相诸葛亮喜欢的类型。诸葛亮甚至把自己一手创建的王牌队伍“无当飞军”交给他管理。这支队伍在他的领导下,以精于防守著称,谱写了无数的军事奇迹。

王平的缺点在于文化程度不高。据《三国志》记载,他生平所识文字不过十,每次传达军情,都只能以口述的方式让部下代为完成。正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导致他不能像姜维一样,拥有近乎完美的帅才特质。其本身的局限性,只能将自己定格为战术性的将才。

王平无疑是三国时期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斗大的字不识一升,却能混迹军旅,成长为后蜀时期的一线名将。若不是受文化程度的影响,他的成就或许远不如此。

汉水之战,徐晃要杀王平,王平一气之下放火投奔蜀营,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桥段。

定军山之战与汉水大战后,曹军中损失惨重,锐气重挫。局势已经非常不利了。曹操于是遣徐晃为先锋大将,打算与蜀汉做最后的决战。商议之间,账下牙门将王平慨然请命。曹操见王平深知蜀中地理,于是用作副先锋大将,辅佐徐晃进军。王平区区一个牙门将,多次提出不同的意见,否定主将徐晃的计划。因此招致了徐晃的不满,对于王平的建议,徐晃一贯不予采纳。

在是否兵渡汉水的问题上,正副先锋又产生了争执。徐晃想采用韩信的“背水扎营”战术,借此激励将士们的斗志,于是执意渡过汉水背水扎营。

只可惜徐晃的对手不是陈余,而是战斗经验丰富的黄忠、赵云等汉末名将。徐晃几次引军诱敌,任凭其弓弩乱发,黄忠、赵云始终都不上当。直到魏军士气萎靡,被迫收兵回营,黄忠、赵云趁机出动,大破徐晃,魏军将士落入汉水者不计其数。

徐晃逃回大营,故将此战的过错强加到王平身上,怪王平不引军援救,并表示要将其斩首谢众。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王平只好忍气吞声,暗中发动。当夜引本部军马放火烧营,趁乱逃奔了赵云。


徐晃经过前者之败,本来就大势已去,背水之营已成危地。即便没有王平放火,他也不能继续坚持。王平主动放火投降蜀汉,致使魏营中大乱,徐晃只能选择撤退。如果下令救火,一旦黄忠、赵云压制过来,到时候想撤退都不行了。

外加上现在撤退,他有很好的理由规避过错,所有的过错都可以推到王平头上,打了败仗也不会被曹操责怪。所以不如将计就计大败而逃。

10

王平的故事

王平,土生土长的巴地人,老家巴西宕渠。

提起宕渠这个地方,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公元215年,两个姓张的将军在那里打了一架。

这是咋回事呢?原来,老曹占领了汉中,又趁着老刘与小孙在湘水那里谈判,便叫张郃到巴西那里挖人,再分配到汉中或内地。老刘知道后便叫张飞回巴西抢人。


虽然,最后蜀国老张打败了魏国老张,但王平同学却被分配到了洛阳。巴人身强力壮,能打仗,不久,他就混到了代理校尉。

等到公元219年,老刘杀了夏侯渊,老曹亲自跑到了阳平关,要与老刘决一雌雄,王平便跟着军队回到了老家。二个月后,老曹退出汉中,王平不打算走了,于是便转投了老刘,从此成为蜀将的一员。

王平这一生的表现总体来说可圈可点,曾在街亭之战劝说马谡,又在诸葛亮去世后平定魏延之乱,后来还协助费祎击败了前来犯蜀的曹爽,可以说是蜀国北大门的守门神。因此,他与防备南蛮的马忠、防范东吴的邓芝被称为蜀国的平安三侯。

如果站在曹魏的角度来说,王平却是一位临阵投敌的叛徒。于是,罗贯中为了洗去其人生的污点,特意安排了一场弃暗投明的大戏,顺便踩了一下徐晃。

经典没有重现反折了兵

上文不是说到老曹要找老刘决斗吗?于是,开始点兵点将,徐晃毫无悬念成为先锋。这时,王平毛遂自荐,说自己是本地人,熟悉这里的地形,要求参战。老曹很高兴,封他为副先锋,辅助徐晃。

徐晃看着波澜壮阔的汉水,想起了韩大将军,遂决定让背水一战的经典再次重现。王平表示坚决反对,原因是黄忠、赵云未必和陈余想法一样。久经沙场的徐晃,冷冷地看了王平一眼,“你害怕,就统领步兵跟在后面,看我怎样用骑兵破了蜀军。”

徐晃率领人马过河,在对面安营扎寨,又派士卒前去叫阵。谁知黄忠、赵云却不按套路出招,下令:“随他们折腾,等到他们精疲力尽之时再收拾他们。”

就这样,徐晃的骑兵在五月的骄阳下暴晒了一天,骂的是口干舌燥,累的是头晕眼花,眼看着夕阳西下,对方都未曾出门看他们一眼。那只能撤退了,徐晃安排弓箭手往蜀营射箭,掩护骑兵撤退。

这时,黄忠和赵云率领精神抖擞的蜀军两面夹击,魏军惊慌失措,纷纷掉入汉水之中。徐晃拼了老命才渡过汉水,看见悠哉悠哉的王平,便气不打一处来,大吼:“你为啥见死不救?”王平却反讥:“我去救你,营寨谁守?而且我叫你不要去,你却一意孤行,失败全是你一手造成的。”

徐晃本就心虚,听闻王平此言,心里是既惊又怕,万一他向老曹告状,我就完了。于是,他的脸上露出了杀机,“你给我放老实点,切莫胡说八道!”

王平放了一把火,反而救了徐晃

王平看在眼里,知道徐晃不会善罢甘休,而自己也没什么文化,无论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假如徐晃反咬一口,颠倒黑白,将黑锅扣在自己头上,界时死的可是我王平。

再者,巴地才是自己的老家,如今帮着外人攻打家乡,百年之后还得背上蜀奸的骂名。反正是打工,不如干脆投了刘备。于是,他就带着自己那帮亲信,趁着夜黑风高,放火烧了魏军营寨,自己则渡过汉水投奔刘备去了。

魏军顿时大乱,徐晃怎么办?当然是跑路。难不成留下来呼吁乱的一坨的士兵们静下心来救火吗?如果这招有用,曹操便不会输了赤壁之战,夏侯渊就不会死于定军山之战,刘备也不会败于夷陵之战了。

况且,王平已经渡过汉水,不久便会带着刘备大军杀过来,而魏军这里人心惶惶,此时留下来几乎相当于自掘坟墓。

徐晃白天已经打了一次败仗,正愁着无法向老曹交代呢。王平的一把火反倒给了自己一个脱身的机会,将汉水战斗的失利全部归咎于王平蓄谋已久的背叛。王平背叛了,便没有机会与自己当面对质,而王平又是老曹自己提拔的,和徐晃毫无瓜葛,到时老曹也只能自己认栽,那么徐晃便成了老曹眼中的大忠臣。

你说,徐晃此时不溜,还待何时?果不其然,这家伙见到老曹就大吐苦水,甩锅给王平。老曹暴怒,亲自找老刘算账,并没有责怪徐晃半分。至于背水一战的事情,就被悄悄地淹没在了汉水之中。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