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是我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 ,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 。南京有着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 ,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9月即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
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以建康(今南京)为国都,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此后,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史称“六代豪华”,南京由此有“六朝古都”的美称。
公元937年,南京成为南唐的首都,称为江宁府,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以“应天”为“南京”,第一次成为一统天下的全国首都。由此,南京城市发展进入又一高峰期,南京都城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名天京。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27年,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
“金陵自古帝王州”,从中古到近现代,继孙吴之后,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455年,史称“十代故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文化遗产。
“古都”
古都指古代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它的设置应该比较稳定。但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向外拓张形势的需要,京都常常从旧都迁往更为合适的新地。在中国历史上,不仅许多政权在自身发展中经历了京都位置的逐步转移,而且从整体看,历代京都还呈现出先以东西向迁移为主,后以南北向交替的位置变换。京都的迁移还必须考虑各种地理因素。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或者在全局范围看呈鼎立之势的大的政权的首都,又称都、都城、国都、京城。京都既是某一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
南京是六个王朝的都城,所以是古都毫无异议。
“都会”,出自《越问·封疆》,表示都市的意思。
都市可以说是一个地方的经济、政治及文化中心。都市中有较多的、集中居住的、不同职业身份的居民,大部分居民从事非农业劳动,某些居民具有专业技能。都市具备市场功能、至少具备局部的调节功能和以法律为基础的“社会契约”功能。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等十朝,也都不一定是在一统王朝,定都南京,南京已经极度繁华,所以称“十朝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