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印度化”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有人说印度难以崛起?

“印度化”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有人说印度难以崛起?

2020-09-29 12:07阅读(68)

“印度化”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有人说印度难以崛起?:我是儿童故事撰稿人王叔,我来回答一下。说到“印度化”,很多人可能都有点摸不着头脑。那么,首先,我们

1

我是儿童故事撰稿人王叔,我来回答一下。

说到“印度化”,很多人可能都有点摸不着头脑。那么,首先,我们就要了解一下“印度化”这个概念。

什么叫“印度化”?就是国家像印度一样,政治民主化,管理散装化,精英愚民两极化。

详细点说,“印度化”有如下特点:

1、上、下层生殖隔离,互相不通婚,类似有种姓制度。

2、阶层极度固化。国内有2%的世界级精英,10%的正常人,剩下都是如占据了印度最底层的‘’贱民‘’;大家住在一起,但互相没义务,劳动果实不能共享(类似于中国的脱贫攻坚)。

3、少量上层精英,接受精英教育;其他大部分下层人,接受随机教育,自生自灭,自由发展。事实上整个国家很自由,上、下层互相没有义务。你爱干啥干啥,只要不影响其他人,想干啥都没人管你,倒了霉也没人管你。

4、整个国家宗教氛围浓厚,老百姓都有种“认命”的美德;越底层越反智,连基本的科学常识都不接受。

5、成也民主,失也民主。政府内部包括地方政府各自为政,也就是大家说的,“散装的”。国家政令执行阻力大,障碍多,层层递减。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分析,为何印度根子上就很难发展起来。国内有一帮公知,印吹,天天吹印度民主,人口年轻,英语好,仿佛发展起来是分分钟的事情。不知道这帮人是不是印度战忽局派到我们这边的员工。美吹,日吹好理解,印吹就实在要费点脑细胞。

说远了,说回正题。印度为什么难发展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印度没有经历过革命,完美继承了英国人留下的一摊子家业。这么说吧,印度跟中国,美国甚至越南都不一样,不是革命建国,是捡了个大便宜完成独立的,就是甘地搞的“不抵抗运动”。

我们建国是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的,把整个社会犁了一遍,破了四旧,然后在新平整好的地基上打桩建房搞发展,整个社会没大户、没宗教集团,没有庞大的利益阶层以及大地主等等。 印度不一样,它在英国人手里混了几百年,封建迷信的牛鬼蛇神一样都没除,都被保留了下来,而且英国人也没兴趣去改造印度。英国人走后,古代印度基本无缝对接到了现代印度,整个上层的阶层还是原来那帮人,社会结构也没变,种姓制度名义上没了,可是一直都活在大家心里。新印度直接继承了殖民地时期的结构,可不就老态龙钟嘛。如果我国从清朝直接过渡到现在,估计跟印度也差不了多少。

说到印度没有革命的最大悲剧,就是完整传承了种姓制度。很多人会说王叔乱讲,现在印度总统就是贱民阶层,总理莫迪也是低种姓。加上印度已经从宪法上废止了种姓制度,政府还在利益层面给予低种姓一定的倾斜和照顾。怎么还说种姓制度?

其实,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而且印度宪法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这是阶层固化带来的结果。举例说明,2014年时,曾有一份调查27%的印度人事实上仍然过着“不可接触者”的生活,而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承认自己拒绝“不可接触者”进入自己的厨房或使用自己的餐具。种姓依然决定社会认同和个人认同,人与社会的关系,有时候仅仅取决于一个小小的姓氏。

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

再来说说不在种姓层的贱民。那实实在在彻彻底底就是悲剧。在印度因为种姓制度,有相当一部分人被划分成为了贱民。一般贱民都生活在农村和贫民窟,生活环境极其糟糕,他们每天中午能吃的就是一张饼,叫roti,玉米粉和面粉混在一起做的,没有别的蔬菜和肉类,贱民大多营养不良,加上水源被严重污染,平均寿命只有40多岁。因为贱民被视为不可接触,贱民一旦生了病,医生也不太愿给贱民治疗,加之贱民也负担不起昂贵的医药费,几乎是100%死亡。关于贱民的教育问题,当地缺乏校舍、教师、教具,以致没有多少小孩知道受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而大部分贱民的意识也很奴性很佛系,并不考虑改变现状,反而不让孩子去上学——这就成了死循环了。就像那个放羊的孩子一样,志向就是娶媳妇,然后生孩子继承他的羊一样。

而为了预防低种姓靠婚姻打破种姓藩篱,婆罗门教还规定了种姓内婚制。各种姓必须和同种姓结婚,跨种姓婚姻不但不会提升种姓,反而可能会被打入“贱民”行列。想要改变自己低种姓的处境,这一生就必须严守婆罗门教义,安分守己,供养婆罗门贵族,才能在“来世”提高种姓。

种姓制度就像一张无形的墙,将各种姓的印度人安排得明明白白。高低种姓基本不通婚,不接触,互相没有义务。像中国搞脱贫攻坚共同富裕,在印度就是个笑话,可以当天方夜谭来听。

印度还是资本主义,既得利益阶层也没有驱动力去帮助穷人,让他们革自己的命,谁也做不到。毕竟,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可难多了。

二,成也民主,败也民主。

印度是一个以地方自治为基础的联邦制国家,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不强,各邦的自治权很大,各邦都有自己的关税和武装部队,能够独立颁布法律。简单地说,联邦政府就像物业经理,各土邦就像领居。虽然大家住在同一个屋子里,但向心力并不强,可以说大家都是占山为王。

民主看似西方国家眼中的灵丹妙药,其实对印度除了搞搞选举,说实在的没啥用。

民主对印度人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民族林立,中央控制力不从心的国家而言,同样也起到了阻碍发展的反作用。一是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比如,印度的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着印度人的发展进步。但要修一条铁路,各邦互相扯后腿,因为利益不同;二是各邦都有自己的法律,出了邦就像出了国,收税也不一样。三是中央政府对地方土邦控制力并不是很强,也很难照顾到各邦的利益,推出的政令一到?下就乱套了。比如莫迪搞的废钞运动,搞到最后全国丈乱,穷人帮富人排队换钱,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其实,印度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不同于我国,在历史上统一多于分裂,印度的历史就是一部分裂的历史。即使是印度历史上最强盛的孔雀王朝与莫卧儿王朝,也仅仅是统一了印度北方大部分地区,印度南部山区依旧是分裂状态。印度能够成为统一国家,还要感谢英国人。英国人殖民古印度地区以后,设置了印度总督,管辖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地区。如果没有英国人的殖民,南亚今天应该与欧洲类似,小国林立。

加上印度国内民族众多,主体民族所占比重不大。印度一共有100多个民族,其主体民族是印度斯坦族,只占印度全国人口的46.3%!各民族的语言不通,用2000多种语言,19种官方语言!甚至于,印度最流行的不是本土语言,而是英语!最后,印度各种宗教盛行,盘根错节。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锡克教,印度堪称宗教博览会,各种宗教在印度都有生存土壤。其中,印度的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关系不睦,经常发生暴力事件;印度教内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造成印度贫富差距巨大,给“纳萨尔”等发政府武装制造了生存土壤!

综合以上种种客观因素,印度各邦的向心力不强,都像老母鸡护食一样看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总之,民主化让印度给了西方俱乐部的入场券,但也让印度在门口边徘徊,不得其门而入,因为民主还扯着了印度的蛋啊。

综上,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启发,谢谢!

【如有疏漏,敬请斧正!

我是儿童故事撰稿人王叔,敬请关注。谢谢!】

2

印度化的根源在于印度的人口优势和移民的输出,特别是对一些不发达小国的人口输出。

相比于“印度化”,法国本土的“黑化”和欧洲的“穆斯林化”要严重的多。



因前殖民地人口的大量迁入,法国黑人比例已超过10%,而且因为生育观念的区别,这一比例仍在迅速增加。中东地区的战乱,使得数以百万计的伊斯兰移民进入欧洲,迅速改变着该地区的人口比例。这些现象所带来的影响,无疑是深刻而长远的。



至于“印度化”,主要发生在非洲和南美。比如非洲的毛里求斯,在这个人口仅一百多万的小国,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移民占到总人口69%,信奉印度教的人口超过一半。

再如南美的苏里南和圭亚那,印度人口都在总人口的三成到五成之间。人口比例的改变,使得当地宗教文化发生变化,印度化的影子日趋显著。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有人说印度难以崛起。

实际上印度在近些年进步还是很大的,国家gdp近3万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五,虽然这个成就建立在13亿人口的基础上。



阻碍印度崛起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该国社会的割裂,这体现在在日常生活或是精神认知等方方面面。印度教的定义,让各阶层群体界限分明,而掌控数百亿美元的富豪与能容纳上百万人口的巨型贫民窟,形成鲜明对照。

这使印度社会无法凝聚为紧密的整体,矛盾和内耗时刻侵蚀着这个国家。



什么是真正的崛起?说简单些就是内部团结统一,外部无人敢惹。而整体上的强大,正是来自于内部无数个体单位的映射。

至少在现在,印度还没能做到这一点。

3

人性的堕落…

4

1.历史遗留,等级分化;

2.大资本家掌权,贫富悬殊历来已久;

3.文盲率居高不下,穷人得过且过,逆来顺受;

4.封建迷信思想横行,不讲科学;

5.人口基数大,国家负担重;

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5

民主的舶来品是民主?牛粪堆积来的高增长GDP让百姓得不到的福利经济增长了吗?所谓的人口增长的红利百分之七八十文盲没有素养,没有纪律,习惯懒散何来高效率。这样的红利不要也罢,几千年的等级制加上极强的排外性,这样的国家能够生存下来没有分裂已经是万幸,说不定那一天就会爆发永久分裂各自为政也不是没有可能!何来强大伟大痴人说梦话!

6

印度文化:

印度文化在世界上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印度文化具有十分鲜明而又强烈的宗教性、多样性和包容性。印度文化没有很大的扩张性,但也抵制任何外来文化的入侵。印度早期虽然有许多国王将佛教作为国教,后来被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和突厥王公所统治,近二百年来又被信仰基督教的英国作为殖民地,但每个统治者走后,印度又恢复印度教传统。伊斯兰文化对印度进行了几百年冲击,同化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两片土地,没有能撼动印度主体文化。

印度是个宗教国家,历史上曾先后产生并流行多种宗教,对其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也拥有广泛的信徒。多种宗教在印度的长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宗教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也都是在宗教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宗教也融入印度的文化之中,其民族语言、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雕刻等等更是以宗教为中心。

在印度文化体系中不难看出其他文化成分如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特点。形成印度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历史上的外族入侵,二是和平方式的文化交流。此外,印度有数以百计的民族和众多的部落,这些民族和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因此,印度文化就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印度对所有的外来文化均采取兼容并蓄的方式,所以,印度所有的不同类型的地域文化、语言文化和宗教文化里,既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各种不同的外来文化成分,又与外来文化融为一体。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所在地哈拉帕(在西旁遮普)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是一个分布范围非常广大的文明,在时间上大致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及古埃及文化同时。这一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由于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终彻底消失。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新文化体系,这一文化(有时以其圣典的名字称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吠陀一词的意思是知识,是神圣的或宗教的知识,中国古代曾将这个词译为“明”或“圣明”。吠陀是包括有大量的各种知识的宗教文献,是在很长的时期中由多人口头编撰并且世代口传下来的。早期吠陀时代的历史几乎完全无从考查;梨俱吠陀描述这一时期。雅利安人的主要活动是祭祀、迁徙和对土著居民(可能是达罗毗荼人)进行征服。雅利安人在这时的主要祭祀对象是代表自然力量的因陀罗、阿耆尼诸神。《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产生较晚,被称为“后期吠陀”。在后期吠陀产生的时代,雅利安人的文化相较以前有了很大发展;他们从早期主要居住的旁遮普移入恒河流域地区。种姓制度在这时大概已经出现。崇拜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的婆罗门教代替了敬奉自然神灵的早期吠陀信仰,这种宗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抬高祭司阶层(婆罗门)的地位。往世书和印度大史诗描述这一时期雅利安人分成不同的部落集团,而且人民中已经有被称为“罗阇”的领导者出现(王)。敌对的部落集团之间进行频繁的战争,最终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早期印度国家。在前600年时,印度有不少于20个这样的国家,吠陀时代到这时通常认为已经结束。这一历史时期是所谓的列国时期,因为佛教产生于这一时期,也常称为佛陀时期。列国时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哲学或宗教流派,其中影响最为久远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通常称这次思想爆发为“沙门思潮”,新涌现的许多思想潮流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反对婆罗门在印度社会中的特权地位。

印度十六雄国

印度十六雄国(Mahajanapadas)是十六个强盛的王国或共和国,其范围涵盖肥沃的印度河-恒河平原,其实也有其他较小的国家,散布在这个范围上。通常所指的十六雄国是:迦尸、憍萨罗、鸯伽、摩揭陀、弗栗恃(跋耆)、末罗、支提、跋蹉、俱卢、般遮罗、摩差耶、修罗色那、阿湿波、阿盘底、犍陀罗和甘菩遮(剑洴沙)。在许多印度邦国之中,位于今比哈尔邦的摩揭陀国逐渐居于优势地位。印度可信的政治史开始于频毗娑罗(瓶沙王)统治摩揭陀的时期。往世书和各教派的典籍证明了这位君主的存在,以及他积极的政治活动导致摩揭陀的实力大大增强。频毗娑罗之子阿阇世(未生怨王)执行扩张政策,大概在北印度确立了某种盟主地位;他并且支持佛教的发展,使佛教在王舍城举行第一次结集。大约从前4世纪开始,难陀王朝统治了摩揭陀;这个王朝的建立人摩诃坡德摩·难陀是一个比阿阇世还要强大得多的统治者,甚至德干高原的某些地区也服从他的王权。

印度文化

公元前6世纪末期,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西北部地区。这是有记载的印度雅利安人社会与其它发达文明的第一次政治接触。大流士一世将他的印度属地建为一个省,并且可能是波斯帝国人口最多、最富裕的一个省。在大流士之后侵入印度的是古代欧洲最伟大的征服者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波斯帝国的衰弱导致他可以长驱直入亚洲,其兵锋所及最远之处就是印度。亚历山大对印度西北部地区的侵略在印度文献中没有留下任何记载,然而它可能对孔雀王朝的兴起起了助推作用。

亚历山大撤出印度之后不久,被称为月护王的旃陀罗笈多推翻了摩揭陀的难陀王室。旃陀罗笈多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式政权孔雀王朝。他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月护王在位后期击退了亚洲最强有力的希腊统治者塞琉古一世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孔雀王朝终于在阿育王时期到达颠峰,这位伟大的君主完成了对南方羯陵伽的征服,这样除了极南端的一些国家以外整个印度都在形式上统一于帝国政权之下了。阿育王大力支持佛教,广泛进行传教活动。但是,孔雀王朝的强盛在阿育王去世之后即告终止。摩揭陀的力量退缩回它本来居有的地区,印度恢复列国时代的那种分裂状态。

从前2世纪初开始,大夏希腊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后侵入印度;塞人的侵略尤其广泛,他们在整个西印度建立了许多公国。大月氏人成为最成功的侵入者,他们在北印度建立了强大的贵霜帝国,这个国家被列举为古典世界的四大帝国(罗马帝国、安息、贵霜帝国和汉朝)之一。贵霜时代的宝贵产物是大乘佛教和犍陀罗艺术。

贵霜帝国在强盛了若干世纪之后分裂为一些小的政治力量。取代他们在北印度的优势地位的是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的笈多王朝。笈多王朝是孔雀王朝之后印度的第一个强大王朝,也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政权,常常被认为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期。与孔雀王朝一样,笈多王朝的发源地是在摩揭陀;这个王朝的头几位君主都是征服者,他们确实统一了北印度,但在南方则并没有扩张得太远。旃陀罗笈多二世取得了一次对塞人的辉煌胜利,常常被认为是印度传说中的伟大英雄超日王。中国僧人法显在旃陀罗笈多二世在位时访问了印度,他描写这位国王的贤明统治使印度人民安居乐业。笈多王朝的文化非常繁荣。婆罗门教再度兴起,不过此时它已经开始向现代印度教转变;佛教和耆那教继续拥有广泛信徒。笈多君主的宗教政策总体上来说是容许所有教派传播。在文学上,出现了古代印度最伟大的诗人迦梨陀娑。

从中亚侵入印度的嚈哒人(白匈奴)严重地损害了笈多王朝。嚈哒人后来被印度社会所同化,但他们在5~6世纪的活动促成了帝国的解体。许多地方王公和民族反对笈多王朝的中央权力,于是这个帝国迅速瓦解了。所谓后笈多王朝(实际上与真正的笈多王室没有关系)的统治权力再次退回摩揭陀。7世纪的印度是分裂和混乱的,除了卡瑙季(曲女城)的统治者戒日王在北印度建立过短暂的霸权之外,没有一个王公拥有广大的权力。不过,在南印度则兴起了几个强盛的政权,如遮娄其人(其统治者打败了戒日王的进攻)、罗湿陀罗拘陀王朝和帕拉瓦人。

大约在7世纪北印度兴起了一种新的力量,即拉其普特人。他们在7~8世纪之后的印度历史中起了突出作用。从7世纪中叶直到12世纪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之间的历史时期常常被称为拉其普特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所有的北印度政权都是拉其普特人建立的;南方的遮娄其人也是拉其普特人的一支。拉其普特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中特别重要的有瞿折罗-布罗蒂诃罗人、兆汉人和遮娄其人。各拉其普特王国之间混战不已,同时又激烈抵抗伊斯兰教力量对印度的侵略,以致拉其普特人常被认为是印度教的保卫者。阿拉伯人在8世纪初征服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揭开了穆斯林入侵印度的序幕。

9~11世纪在南印度出现了几个强大的王国,如朱罗国(注辇)和潘地亚。其中朱罗国曾经侵入印度尼西亚诸岛屿。

德里苏丹国

德里苏丹国伊斯兰对印度的真正征服开始于11世纪,是由中亚的突厥人进行的。伽色尼王朝的苏丹马茂德入侵印度12次以上,在北印度造成严重破坏。伽色尼王朝在中亚的领土于1173年被其位于阿富汗的原附庸廓尔王朝吞并。廓尔王朝的统治者穆伊兹-乌德-丁·穆罕默德(廓尔的穆罕默德)在1192年的第二次德赖战役中决定性地击败了兆汉人;他留在印度的总督(出身奴隶)顾特卜-乌德-丁·艾伯克于1206年采用苏丹头衔统治被穆斯林征服的北印度地区,定都德里。此后直到莫卧儿帝国建立,北印度的历史即为德里苏丹国的历史。

德里苏丹国是由来自阿富汗的突厥人建立的穆斯林政权。先后有5个王朝在德里进行过统治:奴隶王朝,卡尔吉王朝,图格鲁克王朝,赛义德王朝和罗第王朝。不过,德里苏丹国并非统一了整个印度的帝国。除了在阿拉-乌德-丁·卡尔吉等大的苏丹统治时期,德里苏丹国充其量只是北印度的一个最大的王国。北印度的拉其普特人继续保有强大的力量,而南印度则几乎从未进入苏丹政权的版图。阿拉-乌德-丁·卡尔吉时期对德干地区的3次大举入侵使德干北部服从苏丹统治直到14世纪;菲罗兹·图格鲁克苏丹臣服了印度教王公统治的奥里萨。困扰苏丹的问题主要是叛乱和外部入侵。在整个德里苏丹国存在时期,叛乱和王室内讧层出不穷。各地的分立势头从未被有效遏止,几个著名的苏丹都曾镇压过大规模的叛乱。外部入侵的威胁开始主要是来自蒙古人,后来则是中亚的征服者帖木儿。帖木儿的可怕入侵终于使摇摇欲坠的苏丹政权彻底崩溃。德里苏丹国在帖木儿撤离之后不久解体,独立王国林立各地,虽然还有名义上的苏丹,但他们的权力几乎只限于德里和旁遮普。德里苏丹国时期,印度的穆斯林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许多苏丹执行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除了征收人头税之外并不对非穆斯林居民进行迫害。伊斯兰式的宏伟建筑在印度耸立起来,这一时期所形成的建筑风格有时被称为德里风格。在文学上,产生了阿密尔·胡斯鲁这样的伟大诗人。突厥人也带来了一种有害制度:在宫廷和贵胄之家中流行的奴隶制。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乌尔都语在苏丹时代产生,以及罗第王朝末期出现了锡克教。

莫卧儿帝国

德里苏丹国瓦解造成的权力真空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新的穆斯林征服者很快在西北方出现。1526年,帖木儿的直系后代巴卑尔从中亚进入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击溃了罗第王朝的最后一个苏丹易卜拉欣·罗第。巴卑尔占领了德里并被尊为“印度斯坦的皇帝”。他继而在1527年击败拉其普特人,1529年又消灭了阿富汗人的残存力量。由巴卑尔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莫卧儿帝国,意为“蒙古人的帝国”,因为巴卑尔的血统由母系可以上溯到成吉思汗。巴卑尔的统治只是莫卧儿帝国的肇始,他还未来得及巩固莫卧儿人在北印的地位便已去世。行政、司法和财政制度都没有建立;这些关键事物实际上是由莫卧儿人的敌人舍尔沙缔造的。舍尔沙是南比哈尔地区的阿富汗人首领,他在1540年打败并赶走了巴卑尔的继承人胡马雍,短暂地恢复了阿富汗人在印度的统治。舍尔沙的统治时期很短,但是却十分重要。他压服了孟加拉的叛乱,并把它分成19个小行政单位;征服瓜廖尔;打败了最强的拉其普特人领袖马尔德夫。在短短5年之内,几乎整个印度北部都被他征服了。在舍尔沙于1545年阵亡之前,他已经在北印建立了自上而下的行政制度,举行土地清丈以确定税制,并进行了货币改革。舍尔沙的统治事实上为莫卧儿帝国的最终建成铺平了道路。在舍尔沙死后,胡马雍得到波斯国王太美斯普一世的支持返回印度,不久夺回德里;但他在与主要敌人阿迪尔沙阿交锋之前突然死去,完成莫卧儿人伟业的任务归于其子阿克巴。阿克巴最强大的敌人是阿迪尔沙阿的印度教将军喜穆。喜穆利用胡马雍之死夺取阿格拉和德里,并自称为“超日王”,可能在印度复兴起一个印度教的王朝。阿克巴在1556年关键的第二次帕尼帕特战役中打败了喜穆,于是在印度再也没有可以与莫卧儿人抗衡的力量了。

阿克巴

是莫卧儿帝国的真正建立人和最伟大的皇帝。他在漫长的统治期间征服了印度北部全境,并把帝国的版图第一次扩展到印度南方。由于对拉其普特人采取怀柔政策,大多数好战的拉其普特部族都归顺了帝国的统治。对异教的宽容是阿克巴的显著特点,他不仅免除了非穆斯林的人头税,还企图倡导一种融合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改革。以苏巴(省)为单位的全国行政制度形成了,印度教徒也被允许担任政府官员。阿克巴时代的印度是伊斯兰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阿克巴去世后,莫卧儿帝国先后由贾汉吉尔和沙阿·贾汉统治。这是两个才能较为逊色的统治者,沙阿·贾汉终于被自己的儿子奥朗则布推翻失去了皇位。

奥朗则布

是莫卧儿王朝最重要但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他放弃了莫卧儿帝国初期尤其是阿克巴时代的宗教宽容政策,加强伊斯兰教的宗教地位,企图使印度完全伊斯兰化。奥朗则布恢复对非穆斯林征收人头税,将印度教徒逐出政府,并大举拆毁印度教庙宇与神像。这些短视的政策导致帝国境内的非穆斯林与政府的矛盾突然尖锐起来,并很快演变成武装斗争。坚持自己信仰的锡克教徒和拉其普特人成为莫卧儿帝国公开的敌人;奥朗则布虽然多次打败他们,却无法彻底消灭其反抗力量。最危险的国内敌人是新兴的马拉塔人国家,它后来发展出可与莫卧儿帝国匹敌的军事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奥朗则布力图消灭他的政治对手,莫卧儿帝国帝国的疆域在他在位时扩张到最大限度。他长期驻留在德干指挥对该地区各穆斯林小国的征服,这些国家是16世纪初德干的伊斯兰教强国巴赫曼尼王朝分裂后形成的。其结果是奥朗则布取得了胜利,将德干地区并入帝国版图,成为印度南方的最高统治者。除了次大陆极南端和马拉塔王国以外,奥朗则布统一了整个印度。

奥朗则布去世后的莫卧儿帝国称为“后期莫卧儿”。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皇帝大都昏庸无能,马拉塔人愈战愈强,大有取莫卧儿而代之的趋势。但是,决定印度命运的因素是欧洲列强。

为什么印度难崛起?

2018年印度经济高速发展,GDP总量达到2.69万亿美元,经济增速达到7.4%,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根据印度人民党预测,印度将在203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如果印度到时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是否意味着印度离超级大国已经很近了呢?其实不然,超级大国并不是一般国家能够达到的目标,在近代以来能够成为超级大国的也只有大英帝国、苏联和美国。现在大英帝国和苏联已经陨落,只剩下美国一个超级大国。超级大国的发展和成长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足够的资源来支撑,需要良好的发展机遇,印度在很多方面都不具备。印度成为一个经济大国是有可能的,但是要想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基本不可能

7

印度有点能力的人都在西方国家打工挣钱,比如软件开发工程师等。而没有什么能力的人都在国内工作,所以印度的制造业很难出现奇迹。由于印度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加上劳动效率低下,使印度很难成为世界一流的制造加工厂。

8

印度不能崛起。因为印度是世界上最松散的国家,教派分歧严重,与政府很对立,閙独立。各帮派斗争很激烈,政府也不能统一管理,是个没有凝聚力的国家。老百姓能吃口饭就不错了,谈什么崛起?

9

大家远远低估了一个人口10亿+的破坏力,充满戏谑幽默的回答固然好,但是国人要正视威胁。说实话我有很多印度朋友,人都不错,但是站在民族立场上讲,我必须严肃起来。

印度比中国可怕之处在于,它是印度,中国的邻居。我从印度未来发展两个可能性和当前经贸角度来讲。

一,不论印度是否能持续发展,不论是否崛起,一个13亿人口,且未来快速增加的邻居,都是可怕的事。我们假设:

1,印度大发展:内需强劲,人口红利庞大且持续,科技水平提升,争夺中国世界工厂名号,中国制造业竞争压力增大,发展面临重大阻力。而中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危机必然产生剧烈竞争。很多人说中国那时产业升级了,不会去做低端制造业了。注意,中国14亿人口,怎么可能都去造飞机,芯片,电子科技?

2,印度发展中断,步入更落后层次:此时印度落入重大危机,污染,挨饿,难民,内战。那么大量贫困难民就会四散涌入,得益于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中国还好些,但是如此巨大的人口必然引起邻国动乱。看一看现在的欧洲,单是人道主义援助都是中国的负担。

一个落后而有组织纪律的印度是最好的印度

大家看看中国各大城市印度人的数量,已经在变多了。我一个三线城市,都能经常看到印度人。他们在国内具有宗教分歧,却在出国后抱团,无比团结。



二,庞大的市场压低中国产品价格。

在很多外贸企业大言不惭声称:不做印度客户,但其实有大量厂商依靠印度采购商活着。2017年,中国向印度出口了4614亿货物,如此大的贸易额下,大多数都是中低端产品。不少中国厂商输送印度“赚个退税而已”。而且注意,中国出口机电产品居多,属于生产资料,一台机器100块,他就会用来创造出10000块的利润。

印度市场不断在增长,低利润的印度采购商不能直接放弃,放弃就死掉了,都在期望着未来。这些厂商,业务人员练就了一身应对印度人的本领,努力把货物成本做低。。。。做到“产业升级”真的很难,因为客户只买低价产品,而且有的同行自杀式降价。

目前,大量印度中间商在中国设立外贸公司,采购各种中国货物,他们精通汉语,熟知砍价策略,很多人娶了中国老婆,“贤内助”帮助下,压榨了厂商最后一滴血。。。。

一切都因为:这是一个庞大而又贪图小便宜的市场,根本在于,庞大且不断增长的人口。

中国是无法阻止印度经济快速发展的,这是客观事实。如同西方无法阻止中国发展一样。不要抱着自大鄙视或者盲目崇拜的眼光去看他,切合实际,加大商贸发展,占据的印度市场是非常重要的。



三,产业在缓慢升级

机电产品方面,部分印度客户已经开始从采购整机到到采购零部件了。。。这个部分厂商应该有体会。说明什么?他们开始组装了,很多技术和设计而且来自中国。

四, 这个对手弱鸡,但又打不得。

印度有核武器,有13亿人口。但是似乎很多网友瞧不上印度综合实力,极尽讽刺之能事。

我们记忆回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此时的中国又穷人也多,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于是在美苏争霸,越战泥潭背景下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同理,印度也是如此。中国人一定要认识到,不管我们是否承认,印度已经庞大到,至少是区域问题必须正视印度的意见了,你不要管他多么穷,在南亚东南亚,甚至中东,都不能甩开印度的影子。他不仅控制半控制了周边小国,在东南亚和中东也有影响。印度的增长壮大,给了部分无赖小国家在中国印度之间摇摆勒索援助,钱财的口实。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尼泊尔,不丹,。。。。

印度在中印边境驻守重兵。

但是,又不能展开大战,他有核武器。不能进行侵略战,他们“人民战争汪洋大海”,光难民都解决不了。

五,这个不好战的民族充满了对领土扩张的渴望。

印度民族本身打架不行。但是建国以来,这个原本松散的国家民族情绪高涨,大家看下fb, quora,油管等各大媒体,到处菊花旗,且人数众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登外网的中国很少。导致网络论战中中国人处于下风。现实中的印度人对自己国家也是迷之自信。。。。



建国以来,印度控制了周边部分小国,吞并了锡金,与巴基斯坦争夺克什米尔,至今占领我朝藏南并驻民几万平方公里,且对西藏虎视眈眈。其电影文化在周边文化圈风靡。。。这个弱鸡国家对土地从来都是茹毛饮血。。。

六,中国政府及人民对印度人的涌入依然后知后觉。

很多人觉得印度人不行,但是哪怕1%的精英率,他都有千万精英人才。

2018年,深圳某外贸培训企业做了应对印度客户课程的海报,居然有不明人士举报“种族歧视”,被相关部门勒令下架海报。可见,印度人的势力和对法律的作用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现在很多地方印度人已经涌入了,男性占大多数。且拉帮结派严重,三线城市临沂的India bar经常有大批人聚会,且主要为男性。男性多了,就有需求。

印度工人塞满中东城市。

印度人来华,一纸企业自制邀请函就可以。而巴铁则需要严格的政府审批邀请函。企业自制邀请函往往烂发,导致大量印度人游遍中国。大学里印度学生多了起来,遍布各地“**美食节”总有一群印度小哥快乐地甩着飞饼。三线小城市居然都有India restaurant,而且价格很高.。

中国大部分三线人民“民智未开”(我很不愿意用这个词,会被骂),看到老外就凑近乎,献身的姑娘也是不遑多让。在某著名商品城市,嫁印中国女孩多到可以开集体派对。

总结:

大多数中国人意识不到我们这个人口即将超过中国的邻居的能量,也意识不到13亿人口对邻国的压力是有多大。。我们该醒醒了。想一想我们是如何攻陷世界的不就明白了?。。。。

严格对印签证,审查印度人在华工作、投资制度,做好女性防印男骚扰宣传。限制印度人国内横行是必由之策。不要再出现广州的囧境,后悔莫及。

个人观点,但是希望周知宣传。

10

印度次大陆历史上一直割裂,英国殖民者来到之前它的最有实力统治者莫卧儿王朝也不是一个全国性的强势中央政府,而且还是个穆斯林政权,对于征服者来说,最理想的被占领地就是一盘散沙式状态,正好实现分而治之。就算这样,印度人被殖民期间也不堪侮辱反抗过,而且还是军队带头,可惜印度教士兵和穆斯林士兵各行其是,最终没有发展成全民族的反殖民地斗争运动,而仅仅变成了一次兵爆,英国殖民统治者利用锡克教军人最后还是镇压下去了。

印度这个女王皇冠上的宝石成为英国殖民地总督最耀武扬威的一块属地,关键还是民族、文化上的分裂传统,好笑的是它所属地理板块却是一个天然绝佳的统一硬条件。

印度独立后,整个国家使用上千种语言,最主要的竟然都有二十多种,其中使用最多操印地语的人口还不到一亿人口,所以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不是它的元勋们有先见之明。

综而述之,别的国家是团不团结的问题,而印度,是裂痕能达到多大的程度。

印度人自古长于玄虚,而短于实质,简而言之就是能说不能做,社会物质资产积累太小,生产资料不足,生产力自然也就从来没有足的时候。记得二十年前世界小姐和环球小姐年年都是印度人,世界棋王也是印度人,印度软件业简直不把中国日韩放在眼里,当年的世界首富每次来亚洲也都会去印度,二十年后又怎么样呢,再能卖嘴,也不意味有一个可以解决一切现实麻烦的脑子。

辩证的分析,从它再三修改统计方法,完全不拿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事关信用和标尺的GDP当一回事就可见一斑。

至于印度的民主制度实际上给它带来了民主社会的一切问题,而且还被放大,看似优越的地缘政治优势实际上脆弱无比,在偏弱偏贫的南亚地区虽然一家独大,但与其格格不入的广大穆斯林是印度在南亚发挥领导地位的绊脚雷,虽然西方出于种种目的大力扶持印度——注意,并不是近二十年,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就有的,可是先行一步并且底子不错的印度,似乎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更慢了,而这正是印度GDP闪闪发光的时刻。

实话实说,即便将牛粪计入GDP,但只要它对经济活动有用,也不失之为实际,可是在大多数需要实际的地方印度人又忽悠过头了,早多少年就大肆宣扬的软件业直到今天即未在其国内创造出一个很大市场规模,也没有在国际上成长起一个个不说巨头,起码是有特色竞争力的企业,比如曾经的韩国网游。还有外包服务以及制药这两个看上去有声有色的领域,网上有水平的刨析文章已经充分指出了它们的实质,这里就不赘述了。

从国际关系上讲,印度似乎在西方眼里很受宠,俄罗斯也对其另眼相待,但是这种受宠似乎并没有转化为改变自身命运的动力和运势,快要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以世界各国在经济科技军事民生各个单项上衡量,印度实际上是越来越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