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元年间,四海升平,玄宗把政务委于丞相,自己吃喝玩乐,并让高力士四下搜寻美女,于寿王宅邸得到了杨玄琰之女,就是后来的杨贵妃,这一年她19岁,玄宗53岁。

他们的爱情不只是跨越了年龄的差异,还有着“公媳乱伦”的背景。在史书的记载中,杨玉环曾是唐明皇十三子寿王的王妃,唐明皇被认为是抢了自家儿媳,二人因此背上了不伦之恋的罪名。40句充满正能量的经典励志语录

对于杨贵妃是谁的女儿,以及她到底是不是寿王妃,历史上是有争论的。官方史料里确实有个寿王杨妃,她的父亲是杨玄璬,而根据另一史料记载,杨贵妃的父亲却是杨玄琰,在杨贵妃的身世问题上,史书本身就是矛盾重重、难以自圆其说。

杨贵妃艺术造诣很高,善歌舞、通音律,就是凭着这些,杨贵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与玄宗每天缠绵。

天宝五年(746)七月的一天,杨贵妃去其堂兄杨锸家,到了中午的时候,玄宗皇帝就想她了,茶不思、饭不想。高力士深知皇帝的喜怒哀乐,于是送给贵妃器玩等百余车,皇帝又赐给御膳。但是这样也不行,皇帝还是不高兴,高力士想,赶紧让贵妃回来吧,不然我也要遭殃,于是伏奏迎请贵妃归院,到了夜晚,迎接贵妃回来,皇帝“欢然慰抚”,第二天就赏给左右很多钱。

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堂兄杨铦、杨锜都做了大官。唐玄宗每年十月驾幸华清宫,这五家每家为一队,各穿一种颜色的衣服,气势非凡。家人都如此荣耀,可见唐明皇对杨贵妃真是宠爱到了极点。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杨贵妃也应了这句话,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造反,玄宗带着杨贵妃,在1000多名禁军的护卫下匆匆忙忙从长安逃往成都,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县西北),禁军们由于饥饿、疲劳而哗变,玄宗没办法了,赐杨贵妃死,时年38岁。长安收复后,玄宗又派人把贵妃尸骨葬于别处。至于具体葬在何处,却无人知晓。但马嵬坡还是修建了一座墓园,据说埋的是杨贵妃的香囊和鞋袜。

传说她墓上的土均为“贵妃粉”,能治脸上的痣,甚至能使妇女的面容变美,人人都想自己变得漂亮,于是没多久杨贵妃的墓就被抓平了。又有传说,杨贵妃死后遗下了锦袜,被一个老太太拾到,过往行人只要看上一眼,就要付“百钱”,老太太因此发家致富。

还有人说杨贵妃没死,而是逃到了日本,从此与唐明皇两地相思。这倒不是无稽之谈,在上世纪20年代,俞平伯就指出,杨贵妃可能并没有死,而是去了日本。 2002年,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声明,她是杨贵妃的后裔。

最佳贡献者
2

今天的人会扯淡,古人也会扯淡,这符合历史传承规律。

杨贵妃死了,这没有疑问。究竟如何死的,豹眼认为,比较确定的是她哪里也没去,就死在了马嵬坡。

01

马嵬事变的过程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攻陷了潼关。

唐玄宗只带着杨贵妃姊妹、皇子、皇妃、公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信宦官、宫人逃走,就连皇宫外的皇妃、公主及皇孙都弃之不顾。

七月十四日,玄宗一行逃到了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因为饥饿疲劳,心中怨恨愤怒。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认为天下大乱都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想杀掉他。于是,就让东宫宦官李辅国转告太子李亨,但李亨犹豫不决。

此时,有吐蕃使节二十多人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诉说没有吃的。还没等到杨国忠回答,士卒们就喊道:“杨国忠与胡人谋反!”

杨国忠被人射中坐骑的马鞍,逃到马嵬驿西门外,被士兵追上杀死。然后又杀死了他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与韩国夫人、秦国夫人。

御史大夫魏方进说:“你们胆敢谋害宰相。”士兵们又把他杀了。

韦见素出来察看,被乱兵用鞭子抽打得头破血流。众人求情,才免于一死。

玄宗得知士兵哗变,走出驿门,慰问军士,命令他们撤走,但军士不答应。

玄宗又让高力士去问话,陈玄礼回答道:“杨国忠谋反被诛,杨贵妃不应该再侍奉陛下,愿陛下能够割爱,把杨贵妃处死。”

玄宗割舍不下,下不了决心。京兆司录参军韦谔请求玄宗当机立断,不断在地上叩头,以至于血流满面。

但玄宗却说:“杨贵妃深居宫中,不与外人交结,怎能知道杨国忠谋反呢?”

高力士说:“贵妃确实无罪,但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而杨贵妃还在陛下左右侍奉,他们怎么能够安心呢!希望陛下好好考虑一下,将士安宁陛下就会安全。”

玄宗这才命令高力士把杨贵妃引到佛堂内,用绳子勒死了他。然后把尸体抬到驿站庭院中,召陈玄礼等人进入驿站查看。

至此,将士们才安静下来,整顿军队继续行进。

02

杨贵妃已死,不可能再逃走

安禄山叛乱时,唐玄宗本想禅让太子李亨。但经过此次兵变,太子李亨被认为是主谋,使玄宗大受打击,于是改变了主意。

玄宗与李亨于马嵬驿分道,玄宗向南赴四川,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

此后不久,李亨就在灵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从这个过程来看,马嵬事变很可能与李亨有关,他恐怕脱不了干系。在如此复杂、紧急的情况下,不可能在杨贵妃之死这件事上,出现意外的变故。

第一,高力士所言非常正确,只有让将士安心,陛下才安全。将士杀了杨国忠而杨贵妃还活着,他们岂能安心?一句闲话,就会让玄宗秋后算账,不杀杨贵妃,将士们绝不会善罢甘休。

第二,尽管高力士与杨贵妃感情一向深厚,但陛下的安全大于一切。如果节外生枝,做啥手脚,一旦露出了破绽,不仅杨贵妃不能够活着,恐怕连唐玄宗也会被杀。已经杀红眼的将士,犹如惊弓之鸟,心中也是十分惧怕。高力士不敢再赌一把,不会再耍花样。

第三,时间仓促,来不及仔细盘算,”狸猫换太子“之事不是轻易可行的。

第四,既然太子李亨可能参与了此次兵变,难道玄宗、贵妃身边就没有李亨的眼线?既然玄宗点头了,高力士不敢胆大包天,再去偷梁换柱。

第五,太子李亨作为内应,为了皇位杀死玄宗的心思,恐怕都有,还会放过杨贵妃?

杀杨贵妃并不是李亨的目的,其真实的意图是逼迫玄宗让位。此时,高力士采取舍车保帅的策略,必须实打实的进行。一旦被李亨与将士们发现破绽,那是相当危险的。

第六,在此情势下,即便是让一个宫女替死,杨贵妃也很难离开。从事变的过程来看,绝非儿戏。那些将士们也不是好糊弄的,不必说逃走时不可能就杨贵妃一个人,就算一个人也很难离开将士们的视线。

至于说陈玄礼派人护送杨贵妃逃走,然后去了日本,根本就是扯淡。

如果说陈玄礼贪恋贵妃美色,“冲冠一怒为红颜”,那还说得过去。把贵妃送走,而且还去了日本,这的确是不一般的脑洞。如此一来,陈玄礼对杨贵妃的情感,可就不是人类的情感了,完全超出了世俗人的境界。

这个情况并非没有可能,但可能性跟没有差不多。

03

杨贵妃能够生存下来,必然会有确凿的证据。

有人说是杨贵妃的后人,一千多年过去了,已经没有任何危险存在,是该解密的时候了,还不把家谱、信物之类的东西拿出来,等待何时呢?如果有那些东西,现在岂不发达了哈!

说到扯淡,有人去了日本,得知当时的日本人对于大唐,那可是屁颠屁颠的,清楚有人崇拜,冒充一下得到一些实际的利益,也是很可能的。

如果真的是杨贵妃,那她现在的后裔还会如此淡定、低调吗?

这所有的一切,都经不起推敲。其实,历史真相或许远没有这么复杂,恐怕都是后人想抱大腿,博一下眼球而已。

而这个嗜好,并非今天才有。更确切地说,这也是历史传统,是几千年的传承。这本身也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否则,哪来那么多的东西供后世炒作呢?

3

在日本,杨贵妃没有死在马嵬坡最终飘洋过海到了日本是有着相当的群众基础的。

日本明星山口百惠在2002年接受采访时曾对记者提到她是杨贵妃的后代,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无独有偶,1963年也有一日本姑娘展示了其家谱,赫然能追到杨贵妃的身影。

《新唐书·后妃传》记,“西幸至马嵬,陈玄礼等以天下计,诛国忠,已死,军不解,帝遣力士问故,曰:‘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引诀,引而去,缢路祠下,裹尸以紫茵,瘗道侧,年三十八。”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记录了这一段,杨国忠死后,玄宗下令前进,兵士仍不从,陈玄礼就说了,“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唐玄宗大为光火,“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就跳了出来,“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视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唐玄宗为了自保,最终命高力士引杨贵妃至佛堂,缢杀之,“与尸置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旧唐书》、《新唐书》,以及《国史补》、《资治通鉴》,都认为杨贵妃死在了马嵬坡。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了,“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以大量的篇幅写唐玄宗杀杨贵妃的为难,到最后又来个“死不见尸”,这里就有了可腾挪的空间。

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行刑的是高力士,验尸的是陈玄礼,这两人其实都算是唐玄宗的近臣,看在玄宗的面子上搞些猫腻也是有可能的。陈玄礼虽是众军士推出来的代表,此事过后毕竟还是在玄宗手下过活,对皇帝得罪太过,日后又如何能够安生?他给贵妃找个替死鬼行那李代桃僵之计也是合情合理的。也就是说,最终杨贵妃是有可能逃过死劫的。白居易《长恨歌》也给杨贵妃最终金蝉脱壳提供了点支持:唐玄宗后来“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到处找寻,人死了你还找个什么劲?

当然,就算流落民间,逃到日本是不太可能的。中国到日本,海路可是不短,以当年的航海技术。宝年间鉴真法师东渡日本传经历经十一年,连续六次东渡这才成功。杨贵妃在兵荒马乱的乱世,又如何能够做到?

最后,是杨贵妃的生育问题。杨贵妃先是侍奉唐玄宗的儿子李瑁,后来才跟随唐玄宗的,这父子两人的子嗣都是以群为单位计算,偏偏遇上杨玉环就没有所出。倘真的东渡到日本,年纪绝对不算小了,却偏偏能生育后代了?

4

??#原创首发# #头条首发#

△杨贵妃究竟去没去日本,千多年来一直争论的话题,各执其词,各有其据,虽然争论得面红耳赤,这种笔墨官司至今没有定论。

△在马嵬坡事变中,立刻处死杨国中之后,头脑机敏的太监高力士向唐明皇和杨贵妃献计: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按高力士的安排,杨玉环改装换服,去掉首饰,穿上宫女服装,站在后宫群中。另指定一位宫女穿上贵妃服装,扮成贵妃模样悬梁自尽……

△在大队人马继续西退后,十几名武士掩护贵妃和随行宫女由马嵬坡(今陕西兴中县)南下至成都。在此歇息一段时日后,贵妃赏赐护送兵士银两返回,自己带上几个宫廷丫鬟沿长江东下,来到了扬州。

△扬州,是唐朝水陆交通转运站,朝延设有“转运司”机关,其头人早在朝中与杨贵妃相识。扬州城有许多外商在此作买卖,开店铺,繁华开放,妓院普遍,于是,杨贵妃在扬州开了一家大妓院……

△唐玄宗时期,日本羡慕大唐文化,先后派出十三批“遣唐使”到唐朝学习或工作,有些遣唐使团官员与杨贵妃相识,并有来往。

△安史之乱发生后,日本政府派船队到大唐的扬州待命,各地日本的遣唐使人员集结在扬州上船,接运回日本。

△杨贵妃在扬州开妓院期间,正巧遇上了从长安集结来的遣唐使官员,随即带领几个丫鬟搭乘日本大船,东渡去了日本……

△有史学家还举出了日本的东京都发现了早年杨贵妃庙宇的遗址……

△大唐美女杨贵妃,千年遗事,众说纷纭。只待考古新发现,云销雾散!




5

谢大圣邀。师傅没记性,已经作过回答。杨贵妃是否亡命日本我认为就是伪命题,万里迢迢漂洋渡海图个啥?亡命去东瀛那鬼地方,贵妃未沉日本丸!

6

当年,杨贵妃不可能脱身偷渡日本,她是在马嵬(weⅰ)驿被缢死的。

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

潼关是唐京城长安的门户,当时防守潼关的是哥舒翰,他英勇善战,特会用枪。安禄山的叛军逼近潼关时,哥舒翰采取以守为攻的办法,多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后来,叛军将领崔乾佑故意出动一些疲弱的军队前去挑战,引诱唐军出城。

唐玄宗不顾哥舒翰和郭子仪等人坚守潼关的建议,再三下令哥舒翰出击,结果中了埋伏,哥舒翰也被叛军杀死。

潼关失守后,京城长安危在旦夕,城里人心惶惶。唐玄宗又怕又急,连忙和宰相杨国忠商讨对策。当天晚上,唐玄忠带上杨玉环和一些皇子皇孙悄悄地逃出了长安城。

走走停停,第三天,他们到了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市马嵬驿,又叫马嵬坡)。护送的将士又饿又疲劳。他们认为这全是奸相杨国忠的拖累,于是就杀了杨国忠。将士们又把唐玄崇的住地包围起来,要求杀掉杨玉环。唐玄崇先是不肯,后在随行左右的劝说下,为了保命,只好一狠心,叫人把杨贵妃带走,用白绫勒死了。这就是马嵬驿兵变。

7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一年之后攻陷长安。唐玄宗携王室人员、亲信和禁军匆忙出逃。行至马嵬坡时,在饥困交加的情形下,禁军以杨氏为祸水扰乱君心为由,逼死杨贵妃。正史的记录到此为止,后世文人却对杨贵妃后来的去向产生了无尽的想象。一些文人认为杨贵妃设计假死,出逃日本。日本山口县二尊院中甚至还有杨妃墓。那么杨氏逃往日本的说法有可能是真的吗?仇英《千秋绝艳图》-杨贵妃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杨贵妃死后,玄宗再赴马嵬想要为杨氏改葬,可惜“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杨贵妃的尸体不知去向。玄宗时常期待能在梦中与她相见。可惜“魂魄不曾来入梦”。玄宗因此请方士“临邛道士鸿都客“来为杨贵妃招魂,并帮助玄宗的魂魄在一座海外仙山中找到了已经成为太真仙子的杨贵妃。白居易提到了与杨贵妃共同生活在此的还有小玉、双成等仙子。小玉据传为吴王夫差之女,因情早逝。后世多用小玉来形容痴情女子。双成是西王母的侍女,在神话中双成经常与文人发生一些风流韵事。诗中随后又提到了”蓬莱宫中日夜长“,所以一些文人学者据此推断杨贵妃的魂魄最终去了西王母的蓬莱仙岛。且《新唐书》记载了杨氏曾经出家为女冠,并号“太真”,所以诗人想象杨贵妃最后进入道教西王母的仙境是非常合理的。现代学者俞平伯在《<长恨歌>及<长恨歌传>的传疑》一文中推测白居易在诗中的描写,不一定完全是虚构的,而是基于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说法。

宝山杨妃教鹦鹉诵经图(辽代)


除了白居易,还有一些诗人也对杨贵妃的死亡做了想象。如李益在《过嵬驿》中提道:“南内真人悲帐殿,东溟方士问蓬莱”,同样暗示杨贵妃可能去了海外蓬莱。李商隐云:“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此二句指杨贵妃在海外听闻中原(九州)已经被收复,可惜此生已不能再与玄宗重复。

明清时期的民间话本戏曲以李杨二人的故事为题,更为详细地讲述了天宝年间的这一场爱情悲剧。清朝剧作家洪昇取材《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一句,作新剧本《长生殿》,重新演绎李杨二人的爱情故事。剧本的后半部分扩充了杨太真在蓬莱仙境的生活,并解释说杨氏本为太真玉妃,因过失被贬谪人间。如今夙业已消,可以复籍仙班,重归蓬莱。可以看出几个世纪后,文人还是对于杨贵妃死后的归宿充满想象。也正是因为《长恨歌》中:”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二句,一些文人猜测海外的蓬莱仙岛可能指的是日本,并以此考证杨贵妃其实没有死于马嵬坡,而是秘密逃到日本。日本佛寺二尊院中供奉有杨妃之墓且慧正和尚记录了杨贵妃乘船逃往日本的经历:”天宝十五年七月,唐玄宗爱妃杨玉环,乘空栌舟与久津唐渡口登岸。登岸后不久死去,里人相寄,葬于庙后“,“六军既发,贵妃气息有所和缓,着人救之,造空栌舟,置数月粮食于舟内,放逐海中,任其漂流”。但是这两则记录有很大的疏漏,首先玄宗急于逃命,如何能造空栌舟?其次,如果杨氏真的能靠着舟中的食物,随意漂流至日本,未免太过奇幻。细田栄之所绘杨贵妃画像


杨妃的故事在日本非常流行,平安时期的《源氏物语》就多次引用白居易的《长恨歌》来衬托皇宫内的爱情悲剧。作者紫式部曾借用《长恨歌》“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二句,形容主角光源氏生母桐壶更衣的美貌。桐壶死去后,皇帝怀念她时不免产生“愿君化作鸿都客,探得香魂住处来”的愿望。可见李杨二人在日本贵族中的影响之深。杨贵妃假死逃往日本的说法很有可能只是日本文人对李杨二人爱情悲剧的美好想象。

参考文献:俞平伯:《论诗词曲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紫式部,丰子恺译:《源氏物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8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带着杨国忠、杨玉环兄妹仓皇逃往蜀地?

天灾人祸,走到嵬坡,天降暴雨,疲惫的士兵发动了兵变?杀了杨国忠,兵围驿站,要杀杨贵妃?

玄宗无奈,江山美人?

孰轻孰重还是分得清的,“君王颜面救不得”,命令高力士三尺白绫,勒死了杨贵妃?

并请统领陈玄礼检验?

然后,乱军欢呼,向皇上拜谢,簇拥銮驾继续前行?

然而,关于贵妃没死的消息,却在后世传播开了?

日本有杨贵妃墓,还有杨贵妃像,一个叫“久津”的村子据说是杨贵妃登岸的地方?

就连日本女明星山口百惠都声称自己是杨贵妃的后人?

那么,杨贵妃真的移民日本了吗?

其实,根本就不可能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马嵬坡兵变的情形?

乱军半夜发难,杀死毫无防备的杨国忠,紧接着围住皇帝下榻的驿站,唐玄宗没办法,勉强出来见军士,还装模作样地表扬了一番大家辛苦了之类?

可是,士兵们齐声要求处死贵妃,以安军心?

玄宗开始不忍,可是,自己的命和贵妃的命,哪个重要啊?

后方叛军逼近京城,眼下,荒山野岭的,军队哗变,不小心,老命不保,你觉得他还敢去玩狸猫换太子的把戏?

从四川,出海,东渡日本,这路线一一谁护送啊?

再说了,马嵬坡兵变的幕后主谋就是抢了老爹班的肃宗皇帝啊?

玄宗不久逊位,自称太上皇,且和肃宗不和,贵妃即使当时逃到日本去了,不久肃宗做稳位子,一纸诏书,就可以押解回国?

窝藏政治犯?日本小弟还有这胆量?

还有,从大唐到日本,那时可没有飞机轮船啊偷渡的风险是非常非常高的?

大家都知道的,玄奘去日本,九死一生,苦逼透顶,好多次都要搭上小命啊?

回国后,连皇帝都像对待勇士一样接见呢?

那种情形下,选择把杨贵妃送去日本,玄宗肯定是吓糊涂了?

所以,还是认为杨贵妃肯定死在马嵬坡了,关于杨贵妃没死的想象不过是一批追慕大唐风度的人对那个远去帝国从此由盛到衰的不甘心而已?

9

优美的爱情传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不仅让人们对优美爱情的怀恋,还让人们放开遐想的翅膀,营造出很多优美的后续故事,让人们不断去探究去怀恋,成了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桥梁。杨贵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关她的史料传说一直为后世人们津津乐道。唐明皇和杨贵妃本来是翁媳关系,后来成了夫妻。杨贵妃有多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无颜色。”唐明皇对杨贵妃有多宠爱?“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爱屋及乌,杨贵妃受宠,其亲人俱得富贵,“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弟弟杨国忠最终被封当朝宰相,大权在握。他和奸相李林甫勾心斗角,妨贤害能,把个大唐弄得朝政混乱,边疆松弛,直接酿成了毁坏盛唐的安史之乱。叛军攻占长安,明皇带贵妃及大臣连夜西逃,第二天到达陕西境内马嵬坡。杨国忠是造成安史之乱的罪人,是制造人民流离的祸首,人人痛恨。因此随行将士突然不走,要求严惩宰相杨国忠,明皇还未答应,杨国忠已被乱军杀死。因杨贵妃是杨国忠的至亲,在皇帝身边受宠,将士们怕被牵连,又进一步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没法,只好赐死杨贵妃。“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其实杨贵妃虽受宠,并没抓权干政,也不支持杨国忠乱政。当时乱军重点是杀祸国殃民的杨国忠,是政治逼宮,杨贵妃完全是受牵连被逼而死的。随着时间流逝,政治色彩渐淡,人们怀着对盛唐的惓恋,对美人赐死的可惜,一提起马嵬坡兵变,杨贵妃倒成了主角色。杨贵妃到底死没有死,是不是真的去了日本?后世也有多种说法。据史料记载,玄宗后来回到长安后,密令改葬贵妃,但去改葬的人回来却说不见了贵妃遗体,只带回了贵妃生前携带的香囊。新旧唐书记载不一,旧唐书说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新唐书里只说香囊犹在。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让人莫名其妙。而有一种说法,杨贵妃其实没被勒死。说是军中主帅陈玄礼爱怜贵妃美貌,不忍杀死,就和高力士密谋,以侍女代替。陈玄礼验尸后告诉士兵们贵妃已死,而暗地里他却派亲信护送贵妃南逃,最后从浙江的杨州扬帆出海,漂流到了日本。有关杨贵妃东渡日本的说法由来已久,有人在《长恨歌》和《长恨歌传》中就怀疑杨贵妃可能没死在马嵬坡,而是到了日本。白居易写《长恨歌》毕竟离马嵬坡事变只有50年,应该可以得到真实材料。但他当时不可能直笔杨贵妃没死,只能隐隐写下“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诗句,来暗示贵妃逃往了海上仙山。仙山在哪里?在日本文学里蓬莱山是指日本。当时与日本遣唐使交往密切的白居易,暗示贵妃逃亡日本,也难说他是完全编造的。那么日本人又是如何传说的呢?日本人说公元756年,贵妃和侍女漂流到了日本山口县油谷町久津的一个叫唐渡口的地方,登陆不久杨贵妃就去世了,当地人把她安葬在一个往西看得到大海、能够遥望故国的高坡上。后来贵妃托梦玄宗,她到了日本,已经不在人世,从此天上人间,生离死别,只有来世再见了。悲痛万分的玄宗派白马将军陈安前来祭奠,但陈安没找到墓地,把带来的两尊佛像和十三层大宝塔寄存在京都清凉寺就回去了。油谷町的小寺院听说此事,向清凉寺要求保存这两尊佛像,最后得到两尊仿制佛像,该小寺院后改名为“二尊院”。日本文学作品的《杨贵妃外传》和《杨贵妃复活秘史》都记载了同类故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杨贵妃究竟去没去日本?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经过这样的传说,让人们丰富了传说文化,增进了与日本民间感情交流,促进了两地文化发展。(参考百度一些材料综合而写,欢迎批评指正。)

10

杨贵妃到底去没去日本?(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杨贵妃在日本非常有名,普通的日本人都知道:古代中国有两个名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杨贵妃。

中国把杨贵妃列为“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日本更厉害,把杨贵妃列为“世界三大美女”之一,另外两个是埃及皇后克里奥佩特拉,还有与杨贵妃同时代的日本平安时代的贵妃小野小町。

日本人还在1955年拍了一部电影《杨贵妃》,情节简单、场景太假,尤其是杨贵妃的扮演者实在是辣眼睛,不过1955年能拍成这样已经非常不错了。

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进入“开元盛世”的黄金时代,然而,到了玄宗后期,他贪图享乐,重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19年,纳儿媳杨玉环为贵妃,李林甫死后,杨玉环族兄杨国忠把持朝政,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

755年11月,早已磨刀霍霍的安禄山以清除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不到两个月就攻陷洛阳,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长安震动。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向南行”,玄宗带着杨贵妃仓皇出逃成都,大军行至马嵬坡(今山西兴平县西),连日奔波劳顿,将士又累又饿,怨言四起,龙武大将军陈怀礼将怨气撒在杨国忠身上,请示太子李亨,太子犹豫不决之间,愤怒的士兵们已经动手了,他们看到几个胡人拦着杨国忠要吃的,就高喊杨国忠勾结胡人谋反,乘机杀死并肢解杨国忠,然后包围驿站,继而要求处死杨玉环,以绝后患,一边是江山,一边是美人,玄宗清楚,不杀杨贵妃,军心必乱,江山固然丢了,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万般无奈,只好下令赐死杨玉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此时的杨玉环38岁,她被勒死在佛堂,沉尸天井,陈玄礼查看后,叩头谢罪,高呼万岁,两拜而去,军队继续前行。

50年后,白居易写了一首长诗《长恨歌》,其中有一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去”,归途中,玄宗命人改葬,发现杨玉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说的是玄宗命一个道士去寻杨玉环,结果都没有找到。

《旧唐书》说,马嵬坡哗变一年后,玄宗回朝改葬玉环,发现“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而《新唐书》则只说香囊犹在,并没有提到尸体。

杨玉环到底是死是活?为什么有这么多说法呢?唐玄宗真的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爱妃被勒死吗?

有一种说法,其实杨贵妃并没有被勒死,陈玄礼作为唐玄宗的心腹大将,他和唐玄宗、高力士唱了一出双簧,以侍女代替贵妃赴死,陈玄礼查验后,派亲信之人护送杨玉环南逃,从扬州扬帆出海,最后到达日本。

《长恨歌》中”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诗句,就暗示了杨贵妃逃往海外仙山。

其实,有关杨玉环东渡日本的说法由来已久,著名学者俞平伯先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对杨玉环死在马嵬坡的说法提出质疑。

杨玉环极有可能在遣唐使的帮助下,乘船离开大唐,漂泊到日本,到了现在的山口县大津郡油谷町一个叫久津的村子,遗憾的是,上岸不久她就去世了,埋葬在一个往西可以看见大海,能够遥望故国的高坡上,中国很多人到过这个地方,杨贵妃墓确实是存在的,而山西马嵬坡也有一座贵妃墓,究竟谁真谁假呢?

供奉贵妃墓的日本古寺二尊院长老慧学和尚曾记述”天宝十五年七月,唐玄宗爱妃杨玉环,乘空栌舟于久津唐渡口登岸,登岸不久就死了,里人相寄,葬于庙后“。

后来杨贵妃托梦于玄宗,玄宗派白马将军陈安前去祭奠,没有找到墓地,带去两尊佛像和十三层的大宝塔寄存到日本京都清凉寺就回去了,大津郡的天请寺将两尊佛像要来供奉,人气很旺,清凉寺打算要回去,朝廷就让工匠制作了两个一模一样的,各自供奉,天请寺从此改名”二尊院“。如今的二尊院里安放了一座洁白额汉白玉制作的杨贵妃雕像,这是西安美术院制作,高3.8米,和杨玉环去世时的年龄一样,现在,二尊院已经成为日本一个有名的景点了。

目前,二尊院的贵妃墓已经被赋予了”保护女性“”安全生育“的含义,成为日本老百姓求子、求姻缘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实,杨贵妃出逃日本的传说,在日本江户时代就已经产生了,有的说她抵达不久就死去了,有的说她受到日本孝谦天皇的礼遇,一度参与日本朝政,还协助天皇挫败一起宫廷政变。

杨贵妃在11世纪平安时代在日本就已经尽人皆知了,杨贵妃逃亡日本的说法也是那个时代传到中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杨贵妃去日本的说法越来越生动,越来越详细,以至于有点荒诞不经,但是杨贵妃逃亡日本得到遣唐使的协助却是一致的,不过日本派往唐朝的遣唐使,由于风大浪急,超过40%都葬身鱼腹,杨贵妃能否活着到达日本,真的很难说。

夕阳西下,落日将整个贵妃墓照的通红,杨贵妃仰望大海,怀念故土,多想再见一见她的”四郎“,与杨贵妃缢死马嵬坡相比,人们更愿意相信贵妃远游海外。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