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影视综艺

峨眉山月歌诗中诗人连用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2020-09-28 01:35影视综艺

简介《峨眉山月歌》唐 · 李白峨眉 / 山月 / 半 / 秋,影入 / 平羌 / 江水 / 流。夜发 / 清 / 向 / 三峡,思君 / 不见 / / 渝州。译文:在一个秋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 峨眉山月歌诗中诗人连用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月歌》唐 · 李白

峨眉 / 山月 / 半 / 秋,

影入 / 平羌 / 江水 / 流。

夜发 / 清 / 向 / 三峡,

思君 / 不见 / / 渝州。

译文:

在一个秋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七言诗一般为2/2/3朗读节奏,但细划的话,后面的“3”仍应划出1/2或2/1的。

扩展资料:

诗词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以前,是李白即将出蜀时所作。

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流。

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这首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他把峨眉山月作为歌咏对象,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虽连用五个地名入诗,但并不呆板,仍给人一种流畅之感。

-

下面是更多关于峨眉山月歌的问答

诗一般为2/2/3朗读节奏,但如细划的话,的“3”仍应划出1/2或2/1

至于本诗停顿为:

峨月歌

峨眉 / 山月 / 半轮 / 秋,

影入 / 平羌 / 江水 / 流。

夜发 / 清溪 / 向 / 三峡,

思君 / 不见 / 下 / 渝州。

愿对你有所帮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七言诗一般为2/2/3朗读节奏,但如细划的话,后面的“3”仍应划出1/2或2/1的。

至于本诗停顿为:

峨眉山月歌

峨眉

/

山月

/

半轮

/

秋,

影入

/

平羌

/

江水

/

流。

夜发

/

清溪

/

/

三峡,

思君

/

不见

/

/

渝州。

愿对你有所帮助! 峨眉山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峡,思君不见下。

译文峨眉山升起半月的秋月,月入青衣江随着江水流。

夜晚我乘的船从清溪出发驶向山峡,思念你却不能看见我乘的船驶下渝州。

赏析题目叫“峨眉山月歌”,也就是多峨眉山月而歌唱。描写峨眉山月所构成的美景,表现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全诗的意境正如峨眉山月与影入平羌江一样,明朗清美,不显雕琢痕迹,也就是“自然天成”;并且借助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山峡,展现了船行万里的峡江行舟情景,而处处都贯穿着“峨眉山月”这一美好的意象,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永远思念。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月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向三 思君不见下。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我也不知道啊

白话译文

高峻眉山前,悬挂着半轮。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

扩展资料: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

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全诗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峨眉山月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Tags: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诗词停顿,峨眉山月歌诗中诗人连用五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