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如果八十年代华约和北约开战,在不动用核武器以及外国不插手的情

如果八十年代华约和北约开战,在不动用核武器以及外国不插手的情

2020-09-29 07:01阅读(66)

如果八十年代华约和北约开战,在不动用核武器以及外国不插手的情况下,谁会胜利?为什么?:北约和华约是二战后东西方两个阵营分别成立的相互敌对的军事组织。 北

1

北约和华约是二战后东西方两个阵营分别成立的相互敌对的军事组织。

北约有15个成员国,以美国为首,成员国包括英、法、意大利、加拿大、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丹麦、挪威、冰岛、希腊、土耳其、西班牙葡萄牙和联邦德国。

华约方面苏联是老大,成员国有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

北约华约诞生之后就是势不两立的仇敌,两个阵营都武装到了牙齿;在两德边界进行对垒,拿出一副随时就要开战的架势。

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双方甚至都把战术核弹部署到了前线,原子弹当成了过年的爆竹,连前线一个师长都有权使用核武器。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原子弹的威力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1949年8月,苏联人也倒腾出了原子弹,并且试爆成功,美国的核垄断仅仅维持了4年,之后美苏就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核竞赛。

在苏联原子弹爆炸之前,美国还自我陶醉,也不管原子弹能不能派上用场,先造着玩吧。 苏联原子弹成功后,美国就想在数量上领先,是加快核武器的制造,苏联也快马加鞭制造原子弹。

到了80年代,双方拥有的核弹数万枚,足够让人类打回到石器时代了。

但数量众多的核弹都是吓唬人的,因为没有哪一方能够一次核打击之后能阻挡对方还手,一旦还手就是两败俱伤,或者同归于尽。所以核弹虽然厉害,但谁也不敢动用。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这场危机差一点引发了核战争,肯尼迪总统曾经不止一次把手伸向核按钮,但还是克制住了。所以,核武器对于没有失去理智的国家永远都是摆设。


那么,要是把核武器放到一边,八十年代的北约和华约,谁的常规未转力量更胜一筹呢?

总兵力北约占据上风

80年代,华约兵力466万。北约兵力620万。

从人数上看,北约兵力比华约还多,这似乎有点反常识。但是北约兵力部署分散在全球各地,而华约在欧洲区域集中,而且在技术兵器数量上有极大的优势。

陆军方面:

华约:主战坦克 7万辆、战机4900架、火炮5万架

北约方面:主战坦克26000辆、火炮9000多架、战机3000架。

从技术兵器上讲,在八十年代,华约陆军的总体实力碾压北约。占据绝对优势。


华约的坦克不但在数量上明显占优,性能上也明显领先,华约T-64/72/80坦克普遍配备了125毫米火炮,而且装备有2万辆左右,而北约部队仅仅装备了一千辆左右的豹-2坦克。 当时华约部队在东德部署10个坦克师,7个机械化步兵师,1个航空军,共计37万人,主战坦克7000辆,2800辆步兵战车近3000辆,作战飞机1200架。

由此看出,华约八十年代在东德部署的坦克师和装甲机械化师就超过当时全部美军陆军的全部家当了。

海空军方面:

但是海军方面则是北约占据绝对优势了,华约除了核潜艇占有优势,其他舰种无论是数量还是吨位基本处于下风。


海军方面,仅仅美军一家就有25艘航母,10艘战列舰,80艘巡洋舰和驱逐舰,核潜艇69艘。而华约只有苏联有海军(其他国家要不是内陆国要不海军很弱),苏联海军除了核潜艇外,在水面舰艇方面比美国要落后的多,航母最多时都没超过6艘。

空军方面,北约的军用飞机数量虽不如华约,但是在质量上有很大的优势。

当时美国已经装备了三代战机如F14\15\16\18等2400多架。 北约在欧洲一共有1万9千架飞机,另外还有海军航空兵 6800架飞机。美国军队强调协同作战,美军每个兵种都有空军力量,美国本土的陆军直升机就有一万多架。

苏联的单发中型战斗机MIG23产量也不过6000来架,而美国的F4重型战斗机就有5000多架了。在先进的三代机方面,苏联只有苏-27和米格-29、米格-31约700架,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

综上所述,华约的军事力量在和北约整体实力对比上处于劣势,但华约陆军在装甲部队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北约陆军传统上始终讲究依托防线步步为营的防御方针,立体防御是北约一大特色。北约战师编制规模大,各辅助兵种比例大。 华约坦克和装甲兵器虽然占据绝对优势,但北约则坚持坦克,反坦克导弹,飞机,直升机等多种反坦克手段的立体作战模式。 真打起来,华约的装甲部队未见得能取得太大的优势。

而且,战争不是速决战,是持久战和消耗战。北约成员国工业化程度高,综合实力比华约高出几个档次,后勤保障,物资供应,能源供应都比华约胜出几筹。

因此,两大阵营如果爆发常规战争,华约也许会在战争开始的时候短暂占据战场主动,但最后取得胜利的还是北约。

2

这个问题十分有趣

苏联为首的华约,在冷战中基本都是出于进攻态势,随时准备在热战爆发的时候,率领华约庞大的装甲铁流向西冲击,在美国决定动用战略核武器之前,占领整个西欧造成既成事实,当时北约和华约的主要对峙地区就是联邦德国,也就是西德。

北约在西部部署了强大的装甲部队,同时在西欧还有大量的空中力量,准备拦截苏联的装甲洪流,当时,不管是北约还是华约,都大量装备各类战术核武器,甚至将战术核武器的使用权下放到师一级单位。华约的进攻策略是,如果遇到北约的坚固防守点,装甲部队就绕过继续前进,交给后续步兵进攻,不影响进攻进度,如果实在无法绕过,就使用战术核武器,北约同样如此,如果无法在关键地域阻挡华约坦克,同样使用核武器,不管怎样,西德都要被双方的战术核武器犁一遍。

双方的战略构想都是设定在使用核武器前提下的,如果不使用核武器,很可能会形成一场惨烈的消耗战,北约处于守势,其装甲部队数量少的弱点得到一定弥补,加上占据优势的空中力量,包括能够对华约后方进行战略轰炸,包括轰炸交通枢纽和物资仓库等,很可能会迟滞华约进攻,在某些地区形成胶着,几乎可以肯定会影响到苏联速战速决的战略设想,美国一旦做出战略决定,与苏联打消耗战,苏联是承受不住的,美国空军可不是二战德国空军,有能力从东西两个方向和北极方向,对苏联国内战略要地进行轰炸。

至于当时正在防备苏军南下的某国,是否会趁机对远东百万苏军发起进攻,与北约东西夹击,彻底解除北方威胁,趁机收复被占领土,这就不好说了,要知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与西方的缓和,就是因为苏联的威胁太大。

80年代的中国假想敌部队,不用多说了吧?

3

这个只能假设,现实中并没有真正发生两大集团火拼的场面,这个就好比洪兴和东星一样,相互竞争小规模冲突不断,大规模冲突没有,因为双方都是相互顾忌,为什么会相互顾忌呢,因为原子弹等核武器的存在,谁也不敢真正下死手,害怕对方闹得鱼死网破的局面,那就是千古罪人都不为过。

双方没有产生直接冲突不只是因为核武器的原因,还有就是双方的实力都没有绝对把握碾压对方,以实力对比来看双方在各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属于半斤八两,真正干起来的话双方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没有好结果,只会让其他的对手渔翁得利,在没有绝对的碾压优势的情况下,双方相互之间有顾忌,所以保持了相互看不惯但是又不能把对方怎么样的现象。

如果真正发生冲突的话,不实用核武器,谁会赢呢?在欧亚大陆上华约赢的几率大一点,北约的老大是美国,美国本土远离欧亚大陆,真正发生冲突那首当其冲的就是西欧各国了,以当时北约在欧洲的兵力而言,想要直接长时间硬抗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其实很难,因为北约的战略物资在美国,战争打的就是后勤保障和消耗,谁的后勤保障跟得上谁就赢,北约在这上面有劣势。

毕竟美国运输物资需要跨大洋,虽然说在海军实力上面,北约是拥有绝对的优势,在空军上面北约也是略占优势,但是在陆军方面,华约拥有绝对的优势,当时北约在欧洲拥有的坦克火炮数量不到华约的一半,北约在欧洲的坦克两万多辆左右,而华约超过七万辆坦克,在质量上华约的比北约的好,打陆战华约有绝对的优势,毕竟苏联在二战跟德国打陆战绝对是经典,美军打海战和空战比较厉害。

两方打起来海战北约拥有绝对的优势,空战北约也稍占上风,陆战华约优势明显,欧洲北约各国肯定是抵挡不了华约的钢铁洪流的碾压,所以说在战场上说谁赢就要看在哪里打,如果在欧亚大陆上打,那苏联集团肯定是赢面大,如果在海上打那美国带领的集团赢面大,华约想大规模踏上美国势力的美洲领土其实也不容易,虽然可以走阿拉斯加这边,但是补给跟不上,苏联也是奈何不了美国。

武器技术方面,空中力量,美国的技术和数量都强过苏联,海军武器方面美国不是苏联能比的,不论是数量还是技术质量都是如此,在陆军武器装备上,苏联的武器技术和数量都强过美国,当然两个集团没有打起来,真正打起来就是世界大战,没有哪个主要国家能置身事外,所以真正打起来了打红了眼,核武器肯定会用出来,战争的最后没有赢家,只有鱼死网破的结局。

4

我们先不说哪方会赢,先把两方的成员国弄清楚:

华约:苏联,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总兵力357.3万,陆军182.35万,空军42.51万,海军33.8万,其余为后期以及防空人员。

北约: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丹麦等(还有一些小国不值一提),总兵力在300万左右,稍少于华约,但是北约军队的机械化军队较多,科技较发达

战场情况转瞬即逝,谁也说不清最终谁能获胜,只能说谁最有可能赢得胜利,我的看法是短期内华约将占领大部分的欧洲领土,但遭受到了北约的强烈抵抗,短时间内双方都难有进展,欧洲成了两大组织的决斗场,随着战争的胶着,华约因为无力支撑庞大的军事行动,不得不收缩兵力,很大程度是回到原来的地盘,以保守的姿态面对北约,北约在赢得胜利后,对华约进行全面的封锁,而我国成为双方都争夺的对象!(以上看法不包括使用核武器!!!)

双方可能因为某件事,在无法调停的情况下,华约主动出击,因为欧洲与华约的领土直接连接,华约把矛头对象欧洲,对欧洲地区进行疯狂的进攻,凭借苏联为首钢铁洪流,飞机炸一波,坦克再上一波,伞兵降一波,步兵再扫荡一波,短时期内,华约将取得巨大的进步,最起码能把战线推到法国境内。

而随着华约的进攻,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了反抗,利用自己装备上的优势,可能采取歼灭战,围点打援等一系列战术,并加速研发新式武器,同时依靠有力地形,节节抗击,务必把战场控制在欧洲地区,战火不能烧到美国本土。而美国作为北约的大后方,凭借自己深厚的工业基础,渊源不断的为北约成员国提供枪支弹药以及后勤保障。

两国都会加大对武器方面的研发,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核武器,战场将会把整个欧洲变成废墟,尤其是在德法之间,两个组织互相争夺此地区,不断在此地区爆发战争,战争可能会使华约变成一个整体或者一个以苏联为首的多民族国家,北约也是,因为其他国家人口因战争减少,已不足再建立国家,并且有的国家已经被华约灭了,只能与他国合并,最终将会是苏联与美国的较量。

随着时间的推迟,华约方面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实在是无力支撑连年的战争,只好与北约和谈,北约将以华约初始领土为基本,让其回到原来的领土上,双方停火,对华约进行一定的封锁,但并不会很严,需要让华约能够支撑下去,毕竟华约手里的核弹头不是用来吃的,逼急了,大家一起去天堂吧。

而随着双方正式的停战后,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华约在军事方面依然能够与北约有一战的能力,而这个时候,华约北约都需要新的势力加入,而这时东方某大国的将会成为双方都要争取的对象,东方某大国可能会以地缘以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上进行考虑,最终还是会加入华约,华约得到了发展,与北约无论经济,军事上面都已经持平,世界将以这两个组织为首形成新的世界格局。

5

华约和北约作为二十世纪两大军事集团,军事力量雄厚,如果八十年代两大军事集团开战,谁会胜利呢?



首先,在陆军方面华约军队占有绝对优势,据统计,当年华约在边境屯兵200万,包含有超过五万辆主战坦克,六万辆各类装甲车,三万门火炮,1500部导弹反射架。如此雄厚的陆军,完全可以横扫欧洲大陆。



但在海军方面,北约拥有更大优势,当时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已经成型,以航母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在海战中绝对是占据上风的。

在空军方面,北约拥有四代机超过2500架,华约空军的四代机却只有区区几百架,北约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占据制空权。在北约空军的攻击下,华约只能像兔子一样被北约追着打。

当时北约经济发展迅速,各成员国经济力量雄厚,特别是美国牢牢占据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宝座,反观华约,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缓慢,而且还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军事 ,华约各成员国普遍不堪重负,陷入经济困境。

80年代后期,苏联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难以自拔,华约国家从政治到经济开始走入动荡。而美国在里根总统的带领下,经济发展迅速,在军事领域一大批新式武器开始服役,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建成,美军开始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此时华约已有分崩离析的迹象,彻底被北约踩在脚下。

华约虽然拥有强大的陆军,但在北约海军和空军的攻击下,华约的陆军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北约可以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拖垮华约。如果华约和北约开战,结果只能是以华约的惨败告终。

6

如果没有核武器第三次世界大战早打起来了 美国也不会想着防守反击 早把全部兵力压上来了 苏联巅峰时期拥兵1300万 美国也有900万 当时的欧洲两个都想拥有 美国聪明 用两个常任理事国外加马歇尔计划收买大半个欧洲 苏联只能重点培养咱们 可惜操作失败 为了自保只有把自己培养成全攻战士 攻击力和攻速没得说 不论是欧洲还是咱们 都挡不住

可却只能拿下一个 美国作为法师兼牧师 就会迅速支援另一个 所以咱们入常的时候 欧洲列强们为了拉拢咱们 赞成票没少投 毕竟同病相怜



7

北约和华约是二战后形成两大阵营对立局面的军事集团,集中了欧洲和北美的主要军事力量,成为冷战时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立的工具,万幸的是美苏在一定程度保持克制,两大军事集团未发生直接的军事战争,如果战争出现将会是波及世界大部分国家的世界大战,那么如果没有使用核武器和外部国家参与,北约和华约直接发生冲突,谁会赢呢?

首先,战争打得是国力,北约国家的国力明显比华约国家强。西欧和苏联在二战中遭到重创,受到的损害非常大,出现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达几万亿。而美国只是太平洋几个岛屿遭受日本的袭击,损失不大,成为大国中唯一本土未受损失的国家。虽然苏联经济得到快速恢复,但总体看经过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的援助,北美和西欧的军事实力要强于苏联和东欧。因此从经济角度看,北约要强于华约。

其次,战争靠的是军事实力,北约国家整体军事实力要强华约各国。北约国家的美、英、法、西德、西班牙和意大利一直是近代的强国,华约国家除了苏联一家独强,其他国家大部分都是小国,一战前大部分都是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附属,自身军事实力不强。

冷战期间,苏联保持庞大的军队在本土和东欧各国,但是苏联始终是一个陆上国家,拥有世界最强大的陆军和比较不错的空军,但海军因为始终没有良好的港口,各出海口也受到其他国家海域的抑制,整体海军实力不强,而北美和欧洲国家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良好的军港,尤其英法有很早就组建海军,海军实战和军事配备要强于苏联。

因为北美和西欧总人口要高出苏联和东欧国家总人口很多,便于动员和组建军队,一旦双方发生战争也能确保组建大规模军队来对抗华约。

第三,从战备资源角度看,华约略微强于北约。作为两个世界最强大的两个军事集团的战争,战争不可能在短时间结束,而战争物资的准备努力也很关键,尤其石油和粮食等战略资源将绝对战略武器能否发挥作用。欧美国家的资源是没有欧美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海附近局域,粮食产量北美的粮食排在世界前列,但远离欧洲,欧洲产粮大国是法国和德国,总体低于苏联和东欧。

而苏联的石油分布在北亚、中亚、高加索、里海沿岸等区域,产油量也大,而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是世界著名的粮仓能够提供粮食保障。而可能的主战场西欧,北美的资源短时间内很难补给欧洲(英国的资源也可以扣除),西欧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于中东,中东到西欧需要一段很长的海上运输路程,一旦战争开始,苏联会冲破黑海,通过伊朗进入波斯湾区域,切断欧洲西部的石油运输,掐住西欧国家的脖子。西欧的能源供应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国家面积庞大的苏联有优势,但是优势不大。

最后,战略防御和战略纵深也对战争局面造成影响。虽然假设外部国家不参与两大集团的战争,但是对周边国家的战略防御是必须考虑的,这也要分去北约和华约一部分战略精力。苏联国土面积大,邻国比较多,在冷战大部分时期和中国有矛盾,需要在中亚和远东布置大量的战略防御力量,周边其他相对威胁小。

西欧国家除了华约对抗一线大部分的边界大部分都是内部边界,不存在防御,北美除了与苏联远东距离隔白令海峡相望,需要加强防守,美国南部边界的墨西哥快被美国打散了,根本无力对抗美国。总体看华约的防御任务要比北约大。二战苏联之所以能在苏联的猛烈攻击下挺过来,主要是因为苏联国土面积大,战略纵深大,很快可以组织反击,利用德军对严寒天气准备不足,彻底击溃德军。

而北约的战略纵深也很长,从西欧可以延伸到北美,美国和加拿大的领土也比较辽阔。战略防御和战略纵深角度双方可以算做是平手。

综上,经过上面的对比,整体看,北约的实力要强于华约,如果一旦战争发生,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华约各国将会被击败。而事实上,随着冷战的进行,苏联彻底被西方的军备竞赛所拖垮,迅速解体。

8

不出意外应该是北约会胜利。

军力对比

在80年代末期,在欧洲武装力量的部署上,华约和北约的军事力量几乎是势均力敌,造成数据的出入,主要是由于美苏双方并没有将全部军事力量都部署在欧洲,因此再通过对比华约和北约的主要力量美苏双方的总兵力,更能直观地了解双方的军事实力。

80年代中期,苏军总兵力为440万人。如果除去约70万是辅助单位,包括军事院校24万人,总部机关和武装力量后勤部所属部队46万人。苏军作为主要作战兵力的5大军种总兵力约370万人,其中战略火箭军29.6万人,陆军200万人,空军45.4万人,国土防空军52万人,海军47.7万人,包括准军事力量在内,苏联约129.3万部署在远东,而欧洲约310.7万人。

到1987年前后,美军总兵力为410万人,其中联邦军队212.4万人,各州军队及其精选预备役约100万,另有98万文职人员,美军能开赴前线的兵力约312万人,与苏军总数差距不是很大。

各军种的对比上:

苏陆军有49个坦克师,摩托化步兵师123个,空降师8个。按照苏军每个摩托化步兵师的编制,编有坦克259辆,装甲输送车470辆,而每个坦克师有369辆坦克,装甲输送车281辆。因此苏军大约有49938辆坦克,71579辆各式装甲车。

美陆军共有坦克约1.2万辆,火炮1.86万门,106毫米迫击炮2000门,81毫米迫击炮3500门,装甲输送车和战斗车12329辆,直升机超过1万架。

美军和苏军在陆军方面,苏军在直升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较大的劣势,但华约在坦克,火炮等火力数量上对北约占有2到3倍的优势,可以快速撕开地面防线的缺口。即使北约的英,西德,法等各成员国共同努力也不一定能抵挡住华约的钢铁洪流。

苏联的空中力量包括苏联空军和国土防空军。1986年前后,苏联空军拥有135架米格-21,1035架米格-27,45架苏-7,630架苏-17,345架苏24,和270架苏-25,共计有2460架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的战术飞机;执行空战任务的则有345架米格-21,1140架米格-23,180架米格-25,290架米格-29和45架米格-32,共计1996架。另外苏联国土防空军的战机还有,420架米格-23,305架米格-25,100架米格-31,240架苏-15,65架苏-27以及雅克-28,80架图-28,总计1205架。此外还有7架图-126型预警机。图-160直到80年代末期才服役,而直到1988年才形成初始战斗力,由于技术磨合以及数量过少,能发挥多少作用还是个问号。

80年代后期,美国空军拥有各类现役飞机9000余架,包括正在加紧服役的98架B-1B战略轰炸机,以及约50架具有第一代隐身技术的F-117。除此之外,美国的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航空兵也都有强大的实力,拥有F-14,F/A-18,A-6,A-7,S-3A,AV-8B等先进战机和E-2C预警机,P-3巡逻反潜机等辅助飞机,总数高达5000到6000架,仅美国一国的空中实力就远超华约所有国家的总和。

综合来看,华约的空中实力处于全面的劣势。华约空军与北约空军的第三代战机数量上毫无优势。再考虑到战机的技术质量,苏联此时还在使用没有下视能力的图-126预警机,各型号战斗机的雷达和电子设备也相对落后,华约老式的苏制战机面对北约的F-14,F-15,F-16,幻影2000,狂风等新一代战机明显力不从心,而苏-27直到1990年才开始列装,此时数量稀少且没有形成战斗力,注定缺席。

80年代中期,苏联海军拥有巡航导弹潜艇51艘;攻击型潜艇有200艘,其中核动力71艘;水面舰艇方面,有6艘航母,巡洋舰37艘,另外还有驱逐舰63艘,168艘护卫舰,但是这些护卫舰只能在近海航行,吨位较小,战斗力有限。

里根上台后就搞了个600艘舰艇计划,在海军上狂撒币,计划美国海军拥有航母15艘,核潜艇36艘,攻击核潜艇100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和驱逐舰137艘,护卫舰101艘,以及其他大型两栖作战舰和辅助支援舰艇。而到了1987年末,美国海军已经拥有567艘各式军舰。

苏联海军在水下潜艇上比较有优势,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水下舰队,在核潜艇上苏联以132艘对美国的100艘,占据数量优势。但是北约的成员英国也拥有特拉法加级等优秀攻击型核潜艇,数量在十几艘的规模,可以在战时充当得力帮手。在水面舰艇上,苏联的基辅级航母和基洛夫级巡洋舰可以与北约分庭抗礼。但是军舰的数量上却处于劣势。而且苏联海军受限于地理条件,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都被封锁在狭小的海域,战时很难有作为。苏联海军只能在多发射平台发射导弹实现饱和攻击,才能突破美国为首的航母战斗群,但是苏联很难凑够足够多的可以突防的发射平台,同时由于缺乏空中侦察和预警能力,而且直到苏联解体,也没能开发一套天基侦察定位体系,因此很难发起远距离或者超视距齐射,对北约海军造成威胁。苏联只能在岸基的近海导弹发射平台,以及潜艇攻击中造成北约海军的压力。

战争潜力对比

华约的人数约是北约人数的61%,在战争开打后,意味着北约的可以动员更多的兵员与华约死磕,这是华约的天然劣势。

炮声一响,黄金万两。战争打到最后拼的就是经济实力。1984年,西方7国GDP增长到了7.6万亿美元,而苏联此时的GDP仅为9400亿美元,其他华约国家因为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不利还需要苏联的救济,可以忽略不计。西方在经济总量上约是苏联的8倍,在G8中,只有日本不是北约国家,但是如果是战时,日本也会倾囊相助。而在8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中,除了铁托可以在经济上帮助北约,其他都是一穷二白,而且铁托还和苏联闹掰了,自己还搞了个不结盟运动。

苏联在80年代末期,受到阿富汗战争影响,生活必需品已经需要管制,随处可见大排长龙购买面包牛奶的人群。而且华约国家都是以重工业为主,破坏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循环,到了80年代,东欧人民已经难以承担经济崩溃的重负,体制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

苏联还面临军备竞赛的压力,里根提出的星球计划成为压垮华约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的军费开支不过其GDP的5%上下,而北约欧洲国家更是连4%都不到。而苏联的军费开支更是占到了GDP的15%。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又加上穷兵黩武,苏联迟早会被压垮,而北约国家还是照样马照跑,舞照跳,继续发展经济,扩大两者之间的差距。华约的经济底子没北约的厚,工业生产能力无法跟上,最后必定会像二战的日本一样战败。

北约比华约更团结

华约貌似铁板一块,其实是暗潮汹涌。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1985年对内实行以“公开性”,“民主化”,“多元政治”的所谓改革,对外实行与西方和解的外交政策,直接促进了东欧剧变以及华约的解体。

波兰在历史上曾经先后被沙俄,苏联瓜分领土,波兰三次被灭国中,俄国人就参与了两次。在历史上,以西斯拉夫人为主的波兰与东斯拉夫人为主的俄国人向来不对付,即使是在二战时期,苏联还是在波兰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卡廷惨案。因此波兰在80年代末,作为东欧剧变中第一个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也就不意外了,这也成为了华约开始瓦解的开端。华约的成立地华沙都成为资本主义的政权了,象征华约精神的波兰都改旗易帜了,华约还怎么同北约掰手腕。

1987年3月30日东德政府宣布从4月1日起放宽东德人通过奥地利进入西德。此后东德人如潮水般涌入了西德。西德趁此机会提出了两德统一的十点计划,大势已去的东德只能接受。两德作为北约和华约军事对峙的门杠,东德倒向西方时,华约这时已经名存实亡,北约长驱直入以及在此后的东扩也就难以避免。

1956年匈牙利人民起义和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被华约军队镇压时,就已经埋下了华约内部不和谐因素的种子。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东欧国家在发展社会主义道路上,没能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以致对社会主义道路发生了动摇。而苏联为主的华约此时不是对这些国家进行引导,而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武力镇压,更加加剧了华约的离心力。

北约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在铁幕演说发表后,都人人自危,只能寻找大腿。而此时北约应运而生,为了共同对付华约的钢铁洪流而紧密团结在了一起,其本质都是为了抗拒和排斥公有制社会。西方媒体的宣传更是将东方阵营污名化,更加加剧了这种恐惧情绪的蔓延。

因此双方即使开战,虽然华约不会在战争初期出现箪食浆壶,以待王师,但是陷入僵持和惨烈伤亡后,华约国家会像也会像一战时期的沙俄和德国,出现后方不稳或者爆发革命推翻旧政权。

总之,北约和华约在80年代开战,华约在军事实力无法与北约抗衡,在财力上不能与北约打持久战,在统一战线上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分崩离析。北约在冷战时期一直在渲染华约的强大,其实北约一直在隐藏实力,这只是扮猪吃老虎的套路。

9

作为冷战时期全球最大的两个政治军事联合集团,华约和北约一直在欧洲大陆剑拔弩张地对峙了几十年。在此期间双方的力量对比不断发生着此消彼长的变化,整体而言60年代中期以前北约占据明显上风,60年代中期以后到80年代以前华约处于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80年代以后双方基本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直至冷战结束。如果在80年代冷战不幸变成了热战,华约和北约在不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单挑,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从双方的硬实力来看,北约在人口规模和经J体量上优势明显。80年代北约成员国的总人口超过6亿人,华约成员国的总人口接近4亿人,在经J总量上华约还不到北约的30%(虽然苏联的经J总量勉强达到美国的60%,但是苏联的盟友比起美国的盟友差距太大),却维持着跟北约差不多的军费开支,这也是80年代以后华约成员国普遍不堪重负、陷入经J困境的主要因素,这意味着北约拥有更多的预备兵员和更强的军工动员能力。

在常规军力方面,北约的总兵力略多于华约(大约550万对阵520万,毕竟北约的人口基数摆在那里),但是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北约的绝对主力——美国远在大西洋对岸,导致北约兵力部署相对分散,后勤保障距离也要远得多。而且北约的优势军种是空军和海军,华约的优势军种是陆军和防空军。因此在两大集团短兵相接的欧洲主战场,华约的一线兵力明显占据上风,200多万对阵北约的100多万,投入二线兵力的速度也比北约更快。

一旦热战爆发,华约的钢铁洪流将在第一时间向北约发起猛烈冲击(华约拥有7万多辆主战坦克,北约只有2万多辆主战坦克),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由于双方距离太近,再加上战线宽度太大,在不能使用战术核武器堵门的情况下,北约很难守住在西德的第一道防线,并为大洋彼岸后继部队的赶到和展开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此时北约庞大的海军力量只能在大西洋上干瞪眼,只有寄希望于空军能够力挽狂澜于既倒。

北约空军的打击威力在海湾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多月时间就生生炸垮了伊拉克的百万大军。然而华约军队绝非伊拉克军队可以相提并论的,虽然单纯对比作战飞机的性能,华约空军处于劣势,当时北约空军拥有四代机超过2500架,华约空军的四代机只有区区几百架,预警机、电子战飞机也是华约的短板,但是华约有强大完备的国土防空体系,还有数量众多、性能先进的防空导弹,北约空军要想在短时间内争取制空权绝无可能。

再加上华约陆军还有强悍的野战防空能力,以及海量的战术弹道导弹可以直接突袭北约的纵深机场,北约空军的空袭效果和出动效率都会大打折扣。一个多月的时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挡住华约几百万军队的推进,在这个时间里华约的兵锋足够推进到直布罗陀海峡了,北约在欧洲就只剩英国孤家寡人一个(英国提前三十年如愿以偿完成脱欧大计)。美国就算实力再强,隔着大西洋反攻欧洲大陆也是绝无可能的(二战诺曼底登陆能够成功,是因为苏联在东线牵制消灭了德军的主力),从此以后东西方阵营将隔着英吉利海峡对峙。

作者:刻雨无痕

10

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宣传画,一水的T–64坦克。

冷战期间对于美国和北约盟友来说,在欧洲应对的就是苏联的机械化部队的突然袭击,而苏联在二战期间尝到了 “大纵深连续突击”这样战争形式的好处 ,在二战以后的陆军建设当中,坦克装甲车辆军团是重中之重,冷战期间北约国家(欧洲)要防范的主要作战对象就是驻东德著名的苏联“西部集群”!

这张著名的苏联“西方81演习”坦克集群就是“西部集群”,西部集群又称:西部集团军。是由二战期间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为根底组成的部队,崔可夫、科涅夫…苏联军事家都担任过这些部队的司令员。而做为冷战矛尖的“西部集群”在1990年苏联官方公布的数字是:员额363960人、5880辆坦克、9790辆步兵战车和装甲车、4624门各种口径的火炮、625架固定翼飞机和698架直升机(这些都不是准确数字)…这些部队和装备整整使用了1000座兵营,足足占据了东德10%的领土面积!

西方81军演纪录片开头:这样的士兵是不可战胜的。

为何首先要强调苏联驻东德陆军呢?因为华约再与北约对抗当中,始终抓住陆军兵力和技术装备数量多这个优势对北约进行战略威慑!从战略纵深来说华约由于背靠苏联的辽阔领土要比北约欧洲国家好的多,而西欧国家反而是“背水一战”,也正是基于陆军的优势华约组织(苏联)在1970年初就制定“闪击欧洲”的计划,并且根据自身的实力增强不断的进行完善。
驻东德的苏军进行“沙盘”演习,东西两个德国处于冷战最前线,他们当时在各自的“组织”当中都是以强大的陆军著称,分配的任务就是抵御对方的装甲集群!我们知道现代德国的坦克装甲车辆非常先进,比如:豹Ⅱ坦克、美洲狮步战车、PHZ2000自行榴、乌尼莫克军卡...这些装备都是冷战时期德国(西德)的军工杰作。

北约国家为了防御华约军队“大规模入侵”也高度重视陆军建设,采取
了严密的防范措施,摆开架势与华约对抗,就是不能怂!但是,在陆军技术装备数量处于劣势的状况下只得采取质量建军的原则加以应对。
装甲兵与美女这个场景并不浪漫!冷战要真的变成热战巨大的伤亡要大大超过二战!

当然华约与北约在海军方面也是有巨大差距的,苏联直到冷战快要结束的时候才有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但比之北约国家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的!在海军其它方面:核潜艇总体性能相当,大型水面舰艇方面北约略占优势,但华约海军的地理位置不好,处在内线,出海口大部分都被北约国家控制,在战时有可能被北约海军包围,现代海战已经导弹化了,想突破封锁没那么容易。
总体来说北约国家海军历史上就是海军强国,工业能力也普遍高于华约国家!在战舰制造领域华约全面处于劣势,所以我们看到华约除了苏联“红海军

”之外,其他国家海军都是近海防御力量,是很薄弱的!
列车上的横幅1945~1994是苏联驻军德国(东德
)的时间,两德统一后驻原东德的苏军也没有必要再待下去了,强大的“西部集群”开始打点行李撤回到苏联境内,谁知还没撤军苏联就轰然解体!
这名驻东德苏军战士坐在坦克炮塔上,眼神很迷茫。

几十万的精锐之师就这样处于尴尬状态,回国后的住房、工资、工作...都没有了着落,在这种情况下“西部集群”的高级将领开始大宗的军火走私,中下级军官和士兵也参与到其中充当走私军火的护卫、驾驶员...电影《战争之王》当中的一个桥段就是这段历史。
华约进攻北约的路线,与二战期间苏军从境内一直打到柏林的路线没有太大的区别 。

总得来说,冷战高峰期间确实有极高是战争危险,华约凭借陆地上的巨大优势多次想“闪击欧洲”,如果计划真的实施那将是人类的灾难!因为北约抵挡不住钢铁洪流是冲击必然会使用核武器!遭受到核打击后华约也必然使用核武器进行反击,核战争将由此爆发。

这些M110型203毫米自行榴弹炮每分钟射速才3发,其主要任务就是发射“中子弹”来阻挡华约的坦克集群,冷战最疯狂时刻就连师一级的作战单位都部署了战术核武器。

冷战没有变成热战就是因为双方都有核武器!核武器是人类的终极武器,但正因为有了“核恐怖平衡”,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才没有打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核武器也是人类的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