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司马懿是曹操忠实的追随者,

他只是做了曹操当年做的。

最佳贡献者
2

司马懿没有篡位!

对于曹家他也不算冷血呀!

历史上有名的“高平陵事件也只是把曹爽为首的一百多人都被押往洛阳北郊执行斩首。而曹爽手下那些二流人物,都被司马懿放掉,还有的依然官复原职。

篡位的是司马炎,而历史上的司马炎也不冷血,应该是很宽厚的一个人,对降王也都没杀害,只是太宽容懒散了,耳朵根又软,造成了八王之乱。

但相对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这个老辈子司马懿算是最冷血的,在辽东屠城的就是他

公孙渊在辽东反叛!

司马懿带兵镇压,因为大雨不断, 公孙渊死守襄平(辽宁省辽阳市)司马懿围困了半天,吃了不少苦。

不允许公孙渊投降!

第一次公孙渊主动投降

两个相国和御史大夫来谈降,司马懿说两人太老,拉下去砍了,还向公孙渊发了一道檄文,大概意思是说,以前人家诸侯国被打败了,都是国王亲自裸体牵羊出来投降的(北宋的徽宗也是被金人这样对待过,颇有古风)你只派两个老头出来见我,我已经把他们砍了,真的想投降,就派个年轻点的来。

第二次,公孙渊就派了个年轻的侍中魏演去,并讨好卖乖的发誓会马上让年轻“太子”前来做人质。

可司马懿铁了心不接受投降,反而说“公孙渊不肯投降,那就只有等死了。”

公孙渊一看投降争取生存权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只得冒险突围,可才没跑多远,就被司马懿追上,全家被杀得一干二净。

然后司马懿进城之后,下令屠城,然后把尸体堆放起来,还起了个名“京观”(此“人肉京观”司马懿是第一人,而不是赫连勃勃)

有人老拿司马懿和诸葛亮比,虽然战术上说司马懿主要是防守,诸葛亮主要是进攻,说不上谁好谁坏,但是诸葛亮政治人品司马懿比不了!

同样是征服,一个征服东北,一个征服西南。东北司马懿搞屠杀并迁走辽东剩下的汉人,然后辽东成了那些东夷游牧的地盘,而诸葛亮在西南至今少数民族把他当成神!

司马懿为什么不称帝呢?

司马懿是个务实的人,当时手中的权力已经是最大了,完全可以挟天子而令诸侯了,什么乱七八糟的相国九锡一点儿用处也没有。

当时他已七十多岁,尽力找一个缓冲时间让儿子们上位,他现在只为他的儿子着想,做一些对儿子有利的事才是正事。

因此,他逐步把权力交到司马师的手上。

嘉平三年(251年)八月,魏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司马懿死了。

给人感觉司马懿一直是个手可遮天的人物,其实不是

司马懿在70岁以前,他连权臣都算不上。

在曹操手底下只能夹着尾巴做人,最后熬死了曹操。

直到后来他悍然发动了高平陵事件,这才在70岁的时候登上权力的巅峰,成为魏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实际最高领导人。

对于诸葛亮,司马懿也是靠着防守隐忍,熬死了孔明。

对于阴谋诡计,他熟能生巧,阴忍是他的特点。

在司马懿充满传奇的一生中,面对不同的敌人,在争斗的过程中,阴忍让他走到权力顶端。

最典型是“装病”这个手段,他前后一共装了两次病。

第一次装病是为了躲曹操的“征辟”,在床上躺了七年多;

第二次是为了对付曹爽

他的一生,一道在与人和众人钩心斗角的剧场里,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超越常人的隐忍以及过人的智慧,与一切敌人作斗争,最后,不管是外部的敌人还是内部的死敌,都败在他的手下。

而之所以能取得最后的成就,除了本人有过人的谋略之外,还得益于自己的长寿或者说是敌人的短命

如果曹丕父子的寿命稍长一点儿,司马懿就会寿终正寝。

所以人生不管如何风大雨急,保护好自己才是王道,坚持活着总会看见对手的终结,所有的理想现实都建立在自己之上,自已才是这世界的太阳!

珍惜自己,就能看见第二天的太阳。

每一个文章都是我的原创,视力有残, 文内如果有错别字,请见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

很多人印象中的司马懿为夺曹魏天下韬光养晦数十载,是一个十足的阴谋家,再加上《三国演义》等小说和影视剧的曲解,使得司马懿的形象脸谱化,此文我有必要为司马懿说点儿公道话。


题主直接提了两个问题1.司马懿为什么变得冷血。2.司马懿篡位的动机是什么。

我们分开来看,首先司马懿并没有篡位,他只不过是反击曹爽,成为了曹魏政权的实际控制者,这就如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样,司马懿到死也不过是曹魏权臣而已。



那么司马懿把持曹魏政权的动机是什么?

我认为四个字可以概括“顺势而为”

司马懿两受托孤,足以见其对曹魏的重要性,但是直到魏明帝病逝托孤时,司马懿也只能算作曹魏重臣、忠臣,并不能叫做权臣,如果不是大将军曹爽昏招频出哪儿有司马懿上位夺权的机会。

司马懿确实看不上曹爽,但一开始司马懿还是心系曹魏大业,公元244年曹爽率大军伐蜀,司马懿虽极力劝阻依旧无果,如果司马懿想看曹爽的笑话大可随他去吧。

司马懿是眼睁睁看着曹爽从大权独揽到专权乱政,这时候司马懿一直处于韬光养晦中,直到曹爽集团和元老功臣彻底决裂,两股政治势力到了决战的时刻,这时候司马懿站了出来联合蒋济等人发动了“高平陵政变”。

司马懿将顺势而为发挥到极致,而造势者就是曹爽集团。



司马懿为什么变得冷血

司马懿出身名门,少时便已名声在外,史书对他的评价大多是“少有奇才”“聪亮明允”“聪明多大略”的溢美之词。

想当年曹操刚崛起之时,四处招揽人才,司马懿不愿屈从于曹操,“不欲屈节曹氏”,这时的司马懿可以说恃才傲物,且有着文人的那种清高。

政治舞台永远都是最残忍的角斗场,对对手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司马懿当初为求自保得以入仕,这就如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起初为了自保,他必须学会权谋之术,必须变得冷血,数十年的政坛生涯,冷血和权谋变成了骨子里的东西,也成了司马懿的生存法则。



20多岁时,司马懿看不起曹操,觉得曹操是宦官之后,乱臣贼子,“高平陵之变”后当司马懿大权独揽,魏帝诏命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一如当年曹操一样,五十年的时光,司马懿终于变成了自己当初最讨厌的样子。

4

谢谢邀请。

首先纠正一个错误,司马家篡位过程中,司马懿并不冷血,真正冷血的是司马师。

司马懿在249年高平陵之变后获得了魏国的绝对权力,这场斗争,是两个权臣之间的争夺战,司马懿最终杀掉了曹爽全家和其亲族,这也是在大多数人眼中“冷血”的行为。

实际上,权臣之间的斗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像曹爽这么天真的很少。如果假设曹爽掌权并压制住司马懿,等他死后,司马师司马昭一样也得被曹爽杀死。

而在251年的淮南一叛时,王凌起兵反抗司马懿,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权臣对另一个权臣对斗争,可是司马懿平叛后却几乎没有杀人,一方面因为王凌投降的早,另一方面之前高平陵杀的人太多了,从中也可以看出司马懿并不是嗜杀的人。

但是,在淮南一叛之后,不管司马懿之前怎么想的,不管是不是魏国忠臣,他不想篡位也得篡了。归根到底,司马懿的权力得来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魏明帝的托孤。曹叡托孤,让司马懿处在了政治的第一线,但是这种权力是没办法继承的。251年,司马懿已经72岁了,先帝托孤给他,可没托孤给司马师司马昭,何况曹芳已经19岁了,放现在都有身份证了,还托什么孤。因此,司马懿这个时候想做忠臣也不能够了,他死后,权力归于其他大臣,那么他家很快就会灰飞烟灭,当年霍光死后霍家什么下场他可是记得清清楚楚。为了让家族的人活下去,司马懿只有在篡位的路上走到底。

真正在篡权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用铁血政策震慑朝廷的,刚才提到了是司马师。

司马师掌权的四年,对外打退了吴国和蜀国的两次进攻,对内镇压了李丰张缉和文钦毌丘俭的叛乱,并废了一个皇帝,是司马家执政过程中最艰难的四年,是扫清障碍的四年,是走向篡位的关键。司马师做事极其铁腕,司马懿面对反抗者时往往只诛首恶,而司马昭则更加宽怀为主,只有司马师,面对异议者只有杀杀杀,皇后、国丈、将军、自己的哥们儿都无差别的杀。应该说,司马懿给司马家打下了基础,司马师做好了一切的准备,消灭了境内几乎全部的反抗力量,留给司马昭的就是一个成熟的果子。而淮南二叛,正如那如流星一般的文鸯一样,给司马师时代的魏国天空留下了绚丽的影子。

公元202年,那时还是汉献帝的建安七年,曹操第一次征辟司马懿,23岁的司马懿认为曹操是逆臣,他是汉朝的忠臣,于是装病拒绝出仕。时光又一次如白驹过隙,251年,73岁的司马懿回头看去,满满都是自己23岁时的样子,这50年的时光,自己终于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5

建安十三年,司马懿畏惧大汉丞相的权力,被曹操征辟为文学掾,在为曹操出谋划策的同时,成为了曹丕的四友之一,常年接受曹氏父子的耳濡目染,在曹丕接受汉帝禅让的那一刻,终于在司马仲达的心里凝结出了一颗种子:“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曹家有这个德,我司马家也可以有!”

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

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硃乐号曰四友。

没过几年,刘备死前举国以托诸葛亮的消息传来。“真羡慕他啊!”司马懿心想,“身为人臣,这么快就站在了权力的顶峰,我什么时候也可以这么风光呢?”这个时刻很快就到来了,司马懿、陈群、曹真被曹丕一并任命为顾命大臣,辅佐曹睿。

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并受顾命辅政。诏太子曰:“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终于见面了啊,诸葛亮,你果然是天下奇才,可惜啊,是个短命种。”

司马懿:在下司马懿,能够亲眼见到传说中的诸葛丞相,懿实在兴奋不已。

诸葛亮:你就是司马懿?在新城火速进兵斩杀孟达一事让亮非常震惊。

司马懿:不敢当,只可惜到现在还没有机会和你交手。

诸葛亮:你迟早会的。(曹真之后,应该就是这个司马懿了。)

司马懿:敢问诸葛丞相,为什么要屡次进犯我大魏?明明应该知道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其实你应该是要移转蜀地内部矛盾,兼有巩固自己权位的意思吧。

诸葛亮:亮受先帝之重托,矢志匡复中原,复兴大汉,从未考虑过其他的事情。

司马懿:只因为刘备的托付就值得这样拚命?我不懂,我实在是不懂…

诸葛亮:先帝三顾茅庐请亮出山,并且一路提拔亮至今日的地位,此等恩情就算是赌上亮的十世都无法偿还。

司马懿:这种恩情是虚幻的,是刘备想要用来拢络你,让你为他拚命的手段,这实在是显然易见的事实,难道你看不破?

诸葛亮:亮大概已经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了…可惜呀…空有惊世才能却心术不正。

司马懿:(为什么像他这样的奇才,却沦为蠢材的奴仆?这简直就是才能的浪费,是天下人的损失呀。)——姜维传

看来,曹家的人都是短命种啊,也罢,就让我司马懿再做一次顾命大臣吧。

别指齐王谓宣王曰:“此是也,君谛视之,勿误也!”又教齐王令前抱宣王颈。时太子芳年八岁,秦王九岁,在于御侧。帝执宣王手,目太子曰:“死乃复可忍,朕忍死待君,君其与爽辅此。”宣王曰:“陛下不见先帝属臣以陛下乎?”

曹叡:以…以后就交给你了…由太尉…你和昭伯共同辅佐芳儿…朕强忍不死…为的…就是…等你,现在…相见…没有余恨…

司马懿:陛下…呜呜呜…

曹叡:太尉,就是…这个孩子…请你和…昭伯共同辅佐他…

曹叡:芳儿!去抱抱太尉!

曹芳:是。

曹叡:很好!朕愿望已足!

曹绫:皇兄?!

曹叡:娘…孩儿来保护您了…有孩儿在…父皇…他…不敢动您…

曹叡:……

司马懿:(诸葛亮当年也是面对同样的情景吗?为什么我内心就是没有像你那样的悸动?为什么我看到的只有那虚悬的王座?几天前,我只求能回到洛阳,保住自己地位和家族就好。但现在可不同了,这无上的权柄伸手可触呀!孔明呀…你真的是太了不起了…出现在你眼前的可是多大的诱惑呀…为什么你可以忍住?)——姜维传

“曹爽这个竖子,竟敢如此羞辱于我,我定要夷你三族!”

“出来混,要讲信用,说夷他三族,就要夷他三族!”,司马懿丝毫没有为之前欺骗了好友蒋济而脸红。

爽不能用,而夜遣侍中许允、尚书陈泰诣帝,观望风旨。帝数其过失,事止免官。泰还以报爽劝之通奏。帝又遣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谕爽,指洛水为誓,爽意信之。桓范等援引古今,谏说万端,终不能从。乃曰:“司马公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范拊膺曰:“坐卿。灭吾族矣!”遂通帝奏。既而有司劾黄门张当,并发爽与何晏等反事,乃收爽兄弟及其党与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诛之。蒋济曰:“曹真之勋,不可以不祀。”帝不听。

司马懿终于不用羡慕诸葛亮了,他用自己的隐忍和残忍,走上了权力的巅峰,接下来无非是排除异己,培植亲信,杀戮皇族。当初心中的种子已经成长成了参天大树了——“过去刘家失去力量,由你曹家取而代之。今天曹家失去力量,我司马家为什么不可取而代之?师儿、昭儿,我司马家的未来靠你们了!

司马氏的野心随着权势慢慢增长,司马懿已经为儿子们打好了基础,扫除了一切反对自己的人,包括士族;司马师废立了皇帝,既然伊尹、霍光的下场都不太好,那么就只好一条道走到黑了,曹氏珠玉在前,司马家哪能不紧随其后呢;司马昭更是直接弑君,高贵乡公的血延缓了司马家篡位的脚步,“还好,还好,我司马氏已灭蜀汉,得建晋国。”司马昭看着席下乐不思蜀的胖子,如是想到,只是忘了那胖子的相父可使三国照耀后世,让司马氏的肮脏愈加的显眼。

王导侍坐。帝问前世所以得天下,导乃陈帝创业之始,用文帝末高贵乡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6

曹魏一代权臣、乱世一代枭雄司马懿经历了群雄割据的天下征伐、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所以在乱世之中为自保学会了权谋之术,也变得冷血又凶残,狡猾又奸诈。他篡位的动机是也想自立为王、一统天下,再不愿久居人下,也想得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皇权和一世荣耀。

7

让诸葛亮吓的

8

曹魏政权对司马懿一直是不信任的,特别是曹操,司马懿一直活得谨小慎微,生怕哪天被杀了。与其哪天被曹魏主子杀了,不如先下手为强,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9

也许他本来就是很有野心的人,现在终于等到了时机。

或者他一直被曹魏政权压制,一直不被信任,寒透了心。

10

常说一个人经历了太多,看事情就会看得越平淡,司马懿一生几乎可以贯穿整个三国历史。见过太多朝堂上的勾心斗角和战场上拼死搏杀,对敌人变得越来越没感情。但对家人,自己忍辱偷生,也要保全。

司马懿出生汉末,生与汉室大臣之家,在少时,就见十常侍之乱,后董卓进京废帝,独握权柄,祸乱朝廷,看各地分崩离析。

后各地诸侯举兵伐董,汉室江山生灵涂炭,群雄逐鹿中原。董卓灭后,曹操控制少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灭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占据中国大半疆域,天子在其掌中,犹如玩物。后因曹操自负,赤壁之战失利,造成三国顶立。

曹操死后,成魏国的托孤之臣,虽享高待,历经三朝,但处处被人视为威胁,灭门之祸随时都有可能。这样的人生,让他变得没了感情,什么事藏在心里,冷血无情只是为了活下去而已。

司马懿虽没有篡位,但和曹操一样是权臣,天子是其玩物,因他祖上都是食汉禄的人,后因天下大势,不得不得不委屈求全,心里可能早有反曹的心,但苦于实力不足,朝不保夕,后历经几朝,一步步除掉威胁他们家的人。其儿子司马昭顺势完成对曹氏篡汉的复仇。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