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据明代熊大木的小说《杨家将演义》,介绍穆桂英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战功卓著。民间传说更是不胜枚举。

穆柯寨在山东肥城,而在山西离石崖底村还有穆桂英墓。

山西原平《杨氏宗谱》就记有延朗名下有杨宗保、杨宗政、杨宗勉三子。

湖南黄梅发现的《杨氏宗谱》,更加明确地记有宗保妻穆氏,生文广、同信二子。

早在南宋遗民徐大焯编著的《烬余录》,也有延昭子宗保,官同州观察使,世称杨家将。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英雄的身影定格在刀光剑影的疆场,英雄的故事演绎成保家卫国的传奇。穆桂英与杨家将给人们留下美好印象,也是人民拥护的精神力量。

宋得天下于孤儿寡母,建国初,杜太后曾告诫赵匡胤,"吾闻为君难,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则求为匹夫而不可得!”

赵匡胤、赵光义制定的祖宗之法,虽避免了封建割据势力,抑制了宦官、外戚专权,然而重文轻武,也使许多英雄人物被篡改和抹杀。

忘战必危,就在国难当头,宋朝皇帝还是对忠臣良将猜忌防范,压制贬谪,不肯委以重任,对将帅提出的战守防御之策也是漠视冷淡。也使宋朝的几颗将星化成流星,不是冤死害死,就是气死屈死。象杨业(绝食而死),狄青(忧抑而死),宗泽(气死),岳飞(冤杀),刘锜(吐血而亡),种师道(气死),余玠(含愤自杀)。

对奸佞之臣,皇帝不仅宠信还重用,象蔡倞,秦桧,史弥远,贾似道,不仅为非作歹,陷害忠良,还把国史删消篡改,作伪灭真,诬古欺今,劝善不足,害人有余。

岳霖、岳珂父子根据岳飞生前史料事迹编辑的《鄂国金陀粹编》,《鄂国金陀续编》至今还在争论?

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理想信仰,没有英雄崇尚,没有道德良知,没有正义认同,也就没有了社会荣辱观,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担当。

到南宋恭宗,蒙古大举侵宋,各知州大臣,不是望风而逃,就是主动请降,临安朝堂,逃得仓皇,空无一人,递个降表还是临时任命文天祥。

南宋失天下亦孤儿寡母,蒙元灭南宋,朝堂之上,满朝文武逃得空无一人。谢太后无奈张榜"我国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小大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官离叛,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生,尚何人为?"

道是四个宫女,宁死不屈,留下悲怆凄楚之诗"既不辱国,幸免辱身,世食宋禄,羞为北臣,妾辈之死,死于一贞,忠臣孝子,期以自新。"

读史可以辨是非,明善恶,知兴替,懂荣辱。英雄是榜样,兴国是理想,胸中有大义,心里有良知,肩头有担当,脚下有力量。

最佳贡献者
2

我是作家、历史研究者煮酒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苗圃在电视剧《穆桂英挂帅》里给我们演绎了一个泼辣的巾帼英雄,这些年以穆桂英故事为基础而来的电视剧实在不计其数。在京剧中,更是有不少穆桂英精忠报国的篇目。

但是,穆桂英这个人物在历史上不存在的。

穆桂英最早出现在明代熊大木之小说《北宋志传》中,该书有时也被称为《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纪振伦小说《杨家府演义》中也有穆桂英的“记载”,由此可见,穆桂英其形象在小说中的出现,实是有“史”可依,当然,此“史”非正史。

穆桂英,乃穆柯寨穆羽之女。穆羽对这个女儿极溺爱,不若常人对女儿的教育之法,将一身本领倾囊相授,穆桂英在他的教育下,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身武艺超群,更兼机智果敢。甚至有的评书里,说她得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

穆桂英与杨宗保交战,宗保为其生擒,后得穆桂英倾心相许,入列杨家将。穆桂英同杨家将征战卫国,奇功屡建,甚至在佘太君的带领下,“十二寡妇西征”。小说里,穆桂英五十三岁犹为先锋,身先士卒,是中国通俗演义中典型的巾帼英雄形象。

虽然穆桂英的事迹多是虚构,甚至连其人形象亦为人们虚构出来,但这不妨碍她作为一个巾帼流传下去。

有宋一朝,重文抑武,独重文臣,对武将却不太上心,这才搞得在中国历史上经济建设首屈一指的皇朝竟然有了个“弱宋”之称,而外敌的入侵,对中原百姓而言实是难忍。北宋尚能偷安,南宋已经只是半壁江山,面对外敌的无力,人们对岳飞、杨家将等抗击外敌的著名将领抱有极大的好感,渐渐学生出些评书、故事。

南宋灭亡后,新朝建立,乃是元朝,可元朝统治者实为蒙古贵族,简直是“让压迫进行到底”的节奏,在蒙元这近百年的统治之下,人们对抗击外虏的期望几乎达到顶点,各种民族英雄故事广为流传。明朝建立后,对这种现象,应也是持着鼓励态度,毕竟人们倾慕于“忠君爱国”于统治而言,好处多多。

如此,杨家将的故事逐步发酵,渐渐形成系统的小说流传于世。穆桂英的原型,大约是明朝末年的秦良玉。

虽然是虚构的人物,但是这并不影响她的魅力所在,穆桂英这个形象已经是一个文化符号。

看完朋友,记得关注随手煮酒君哦~每天都有精彩有趣的内容等着你~~~

3

首先我们说古代演义或者是历史类小说其设定的角色一般都存在于历史中,当然有的角色属于人物照搬剧情原创,有的人物就是人物原创剧情照搬了。那么威风八面的穆桂英就属于后者,历史上或许有叫穆桂英的女子,但他的表现并不一定比小说里的出彩,而小说里的她在历史上却是有疑似的原型人物存在。

杨家在宋朝也算是颇有影响力的家族了而小说中杨宗保的剧情大多选取自杨文广以及被被杨延昭收养的杨琪,其妻穆桂英的原型自然也能从杨文广身上找到线索。据《宋史》记载,杨文广曾和狄青一起在范仲淹帐下做事,而杨文广又让自己的妻子军事家范氏改革过军政:

杨文广佐范氏改革军政,范氏以行“将兵法”闻名,文广与有力焉,升受供备库副使。

所以这位英勇又有谋略的范氏可以算作穆桂英众多原型之一。

而杨琪的妻子姓“慕容”,由于发音这就很容易让人把“穆”和“慕容”联系起来,这位慕容氏也是颇为勇武,浑身都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气质,所以衍生的小说中用“穆”姓来称呼之倒也说得过去。但作者为穆桂英设计的戏份如果只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未免也太单调,于是以行“将兵法”闻名的范氏自然也成为了原型之一,也正是这样,穆桂英也有了大破天门阵的可能。

最后说下天门阵,书中的阵法由于有法术的参与多少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事实上我们所说的阵把它简单理解为队形也没错。而穆桂英虽然不见于历史,但她身上的那种英勇无比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文/逻辑文史游

秀鸾刀破天门阵,桃花马踏西夏川~

4

近些年来在山西代县《杨氏宗谱》、山西原平《杨氏宗谱》中发现,在杨六郎延朗名下,都分别记有宗保、宗政、宗勉三子的名字;湖北黄梅发现的《杨氏宗谱》中,记载更明确,其间有“宗保妻穆氏,生文广、同信二子”。可见杨氏家谱中有穆桂英和杨宗保的。

因此,有些学者经过考证认为,穆桂英虽记载于正史之中,但并非历史上就无此人。另据称“杨文广之妻慕容氏,武艺高强,英勇善战,辽兵将均畏之”(《保德州志》)。慕与穆读音贴近,后人可能改了其姓氏,并且还给她起了民间通用的‘桂英’这一名字,以取其流传的方便。(刘子钦《话说“杨家将”》,山西《文史研究》1988年第1 期)。

5

中国历史上有四个女人被称作巾帼女英雄,她们分别是北魏时期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大唐女将樊梨花,宋朝的女英雄梁红玉以及我们今天所讲述的主人公穆桂英。在人们的认知之中穆桂英是杨门女将之一,她年轻的时候比武招亲拿下杨宗保,结婚之后挂帅出征大破萧天佐的天门阵。后期杨家满门辞官回乡,然国无宁日53岁的她再次挂帅出征保家卫国。

人们评价她不被封建礼数所束缚,年纪轻轻就可以自作主张用比武招亲的方法为自己找到如意郎君。世人称赞她一身魄力且敢于挑大梁,小小年纪又是女儿身就敢挂帅出征上阵杀敌。还有人说她满腔热血,年老时身上那份报国热情也丝毫不减。但笔者想阐述一个事实,这样的英雄人物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她只活在小说和影视作品中。那么有什么理由可以证实历史上没有这个人?世人又为何要编撰出来这样一个人物?

一:历史上的杨宗保查无此人

现在流传的小说以及影视作品都说明穆桂英是杨宗保的老婆,而这个杨宗保是杨延昭的儿子、杨继业的孙。杨继业本名叫做杨业,继业一名是戏剧流传的。他本来是后汉的大将,归属之后渐渐得到了皇帝的重用,最后伐辽失利死在了战场之中。杨延昭是杨业与佘赛花的第六个儿子,在《宋史》杨门列传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而这个杨宗保被传是杨六郎与后周君主柴荣小女儿柴秀英所生,柴秀英年少丧父被宋太祖赵匡胤收养与宫中,成年后嫁给了杨延昭被育有一子取名杨宗保。但事实上关于杨延昭的妻子正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记载,柴秀英也是后人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连母亲都是不存在的,杨宗保更不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况且如果杨宗保真实存在《宋史》中应该有详细的记载,然而史书中的杨门列传只记载了杨业以及他的几个儿子。翻遍史料都不见“杨宗保”三个字出现,所以说历史上并没有杨宗保这个人,作为他妻子的穆桂英也不可能是真实存在的。

二:正史上也没有关于穆桂英的记载

每个朝代都有史官记述当发生的事情,等朝代覆灭之后下一个朝代也会编撰有关上一个朝代的史书,许多名人因为对国家有着卓越的贡献可以被收编在史书之中。《宋史》中就有有关杨家将的记述,但其中并没有提到穆桂英这个人物。按理说穆桂英大破天门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应是一个有功之臣,编撰史书时将其收录是应该的事情。

但不仅杨门列传中没有记载穆桂英,连《宋史——列女传》都没提到这个巾帼女英雄。《列女传》讲述了生活在宋朝的四十九位女子,她们生活的年代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世人皆知的事迹。此传还特地记述了一些为国家忠心耿耿的忠义型女子,如若北宋年间真有穆桂英这个人元代人在写列女传时怎么不把她加上去?

至于后人要编撰出穆桂英这个人的原因,笔者认为这是后人对杨家将的一种怀念与敬仰。杨氏一族,满门忠烈,这是我们能听到的关于杨家人的最多的评价。世人对这种满门忠烈的家族总是满怀崇敬,然而男性人物在历史上已经定格,不能编出一些多余的事迹来篡改真实的历史。这样的情况下编出一个不被封建思想束缚、敢于用一己之力上阵杀敌的女英雄才是上上之策。

虽然历史上没有穆桂英这个人,但她仿佛真实存在一样。或许是小说以及影视剧将她刻画的太过逼真,又或者是她身上带的那种一心为国、不记前仇的大无畏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关于北宋那段历史的真实情况我们已经无法了解,但穆桂英这个女英雄已经活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

6

历史上没有这个人,穆桂英和他的丈夫杨宗保都是小说虚构人物。虽然杨家将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但是真正能对应史书的人物也就杨业(妻折太君)、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小说《杨家将传》《杨家府演义》等虚构了一大批杨家人物,其中就包括柴郡主、杨宗保、穆桂英等,杨宗保是杨延昭和柴郡主的儿子。《杨家将传》说杨文广是杨宗保弟弟,也是柴郡主所生,这和正史上杨延昭之子是符合的。

而《杨家府演义》就不太一样,说杨文广是杨宗保和穆桂英的儿子。但杨宗保和穆桂英两个其实都是虚构人物,小说中杨宗保的故事,部分取材于历史上的杨文广;小说中穆桂英的故事,则可能受到折太君的影响。折太君就是小说中佘赛花的原型,“佘”本字应该是“折”,折姓来自西北少数民族,在五代时期折家军也非常有名。总之,穆桂英作为历史人物是不存在的,《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都是戏剧文学,并非客观历史。

感谢阅读, 欢迎关注!

7

中国古代文化发达喜欢地图开疆文学创史,穆桂英就是文学创造的虚拟人物之一。穆桂英这个人物最早出现在明朝小说家熊大木的《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传》中,后来随着影视剧的热播,评书演员的评书各种戏曲的演出而家喻戶晓。其中苗莆版的穆桂英最爱看。小说中认为,穆桂英是穆柯寨主穆羽之女,从小受异人传授文武双全,跨下桃花马掌中绣绒刀勇冠三军。两军阵前生擒杨宗保,两人成亲后归宋。从此成为杨门女将一员,最出色的战绩是挂帅打辽国大破天门阵,爵位是浑天候。后来佘太君百岁挂帅十二寡妇征西。真实的历史是杨延昭的儿子是杨文广,他是宋仁宗时范中淹手下骁将打过西夏,随大将狄青南征过广西的侬智高。杨宗保实无此人,穆桂英也是虚构的,二十四史中记载的唯一封候的女将军是明朝末年的秦良玉。宋辽在宋真宗时就己经订立《澶渊之盟》,双方此后一百多年无战事直到宋金海上之盟签订后。所以,大破天门阵更是无从谈起。不管怎么说,从文学艺术方面看,杨门女将和十二寡妇征西的故事还是充满正能量的。



8

我老家陕北府谷木瓜镇传说就是当年穆桂英之弟穆瓜率兵镇守边关之地。府谷是佘太君家乡,其真实姓应是“折”,府谷至今还有很多折姓子孙。府谷七星庙就是当年佘太君与杨业结亲之地,现今当地每年最大的庙会也于此。

9

穆桂英,小说《杨家将演义》中的女杰,穆桂英这个名字,曾一度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巾帼英雄代名词。

在杨家将中她是一个英姿飒爽,貌美如花,武艺超群的元帅霸王花。她刚柔并进,温柔贤淑,深得人们的爱戴,穆桂英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被世人熟知。

那么历史真的有穆桂英这个人吗?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查无此人,根本就没有穆桂英这个人。在正史《宋史·杨业传》里面收录的只有杨业和他的七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并没有提到女眷,更没有穆桂英这个女人。而在《宋史·烈女传》中收录的宋朝40多名巾帼英雄里,也没有看到穆桂英这个名字。

因此说在《杨家将演义》中出现的穆桂英这个巾帼英雄人物形象,确实是作者虚构的一个女人。

关于穆桂英这个大名,人们都是通过《杨家将演义》,《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等小说故事,才熟知的穆桂英这个敢爱敢恨的巾帼美女英雄。

那么为什么作者会凭空捏造一个这样的霸王花穆桂英呢?

我们以《杨家将演义》为例,这个小说主要讲述的以老令公杨业为首的杨家一门忠烈,祖孙三代忠勇报国,最终战死沙场的故事。杨家父子的英雄事迹已经深入人心,可歌可颂的地方已经基本透明,所以为了更好的吸引读者眼球。进一步塑造杨家将的英雄壮举,只能在女人身上做文章,把杨门女将也塑造成巾帼英雄的形象,这样才最完美的。

因此,就有了杨门女将的出现,杨家七子的遗孀成了杨门女将的代表人物。而穆桂英作为杨家第三代媳妇脱颖而出,成了名震天下的穆元帅女中豪杰。

所以说在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穆桂英这个人,穆桂英的事迹也纯属虚构,她的出现只是让杨家将的故事更加精彩。

10

(连环画上的穆桂英)


首先可以明确的说,正规史料里是没有穆桂英这个人的,不但穆桂英不存在,佘太君也不存在;杨继业的夫人不姓佘,而姓折。

正史里是没有“杨家将”的,但是却有“折家将”的。折家是鲜卑后裔,世代为府州土豪(今天陕西府谷县),又因为府州在北宋时期处于西夏、北宋与辽国交界之地,所以北宋干脆让折家世代镇守府州,这是“折家将”的基础:世世代代折家有人担任府州知州职务。

如果说佘太君是真有原型的话,那么在正规历史史料里就没有穆桂英这个人。

但是,大家懂的,自从明末清初《杨家将》流传开来以后,不仅是普通老百姓,就是文人墨客也爱找个原型什么的,所以关于穆桂英的原型,一般来说有两种说法,但在我看来,这两种说法都很不靠谱,已经接近于臆想了。

第一种观点是穆桂英其实是“慕容氏”变音。

持这种观点的人的理由有两个,但在我看来都非常搞笑:

首先,杨继业的夫人折氏是鲜卑人,这说明杨家因为久在边境,不排斥与异族通婚,而北宋初期,鲜卑人除了折氏以外,还有一支更为显赫,这就是以慕容延钊为代表的慕容氏,慕容延钊是被宋太祖尊称为“兄”,死后封王,后世子女代代与赵氏皇族联姻,所以慕容氏与杨氏联姻也不奇怪。


(传说中的慕容氏)

其次,麟州杨氏除了杨继业一支,还有杨继业弟弟杨重勋一支,而杨重勋的孙子杨琪娶了慕容家族的女性为正妻,这是欧阳修给杨琪写墓志铭时提到的,可以说板上钉钉;而杨琪是杨文广的堂兄弟,杨琪在仕途上得到了伯父杨延昭很多帮助,所以杨琪能娶慕容氏,那么杨文广也很有可能娶了慕容氏。

这个理由真的很扯,很牵强,我个人觉得。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穆桂英是明初丽江土酋阿甲阿的女儿,理由是明朝初年阿甲阿率先内附,朱元璋赐其姓“木”,世代为丽江土司。

而明末清初最早出现“穆桂英”的《北宋志传》和《杨家府演义》里的“穆桂英”其实原名是“木桂英”、“木金花”。

而“大破天门阵”里许多要素和丽江不少传说对的上,所以成书于明末的《北宋志传》和《杨家府演义》里的穆桂英的原型很可能是丽江土司的女儿。


另外,这一派观点还认为成书于明末的《北宋志传》和《杨家府演义》里的杨文广、杨宗保原型是明朝播州土司(今贵州遵义)杨氏,因为播州土司杨氏从明初就自称自己是“杨家将”后人,所以明末成书的《北宋志传》和《杨家府演义》里很多“杨家将”的故事是照搬播州杨氏的故事。

但是这种说法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是《北宋志传》目前最早版本是明朝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此时播州杨氏最后一任土司杨应龙发动的“播州之乱”已经被明军平定了六年,播州杨氏一族几乎被连根拔起。

而《北宋志传》纪振伦是江宁人(今天南京),他有什么理由去美化一个作乱的土司家族?把这个家族的故事融入到“杨家将”故事里?

更何况明朝万历年间又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话,没有电报,纪振伦作为一个江南人,他从哪儿知道丽江土司姓木?又从哪儿知道播州杨氏自称“北宋杨家将”后裔?

说难听点,要说穆桂英原型是世镇云南的沐家的某一个女儿可能还靠谱点。

综上所说,历史上是可以明确没有“穆桂英”这个人的,而目前不管是“慕容氏”还是“丽江土司木氏”说,都非常不可信,因此,我个人意见是穆桂英应该没有原型,就是纪振伦虚构的人物。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