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黄皓是如何一步步权倾朝野的,诸葛亮为什么不除掉他以绝后患?:黄皓是蜀国后期的大宦官。自董允死后走上宦官干政的道路,陈祗死后更是一人独大,从黄门令飞
黄皓是蜀国后期的大宦官。自董允死后走上宦官干政的道路,陈祗死后更是一人独大,从黄门令飞升至中常侍、奉车都尉,祸乱朝政,甚至是蜀汉大将军姜维都被其排挤至沓中屯田。在蜀国投降以后,司马昭以祸国殃民的罪名将其凌迟处死。
“丞相亮将北征,往汉中,虑后主富于春秋,朱紫难别,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三国志》
章武三年,刘备去世,十七岁的刘禅即位,虽有托孤重臣诸葛亮和李严辅佐,但诸葛亮开府治事于朝外,又忙于解决南中问题,并没有像演义里那样对刘禅谆谆教导,李严又是兼任着永安的军政长官,也是忙于政务,这两重臣根本也就顾不上刘禅,诸葛亮也只有托董允和费祎留在刘禅旁边经常提醒为君之道。
刘禅在十七八岁的年龄,又不关心国家大事,话说就算关心,丞相都开府于外了,也没有文武官员上朝来给他汇报工作,要说刘禅不理朝政,诸葛亮也是有责任的。而此时的宦官黄皓又很善常为刘禅找乐子,这就造成了刘禅宠信于他,越是宠信,黄皓就越是阿谀献媚,变着法的给刘禅找乐子。
但董允还是很正直的(丞相交代了,怼就完了),对于宦官的这种扰乱君王意志的行为是绝不容忍的,不仅常责备黄皓,连刘禅的面子也不给,什么难听话都敢说,就连刘禅想多钠几个妾都会插嘴反驳道“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如果不是诸葛亮这个大后台,估计董允也不敢这样插手皇帝的家事吧。董允是被诸葛亮任命的侍中、虎贲中郎将,掌管着宿卫亲兵,黄皓就是再有胆量,也不敢与董允作对,虽然董允在世时,黄皓官不过黄门丞。但这种对董允的惧怕与刘禅对董允的厌恶又那么的不谋而合,这也为董允去世后,黄皓的飞黄腾达埋下了伏笔。
“祗上承主指,下接阉竖,深见信爱,权重于维。”——《三国志》
延熙九年,董允去世,陈祗接替董允为侍中。陈祗不仅不像董允一样打压和排斥黄皓,反而与其互为表里,黄皓凭借之前与刘禅的献媚邀宠打下的基础,加上陈祗的青睐,开始干预蜀汉朝政,此处的陈祗可也是有背景的人物,其舅舅是许靖的长兄,按照史书记载,陈祗的权力甚至是超过姜维的,有这样的后台,黄皓的腰杆当然也会越来越硬。
景耀元年,陈祗病逝,黄皓迎来了独揽大权的机会,从黄门令一路做到成为中常侍、奉车都尉。凭借着刘禅对其的信任,把持朝政。并为自己扫清政敌,先是向刘禅进谗言离间刘永,刘永落得不能朝见天子的下场;蜀汉名将罗宪因不愿意亲附于他,便被贬为巴东太守。这样的皇亲国戚和名将都被惩治,百官也就更忌惮黄皓,从而争相依附,黄皓的势力也就越来越大。
景耀二年,樊建被任尚书令,但一道总领朝政的董厥、诸葛瞻这两位重臣亦与黄皓为伍。在黄皓的关系网盘根错节于朝堂之上时,樊建即使常常指正黄皓的错误,诸葛瞻、董厥都加以庇护而不了了之。
景耀五年,在外领兵的姜维看不惯黄皓的专权擅政,于是上书刘禅处死黄皓,刘禅当然不会同意,反而包庇黄皓为尽职尽责。姜维至此也明白了黄皓的势力已无人能撼动,因此为了避免遭到黄皓报复,请求去往沓中屯田。
景耀六年,姜维打探到钟会军情,立即请求刘禅调派军队做好布防,但黄皓以鬼神巫术算出钟会不会伐蜀,刘禅也就未做部署。这也是蜀汉迅速被魏国大军逼降的一个原因。
诸葛亮时期因忙于政务军务,于是挑选董允为内侍总管,是信任其正直果敢的为人,当然也确实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时任黄门令的黄皓并未犯下大罪,又官职卑微,当然也就引不起诸葛亮的重视,而黄皓这种宦官专权的危机在东汉末年都已经展现了强大的威力,却未引起蜀汉政权的重视,不是臣不察,而是君不明。
各朝各代,宦官专权频频发生,这也是很多朝代走向衰败的重要因素。东汉末年,便有十常侍把持朝政,导致天下大乱。紧接着到了刘禅时期,又出现了宦官黄皓当政,慢慢摧毁了刘备辛苦建立的蜀汉。
黄皓一笑很倾城
刘备生刘禅比较晚,对刘禅的培养可没有落下,给刘禅配了强大的导师阵容,包括诸葛亮、伊籍、董允、霍弋、来敏等等,但这些人和刘禅相处的时间,肯定比不过宦官黄皓,他毕竟是一天到晚服侍刘禅的“男人”。
想来黄皓对幼年刘禅的“言传身教”也不少,不然刘禅不会和黄皓这么亲密。公元223年,刘禅正式登基,年龄是17岁,基本有点懂事了,而黄皓伺候了他那么久,终于可以缓口气了,心想是时候为自己谋点私利了。
刘禅、黄皓相亲相爱
借着刘禅对自己的宠爱,黄皓尝试往上爬,想要加官晋爵,但在诸葛亮时期,蜀汉的能人志士还挺多的,刘禅的老师董允便是诸葛亮专门派去匡正刘禅行为的忠臣。
董允仿佛是黄皓的克星,由于董允管得严厉,刘禅的后宫得不到过分充实,刘禅的玩乐生活也不得不减少,黄皓每回有个馊主意,董允就把他怼回去。因此,董允在世一日,黄皓害怕他,官位不过只是黄门丞。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诸葛亮执政时期,为什么不把黄皓除掉以绝后患呢?
猜测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那时候黄皓的行为还比较收敛,达不到影响朝政的程度,对于一个普通的宦官诸葛亮干嘛要针对呢?其二,诸葛亮对董允的信任,董允为人刚正,定能衷心劝谏刘禅。诸葛亮死后,董允还在的呀。
董允
公元246年,侍中董允去世了,由陈祗继任,来担起“匡正”刘禅的任务,可陈祗并不是刘禅的老师,和刘禅的感情并不深,朝中资历尚浅,自然不是宦官黄皓的对手,他只好和黄皓互为表里,不制止他胡作非为。
这么一来,阴险的黄皓就得逞了,他把持着朝政,渐渐开启专权模式。
黄皓形象
公元258年,陈祗病死了,这时候“朝中大佬”蒋琬费祎也都不在了,蜀汉的军权基本在姜维手中,姜维时常在外,政权名义上是由樊建、董厥、诸葛瞻三人掌握,实际上是黄皓只手遮天。刘禅对黄皓言听计从,这三人完全斗不过黄皓。
如何得知这时期黄皓已经只手遮天了呢?
其一,刘禅的弟弟刘永十分痛恨黄皓,黄皓为排除异己,常常在刘禅耳边说刘永的坏话,刘禅果然疏远了刘永,以致刘永几年不去朝见哥哥。
其二,朝中群臣大都依着黄皓,有个叫罗宪的偏偏不服,罗宪是个正直的良将,之后他一人独守永安,为司马家保住领地,东吴想趁机捞点便宜都没有捞着。黄皓将他贬到巴东郡,做了个副手,埋没了罗宪这个人才。
其三,姜维见朝中“乌烟瘴气”,也曾劝过刘禅除掉黄皓,但刘禅根本不理睬,姜维害怕黄皓报复,就远在沓中屯田,不敢回到朝中。
其四,就连钟会邓艾在准备攻打蜀汉的时候,黄皓还在那里迷惑刘禅说:陛下,我找巫师算过,敌人最终不会过来,我们是安全的。刘禅乐呵呵地信了。
这四点足见黄皓才是蜀汉的掌舵者。
刘禅:相父,我...记...住...了...
邓艾占领成都后,立马将黄皓关进了监狱,之后,司马昭下令说,黄皓奸诈阴险,祸国殃民,将他凌迟处死。这是死刑中最残酷的刑罚之一,黄皓有此报应,也算是老天有眼吧。
黄皓,三国时期蜀国的宦官,他的官职从黄门丞升到了中常侍,再到奉车都尉,可谓是一升再升,之后总揽朝政,蛊惑刘禅,甚至排挤姜维,导致姜维屯兵,为何刘禅身边有这样一个奸臣,诸葛亮却不知晓,要知道诸葛亮经常叮嘱阿斗“亲贤臣远小人”。
黄皓官职的升迁首先要分两个阶段,以公元246年为分界线
黄皓的出生年月不详,但是可以知道的是他死于公元263年,也就是说,黄皓在公元246年之前一直都是个小罗罗,只是刘禅身边的一个小太监,官位也只是黄门丞,并没有参与政事的权限。这主要得益于两个人的震慑,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是董允,诸葛亮于公元234年病逝五丈原。
公元223年,刘禅在成都继位,时年17岁,此时的黄皓也开始跟随刘禅,但是诸葛亮担任蜀国丞相时,刘禅也并没有什么权力,诸葛亮总览大权,所有决策都由自己决定,因此黄皓自然也捞不到什么权利,再加上诸葛亮的震慑,黄皓也不敢露出野心。
直到234年,诸葛亮去世,此时的黄皓跟随刘禅也有十多年,刘禅也非常宠信他,但是黄皓却还是个黄门丞,官职并未上升,这主要得益于另一个人,也就是董允,蜀汉杰出重臣,董允深知黄皓的为人,因此每当黄皓阿谀奉承,处心积虑向上爬时,董允都会正颜厉色的匡谏刘禅,让他远离黄皓,同时责备黄皓,黄皓因为惧怕董允,始终不敢越雷池半步,然而公元246年,董允去世,陈袛接任其官职。
陈袛也是刘禅的宠臣,官至尚书令,镇军将军,权力最大时超过了姜维,虽说假意与黄皓交好,但正因如此,黄皓才有了干预政事的机会,尤其是在公元258年,陈袛去世之后,黄皓便开始把持朝政,因其祸国殃民,刘禅的弟弟刘永经常谏言,让刘禅远离小人奸臣,然而黄皓仗着得宠,开始离间刘禅刘永,导致刘永十几年都未曾见到刘禅一面。
当时也有很多蜀汉官员看不惯黄皓飞扬跋扈,但是都被黄皓给解决,以至于蜀汉官员惧怕他的势力,开始包庇黄皓,公元262年,姜维终于忍不住,黄皓干预朝政已经达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姜维上书刘禅将其处死,但是刘禅却说“他只是个小人物,回头让他给你道个歉吧”,就这样此事不了了之,姜维见此情形,知道黄皓在朝中势力不一般,为了避其锋芒,请求到沓中屯田,不敢回成都。
其实在正史中,黄皓的结局并没有说明,而是在演义中增加,黄皓整日陪刘禅吃喝玩乐,以至于邓艾攻进蜀地,刘禅却还没有丝毫防备,邓艾听闻黄皓奸诈阴险,要将其斩首,然而却被黄皓用重金贿赂,所谓躲得过初一躲不了十五,蜀国灭亡后,黄皓最终还是被司马昭给凌迟处死。
综上可以看出,诸葛亮在位时,黄皓根本没有崭露头角,只是刘禅身边的一个小跟班,诸葛亮并没有注意到他,诸葛亮也没有演义中说的那么传神,还能预知黄皓干预朝政、祸国殃民,也不会预知魏延脑后有反骨,换句话说,除非黄皓在诸葛亮总览大权时出来蛊惑刘禅,恐怕早就被诸葛亮斩了。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黄皓是蜀汉的宦官,精明能干,善于谄媚,深的刘禅宠幸。历任黄门令、中常侍、奉车督尉,蜀汉后期刘禅昏庸,骄奢淫逸,听信黄皓谗言,朝政颓废,黄皓开始独揽大权,并且极力排挤北伐前线的姜维,姜维不得已以屯田养兵为借口,暂避黄皓。后来黄皓舞权弄术,架空刘禅,任人唯亲,就连邓艾偷渡也隐瞒朝堂,致使蜀汉灭亡。刘备诸葛亮历经千难万险打下的江山,尽毁于黄皓之手,黄皓究竟是如何权倾朝野的,诸葛亮又为何不杀之以除后患,笔者以下做简要分析。
首先分析黄皓如何权倾朝野。
其一彰武三年(223年),刘禅继位,宦官黄皓一直陪伴左右,阿谀奉承,甜言蜜语,处心积虑往上爬。诸葛亮在时,黄皓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太监,并没有什么权利,大权尽在诸葛亮之手,刘禅也要看诸葛亮的颜色,就连李严也轻易被诸葛亮搬倒,宦官黄皓此时唯唯诺诺,对于朝政没有发言权,诸葛亮也隐约感觉到刘禅身边有小人进谏谗言,也经常劝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加上诸葛亮对于宦官严加限制,因此黄皓没有机会为非作歹。
其二诸葛亮逝世后,董允担任丞相的职务,董允对于宦官也非常抵制,但刘禅此时逐渐宠信黄皓,黄皓也是阿谀谄媚,积极奉迎,处心积虑的想要往上爬,董允也经常听到黄皓进谏谗言,于是董允就经常正颜厉色的劝刘禅,亲贤远佞,不要忘了诸葛亮的叮嘱,经常给刘禅讲述贤明之君治国理念,并且多次责备警告黄皓不要多行不义。黄皓因害怕董允,因此董允在时,黄皓不敢胡作非为。
其三延熙九年(246年),董允逝世,陈袛接替董允为丞相,陈袛经常与黄皓相互依靠、狼狈为奸,与黄皓互为表里,这样黄皓就有了可乘之机,逐渐开始参与朝政。景耀元年,陈袛病逝,黄皓被任命为中常侍,、奉车督尉。逐步独揽朝政,“指点江山”。刘禅的弟弟刘永对黄皓深恶痛绝,非常看不惯黄皓把持朝政,经常劝谏刘禅杀掉黄皓,黄皓得到刘禅的宠幸后,经常找借口陷害刘永,刘禅逐渐疏远刘永,以至于刘永十几年都没有见到刘禅。
黄皓后来权倾朝野,终日陪伴刘禅左右,众多大臣都要依靠黄皓,景耀二年(259年),樊建任尚书令,姜维又经常在外打仗,诸葛瞻父子对黄皓也是不管不问,于是黄皓更加肆无忌惮的玩弄权柄,众人都没有及时纠正刘禅的错误。景耀五年,姜维因痛恨黄皓干涉朝政,劝说刘禅将其处死,刘禅说黄皓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不必在意,只是让黄皓向姜维谢罪。姜维因见到黄皓在朝中位高权重,于是请求到沓中屯田不敢回成都。
后来姜维听说钟会在汉中操练军队,请求刘禅调兵遣将,但黄皓劝阻刘禅,并且说魏军没有那个胆量,朝中的大臣们都被隐瞒,直到邓艾偷渡阴平,兵临城下。邓艾将黄皓收押,准备处斩,但黄皓又积极贿赂邓艾身边的人,免于一死。后来司马昭入蜀后,因黄皓祸国殃民,将黄皓凌迟处死!蜀国的大好和山就这样被黄皓糟蹋,你是如何看待黄皓之死?史料中曾这样记载:
蜀中常侍、奉车都尉。后主渐长,日益宠皓,景耀元年,皓始专政。甘陵王永憎宦人黄皓,皓既信任用事,谮构永于后主,后主稍疏外永,至不得朝见者十馀年。姜维常征伐在外,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然樊建特不与皓和好往来。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董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於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陈祗代允为侍中,与皓互相表里,皓始预政事。祗死后,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蜀人无不追思允。后众多附皓,而罗宪独不与同,皓恚,左迁巴东太守。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不从。
其次分析诸葛亮为何不杀黄皓
其一诸葛亮在世黄皓并没有实权,只是个本本分分的太监。诸葛亮为丞相时,黄皓只是刘禅身边的小太监,蜀国大小事务都由诸葛亮处理,最主要的是,诸葛亮最恨奸邪臣子,就连托孤大臣李严也被贬为庶民。诸葛亮在时,黄皓唯唯诺诺,为人处事并敢出半点差错,刘禅也非常忌惮诸葛亮,对他更是言听计从。因此黄皓只要敢表露半点心迹,必遭诸葛亮斩杀,因此诸葛亮并没有找到杀黄皓的借口,最重要的是黄皓当时真的很微不足道,对于蜀汉江山不可能构成影响或危害。
其次诸葛亮一向推崇依法治国,并且在蜀国建立严苛的法律体系,黄皓当时并没有触犯法律法规,诸葛亮并没有理由处置黄皓,即使诸葛亮感觉黄皓不怎么正派,也要做到执法公平,黄皓也是个聪明人,不会暴露什么秘密,让自己被杀,黄皓开始受宠幸、暂露头脚是陈袛人丞相的时候,那时诸葛亮已经死了二十年左右了,因此诸葛亮没有机会杀掉黄皓。
黄皓舞权弄术,祸害国家,最终也是被凌迟处死,为后人唾骂遗臭万年,这也算是恶人有恶报了,你是如何看待黄皓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黄皓是蜀汉后主刘禅身边的小太监,可是他在蜀汉后期的朝廷里,却是个举足轻重的人。他专权乱政,祸乱朝纲,对蜀国的灭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既然如此,聪明一世的诸葛亮为何没能早点除掉他,以绝后患呢?
(黄皓剧照)
公元223年,63岁的刘备在白帝城病逝,17岁的刘禅在丞相诸葛亮等人拥护下,在成都扶柩称帝。
黄皓也就是在此时作为近侍跟随刘禅,官职是黄门令。
刘禅虽说是一国之主,但他年少缺乏政治才干,因此劳模诸葛亮为了蜀汉的安定和未来,只能独掌军政大权,并对刘禅悉心栽培,指望自己百年之后,他能挑起蜀汉大任。
刘禅是官二代,从小养尊处优,并不具备吃苦的能力。诸葛亮把治国重任担在肩上,他并不担心诸葛亮会谋反篡位,反而因为有人把本该属于自己的活给干了,而乐地做起了甩手掌柜。
在这样的环境下,黄皓纵有权力的欲望,也不敢露出野心,因为权力都在诸葛亮手中。
不过,黄皓虽说摸不到权力的边,但他却极善谄媚,哄得刘禅非常高兴,对他也非常亲近。
公元234年,诸葛亮命殒五丈原,蒋琬接替了诸葛亮的位子。
当时宫中能主事的,还有侍中郭攸之和董允。
郭攸之为人宽容,遇事少有责难,因此算是个不管事的主。
黄皓见此,认为擅权专政的机会到了,仗着自己是刘禅身边的宠臣,对权力有了觊觎之心。
不过,很快黄皓就发现朝中还有个人,就连刘禅都畏惧他三分。
(董允剧照)
这个人就是侍中董允。
董允为人正直,眼里容不下沙子,刘禅在诸葛亮去世不久,曾提出要扩充后宫,但遭到董允极力反对,只得做罢。此后,刘禅每有不当的行为,董允总是对他及时匡正,因此他对董允生了畏惧之意。
董允看出黄皓的狼子野心,时常对他斥责,并劝谏刘禅一定要远小人而亲贤臣。
在董允的约束下,黄皓不敢在朝政上指手画脚。
公元246年,董允也病逝了。
在大将军费祎的举荐下,“矜厉有威容,多技艺,挟数术”的陈祗接替了董允的官职。
陈祗虽像董允一样有威容,可是他却和董允不一样。他一心想要升官晋爵,对刘禅有求必应,与黄皓也关系甚密,互为表里。于是,两个人各谋所求,很快黄皓便得到了干政的机会。
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陈祗也很快就成了刘禅身边的宠臣,在朝中位高权重,甚至超过了领兵在外的大将军姜维。
可是,混得再如鱼得水也得有个好身体,陈祗偏偏缺这个,所以不久他就病逝了。
陈祗去世后,朝中就没有了能克制黄皓的大臣。在他的阿谀奉承中,刘禅一再提拔他,很快他就从一个小小的黄门令,升为奉车都尉。
黄皓位及人臣,在朝中行事跋扈,打压异己,因此大臣们对他渐生恐惧。
刘禅的弟弟刘永认为黄皓祸乱朝纲,多次向刘禅进谏,希望刘禅能驱逐黄皓。
刘禅昏庸,竟听黄皓挑唆,反而对刘永起了戒备之心。十多年都让他只准留在封地,不允许他朝拜。
(姜维剧照)
黄皓肆意安插心腹在重要的职位上,对那些不肯屈从于他的官员,不是贬谪就是革职。因此,朝中官员对他多有惧怕。就连统领政事的诸葛瞻、董厥等人为了明哲保身,都对他专权擅政的行为多有包庇。
姜维见黄皓几乎控制了朝廷,在政事上更是到了由他说了算的地步。再加上姜维数年北伐都败多胜少,黄皓借机向刘禅举荐依附自己的阎宇,想用阎宇替代姜维的大将军职务。
因此,姜维对黄皓颇为忌惮,数次进谏刘禅,希望能诛杀黄皓。
可是刘禅却安慰姜维说,黄皓不过是个小人,不用太在意他。之后又让黄皓给姜维道歉,于是再不提此事。
姜维见朝中多是黄皓的党羽,再加上刘禅又对他百般庇护,害怕遭遇不测,索性请兵于沓中屯田,从此再不敢回成都了。
自此后,朝中再无人反对黄皓。刘禅又一味只顾玩乐,朝政事务,皆由黄皓作主。
可惜黄皓并非能臣,他一方面怂恿刘禅纵情声色,另一方面遇到政治大事,他竟然常常用神鬼巫术来处理,并安抚刘禅。
没过多久,蜀汉国力便更加衰弱,社会也更加动荡不安。
魏国得知蜀汉的情况后,派出钟会、邓艾攻打蜀国。由于刘禅毫不防备,邓艾出奇兵,不费吹灰之力便将蜀国灭亡。
邓艾要杀他,他贿赂邓艾身边的人,结果活了下来。不过后来,司马昭又重新把他抓起来,凌迟处死。
(参考史料:《三国志》《华阳国志》)
蜀汉后期政局异常复杂,处在权利风暴中心的有两个人,一个是黄皓,一个是姜维。黄皓把持了后方的朝政,姜维把持了前方的军权,所有大臣围绕两人分成两派。姜维是主攻派,黄皓是主守派。而黄皓只是一个宦官,他又是如何一步步权倾朝野呢?诸葛亮当初为什么不除掉他呢?
首先说诸葛亮对黄皓的态度,黄皓是刘禅的近侍,而刘禅继位时年仅十七岁,正是贪玩的年龄,所以黄皓对他来说就是个玩伴。黄皓是个宦官,能教刘禅的只是一些走马追兔的游戏而已,诸葛亮怕刘禅贪玩耽误上进,总是提醒刘禅要将注意力放到国事上,而对于黄皓,诸葛亮派董允去监视他,防止他有进一步的想法。
当时刘禅身边能人颇多,董允与费祎为黄门侍郎,而黄门侍郎是天子近臣,掌握中枢机要。罗宪为太子舍人,负责教导太子一些军务。这些人都忠正不阿,惟有黄皓显得有些小人气,因此,此时的黄皓掀不起任何风浪。
诸葛亮死后,尚书台历任蒋琬、费祎、董允。而随着刘禅年龄越来越大,对黄皓越来越偏爱。黄皓开始有接触权利的苗头。这时董允总是时时的训斥黄皓,黄皓忌惮于董允的威严,不敢有大的行动,至董允死,职位不过黄门丞,黄门丞只统管宦官,不参与朝政。
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於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
董允死后,陈祗接管尚书台,而陈祗的出现对黄皓来说是个转机,为什么这样说呢?陈祗谄媚,是个两面派,他既讨好刘禅及黄皓,又讨好姜维,是个典型的墙头草。于是朝中出现了这样的局面,陈祗一面激烈的支持姜维北伐,又暗地里支持黄皓参政,至此,黄皓登上蜀汉的政治舞台。
陈祗死后,黄皓加速了专权的步伐,他由黄门丞升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成为掌握中枢机要的宦官。当时的许多大臣看到黄皓权势滔天,于是纷纷投靠他。那么黄皓厉害到什么程度呢?
刘禅之弟刘永看不起黄皓,经常在刘禅面前进言说黄皓误国,于是黄皓便陷害刘永,诋毁刘永的名声,离间刘永和刘禅的关系,致使刘永十多年不能面见刘禅。
当年的太子舍人罗宪也不愿意投靠黄皓,于是黄皓贬罗宪为巴东太守,让他充当大将军阎宇的副将,而阎宇早就投靠了黄皓,这让罗宪恶心不已。
当时主持尚书台的有三个人,樊建、董厥和诸葛瞻,攀建为尚书令,诸葛瞻为卫国将军,董厥为辅国将军,共领尚书台。他们三个也有分歧,樊建不愿意党附黄皓,而董厥和诸葛瞻有党附黄皓的意思。诸葛瞻和董厥都是正直之人,为什么要党附黄皓呢?
说起来,都是因为政治态度一样而已。当时姜维坚定的北伐,而黄皓则建议防守,两人势同水火,相互不容。而董厥和诸葛瞻也认为姜维连年征伐,毫无建树,应该休兵停战,转向防守,这样才是上策。于是基于和黄皓的想法一样,两人党附了黄皓。董厥和诸葛瞻还给刘禅写奏折,建议刘禅罢免姜维的大将军之职,收回兵权,改任姜维为益州刺史。
瞻、厥等以维好战无功,国内疲弊,宜表后主,召还为益州刺史,夺其兵权。
后方朝中几乎一致抵制北伐的声音让姜维惶恐不已,于是姜维给刘禅写信,说黄皓谄媚误国,应该马上斩首示众。那么刘禅知道黄皓是什么人吗?他当然知道,但是黄皓是他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伙伴,在情感上他更倾向于黄皓无害。
于是刘禅给姜维回信,说黄皓只是一个小人,不用太在意。而姜维惧怕黄皓让阎宇替代自己,于是以在沓中种麦屯兵为由滞留陇西,以求保全兵权和性命。这时魏国司马昭派钟会治兵关中,有入侵汉中的迹象。姜维写信给刘禅,提醒刘禅早做戒备。而黄皓则进言说魏兵绝对不会进兵,放心吧。
刘禅选择相信了黄皓,大错至此犯下,后司马昭任命钟会为伐蜀大将军,兵分三路伐蜀,成功的击溃蜀军,迫降了成都。刘禅迫于形势投降,后司马昭认为黄皓祸国殃民,于是将他凌迟处死。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黄皓专权始于陈祗理政,在此之前由于董允的压制,黄皓只是一个宦官首领而已(黄门令)。陈祗死后,黄皓成为中常侍,掌管中枢机要,左右了朝纲,连当时执掌尚书台的诸葛瞻和董厥都党附了他,可见其权利之大。后黄皓误国,致使刘禅对曹魏伐蜀毫无准备,在蜀国灭亡后自己也被凌迟处死,他的结局可谓是大快人心!
本回答独发于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中国历史上的宦官当政,莫不是来自于皇权的默许、纵容、衰弱,宦官的权力从来就是来自于皇权,依附于皇权,却最终对皇权形成了威胁。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内的宦官黄皓莫不是如此,没有刘禅的默许、纵容,以及刘禅的衰弱、昏庸,哪里会有黄皓专权的机会。黄皓一步步权倾朝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蜀汉政权一步步衰弱的过程。
诸葛亮时代的蜀汉政权是采用西汉初年的政治制度:外儒内法与丞相制。表面是儒学治世,实际上是法家治国,丞相是整个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具体事务,皇帝只是决策人和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换句话说就是:诸葛亮是实际掌权者,刘禅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
并且刘禅也说过这样的话:政事葛氏,祭由寡人。意思是:所有的政事由诸葛亮处理,刘禅只负责祭祀。
诸葛亮时代对皇帝刘禅管得是相当严格,不仅对刘禅的读书要管,生活要管,交往什么人要管,甚至连刘禅后宫纳妃娶老婆也要管,虽然从儒家君为臣纲的三纲五常来讲,这些约束行为有悖常理,但从培养刘禅的治国能力以及引领蜀汉朝常堂的正气之风来讲,是有益的。
一个处处被压制的皇帝,从人性的角度来讲,刘禅即使再大度,他也是活得非常郁闷的,不仅诸葛亮管着他,即使诸葛亮在外征战时,朝中也有董允、蒋琬等人约束刘禅,刘禅虽然乐得清闲,可是从内心来讲,肯定是极度压抑的。
这个时候黄皓出现了,蜀汉政权是刘备在公元221年建立的,这个时候才开始有宦官存在,仅仅2年之后,刘备去世,17岁的刘禅成为蜀汉政权的第二任皇帝,而宦官黄皓很有可能与刘禅是同龄人,陪伴刘禅在皇宫中的一切生活。
由于诸葛亮时代的清明政治,刘禅迫于诸葛亮的威严,一般不会做出有悖常理的事来,整个蜀汉朝廷为官者也大多是清正严明的君子之臣,对于这个名义上的天子刘禅,群臣似乎更加敬重诸葛亮而非刘禅。
但是宦官黄皓不同,黄皓是依附于刘禅的,不仅事事听从刘禅的命令,而且极尽阿谀奉承之言,处处讨好皇帝刘禅,根本不会管刘禅做的事是对还是错,是奢侈还是浪费,只要是刘禅的命令,黄皓基本上原封不动照办,即使这个命令不合诸葛亮的心意。
就这样,在极度郁闷之中的刘禅视黄皓为绝对的心腹,没有人会不喜欢黄皓这样的人,尤其是处处受约束的刘禅,但是在诸葛亮时代,黄皓也仅仅只是皇帝刘禅身边的宦官而已,跑跑腿,传达一下命令,没有任何实际权力。
诸葛亮去世之后,蒋琬和费祎先后执政,刘禅改变了蜀汉的政治结构,废除丞相,设尚书台处理实际政务,实际上就是采用了东汉的政治结构,尚书台作为皇帝处理政务的助手,削弱了丞相一家独大的权力,而皇帝刘禅的权力在蒋琬和费祎时代比诸葛亮时代应该大得多,虽然仍有蒋琬、费祎、董允等人约束,但是实际效果已经大打折扣,刘禅也更多的参与了朝政。
皇帝刘禅的权力增大,也意味着宦官黄皓的权力增大,因为黄皓是刘禅身边的近侍太监,帮刘禅处理身边繁杂的事务,刘禅是皇帝,办事都是要靠大臣去办的,而黄皓作为刘禅身边的近侍,是得到机会最多的人。因此在后诸葛亮时代,宦官黄皓开始活跃起来,但由于蒋琬、费祎、董允这些贤臣还在的时候,黄皓始终被压制。
黄皓真正开始出头是在蒋琬、费祎、董允等人全部去世之后才开始的,这个时候诸葛亮留下的政治遗产和接班人全部消耗殆尽,陈衹开始担任尚书令成为蜀汉朝廷的执政者,陈衹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只不过他处理政事的手段与蒋琬、费祎、董允等人不同,蒋琬、费祎、董允等人是严防宦官插手政务,而陈衹改为与宦官沟通,互为表里,陈衹处理朝政,黄皓处理内朝。
陈衹是蜀汉最后一个支持北伐的尚书令,正是因为陈衹的存在,姜维才能在前线北伐同时黄皓也无法扳倒姜维,同时陈衹是最后一个能压制黄皓的蜀汉官员,陈衹时代,黄皓虽有插手内朝事务,但对于外朝,始终是陈衹执政,只要不触犯原则问题,陈衹对黄皓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陈衹死后,黄皓才真正开始得势,开始把手伸到外朝,蜀汉朝廷再也没有人能制衡黄皓,黄皓开始一路高升,从黄门令(宦官小头目)升为中常侍(皇帝近侍掌管机要),奉国都尉(掌管皇帝车驾),开始逐渐掌握大权,皇帝刘禅对外的联络窗口被黄皓把持,官员想要见到刘禅,或者向刘禅报告事情,都要先经过黄皓。
蜀汉晚期的尚书台由樊建、诸葛瞻、董厥把持,尚书令是樊建,樊建虽然没有与黄皓同流合污,也无法制衡黄皓,而作为诸葛亮儿子的诸葛瞻则更是离谱,为了扳倒姜维,诸葛瞻反而与黄皓合作,为了反对北伐的政治目的,诸葛瞻枉为诸葛亮儿子竟然与宦官合作。
尚书台虽然不是黄皓把持,可是尚书台议论的政务都要经过黄皓传达给皇帝刘禅,这就无形中加重了黄皓的权力,包括蜀汉各地的军情报告、政务文书都要经过黄皓转给刘禅,实际上刘禅已经被黄皓隔绝与外,就连魏国大举进攻蜀汉的紧急军情,也被黄皓扣下不表,耽误了整军备战的时机,这也是蜀汉灭亡的一大原因。
蜀汉到了晚期,基本上就是黄皓把持朝政,作为皇帝的刘禅虽然也管事,但是很信任黄皓,这可是他从少年时期就一路陪伴过来的宦官,又听话,又会奉承,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刘禅无能,才造成黄皓专权的结果。
一个无能的皇帝,身边才会产生一个专权的宦官,皇帝英明,是不可能会产生黄皓专权这种结果的,所以说刘禅才是黄皓专权最大的责任人,而不是诸葛亮,在诸葛亮时代,黄皓即使有野心,也只能做低调、安静的小太监,诸葛亮即使有通天之才,也不能发现这个将来的野心家,也不可能把所有宦官都杀了吧。
有道是“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蜀汉后期便出了一个这样的“妖孽”,此人便是黄皓。当年后主刘禅昏庸,深得刘禅宠幸的宦官黄皓逐步开始独揽大权,排挤姜维,舞权弄术,任人唯亲,架空刘禅,就连邓艾偷渡阴平这种重要的事也敢扣留不报,最后直接导致了蜀汉灭亡。那么黄皓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权倾朝野的呢?诸葛亮当年又为何不杀之以除后患呢?
223年,刘禅即位后,黄皓就一直是刘禅的近侍,一直陪伴刘禅左右。诸葛亮在世时,黄皓只是个小太监,并没有什么权利,朝中大权都在诸葛亮手里,刘禅也不管事,就连托孤重臣李严也能轻易被诸葛亮搬倒,此时宦官黄皓对于朝政并没有发言权。不过诸葛亮也能隐约感觉到刘禅身边有小人进谏谗言,也经常劝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故黄皓在当时为非作歹的机会不多。
诸葛亮死后,董允接替诸葛亮担任了丞相一职,此时刘禅逐渐开始宠信黄皓了,黄皓也是阿谀谄媚,开始有接触权利的苗头。不过董允总是训斥黄皓,黄皓忌惮于董允的威严,不敢有大的行动,至董允死,职位不过黄门丞,黄门丞只统管宦官,不参与朝政。据《三国志》记载:
“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於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
故董允尚在时,黄皓虽已不是当年的小太监了,但也不敢造次,直到董允死后,黄皓终于感慨,可以出人头地了!
延熙九年(246年),董允逝世,陈袛接替董允成为了丞相,不过陈袛这人相比董允则是相差甚远,是个反复小人。这便让黄皓就有了可乘之机,两人狼狈为奸,黄皓借助陈袛的帮助,逐渐开始参与到了重要朝政的处理。
公元258年,陈祗病死了,这时候蒋琬费祎也都不在了,蜀汉的军权基本在姜维手中,而政权虽名义上是由樊建、董厥、诸葛瞻三人掌握,但是实际上是黄皓只手遮天。刘禅对黄皓言听计从,黄皓被任命为中常侍,奉车督尉。至此黄皓左右了朝纲,诸葛瞻和董厥都依附他,足以见得他势力之大。
黄皓权倾朝野,最终导致刘备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送人,那么诸葛亮在世时为何不除掉他呢?之前已经提到了,诸葛亮在世时,黄皓并没有实权,只是个小太监。诸葛亮为丞相时,蜀国大小事务都由诸葛亮处理,诸葛亮很痛很小人。黄皓唯唯诺诺,为人处事不敢出半点差错,刘禅也非常信任诸葛亮,对他更是言听计从。黄皓不敢表露半点心迹,否则必遭诸葛亮斩杀。黄皓当时真的很微不足道,对于蜀汉江山不可能构成影响或危害。
其次诸葛亮一向推崇依法治国,建立严苛的法律体系,黄皓当时并没有触犯法律法规,诸葛亮并没有理由处置黄皓,即使诸葛亮感觉黄皓不怎么正派,也要做到执法公平。黄皓也不笨,他不能暴露自己的野心,让自己被杀。黄皓暂露头脚是陈袛当丞相的时候,那时诸葛亮已经死了二十年左右了,因此诸葛亮没有机会杀掉黄皓。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蜀国的宦官黄皓在蜀国末年,权倾朝野,几乎掌握着蜀国所有大权,在他影响下,蜀国一步步走向衰亡直至灭亡。
黄皓从小和刘禅一起玩着长大,而且很会阿谀奉承、甜言蜜语,因此深受刘禅喜欢。223年,16岁的刘禅继位,黄皓也成了刘禅身边的小太监。诸葛亮在世时,黄皓还没有什么权利,是一个微不足道但是又精明能干的小人物。诸葛亮大权在握,刘禅也把诸葛当成父亲看待,国家大事一般由他说了算,此时的黄皓只是唯唯诺诺,对于朝政根本没有发言权。他也知道诸葛亮法纪严明,所以不敢违非作歹,以身试法。
诸葛亮逝世后,董允任丞相,也是非常抵制宦官。但是,没有了诸葛亮刘禅渐渐自由了一些,开始宠幸黄皓。精明的黄皓处心积虑地想要往上爬,而他也经常听到董允告诫刘禅记住诸葛亮的叮嘱,勤于朝政,亲贤远佞,知道刘禅比较信任严厉的董允,因此这时的黄皓仍旧不敢胡来。 董允去世后,陈祗为相。他与黄皓很合得来,两人互相依靠,于是黄皓有了可乘之机,逐渐开始参与朝政。陈祗去世后,黄皓被任命为中常侍、奉车督尉,逐步独揽朝政。刘禅的弟弟刘永看不惯黄皓把持朝政指手画脚,就劝谏刘禅杀了黄皓,但是刘禅听信于黄皓,并不理会弟弟。这一时期,蜀国众多大臣渐渐都要依靠黄皓,他开始权倾朝野。
259年,樊建任尚书令,姜维在外打仗,诸葛瞻父子对黄皓也是不管不问,也没有劝谏刘禅,黄皓更加肆无忌惮。景耀五年,姜维痛恨黄皓干涉朝政,便劝谏刘禅处死黄皓。刘禅认为黄皓微不足道,没在意,姜维看到这种情况,干脆到沓中屯田不回成都。后来姜维听说钟会正忙于操练军队,于是请求刘禅着手国家防备。但是黄皓瞒着朝中大臣劝阻刘禅,说魏国根本没有进攻蜀国的胆量,请刘禅放100个心。直到邓艾偷渡阴平,兵临城都,蜀国的大好山河就此被黄皓葬送给了司马昭。
总之,诸葛亮在世时,黄浩完全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太监,诸葛亮找不到要斩杀黄皓的理由,他权倾朝野时诸葛亮已经死了20多年了,而以前正因为诸葛亮是讲究国法之臣,所以觉得不能滥杀“无辜”而无缘无故的杀了黄皓。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宠幸宦官黄皓,荒废朝政,导致蜀汉国力江河日下,最终弄被邓艾、钟会攻破,开城投降。那么,宦官黄皓,是如何一步步掌握蜀汉大权,权倾朝野的?为何诸葛亮没有站出来,除掉黄皓,以绝后患呢?
个人认为黄皓依靠刘禅的信任,分三步走,才逐渐权倾朝野的。诸葛亮在世时,黄皓还不显山不漏水,也有侍中董允制约着黄皓,不需要诸葛亮亲自动手。在诸葛亮去世后,黄皓才一步步权倾朝野的。
刘禅被立为太子时,董允和费祎为太子舍人,后董允调任太子洗马。董允算是刘禅的“老师”吧,规范刘禅的言行,约束刘禅。公元223年,刘禅即位后,董允升为黄门侍郎。公元227年,诸葛亮即将离开成都准备北伐时,担心后主刘禅年纪尚轻,被奸佞所左右,于是托付正直的董允负责处理皇宫事务。他在《出师表》中,也提到郭攸之、费祎、董允这三人,其中就有董允。
不久,董允被任命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禁军。董允郭攸之一样,胆小怕事,而敢于匡正刘禅的不当行为。如刘禅想要搞一个选秀,海选民间美女充实后宫。这时,董允劝刘禅,还说明古代天子嫔妃最多也只有12个,不宜过多,现在你的嫔妃已经足够了,不需要再增加了。面对据理力争的董允,贵如皇帝刘,也无可奈何。
皇帝刘禅都得听侍中董允的刺耳忠言,一个小小的宦官黄皓,面对董允,大气都不敢出一声。董允在世时,多次责备黄皓,指出黄皓的错误,吓得黄皓不敢非作歹,黄皓的官位一直不超过黄门丞。《三国志》中记载如下: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於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
延熙九年(246年),老天不保佑蜀汉,正直的侍中董允去世,陈祗成了新的侍中。他实行的策略是,不再排斥宦官黄皓,并与黄皓互为表里,以便办事方便。这时,宦官黄皓走向了前台,开始有机会参与国家大事。陈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一个孤儿,在司徒许靖家长大。费祎见陈祗“相貌威武”,懂得一些旁门左道,于是破格提拔,让他接替董允担任内侍。
没想到的是,陈祗为了讨好后主刘禅,和刘禅的身边人宦官黄皓关系很好。他也因此受到了刘禅的重用,侍中兼尚书令,并加为镇军将军。陈祗的权力越来越大,可能已经超过大将军姜维了。此时的黄皓,只是参与政事,还是规规矩矩的,不敢肆无忌惮地搞破坏。景耀元年(258年),陈祗去世,朝中没有了能够制约宦官黄皓之人,黄皓也掌握了一定的权势,肆无忌惮地干预朝政。当时,大将军姜维常常在前线打仗,很少在成都,而朝中的董厥、诸葛瞻等人也没有坚决打压黄皓,不敢和董允一样,正面指出刘禅的错误,致使黄皓越来越不像话了。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在前线打仗期间,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忙里偷闲,给刘禅上了一表,想让刘禅处死黄皓。但是刘禅不同意,认为黄皓只不过是一小人,无关大局。刘禅还让黄皓向姜维认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此时,姜维才意识到小小的宦官黄皓,早已长成了擎天大树,在朝中根深蒂固。姜维对此感到非常害怕,他怕黄皓给自己穿小鞋,于是请求到沓中屯田避祸,不敢回成都。连大将军姜维,也惹不起黄皓了,黄皓可谓权倾朝野了。景耀六年(263年),钟会和邓艾大举伐蜀,姜维上书刘禅,让他做好作战准备。刘禅听信了黄皓神鬼之言,认为敌人不会到来,于是照常享乐。正是黄皓的败坏朝纲,导致蜀汉被邓艾打到成都城下,最终灭亡。
黄皓分三步走,第一步,在正直的董允面前,他像一个乖孩子一样,不敢有不轨举动;第二步,在圆滑的陈祗面前,他和陈祗搞好关系,逐渐掌握朝政大权;在陈祗去世后,无人能制约时,他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多次向后主刘禅面前进谗言,败坏朝纲。
在黄皓权倾朝野之时,也是他灭亡之时。正史上,邓艾进入成都后,听说黄皓奸诈阴险,将他收押监禁,准备处死,以绝后患。然而,由于黄皓贿赂邓艾身边之人,最后免于一死,在正史上也没交代了。
而在演义中,刘禅和蜀汉老臣进入洛阳后,受到了司马昭的厚待。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赐给住宅,赐绢万匹,还有数百奴仆。刘禅的儿子刘瑶及群臣樊建、谯周等人,皆封为侯爵。司马昭因为黄皓祸国殃民,将其拖出去凌迟处死。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昭因黄皓蠹国害民,令武士押出市曹,凌迟处死。
总结:诸葛亮是在公元234年去世的,而黄皓是在公元246年董允死后才逐渐崭露头角的。后来,他才一发不可收拾,权倾朝野的。如果诸葛亮在世,给黄皓十个胆子,他也不敢为非作歹。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