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永乐元年(1403 ),北平改名北京,称行在。永乐十九年,朱棣由南京迁都于此,始称京师。洪熙时仍称行在。正统六年(1441)十一月,重新定都北京,不称行在。

北京的宫殿城垣,始建于永乐四年,经数十万军民的十多年的艰苦努 力,到十八年底完成。城凡四重:内为宫城,又名紫禁城。城周六里多,设有八个城门,宫城之外为皇城,城周十八里,设有六个城门,皇城之外为京城,又名大城,城周四十五里,设有九个城门。嘉靖三十二年(1553 ),为防止俺答劫掠,保护正阳、崇文、宣武三关厢居民的安全,又下令修筑外城。城周二十八里。明朝的北京成为我国古代最壮丽雄伟的历史名城之一。

这里不仅有顺天府和大兴、宛平两县的官署,而且还是中央六部、五军都督府,都察院和国子监所在地,是明王朝的政治与文化中心。

北京经元末兵火之后,人口曾一度锐减,所以在明初,出现了“商贾未集,市廛尚疏”的现象。朱棣即位后,针对这一状况采取了各项积极政策。他下令“发流罪以下垦北京田”。永乐元年(1403),“令选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四川、广东、陕西、河南及直隶苏、松、常、镇、扬州、淮安、庐州、太平、宁国、安庆、徽州等府无田粮并有田粮不及五石殷实大户,充北京富户。附顺天府籍,优免差役五年”。二年,又“徙山西太原、泽、潞、辽、沁、汾民一万户实北京”。此外,又减免逋赋并罢北京诸习不急之务及买办,并令流民来归者复三年,又在皇城四门与钟鼓楼等处,各盖若干铺房。召商民居住,谓之廊房,按房屋所处位置分三等每季收钞。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北京的情况迅速发生变化,而运河的畅通,经济的不断恢复与明王朝的迁都,更有力地促进了北京的发展。

首先,人口数量在迅速增加。成化五年(1469)时,“京师居民,不下数十百万”。又大学士邱浚记载:“京师城内外不下百十万人家。”嘉靖时正阳、宣武、崇文、德胜诸门外的关厢一带,更是“居民稠密”。所以都御史毛伯温等记载:“今城外之民,殆倍城中。”据兵科给事中朱伯辰的粗略估计,仅是城外居民’即有“数十万户”之多。如果连同城内居民人口,数字至少在百万以上。

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军队、宦官、僧道、工匠。这些为数众多的人口大都来自四面八方。万历时,于慎行记载了这里的居民构成:“京兆之民,十得一二;营卫之兵,十得四五;四方之民,十得六七。”

北京为帝都所在地,人口众多,商业繁荣,官僚、士子、商旅与边疆各族人民往来如织,各友好国家的贡使不绝如途。所以人们对它充满赞叹和向往之情。

早在永乐时,金幼孜对这里曾做过这样的描写:“太学郡庠之并建,琳宫梵宇之森矗,列九衢之坦坦,引六街而相续。闾阎栉比,阛阓云簇;鳞鳞其瓦,盘盘其屋,马驰联辔,车行毂击,纷纭并驱,杂迷相逐。富商巨贾,道路相属,百货填委,邱积山蓄。又若歌楼舞榭,艳态浓装。罗袖回雪,清声绕梁。管弦呕哑,狎坐传觞。娱青阳之丽景,驻白日之飞光。”

又成化时,桑悦记载北京“商贾如云,骈槅连肆”,“南巴之竹扇,广东之藤笥,蕲州抵金之簟,滇南镂金之辔,江南之姜桂,锡连云委,龙门之筋角,旃铁棋置”。

又徐熥《帝京篇》上记载:“文皇定鼎都燕冀,三辅黄图夸壮丽。九重宫阙何嵯峨,百二山河咸拱卫。……六郡良家尽锦衣,四方贾客多纨绮,锦衣纨绮竞豪奢,结侠追欢意气赊。论交半是萧朱辈,托命多于赵李家。华堂宴会春风绕,一派弦歌声嫋嫋。香气频闻宝鸭熏,漏声忘却铜龙晓;春来春去自年年,听尽笙歌与管弦。”

谢肇淛说得更为扼要明确:“今因帝都所在,万国梯航,鳞次毕集”,“市肆贸迁,皆四远之货;奔走射利,皆五方之民”。

从他们的描述中可以大致想见北京的雄伟壮丽与繁荣昌盛。

最佳贡献者
2

比起自明朝迁都之后,北京城身为中国政治中心的高调地位,以及巍峨的宫城建筑群落。同样可以证明明代北京发达程度的,还有下面这些“小事”。

一:强大的城市排水系统

明代北京城一个低调的亮点,就是城市排水系统的工程技术。以2009年新华出版社《苏联专家在中国》一书记载:上世纪五十年代时,协助北京城建的苏联学者高莱托夫,就曾亲身钻入到明代留下来的地下暗沟里考察,然后得出服气结论——这些十五世纪时留下来的排水沟渠,性能依然十分完好,完全可以承担20世纪中叶的城市排水任务。

正是这质量靠谱的城市排水体系,撑起一个繁荣的明代北京。

二:城市高速扩张

明朝建国时,作为昔日元大都的北京城,只有一万四千多户人口。发展到一百多年后的明朝弘治年间,北京城已经是“生齿日繁,物货盆满”。甚至连传统的城区都已容纳不下人口,只能陆续向外扩充,即所谓的“外城”。从此以后,“外城”一直是京城外来商民的聚居区,大量的商业店面也雨后春笋。嘉靖年间明王朝调查时,北京的常住人口就已有了百万以上。天启年间更突破一百二十万。

而且就这数字,在明朝却也十分“缩水”。因为这只来自京城的常住人口。但明朝大学士于慎行估算,当时北京“四方之民十得六七”。也就是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外来人口。《宛署杂记》更记录,单是宛平县一家养济院,每年收容鳏寡孤独人口就有上千人。《顺天府志》更有统计:万历年间的北京人口,每年要消费猪五十万头,羊三十万只。如此规模,堪称十六世纪巨型城市。

三:空前生产能力

作为明朝政治中心的北京,自从迁都之后,手工业生产更是突飞猛进。典型冶炼业。遵化铁厂堪称北方冶铁的巨无霸。其巨型铁炉一次就可冶炼两千斤,官营民营冶炼业都红红火火,仅门头沟一地的民间煤窑,万历年间就有一百多处。

嘉靖年间实行“以银代逸”后,原先遭到严格监管的工匠们更彻底自由,大批手工业铺面火热涌现,简直到了“百工杂作”的地步。万历七年时,北京手工业行当已有一百三十二行,是为明代之最。当时正力推改革的张居正大手一挥,把昔日手工业者沉重的“纳银”统统免除,这下更是彻底解绑,现代很多耳熟能详的京城老字号,都是从那时起壮大。

四:红火商品经济

明朝中后期北京城商品经济有多发达?京郊的农民就很有心得。以明代学者沈榜的感慨,当时京郊的青壮年农民,没几个安心种粮食的。好些年轻人都扔下土地跑到京郊的炭厂煤窑打工,干几个月就相当于种一年地。就算安心在家种地的农民,也常种些烟草果木类的经济作物,都比种粮食赚钱多。

而以明朝大学士于慎行的感慨,京城里哪怕买油盐酱醋的小贩,好些都有上千万的身家。上街打个酱油,没准就能撞见土豪。

北京城的集市,更是常年火热。每年初一十五二十五三天,各种货物能一口气摆上三四里。就连刑部门口都给占满。以明朝文学家冯梦龙的形容说,简直是“人烟凑集,合四山五岳之音。”《宛署杂记》形容京郊的戒台寺集市时,更是发出惊叹:从远望之,盖宛然如图画云。

这图画景象,就是“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明朝京城,如诗如画的生活图景。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3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明代中、后期,全国各地有很多商业发达的城市,而且兴起了很多市镇。这是当时商业发展的重要表现。

北京“因帝都所在,万国梯航,鳞次毕集”。“彼其车载肩负、列肆贸易者,匪仅田亩之获,布帛之需”,“凡山海宝藏,非中国所有”,皆经中外商人之手,运到这里,“以故畜聚为天下饶”。

作于嘉靖末万历初的《皇都积胜图》对当时北京的繁荣有形象的描绘。画面上,在北京的郊区有络绎不绝的马驮、车载、肩挑、手提的运输线,在正阳门和大明门之间的“朝前市”上,出现了布棚高张、纵横夹道的情景,出卖货物的摊子一个挨着一个,冠巾靴袜、衣裳布匹、绸缎、皮毛、折扇、雨伞、木梳、蒲席、刀剪锤头、陶瓷器皿、灯台、铜锁、马镫、马鞍、书籍、字画、纸墨、笔砚、彝鼎、佛像、雕漆、珠宝、象牙、草药、线香、纸花、玩物等等应有尽有,数不尽,看不完。



从《皇都积胜图》中可以看到北京城的商业空间布局和政治空间布局的区分很明显。承天门也就是今天的天安门以内的皇城没有任何的商业活动;大明门至承天门之间是行政中心,分不着大量的衙署;而从正阳门到大明门之间的朝前市则是当时北京最重要的商业中心。

在《皇都积胜图》中的朝前市,顾客熙熙攘攘,商品种类十分丰富,既有服装鞋帽、日常用品,也有古玩字画、珠宝首饰等;何种商品和摊位一个接着一个,期间还有弹琵琶的、唱小曲的,周围聚集着不少听众,好一番热闹的景象。《皇都积胜图》画卷中,即绘有宽敞院落中储存煤炭。有的煤场、煤铺收买大车或骆驼驮运来的煤炭储存售卖。部分资本雄厚的煤铺,还自养骆驼或大车直接从京西煤窑取煤。

南京是朱元璋“开基之地。北跨中原,瓜连数省,五方辐辏,万国灌输。三服之官内给尚方,衣履天下,南北商贾争赴”。据正德《江宁县志》,南京的商业铺行有一百多种,每种行业还不止一户。本来这里“街道极宽广,虽九轨可容”,但由于明中叶以后“生齿渐蕃,民居日密,稍稍侵官道以为廛肆。”



传世的图画中也有反映当时南京盛况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现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从这个图卷看,这里不仅有靴鞋、帽巾、纱罗、粮食、糕点等各种生活用品的制作或出卖,而且还有许多来自外地甚至来自国外的商品,其招牌中有的是“东西两洋货物俱全”,有的是“川广杂货”,有的是“福广海味”,有的是“西北两口皮货发客”,还有的是“南北果品”,等等。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4

发达到世界一流,赶上世界一流所以叫明朝。怎么看都能看透透明。政策制度透明相互关系透明,不用做买卖,不做生产,拉帮套建立丐帮,一穷到底三百年要饭耍赖过三个世纪这就是明朝。

5

明朝建立时首都在南京,称作南京应天府。代表应天顺人,明朝正统。南京城池坚固,城防完备,宫殿气势恢弘,经济发达。直到清朝太平天国时期,南京都是易守难攻的城市。

明太祖时期,朝廷也十分重视北京的建设。一是因为这里是原来的元大都,本身城市基础很好,开发建设不用费太多力气。二是因为明朝的主要敌人是长城以北的少数民族和北元政权。北京就成为明朝重要的军事要塞。

朱元璋派徐达镇守北京,徐达最先建立了新的北京城,就是今天二环路的位置。徐达建设北京的主要目的,一是消除元大都的王气(古人很重视这件事,有王气的地方会对中央政权造成潜在威胁)。二是加固城防,为战争做准备。

靖难之役,燕王朱棣篡权当上了皇帝后,由于他的根据地是北京,他江南一带的威望还没有建立起来。于是他就迁都北京。再度建设北京。朱棣为北京增加了外城,并且加高了内城的城墙。这进一步加强了北京的防御能力。朱棣还按照南京的皇宫原样在北京建造了紫禁城,把北京建成现在的模样。

北京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成为世界级的大城市,它比当年的元大都大了很多,宫殿群更是成为了世界之最。

北京西,北有太行山,燕山保护。燕山上筑有明长城,连绵不断。南下平原,东临大海,可以全面控制中原。北京从地势上看是标准的龙兴之地,标准的帝王之都!

北京内部水源充足,是得天独厚的超级城市。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发展经济的基础十分完备,军政兼顾,经济发达,这些优势相比南京强太多了。

6

发达谈不上,在当时也是代表着一种东方式繁荣。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