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似此,那人人应该都是曹操。

乱世出英雄。时局动荡的大背景只不过给曹操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而已,文韬武略,那还得看个人的修行和造化。

先看后人的评价。略举几例。

一、后人对曹操的评价

陈寿:“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裴松之:“机变无方,略不世出。”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李世民:“雄武之姿,栋梁之任,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王勃:“魏武用兵,仿佛孙吴。临敌制奇,鲜有丧败。”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毛泽东:“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以上这些人有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等,无不对曹操十分推崇。

那么,曹操又取得了哪些成就,才让这些历史名人对他大加褒奖呢?

二、曹操的历史成就

政治上,惩办豪强,稳定时局,唯才重举,崇礼重法,很快化乱为治。

军事上,精通兵法,治军严整,爱惜将才,统一了北方。

经济上,施行屯田,改革户籍,兴修水利,提倡廉政,缓解了劳动人民的痛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文化上,注意收集和保护图书,重视国家文化建设,逐步建立了魏国的国家藏书,自身也是杰出的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之一,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此外,曹操还在书法、音乐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三、曹操的成长经历

年轻时的曹操就显示出非同常人的一面,博览群书,机智警敏,任性好侠,放荡不羁,权衡应变能力特别强,表现出对武学的特别嗜好与才能。曹操的表现,在一般人看来,就是个花花公子、纨绔子弟,但梁国乔玄、南阳何颙、许劭等人却是慧眼识英雄,认为曹操是:“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从熹平三年(174年),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开始,就崭露出非凡的治国治军才能和战略大局意识,其一生征乌桓、平凉州,逐鹿中原,南进北上,打的都是大仗、硬仗、恶仗,其中官渡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以少胜多的著名案例。当然,也经历过赤壁惨败等,但他却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能力。所以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绝非是站在时代肩膀上的偶然。

看完这些,您还认为是时代造就了曹操吗?

最佳贡献者
2

东汉末年,一个动荡的时代,一个人杰鬼雄的时代,一个英雄与枭雄的时代。

曹操,搅动三国风云的三大核心人物之一,他行事多疑,但不刚愎自用,他的韬略满腹,更有容人之量,他虽然出身豪族大家,但却没有门第之间,唯才是用。

曹操被视为“一代奸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创建了魏蜀吴中最大的曹魏政权。令人不解的是,曹操终其一生都没有当皇帝。

219年,老对手孙权主动向曹操称臣,献上传国玉玺,劝告曹操当皇帝。曹操对大臣们哈哈大笑,说:“孙权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烤!”大臣们也逮住这个机会向曹操劝进。曹操认真地回答:“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时代造就了曹操,曹操演义了时代。

3

同意这个说法,没有汉末乱世,就没有那么精彩的曹操。

任何朝代,都有雄才大志的人,只是没有什么大多机会,去做惊天动地的事情。

没有汉末乱世,确实不会有那么精彩的曹操,这点是不容置疑的。

和平年代,曹操没有历史推动,才华肯定不能显露得那么淋漓尽致,也许他会喜欢上书画、美女、渔猎……日常毫无特色的混迹于官场,沉沉浮浮的,也就碌碌无为了。

作为政治或军事等社会精英,想名留史册,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还得有点气运,可以说都是百万中无一的存在。

曹操的精彩,还得感谢罗贯中,历史上可以和曹操的军政和文化成就比肩的太多,只是没有什么出彩的文学作品给他们“打广告”。

关于“英雄造时事”还是“时事造英雄”的讨论由来已久,大多数人还是认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但时事更重要一点。

盛世多才子,乱世出英豪。

就汉末那种环境,没有曹操名流史册,也有王操、何操、黄操、白操……这么大的变故时代,总会有人把名字和事件留下滴。

另外,曹操还有一个大优势,那就是文采,相比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那种倍受推崇名篇,“宁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那种备受争议名句,刘备、周瑜、董卓、袁绍之类的同期霸主们,弱爆了。

4

内因决定外因。曹操的雄才大志不是由时代背景来造成,而是说时代背景给他的雄才大略提供了大展手脚的一次机会。

优秀的人往往在哪里都优秀。像曹操这种人,即使不生在乱世,也会是响当当的人物。《后汉书.许劭传》曾评价曹操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为什么说曹操这么有自信心呢?这和他的家庭出身、成长环境、所受教育关系太大。曹操出身于宦官世家,其祖辈历代在朝为官。他本人从小饱读诗书、熟习兵法。知识底蕴深厚,为人处事干练。正是有了这么坚实的个人修养基础,才会艺高人胆大,临机处事能力很强。

曹操生活的年代是东汉末年,此时的社会诸侯割据,黄巾起义,民不聊生。大致是在30多岁的时候,曹操审时度势,招兵买马,积聚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打败了北方各路军阀,统一了北方,直到后来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魏公。这些都和他的个人素养修养有必然联系。

不妨拿曹操和陈胜做个比较。曹操的功勋泽被了后面几代子孙,而陈胜的成就却是昙花一现。这其中一大部分原因就是由于两个人的本身素质修养底蕴的差别而引起的。因为陈胜毕竟出身草莽,其见识阅历与曹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对事情的结果把握不好。陈胜虽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进步性革命性言语,但遗憾的是并没有深刻地考虑到王侯将相身上所具备的优势和打败其的难度。

因此说,首先个人才能要出类拔萃,然后接合着时代背景,审时度势,对症下药,才能鹤立鸡群,做出一番伟业进而彪炳史册。

无论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最关键的一点是那个英雄首先必须自身足够优秀才行,再加持上别的条件,才会打遍天下无敌手的。

个人拙见,谢谢阅读。

5

时代背景造就了曹操的雄才大略?这话也对也不对。时势造英雄这不假,但你自身也得能力过硬才行。否则再好的时代,也会泯然众人矣!同样的时代背景下,有很多人出身比曹操好,实力比曹操强。但最终呢?不也成为了曹操的配角嘛。比如益州刘焉、荆州刘表。他俩可是真二八经的皇族后裔。乱世开始时期就手握一州,其实力自然是旁人难比的。但结果如何,他们两人不都是给别人做了嫁衣嘛。再说袁绍和袁术两兄弟。出身于四世三公的袁家,家庭背景和实力都让曹操难以望其项背,但最终袁氏兄弟不也早早退出了历史舞台嘛。所以说乱世出英雄不假,但首先本人的自身能力要强。否则一切都是白搭。

确实,如果没有乱世,曹操虽然个人能力超强,但再拼命也不过是位居三公而已,顶多再封个侯,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但正因为乱世的到来,曹操才有机会一展所长,捭阖纵横打下了庞大的曹魏帝国。虽然曹魏政权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但也不妨碍曹魏政权是三国时期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末年,著名的人物评论家许劭就点评过曹操,称其为“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可见不管是任何时候,曹操都不会是一个籍籍无名之辈的。

说时代造就了曹操,但反过来看,曹操又何尝没有造就那个时代呢?说个比较典型的例子,那就是重用寒门士子。要知道在当时门阀之间可是极为深刻的。士族门阀子弟们控制着朝廷,各诸侯中谋士武将绝大多数也都出自士族。寒门士子即使再有本事也受不到重用。因为士族从骨子里就看不起寒门子弟。曹操也因为各种原因,所以在人才招揽方面自然比不过四世三公财大气粗的袁绍。但为了和袁绍一较高下,曹操就开始提拔重用寒门士子。戏志才,郭嘉等人皆为寒门子弟。也正因为有了曹操不问出身只看本身的用人之法,才使得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人才迸发的更为激烈。

再比如迎奉汉献帝的问题。当时满天下所有的诸侯都认为汉室将倾,所以对于落难的汉献帝根本不闻不问。一个个都忙着抢地盘。反观曹操,他敏锐的发觉到,汉献帝或许会是他日后争霸天下的一张王牌,所以果断的进入洛阳迎奉汉献帝回许都,并且凭借汉献帝的名义不断的扩张自己的实力,最终成为了天下最大的诸侯。要知道在曹操之前,袁绍的谋士沮授就建议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了。但袁绍志大才疏,所以就根本没搭理这茬。白白把机会让给了曹操。要知道沮授向袁绍提出迎奉汉献帝的建议可是早了曹操大半年的。如果袁绍真的是个英主,那么还真没曹操什么事了。但显然袁绍根本和曹操的没得比。都到精准的眼光,也是曹操称霸天下的保障。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6

所谓乱世出英雄,在东汉末年的大背景下,许多军阀乘势而起,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曹操。

从黄巾起义到讨伐董卓,从带领着一众家丁征战四方到统一北方雄兵百万,曹操的雄才伟略一收眼底。可以说是东汉末年的乱世让曹操横空出世,如鱼得水。但是曹操的雄才大志是因为时代背景造成的吗?

答案是肯定的,乱世的背景决定了曹操人生目标与理想。曹操一生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却没有做出篡位的事来,那么就说明他对朝廷还是有忠诚度的。如果生在太平年间曹操的成就应该不会有乱世背景下的那么高。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官,也有可能是一位将军,是不可能说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样猖狂的话。

曹操除了军政能力超群以外,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也是颇高,无论在什么时代背景下曹操在文学上的能力应该都会被展现出来,也有可能他在太平时代会是一位诗人。

乱世出英雄,但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像曹操这样的人物历史上又有几人?是金子总会发光,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可能他们发光的方式会不一样吧!

7

时代造就英雄不假,但雄才大志还是个人修行的结果,曹操从小虽然调皮捣蛋,但是他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经常书不离手,读书学习非常刻苦,让他积累了不少知识。随着逐渐长大,曹操的心性有所收敛,且胸怀大志,励志要干一番大事业。

曹操年轻时的目标只是做一个治世能臣,然而朝政的昏庸和腐败让他彻底失望,曹操认为自己空有一身本领而报国无门,于是在壮年时毅然辞官回家,闭门读书。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军此起彼伏,董卓祸乱朝纲,心怀天下的曹操觉得报国机会来临,于是在陈留散尽家财组织起一支部队,率先提倡讨伐董卓拔乱反正,天下英雄莫不响应。

就这样,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军”在曹操的振臂一呼中就此成立。然而天下诸侯中,只有孙坚和曹操是真正想要匡服汉室,其它军阀只是以讨伐董卓为借口谋私利而已,并不想挽救气数已尽的东汉王朝。

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一腔热血的曹操孤军奋战,差点死在了董卓手中,当他拼命逃回关东军营时,各路诸侯只顾着饮酒作乐,根本没有迎回天子匡扶汉室的打算,曹操顿时心灰意冷。

从此以后,乱世中的奸雄曹操正逐渐生成,迎天子、降张锈、讨袁术、平袁绍、征乌桓,终于以一己之力平定了中国北部。

8

常说乱世出英雄,此话有点道理。曹操自董卓乱世之后,起兵做事,先后同董卓,袁绍,刘表,韩遂,以及后面的刘备,孙权爭天下,建立魏国,当上汉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谓英雄也。

9

不仅仅是时代背景原因造成的,他本人就是个好学上进,心怀大志的人。他一向把过错归于自己,把功劳归给属下。另外他唯才是举,不大重视所谓的个人品德,他把人的才能放第一,把人的品德放第二,太重视道德会造成很多虚伪的人。他也爱民,不允许士兵及战马践踏庄稼,也会带着大批百姓一起行走。再说,东汉末年起事的人不在少数,最后只有三位建立了自己政权,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10

我说不是。曹操的雄才大志是自己通过努力学习得来的,而远大志向是以身具有。在曹操小时,他就比其他孩子玩皮;而他的才识可能是家教和自身努力学习而具有。如果没有天下大乱,曹操可能一帆风顺地当越来越大的官,也会是当时知名的文学家。这些是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也是他的雄才大志的体现。只是没有象《三国演义》里面那样精彩。曹操成为风云人物是时势造就,而他个人修养是自身努力取得;而让他在后世传名超过历代杰出人物,就要归功《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因为《三国演义》的出色描绘和家喻户晓。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