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花和“大烟桃”,需用竹片刀将“烟桃”割破会出现白色的浆汁冒出,当白浆蒸发和氧化之后会形成浅褐色的膏状物,就成为鸦片的前体,再用竹刀刮下来收集,然后通过比较复杂的熬煮才能成为鸦片烟。
其实,鸦片这东西不是清朝中后期传入我国,而是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由西班牙、葡萄牙传教士/商人带入我国,甚至《本草纲目》都记载过此物(叫做“阿芙蓉”),当时数量极少是当做药物的,它甚至被外国人带进了紫禁城,嘉靖皇帝就服用过它,由于产生了过度的快感使身心“大悦”,嘉靖皇帝赐名“福寿膏”,电影《东方不败》第一部里就有它。
东印度公司的鸦片库,“印度大土”是鸦片当中的上品,重量通常在10磅一个鸦片烟球,外面用烟叶包裹,放在库里保存3年以上使其陈化,去除杂草味道,吸食时会产生一股妖艳的酸甜味儿,勾人魂魄,鸦片烟毒害是因为有其魅力所在,它要是一股臭味儿怎么会有人吸食它?
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开始了全世界的资本和商品输出,由于久闻东方两大国:中国和印度非常富有,随即英国在17世纪入侵印度...由于当时南亚次大陆土邦林立,英国通过利诱、镇压...等手段,在印度殖民的比较顺利,还成立了集:军政贸为一体的殖民地管理部门“东印度公司”,管辖南亚次大陆和东亚航线上所有的物流交易。
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会见英国特使马戈尔尼(当过殖民地总督,以行政治理的眼光审视当时的清王朝),跪下那个小孩是英国副使亚当东(情报专家,绘制了许多当时中国的社会/军事和风土人情...图画)的儿子,就是这个当年孩童几十年后在英国议会极力的要求英国派出舰队发动“鸦片战争”。
由于当时的中国早已经是统一的国家,有一套完善的文官行政管理体系,英国人没办法在对当时很强大的中国发动战争,只能是乖乖在广州做生意,通过“东印度公司”进口中国的茶叶、高级瓷器和丝绸...等,对英国来说的生活必须品和高档奢侈品。
英国人绘制的浙江、福建一带的茶场。
但从英国进入到“广州十三行”再到1830年前后,英国与中国的贸易存在着极大的逆差,原因是英国虽然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大生产,满以为布匹、铁器...等物在中国卖出好价钱,能大赚特赚一笔,可问题是中国当时是农耕自然经济,基本上是“男耕女织”,比如说:英国布虽好也便宜但是需要花钱买,当时中国富有阶层穿绸缎、普通老百姓穿土布,土布这东西有个织布机就能在家里纺出来,根本不需要去外面购买,再不行拿一袋米或者其它土特产品去会织布的人家交换...结果就是英国的机织布卖不出去,更甚的是英国人并不了解中国,认为中国人“拿两根木棍”吃饭不文明,然后就运来了大批的刀叉??...搞出了这样的笑话。
那么,英国货还有啥值得中国人购买的?就是钟表还行(在故宫博物院可以看到很多英国钟表,当时英国制表水平相当于现在的瑞士),可问题是钟表完全是高档奢侈品,除了贵族、有钱人外根本没有老百姓去买,就像现在的“百达翡丽”、“积家”...有几个人买得起?市场太小了!相反中国的茶叶...等制品反而是英国人当时的生活必需品,所以在英国人运鸦片到中国之前短短的十年时间贸易逆差达到了9000万两白银(以前有多少没有计算,但肯定超出更多),这么高昂的贸易逆差让英国人坐不住了,在深入的研究了中国社会之后开始将鸦片大量输往中国。
清· 象牙杆镶银乌木嘴烟枪,国家上层建筑每天不合计怎样治理国家,反到把烟枪做到这样的极致,能不亡国吗?
英国人运进鸦片开始是以“药品”的面目出现的,而鸦片这东西极少量使用确实是有:去热、阵痛、止腹泻...这样的疗效(《本草纲目》里也是这样记载的)开始价格极度的便宜,并且免费吸食...久而久之这玩意出现的“奇幻”就在中国上层社会开始流行起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嘉庆皇帝就抽鸦片)老百姓也开始吸食鸦片,由于它破坏中枢神经很快就形成了烟瘾,在不吸食后身体马上就会出现疼痛难忍、精神萎靡...等症状,只得再次复吸,然后英国人就开始提高批发/零售价,然后就是富人变穷人、穷人倾家荡产。
真是昏睡百年呀!麻痹其思想、萎靡其精神、破坏其体魄、掠夺其财富...就是英国人殖民主义者的目的,这是国家性质的集体犯罪行为!
包括当时的有钱人家的女眷都吸收鸦片,认为这是一种“时尚”...国家是怎么垮掉的?就是因为这种麻木不仁!
至于说为何英国没有向日本贩卖鸦片这个事情还是因为没有消费群体的问题。英国人在16世纪大概相当于我国明朝嘉靖年间就到过日本,甚至有英国人担任过德川家康的外交顾问,帮助日本人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1800年代当时的日本比较贫穷,英国普通货品在哪也没啥销路,就是把鸦片运过去日本老百姓没钱消费,也甭指望赚钱,因为商品是需要有市场和大众消费群体才行。
明治维新后日本以英国为榜样,社会政治制度仿效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而且海军更是以皇家海军为榜样,编制、训练、条令条例,甚至舰上用餐也全面实行拿来主义,比如说:现在“海自”伙食当中有咖喱牛肉饭,就是明治时代学习英国皇家海军的遗风。
而在国际政治上英国当时视日本为“战略伙伴”,希望日本在远东抗衡“帝俄”,日俄战争期间英国就是支持日本的,所以英国从经济、外交...诸多方面考虑没必要往日本倾销鸦片,而“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当时的日本有识之士也见识到了鸦片的危害,明治维新时代更是重法重刑整治毒贩,所以日本没有出现鸦片泛滥的事情。
这张油画上的情景都很熟悉,但一个国家不仅仅是一次虎门硝烟就能进步和警醒的,而是从上层建筑开始到下层普通百姓,要经过多次的屈辱,才能主体性的觉醒,才能拿起武器反抗外敌入侵。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我们要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