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意义的事件。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性质的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

戊戌变法核心

●变法背景

1、19世纪后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议会改革,实现了文官制度改革,整顿了吏治,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常运行。日本则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迅速崛起。发展资本主义变成了世界趋势。

2、《马关条约》的签订,甲午战争的惨败,更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迫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

3、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思潮,实业救国等呼声下,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极大的满足了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需求,为资产阶级开展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

●变法内容

1895年“公车上书”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变法围绕着三个“要不要”,即要不要实行维新变法、要不要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开始了一场大论战。这是一场维新与守旧、变法与反变法的争论,是中国的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精减机构。撤销詹事府(主管皇后、太子家事)、通政司(主管内外章奏)等六个衙门,各省也要做相应精减。

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康有为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鼓励民办企业;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实施

3、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

4、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允许报纸“指陈利弊”,“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

5、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改用西洋军事训练;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颁发兴造枪炮特赏章程;筹设武备大学堂;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

6、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变法结果

戊戌六君子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新政诏令,变法失败。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将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杀害,这就是“戊戌六君子事件;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被遣戍新疆。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

●变法失败的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

1、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

2、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维新派变法中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

3、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4、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触动了封建官僚阶级的利益,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变法意义

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虽然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但为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墨骨读书

最佳贡献者
2

看到不少回答说,中国近代就只有戊戍变法。这是对变法的一种误解。

变法指的是对国家的法令制度做出重大变革。从这个定义看,所有对国家法令制度的重大变革都是变法,不一定要冠以“变法”二字。

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近代至少有4次变法。

所谓近代,一般来说,是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间,中国发生了哪些变法呢?

1、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以1861年1月11日爱新觉罗·奕訢等人上奏《统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为发端,至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宣告失败,历时30多年。

其代表人物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指导思想则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冯桂芬的“中体西用”主张。

30多年间,洋务派得到慈禧重用,先后兴建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兰州机器总局等民族工业,但因其没有对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有清醒的认识,加上守旧人士的反对,官僚作风的败坏等,最终以失败告终。

洋务运动的最大功绩是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戊戍变法。

戊戍变法又称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到1898年9月21日因慈禧太后发动戊戍政变而告终,历时103天的变法宣告失败。

戊戍变法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为代表,得到了光绪皇帝的大力支持。

变法涉及到50多项制度改革,其中重要的有几条: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科举废除八股文,改为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鼓励私人兴办工况企业等。

戊戍变法显然是受到明治维新的影响,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但因为康有为等人严重低估的反对派的实力和决心,盲目乐观,并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光绪帝,导致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3、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这次新政发生在义和团运动之后,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并与清庭签订《辛丑条约》。

这深深震撼了满清贵族,在慈禧太后默许下,清政府于1901年开始了比戊戍变法更广更深的改革,涉及军事、管制、法律、商业、教育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甚至废除了延续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

然而,由于地方官员的敷衍、推诿,清朝政府的无能,这项变法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准备条件。

4、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反清渐成星火燎原之势,并最终逼迫清朝皇帝退位,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从此在中国寿终正寝。

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历史从此开启新的篇章。别的不说,就仅仅是 推翻封建统治,辛亥革命的意义就远远超过了前面的3次变法。

变法不仅有革命,也有流血、牺牲,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本身也是一次变法。

综上,我认为,中国近代史最重要的变法是辛亥革命。大家觉得呢?

3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近代变法很多,例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等。但我认为最具有重大意义的变法是: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持续10年之久,是一场真正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他涉及到了经济、教育、军事、政治各个方面。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我认为其是近代最重要的变法。为什么这么说?我将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清朝为什么要发起清末新政

1、外国列强的持续侵略,《辛丑条约》的签订,导致清朝的经济到了崩溃边缘。

2、外国列强为了其在华利益逼迫清政府改革。

3、当时清朝的顽固派特别是慈禧太后,都认为不进行变革,只有死路一条了。

4、开明的官员,特别是实力派官员也要求变革,例如:张之洞、刘坤一等。

小结:当时清政府上下都认为,再不变革就有灭亡的危险了。清末新政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清末新政主要内容

清末新政涉及军事、教育、官制、法律等各个方面,是近代最全面的一次变革。

一、军事改革

清政府废止了持续千年的武举考试,建设现代化的陆军学校。设立新军,最后清朝灭亡时候大约有16万新军,这也是北洋军阀的前身。

二、教育改革

废除实行了上千年的科举考试,建立新式大学、中学、小学。这是也现代教育的雏形。

新政期间还派出大量留学生赴海外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和制度。

三、官制改革

合并部门、裁撤了多余的官职、杜绝买官,对一些机构进行了调整,例如:裁撤了国子监设立为学部,新设立商部、外交部等。

四、法律改革

清政府新设立了很多关于公司经营的法律,民法的修订。这些法律在民国的时候还在使用。

小结:清末新政是近代第一次全面的改革,已经具有《君主立宪制》的雏形了。

新政的失败以及重大意义

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顽固派不愿意放弃权力等原因,导致清末新政还是失败了。但是清末新政还是有其重大意义的:

一、经济上

清末新政的一系列关于经济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让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发展空间。

二、教育上

清末新政废除了科举,使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了现代教育。大大解放了我们的思想,也对科学文化的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

三、军事上

废除了旧式军队创建了新军,使我们第一次有了现代化雏形的军队。

四、思想文化上

当时派出大量留学生赴海外学习,促进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同时也培养了大量的精英人才,后来绝大部分人,都回来报效祖国。

五、和平改制尝试

这是清朝最后一次和平变革,用不流血的方式改变制度。这次新政的失败也造成了,今后几十年的乱局。

回答总结:这次新政是近代持续时间较长,涉及面最广、层面最深入、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次变革,所以我认为清末新政是近代具有重大意义的变法事件。

4

戊戌变法是清朝最后一次自我改良运动。

1895年春正是三年一次的会试科举考试,各省数千人来到北京,三十八岁的康有为和学生梁启超来京城参加会试,就在等候发榜的时候,马关条约割地赔款的消息传来,义愤填膺的康有为师徒,聚集广大学子,起草了一份万言书,抗议清政府签订条约,呼吁变法等主张,得到上千人签名,这就是公车上书,与此同时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后,朝廷发榜,康有为以第46名考中进士,任命为工部六品主事,康有为为朝廷上书了一系列改革谏言。

为了推进维新变法,康有为和梁启超开始在上海等地创办强学会,支持改革的大臣都参加,包括翁同龢、张之洞等,袁世凯也名列其中,康有为连续八次上书光绪帝,效仿俄国和日本明治维新。

光绪皇帝4岁继位,十七岁开始亲政,但是国家大权还是掌握在慈禧手中,1898年西方列强开始大规模瓜分清朝国土,光绪帝不想做亡国之君,希望太后授权改革,否则自己逊位。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旨,维新变法就此开始。光绪帝在颐和园召见了康有为,康有为系统的阐述了变法主张,任命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经。戊戌年夏,为了推动变法,光绪帝颁布了五十项法令,朝廷上下争论不休抵制变法,废除八股文科举考试,遭到礼部反对,裁剪冗员被整个官员中引发不安,改革导致高层感到不安,反对派开始在慈禧身边聚集。9月礼部尚书被革职,谭嗣同等人被调到中央任职,搅乱了朝廷中枢,这让慈禧太后警觉起来,认为皇帝在夺权,紧接着光绪帝下令革职阻拦变法的官员,直隶总督荣禄进言慈禧太后,阻止变法,见风使舵的官僚集团,纷纷转向慈禧太后,希望慈禧太后收回职权,停止变法。9月18日,荣禄召集部队到京城,流言说太后要废除皇帝亲政,谭嗣同为了最后一搏,到法华寺劝说袁世凯支持皇帝,而袁世凯叛变,告密荣禄,21日慈禧太后回到京城,截取一切变法文件,下令拘捕变法领袖,宣布再次垂帘听政。光绪皇帝无奈签下逮捕变法人员的诏书,康有为逃跑到香港,梁启超到了日本,谭嗣同等六人被处决,维新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以后,上层人物已经没办法再进行改良,同时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底层老百姓的生活造成沉重负担,因此老百姓间形成了一个秘密组织——义和拳主要在江南地区和山东、河南地区。慈禧太后对西方国家支持光绪皇帝心怀不满,认为这些民间组织可以利用,对付洋人。义和团受到鼓励,烧毁教堂,杀教徒和洋人,对传教士挖坟掘墓,杀死德国公使克林德,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列强宣战,发动义和团对北京的教堂使馆进行围攻,8月英俄日法德美意奥组成八国联军,从天津港杀到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向西逃跑,途中下令镇压义和团,最后以签订《辛丑条约》结束,中国彻底沦为封建殖民主义国家,此时慈禧集团不得不反省自己,两年前剿杀了清朝最后的自我改良运动,但是已经为时已晚。

5

世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开始,中国的改革之所以不成功,就是缘于不曾流血,如果有的话,那就从我谭嗣同开始吧。此语铮铮,可贯日月。谭嗣同面对刽子手的屠刀如是说。 关注雲清看世界,我们共同分享历史烟云背后的故事。非常开心和大家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戊戌变法之所以重要,在于他的惨烈,在于他的失败,在于光绪行将入木前的奋力一搏,在于几个文人的理想以破灭而告终。 戊戌变法出发点是好的,看着东西方齐头并进,看着人家跑到了前面,看到自己一直是老大帝国。于是就想学沙俄,就想学日本,就像还没有修公路就妄想乘着高铁在烂泥路上狂奔,可能吗?结果,我们都可以想象到。难道就此沉沦吗?绝对不能。 我们进行过很多次改革,从古至今,不乏成功,但是也不少失败。最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往往改革进行到一定程度就周而复始就重蹈故辙,就新鞋走老路,就老鞋走老路。 改革一定要有枪杆子握在手 没有枪杆子的改革,纸上谈兵都算不上,康有为画饼似的计划,光绪受制于慈禧的窘境,堂堂的大清帝国皇帝连人生自由都不得,还想搞什么改革,岂不是痴人说梦。 一百零三天只不过是苟延残喘 有实力,有魄力,有班底,有基础,有银子,如果想成功,这几项缺一不可。光绪具备哪几条?康有为、谭嗣同又具备哪几条?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没想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仅仅进行了三个月多一点便寿终正寝。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虽然改革失败了,但是后来者踏着他们的血迹奋勇向前,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6

近代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变法当然是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了,虽然失败了,但意义深远,尤其是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在思想层面意义不大,它主要是凸显在新军军工的建设上。民国时期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进步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体现的就是满清的腐朽和冥顽不化,甲午战争的失败根本原因就是日本是彻底变革的明治维新而中国只是在要枪炮的洋务运动。一个腐朽的统治体制机器自然在人心和战斗力提升上严重不匹配,人的精神面貌都无法与日本相比。不过洋务运动中汉族大臣们带领打下的基础的确为后来新军建设和军工发展做了贡献。

戊戌变法的意义主要是在思想层面上,维新变法地意思就是改良主义。就是为统治者做改良,而不是想要推翻统治。我一直都说1840年后让汉族人有了励精图治,想要发奋图强为国家民族寻找出路的强烈愿望。正是在这个思潮的影响下才有了众多的民国精英,正因为这些人是怀揣着救亡天下的使命,才使得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自然发奋努力。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说白了都是为了国家民族能止住颓势,能引来转机。难道你会以为是为了民主自由这类理想?

戊戌变法改良路径失败后就给了这些要想改变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一个明确的答案,就是唯有推翻腐朽满清统治才能实现'。于是转变成了革命党。这种思想上的根本性转变就是戊戌变法对近代历史意义重大的原因。否则,变法失败,对清政府而言没有实质变化,因变法而英勇就义的人也是在麻木不仁人群的围观下离开的,到了秋瑾就义时围观者也还是麻木不仁的状态。但是对那些正在为民族寻找出路的群体而言,它的意义就会非常大。丢掉幻想,唯有革命。辛亥革命爆发时不就印证了这一点,即便没有统一指挥也能全面爆发。连革命党人都迟到了,但还能如火山一般全面爆发,让清政府瞬间就没了。哪个王朝倒下时不得战斗顽抗一阵子,唯独满清几乎可以算没有。因为几乎所有人都盼着他倒下。这就是戊戌变法失败带来的思想上的巨大冲击和变化。戊戌变法的很多内容也在清政府瞬间倒下后实现了,比如创办新学之类。清政府灭亡,没有力量让其顽抗其实反而救了满清遗老遗少。否则如果矛盾一直在风口浪尖,那最后必定会遭遇严重报复。由于矛盾转移为南北势力的对峙和矛盾,由于后来军阀们转为私利的争夺,于是满遗也就被人遗忘没有遭遇真正的报复。其实这些人的后代心里是清楚的,所以今天他们的后人并没有人去骂袁世凯。袁世凯让矛盾转移,救了他们。但他们骂孙中山,热衷抹黑孙中山。

7

戊戌变法绝对首屈一指呀,如果成功,能够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提并论。

8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对多余衙门实行关停并转,裁撤无用官职,淘汰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殖产兴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知;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海军以固国防。

同时规定,废除八股科举考试推行新学。这些与时俱进的举措,但因改革损害了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了强烈抵制和反对。

历时103天,变法失败。慈禧太后等发动的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

9

变法并不新鲜,也不是近代才有,中国历史最著名成功的莫过于商鞅立木变法,从此让秦国打下统一基础,既使后来他被车裂,但他的变法却保留下来,成就了秦始皇横扫六国,结束战国纷争局面,开创了中国千年政治局面。其他如李悝变法,申公豹,王安石等等,有成功的,乜有失败。

到了清朝,摊丁入亩法改革也有成效,只可惜清代一代不如一代,到了近代走入末路才变法图强,都说六君子变法有重大意义,但康有为等人却是胡搞,按他说法,经费不够,就像俄国卖国土就好,把西藏新疆卖了,如果让他们成功变法,还有什么意义,影响到是,中国版图又少了西藏新疆两块,在看看康有为,作为保皇党,变法失败逃到国外,骗钱骗吃骗人,这样胡搞连慈禧这样人都看不下去了。真正近代有意义的是辛

亥革命,打响了满清灭亡第一枪。任何时代变法改革没有不流血的,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十月革命,法国工人运动,美国南北战争,无不如此,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前进,只有打破旧的,才能迎来新生。

10

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戊戌变法:甲午惨败,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知识分子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前列,他们代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这也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新的高度:不但科学技术,还要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3、辛亥革命: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4、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5、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由于中国巴黎外交失败而产生的,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如果要说最有意义的变法,我认为是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前者结束了封建统治,后者开启了民智,后者引进了民主和科学,二者同等意义重大。刚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