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说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不容被否定、被篡改。
一、习凿齿否定三国,认为汉以后是晋。
二、习凿齿记叙历史,一是自己制造历史;二是前后矛盾,《晋书-习凿齿传》和裴松之注《三国志》有论述。
三、诸葛亮躬耕地本无争议
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的很清楚——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50年后,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说“亮家于南阳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这是“襄阳说”的起源。
1、首先习凿齿没说“躬耕隆中”,因为“家”和“躬耕地”是不同的概念——习凿齿为何不说“亮躬耕于……”?
2、“南阳”非“南阳邓县”,诸葛亮没说南阳郡,“南阳”可能是南阳城(宛,习凿齿也是承认的),也可能是南阳郡。而“南阳邓县”之“南阳”即南阳郡,有篡改《出师表》的嫌疑。
3、《三国志—孙坚传》在记载孙坚之死时,明确说邓县、樊城在汉江以北。
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破之,追渡汉水,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射杀。
可见汉江以北的邓县管辖不了汉江以南的隆中。
4、另外,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汉置襄阳郡,原南阳郡南部(瞎邓县)和南郡北部被划入襄阳郡。刘备收荆州后,任命关羽为襄阳郡太守。可见诸葛亮也是认可襄阳郡的。
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做《出师表》时,把【襄阳郡之邓县】写成【南阳】,匪夷所思。
5、其实,习凿齿说的“亮家”实为古人(诸葛亮)故居,记录故居时,要用现实的行政区划。如我们说孔子故居在山东曲阜一样。
而习凿齿时代,邓县属义阳郡、邓城属襄阳郡,南阳(国)在义阳郡、襄阳郡以北,它怎么也管辖不了汉江以南的“隆中”的。
6、“号曰隆中”的“号曰”真有意思,大家可以揣测意思。
四、有人说南阳(宛)绝非诸葛亮躬耕地,因为宛不是“南阳”,且刘备不敢到曹操的地盘去三顾茅庐。
1、这句话说的好像“襄阳”、“隆中”当时叫“南阳”似的。
2、宛属于“南阳”,更叫“南阳”。《后汉书》、《三国志》比比皆是。诸葛亮承认,他在《后出师表》中说“曹操……困于南阳”。习凿齿也承认,他在《汉晋春秋》中说“南阳城南九十里……”。
退一步讲,诸葛亮说的“南阳”是南阳郡,宛也是有可能是躬耕地,因为宛属于南阳。
3、南阳(宛)不是曹操的地盘,如果宛是曹操的地盘,建安七年(202年),刘关张岂能从新野出发,跨越宛,火烧博望坡?湖北襄阳认为他们可以绕路,如此宛一圈都是刘备的地盘,于是刘备把曹操“困于南阳”,于是“南阳=宛”,某人自己打自己嘴巴,
退一步讲,宛是曹操的地盘,刘备也敢去。你打开地图看看,刘备从河北袁绍投奔荆州刘表,中间路过多少曹操的地盘啊。
五、还有人认为诸葛亮的叔父、老师、老婆、朋友……都在襄阳,所以诸葛亮躬耕地也在襄阳。
1、请问:诸葛亮为何说“躬耕于南阳”,而非“襄阳”。
2、再问:他们是不是一辈子都待在襄阳,死了更葬在襄阳。
3、诸葛亮游说东吴、南征孟获、北伐曹魏……都几千里了,我汉丞相岂能被你们“困于襄阳”?
人是活的,可是某地的心是死的,一心想把诸葛亮“困于襄阳”,把三国“困于襄阳”。
六、两句话
1诸葛亮说的“躬耕于南阳”中的“南阳”就是南阳,不是襄阳。“躬耕于南阳”不容被否定、被篡改。
2、诸葛亮无论在南阳什么地方躬耕,都和南郡、襄阳郡、襄阳县无关,更和1800年后的湖北襄阳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