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想换一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虽然常说是由于农民吃不上饭,导致农民起义而推翻原来的王朝。但我试问一下,又有几个朝代是真正被农民推翻的?

三代之前,就不用说了,总体来说就是一堆贵族间在交替权利,就连三皇五帝的禅让在史记里也能找出一堆的血缘联系来。总之一句话,权利一直在贵族权流传。

推翻暴秦的是山东贵族;分割汉家的是地方军阀;从晋到宋无不是被原先的贵族取代……

朱元璋倒是真农民出身,但真到登位后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得出元朝失国的原因却是——对百姓太过宽厚了~

从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充其量就是导致这一切都催化剂、导火索到最后无不是当了贵族间争权夺利的枪罢了。真要是没有权贵做幕后推手的话,那就什么都不会发生,有宋一朝,农民起义超过400次,又有哪次成了气候?(其实现代也有,犯忌讳就不说了)

贵族(有野心做最高位置的那种),就像一条条饿狼,对内斗、对外斗。凡是他们觉得对自己有用的,就没不敢利用的:

国家这么大,总有个水旱不均的时候,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那就是滔天大祸。不管是养寇自重,还是改朝换代,就没他们不敢做的。

等到打累了,在不断的攻伐或是妥协中,新的君主诞生了。看着满目疮痍的国家,这帮野心家不得不收起自己的野心顺便躲在角落里舔舐伤口,等着下一次机会的来临。

这个期间就是所谓的天下太平吧~

最佳贡献者
2

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主要以秦朝以后,统治时间较长的几个封建王朝来讨论,汉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这五个朝代都持续了超过两百年,也维持过较长时间的和平,事实上,秦朝和隋朝也是有机会维持较长时间的统治的,但是这两个王朝却很快瓦解了,因此我们回看这些朝代建立之初采取的一些措辞,就能找到答案。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废除分封制,以郡县制取代,从文化,制度上进行全国性的统一,这本来是维持稳定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但是秦朝在建立之后,秦始皇征伐四方,修建长城,大兴土木,这种滥用民力的做法,搞得百姓民不聊生,加上秦灭六国后,并没有彻底消灭各国的残余势力,这也导致了秦末各地民变四起,最后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刘邦建立汉朝的时候,情况也不太好,因为在他看来秦始皇的郡县制虽然有可取之处,但还是失败了。为了击败项羽,刘邦分封了异姓王,为了遏制异姓王,分封了同姓王,这种郡国并行的制度起到了较好的过渡作用,但是实施中央集权才是维持国家稳定的基本方针,所以异姓王被搞死了,但还有同姓王,经过了秦末动荡,楚汉之争,西汉的社会环境开始出现了各种危机,因此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政策主要是修养生息。

这个政策十分关键,促成了汉朝的崛起,也平息了百姓的不满,千万不能忽视封建王朝时期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常年的战乱,朝廷横征暴敛,百姓对朝廷的满意度就会不断下降,当突破了一个临界点,也就是普通百姓根本就活不下去时,农民起义就会爆发,除了宋朝和清朝外几乎所有的封建王朝都灭亡于农民起义。

唐朝,宋朝时期,在建立了国家之后,除了对付外敌会动用举国之力外,建国之初采取的政策几乎都是轻徭役,薄赋税,让百姓修养生息,这是让国家长期稳定的一个基础,但是光这样就足够了吗?显然是不够的,大多数的百姓是渴望和平的,但是任何一个朝代都不缺少野心家,因此在建立一个朝代之初,铲除可能会威胁到统治的反对势力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在汉朝初期,汉朝的朝廷先后铲除了异姓王,削弱了同姓王,剿灭了叛党,唐朝时期,铲除影响力较大的门阀士族,宋朝杯酒释兵权,收拢军队权力,明朝朱元璋搞了明初四大案,铲除开国功勋,出兵远征北元,清朝时期,镇压反清复明势力,打压多尔衮,削三藩,收复台湾,征讨准噶尔,这些举措的目的都是为了铲除可能威胁到国家稳定的势力。

在内部,让百姓修养生息,轻徭薄赋,确保百姓对朝廷的满意度,同时还要打击,铲除威胁到王朝稳定的敌对势力,另外统治者手上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都是确保能够不打仗,天下太平的根本原因。

3

能保持和平,其根本原因在经济方面。

中国古代历史的治乱模型大概是这样的:

王朝一般从战乱中兴起。因为战乱,所以全社会人口大幅度减少,一般要减少5-7成左右,非常惨烈。比如西汉建立时,人口只有1300万;到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在籍人口达59594978人。当地学者考虑到未纳入统计的隐户及迁居汉地的外族,因此认为西汉末人口应有6300万。但是,到了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人口仅为2100万。另外的4200万人哪去了?在改朝换代战乱中非正常死亡了。惨烈无比。

隋唐换代也是这样,请见下表:

隋唐换代,导致人口从5000万减到了1500万,3500万人非正常死亡。

安史之乱导致的后果也和改朝换代相同:

安史之乱,导致大唐人口从5291万锐减到1690万,减少了3600万!

改朝换代的代价巨大。但幸存者就开始了相对好的生活。

以大唐为例:人均资源充足时,天下太平;人均资源下降到一定程度就导致战争

唐初实行均田制,成丁人均授田80亩。这就非常好了,一家人只要肯干,就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但是,随着人口增加,新开垦的田地却跟不上人口的增长。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均土地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人均生活水平开始下降。社会上出现流民,逐渐有各种动乱。

根据数据计算,大唐初年,全社会人均耕地约45亩。而到了公元752年的人口峰值时,总人口为5997.55万,总耕地面积为8.5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14.2亩,比唐初时下降了近7成。接着就爆发了安史之乱,人口也减少了7成。

以大清为例:结论与大唐的例子相同,人均资源变化导致社会状态从和平变为战乱。

清朝的情况与大唐的情况基本相同。先请看下表:

清朝可开发的耕地与大唐差不多,但是人口却多多了。从大清立国,到1734年,基本上处于内部和平发展期,主要是耕地不断开发,虽然人口增加,但人的生活水平处在增长中。

但是,从1734年以后,人均资源就处于迅速下降过程中。到了1851年,大清人均耕地降到了最低点。人均耕地仅为1.6亩,仅相当于1734年峰值的21%,人均资源下降了79%!

而1851年发生了什么?当年爆发了两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一个是太平天国,一个是江淮地区捻军起义。

结束语

其实这就是古代农业社会的马尔萨斯陷阱。中国古代王朝,无法突破农业社会的极限,因此马尔萨斯陷阱一直在起作用

大唐从王朝建立到陷阱出现,用了137年;大清则因为前90年的土地开发增速竟然超过了人口增速,危机发生的视角大大延后了,危机爆发用了207年。

唐朝和清朝的人均资源变化史,虽然稍有不同,但总体逻辑基本一致。当人均资源下降到峰值时的2-3成时,社会就开始剧烈动荡。

农业社会受生产力水平限制,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始终有限,因此,马尔萨斯陷阱在农业社会无法被突破。只有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之后才能打破马尔萨斯陷阱。

因此,古代王朝能保持和平的根本原因是人均资源量合适。人均资源在一定程度之上时,人的生活水平处在上升过程中,这样社会经济发展、生活安定。当人口增加,人均资源过了一个临界点之后,人均生活水平开始下降,社会就进入动荡期、动乱期。

4

几百年???哈哈哈,几个朝代熬过了三百年的???

5

因为生产资料的重新分配后,缓和了阶级矛盾,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对抗,这种局面随着生产资料和财富的集中后,阶级矛盾又会凸显出来,就是有钱人太有钱,穷人太穷,当无法调和这种矛盾的时候,必然被农民起义等推翻。重新划分生产资料!

6

几百年倒是有些夸张,毕竟一个王朝最长也不过三百年左右,但大一统王朝在统一天下之后,往往能够维护数十年的和平期,倒的确是存在的。那么,为何这些王朝在统一天下之后,国家能够迅速稳定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和平稳定呢?个人认为无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1、百姓人心思定。历来王朝更替,总会伴随着连绵不绝的战争,而在战争之中,命运最为悲惨的无疑就是老百姓,当可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生产生活都会遭受到极为严重的损失,只有经历战乱的人们,才会极度向往和平安定的生活。因而王朝建立之后,饱经战乱的百姓,急需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休养生息,而这种情形往往也是天下最为安定的时期。

2、吏治相对清明。在古代集权统治模式下,百姓们的生存状况与各级官员有着直接的关系,王朝末年之所以起义此起彼伏,吏治败坏可以说是最为根本的原因之一。因而在王朝建立初期,不仅统治者极为重视吏治,而且往往会针对前朝的弊政进行改革,这使得朝廷的吏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会保持较为清明的状态,如此百姓们的生活无疑会好转很多,这使得百姓们对新王朝的认同感,也会大大加强。

3、资源重新分配。古代由于生产方式相对较为落后,造成社会资源总量极为有限,而土地无疑是当时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源,由于土地兼并问题始终无法避免,因而总会出现生产资源分配殆尽的问题,再加上古代阶层相对固化,这种分配不均的现象很难打破。而在王朝更替过程中,随着旧有阶层被打破,再加上重新划分土地,资源分配问题短期内得以解决,百姓们没有了生活困境,自然也就降低了社会动荡的可能性。

4、军事实力强盛。无论是取旧王朝而代之,还是从群雄争霸的局面中胜出,新生王朝的军事实力无疑都是最为强盛的。这种情形下,无论是面对内部威胁、还是外部威胁,朝廷都能迅速予以应对,而不至于招致大祸。例如东汉面对匈奴,西晋面对鲜卑,隋唐面对突厥,明朝面对北元,哪怕是西汉面对匈奴、北宋面对辽国,也均有一战之力。

如上所述,一个新生的大一统王朝,之所以能够在统一天下后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和平稳定期,除了老百姓人心思定之外,吏治清明、资源分配和军事实力同样影响极大。

7

哪有几百年和平期,大部分几十年就不错了

至于为何会有持续和平,这个可以说到说到

比如说清朝,和平期延续了一百多年

1683年台湾郑氏投降康熙,从这年起,大清开始没有大的战乱,天下走向太平稳定。这时间一直截止到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

如此计算的话,大清享受了168年的稳定,自嬴政大一统,历代皇朝中,这个和平环境应该是最长。当然,期间持续七十年的准噶尔战乱以及白莲教起义什么的没计算

清朝为何能持续如此长的稳定?

说大清官清吏明公正廉洁,那是说笑,大清官员算是历代王朝中最贪得无厌的,清廉如纪晓岚,都交过议罪银,何况其他人?

大清能保障一个半世纪的和平,靠的是八旗、文字狱、摊丁人亩以及官差一体纳粮

八旗作为军事单位以满城形式驻扎在全国各处,这个和明朝的卫所很像,但是两者地位却不可同日耳语,相比于卫所,八旗为统治集团,是上层,有了八旗震慑,地方乱不了

文字狱禁锢思想,老百姓安于现状,绵羊一样存在,极大降低造反几率

摊丁入亩和官差一体纳粮,这个是清王朝给予百姓福利,摊丁入亩就是以某年税收为基数,平摊到土地当中,这样以后即便人口增加也不会额外的去收取更多税收;而官差一体纳粮呢,则是防止土地大面积兼并,让百姓手中有更多的自耕田

八旗镇压,思想禁锢,有地种,不就更牧羊一样嘛,如此,老百姓又如何能造反?听说过羊群造反的么?

东汉大明,也有一百多年的安稳时间,以大清为例子,原因大差不差

8

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统一之后,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各部落人民之间的交流合作逐渐扩大,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二、常年的战乱,对人、財、物的损害极大,需要时间恢复,即使再战,储备力量不会那么快能够达到,

三、百姓和统治阶层都深受其摧残,对战争产生了厌烦情绪,渴望和平。

9

一个制度的生命一般在200—300年。一个新制度建立道衰退,一般会有一个上升期和平稳期。

10

刚打完仗,死了足够多的人,于是走了足够多的土地,也就是财富和粮食供分配,人口增长的这段时间一般都是比较和平的一段时间。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