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劲韩”之名不是白来的,是实打实打出来的。战国七雄,如果没点本事,能当得起这个“雄”字吗?

在七雄的排行当中,不同的时期会出现不同的排名,但是可以看到,不管什么时候,韩国都是比较弱势的。

公元前403年-前357年七雄排名:魏、楚、齐、赵、韩、秦、燕。

公元前356年-前341年七雄排名:楚、齐、秦、魏、赵、韩、燕。

公元前340年-前311年七雄排名:齐、秦、楚、赵、魏、韩、燕。

公元前310年-前284年七雄排名:秦、齐、赵、楚、燕、魏、韩。

公元前283年-前262年七雄排名:秦、赵、燕、楚、魏、韩、齐。

公元前262年-前221年七雄排名:秦、楚、齐、魏、赵、韩、燕。

当然,从上面的排名我们也能够看出来,在战国初期韩国不算最差的,排名领先秦国,可见其韩国作为三晋之一,多少还是有点家底的。


战国时期,诸侯国比较分散,在日渐激烈的斗争当中,逐渐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形势,最后根据他们当时的格局,确定战国七雄为齐楚秦燕赵魏韩,当然还有一些小型的诸侯国,但是他们的实力远逊于战国七雄,比如说宋、卫等。

而战国七雄在形成的过程当中,也在不断的兼并其他的小国,韩国当时就是兼并了郑国,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实力,跻身于七雄的行列。

那么韩国到底是凭什么能够跻身于七雄的行列

1,军事优势

韩国兵器是当时的战国一绝,其有着自己独特的冶炼方法,可以说是在战国时比较先进的。

当时它有一种著名的武器就是弩,其他各国都因为这个弩而惧怕韩国,不敢轻易攻打他。当时有这样一句话,“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这个弩的射程超过了800米,以当时的技术来说,发明出来这种射程的弩,已经是很成功的了,在这韩国的剑器也是非常的锋利,使得外敌不敢轻易入侵。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先进的军事优势,使得韩国这个弹丸小国守着一方土地。



2,变法

战国其实就是一个变法图强的过程,无论是吴起在楚国,李悝在魏国,商鞅在秦国,谁先变法,谁就强大。韩国也不例外,韩昭侯在位时,任用申不害进行变法。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军备。使韩国国力大增,十数年间,诸侯无侵者。


韩国最终为何越来越弱,最终灭亡呢?其最大原因就是地理位置太差!

韩国在三晋当中领土并不是最多的,而且周边全是大国,属于四战之地。由于地处黄河中游地区,韩国东部和北部都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以及有当时已很薄弱的东周(洛阳),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所以其立国以来没少受欺负,虽然有过短暂的强盛,但是没有发展空间,最终只能走向灭亡。

至于后来秦为什么第一个灭的就是韩国,没办法,谁叫你韩国挡着函谷关,秦国想要像东方发展,韩国首当其冲。

最佳贡献者
2

谈秦说汉(179)

首先说,韩国能跻身战国七雄,凭的是实力。可能有的人以结果为导向,认为韩国是第一个被秦国所灭亡,就质疑韩国被列为战国七雄之一的合理性,这是不对的。事实上从“三家分晋”到战国称雄初期,韩国是韩、魏、赵三国中实力最强的

韩国、魏国、赵国均脱胎于晋国。韩国领导人的先祖辅助晋国,被封在韩原,所以后代宗族人以国为氏,称韩氏。晋景公时期,司寇屠岸贾作乱,要杀光赵氏,若不是韩氏后人韩厥暗中帮忙,就不会有赵氏孤儿续存,更不会有后面的赵国什么事。

公元前597年,晋国设置六卿,韩厥位居一卿,号为献子。也就是说,晋国的政、军最高指挥权,实际已经到了韩氏宗族手中。公元前566年,韩献子去世后,他的儿子宣子继承爵位,韩宣子迁徙到州邑。州邑就是韩氏宗族最早的领地了。

公元前497年,六卿中的范氏、中行氏二卿因对赵简子“卫贡邯郸500家”的安置方法不满而作乱,晋定公命令韩宣子和赵简子率军攻打范氏、中行氏,占有二卿的土地。同年,韩宣子去世,他的儿子贞子继承爵位。韩贞子迁居到平阳,韩氏的领地更大了。

韩贞子去世后,他的儿子简子继位。韩简子去世后,他的儿子庄子继位。韩庄子去世后,他的儿子康子继位。韩康子和赵襄子、魏桓子一起打败了六卿之知伯,瓜分了他的领地。韩康子、赵襄子、魏桓子三家氏族的领地更大了,甚至超过了诸侯。

韩康子去世后,他的儿子武子继位。韩武子率军进攻郑国,杀死了他们的国君郑幽会。而这时的晋国因大权旁落,卿族越来越强大,晋君已无力指挥韩、魏、赵三家氏族了。公元前542年,韩武子去世,他的儿子即位,被赐封侯爵,也就是景侯

公元前408年,韩景侯进攻郑国,占领了雍丘。因晋君势微,无力主持土地分封,卿族各自占领的领地都归自己,而晋君还要不停地赐封土地给有功之人,变成土地越来越少,韩、赵、魏三家的领地越来越多,晋国的瓦解已在所难免了。

公元前403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三家实力派均派出使者朝见周天子,请求天子将其分封为诸侯。虽然说这样违反了周朝的礼制,但周威烈王看生米煮成了熟饭,也没有反对的能力,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封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赵国建都晋阳,也就是现在的太原晋源区,辖山西中部、东北部、东南部少部;魏国都城在安邑,也就是现在的临汾尧都区,辖西南部、东南部少部;韩国都城在平阳,靠近周天子的都城洛阳,也就是现在的运城夏县,辖东南大部和西南少部。

公元前400年,郑国出兵包围了韩国的阳翟,韩、郑两国开撕。同年,韩景侯去世了,他的儿子列侯韩取即位。韩列侯在位16年去世,他的儿子文侯即位。公元前385年,韩文侯率军进攻郑国,占领阳城。又进攻宋国,打到彭城,俘虏了宋国国君。

公元380年,韩国派军进攻齐国,打到桑丘。公元378年,韩国进攻齐国,打到了灵丘。公元377年,韩文侯去世,他的儿子哀侯即位。公元前376年,韩哀侯与赵、魏三家彻底瓜分了晋国。次年,韩国吞并郑国,于是把都城迁到了新郑

“三家分晋”时,战国时代已经来临。这时的赵国北部有匈奴、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魏国位居韩、两国的中央,与齐、楚交界;韩国的领土虽相对没有赵、魏的面积大 ,但紧邻天子首都洛阳,北据黄河之险,西有函谷阻隔,地处中原心脏。韩军以不费吹灰之力天灭郑国,又甲兵以吊打齐、宋二国,还没有资格跻身战国七雄之一吗

假如不是与秦国为邻,中原列国,谁敢触碰韩国的虎须?当然,历史没有假如,韩国因阻住秦军东出之路被先灭,其余六国也不一样被灭了吗?什么“李悝变法”、“胡服骑射”、“申不害变法”、统统干不过“商鞅变法”,九十步笑一百步,大势所趋,真不是韩国太无能。

2020/9/26

3

韩国,是战国时期周朝的诸侯国之一,被史学家与魏、赵、秦、楚、燕、齐并称为“战国七雄”。

其实相对于其他六国来说,韩国是个存在感比较低的国家。

但是,韩国的霸主之名却绝不是浪得虚名。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地,发动了晋阳之战,公元前403年,三家大夫获得了周天子的承认,被列为诸侯,从此晋国被一分为三,韩国至此建立。

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国,将新郑作为都城,公元前325年,韩巍两国在巫沙并尊为王。

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成为六国第一个被灭的国家。

不要以为第一个被灭就觉得韩国弱。

其实韩国非常的不容易,大家都玩过围棋,有句话叫做“金角银边草肚皮”,那么秦国和齐国算得上是“金角”,其他诸国也算得上“银边”,就韩国这个倒霉孩子是被各国夹着,典型的“草肚皮”。

但是韩国却在这样的夹缝中生存了近二百年,还成了霸主,真的是很有本事,韩国发明的弩,是战国时期最具杀伤力的武器,有句话叫“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可见韩国的军事科技水平。

韩国国力最强的时候,也和秦国一样,经过了一次变法,由和商鞅同属法家的申不害主持的,变法后,韩国国力大增,但因为“草肚皮”的地理位置,发展的水平终究有限,最后难逃被强秦所灭的命运。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4

韩国虽然在七雄里吊车尾,但起码是牌桌上的玩家,跟那时候宋、鲁、卫、中山比妥妥的重量级大佬。

韩国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吞并了郑国,自韩氏立国,灭郑一直是韩国的首要国策之一,早在三家分晋的时候韩康子就特别拿下了伐郑的桥头堡成皋作为前进基地,其吞郑的野心昭然若揭。之后自韩康子到韩哀侯一共花了六代人78年才吞并郑国,中间还被郑国击败包围都城差点反杀,灭郑还是靠着魏国伐楚无暇西顾完成的,可以说很辣鸡了。

但是,也正是韩哀侯吞并郑国完成了韩国的百年国策,使韩国拥有了挤入强国行列的体量和资本。

在韩哀侯的儿子韩昭侯时期,韩国开始真正的强盛起来,他任用郑人申不害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改革,大力推广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运用,鼓励民众开荒种地,再配合施肥改善土壤深耕细作的耕作方式使得农业产量大增,而且韩国手工业相当发达,有着宜阳铁矿这个当时最大的铁矿BUFF加成,韩人冶铁锻造技术高度发达,兵器制造业居于列国之先,据《战国策》记载“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手工制作业的发达又带动着商业的繁荣,韩国商人穿梭于各国贸易往来,韩国的阳翟也成为商旅云集的大都市之一。

在解决经济基础之后,申不害又开始改革上层建筑,首先打击段氏、侠氏、公厘氏三大强族的势力,削弱贵族特权,建立官吏选拔制度,加强君主集权,整肃军事,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使韩国的战斗力大为提高,一时之间韩国国势大涨。经过申不害变法后的韩国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建立了一只装备着强弓硬弩且训练有素的劲旅,时人称之为“劲韩”。

靠着这支军队,公元前353年韩攻东周,取陵观、刑丘、高都、利。公元前354年,在魏伐赵之役中,联齐攻魏救赵,迫使魏军放弃围攻回援,解了赵国之围,即围魏救赵。公元前343年,魏国伐韩,又死守都城新郑使魏军寸步不的前行,前来救韩的齐军和魏军主力在马陵遭遇爆发决战,此战以魏军大败结束,直接导致魏国自文侯、武侯、惠王三代以来的霸业中衰。公元前346年韩国又与魏国联合出兵,攻取了楚国的上蔡。在垂沙之战的时候和齐魏大破楚军夺其重镇宛。

最终公元前325年,魏惠王在巫沙与韩宣惠王盟会,尊其为王。又在两年后的五国相王中和其他四国互相承认对方王号,组成联盟合纵抗秦。

此时的韩国,《史记·苏秦列传》记载是“韩国北据巩洛、成皋山河之固,西有宜阳、商阪关塞之险,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天下强弓劲弩皆出自于韩。”妥妥的一流强国。

而记载韩军则是“溪子、少府时力、距来者,皆射六百步之外。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韩卒之剑戟皆出於冥山、棠溪、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革抉簠芮,无不毕具。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

虽然有苏秦商业互吹的因素在里面,但是侧面也反映出韩国确实不弱,劲韩的说法也就产生了。

当然,韩国也就风光这几十年,之后就迅速衰弱沦为各个大国之间的肉便器了,先是被魏国摁着打,魏国衰落之后在秦楚争霸的时候又在秦楚之间反复横跳,楚国衰退齐国崛起之后又沦为秦齐对抗的缓冲区,被秦国的割肉战略一口一口侵吞,实力越来越鶸,到了战国末期韩国上党郡的归属问题又引发秦国和新兴强国赵国的激烈冲突,爆发了搅动天下局势的长平之战。终战国之世,韩国始终扮演着一个小跟班和经验包的角色,要么跟着哪个大佬去跟别的大佬开片,要么就是某一国家强盛后伐韩然后另一强国救韩的套路不断重演。

虽然在伊阙之战的时候,韩国和魏国倾举国之力反攻侵袭而来的秦军,但是还是被白起摁在地上一顿摩擦,韩国精锐尽丧,之后就一直处于苟延残喘等死的状态了。在秦王扫六合的时候韩国作为第一个扑街的仔,自然而然就给人一种很弱的感觉咯。

5

毕竟三晋之一,有大哥护着

弱小,只是开始选择了错误的战略方向

农业开发转移了,占据那么多山地干什么

6

第一,韩国所在位置地形较为险峻,不容易用兵;

第二,韩国士兵战斗力较强;

第三,武器装备好,强弓劲弩、神兵利器都出自韩国;

第四,韩国有外交优势,几次即将亡国都被诸侯救了下来;

第五,韩国地盘比较大,秦国一口吞不下,只能逐步蚕食;

第六,老天爷帮忙,昭襄王攻下野王(野王基本是平原地域,东方已经无险可守),上党道绝,韩国已经没有反抗的能力了。偏偏赵国参与了进来,秦赵开战4年,顾不上韩国。后来昭王死,孝文王继位,一年就挂了,文王死,考烈王继位,两年挂了,后来秦始皇继位,只有9岁,内部不稳顾不上外事,后来公子姣造反,嫪毐造反,又给韩国续了30年寿命

7

战国七雄之韩国,拥有宜阳铁矿,冶炼技术高,制造业当时很强,其生产的兵器列国所喜爱。申不害变法后其国力得到很大提升,兵士装备优良,人数随少但精良被称为韩锐土。国内比较稳定,百姓相对富裕。外交得当,利用错综复杂的势力自已成为争取的对象,处四战之地稳如泰山。韩国人才也比较多,使其攻不足但守有余。谢邀。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