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奇妙,阅后知道。
兵不血刃一一陈桥兵变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两宋时间相加一起统治时间达到319年,超过了极为恢弘壮丽、世界瞩目的大唐王朝一一虽然北宋疆域没有越过长城,南宋更是偏安一隅。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驾崩,留下孤儿寡母和后周庞大的帝国。
七岁的儿子柴宗训为梁王,大将符彦卿的女儿为皇后,欲以联姻方式希望皇后和她的父亲能够共同保护和辅佐年幼的梁王,并任命三位顾命大臣辅政。
此时年轻有为的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
就是帝王直属的近卫军统领,兼有保家卫国,防止地方军事实力的"祸起萧墙"。
赵匡胤其实并不是一家独大,另一个掌握兵权的实力派是侍卫司副都指挥史韩通和三位顾命大臣,他们互相牵制,互相监督,弄不好赵匡胤甚至有生命之忧。
为了避祸,赵匡胤以公务繁忙为由请假离开京城开封,回到自己的地盘一一归德府。
(赵匡胤剧照)
京城却是一团糟,多年前那个民间谶言:"点检做天子"的传言又贴満开封府的酒楼茶肆。
赵匡胤值此乱世,当然是有想法的,但是,他敢打胡乱说吗?他不敢说,社会上却在传说:"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
史载:心乱如麻的赵匡胤似乎预感到危险的一步步逼近,军人的敏感使他在徬惶中不觉回到家时,兀自喃喃自语:"外间汹汹如此,将奈何?收我小命哦!"
看到六神无主,一个人走路二个人说话的哥哥如此神经落魄,妹妹拿起厨房的擀面杖对其迎头痛击,一边追逐,一边娇呵:"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来家内吓唬女人是为啥?"
赵匡胤立即转身离开,决定先发制人,主动出击,他在部下的惊恐中走进握着兵权的大将韩通府上拜访,当他一人出现在韩通面前时,府中师爷暗中笑得合不拢嘴,都认为赵匡胤死定了!
历史的走向往往成败于一个细节,韩通令人不可思议的放过了赵匡胤,这是一个不可饶恕的大错一一后周世宗柴荣的临终嘱托,他完全忘记,致使后周江山拱手让出,连自己以后的性命也难以自保,岂曰有趣?简直是罪!
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三,傍晚,开封府外四十里地的陈桥驿,赵匡胤独立驿外断桥边,望穿开封满城辉煌,似乎听到灯火阑珊处的娇喘声!
赵匡胤早早睡去。
兵营却暗流涌动,一个下级军官甲对赵匡胤的贴身警卫乙说:"我日前暗观天象,见一个太阳下又有一个太阳,两个太阳互相追逐、纠缠,可能是预示当今两虎相博、是不是天意如此呵?呵呵?"。军中沸沸扬扬,都认为都检点(赵匡胤)为人仁义,且有军功,岂不是现成天子吗?天命如此,不如先拥立都检点为天子,再说北伐北汉的战争。
赵匡胤此时因为喝了一点酒,正是酣声如雷之时,巧合的是,赵匡胤在这之前已经把自己的亲信郭廷斌调回开封,与石守信,王审琦合为一处充当内应,迎接即将到来的赵部。
赵匡胤睡得很香,他如果醒来,划时代的大戏将拉开帷幕!
凌晨寒星点点,驿桥霜迹斑斑,一夜未眠的众将士高声呐喊:"诸军无主,願奉太尉(赵匡胤)为天子"!
看来赵匡胤立马就要翻身而起,接受团拜,却听见一声:"不可"!一个人急速走在众人面前高声说到:"太尉大人对当今皇上忠心得很呵,天地都晓得滴,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你们不要逼大人嘛"!
这个人就是一个半文盲,以后发奋读书,而且只读《论语》,虽然到死都只读了二卷,却被后世尊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大宋第一谋士一一赵普。
赵普高明!
这是典型的"欲擒故纵",犹如民间新娘上花轿前的哭声连天,表示弄死都舍不得娘家的姿态。
赵普想造成赵匡胤是在兵士协迫下的无奈,而众望所归的既成事实。
面对赵普的再三阻挠,将士们忍无可忍,老拳差点搁在他身上。赵普作痛苦状呆立当场,时机成熟,赵匡义(部将)无奈而义正词严的说:"兴王异姓,虽然天命所归,但也是人心所向,你们各位要管好自己的兵哈,进城不要乱打启发,要使开封府人心安定,大事才能成功。
他话锋一转,十分现实的说:"到时候天下易主,各位都可以享福了"。
赵匡义一番言语对将士们好话丑话都说尽了,赵普于是进帐喊醒了赵匡胤,一起走到帐外,早有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赵匡胤扭妮再三,经不住众人"威胁",痛苦万分的答应了众将士请求,事实上是"癞子搔头",表面痛苦,心头安逸。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没有百姓的痛苦流血,没有兄弟间的以命相搏,没有中原逐鹿的社会动荡。
王夫之曾于巜宋论》评价"陈桥兵变"是"兵不血刃而三方夷,刑不姑试而悍将服,?佑之者,天也;承其佑者,人也。"
相比秦皇汉武,隋主唐宗,都是一代狠角色,而赵匡胤于睡梦中叫醒当皇帝,绝对是天下第一"幸运之帝",而恰恰是这样的开国皇帝,却带来以后繁荣了三百多年的大宋王朝,话题沉重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