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近代社会里,在主流价值观语境中,凡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统治的人物和行为,都要给予肯定和正面的评价,这既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认识论所决定的,也完全符合当时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基于清末时期官僚循吏的品位格局以及虎门销烟的表现,称林则徐是“清朝著名政治家,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民族英雄”,应属正当,该当其位,该得其誉。对于像林则徐这样的象征意义上的大人物,其私德有亏无碍于由大义而得的肯定评价和正面形象。




最佳贡献者
2

正如黑子难掩太阳的光茫,林则徐不是圣人,些许瑕疵在所难免,但这并不影响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光辉形象!

一、主张严法禁烟,成绩卓著

十八世纪开始,英国就逐渐将鸦片卖入中国,随着吸食人口的增多,鸦片贸易量急剧攀升,不但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许多社会问题,而且致使贸易失衡,大量白银外流。1835年以后每年输入的鸦片超过3万箱,禁烟前四十年,流出的白银超过3亿两。国內市场凋敝,百业萧条,清政府财政日趋枯竭。虽然清政府多次下令禁烟,但收效甚微。官商勾结,走私鸦片大行其道,使得禁令成为一张空文。

面对日益严重的鸦片问题,道光帝让群臣商讨对策,1838年6月,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上奏《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支持禁烟派黄爵滋的严刑峻法主张,并提出禁烟方策6条。同时在湖北湖南两省实行禁烟,不但强制收缴烟具、烟土,而且还组织人员试制成功戒烟药丸,散发给有烟瘾的吸食者。禁烟成效显著。10月林则徐再次上《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尖锐指出“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而户部存银由7000万两下降到不足1000万两的严酷现实,终于使得道光下决心禁烟,他即招林则徐进京,并连续八次召见,商讨禁烟之策。

1838年12月,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1839年3月开始,以强硬手段收缴英国人2万余箱鸦片。6月虎门销烟。道光帝阅毕报告赞誉“可称大快人心事”。至此林则徐的禁烟可以说非常成功。

二、鸦片战争前中英双方冲突的实质是治外法权问题,林则徐捍卫的是国家司法主权

虎门销烟前后,林则徐为了同西方国家交涉,曾请人翻译《国际法》等法规文件,中英双方进行的贸易谈判中,依据“有人买卖违禁之货物,货与人正法照办”的条款,提出英商具结“嗣后来船永远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人即正法。”由于英国当时全球殖民,霸权主义正盛,加之其国内当时并没有禁止鸦片的法令,英国商人认为要外国人以他们的生命对交出鸦片以及对今后任何违犯中国习惯法的行为负责是暴力行动,双方难以调合。

意外出现了,1839年7月7日,一伙英国水兵醉酒后在九龙尖沙咀捣毁村民神龛,引起斗殴,结果村民林维喜重伤,并于次日身死。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指使另一村民给予死者家属1500两银元换取隐瞒死因。林则徐派人查明真相后依据《国际法》第二百九十二条之四“往别国遵该国禁例,不可违犯,如违犯必有罚以该国例”要求英方交出凶手,遭到义律拒绝。义律于8月13日在英船上开庭审判,对五名凶手轻判3至6个月监禁便送回英国本土服刑,事后通知中国官方。这就是有名的林维喜案。

林则徐得知后于8月15日下令禁止中英间一切贸易,并派兵进驻澳门,驱逐英国人出境,并停止供应英国人食物,撤其买办佣工。之后英国人寄居货船之上,面临断水断粮之境。8月31日,印度总督派出的“窝拉疑”号军舰同义律合。9月5日,义律派人进行协商,要求解除食物封锁并恢复正常贸易,并下最后通牒。林则徐坚持要对方交出凶手否则免谈,随后英舰开炮,双方爆发了一系列小型冲突,史称九龙之战。

为了加强防守,林则徐还购买外国大炮200多门配置防守要地,并向朝庭提出动用广东税收十分之一300万两购买仿造战舰,可惜为道光所拒。同年11月,又发生穿鼻之战,由于林则徐积极备战,关天培指挥得力,英军退出了穿鼻洋。随后的九龙官涌炮台之战,尖沙咀之战英军也没沾到便宜。但林则徐没有考虑到参战的英军只是小股舰只,并据此认为“奸夷胆落”,并上疏报捷,严重低估了英国的军事实力,这是一个不足之处。道光帝12月下令暂时禁止广东口岸的对外贸易,1840年初,林则徐奉命正式封港。

由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林则徐一再坚持国家的司法主权,所以才强硬断绝中英贸易,驱逐英国人并封锁其食物供给,从而想迫使英国人接受中方要求。而英国人置《国际法》于不顾,追求治外法权,并首先开炮从而引发战端。如果林则徐妥协,战争可能会推迟,从这一点来说,林则徐加速了鸦片战争的到来也不算错。但妥协意味着禁绝鸦片的努力付诸东流,意味着政府放弃对本国国民的生命保护,更意味着放弃国家的司法主权,这些绝不是林则徐及清王朝所能接受的。

另外,上面的冲突只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并不是鸦片战争的开端。真正的战争爆发于1840年4月英国国会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对华军事行动案之后。而且仅仅是报复提案,并不是宣战。随后的事情耳熟能详了。英国舰队并不在严密防守的广东开战,而是北上攻厦门,陷定海,威逼天津讹诈清庭,道光将林则徐褫职,在落后于时代的羁縻政策的主导下,清庭和战间摇摆,损兵折将,最终割地赔款。

三、林则徐的远见和情操

广东禁烟期间,林则徐为了解西事,安排人员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组织翻译了《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国志》,为了适应对外工作还派人编译《国际法》,并在同英国的谈判中灵活运用。因而被后人誉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并在奏折中称“中国造船铸炮,至多不过三百万,即可以师敌之长技以制敌。”这一观点后来被魏源进一步发展成“师夷长技以制夷”,对后世的洋务运动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

1841年6月,在被免职去镇海前线“戴罪立功”期间,他和龚振麟等人参考《焦氏炮书》和天一阁查阅的资料,试制成功全国最重最先进的8000斤大炮。为了解决大炮移动问题,又根据实际改进英国炮车,试制成功可360度旋转的“四轮枢机磨盘炮架”,用于镇海防务。

在后来被遣戌新疆期间,预见到边疆不稳定的未来形势和沙俄的野心,对新疆的地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在1849年经过湖南时,特地召来左宗棠面授,而湘舟夜话时左宗棠不仅白身,而且只有37岁。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些资料助力不少。这种先见之明让人惊叹不已。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自拟的这副对联,正是他高尚情操的真实写照。

四、民族英雄不容污蔑,爱国主义需要传承

前几年,由于历史虚无主义泛滥,一些人打着还原真实人物的旗号,对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进行解构。

几十年前某史学家认为,林则徐写给友人的信中描述了英军火炮厉害,但嘱咐友人不要让别人看这封信,所以推断林则徐沽名钓誉,隐瞒真实想法,不想改革云云。其实这种看法不值一驳,鸦片战争打了好几个省,多处地方,那么多朝庭官兵参战,难道大家都是聋子瞎子,看不到英军炮火的威力?各地相关官员给道光的奏折中都有关于英军情况的陈述,这些是林则徐能够隐瞒住吗?他有隐瞒的必要吗?国内有些人借此大加发挥,广为传播,以此来抵毁英雄形象。

更有人拿林则徐刚开始对英军轻敌的言论大做文章,甚至将爆发战争的责任强加到林则徐身上,将他描述成民族罪人。如此认知不仅荒唐至极,而且极其阴险。西方帝国主义的全球扩张决定了其同其他国家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这是最根本的原因。而且为以后中国的历史事实所证明。

当然,作为封闭的朝庭体制中的官员,以天朝为中心,视别国为番邦夷国的思想也在林则徐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刚开始他也有轻敌思想,但是他能很快认识到差距,并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去了解学习西方,是当时的封建官僚中唯一有此清醒认识的人。在他受到免职排挤的时候,并没有消沉沉沦。而是以强烈的责任感在新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发展到今天,国际上霸权主义依然存在。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就是实证。凝聚共识,共克时艰,离不开爱国主义的传承。习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激励着中国人民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必将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

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抗英斗争和探求西方知识的努力,在近代历史上起了先驱者的作用,留下了积极的影响。

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决性,它唤起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而奋斗。它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崭新的一页。写下了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光辉业绩。

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严重触动了英国鸦片贩子们的利益,英国政府寻找各种借口,存心践踏中国主权,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为了对付英国侵略者,林则徐做了大量的切实可行的工作。让人编辑整理《四洲志》,学习和吸收外国先进的生产军事技术,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

鸦片战争之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反对清王朝的伟大革命风暴。咸丰帝派林则徐前去广西镇压农民起义,林则徐目睹农民起义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地主阶级的致命威胁,尽管卧病在籍,仍欣然接受这一可耻的使命。在前往广西镇压天地会起义时途中病逝。

林则徐活动的年代,正是我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动荡时期。面对清朝封建统治,他主张兴利除弊,改革内政,领导禁烟和抗英斗争,反对侵略,积极了解和研究世界情况,学习外国长技,从而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主权。林则徐是一位有见识的,要求进步的地主阶级的政治家,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先驱。




4

近年对林则徐有些批评和反省。有不少借着“反思历史”否定民族英雄的民族虚无主义者观点。

(1)评论近些年打着反省历史旗号的批评观点

有些属于“做羽扇纶巾状”的“神棍徐禧”式的人物,属于国之妖孽。例如林则徐对英美鸦片商违反世界通行做法,过于强硬,说什么“其志固可嘉,其心亦可敬,然销烟一事,实属意气用事、莽撞行事、终不成事”其实这些观念穆章阿、琦善、奕山(出卖中国领土最多的人)等人早就说过;

还有诸如:林则徐思想其实守旧,例如认为英军士兵的腿不能弯曲等,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种人是那种别人开大会他和一帮人坐在末尾嘻嘻哈哈、指指点点,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就他自己行。属于“蒋干”式的人物。没事儿,非要说鸡蛋里面有骨头;指着鸡蛋谈毛蛋!

(2)林则徐乃民族英雄,民族英雄也是人,有时代局限又有何大惊小怪

林则徐是民族英雄,其“虎门鸦片”尽管有人故意且特别强调主要是为了“阻止白银外流”,但阻止白银外流是什么坏事儿吗?其实这么强调,只是潜意识地给读者灌输一种理念:林则徐并非为百姓而是一心一意为清廷考虑。

但问题是,林则徐反对鸦片的种种理由中除了“阻止白银外流”外,还有人们吸食鸦片的个人危害、社会危害、对国家军事的危害等多种,人家明明都说过,你却偏偏拿出一句话,说林则徐为的是这个,其他都是假的。这种写作、谈说历史的人的心很坏!

对于林则徐对于英军士兵腿的错误观点等,这很正常呀。林则徐不可能超越同时代的所有人,过去对火器例如扔大粪甚至找女人抵挡火器让火器灭火的歪斜点子儿从宋代就一直有,这些只能说我们确实“愚昧”,这个没什么说的。但林则徐作为落后于时代的国人中最典型的“开眼看世界”的人并不为过。

关天培

(3)林则徐最大的历史贡献:开眼看世界、左宗棠的精神偶像、开洋务运动之源

“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为中国做的最大的贡献就是用自己的精神、用自己组织编纂的图书,培育出一大批像左宗棠那样的爱国者,教育了更多的像曾国藩、李鸿章那样洋务官员,进而让今天的我们也同样为他自豪

林则徐派人翻译了第一批西方情况图书例如《四洲志》《国际法》,更与魏源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由此,影响了左宗棠等爱国者,可以说晚清继承林公思想继承得最好、最全面的就是左宗棠。

5

说句实话,按现在的历史学观点,林则徐绝不是完人。他在鸦片战争中是犯有严重错误的。他也绝不能说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这一点,在海峡两岸的中国历史学家里,都有体现。


国内研究鸦片战争史的茅海建教授,就在著名的作品《天朝的崩溃》里写到了这个。


面对19世纪列强的船坚炮利和侵略性,林则徐的认识是不足的,尽管他请了4名翻译给他翻译英国报纸和了解英国人的一切,但他一开始坚持英国人无胆向清朝开战,一直到英国人占领了舟山县城12天后,他仍然还在认为英国人是虚言恫吓。


对于各地络绎不绝报来的英军军舰入侵的消息,他全部当成谣言。可以说盲目到了难以置信的程度。



身为战争主帅,反应迟钝,对敌人的举动和威胁性估计不足,这是国内研究近代的泰斗茅海建对林则徐的评价。


有人或许说,清朝当时都是这样啊,就没有比林则徐更早觉悟到西方列强的力量的人。


其实也未必。因为在林则徐同时期的其他官员,如直隶总督琦善,(过去一直被当成卖国贼),就很敏锐的人认识了”和英国人开战是没有胜算的,必须和平解决,代价才是最小的“。



当时英军感觉在广东和林则徐谈不拢,于是干脆扬帆北上,占领了舟山群岛当后勤基地,又跑去天津,想就近和清政府谈。


天津归直隶总督琦善管,他下了一番知己知彼的工夫。他派人到英国船上借交涉之名去调查英国军备,发现英国人的船坚炮利远在中国之上。他国的汽船,“无风无潮,顺水逆水,皆能飞渡。”他们的炮位之下,“设有石磨盘,中具机轴,只需移转磨盘,炮即随其所向”。回想中国的设备,他觉得可笑极了。山海关的炮,尚是“前明之物,勉强蒸洗备用”。所谓大海及长江天险已为外国人所据,“任军事者,率皆文臣,笔下虽佳,武备未谙”。

应该说他在短短时间内对英国军事力量的强大看得很清楚,林则徐虽然饱读诗书,但在军事上的敏锐性完全不如琦善。林则徐在广东那么长时间,近距离观察到英国人的巨舰炮船,仍然没有警醒。


就眼光而言,林则徐远远不如琦善。


另一方面,海峡那边的近代史学家 蒋廷黻,则对林则徐提出了更严重的批评。


蒋廷黻写的《中国近代史》一书影响巨大,49年建国前,有关近代中国史和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著作,几乎半数以上都是因袭蒋廷黻的史学观点。而蒋廷黻的著述,又是旧中国大学历史系的教本,影响十分广泛。


茅海建对林则徐意识不到英国威胁的原因归结于传统思想的蒙蔽, 而蒋廷黻则更严厉,他直接指责,林则徐实际早已发现英军力量的强大,他坚持上报错误的信息,甚至假传军情的原因,在于自私。


因为在当时,如果像林则徐这样的主战派领袖转而承认对方不可战胜,会给自己的名誉带来重大打击。


所以林则徐隐瞒了自己对英军军事力量的真正看法,而是只在和友人通信中私下表达:即使集结百万大军,岳飞韩世忠复生,也无法与这样的对手抗衡。


林则徐还叮嘱友人不要把他的信件外泄。以后的岁月里,林则徐也未提倡改革,让中国继续沉睡,直到下一次战败。

6

中国的民族英雄

7

我用诗词来回答问题:



展示权威在虎门,

可称道光好贤臣。

逆排众议思长远,

不允鸦片害国民。

暂且平消欺辱气,

引来战争更伤人。

终究被迫离职去,

客死他乡一尊神。

8

说到林则徐,我们都知道他一手策划了虎门销烟,是我们民族的大英雄。他为官清廉,办事也从不含糊,最难得可贵的是他还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他一生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三个皇帝,见证了清朝政府日益没落的过程。

当国家主权被帝国主义侵犯时,林则徐就勇敢的奋起抵抗。在当时腐朽没落的清政府的统治下。我认为他是第一个站出来坚决反对鸦片走私的人,他也是当时第一个用实际行动来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人。

在虎门销烟中,他搜出来的鸦片就有237万吨。我认为林则徐在反抗外国列强的侵略,挽救民族危机,不过分追求传统腐败的封建思想。他的这些是值得我们肯定和佩服的。

不过他的这一行为。在当时触犯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利益以及国内一些商人的利益。后来帝国主义不断向道光帝施压以及一些贪官们的排挤和诬陷,道光帝同时也是为了讨好英国人,于是就将林则徐发配到了新疆伊犁充军。

后来到了咸丰帝时期。66岁的林则徐又被启用派到广西去做钦差大臣,不过在去广西的路上突然就去世了。

总之,我对我们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个人遭遇感到深深的惋惜,也为当时的大清王朝的腐朽没落而感到无奈。朋友们,你们是怎么看到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呢?

9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林则徐是民族英雄,是历史上的有功者。

1:林则徐出身贫寒,身上具有优秀的品德。所以为官后所任之地,他都体察民情,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整吏治,查贪官,是实实在在的好官。

2:林则徐公忠体国,很早就注意到鸦片对百姓对国家的危害,是最坚决的禁烟派,在去广州禁烟前,他已经在湖广实行禁烟,是最早禁烟的封疆大吏

3: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自己通晓英、葡两国语言,还派人翻译了许多外国的书籍报刊和技术书刊。是当时少数的有思想远见的官员

4:林则徐到广州后对鸦片商人先礼后兵,一面禁烟,一面添置新式大炮加固海防,当他敏感的意识到外国有可能军事入侵时,五次上书,要求朝廷加固沿海防务,可惜不为朝廷所重视。

5:林则徐在广州任上是打败了英军的入侵的,鼓舞了人民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6:林则徐被贬职后,没有就此堕落,仍然积极的为地方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好事。

7:林则徐为人正直清廉,一生痛恨贪污腐败,同情百姓。

其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不能归咎于林则徐,他当时已多次上书痛陈海防的厉害关系,但朝廷一直置若罔闻。所以鸦片战争的失败主要还是朝廷重视不够,军事准备不足,加上妥协导致的结果。

最后林则徐曾经镇压过任职所在地的农民起义,这是他思想的局限性,在后世看来这是他人生唯一的污点,因为本质上他还是一个忠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不可能有那么高的思想觉悟。

结果:

所以林则徐是民族英雄,他一生爱国爱百姓,但是也有作为封建官员所具有的思想局限性,导致了镇压农民起义这样的污点,然而人无完人,他为国为民的所做所为,他的崇高品质,仍然使他在当时和后世享有崇高的威望,他仍然不失为民族的英雄。

10

范文澜先生当年将林则徐称为“满清时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是研究西方军事技术的第一人。从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以钦差大臣身份在广州节制水师,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八月被革除两广总督职务为止,林则徐领导华南地区抗英军事斗争的时间,前后为19月。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可以看做林则徐的洋务观点。

到广州之初,林则徐也曾经认为英国人上了岸磕膝盖就不能打弯,这体现当年中国官民对西方发展水平的无知。但很快他就提出“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认识到“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判断英国凭借“器良、技熟、胆壮、心齐”能够完成入侵。

无奈的林则徐一面试图通过引进获取西方的武器装备,另一面“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如果林则徐有机会继续掌握一方的政治军事,他必定会成为坚定的洋务派,这就是现实军事实践指导的必然结果。这点上,他可能比曾国藩还先进一些。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