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关羽和姜维不是一代人,表面上看没有可比性。实际上是能比出来的;

1:姜维思维敏锐,做事果敢深受诸葛亮的赏识。诸葛亮是有意培养姜维的,给了他多次出征的机会,而姜维也不负众望,多次和魏军交战用结果障显了自己在军事方面的卓越才能。

正因为姜维的才能卓越,诸葛亮是有意把他往“帅”才方面培养的。那元帅的才干就不能单用武力值去考核了,那还得从多方面去综合考量;临场应变的能力、执行能力、遇事后的理性分辩能力、运筹帷幄的气势等等。

2:关羽则不一样;他亳无疑问是个“将”才,元帅所应具有的综合能力他恰恰不具备。而其自身更是具有一些拔不高的短板~比如说“自负”,而自负的人是不适合委以重任的。任何时候的战争也不能仅用“武力值”做为考核标准,那还得综合考量。

所以说姜维要高于关羽许多许多,姜维如果是决策者,那关羽充其量是个执行者而已。

翻阅历史-《三国志》。

刘备拿下荆州之后,一路西进攻打益州。留下关羽驻守荆州,那守荆州关羽是最好的人选吗?不是,因为当时确实是无人可用。那关羽有才吗?才是有的,文武全才、身经百战。

但是关羽不是帅才,而且没有政治头脑,有的时候真的没有能运筹帷幄的综合能力。

比如说他驻守荆州时,曹操已经做大做强了。那这时候孙权派人上门提亲,想求关羽之女给自己儿子当老婆。那关羽是怎么做的呢?他巨然大骂东吴使者,“什么虎女怎能嫁犬子之类”的话都说出口了。这足以说明关羽他是没有政治眼光的。关女嫁于孙权之子两家政治联姻,军事上強强联手,那企有干不倒曹操的道理?可是他做不到。

那接下来上司派你驻守荆州,自己守好荆州就不错了呗!而他却偏偏好大喜功把荆州交于手下自己带人去攻打樊城。

自己平日里心高气傲,对手下非打即骂、属下自恨他入骨。他攻打樊城时遇到了劲敌曹仁而久攻不下,而荆州的后给补养又跟不上。这时他还派人去传递军令,做不好后给补养回头秋后算帐。下属本来既烦他又怕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东吴吕蒙趁火打劫攻打荆州时打开城门举手投降。这样荆州失守!

此时,在吕蒙与曹仁的合围之下寡不敌众败走麦城。

关羽没有政治眼光,没有能统领全局的综合能力;是将才而不是帅才才。

再说姜维,诸葛亮看重的人那是绝对没有看走眼。每一次交给他的任务都能圆满地完成。

诸葛亮对姜维寄于很高的期望,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取代自己,尽心尽力辅佐刘禅。

可是事与愿违,刘禅昏庸无能、太监当道,最终也将姜维推上了失败之列,而自己的政治生涯也走到了尽头。最终举手投降。

蜀国的失败罪在刘禅,而不能将这顶大帽子扣到姜维的头上。

综上所述:拿关羽和姜维比的话,姜维的综合能力要高出关羽许许多多。

最佳贡献者
2

你这个问答没有技术含量,我只能这么说。

如果只看战斗能力的话,关羽是很少有人可以匹敌的,蜀国这边可以和他有一战之力的恐怕就只有赵子龙了。张飞都不是对手。需要声明的是,关羽是武官不是文官,论战斗能力他是行家,但是如果论谋略的话,这不是开玩笑吗?



姜维总体来说是文官,善用谋略,这和周瑜差不多,不过谋略在周瑜之上。

姜维幼年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郑玄的经学。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蜀相诸葛亮重用。



可以说姜维是蜀国的第二个诸葛亮,姜维是诸葛亮亲自选派的接班人,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遗命姜维次于魏延断后。延熙十七年(254年),拜大将军,独掌军权,继续北伐事业。

可以说,姜维与关羽是两代人,关羽属于刘备那一辈的,姜维属于刘禅这一辈了。

他们之间比较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3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对蜀汉而言,汉中和荆州都可以说是益州的门户,都处于同样重要的地理位置。而刘备也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慧眼识才,破格提拔手下大将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成为蜀汉继关羽之后,唯一一个独镇一方的大将。

从此,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这十年中,汉中防线可以说是被魏延经营得固若金汤,曹魏一步不能前进!可以说,魏延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刘备交给他的任务!但为什么魏延修建的这条抵挡了曹魏40年的汉中防线,为什么到了后来的蜀国大将军姜维手中,仅仅一个月就丢了呢?

要想清楚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魏延和姜维,在汉中的防守策略有什么不同:

魏延的策略——错守诸围

魏延在汉中的防守策略,就是御敌于国门之外。除了常规的整兵砺马积聚粮草外,魏延还修筑了很多外围要塞。尤其是等到诸葛亮南征胜利之后,汉中作为诸葛亮北伐的大本营显得尤其重要!诸葛亮在魏延的基础上,又修筑了汉城和乐城,此二城互为掎角且为前线诸围提供支援。

至此,汉中形成了以秦岭的外围据(魏延修筑)为一线,以汉城乐城为二线,以南郑为三线的完整防御体系。这套防御体系史称“错守诸围”,总的思想就是“依靠外围据点拒敌于国门之外”。

后来魏延、诸葛亮都去世以后,吴懿和王平成为魏延的汉中都督的继任者。蜀汉延熙七年,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亲自率领数十万大军伐蜀,汉中的防御体系迎来一场真正的考验。

此战,王平坚持魏延留下的“错守诸围”的策略,在地势险要的兴势山阻拦魏军。魏军久攻不克,粮草补给耗尽,王平抓住机会与从成都率援军赶来的费祎,一起反攻魏军。魏军此战大败,魏军主帅曹爽经过苦战才侥幸捡了一条命,而他率领数十万魏军,活着撤回关中的十不存一!可以说,此战之胜利,根本就在于王平沿用了魏延“错手诸围”的防守策略!一战对魏军造成了极大损失,让蜀汉国祚多延续了起码20年!

姜维的策略——敛兵聚谷

景耀元年,公元258年,蜀汉大将军姜维提出一个与魏延、诸葛亮、王平时代截然不同的汉中防御新策略。姜维说:“汉中现在外围有很多咱们的据点屯守着重兵,虽能自保没有问题,但也无法对魏军造成大的杀伤。如果我们放弃这些据点,把敌人引入汉中平原,依靠汉城、乐城坚守,再把阳安关关住,敌人攻关不克,粮草跟不上必然要退军,这时候我们派机动兵力,可以一举消灭敌人。”姜维这套防御体系史称“敛兵聚谷”,其实就是八个字:“诱敌深入,瓮中捉鳖”。

姜维提出的“敛兵聚谷”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有要守住汉城、乐城、阳安关!如果守不住,别说全歼魏军,汉中丢掉也只在眨眼之间!历史上,姜维寄予厚望的阳安关,被钟会仅用几天时间就攻破了!姜维无奈下放弃汉中全境,率军退守剑阁!蜀汉占据了44年的汉中从此尽失,益州彻底暴露在魏军眼前!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姜维的这套“敛兵聚谷”,其实就是典型的既不知己,也不知彼!他高估了当时蜀军的战斗力,也高估了蜀将们对蜀汉的忠诚。试想如果蜀军根本就不能在平原守住城池,或者蜀将的忠诚都存在着问题!那姜维的“敛兵聚谷”就是一个笑话,一个彻头彻尾的误国之策!

同时,姜维也低估了钟会、邓艾的才华,以及魏军的实力。比如:蜀汉从诸葛亮起就北伐了无数次,总是因为军粮不济而功败垂成。所以姜维想当然的判断,魏军伐蜀,在汉中也会遭遇军粮的问题。但是他忘了,此时距离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十年!

姜维忠则忠已,但在汉中保卫战的表现简直就是愚蠢透顶!他轻易放弃了数不清的险道雄关!丢掉汉中,致使蜀汉亡国如此之快!可惜先帝刘备百战艰难,转战大半个中国,才好不容易创立的蜀汉基业,就这样一旦归于他人!怎能不让人唏嘘?真不知姜维死后,地下见到诸葛亮,又能有何话说?

4

姜维忠心是足够的,能力也不错,奈何蜀国在他掌军权时(只有军权),各方面实力已十分虚弱,切又无内政及经济大权,处处撤肘,子牙再世也不行了。

5

就演义而言,关羽武力远超姜维,谋略方面两人大致相当,综合来说,关羽强过姜维

正史上关羽是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将,远超其他武将,姜维只是一个一流的将领而已,虽然也很不错,但跟他不相上下的至少还有十多人,关羽远胜姜维

综上所述,不管是演义还是正史,关羽都要超过姜维

6

孙子兵法说,主帅要有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姜维邓艾是帅才,而关张之流只是将才而已。打仗又不是靠的主将匹夫之勇,只靠匹夫之勇,最终结果就是覆军杀将,就像关羽在荆州最终的下场。。。。。。

大将军中,姜维和关羽谁更强

武功上关羽 更强,关羽被尊 为武圣,就是因为关羽能征善战,功夫 了得;但关羽自大,这 是明显缺点,有一定智谋;姜维是蜀国后期大奖,文韬武略,继承了诸葛亮的智谋,是诸葛亮死后军事上的最高统帅,而且也是忠肝义胆,二人没比较过,不能定谁胜谁负,单论战斗力,关羽更强。

关羽和姜维谁厉害些?

你要说盛名与民间影响力,那就是 关羽高;你要说武力值,演义中 的武 力自然是关羽高一些,姜维我们可以设定为略逊于庞德或黄忠;正史里面不一定谁厉害,因为基本上没有武将单挑的,不好判断。谋略:关羽威名最大的时候是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而姜维刚出道就打了诸葛亮一记措手不及,诸葛亮主动盼望着收其为徒,谁高谁低自见分晓。统帅能力(也是作为将帅最主要的因素):姜维举全国之兵讨伐魏国十次,作为元帅,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还能胜负参半。关羽前期主要就是跟着刘备东逃西窜,有了军师之后就主要听军师调遣,好不容易有了荆益汉中三地,在刘备集团最盛之时,却因自己的自大和统帅能力不足而痛失荆州,丢了性命。人格魅力:孙权在主动要和关羽联姻,关却侮辱来使,侮辱孙权,瞧不起孙权,侮辱吕蒙,为自己埋下祸根,要说别人对吕布马超赵云这类猛将害怕的话,那么对于关羽就是不屑,庞德就是其中一个,而纵观整部三国,主动愿意抛弃一切跟随关羽的就周仓一人。再看姜维,刚出道打了一场伏击就让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喜爱不已,设计也要将其收在自己身边,最后一次北伐,将自己的对手钟会拉到自己身边,换成关羽,可能吗?因此综合分析,姜维比关羽厉害,不要以为儿子就比老子弱,后期的人就比前期的人差,历史上真正的赵云未必打得过文鸯。

7

首先姜维和关羽都是统兵作战能打仗的大将,但两人特色不同,各有千秋,下面仔细分析:

??可以说诸葛亮非常看好姜维,培养了姜维,但并没有把姜维当成政治接班人,只能说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和一部分军事才能。姜维实际上非常优秀。

姜维原本是陇右曹魏的军官,在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因遭到上司猜疑而投奔蜀汉,时年27岁。诸葛亮认为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敏于军事、心向汉室、很有胆略,是凉州上士,从而带姜维在身边悉心培养,但诸葛亮最终向刘禅推荐的接班人是蒋琬、费祎,并非姜维。

??历史上的姜维,军事能力是很强悍的,其军事能力远超过邓艾与钟会,稍微强于陈泰。在国力远弱于曹魏的情况下,其北伐胜多败少,曾经多次大败曹魏关陇军团,并非不堪一击。

公元234年秋,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蒋琬随后接班,迅速稳定蜀汉局势。此时的曹魏,在此前诸葛亮的多次北伐下,国力损耗严重,经济疲惫,民有菜色,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急需休养生息,而蜀汉虽然国小,但军力强悍,经济发展强劲。因此蒋琬积极练兵,营造舟船,准备经汉水水路前出上庸、新城,实施北伐,但没来得及出兵就病逝了。随后费祎当政,而费祎偏向保守,错过了几次绝佳北伐的机会。姜维每次建议出兵,费祎顶多给姜维一万军队,只能小有收获,使得重创曹魏的良机屡屡失去,姜维只能徒唤奈何。

??关羽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否则知人善任的刘备也不会让他镇守荆州。刘备集团其实从未得到过完整的荆州,即使是刘备集团在荆州势力最大时期,也不过是占有半个南郡(江陵)、荆南四郡(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半个江夏(夏口)。湘水划界时,刘备让出长沙、桂阳、江夏三郡给孙权。

??到了樊襄战役时期,关羽仅控制两个半郡,两个半郡能有多少兵力人口?关羽即使尽起荆州三郡之兵,也不过三万兵马。而曹操集团仅于禁一部,就有七军三万余人。赤壁之战曹操兵败以后,为了应对孙刘联盟的反击,留下了六员大将(曹仁、乐进、徐晃、文聘、李通、满宠)镇守荆州一带(巴谓曹公曰:“刘备据荆州,不可也。”公曰:“备如相图,孤以六军继之也。”——零陵先贤传)。关羽以孤军独自面对曹操留下的众多名将不落下风,恰恰体现了关羽卓越的个人能力。

??综上所述,关羽虽然个人武艺位列五虎上将,英勇过人,资历也比姜维深厚得多,但要真的比较二人的统兵作战能力,还是姜维更胜一筹。

8

关羽樊城之战大破于禁,俘禁众三万;

姜维洮西之战大破王经,经众死数万;

关羽樊城大胜之后没有见好就收,被徐晃击败;

姜维洮西大捷之后没有见好就收,被邓艾击败;

魏国认为蜀小国耳,名将唯羽;

魏国认为蜀所依赖,唯维而已;

关羽被麋芳坑了,麋芳也被关羽坑了,如果关羽扛得住,麋芳也不见得会投降;

姜维被蒋舒坑了,蒋舒也被姜维坑了,如果姜维扛得住,蒋舒也不见得会投降;

关羽=刘备干儿子;

姜维=诸葛亮干儿子;

我觉得这两个人还挺像的。

至于打仗的能力,这东西说不清楚的,形势不一样,关羽压根儿也没多少军事记载,似乎总是败的样子,然后被人称为万人敌了,似乎依然继续败的样子,然后熊虎之将了,败的更惨了,威震华夏了,然后还是继续败的样子,被评价为蜀名将唯羽,还压过暴揍张郃的张飞了。姜维的战绩比关羽好看的多,记载也相对来说详细一些,王经、陈泰不说了,郭淮、邓艾都算是名将之列吧,对手都挺硬的,至少应该比曹仁硬,但是曹魏对陇西的态度和对荆襄的态度是否相同?两边的支援力度是否相同?就不好说了。

其实不太明白知乎为什么总比较两个人军事能力的高低,这东西没法比较的吧?后勤如何不懂,地理地势不懂,有多少处水源、水线,很难尽知,有多少处据点,不同的地形,不同的军队配比消耗粮草多少?披甲率、天气影响,什么季节,疾病影响,太多未知的东西了,史书又不去记载,后人只是看个大概的故事,多数都是依靠鸡零狗碎的文字脑补出来的画面,就去比量某两位将军的军事能力,很难吧?

别说今人,只要没打过,同时代的人应该都看不出来谁军事能力更强的。司马炎应该心里认为羊祜和陆抗五五开的,结果羊祜带着数万大军占尽各种优势被揍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吴人应该没有几个认为朱桓比曹仁强很多的,朱桓自认为强很多,牛吹出去了,幸而打的漂亮,封了别人的嘴。甘宁觉得自己能干掉关羽的,真打起来他那点人就真能干掉关羽么?不太可能吧?不过嘴炮先开着,反正身后有人,知道关羽不会过江。


9

你要说盛名与民间影响力,那就是关羽高;你要说武力值,演义中的武力自然是关羽高一些,姜维我们可以设定为略逊于庞德或黄忠;正史里面不一定谁厉害,因为基本上没有武将单挑的,不好判断。谋略:关羽威名最大的时候是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而姜维刚出道就打了诸葛亮一记措手不及,

诸葛亮主动盼望着收其为徒,谁高谁低自见分晓。统帅能力(也是作为将帅最主要的因素):姜维举全国之兵讨伐魏国十次,作为元帅,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还能胜负参半。关羽前期主要就是跟着刘备东逃西窜,有了军师之后就主要听军师调遣,好不容易有了荆益汉中三地,在刘备集团最盛之时,却因自己的自大和统帅能力不足而痛失荆州,丢了性命。人格魅力:孙权在主动要和关羽联姻,关于却侮辱来使,侮辱孙权,瞧不起孙权,侮辱吕蒙,为自己埋下祸根,要说别人对吕布马超赵云这类猛将害怕的话,那么对于关羽就是不屑,庞德就是其中一个,而纵观整部三国,主动愿意抛弃一切跟随关羽的就周仓一人。再看姜维,刚出道打了一场伏击就让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喜爱不已,设计也要将其收在自己身边,最后一次北伐,将自己的对手钟会拉到自己身边,换成关羽,可能吗?因此综合分析,姜维比关羽厉害,不要以为儿子就比老子弱,后期的人就比前期的人差,历史上真正的赵云未必打得过文鸯。

10

首先,我说的是历史上的关羽,不谈演义。

欢迎点关注、点赞。

首先,关羽肯定是良将。先从关羽的带兵说一说。

《三国志·关羽传》载:“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先主之袭杀徐州剌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

刘备在涿郡募集兵马时,关羽替刘备御侮、刘备当平原令的时候,关羽分统刘备部曲,刘备杀车胄,夺徐州之后,刘备让关羽守下邳,行使下邳太守的职权,可以说这是刘备培养关羽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的开端。足见刘备信任关羽,关羽也有一定的带兵能力。

然后我们看看关羽实际的战绩,刘备占据徐州之后,公元200年,曹操亲征刘备,把刘备打败,他就暂降曹操,当然了,他这个投降主要是为了保护刘备妻子。在曹营期间,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万军丛中取上将颜良首级,已经能证明武艺高强了,关羽品行更是人中之杰,杀了颜良,报了曹操恩惠,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刘备)。曹操知道他忠义,必然会走,也不让将领拦他。

后来刘备投奔刘表,被曹操追得到处跑,刘备又让关羽带了一支部队,到江陵去接应他。

赤壁之战后,刘备收服荆州诸郡,关羽任襄阳太守,驻扎在长江以北,防备曹军,差不多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江陵之战和关羽绝北道之战。《三国志·李通传》载:“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

关羽绝北道主要是为了配合周瑜和刘备攻击江陵的作战行动,其目的是为了切段曹仁驻守的江陵和乐进驻守的襄阳之间的联系,破坏曹军江陵—襄阳南北一线的交通线,牵制曹操在汉水一线部署的军队。

战略上讲,关羽绝北道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关羽所部遭到李通、徐晃、乐进等人的攻击,连吃败仗。徐晃、李通等人的部队开进了江陵,与曹仁会师。但是关羽绝北道的作战行动,成功地消耗了曹操援军的力量,牵制了曹操在汉水沿线部署的军队,为周瑜拿下江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之后刘备入主益州,又让他都督荆州事务,稳住大后方,让他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关羽曾为流矢所中,医生给他刮骨疗伤,他也是割肉饮酒,言笑自若,可见他忍耐力之强。

219年,他主动出击,围攻樊城,时值大雨,汉水溢出,前来援助的于禁七军被大水淹没,关羽抓住这一大好机会,趁机出击,擒获于禁,斩杀庞德,一时间威震华夏,曹操也惊惧不已,准备迁都,以避关羽锋芒。这里要注意,三国演义中说是关羽放水淹了于禁的七军,其实是不对的,当时是老天爷帮了关羽,大雨连绵,汉水发了大水,把于禁的七军淹没了,关羽抓住这一大好机会,主动出击,战胜了七军,但即使水不是关羽放的,那也说明,关羽善于把握战场上稍纵即逝的战机,有良将必备之要素。

这之后,局势发生变化,曹操见关羽势头大涨,就联合了孙权,让孙权从后方袭击关羽,占据了关羽的大后方江陵,糜方,傅士仁投降。曹操又派遣徐晃带兵救援,打败了关羽,这让关羽腹背受敌,他进是不行了,退的话,江陵也被吕蒙占领了。于是他只好退保麦城,最后在撤退的途中被潘璋部将马忠所杀。

关羽这一生,除了200年败于下邳,樊城败退,几乎没什么败绩,有大将之材,刘备出兵的时候,大多分兵给他,让他独当一面,足见他还是有较好的领兵作战能力的。陈寿和郭嘉也说他号称万人之敌,武力值是相当高的,也通晓兵略,可以说是蜀汉第一强将。

然后说说关羽的缺点,他的缺点主要是性格上太傲了,导致他和同事或者下级处理不好关系,当然了,他是刘备刚起兵就跟着刘备打天下的,和刘备睡一张床的铁杆兄弟,靠自己的能力打拼了好几十年的元勋老臣,论功劳,还真没人能比得上他,有些时候,难免得意忘形,对下级和同僚有所轻视,糜芳,傅士仁被关羽轻视,所以在关羽围攻樊城的时候,他俩也不来救援。孙权也曾经想把让儿子娶关羽的女儿。他不但不让,还把使者骂了一顿,这就彻底的和孙权翻脸了,一点余地和后路也没给自己留,有一点缺乏大略,这也是他的一个缺点。他的性格缺陷也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之一,不过不是主因,主要原因还是关羽处于一个被曹操和孙权夹击的不利境地,曹操和孙权都想要控制荆州,自然要除掉关羽这个大敌。所以,他在荆州的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

其实关羽进攻樊城的时机不太对,我们知道,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之战,是在219年5月结束的,而关羽进攻樊城,是在219年7月,破七军是在8月,关羽死在当年12月,也就是说,刘备攻取汉中和关羽攻樊城是一前一后,这两次大规模战事缺乏相互之间的配合。

诸葛亮为刘备所订的大战略(隆中对)就是先占据荆州和益州,等到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洛阳,同时,刘备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直取长安,这种同步出击的两路钳形攻势,能起到最好的效果,从而一举而定天下,可是现在刘备和关羽的这两次大规模战事,并不是两路同步出击,而是一前一后,那就意味着,曹操虽然先丢掉了汉中,但是在关羽后来发动对樊城攻势的时候,他并没有两线作战的困难,可以把主力投入樊城之战,他先是派了于禁带领的七军,后来又派了徐晃的援军去救援樊城,终于将关羽击败了。这是两路钳形攻势之间没有配合所造成的结果,算是刘备和关羽的战略失误。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