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时候郑成功他们一家在日本生活,但他在日本过得并不好。

小时候在学校读书,他一直被日本人瞧不起。一直经受着校园暴力,日本人有空没空就拿他出气,嘲笑他是中国人。但他却不以为然,觉得自己是个中国人很骄傲。在被歧视的目光下成长,渐渐的想要让祖国变得强大,为国争光,让中国人不再受歧视。

他父亲带他去过台湾,他看到了台湾人民的艰苦,回想起自己当初在日本被歧视被欺负的日子,下定决心一定要解放台湾。

终于有一天,他的父亲想要带他们一家回大陆,但被当地的政府阻止了,要回只能一个人回,不能全家回,最终只有郑成功的父亲回到了大陆,这使郑成功想要为国争光的念头更大了。郑成功的父亲在明朝获得了官职后才把他接回了大陆。

1661年农历三月,郑成功留下儿子郑经守金门、厦门,自己亲自率领大军二万五千人,从金门进军台湾

郑成功的舰队先抵达澎湖,

因荷兰守军兵力薄弱,很快便占领达澎湖。三天后,继续东征,但到达柑桔屿海面时,遭遇暴风雨,被迫又回返澎湖。过了一天暴风雨还是不停,为了夺取有利战机,留下三千兵力后便率领舰队冒着暴风雨横渡台湾海峡,到达了达鹿耳门港。

到达达鹿耳门港一日后海潮大涨,郑成功借机进发,大小战舰顺利通过鹿耳门,进入内海。

郑成功率领大军从北航道开进,避开了敌人的火力,荷兰军队没有事先预料到,只好仓促应战,落了个大败,郑成功大军先在赤嵌楼禾寮港登陆,接着又在鹿耳门方向登陆成功。

登陆之后,郑成功率领大军包围赤嵌楼,断绝水源,在城周围布设火攻器具,迫使荷兰守将率众出降。

郑成功紧接着率领大军威逼台湾城,荷兰守军一千人凭城坚炮顽强抵抗。为减少伤亡,郑成功决定长期围困,切断和荷兰军的联系与粮食攻击,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又分兵力去攻击其他地点,击败荷兰的援军。

最终荷兰总督摆一于1622年2月1日在投降书上签字,之后,荷兰侵略者从台湾全部撤出。

最佳贡献者
2

郑成功(1624年到1662年)字明俨,福建泉州南安人。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个海商兼海上走私集团的头目。1624年8月27日,郑成功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

郑成功六岁之前跟随母亲住在平湖,直到父亲郑芝龙介寿明廷招安后才接回泉州府安平读书。

1638年,郑成功考中秀才,1644年被送往金领求学进入南京国子监深造,师从江浙名儒钱谦益。后来隆武帝赐郑成功为朱姓,百姓称他为国姓爷。

1646年,郑成功多次领军进出闽,赣与清军作战。其父郑芝龙降清后,他继续与清军作战。

1661年四月,郑成功亲率25000人,战船数百艘。收复台湾赶走了荷兰侵略者。

3

你好,这里是角声为您回答,郑成功是我国历史的民族英雄,关于他和台湾的历史,让我为您娓娓道来。

顺治末,郑成功在东南沿海抗清连遭挫折,又与南明永历政权失去了联系,遂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挥师渡海,向台湾转移。康熙元年(1662年)二月,荷兰殖民者向郑军投降,交出台湾。自此结束了荷兰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揭开了郑氏统治台湾的新史篇。

郑成功转移到台湾,目的是决不降清,不做它的臣属,忠明到底。他有多次投向清朝的机会,其父郑芝龙背弃南明隆武政权,投降了清朝,而清朝则利用父子之情,以父胁子,招诱郑成功投降。从顺治九年(1652年)至十一年,清遣使与郑成功举行了三次谈判。清赐封他为海澄公,又让出泉州、漳州、惠州、潮州四府地,给郑成功部队驻扎。条件优越,而郑成功始终坚持不剃发,遂使三次谈判以破裂而告终。

其父郑芝龙流徙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圣祖即位后,将郑芝龙处死。郑成功入台不久,于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初八日病故,时年仅38岁。他短暂的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组织与统率南明军抗击清军,轰轰烈烈战绩辉煌。矢志忠明,即使父亲被囚,将被处死,亦不动摇。入台湾,仍奉明祀,至死不改。姑且不论其忠于一个腐败而行将灭亡的南明小朝廷是否值得,其品格与节操确实令人景仰。

二是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开创中华民族反抗西方殖民主义斗争之先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不愧民族英雄的称号。平郑成功去世后,郑氏集团不幸发生夺权的流血斗争。郑成功的部将黄昭、萧拱宸奉其弟郑袭为“东都主”。此时,郑成功之子郑经驻守厦门,闻讯后,急忙率军自厦门赴台,捕杀黄、萧,继承了其父延平郡王的权位。郑经主政后,大力垦荒,主要是军队都垦荒种地,增加粮食生产,发展手工业,从事海上贸易等。

台湾地区得到开发,面貌焕然一新。在吴三桂发动叛乱时,郑经派人与耿精忠联络,派遭军队在福建沿海登陆攻城略地。但耿精忠很快“反正”,郑经孤立无援,亦遭失败,退回台湾。康熙十九年(1680年),郑氏政权所固守的金门、厦门被清军收复后,再也无力反攻了。郑经回到台湾,不理政务,沉湎于酒色,以“嬉游为乐。”他的岳父冯锡范乘机窃取权力,主宰一切。这预示着郑氏政权正走向衰落。




4

郑成功,福建南安县人,出生在公元一六二四年,也就是在这一年,荷兰殖民者入侵了宝岛台湾,郑成功从小知道如果不努力学习,长大就不能为祖国争光,如果中国不富强,就会受外国的欺负。所以的郑成功每天天不亮就偷偷起床读书,刻苦勤奋的学习,立志要发奋图强,报效祖国。

郑成功长大以后考取了秀才,并且得到了进入南京国子监继续深造的机会。之后,他拜入当时的江浙名师钱谦益门下学习。在师父的熏陶下,年少好学的郑成功心里深深扎根下了爱国的思想,并且影响其一生。清代有名政治家沈葆桢评价他说,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这副对联称赞、赞扬了郑成功有史以来从来都没有过的功绩。没有人想到,拯救台湾万千人民的历史重担落在了郑成功肩上。

1661年,郑成功父亲曾经部下,当时在台湾给荷兰人做翻译的商人何斌,即何廷斌出现在了他军中,他告诉郑成功,荷兰殖民者在台湾大肆掠取黄金,硫磺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强迫原住民签订归顺条约,对他们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听了何斌的讲述后,坚定了他“收复台湾”的想法。第二天,他召集来下属,正式提出了攻取台湾的计划,此时,大多数将领沉默不语了,独将领吴豪起身反对郑成功的想法,因为吴豪很熟悉情形,知道荷兰人火炮威力巨大和坚固防御工事以及水陆险恶,所以,他认为这个想法不现实。这个时候,郑成功将何斌带来的台湾地图拿了出来,明确标明了荷兰人炮台的分布位置,帮助郑家军在登陆时避开敌人炮台,但就算是这样,有些将领表达了担忧,郑成功觉得他不能看着同胞们受苦受难,所以力排众议,说服了大家。

一切准备好以后,他率军队从金门料罗湾出海挺进台湾,于1661年2月24日,部队横越台湾海峡,陆续来到澎湖群岛,派四位将领留守澎湖,自己率军继续东征。27日,率军至柑橘屿海面时,突刮暴风,只能返回澎湖。因大风不止,所携粮食所剩无几,如无限期停驻,不仅影响军心,而且无法按预期到鹿耳门港,而要顺利进入鹿耳门,必利用指定时日大潮。如若错失机会,则推迟时日半月。郑成功当机断强渡,随即起锚开船,当晚行动于第日拂晓至目的地。能避开荷兰军队火炮归功于郑成功的精心策划,并得到台湾民众帮助。之后迫降了赤嵌楼,随后进攻台湾城。

5

准确的说,他是逃到台湾的,当然顺道收复,民族英雄无疑。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