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 75 年,屯兵在西域车师后部的汉将耿恭,因为凛冬将至,天山苦寒,派出了一名军吏范羌,东归到敦煌郡,请求给士兵运送一批冬衣御寒。

这个平淡无奇的决定,在几个月后,将成就东汉史上最肝胆相照、义勇可鉴的一次拯救行动。

车师国分为前后两部,都离洛阳有数千里之遥,态度则反复不定,时而被匈奴胁迫,时而又归顺汉朝。汉朝派关宠将军作为己校尉,屯兵车师前部,而耿恭将军作为戊校尉,屯兵在北面更遥远一些的车师后部。

很快,匈奴大军就来围攻耿恭的金蒲城,城中人少,只能坚守。耿恭令军士用毒药涂抹箭头,一齐大喊:汉家神箭,中者不祥。纷纷将箭矢射出。匈奴中箭者伤口迅速溃烂,大惊,皆以为汉兵有神妙之术,暂时退去。

耿恭于是领兵退守疏勒城,因为城旁有山涧水可以方便汲取。数月之后,匈奴再次进围,断耿恭水源,将疏勒城围个水泄不通。汉兵饥渴难耐,不得已只好榨马粪汁饮用,但始终无人言降。耿恭知匈奴将久围不去,亲自带领士兵在城中挖井,直至深挖十几丈,方有水泉涌出。汩汩溢出的清泉,宛如神赐,令唇干欲裂的士兵从绝望里重新看到了生机,被匈奴包围的疏勒城中一时响起了许久没有的欢呼声。

而另一面,屯兵前部柳中城的关宠将军也因屡受匈奴围困,不得已向洛阳发出了求救书信。

洛阳汉明帝新丧,刚即位的汉章帝令公卿讨论此事。

司空第五伦认为不应该派兵营救。

而司徒鲍昱义正言辞反驳道:当初派遣两位将军深入西域危难之地,如今紧急之时却弃之不顾。外则纵容匈奴的暴虐,内则令忠义之臣寒心。两位将军领兵不过数十人,而匈奴围困数月不能取胜,强弱之势可谓分明。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发兵数千,击匈奴于疲敝之时,迎两位将军光耀回国,以慰社稷之臣。

于是酒泉太守段彭领命,征发敦煌等几郡的士兵前往西域,之所以从这几郡,是因为敦煌等地是东汉的西疆,离疏勒城和柳中城最近,但尽管如此,一来一回可能也要四十日左右。

在敦煌征发士兵时,有一名军吏神色比其他人更为焦急,他正是耿恭之前派来运送冬衣的范羌,听说将军被匈奴围攻,恨不得马上就前往支援解围。

公元 76 年正月,各郡兵马齐聚柳中城,破敌大胜,斩首三千八百人,俘虏三千人,匈奴仓皇而逃。而此时,城中的关宠将军已经死去,只接到了幸存的士兵。

但汉朝的救兵到这里也就不敢再往北了,越往北则越接近匈奴的主力,而且时值隆冬,天山北面暴雪数尺,难以行军,很容易遭遇埋伏被袭。众将一合计,决定就此班师回朝。

此时,从队伍中站出来范羌,言辞急切请求道:耿恭将军现在疏勒城,近在咫尺,诸位将军莫非要弃之不顾?

众将面面相觑,范羌见状道:如此,请给我一些人马,我自己前去接耿将军回国。

汉军这才分兵两千,由范羌领着,冒着大雪,继续深入北地。

且说耿恭和数十名麾下,继续在疏勒城中坚守,自屯兵以来,已有半年之久,远无朝廷之援,近有城陷之忧。几十人在绝望中唯苦守而已,没有人知道要守到何时,也没有人知道能守到何时。匈奴时围时撤,然而即使撤走,他们也已经没有向任何地方移动的能力了。

城中也渐渐缺粮少食,匈奴曾派使者招降,耿恭将使者杀死在城头,所有人都知道大限早晚将至,说一点儿不害怕,那是假的,但投降,也是绝不可能的。

这一日夜间,城外兵马之声又纷纷而起,从远而近。城中汉兵不禁既惊又悲,彼此依靠着站上城墙准备赴死。

却闻城外军中一人高呼道:我范羌也,大汉遣兵来迎耿将军!

城头的士兵一愣,随即立刻丢掉手中兵刃,发了疯一般拥抱在一起,山呼万岁。

城门大开,两拨汉军纷纷相拥而泣,耿恭和范羌也相对,涕泪横流。

匈奴闻耿恭欲归国,发兵来追。汉军且战且行,但终于因饥困多日,一路相继有人不支,他们熬过了最困难的半年守城生涯,却没有熬过那一条长长的归路。耿恭和麾下离开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到玉门关正式进入汉界时,仅剩十三人,衣衫褴褛、形容枯槁,不成人形。

大汉中郎将郑众亲自为这十三人洗沐,改换衣冠,认为他们“单兵守孤城,卒全忠勇”。

这是一次近两千年前拯救大兵瑞恩式的壮举,人称“十三壮士归玉门”。

最佳贡献者
2

刀叔导读:不为大汉耻!两千年前的这次营救行动却没能拍成电影。

在东汉历史中,记载了东汉军队一次跨越数千里、冒雪翻越天山拯救孤军的行动。这次军事行动,后人所知甚少,但细细琢磨,能从中悟出汉朝气质特有的雄健浑厚,并在历史的长河中涓流至今,让今天的中国人,愈加珍惜一个“汉”字。

整个故事的主人公叫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耿弁之孙,耿广之子,耿秉之堂弟,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之侄,东汉官员、将领。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大汉王朝将此作为自己的核心利益来经营维护,屡屡与西域前霸主匈奴发生战争。汉军神勇,匈奴不敌,尤其是著名的猛男陈汤斩杀北匈奴郅支单于并发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后,汉匈战争告一段落。但西汉覆亡后,匈奴卷土重来,西域各国也生出二心,蠢蠢欲动。东汉国力恢复后,重新经营西域,再断匈奴右臂,复置西域都护府。

公元74年,耿恭进入西域都护府。第二年,耿恭所率部队征战匈奴后要返回都护府大营,且战且退。为了防止匈奴再次入侵,耿恭率领一支百人的部队驻守金蒲城。他同在柳中城的关宠互为策应,牢牢的卡住天山通往北匈奴的交通要道。

然而,就在东汉大军都撤退后,匈奴竟然大举反攻,整整两万人把耿恭所在的金蒲城团团围住。

耿恭让百余位守军的弓箭上全部涂上毒药,站在城头就往下射。史书记载说是“虏中矢者,视创皆沸”,这景象确实吓人。到了深夜,中了毒箭的匈奴士兵那是鬼哭狼嚎,耿恭有率领全部百余位大汉将士前来劫营,可谓是把匈奴人吓破了胆。匈奴头领撑不住了,哀叹说“汉兵神,真可畏也!”溃败而去。

虽然此次大胜,但耿恭心里明白自己的部队也损耗不少。如果匈奴再来进犯,根本没办法防守。他又把部队带到了疏勒城。果然,匈奴人又回来了,几万人输给了百余人,这口恶气憋得不爽。

匈奴人作为游牧民族,攻城真的不擅长,屡次攻城都无功而返。于是,仗着人多,匈奴人围城并切断河流。汉朝守军开始缺水,一度“笮马粪汁而饮之”。

漫长的围城仍在继续,过去的盟友车师人也叛变了,与匈奴一起攻城。几个月过去了,城中“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把弓弩上用动物筋腱做的弦和盔甲上的皮革等都统统煮了吃了,战士们一个个死去,但要塞仍然没有陷落,幸存者宁死不降。

匈奴人也精疲力竭了,使出招降一招,许诺让耿恭当他们的白屋王,给他找美女当老婆。耿恭说:好啊,叫你们的使者来。匈奴使者来了,耿恭把他抓到城头,一刀杀了,然后用火烤其肉。匈奴人见了,跪倒在地,一片哭声。一千年之后,岳飞写下慷慨激昂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即典出于此。

耿恭这一举动彻底惹恼了匈奴人,匈奴人开始疯狂地攻城。城里活着的人越来越少了。最后的希望就只能寄托在此前派遣到敦煌寻求援军的部下范羌身上。

就在耿恭在西域被围困之际,在东汉洛阳,刚刚登基的汉章帝开始和群臣展开一场辩论:到底要不要派救兵?!

朝堂上有一部分人反对派救兵,距离那么远等援兵赶到,耿恭等人早就死了。司徒鲍昱站出来,竭力请求派援兵,他面对皇帝和文武百官,说出了在历史上有名的一段话,至今读起来,仍荡气回肠:

“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

大概意思就是说如果咱们不去救人,只会有两个下场,一是长了匈奴人的气焰,二是让自己人太伤心。现在如果不去救人,如果匈奴再来打,谁还愿意为您卖命?

于是刚刚登基的汉章帝下令:启动救援!公元75年冬天,张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国军队共计七千人,出发了。援军中,就有耿恭部将范羌在内。

公元76年正月,七千人的援军赶到柳中城,打败了西域藩国的联军,那个反复无常的车师国又投降汉朝了,柳中城光复。但问题又来了,耿恭部所在的疏勒城和柳中城相隔天山,要不要去救援?当时在场的人又说撤了吧!只有耿恭的部下范羌站出来,坚决决定救援。

剩下的几个将领谁都不愿意冒着天险继续走下去,便分给范羌两千名士兵给了他。然而,在这一段汉朝的史书中没有记载他们是如何翻越雪山的。只是记载,他们在疏勒城胜利会师的一幕,“开门,共相持涕泣”。

疏勒城的汉朝士兵能够回家的只剩下26人。最后进入玉门关的,只剩下13人。

史载,当时驻守玉门关的中郎将郑众,见到这13名勇士归来,感动不已,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并给皇帝上疏为13勇士请功:

“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不为大汉耻!五个大字,至今令人动容。

可悲的是如今这个小鲜肉横行的时代,“十三将士归玉门”尚未被拍成电影,这是我辈荣耀还是我族之耻?留给大家去评说吧!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创出品,全网15亿次阅读的优质MCN自媒体)

3

公元74年冬 地图

1

新莽时期,西域都护李崇死于任上,西域都护府被撤。

半个世纪之后,经历了衰落与中兴的汉帝国终于缓过气来,将目光重新投向了遥远的西域。

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共同出兵西域,进攻车师国。

这次出征非常顺利,车师国的前王与后王(前王是后王之子)都归降了汉朝,车师被平定。

在这场战争中,有一个人以司马的身份,跟随骑都尉刘张参加了西征。

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耿恭。

2

耿恭出生于东汉将门世家,扶风耿家。

他的叔叔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汉开国名将耿弇,在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四。

西征军中的驸马都尉耿秉则是耿恭的堂弟。

史书记载耿恭“少孤。

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

从小失去父亲的他,性格中比别人多了一分坚韧。

而出身将门,又使得他性格豪迈,有领军之才。

不过到永平十七年的西征为止,他并没有获得像堂弟耿秉那样的成就,而只是以司马的身份跟随刘张西征。

车师归降之后,汉朝终于再次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并任命陈睦为都护。同时任命耿恭和关宠为戊己校尉,分别屯驻在车师后王部的金蒲城,和前王部的柳中城,各置几百名守军。

两城隔着一座天山,相去五百多里。

随后,窦固率大军撤离西域。

耿恭也正式开始书写他的传奇。

3

西域商贾往来,却是小国林立,无力自保,对于匈奴来说从来都是一块肥肉。

西征结束后的第二年三月,匈奴北单于派左鹿蠡王率二万骑进攻车师。

首当其冲的便是耿恭屯驻的车师后国。

作为戊己校尉,保护车师是耿恭的职责所在。

于是即使手中仅有“数百人”,他也立刻派遣了三百人去救车师后王。

不过这无疑是螳臂当车。

三百人的救援队在路上便遇到了匈奴大军,结果全军覆没。

于是匈奴轻松地拿下了后王,继而包围了耿恭驻守的金蒲城。

此时的耿恭,损兵折将,又被人数百倍于己的敌人包围,金蒲城危如累卵。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

他将毒药涂在箭上,然后警告匈奴人说:“我们汉朝的箭是神箭,中箭的人必出怪事!”紧接着,用强弩将毒箭射出。

中了箭的匈奴人伤口发热,迅速溃烂,于是心生恐惧。

这一招起到了良好的杀鸡儆猴的作用,止住了匈奴的势头。

恰在这个时候,老天爷也出手相助汉军,降下了暴风雨。

耿恭一看机会来了,便率众趁雨袭击匈奴。

匈奴本来认定这是一块到嘴的肥肉,可谁能想到肥肉还会咬人?

结果被杀得七零八落,只能感叹汉军神勇,是值得畏惧的对手。

于是匈奴退去,耿恭勉强挡下了第一次进攻。

4

匈奴人走了,但耿恭知道,他们一定还会回来的。

由于金蒲城不易防守,耿恭便在五月将队伍迁到了疏勒城(新疆奇台县以南)。

那里靠近溪水,既可做水源,又可协助防守。

七月,匈奴就来了。

这一次,耿恭比上次更加主动,在匈奴立足未稳之时,就招募先登勇士,直接出城给匈奴当头一棒。

匈奴又被打得四处逃散。

看来匈奴人是太轻敌了,总觉得志在必得,反而使得耿恭屡屡得手。

不过匈奴虽吃了亏,却依旧占据绝对的优势。

随后,他们在上游把溪流堵住,断绝了城内的水源。

这一招非常毒辣,耿恭顿时像是被人掐住了脖子,再不想办法就只有一死。

于是他开始带人在城中挖井。挖

了多深呢?十五丈。

汉尺十五丈大概合今天三十五米。

然而却依旧没有水。

城内水源急缺,最惨的时候需要“笮马粪汁而饮之”。

耿恭仰天长叹道:“听说从前贰师将军(李广利)拔出佩刀刺向山岩,泉水飞涌而出,天佑我大汉,怎么会没有出路呢?”

然后整理自己的着装,向着井跪拜。

过了一会,井水竟真的喷涌而出。所有人都高呼万岁,疏勒城终于得救了!

耿恭没有光顾着自己高兴,还大度地让人将水带到城楼上,与匈奴友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看看,我们有水喝!

匈奴人的自信心又受到了严重打击,以为汉军真的有神明相助,于是第二次撤退。

5

耿恭虽然两次打退了匈奴,但整个西域的形式已经非常严峻。

西域都护陈睦被焉耆和龟兹攻杀,匈奴又将另一位戊己校尉关宠所在的柳中城团团围住。

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归降汉朝不久的车师反叛,并联合匈奴转过身来进攻耿恭。

要说耿恭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与士卒推心置腹,同生共死。

在这种绝境之下,竟然没有一个人放弃。

他就靠着这样的凝聚力,再次将敌人赶跑。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

车师后王的夫人,祖上是汉人。

她心中念着汉朝,于是常常偷偷地把敌情告诉给耿恭,还送去粮食。

孤悬于塞外的耿恭,心里也定会因这位勇敢的女子而多了一丝丝的温暖吧。

当然,这些资助只是杯水车薪。

没多久,疏勒城的粮食就吃完了。

到了最困难的时候,战士们只能把铠甲、强弩上的皮革给煮了充饥。

然而疏勒城里依然不停地有人死去,最后只剩下几十个人。

单于知道耿恭已经快坚持不下去了,认为他一定会投降,于是派了一个使者前去招降。

他开出的条件倒也丰厚,如果耿恭投降,可以封为白屋王,并给耿恭娶妻。

耿恭好像还真的挺动心。

他盛情邀请使者上城,然后“手击杀之”,并当着匈奴人的面在城上把使者给烤了。

估计是真的饿了。

真可谓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单于大怒,增兵围攻耿恭,但是却依旧攻不下,真是气啊!

看来这位汉朝的戊己校尉打算战到最后一兵一卒。

此前,他甚至还派了一个叫范羌的人去敦煌领取士兵过冬的衣服。

显然,他已经做好了在这过冬,跟匈奴人死磕的准备。

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6

这仗打了这么久,为什么汉朝不派兵来救呢?

答案是,皇帝死了。

颇有魄力的汉明帝刘庄去世,汉章帝刘炟继位。

虽然关宠已经上书向朝廷求援,但章帝可不像他的父亲那般英武果决。

他很犹豫,救,还是不救?

于是他召集大臣们商议。

一派大臣以司空第五伦(复姓第五)为首,观点很鲜明:不救。

而另一派以司徒鲍昱为首,认为该救,理由很明确:把人派到了千里之外,说不管就不管了?匈奴怎么看汉朝?将士们怎么看汉朝?如果不救,以后匈奴再进犯边塞怎么处理?戊己校尉手里的人很少,却撑了这么久,说明他们还没有放弃啊!就近发兵,倍道兼行,一定能击败匈奴疲惫之师。

不到四十天,就能把耿恭和关宠接回来。

万幸啊,这一番话真的把犹豫的章帝说动了。

于是派遣耿秉坐镇酒泉,秦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的军队,一共七千余人西征。

建初元年(公元76年)正月,汉军就到达了柳中城。

一战过后,车师再次投降,匈奴逃跑。

7

然而遗憾的是,虽然援军大获全胜,关宠却在援军到达之前战死了。

将领们一合计:离汉朝较近的关宠都死了,隔着一座天山的耿恭估计也没戏了。

当下是冬季,要到天山北边去实在太危险,算了,撤吧。

如果果真所有人都放弃了,那么传奇就将戛然而止。

可有一个人没有放弃,这个人,就是耿恭派到敦煌领取冬衣的范羌。

范羌从敦煌跟随王蒙等人再次出塞,此时看到汉军要撤,极力劝阻,坚持要求去营救耿恭。

将领们还是不敢冒这个险,于是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给了范羌两千人,让他独自去救耿恭。

范羌率军向着山北前进,路上还遭遇了一丈多深的大雪,队伍勉强达到了疏勒城。

令范羌惊喜的是,疏勒城中还有汉军!

战友关宠和上司陈睦都战死,派去求援的范羌又毫无音讯,然而耿恭心里想的就只有一件事,死守。

半夜里,疏勒城里的士兵们听到有军队的声音,以为是匈奴人来了,大为震惊。

想必他们手中已经拿好武器,准备做最后一搏了。

结果准备赴死的他们却听到了一声呐喊:“我是范羌,汉军来救你们了!”

城中顿时山呼万岁!打开城门,两边抱头痛哭。

是啊,终于可以回家了。

出发,玉门关!

然而匈奴并没有走远。

他们死死地咬着这只两千多人的队伍,耿恭和范羌只好且战且退。

跟随耿恭离开疏勒城的士兵一共二十六人,三月份撤到玉门关时仅剩十三个人。

这十三个人,终于回来了。

史书记载了八个字: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玉门关的中郎将郑众深深地为耿恭所感动,他上书皇帝说“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希望重重地奖励他们。

于是待耿恭回到洛阳之后,就被拜为骑都尉。

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这个官职就是率领耿恭西征的那位刘张将军的官职。

范羌被封为县丞,还有另外两个留下名字的人,分别是石修,被拜为洛阳市丞,张封,被拜为雍营司马。

其余九名未留下姓名的战士都被授予羽林之职,“羽林”指的是羽林军,是汉朝最高规格的禁卫军。

当然,荣誉同样属于那些战死在西域的男儿,他们值得被永远铭记。

所谓民族的脊梁,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

他们的传奇写入了历史,刻在了民族的灵魂中。

4

十三壮士归玉门,百年汉威扬西域。

公元74年,东汉王朝派大军重新征服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翌年东汉大军班师回朝,任命耿恭和关宠为戊已校尉,各率百余人,分别留守金蒲城和柳下城,防备匈奴侵入西域要道。



汉朝大军一退,匈奴就开始大举进攻。两万人把耿恭围着水泄不通,耿恭沉着应战,一次次打退了匈奴人的进攻,后因金蒲城无法固守,耿恭趁匈奴退去的机会,把部队带到了疏勒城,并遣手下范羌去朝延求救,疏勒城是当年汉军修建的要塞,易守难攻,随后匈奴数万人又包围了疏勒城,几万人打几百人,但匈奴始终攻不下城。

匈奴用尽了各种办法,死伤无数,仍然无法攻下疏勒城,强攻不行改久围,并切断城中水源,汉军少水缺食,不断有人死去,从未有人投降。招降也不管用,耿恭还杀了匈奴使者,宁死不降。



就在耿恭激战期间,万里之外的东汉首都洛阳,刚刚即位的汉章帝和大臣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辨论:要不要派救兵?司徒鲍昱说:现在汉军有难,如果放弃,那不是等于纵容敌人做恶,如果将来有敌入侵边境,还有谁会为汉朝效命?汉宣帝当即决定:派兵救援。



公元76年正月,也就是近两年后,汉军七千援军抵达柳下城,击败匈奴军,时关宠已战死,汉军为是否救援天山以北的耿恭产生争议,后范羌领兵两千在冬季翻越天山,当援军到达疏勒城时,耿恭余部仅剩26人,大家相拥而泣,当回到玉门关时,耿恭部仅余13人。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5

谈秦说汉(177)有多少人记得耿恭,记得十三勇士归玉门?

十三勇士归玉门,一段气壮山河的故事,一曲荡气回肠的悲歌。中国军魂,几千年的传承,永不会被忘记。耿恭率几百汉军镇西域,面对强大的匈奴毫不退缩,面对孤城被围、水枯粮尽从不皱眉,兄弟同心共进退,铸成东汉边疆的铜墙铁壁。

公元74年,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都出敦煌郡昆仓塞,率1.4万汉军进攻西域。在蒲类海边打败了白山的北匈奴部队,接着进军攻打车师,车师后国、车师前国均投降,汉军的震慑西域的战略目的已达到,准备撤军回朝。

于是,奉车都尉窦固写报告给汉明帝,建议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以震慑西域。汉明帝将陈睦任命为西域都护,将耿弇之孙耿恭任命为戊校尉,屯驻后车师国金蒲城;将关宠任命为己校尉,屯驻前车师前国柳中城,各设置驻军数百人。

公元75年,汉明帝下令窦固撤兵回朝,只留耿恭、关宠各率数百人驻兵车师。这时,北匈奴单于派左鹿蠡王率领两万骑兵进攻已向汉朝称臣的车师后国,耿恭派司马领兵三百人前去救援,全军覆没。匈奴斩杀车师后王安得,继而攻打金蒲城。

耿恭把毒药涂在箭上,对城下的匈奴人喊:“这是汉朝神箭,中箭者必出怪事。”中箭的匈奴人一看伤口,果然烫如沸水,大为惊慌。当时正好出现了狂风暴雨,汉军乘雨出击,杀伤众多。匈奴人以为汉军真的有神灵在帮助,于是解围撤退。

耿恭退守疏勒城,匈奴再次前来进攻,并堵住了流向城内的溪流。耿恭在城中掘井十五丈,仍不出水。官兵焦渴困乏,甚至挤榨马粪汁来饮用。耿恭亲自带领士兵挖井运土,终于泉水涌出。匈奴人感到意外,又以为有神明在帮助汉军,撤走了。

这时,天山北道的焉耆和龟兹两国进攻西域都护陈睦,陈睦全军覆没。北匈奴的军队则在柳中城包围了己校尉关宠。而汉朝因明帝国丧,没有派出救兵。于是,车师二国再度反叛,联合匈奴一起进攻耿恭,耿恭率领全体官兵进行抵抗。

几个月后,汉军粮食耗尽,便用水煮铠甲弓弩,吃上面的兽筋皮革。耿恭和士卒推诚相见,同生共死,所以众人全无二心。但死者日渐增多,只剩下了数十人。北匈奴单于劝降耿恭,反而被射杀使者后,增加援军围困,但仍然不能攻破疏勒城。

时汉章帝已继位,关宠写报告请求救兵。为不抛弃、不放弃塞外几十名汉军,汉章帝下令征西将军耿秉屯驻酒泉郡,代理太守职务;派酒泉太守段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征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郡兵及鄯善的军队,共七千余人,前往救援。

公元76年,校书郎杨父写报告建议汉章帝放弃西域,丞相第五伦也同杨终的意见一致,确实西域的面积太大,管理成本不合算,也不好管,连都护陈睦都被斩杀了。于是,汉章帝下令西域的军队全部撤回,也包括从南道深入腹地的班超数人。

酒泉郡太守段彭率领大军在柳中集结,进攻车师后国,攻打交河城,斩杀三千八百人,俘虏三千余人。北匈奴惊慌而逃,车师后国再度投降。这时,关宠已经去世,谒者王蒙等人打算引兵东归,但耿恭等几十人还在几百里外的车师前国等待救援。

耿恭的一位军吏范羌当时正在王蒙的军中,他坚持要求去车师前国援救耿恭。车师后国与车师前国相距500里,段彭不敢前往,便分出两千救兵交给范羌。范羌经由山北之路去接耿恭,途中曾遇到一丈多深的积雪。援军精疲力尽,仅能勉强到达。

耿恭等26人在夜里听到兵马之声,还以为匈奴来了援军,大为震惊。范羌从远处喊道:“我是范羌,汉朝派部队迎接校尉来了!”汉军非常激动,打开城门,大家互相拥抱,痛哭流涕。次日,他们便同救兵一道返回,北匈奴又派兵追击。

汉军边战边走,因无粮食补给,饥饿难当,从疏勒城出发时,还有二十六人,沿途不断死亡,到三月抵达玉门时,只剩下了十三人。这十三人衣衫褴褛,鞋履洞穿,面容憔悴,形销骨立。中郎将郑众亲自为耿恭及其部下安排洗浴,更换衣帽。

郑众给汉章帝写报告,说:“耿恭以微弱的兵力固守孤城,抵抗匈奴数万大军,经年累月,耗尽了全部心力,凿山打井,煮食弓弩,先后杀伤敌人数以千计,忠勇俱全,没有使汉朝蒙羞。应当赐给他荣耀的官爵,以激励将帅。”

耿恭到达洛阳后,被任命为骑都尉。再后来,章帝又下达通知,撤销戊校尉、己校尉和西域都护,同时召深入西域腹地的班超等几十人回国。看样子,还是想放弃西域,还好,班超等数人在疏勒王、于阗王的挽留之下,以夷制夷,征服了西域。

其实汉朝对西域的震慑策略是不对的,当时班超等36人出使西域,打通了天山南道。天山南道有大沙漠作为屏障,匈奴人也不爱过去,因此班超等人是比较安全的。但只给耿恭、关宠数百人的队伍,驻扎车师前国与车师后国,是不正确的。

西域最强大的国家,龟兹、焉耆等国,都是匈奴的铁杆支持者。塔里木盆地面积非常大,而匈奴的军队机动性强,所以数百人的驻军放在西域,根本无法防守匈奴的军队。所以相对班超使用“以夷制夷”的策略非常高效,不劳烦汉朝的军队。

耿恭与关宠率几百士兵镇西域,特别是耿恭驻守在比车师后国远500多里的车师前国,前面是西域几十个小国,傍边是神出鬼没的匈奴人。耿恭与兄弟们一起并肩作战,克服重重困难,拼至最后只剩13人回玉门,堂堂中国的勇士,不会被遗忘。

2020/9/27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