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作为三国的开国之君中的一个,当然具备一定的文才武略。但是,如果我们拿孙权和他的父兄孙坚、孙策相比,就感觉孙权的武勇和他们差多了。

一、武勇过人的孙坚和孙策。

孙坚是东吴的第一代开拓者。他自十七岁的时候就敢一个人去讨杀海贼。后来以讨贼起家,慢慢成为有名的将领。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积功成为长沙太守,变成手握军政实权的人物。

在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孙坚也率领军队参加,名列十八路诸侯之一。他率领的人马,是讨伐董卓联军的先锋。孙坚在战斗中多次打败董卓军,斩了他手下的猛将华雄等人。最后,董卓只得撤往长安。在联军解散后,孙坚率领军队回师。后在征讨荆州刘表时阵亡。

而孙策号称“小霸王”。他的武勇不减于其父。他以父亲的旧部起家,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攻占了江东。可以说,东吴的基业是孙策打下的。他不但武勇过人,还胸怀大志。他趁曹操和袁绍相持的机会,想要袭击许都,迎接汉献帝。可惜没有发兵,就被刺客所害。

二、武勇和指挥才能不及的孙权。

孙权不是没有武勇和军事才能的人。在史书上,就多处提到,孙权喜欢打猎,尤其喜欢猎虎。他因为猎老虎,多次被老臣张昭进谏。有一次猎虎时,老虎扑伤了他的马匹,他投射老虎两支铁戟,打退了老虎。孙权也多次率领军队出征,也多次打过胜仗,显示了他具有的军事才能。

但是,孙权的武勇及军事才能和他的父兄相比,就要逊色很多。孙权虽然也经历过多次战争,可是表现并不出色。赤壁之战是交给周瑜打的,而周瑜是孙策的伙伴,他是孙策作战的助手。有孙策指挥的时候,周瑜只是作为部下作战。而孙权就无法指挥这样规模的战役,只有仰仗周瑜。当周瑜死后,孙权哀叹,周瑜一死,我成就不了帝业了。

而在著名的合肥之战中,孙权更是把自己的真实面目暴露给大家。张辽和他对峙的时候,喝令他从高冢上下来交手,他居然不敢动弹。他率领的十万人马打不下张辽率领的七千多人马。在撤退的时候还遭到张辽袭击,险些丧了命。

所以,从这方面看,孙权的武勇和军事才能比起他的父兄可差得远了。

三、各擅专长的孙权。

但是,孙权的特长并不是在武勇和军事才能这一方面。他作为东吴的开国之君,当然有他的特长。他的哥哥孙策在临死前传位给他的时候,就把这个特点说了出来。他说: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江东到了孙权的时代,已经过了创业的时代。这个时候,东吴已经有了一定的家底。要地盘有地盘,要人马有人马,要将领有将领。在孙策的时代,孙策还想依靠自己的军事能力继续扩张,可是壮志未酬,只得交给孙权。

孙权虽然没有父兄的军事能力,但是他有超过他们的政治才能。他能够把东吴的群臣团结起来,任用贤能,首先保住江东,然后再图发展。

孙权凭借着已有的军政人才,自己没有必须亲自上阵。这也就是他虽然军事能力不强,但是不耽误他建设东吴的原因。他任用的四个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为他打下了一片江山。可以说,孙权是三国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

结语:

虽然孙权的武勇和军事能力不如父兄,但这不妨碍他开拓江东,建立东吴。这是因为他已经拥有了父兄留下的家业,不需要他再亲自冲锋陷阵。他善用人才,团结大众,使得东吴成为一个团结的集体。

他善于决策,东吴取得的赤壁之战、荆州之战、夷陵之战的胜利,都和他知人善任有关。在他的努力下,东吴终于成为三国之一,并成为这三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最佳贡献者
2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

其实不光是题主有这个疑问,相信大多数读三国历史的朋友都有这样的疑惑。孙坚孙策都好武力,是驰骋疆场的勇猛豪杰,军事能力特别突出,指挥打仗、攻城拔寨,罕有敌手。反观孙权的军事能力就不是那么突出了,十万大军被张辽数千人击退的合肥之战就是最好的例子了。那么为何孙权的军事能力比之父兄会差那么多呢?

孙坚孙策两人的强项是武功 弱势是文治。

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席卷全国,群雄豪强并起。孙坚也就此借着黄巾之乱乘势而起。早年十七岁时敢独自单挑海上的强盗,以勇武闻名于州郡,随后破黄巾、讨贼积累军功,成为手握一方兵权的长沙太守。

孙坚最为亮眼的是参与讨伐董卓的战役,作为关东联盟的先锋,先击破董卓手下猛将吕布、斩杀华雄,并在众诸侯各怀鬼胎的时候,第一个攻进洛阳城,修缮被董卓挖开的皇陵。

要不是袁术忌惮孙坚发展过快,派孙坚去征讨刘表,中埋伏身亡。

孙策是孙策的长子,完全有其父勇武之风,也是在年仅十七八岁左右,继承父业,暂时依附袁术,为袁术南征北战,并借着战功讨回了其父孙坚的旧部。凭着英勇善战,短短数年时间就平定了吴郡、会稽、豫章、庐江、丹阳等江东数郡,在江东打下了立足的资本与实力。

论行军打仗,孙策继承了其父孙策的勇武和谋略,但每攻下一个州郡,杀了不少英雄豪杰,没有很好的处理州郡里的关系,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最后死于许贡的门客之手。

孙坚与孙策父子都以治军打仗见长,而短于治理州郡,这是他们的弱项,而这恰好是孙权的强项。

孙权以善于识人、用人见长,打仗比之父兄确有不如。

孙策临死前把江东大业交于孙权:“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孙策了解孙权,孙权不能通过武力来争霸天下,但能守住江东的基业。

1.孙权的善于识人、用人

刘备兴兵伐吴时,孙权派遣赵咨出使魏国,向魏国称臣,赵咨与曹丕的一席对话可以深知孙权善于识人、用人。

咨对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帝问其状,咨曰:“纳鲁肃於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於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这里面虽然有赵咨的吹捧在里面,但大体上也显示出了孙权的识人、用人的高明。出身寒微的鲁肃作为东吴出色的战略家,联刘抗曹,充分信任周瑜,使周瑜得以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稳定了江东的局势;任用吕蒙设计夺取荆州,使得江东再无上游的安危;任用年轻的书生陆逊在夷陵击败了伐吴的刘备大军,再一次使江东转危为安。

2.在与曹魏的交战中,两次合肥之战,第一次败北于张辽之后,后来与曹操在濡须的对决中,双方各有胜负,曹操更是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包括后来曹丕的数次伐吴,孙权都能很好的击退与防守,虽然不能东进合肥,但曹魏也不能南下灭吴。孙权虽然武功不如父兄,但也并不是特别的菜,都是相对而言的。

3.孙权更多的才能表现在内政上面,比如注重屯田生产、兴修水利、平定内部山越、后期与蜀汉的联盟外交等等,这些措施很好的稳固了江东的局面

总结:孙坚孙策是处于基业的开创者,需要通过武力和谋略来征伐,两人也崇尚武力和谋略,这是两人的强项。到了孙权,继承了父兄的基业,不再像以前一样需要大肆征伐,但要守住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孙权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却缺少父兄的勇武,尤其在合肥一战中败北,更是让孙权认清了自身的不足,于是就退而求其次,以权谋和政治手段来稳定江东的局面,并最终开创了东吴称霸一方的基业。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紫气东来,喜欢的朋友如果关注我想必是极好的。

3

孙权打战也是一把好手,只是较少亲自领兵作战,所以和父兄相比,不是那么突出。

一、形势不一样了,孙权不需要亲自上阵

孙权的父亲孙坚是一员猛将,生逢乱世,一生征战不已,破黄巾、讨董卓、征刘表,他的一生是属于孙家打江山的,势力从小到大,在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要亲自上战场。

孙坚最终也战死沙场,其子孙策继续开创江东基业,也是需要亲自上阵的。

孙坚和孙策是江东基业的奠基人,到孙权时,东吴的创业阶段基本结束,形势已经很不错了,班底奠定,人才齐全,孙权没有没有必要亲自到战场上去证明自己。

创业阶段,创始人要身先士卒,但是守业的二代子弟,就很少在经历父辈的艰辛了。

二、孙权的军事能力也是有的,比曹丕、刘禅强多了

曹操曾经对孙权有过一段著名的评价: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这段评价的历史背景是濡须口之战。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濡须口,孙权率军再此与曹操相持一月有余;

“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馀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

最后孙权干了一件让曹操称赞不已的事情。

“权乃自来,乘轻船,从灞须口入公军……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

这豪气谁能有。

就是发生了这样的事,而且孙权军“舟船器仗军伍整肃”,曹操才说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话来。

孙权个人也继承了父兄的勇猛,《三国志》记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卻废。”

孙权“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古人的这句评价值得细品的。

4

你的感觉没有错,孙坚孙策打仗确实很厉害,尤其是孙坚,他的人生也是仿佛开挂了一般,一路披荆斩棘,为江东孙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就具体聊一下,孙坚孙策为何如此能征善战,而孙权又稍逊一筹呢?


据陈寿《三国志.孙破虏传》中记载,孙坚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年轻时做过县吏,孙坚这人从小就是胆大异常,看见海盗岸上分赃,提刀就去,吓的海盗四散逃跑,孙坚抓住一个海盗并砍下其脑袋,此事之后,孙坚名声大震,自此以后,孙坚开始了漫长的平叛拼杀之路,尤其是剿匪黄巾起义,平叛长沙贼寇区星,一举拿下零陵、桂阳。朝廷封孙坚为乌程侯。自十八路讨伐董卓日起,孙坚自长沙北上,一路所向披靡,连董卓都惧其三分,在帮助袁术拿下南阳郡的同时,亦将整个荆州纳入其势力范围。伐董联盟破裂后,孙坚奉袁术命打刘表,其部将黄祖暗箭射伤,英年早逝。


孙坚死时孙策只十七岁,自袁术那领回父亲孙坚旧部一千余人,在听取孙坚老将朱治意见之后,进谏袁术,起兵伐江东,袁术知道他与孙策已有间隙,又觉江东原本已有人王朗于会稽、刘鹞于曲阿,孙策此去未必有所作为,便替孙策向朝廷要了个折冲校尉,放其去江东,此一路不断有人归附,包括周瑜等人亦来效力。《三国志·孙破虏传》有记载: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不过数年,孙策便扫平江东,击败王朗、严白虎、刘鹞。为孙家在江东奠定了基业。

建安五年,孙策轻装外出打猎,遭原吴郡太守许贡门客伏击,脸部受箭,临死时唤孙权于塌前“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由此而见,孙坚孙策这二人,是百炼沙场,能征善战,而孙权作为后起之秀,能够坐稳江东,充分显示了其人才统筹的能力。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所需的能力也是有所不同。

5

说到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这是由孙家父子两代人联合起来创造的,其中孙坚和孙策是作为创业者的面目出现的,他们存在的目的主要是创业,打天下,并且成就了一番事业,打下了江东六郡,而孙权则与孙坚和孙策完全不一样,因为孙权是作为官二代和守业者出现的,孙权的主要作用就是保住江东。

孙坚是东吴政权的第一代创业者,他利用自己善于打仗的能力,奠基了东吴政权的军事集团,不仅打败了董卓,杀了华雄,还两次击败了吕布,以孙坚的战斗力,基本上可称得上东汉末年最强的,并且他是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中唯一击败董卓的人,同时孙坚创造了东吴政权最早期的团队,为后来的孙策打天下留下了人才基础。

孙坚

孙策是东吴政权第二代创业者,他与父亲孙策非常相似,都是勇猛善战,孙策凭借一己之力,只用了五六年时间就打下了江东六郡,奠定了东吴政权最核心的版图,要知道孙策从开始打江东创业时,只有20岁,到死的时候,也不过26岁,如此年轻的年龄,就能创造如此伟大的事业,想想刘备一生打了26年,才有荆南四郡的地盘,而曹操一生打了23年,才占据了整个北方,这样看起来,孙策的战绩真的很强。

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孙坚和孙策善于打仗,特长是武,而孙权打仗不行,善于治国,特长是文,为什么一家人,会有如此强烈不同的反差,这是什么原因呢?

孙家二代人

有句俗话叫:环境创造人

孙坚所在的时代,属于东汉末年乱世开始的年代,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孙坚被他的同乡朱儁推荐为佐军司马,开始随朱儁征战四方,打黄巾军,在这样一个乱世环境中,孙坚除了勇猛善战,奋勇杀敌,没有其他办法,乱世之中想要活下去,就得比你的敌人更狠,所以孙坚在战争都是拼了命的打,甚至有一次孙坚为了追击敌人,单枪匹马深入敌后,结果意外掉落马下,没有人知道孙坚在哪里,后来他的战友还是根据战马找到他所在的位置,救回了孙坚,养了十几天的伤才养好。

孙坚这种打法,完全就是要命的打法,正是在这种环境之中,锻炼了孙坚英勇作战的能力,就算孙坚想好好做个文官,那也是不可能的,乱世之中,哪里会有安宁呢?乱世环境之下,只会造成一个又一个英勇善战的将军,孙坚就是其中之一,这就是环境的作用。

孙坚打败董卓获得玉玺

要说到孙坚的家族,其实并不出众,孙坚能够崛起,完全靠武力,孙坚打完黄巾军又到凉州跟随张温打羌人,黄巾起义结束三年后,孙坚因为战功被封为长沙太守,孙坚又开始打长沙地区的叛军,打完长沙又跟到隔壁郡县去平叛,就是在不断的征战过程中,孙坚成长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他是唯一击败董卓的人,还两次打败了猛将吕布,斩杀了华雄。

所以说,孙坚为什么善于打仗?就是环境逼出来的,如果孙坚不会打仗,他早在乱世中被杀,或者一生就默默无闻,这样的话,根本就不可能有后来的东吴政权。

再说孙策,孙策18岁时,父亲孙坚被刘表手下的黄祖施放暗箭所杀,孙坚虽然英勇善战,但是战场上枪林箭的环境之下,难免会有意外,孙坚就是死在了黄祖部将的暗箭之下,那一年孙策只有18岁,并不在父亲身边,孙坚的灵柩还是他的侄子孙贲率领余部扶送回家的,那一年孙权只有11岁。

孙策与周瑜

18岁的孙策在当时能做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率领父亲的部将为父亲报仇,但是当时孙坚的部将都被袁术吞并,孙坚在生前也是依附于袁术的,孙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设法从袁术那里讨回父亲的部将,前后用了一年时间,孙策才做到,要知道乱世之下,年轻的孙策除了为父亲报仇,没有别的办法,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父亲被杀而无动于衷。

孙策所在的年代同样是东汉末年的乱年,董卓乱政,李傕、郭汜乱政,先后被杀,原来隶属于东汉的地方政府军也开始你争我夺,你死我活的战争,孙策在当时只能算是依附于袁术的一个小家族,想要立足下来,孙策只能靠打打杀杀,就连从袁术那里讨回父亲的军队,也是靠英勇善战要回来的。

有了军队之后,孙策首先要做的就是扩大规模,打下固定的根据地,要不然在乱世之中是无法养活一支军队,一定得有固定的地盘才行,所以孙策把目光对准了东江六郡,当孙策渡过长江到达江东时,他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他除了勇往直前、英勇善战打出一片天地之外,就只有战死沙场这一条路可走了。

孙策传位于孙权

环境逼得孙策只有不断打打杀杀,不断地骁勇善战,不断地夺取江东六郡,才能生存下来,若不是环境所迫,孙策也不会如此拼命,孙策只用了六年时间就打下江东六郡,这个时间已经是很短了,显示出孙策与众不同的军事才能和武力,建立东吴政权功劳最大的就是孙策,如果没有孙策打下江东六郡,历史上就不可能会有东吴政权。

孙策要打下江东六郡的同时,也不断为自己父亲的死来报仇,由于种种原因,孙策还没有来得及拿下荆州就被人刺杀而死,孙策在临死前,把孙权定为接班人,而不是更像他的孙翊,因为孙策定下的战略是让孙权守住江东六郡的地盘,而不是让他跟自己一样继续创业,关于这一点,孙策就定位了孙权。

所以孙权一接手政权,就是一个官二代,直接继承了江东六郡的地盘,相对于孙坚和孙策来说,孙权的首要任务不是创业,而是守业,这是孙策定下的战略,孙权总得遵守,既然是守业,孙权不可能像他的父亲和兄长那样到处去打打杀杀,而是利用能力与职责,调到一批人帮他打打杀杀。

孙权重建江东

所以,环境迫得孙权只有不断用人,用好人,才能管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孙权的潜意识中,把孙策打下来的江东六郡保住,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事实上,在那种复杂的环境下,孙权做得很不错,要知道孙权刚接班时,江东面临内忧外患,外部有强敌虎视眈眈,比如刘表和曹操,曹操甚至勾结孙权的堂兄孙辅谋取江东,而孙权的堂弟孙暠也企图夺取政权自立为主,再加上江东内部的山越人叛乱,孙权想要保住江东的任务非常难。

但是,孙权做到了,他利用自己的能力先后解决了内忧外患,成功守住了江东,这是环境逼出来的,所以说,孙坚、孙策英勇善战,善于打仗是环境逼出来的,孙权不善于打仗,而善于治国用人,也是环境逼出来的,但有个前提,孙家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人,才会被环境逼迫成为人杰,这就是最终的原因。

6

【品鉴不凡】

为什么感觉孙坚孙策那么能打,孙权打仗却不行?孙坚和孙策是孙家和东吴的奠基之人,孙权是把孙家的基业发扬光大之人。孙坚孙策打仗靠武力,而孙权打仗靠的是智力!

1,孙坚是江东曾经的传说

孙坚是孙策和孙权的父亲,是吴国基业的首位垦荒人。孙坚有江东猛虎之称,发迹于讨伐黄巾军之际,崛起于讨伐董卓之时。身体强健,孔武有力,作战时不惜性命,经常亲冒矢石,率先冲锋陷阵,因此,与之对阵者皆为其气势所震慑。讨董卓,征黄祖,莫不如此。但他有明显的个性缺陷,即自恃武艺高强,作战只追求用武力方式解决,且不注意安全。后来为黄祖所伏击杀死,其所部为袁术呑并。

2,孙策是东吴基业的建立者

孙策有小霸王之称,从小跟着父亲征战,与父亲一样,崇尚用武力说话。其个性刚毅果敢,有乃父之风,但仍如父亲一般,性格暴燥,喜欢亲自上阵杀敌。离开袁术后,仅带领二百人经过艰苦拼杀,不仅为父亲报仇雪恨,还在江东创下基业。是东吴事实上的创立者。他有较强的政治头脑,善于选用人才,为东吴发掘了一大批文官武将。但他与其父一样不注意安全防范,后遇伏被刺,死于门客之手。

3,孙权把东吴的事业推向了顶峰

孙权十五岁时,在毫无征兆的情绪下,被迫继承了东吴的领导权。与父兄相比,他虽勇武有力,但不以擅长冲锋杀敌闻名于世。他熟读诗书,长于用人,胆略超群。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虽有父兄遗威护佑,但江东诸位文臣武将皆非等闲之辈,其艰难可想而知。可他不仅顺利执掌东吴权柄,赢得文武百官拥戴,还带领东吴在魏蜀两国之间左右逢缘,最终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可以说,孙坚孙策开疆拓土,东征西讨,奠定东吴之基,是打天下的奠基者,因此以能打善战闻名于世。而孙权则是东吴的继承者、管理者、守护人,已没必要亲自披坚执锐、搏杀四方,他更重要的使命是运筹帷幄,发掘人才、使用人才,把更勇敢、更能征善战的人放到战场拼杀,而不是自已亲自上阵。

因此,可以说孙权打仗换了一种与父兄不同的形式,父兄打仗靠武力,而孙权打仗靠用智。所以,不能简单说孙权打仗不行。

7

题主的感觉并没有错,因为事实就是这样的。

衡量一位统治者是否称职或出色,其标准无非是两条:文治武功。文治是指在文化、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这里的武功可不是武侠小说里的飞檐走壁,而是指军事方面的功绩,通俗来说就是能不能打仗。

用这两条标准去衡量孙权,我们会发现“文治”方面他做得很出色,可以打90分以上,“武功”方面却差强人意,防御还行,主动出击就傻眼了,尤其陆战,更是孙权极为陌生的领域。

这里就以合肥之战为例,来看看孙权的军事指挥能力。

(电视剧中的孙权)

当时的合肥是曹操命刘馥修建的一座东南方堡垒城市,要说重要也重要,但要说有多重要,倒也不见得,所以曹操在此城并没有放太多兵马和将领。

但对于孙权来说,这是他北伐路上的障碍,若能拿下,立刻就可以成为己方补给点和前线大营,将战线推进到合肥以北,所以孙权一直对合肥虎视眈眈,一有机会就去抢,却抢了五次都没成功。

第一次形势最有利,孙权派周瑜攻荆州,以牵制曹军主力,他自己率领着十万大军亲征合肥,合肥立刻就被包围了。

城内曹军很少,正面战场上打不过吴军,别驾蒋济便向刺史刘馥献计,假装四万援军马上就要到了,故意让孙权抓住信使,孙权他竟然相信了!撤军回家,各找各妈!

(电视剧中的周瑜)

第二次攻合肥,孙权选的时机同样很好,曹操和刘备争汉中,打得热火朝天,合肥只有张辽、李典、乐进等人统帅的七千多士卒,孙权还是出动了十万兵马,双方兵力相差极大,任谁看都是胜局吧?

结果却出乎意料,打了十多天没打下合肥,张辽组织了八百勇士的敢死队冲入吴军,孙权差点被生擒,灰头土脸的逃回江东;

第三次最奇葩,孙权带着大军来攻新筑成的合肥新城,却因新城离水太远而20多日不敢下船。。。。。。请问你是来干嘛的?

魏国将领满宠都为他着急,并把他的心思猜得准准的,认为他虽然不敢向前推进,但一定会上岸炫耀兵力,就派了六千兵,埋伏在淝水隐处。事情的发展果然如他所料,孙权耀兵,曹军趁机杀出,斩首数百,孙权再次撤军;

第四次则是搭上了诸葛亮的顺风车,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约东吴一起出兵,孙权答应了,再次率领十万大军攻合肥,此时曹魏两面受敌,一边是蜀汉,一边是东吴,魏明帝派司马懿拒蜀汉,自己亲自迎战东吴。

过程很复杂,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大家只需要知道,孙权还是没有攻下合肥,比前三次稍好一点的地方在于,合肥虽然没拿下,沿途倒有许多人来投。

第五次合肥之战是由东吴太傅诸葛恪指挥的,率军二十万,惨败而归。当然啦,此时孙权已经死了,这次的锅不能背在他身上。

但不管怎样,合肥都成了孙权拿不下的城,至死都惦记。我们也能从这一系列战事中看出孙权的军事天赋和其父其兄差得太远了,孙坚能打出东吴基业,孙策则是名声在外的东吴小霸王,两人的“武功”都很高。

不过,不能因此就认为孙权的整体素质不如父兄。孙权人如其名,善于权谋,正是在他的多番谋划之下,东吴才能存活那么长的时候。换了孙坚或孙策,未必能做到。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8

孙坚和孙策属于纯粹的武将。而孙权则是文人。他们文武分治,各司其职而已。孙坚和孙策他们属于开拓之主,而孙权属于守成之主。这其中意义是大不同的。开拓和守成完全是两回事,孙坚和孙策让他们开疆拓土这没有问题,但让他们治理国家是国家富强这就很难了。同理如此,让孙权带兵打仗,这根本就是难为孙权。但如此让孙权治理国家,孙权就游刃有余了。这完全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孙策临终托付弟弟孙权的时候,他曾说过“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这足以说明孙策和孙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

孙坚出生于东汉末年,当时正处乱世时期,有一身好武艺自然要活的更久一些。再加上孙坚天生好武,并且非常的勇猛。这就导致原本是走文职路线的孙坚机缘巧合之下踏上了武将的道路。黄巾之乱爆发后,孙坚也招募乡勇随着朱儁南征北战镇压黄巾。孙坚的能打一方面是因为其性情悍勇,另一方面也是在一次次战争中锻炼出来的。没有任何人天生就是武将,他们都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孙坚从镇压黄巾叛乱,再到镇压凉州叛乱,再到镇压长沙区星叛乱,最后再到关东联军讨董,孙坚的能打是在一次次战争中锻炼学习出来的。他先后跟随朱儁、张温等汉朝名将作战。耳濡目染之下也学习到不少本事。更别说孙坚本身就志投身军伍了。孙坚深知身处乱世,不能打就只有灭亡的道理。

孙策原本也属于一个衣食无忧地位崇高的官二代。在孙坚征战期间,少年的孙策就呆在老家寿春。孙策性格外向又喜好结交朋友,所以当时江、淮一带的名士都来投奔他。孙策十七岁的时候,孙坚被黄祖所杀。孙策一下子没了依靠,所以只能自立根生。在他结束了守孝之后,孙策就去投奔了袁术,他想要讨回其父孙坚的旧部报仇雪恨,并且开创自己的基业。袁术也不可能凭白就把兵马交给孙策,所以孙策就成为了袁术的手下,替袁术效命。之后经历了一系列的征战才使得自己的统军作战能力越来越强,刚开始孙策也是个文人。但没办法,孙坚死了,孙氏没了顶梁柱,自己还有大仇未报。这就逼得孙策往武将的路子上发展。也幸好孙策的出身导致了孙策对于武略这些东西并不陌生。否则一个菜鸟还真的很难入门。

孙权就完全不同了,孙权接手孙策的大位之时,孙策已经一统江东了。也就是说孙策已经打下了江山。并不需要孙权去打江山了,而是需要去管理江东之地。发展壮大之后再去吞并其他诸侯。此时的孙权更需要的是文韬而不是武略。毕竟当时更诸侯之间势力已经形成胶着之势,大家都在发展壮大,那时拼的不止是武勇了,更多的是在拼各自阵营的整体实力,兵马粮草等。这些都属于文治的范畴。当然了,这也并不代表孙权不会打仗。孙权可能不是一个好的将领,但不一定不会是一个好的统帅。武将和统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曹操同样也不是一个武将,但他却是一个优秀的统帅。原因就是因为,统帅只需要掌握大方向就好,拼杀自然有武将去应付就可以了。孙权较之父兄缺少的可能就是那一点勇武之气了。其他方面并无太大差距,甚至在文治方面,孙权要远胜于父兄。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9

两个人的对手不一样。

孙策勇武,但面对的是分散、各自为政的江东群豪。

孙权18岁接管江东,花费7年才平定山越叛乱,安抚内部,建立执政班底,后面面对的就是刘表,刘表老迈,孙权还能破江夏斩黄祖报父仇。后面就是曹操刘备了。

孙权就算偷袭荆州也再也无法西进,只能面对北方曹魏。自然很难了。

10

时代背景不一样,孙策完全是在各个诸侯国不断纷争之下成长起来的,说白了就是抢地盘,打仗这些,所以说战场上孙策肯定是勇猛的,有子如此其父孙坚更不必说,而且本来就是汉朝大将军出生,他们在战场上勇猛就是理所应当。然而孙权不一样,九岁的时候孙坚被刘表暗算身亡后,孙氏就辗转一段时间就一直退居江东发展自己的势力,而且文有张昭武有周瑜,可以说孙权是在其兄的庇护下在江东安安心心的长大的,没经历过战场洗礼,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显得书生气,孙坚孙策为他打好基础,而且后来接管江东时,江东算得上兵强民富,是需要发展壮大的,所以孙权更多的是想怎么样去巩固好江东地盘更好的发展,所以与其父其兄不一样主要还是时代背景造成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