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保持和平,其根本原因在经济方面。
中国古代历史的治乱模型大概是这样的:
王朝一般从战乱中兴起。因为战乱,所以全社会人口大幅度减少,一般要减少5-7成左右,非常惨烈。比如西汉建立时,人口只有1300万;到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在籍人口达59594978人。当地学者考虑到未纳入统计的隐户及迁居汉地的外族,因此认为西汉末人口应有6300万。但是,到了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人口仅为2100万。另外的4200万人哪去了?在改朝换代战乱中非正常死亡了。惨烈无比。
隋唐换代也是这样,请见下表:
隋唐换代,导致人口从5000万减到了1500万,3500万人非正常死亡。
安史之乱导致的后果也和改朝换代相同:
安史之乱,导致大唐人口从5291万锐减到1690万,减少了3600万!
改朝换代的代价巨大。但幸存者就开始了相对好的生活。
以大唐为例:人均资源充足时,天下太平;人均资源下降到一定程度就导致战争
唐初实行均田制,成丁人均授田80亩。这就非常好了,一家人只要肯干,就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但是,随着人口增加,新开垦的田地却跟不上人口的增长。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均土地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人均生活水平开始下降。社会上出现流民,逐渐有各种动乱。
根据数据计算,大唐初年,全社会人均耕地约45亩。而到了公元752年的人口峰值时,总人口为5997.55万,总耕地面积为8.5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14.2亩,比唐初时下降了近7成。接着就爆发了安史之乱,人口也减少了7成。
以大清为例:结论与大唐的例子相同,人均资源变化导致社会状态从和平变为战乱。
清朝的情况与大唐的情况基本相同。先请看下表:
清朝可开发的耕地与大唐差不多,但是人口却多多了。从大清立国,到1734年,基本上处于内部和平发展期,主要是耕地不断开发,虽然人口增加,但人的生活水平处在增长中。
但是,从1734年以后,人均资源就处于迅速下降过程中。到了1851年,大清人均耕地降到了最低点。人均耕地仅为1.6亩,仅相当于1734年峰值的21%,人均资源下降了79%!
而1851年发生了什么?当年爆发了两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一个是太平天国,一个是江淮地区捻军起义。
结束语
其实这就是古代农业社会的马尔萨斯陷阱。中国古代王朝,无法突破农业社会的极限,因此马尔萨斯陷阱一直在起作用
大唐从王朝建立到陷阱出现,用了137年;大清则因为前90年的土地开发增速竟然超过了人口增速,危机发生的视角大大延后了,危机爆发用了207年。
唐朝和清朝的人均资源变化史,虽然稍有不同,但总体逻辑基本一致。当人均资源下降到峰值时的2-3成时,社会就开始剧烈动荡。
农业社会受生产力水平限制,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始终有限,因此,马尔萨斯陷阱在农业社会无法被突破。只有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之后才能打破马尔萨斯陷阱。
因此,古代王朝能保持和平的根本原因是人均资源量合适。人均资源在一定程度之上时,人的生活水平处在上升过程中,这样社会经济发展、生活安定。当人口增加,人均资源过了一个临界点之后,人均生活水平开始下降,社会就进入动荡期、动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