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晋统一以后,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地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第二代皇帝晋惠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西晋的皇族更是纷纷起兵争夺皇位,奋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的国力。也因为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西晋初年,内迁的人数达到了几百万。长期与汉族杂居,民族界限的影响,内迁各族更是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人灭亡。西晋亡后的第二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历史上称为,东晋。至此,东晋王朝诞生,西去东来!??????




最佳贡献者
2

对历史稍有兴趣的朋友都知道,三国归于晋,公元265年,三国魏的权臣司马炎废除魏帝,夺取政权,建立晋朝,史称西晋,西晋280年灭吴:统一全国,但时间仅仅维持了36年,一些政权纷份建立,晋被迫偏安一隅,史称东晋,国家重新陷入分裂状态,为什么一个貌似强大的统一国家仅仅存在几十年,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上层统治者腐朽不堪,甚至还出现了一个奇葩皇帝――低能儿晋惠帝,士族官僚不学无术、生活奢侈,以炫富为荣;二是取仕制度严重缺陷,由于士族的专制统治,一些才华出众的庶族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三是对底层民众和少数民族竭尽压榨之能事,激起了众怒。在内忧外患之下,西晋王朝摇摇欲坠,国家走向分裂就是在所难免的事了。

3

其实西晋快速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得国不正,最关键的人是晋武帝司马炎。得国不正使得豪强出生的司马氏为了巩固政权,唯有迁就豪强,一团和气,也无法教育别人忠于晋朝,一切都是交易。司马炎虽然统一了全国,但他的一系列做法为西晋灭亡埋下了伏笔。

一、他大肆分封同姓诸侯王,这些王广有封地,很多特权,同时拥有军队。一旦不受控制,就成为祸患。八王之乱就是在此背景下发生的。

二、他允许大量少数民族进入中原腹地,拒绝徏戎的建议,使得八王之乱后,五胡乱华。

三、他对地方军备设置缺乏长远的思考,减少地方军备力量,造成发生叛乱时,地方无力镇压,后来为镇压叛乱,放开地方发展武装,造成地方势力强大起来,不听晋朝号令。

四、他立了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儿子为太子,太子即位后,各方势力争权白热化。

晋武帝死后,先后发生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西晋灭亡。

4

感谢邀请,我是猫叔,很荣幸为您作答。

关于某个王朝覆灭的原因,都是非常复杂的,也是难以用短短几句话能总结清楚的,所以,切入角度不同,得出的看法也会不同,不存在标准答案,那么,鄙人虽然才疏,也愿意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妥,还请方家多多指教。

关于西晋为何短命,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

第一,晋武帝司马炎分封过度,为动乱埋下了种子。众所周知,司马炎是西晋实际上的缔造者,也算是个枭雄人物了。但随着天下一统,司马炎也暴露了他的缺点:浮躁。可能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吧,富贵了,总想着自己的亲戚朋友,司马炎也未能免俗。大量的司马家族宗亲被分封到各地做亲王,名义上是拱卫朝廷,事实上就是共享富贵。但是,在权力面前,亲情逐渐显得苍白,司马炎死后不久,西晋就发生了“八王之乱”,搞得王朝元气大伤,也为王朝灭亡敲响了丧钟。

第二,晋惠帝是个二傻子,难以服众,很难控制住庞大的帝国。从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开始,中国就是中央集权的模式,这种体制语言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实现国家的高效运转,中央政府一旦比较软弱,政令就很难贯彻到底,国家就很可能会陷入分裂。

司马炎死后,太子司马衷即位,就是历史上那位著名的智障皇帝晋惠帝。这样一位生活都难以自理的货色,怎么可能管控得了一个庞大帝国,晋惠帝在位期间,大权旁落到了皇后贾南风手中。这位贾南风是个丑女多作怪的典型,胡作非为、淫乱后宫,外戚逐步掌握了朝廷实权,司马家族与外戚之间的矛盾逐渐不可调和,内乱已经无法避免,所以,二傻子难以控制局势也是西晋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世族门阀盛行,社会财富过于集中,贫富差距巨大,社会矛盾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点。门阀的形成并非起源于西晋,在东汉末年都已经非常严重,经过三国时期的发展,到了西晋建立,门阀制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几个门阀家族几乎垄断了国家的财富,民众难以果腹,豪门挥霍无度,这种情况,一旦有风吹草动,社会就像干柴一般,一个火星足以把帝国推入动乱的深渊。

第四,胡人环居首都周围,虎视眈眈,成为灭亡帝国的直接力量。胡人内迁,历史悠久,西汉时期,汉武帝与匈奴作战,大量匈奴俘虏和投降部众都迁徙到了长安周围,与汉人杂居。而到了东汉,由于帝国首都变成了洛阳,大量胡人也就迁徙到了洛阳周围,定居了下来。

王朝安定、强盛之时,这些胡人都是顺民,比较老实,可王朝一旦发生动乱就不同了,这些胡人就开始各怀鬼胎,觊觎中原。八王之乱以后,胡人发动了大规模叛乱,西晋朝廷无力抵抗,最终被匈奴人直接灭亡,中原陷入了地狱模式,这就是传说中的五胡乱华。

所以,西晋灭亡有外因,也有内因,都有一定的必然性。好了,鄙人就陈述这些吧,如果您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但谢绝语言攻击。再次感谢邀请。

5

先说说西晋为什么会崩盘。

西晋崩盘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两点。

其一是顶层设计矫枉过正。

在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中国后,这位以好色著称的皇帝就开始思考如何让他的王朝长治久安,鉴于西汉初年大封刘氏诸侯导致七国之乱和曹魏禁锢宗室导致外无强藩辅助皇权,司马炎发明了一套折中的方法。

他将司马家的宗室封了大大小小几十个王,散布在全国各地,并严格规定了这些宗室王的领土面积和军队数量,让他们既能够辅助皇帝,也不至于做大变得无法控制。为了防止权臣篡位,他又下令裁撤了直接听令于中央朝廷的州郡武备,如此一来,西晋巩固国家最为关键的武装力量就散落到了司马家大大小小的诸侯王手中,在司马炎当家时,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大家都听他的,可一旦他驾鹤西去,事情就变得微妙起来了。

中央朝廷握有行政权,而军权却在诸侯王手中,这可谓犯了集权王朝的大忌。伟大领袖毛主席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可谓一语道明了中国历代集权王朝兴衰的症结,无法掌握武装力量的集权王朝,不乱才是奇怪了。

西晋初年户口分布

其二是继承人问题。

晋惠帝司马衷傻到哪种程度不得而知,但无疑是不能胜任皇帝这个岗位的。

在历史上,很多幼年登基的皇帝都不能胜任岗位,比如汉昭帝、宋仁宗、明神宗,但并没有出现西晋这样混乱的局面,原因就在于中央朝廷强有力的集权,国家机器由辅政大臣把持,保证在主少国疑的过渡期不出乱子。

而西晋国家机器设计上有缺陷,操作又极为复杂,资历平庸的正常人尚且无法驾驭,更何况司马衷这个弱者。由于手上都有枪杆子,辈分说起来都差不多,司马家的王爷又都野心勃勃,想着当周公或者当皇帝,结果文斗很快演变成了武斗,上演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一群司马一拥而上,将手里的枪杆子统统打没了,王朝也就不是那个王朝了。

再说说西晋的短。

西晋有国51年,如果从统一全国算起只有37年,根汉、唐、宋、明等大一统王朝比起来,确实是短。但和秦、新、隋还有南北朝时期那些大大小小的王朝比起来,又要稍微强那么一点。

但似乎一提起短命王朝,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晋,原因大概是西晋当家的司马氏在历史上口碑极差,不被人待见的缘故。

6

第一个重要的原因,得国不正,这里就是司马氏从曹氏手中夺取政权的方式,本来就很令人不齿,而且,支持司马氏的人究竟有多少,值得怀疑。

第二个就是从魏晋开始,世家大族开始控制政局,西晋这51年,世家大族其实对皇权产生很大冲击。

第三个就是选择继承人没选好,那个“何不食肉糜”都能说出来,我想来想去,这个继承人在现在社会中是否能存活。

第四个就是内部分裂。

第五个就是正好遇上了五胡乱华。

7

公元265年,司马懿之孙,晋武帝司马炎成功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了晋朝。咸宁六年(公元280年),晋朝又灭亡东吴,使得九州大地历经汉末三国混战后再度归于一统。

统一全国而春风得意的晋武帝司马炎和那些被大肆封赏的功勋贵族们所想不到的是,西晋朝廷的统一不过是昙花一现,他们眼中的繁华盛世在接下来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便烟消云散。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西晋的统一不能长久的维持下去呢?

图1 司马炎(236年-290年)

提起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便是八王之乱。话说司马炎建立晋朝后,有感于曹魏因宗室诸侯力量薄弱,使得司马家很容易的就取而代之,为了避免再上演一出“禅位”的戏码,司马炎便有意改革分封制。觉着外人(士族)不靠谱只能靠亲戚的司马炎一口气封了二十七个自家的诸侯王。并且一反汉朝削弱地方诸侯的做法,不仅给了诸侯王们行政之权,还令其掌握大量军事武装,为后来的动乱埋下了伏笔。

等到晋武帝司马炎一死,这一波自家人便立马闹腾了起来。先是司马懿的儿子汝南王司马亮同司马炎的岳父杨骏火拼,然后司马亮又被司马炎的儿子楚王司马玮所杀,紧接着司马玮又被贾南风(贾后)所杀。没过多久,贾后又想杀掉非其所出的太子司马遹,心怀鬼胎的赵王司马伦则借机引诱贾后杀掉太子。

太子被害后,他又以贾后害死太子为名带兵入宫,尽杀贾氏一党,自己做了皇帝,而其他各地手握重兵的宗王们自然不服,于是战争烈度更强的八王之乱的第二阶段便开始了,诸王们纷纷参战,使得西晋的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以至于祖逖不禁感叹道:“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

图2 司马衷(259年-307年),即晋惠帝

而晋武帝在继承人选择上所犯的错误,更是加剧了西晋朝廷的混乱。因为,他的继承人便是那位在历史上因“何不食肉糜”而出名的晋惠帝司马衷。司马衷本是晋武帝的次子,其母为武元皇后杨艳。他的智力有些问题,但因武帝长子司马轨早夭,所以司马衷九岁时便被早早的立为皇太子。

《晋书》曾记载,说晋武帝曾出题考太子,太子妃贾南风就请人替太子拟好答案,晋武帝看到后就觉着自己儿子虽然不聪明,但基本能力尚可,就放心传位与他。试想一下,晋武帝也算是一代雄主,难得真的不了解自己儿子有几斤几两吗?其传位于司马衷,或许是因以下两个原因。首先,司马炎也曾感到司马衷“不堪奉大统”,心里很是没底,但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皇后时,指望着“母以子为贵”的杨皇后用一句“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便顶了回去,司马炎对这个老传统也无可奈何。

图3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其二,司马衷虽有些痴傻,但他却有一个很聪明的儿子司马遹,晋武帝曾在上朝时夸他有高祖司马懿之风,并且说:“此儿当兴我家”。晋武帝做了这样一个判断,即太子痴傻不要紧,等到皇孙继位后国家就会振兴。然而晋武帝的想法太过于理想,忽视了那位貌丑性妒的太子妃贾南风。果不其然,日后贾南风因担心非其所出的司马遹会危害自己,便诬陷他谋反并将其害死。

得位不正,让司马家的朝堂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妥协。司马家本身就是世家出身,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事变逐渐掌控了曹魏的朝政,但曹魏中的一些实力派对此并不买单,甚至多次起兵反抗。因此,后来的司马师,司马昭一方面对于反抗的势力予以镇压,另一方面,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不断地通过封赏来拉拢人心。于是,等到司马炎建国后,除了给予这些士族门阀采取更多的封赏外,还对他们格外放纵。使得奢侈腐败之风大行,同时手握大权,无所顾忌的士族们不再关心国事,反而好起了清谈之风。

图4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小名齐奴

晋朝的腐化奢侈,最有名的莫过于石崇王恺二人斗富,但晋武帝司马炎不但不加以制止这种恶劣风气,反而采取鼓励放纵的态度。据《世说新语》记载,除了和王恺斗富外,石崇还曾在举办宴会的时候用美人劝酒,公卿们若饮酒不尽,就要斩美人。有一次丞相王导和大将军王敦出席酒宴,王导不能喝酒,但为了不让敬酒的女子被杀,还是喝了下去。王敦本身就能喝酒,却偏偏不喝,即“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没想到石崇因此连斩三人,王敦却“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一旁的王导不忍心看女子们被杀,便劝王敦喝下去,结果王敦却说:“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杀的都是他的人,和你有什么关系)

如果公卿贵族们奢侈成性,但却勤理政务,西晋也许尚不会如此快速灭亡。但当士族们大权在握,无所顾忌的时候,他们一方面享受着奢侈的生活,一方面又开始大谈“玄风”。个个以清谈为荣,耻与办理政务。以至于后来西晋灭亡时,清谈派领袖,重臣王衍被害前感叹道:“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图5 西晋版图

最后,错误的民族政策加速了西晋灭亡的进程。自东汉末年起,塞外的少数民族们便开始内迁,主要有匈奴、羯、鲜卑、氐、羌等族。内迁的少数民族人数很多,他们迁入后与汉人杂居,虽然很多部族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汉化,但在内迁诸族中有一些还尚处于野蛮状态。经过若干年的繁衍,到了西晋时,已经达到了“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的状态。

但当时的汉人公卿士大夫们却将这些内迁诸族当做奴隶使用,甚至当时很多官员贵族大量掳掠胡人,卖到东部当奴隶。后来建立了后赵并称霸北方的羯人石勒就曾被并州刺史司马腾抓住卖为奴隶,这都使得胡汉矛盾异常尖锐。当时的匈奴左贤王刘宣非常向往汉文化,曾刻苦学习,精通《诗》,《书》,但在那种情况下,也曾说:“晋为无道,奴隶御我”。至于底层胡人更是“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而八王之乱导致北方汉族人口大量减少,司马家的诸王又纷纷引用异族的力量,终于导致了内迁各族的全面反叛,西晋由此快速灭亡,五胡乱华的时代悲剧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文:李光彩

参考文献:《晋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8

因为秦汉帝国的这套统治体制到魏晋时代已经开始失灵了,加上西晋王朝的一些措施失策,导致整套体制崩溃,国家也因而崩溃。



秦汉帝国的几个配套措施,一是苛暴的法家之治,二是配套的神学化儒学,三是严密的社会控制体系,四是社会财富的相对低下和平均。这四项经过两汉数百年已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那种严酷无情,由文法吏像机器一样执行的法家之政,随着儒家成为意识形态,日益受到抵触和反对。儒生秉持着高尚的情操,施政方面讲究仁政,跟法家苛酷之政完全两样。但是初期的儒生会存在缺乏治政才能的情况,后期儒生与文法吏合流以后,儒生也兼具了治政才能,总体上来说政治比法家之政要柔和不少。



其次谶纬儒学经过两汉的变迁日益破产。谶纬儒学是儒学与阴阳家、道家等学说综合以后的产物,是一种神学化的儒学,认为地上发生的很多事体现了上天的意志,利用人民的信仰来维持统治。但东汉以后神学的解释权被皇家拿走,而且随着上天意志体现在人间以后,总是没有发生应该发生的反应,就逐渐破产了。人民不信仰谶纬神学,自然就难治了。


第三个,严密的社会控制体系随着地方豪族的兴起,日趋破产。豪族控制了乡村的大量地盘,在他们控制范围内,秦汉对地方的严密控制体系就失效了,这样就收不了税,也缺少了服役的人,国家的力量就下降了。



第四点,两汉几百年发展,社会贫富差距增大,豪族无数,豪族很多又通过与政治结合,吃掉很大的政治、经济资源。另外贫富差距扩大带来的商业的发达,是专制国家很难控制的,所以专制国家就松动了。


在这四点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西晋王朝还想维系秦汉那种统治,不但十分费力而且几乎不可能。所以西晋要大封诸侯王来加强控制,但中央又不给力,于是造成诸侯王混战,直接玩完,中国的政治体制从皇权专制进入士族门阀政治。

9

西晋,起始于公元266年司马炎代魏,结束于公元316年都城被少数民族攻陷,传四帝,国祚51年。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大统一王朝之一,是中国从东汉末年到隋朝统一全国之前长达400多年的大分裂大融合时期中间出现的短暂的统一。

其实西晋灭亡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就是八王之乱导致西晋严重内耗,实力大损,给了北方少数民族可乘之机,引起五胡乱华,而西晋也亡于匈奴之手。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八王之乱呢?这就涉及到分封制。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个王朝施行分封制,比如:周朝、汉朝、晋朝、明朝等。这几个王朝分封的诸侯国都有实权,所以都出现了国家层面的动乱。周朝的分封制虽然是建立了新秩序,但是从西周后期,诸侯国就已经开始挑战周天子的权威了,而到了东周时期,周天子只是象征性存在,各诸侯国相互兼并,战乱不断。西汉出现过七国之乱,西晋出现过八王之乱,明朝出现过靖难之役,所以分封制非常不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

而西晋,在晋武帝司马炎时期中央政府还算能镇住诸侯王,但是司马炎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死后把帝位传给了弱智的儿子,导致政治混乱,给了诸侯王可乘之机,所以出现了八王之乱。所以西晋实际亡于分封制。

但是如果只是八王之乱,西晋还不至于那么快亡国,因为中国在西晋之前出现过多次大动乱,那时的少数民族并没有大举入侵中原。所以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才导致西晋迅速灭亡的,那就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

少数民族内迁起自东汉光武帝时期,光武帝刘秀打破西汉边民严禁内迁的铁律后,大量游牧民族被迁入,充实边郡,并且由游牧生活被汉族同化为农业生活。到了西晋时,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河套地区已经被羌胡占据。

当中原王朝强大时,这些少数民族比较安分,能够和睦相处,但是中原王朝出现动乱时,他们就开始恢复侵略成性的本质。而八王之乱正好给了他们可乘之机,最终导致西晋王朝迅速灭亡,衣冠南渡,北方陷入五胡之手,中国再次进入近三百年的分裂时期。

西晋时期,上层社会骄奢淫逸,奢侈成风,这样的王朝注定不会长久!

10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正式结束了东汉的统治,221年刘备称帝,229年孙权称帝开启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公元263年,大将军司马昭灭蜀一时权望登顶,逼魏元帝曹奂加封其为晋王,并加九锡,两年后司马炎逼迫魏帝让位建立晋朝。

公元280年西晋攻灭东吴,结束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王朝,但是短短37年后西晋王族内乱导致元气大伤,胡人入侵导致西晋亡国。

虽然西晋宗室南迁后建立东晋又存续了100余年,但是仅是割据政权存在,西晋的大一统局面实际仅仅维持了三十余年,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我觉得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分封制

西晋之所以能代魏而立主要依靠门阀和士族的势力,西晋立国之后为了削弱门阀士族势力对自己统治造成的威胁,想要依靠宗室的力量来拱卫皇权,于是晋武帝司马炎分封了二十七个宗室为王。

分封诸王的权力也是不断加大,以至于后来基本上掌握了封底的军政大权,本来分封的目的是宗室拱卫中央,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诸王都卷入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反而削弱了中央的集权统治。

对北方胡人缺乏防范

从东汉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严禁内迁令被打破后,在北方很多地方逐渐形成了胡汉杂居的局面,西晋时期又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压迫统治,随着积怨加深,反抗时有爆发,并最终趁着“八王之乱”西晋国力大衰之时入侵中原。

傻子皇帝

或许是司马氏前几位将聪明才智都透支了,西晋的第二位皇帝司马衷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鼎鼎大名,倒不是因为他有多么英明神武,而是因为他的智力,“何不食肉糜”的故事相信每个人都听过。

以现在的角度来看司马衷虽然愚钝但并非白痴,武帝司马炎如此英明神武怎么可能将天下交给一个白痴,只是司马衷的能力确实不足以治世,以至于爆发了皇族内乱。

316年晋愍帝投降,最后受辱被杀,至此西晋亡。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