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纳粹抵抗的非常顽强,希特勒知道自己即将迎来人生末日,却不打算乖乖束手就擒,希特勒决定德军统帅部撤离柏林,他本人则留下“与柏林共存亡”。他下令军事机关的所有参谋和文职人员都毫无例外地参加战斗,将退却的官兵立即处死。德国方面包括意大利,最后一共拼凑了80万军队,德军抵抗很顽强,一直到苏军攻入国会大厦,才最终放弃抵抗,他们的困兽犹斗给苏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第二,虽然战争进入到最后阶段,德军的指挥能力和战斗素养还是非常高的,德军在柏林方向的防御是重兵密集的纵深防御,包括外围的奥得河、尼斯河地区及柏林防御地域,在外围的两道防御地带,他们依托有利地形,顽强扼守每一条战壕,每一个散兵坑,给予苏军很大的杀伤。柏林是德军精心设防的城市,防御体系完整,工事非常坚固。越是接近市中心,苏军前进越艰难。坚固的楼房、隐蔽的地下室、地下铁道、排水沟壕等等,都为德军提供了发扬火力的支撑点。因此,苏军不得不逐栋楼房争夺,逐条街道攻取,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曾有苏军士兵回忆,德国军队的炮火及其稀少,但是德军的枪法很准而且一旦步兵接近德军的阵地,德军就会不要命的冲出来白刃战,德军的白刃战能力也很强经常需要两三个战友一起才能抵挡住一个德军的进攻。

最佳贡献者
2

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的最后一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场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的战役。

1. 盟军内部争夺攻占优先权,苏军势在必得。

柏林,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策源地,战争狂人XTL曾经的福地,如今在复仇的怒火中渐渐沦为一座孤岛,盟军的战略轰炸使这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中欧名城几乎成为一片瓦砾场。XTL和他的党羽们不得不躲进幽暗的地下指挥部筹划着。战争末期的XTL已经彻底丧失了理智,面对无可挽回的覆灭命运,他狂热地部署着防御战,要在这里完成帝国的复兴。

而对于此时的盟军来说,攻占德国首都则是一枚巨大的勋章,不管哪个国家完成了这个使命,都会从中获取巨大的政治利益。在由谁担任进攻的问题上,同盟国内部也是暗流汹涌,苏联方面自然是志在必得。苏联在对德作战中付出的代价是最惨重的,无数士兵的鲜血使苏联很自然地把这场战役,当作是一场复仇之战,他们不能容许其他的国家来染指这一荣誉。

而在英美方面,一向敌视共产主义的丘吉尔坚持由英美联军攻占,不愿把最后的英雄勋章让给苏联。而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则另有打算,这个有着高度政治眼光的美国职业军人,更关心的是远征欧洲大陆的美国士兵的生命和美国在战争中的投入所获得的回报。他不愿意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再去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跟作困兽之斗的德国较劲,争夺这个荣誉,很可能导致与苏联关系的破裂,这是美国所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尽管有丘吉尔一再劝说,手下巴顿这样的“好战分子”也摩拳擦掌,艾森豪威尔还是决定不去跟苏联人抢夺攻占权。如克劳塞维茨所言:“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在更高的政治利益面前,计算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XTL应该不清楚同盟国之间在进攻柏林的优先权上的争论,对他来说,柏林是承载他迷梦的最后堡垒,他的一生都活在这个狂妄的梦中,失去了柏林也就意味着他本人不再有任何活着的意义了。他坚信德国军队在绝境中的爆发力可以扭转乾坤。一切可以动员的人力物力都被发动起来了。从花甲老人到十来岁的少年都被整编进兵营接受严格的训练,到处修建起地堡、街垒。把德国首都变成血肉磨坊,是狂人XTL对世界的最后挑衅。

2. 德军倾其所有,力求把苏军挡在门外。

1945年是重大意义的一年,按照英美与苏联达成的默契,英美联军只开到易北河附近,隔着100多千米的距离遥望陌生的柏林。在外围作战的德军主力其实也并不弱,察觉到盟军的意图后,更是将火力集中向苏联,通过他们的战略部署就可以看出来,214个精锐师部署在抵御苏军攻击的方向上。

而对英美联军,只用了60个战斗力较弱的师前去抵挡。为了防守最后的巢穴,XTL用超过100万的兵力和十几个坦克师,形成了密集的纵深防御体系。一线有奥德河、尼斯河三道纵深30千米的防御带,再深入一点的科特布斯方向更是牢固异常,不仅建筑了强大的防御工事,更是集中了德军最为精锐的王牌部队。用一句话来说,德军是倾其所有,力求把苏军挡在门外。照理说这个时候受到阻拦较少的盟国可以趁机先攻进柏林,不少前线将领都在打这个主意,不过他们作为职业军人,不得不服从政治家们的决策,让苏联去啃这块最后的硬骨头。

尽管德军看起来有模有样,一道厚厚防线看起来没有穿越的可能,但是不要忘记苏联可是玩人海战术的高手。这一次参加战役的苏军有162个步兵骑兵师和21个装甲机械化军队,海陆空算起来250万人,火炮不计其数,坦克等近万辆,能使用的作战飞机7500架,从人员看,从军备看,都数倍于德军。至于怎么打,苏联人大多来自冰天雪地的环境,就喜欢一个猛烈劲儿,直接冲着宽大的正面狂轰滥炸,合围柏林,到时候分割围歼这种事就不用说了!苏联人发话了,这回我们要的就是快!12到15天,最长不能超过这个期限!

3.泽洛夫高地,迟滞苏联军队的进攻。

4月16日凌晨五时,随着朱可夫下达攻击命令,苏军的火炮跟放烟花似的炸得满天空都是红色光点,轰炸机也高高飞起,压着火炮射程投放炸弹,顿时天崩地裂、摧枯拉朽,无数吨的钢铁冰雹一般狠狠地砸在德军阵地上,地面被轰击出无数大坑,整个城市都在巨大的轰鸣声中颤抖。没多久,德军第一道防线就这样被轻易的撕开了。朱可夫带着军队往前赶去,还没到中午就已经抵达了第二道防御线。

但是这个时候的德军已经回过神来了,第二道防御地点的泽洛夫高地,成了他们面对的第一个坚固要塞,这个高地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占据着几条道路的交会之处,无论苏军怎么迂回想要通过,都遭受到德军火力的猛烈打击。知道自己形势不利的德军一点都不会心慈手软,每一条战壕每一个散兵坑都成了他们搏命的地方。苏军进攻几次,大量的士兵倒在了冲锋的过程中,还是没办法拿下高地,朱可夫甚至派来了坦克集团军,但是德军的反坦克炮弹也很厉害,使苏军攻势屡屡受挫,一时间苏军的攻击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到了4月17日的早上,朱可夫把方面军所有炮火都集中起来,一字排开,成千辆坦克就跟移动钢壁似的,缓缓前移,前面的坦克冒烟了,后面的立刻拨开它顶上。苏军士兵满腔热血高呼口号,拼命向前冲,再满腔热血地倒下后被后面的战友顶替。面对居高临下、以逸待劳的德军,唯有用一次次的冲锋来换取胜利,年轻士兵的尸体铺满了战场。在苏军一轮又一轮的密集冲锋下,德军的阵地终于松动了,疲倦不堪,同样伤亡巨大的德军,最终不得不放弃了泽洛夫高地,向柏林逃去。对柏林的防御形势来说,这一要地的丢失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到了这一步,苏军完成了对柏林的铁壁合围。在苏军的迅猛攻势面前,狂人XTL终于破灭了最后的幻想,结束了自己罪恶的生命。欧洲战场的战事就此宣告结束,历史的一页在柏林翻了过去。

3

在二战中,苏联红军在各个参战国当中损失程度是最惨重的,一共有620万名士兵阵亡、2300万士兵受伤或者失踪,而德意志帝国国防军在东线和苏军作战阵亡人数为370万左右。因此,苏联在与德国进行的最后战役——柏林围城战中牺牲的人数应该不算多了,当时的德国已经注定是败局,只是想拖住苏联而更多地向西方国家投降和靠拢。

在包括柏林围城战在内的整个二战中,苏联红军付出了惨重代价,主要有来自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二战前期,苏联在斯大林的清洗过程中主要军队领导均被清洗,导致军队战斗力、指挥和预判能力急剧下降。而相对应的是,德军采用了闪电战,其破坏力大在欧洲其他地方的战场已经表现的很明显,法国也就撑了一个多月。同时,党卫军又对苏联占领区采取高压政策,因此苏联战俘的生存率也就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苏联士兵的阵亡人数如此之高跟苏军高层的指导思想有关,其认为军队是为国家完成特定任务而鞠躬尽瘁的,因此没必要太在意士兵个人的损失。这点在苏军处于完全优势的柏林围城战中也表现的很明显,当时苏联领导人将德国帝国议会大厦当做攻陷德国的最终标志,因此从1945年4月29日就开始强攻该建筑,但是该建筑虽然经过炮击但是建筑质量还是相当靠谱,成为了德军死防的地点。苏军这种强攻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截止5月1日德军撤退为征服这栋建筑就死亡了2000多名苏军。至今,当我们参观联邦德国议会大厦时候还能看到当年苏联士兵用俄文写下的辱骂希特勒和德国的文字。

在欧洲战场结束后,苏军依然没有改变这种观念,在美国人对日本扔下两颗核弹后,苏联为了争取亚洲的利益,于1945年8月9日对日本关东军不宣而战。虽然当时的关东军是强弩之末,但是仍然是一支70万人左右的军队,苏军也是付出了相当的代价。而同时,我们看看美国,为了避免日本人和美军玉石俱焚,人家先是跨岛作战以达到让岛上日军处于补给困难而自生自灭的境地,后来又使用了原子弹,更是通过协议方式怂恿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大战日军,其理念则更加顾及胜利的代价。

4

在柏林战役中,苏军伤亡30余万,这的确是很大的伤亡,但德军伤亡也接近50万。要解释这些原因的话,还得全面梳理一下。

▲从战局上看,德军并非没有机会

一、德军仍有一定实力

虽然德军在1945年元气大伤,最后的精锐部队也在突出部战役中损失殆尽,但是在柏林周围的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尚存,各个方面败退的残部也在此整编,兵力达到了80万。

武器装备虽然缺少,但主要的飞机、坦克的数量并不算太劣势。而且在柏林周围有大量的永备工事,还有

尼斯河、奥德河和施劳佛高地可以据险防守,进攻是注定要付出代价的。

▲为了突破外围阵地,苏军调集了大量的火炮


在柏林外围,西线德军正面的美英联军在冬季以疲惫不堪,难以继续发动大规模攻势只能在莱茵河东岸止步。这样一来,就有支援柏林的力量。而且希特勒在最后时刻寄希望于让开西线,全力阻击苏军,让出柏林给美英联军,在战后为德国争取更多利益。

可以说防守柏林一带的德军仍然有足够的战斗力来进行一场会战。而且苏军也仅在兵力上占优,其他的都是略显优势。这样的战役肯定是会有大量伤亡的。

二、政治上的急于求成

由于法西斯德国的覆灭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东西方阵营对战后势力的划分成为了主要问题。很显然,率先攻入柏林将获得非常高的国际声望,在欧洲地盘的划分上占据主动。

美英联军在1945年初的突出部战役中损失较大,在距离柏林110公里处停步,需要一些时间来准备。而且根据政治上的交易,美英两国打算把柏林让给苏联,不过最终结果还是得看战局发展。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急于结束欧洲战事,开辟亚洲战场,之后便能在东亚事务上有话语权。为此原本朱可夫元帅建议在扫清波罗的海沿岸德军和上西里西亚德军之后在开始进攻,但是斯大林严令必须立刻开始柏林战役。负责正面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刚过去的冬季刚完成了一次攻势,此时还需补充。两翼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也缺少补给。但军令如山,进攻必须如期进行。这也导致在进攻第一阶段苏军损失惨重。后来虽然后勤保障已经跟上,但战线已经深入柏林市区,人员的补充更为需要。这是才充足的补给显得不是那么及时了。

▲虽然伤亡惨重,但其政治利益远比胜利巨大

三、纳粹最后的疯狂

在柏林战役中,正规军甚至武装党卫军都不够防御整条战线。为了自己疯狂的欲望,纳粹分子组织了几乎所有人拿起武器去参加战斗。极端纳粹主义和被蛊惑的市民对苏联红军发起了绝望的自杀式袭击。在国会大厦,党卫军元首卫队与苏军甚至展开了逐屋逐室的争夺,直至最后一人。这些人都对苏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很多孩童也被组织起来参加战斗

可以说为了达到最高的政治目的,苏联红军付出了更多的代价,不过这些都是值得的。苏联从此在欧洲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在势力划分上更有主动权。


并非权威解答,欢迎批评指正。图片来源于网络,具体来源见图片水印,若有侵权立即删除。我是枪与火花,致力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科普兵器相关的国防知识。

5

孙子曰: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由此可见,只有当实力占有很大优势的时候,才具备主动进攻的能力。回到柏林战役,此战苏军投入了260万兵力,而当面之敌的德军约投入了80万兵力。战役的最终结果是苏军以阵亡8万受伤22万的代价造成了德军48万的伤亡。

虽说兵力上苏军有3倍优势,但是综合实际情况,是很难占到便宜的。依托城市地形防守打巷战是非常恶心的,防守方占有各种优势,进攻方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攻势。所以说实话,苏军以30万人的代价并不丢人。相比之下,诺曼底战役中兵力投入更为悬殊的情况下盟军战损比还不如柏林战役中苏军的水平。

当然也不止这些原因。实际上柏林战役指挥官朱可夫是有能力打出更漂亮的战绩的,但是形势不允许。当时德国高层也不是不知道肯定会战败的事实。对此他们的想法是:将绝大多数部队放在东线,西线几乎是不设防的状态。他们希望英美盟军能够更快抵达柏林地区,以寻求战后德国的国家利益。为此,绝大多数的部队都被不熟到东线以拖延苏联的攻势。

至于艾森豪威尔说的:“柏林就让给苏联吧,10万兵官兵的生命更重要。”这种话显然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很大程度上柏林战役有美苏竞跑的意味。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攻城战能打出这样的交换比能说苏军弱吗?实际上当战火烧到德国本土的时候,德军从来没有打出一次胜利的城市防守战。苏军可以说是每战必克。

6

苏联攻打柏林占尽优势,为何伤亡30万人?

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纳粹德国在1945年3月左右,就已经濒临完蛋了。任何一个纳粹军人都知道,投降只是时间问题。但是他们不敢向苏联人投降,一则是害怕所谓的红色思想,另一个就是纳粹军人自知作恶多端,害怕落入苏联军队手中被报复。所以这些纳粹军队拼命反抗,希望在能挡住苏联人投降西方美英法军队。



第二点:希特勒丧心病狂的在柏林动员了大量军队抵抗苏联,包括老人妇女,甚至儿童。在1945年4月,希特勒为了抵抗苏联人,竟然命令西线的温克将军的第十二集团军军队放弃防守柏林西部,转而防守东部。

第三点:在上一条中,我们提到了温克将军,此人极善防守,他的防守指挥无可指摘。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竟然还突破了苏联的保卫,带领成建制的军队退入了易北河盟军防区,向美英联军投降了。这说明德国军队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战力。毕竟这是本土作战,已经不再是侵略他国,而是保家卫国了



第四点:希特勒始终没有离开柏林,这保障了德国的指挥系统一直可以得到指令。不要小看这一点,帝国的崩溃往往是从失去中央指挥开始的。希特勒始终不离开柏林,并在自杀前命令邓尼茨接任帝国元首,这使得德国一直有完整的指挥系统运转,这保证了有军官去指挥德国人抵抗到了最后一刻。要知道,柏林的德军投降是在1945年5月2日后,魏德林上将签署投降书之后才发生的。

综合以上四点,我们可以看出,除去强大的武装力量之外。德国人直到最后仍然保持着统一的指挥,高昂的保卫家乡的精神,以及出于对苏联的恐惧和“痛恨”,这些都导致了纳粹德国军人疯狂抵抗苏联军队,这也是为什么苏联人伤亡达到了30万。

7

法国战败不守巴黎,德国战败也不炸巴黎,属于君子协定。

苏联人只想复仇,一定要打柏林,要把柏林打成人间地狱,德国人只有舍命相陪,变成恶魔与苏联天使决一高下。

苏联付出三十万伤亡,得到了一个废墟,失去了世人的尊重,引发了东西方冷战,得不偿失。

德国因为纵容纳粹,支持希特勒独裁,尝到了失地赔款的结局。

苏联因为抗击纳粹得到世人尊重,却因为攻打柏林,破坏文物,军纪败坏受到世人的唾弃。

如果斯大林比希特勒更大气,和平解放柏林,苏联就是伟大的国家。

8

苏联攻打柏林就是之名的“柏林会战”,苏联共集结了250万人的部队,其中作战部队就超过了200万,另配属2450架飞机、14200门火炮、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德军方面以“维斯瓦河”集团军为主,包括柏林的保卫部队,中央集团军一部分。中兵力约80万人。火炮和追击炮104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500辆、作战飞机3300架。

再看一下战时的背景,当时德国败局已定,苏联和盟军都想抢先攻占柏林。但是相对于盟军,苏联更有实力单挑柏林。

战役于1945年4月16日打响,4月27日苏联军队攻入柏林中心,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战斗结束后,德军被俘48万,而苏联也付出了30余万人伤亡的惨痛代价。

首先,德军几乎将全部精锐部队都用在对抗苏联方面,而对付盟军的仅是一些缺枪少炮得“杂牌”部队,德军虽然人数少,但是战斗力却非常强。

其次,德军的战斗意志非常顽强,比如苏联攻击国会大厦外围的内务部大楼时,担任守卫任务的德军几乎全部阵亡。

9

众所周知,柏林战役是苏联在二战主动发动的战役中,损失最严重的一次战役。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布达佩斯之围和第九集团军的西进。防守柏林的士兵多数都是老弱病残和临时组建的民兵部队以及青少年步兵团。那么,号称苏联最精锐两个方面军为何还在柏林战役中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呢?

图为苏联军队占领柏林

首先,柏林已经是德国最后的防线。希特勒是一直都不同意撤出柏林的,这也就意味着柏林只要沦陷那么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政府也将因此倒台。而德国也为了完成一次绝地大反击在柏林战役中卯足了劲的对抗苏联红军,以等待戈培尔和西方交涉成功后一起反攻苏联,所以德国才在柏林战役时拼命的拖延苏联红军进攻的脚步。

图为苏联装甲部队

为此,这些临时组建的部队将柏林城进行了大改造来应对苏联方面军的进攻。并且即使很多的德军部队被苏联包围,这些德军也会拼死的反抗以阻止苏联军队的进攻。巷战的惨烈使得苏联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即使是13岁的德国儿童也可以使用铁拳火箭筒击毁苏联的T-34坦克,以致于苏联在人数占优的情况下仍然付出了几十万人的伤亡才在帝国大厦的楼顶插上了旗帜。

图为的军军官正在为青少年“颁奖”

正如戈培尔所说的那样,西线盟军很快就会意识到德国是布尔什维克进入欧洲腹地的唯一阻碍,盟军最后肯定会与德国携手对抗苏联。但是在德国的交涉团队开始和盟军交涉的时候,苏联红军已经彻底攻占了柏林城,而当西方国家意识到德国战略作用的时候,已经是二战结束后的1947年了,假如德国能在东线再坚持一段时间没准真的可以让西方回心转意并和德国合作对抗苏联,然而历史没有假设,后期苏联的绝对军力优势是德国根本难以抵挡的,早早的就被苏联占领也并不奇怪。

10

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占据优势,并不意味着没有牺牲。而且,在争夺柏林的战斗中,德军还有几十万部队在希特勒的鼓动下守卫着柏林。苏军对柏林志在必得,德军则誓死捍卫首都,这场战争必定极其惨烈。

当时,固守柏林的军队,主要包括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总兵力在80万人左右。这些军队,配备有大量的重型武器,拥有700门火炮和迫击炮,同时尚有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342架作战飞机。这个兵力和武器装备,势必成为摆在苏军面前的一块硬骨头。

为了尽快占领柏林,苏军更是下了血本。当时苏联调动了共计250万人的兵力,包括步兵、骑兵、空军、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为了减少人员伤亡,苏联还调配了14200门火炮、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同时征调了2450架飞机。希望通过重型武器的火力压制来尽快突破德军防线。

从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和武器装备来看,苏联是占据着明显优势。但是,德军则依托防御工事,利用河流和有利地势,组建了多道防线,誓死抵抗。苏联于1945年4月16日开始发起进攻,直至4月25日才实现了对柏林的全面包围。

经过多日激烈战斗后,双方又在柏林城内开始了惨烈的巷战。希特勒在柏林留下的几十万的精锐,为的就是要做困兽之斗。苏军的伤亡,也主要发生于城市巷战中。当时,德军在柏林内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利用地面建筑、地下室、排水沟和地下铁路,同苏军进行节节抵抗。

尽管苏联在人数和装备上占据优势,但却并不熟悉地形。可以说,在最后几天的城市巷战中,苏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痛代价。不过,经过苏军的英勇奋战,德军最终呈现出了全线溃败。

面对苏军的猛烈进攻,德军也开始出现了动摇。尽管希特勒还在抓紧组织和动员儿童参战,但已经有部分德军向苏军投降。到5月9日时,已经失去了“元首”的纳粹德国,最终宣布投降,柏林争夺战最终以苏联的胜利结束。

据战后统计,苏军在此站中付出了三十万人的伤亡的代价,但同时也取得了重大胜利,缴获了大批物资和装备。法西斯德国的投降和柏林战争的结束,标志着欧洲战事的结束。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