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莽时期,西域都护李崇死于任上,西域都护府被撤。
半个世纪之后,经历了衰落与中兴的汉帝国终于缓过气来,将目光重新投向了遥远的西域。
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共同出兵西域,进攻车师国。
这次出征非常顺利,车师国的前王与后王(前王是后王之子)都归降了汉朝,车师被平定。
在这场战争中,有一个人以司马的身份,跟随骑都尉刘张参加了西征。
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耿恭。
2
耿恭出生于东汉将门世家,扶风耿家。
他的叔叔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汉开国名将耿弇,在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四。
西征军中的驸马都尉耿秉则是耿恭的堂弟。
史书记载耿恭“少孤。
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
从小失去父亲的他,性格中比别人多了一分坚韧。
而出身将门,又使得他性格豪迈,有领军之才。
不过到永平十七年的西征为止,他并没有获得像堂弟耿秉那样的成就,而只是以司马的身份跟随刘张西征。
车师归降之后,汉朝终于再次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并任命陈睦为都护。同时任命耿恭和关宠为戊己校尉,分别屯驻在车师后王部的金蒲城,和前王部的柳中城,各置几百名守军。
两城隔着一座天山,相去五百多里。
随后,窦固率大军撤离西域。
耿恭也正式开始书写他的传奇。
3
西域商贾往来,却是小国林立,无力自保,对于匈奴来说从来都是一块肥肉。
西征结束后的第二年三月,匈奴北单于派左鹿蠡王率二万骑进攻车师。
首当其冲的便是耿恭屯驻的车师后国。
作为戊己校尉,保护车师是耿恭的职责所在。
于是即使手中仅有“数百人”,他也立刻派遣了三百人去救车师后王。
不过这无疑是螳臂当车。
三百人的救援队在路上便遇到了匈奴大军,结果全军覆没。
于是匈奴轻松地拿下了后王,继而包围了耿恭驻守的金蒲城。
此时的耿恭,损兵折将,又被人数百倍于己的敌人包围,金蒲城危如累卵。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
他将毒药涂在箭上,然后警告匈奴人说:“我们汉朝的箭是神箭,中箭的人必出怪事!”紧接着,用强弩将毒箭射出。
中了箭的匈奴人伤口发热,迅速溃烂,于是心生恐惧。
这一招起到了良好的杀鸡儆猴的作用,止住了匈奴的势头。
恰在这个时候,老天爷也出手相助汉军,降下了暴风雨。
耿恭一看机会来了,便率众趁雨袭击匈奴。
匈奴本来认定这是一块到嘴的肥肉,可谁能想到肥肉还会咬人?
结果被杀得七零八落,只能感叹汉军神勇,是值得畏惧的对手。
于是匈奴退去,耿恭勉强挡下了第一次进攻。
4
匈奴人走了,但耿恭知道,他们一定还会回来的。
由于金蒲城不易防守,耿恭便在五月将队伍迁到了疏勒城(新疆奇台县以南)。
那里靠近溪水,既可做水源,又可协助防守。
七月,匈奴就来了。
这一次,耿恭比上次更加主动,在匈奴立足未稳之时,就招募先登勇士,直接出城给匈奴当头一棒。
匈奴又被打得四处逃散。
看来匈奴人是太轻敌了,总觉得志在必得,反而使得耿恭屡屡得手。
不过匈奴虽吃了亏,却依旧占据绝对的优势。
随后,他们在上游把溪流堵住,断绝了城内的水源。
这一招非常毒辣,耿恭顿时像是被人掐住了脖子,再不想办法就只有一死。
于是他开始带人在城中挖井。挖
了多深呢?十五丈。
汉尺十五丈大概合今天三十五米。
然而却依旧没有水。
城内水源急缺,最惨的时候需要“笮马粪汁而饮之”。
耿恭仰天长叹道:“听说从前贰师将军(李广利)拔出佩刀刺向山岩,泉水飞涌而出,天佑我大汉,怎么会没有出路呢?”
然后整理自己的着装,向着井跪拜。
过了一会,井水竟真的喷涌而出。所有人都高呼万岁,疏勒城终于得救了!
耿恭没有光顾着自己高兴,还大度地让人将水带到城楼上,与匈奴友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看看,我们有水喝!
匈奴人的自信心又受到了严重打击,以为汉军真的有神明相助,于是第二次撤退。
5
耿恭虽然两次打退了匈奴,但整个西域的形式已经非常严峻。
西域都护陈睦被焉耆和龟兹攻杀,匈奴又将另一位戊己校尉关宠所在的柳中城团团围住。
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归降汉朝不久的车师反叛,并联合匈奴转过身来进攻耿恭。
要说耿恭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与士卒推心置腹,同生共死。
在这种绝境之下,竟然没有一个人放弃。
他就靠着这样的凝聚力,再次将敌人赶跑。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
车师后王的夫人,祖上是汉人。
她心中念着汉朝,于是常常偷偷地把敌情告诉给耿恭,还送去粮食。
孤悬于塞外的耿恭,心里也定会因这位勇敢的女子而多了一丝丝的温暖吧。
当然,这些资助只是杯水车薪。
没多久,疏勒城的粮食就吃完了。
到了最困难的时候,战士们只能把铠甲、强弩上的皮革给煮了充饥。
然而疏勒城里依然不停地有人死去,最后只剩下几十个人。
单于知道耿恭已经快坚持不下去了,认为他一定会投降,于是派了一个使者前去招降。
他开出的条件倒也丰厚,如果耿恭投降,可以封为白屋王,并给耿恭娶妻。
耿恭好像还真的挺动心。
他盛情邀请使者上城,然后“手击杀之”,并当着匈奴人的面在城上把使者给烤了。
估计是真的饿了。
真可谓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单于大怒,增兵围攻耿恭,但是却依旧攻不下,真是气啊!
看来这位汉朝的戊己校尉打算战到最后一兵一卒。
此前,他甚至还派了一个叫范羌的人去敦煌领取士兵过冬的衣服。
显然,他已经做好了在这过冬,跟匈奴人死磕的准备。
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6
这仗打了这么久,为什么汉朝不派兵来救呢?
答案是,皇帝死了。
颇有魄力的汉明帝刘庄去世,汉章帝刘炟继位。
虽然关宠已经上书向朝廷求援,但章帝可不像他的父亲那般英武果决。
他很犹豫,救,还是不救?
于是他召集大臣们商议。
一派大臣以司空第五伦(复姓第五)为首,观点很鲜明:不救。
而另一派以司徒鲍昱为首,认为该救,理由很明确:把人派到了千里之外,说不管就不管了?匈奴怎么看汉朝?将士们怎么看汉朝?如果不救,以后匈奴再进犯边塞怎么处理?戊己校尉手里的人很少,却撑了这么久,说明他们还没有放弃啊!就近发兵,倍道兼行,一定能击败匈奴疲惫之师。
不到四十天,就能把耿恭和关宠接回来。
万幸啊,这一番话真的把犹豫的章帝说动了。
于是派遣耿秉坐镇酒泉,秦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的军队,一共七千余人西征。
建初元年(公元76年)正月,汉军就到达了柳中城。
一战过后,车师再次投降,匈奴逃跑。
7
然而遗憾的是,虽然援军大获全胜,关宠却在援军到达之前战死了。
将领们一合计:离汉朝较近的关宠都死了,隔着一座天山的耿恭估计也没戏了。
当下是冬季,要到天山北边去实在太危险,算了,撤吧。
如果果真所有人都放弃了,那么传奇就将戛然而止。
可有一个人没有放弃,这个人,就是耿恭派到敦煌领取冬衣的范羌。
范羌从敦煌跟随王蒙等人再次出塞,此时看到汉军要撤,极力劝阻,坚持要求去营救耿恭。
将领们还是不敢冒这个险,于是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给了范羌两千人,让他独自去救耿恭。
范羌率军向着山北前进,路上还遭遇了一丈多深的大雪,队伍勉强达到了疏勒城。
令范羌惊喜的是,疏勒城中还有汉军!
战友关宠和上司陈睦都战死,派去求援的范羌又毫无音讯,然而耿恭心里想的就只有一件事,死守。
半夜里,疏勒城里的士兵们听到有军队的声音,以为是匈奴人来了,大为震惊。
想必他们手中已经拿好武器,准备做最后一搏了。
结果准备赴死的他们却听到了一声呐喊:“我是范羌,汉军来救你们了!”
城中顿时山呼万岁!打开城门,两边抱头痛哭。
是啊,终于可以回家了。
出发,玉门关!
然而匈奴并没有走远。
他们死死地咬着这只两千多人的队伍,耿恭和范羌只好且战且退。
跟随耿恭离开疏勒城的士兵一共二十六人,三月份撤到玉门关时仅剩十三个人。
这十三个人,终于回来了。
史书记载了八个字: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玉门关的中郎将郑众深深地为耿恭所感动,他上书皇帝说“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希望重重地奖励他们。
于是待耿恭回到洛阳之后,就被拜为骑都尉。
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这个官职就是率领耿恭西征的那位刘张将军的官职。
范羌被封为县丞,还有另外两个留下名字的人,分别是石修,被拜为洛阳市丞,张封,被拜为雍营司马。
其余九名未留下姓名的战士都被授予羽林之职,“羽林”指的是羽林军,是汉朝最高规格的禁卫军。
当然,荣誉同样属于那些战死在西域的男儿,他们值得被永远铭记。
所谓民族的脊梁,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
他们的传奇写入了历史,刻在了民族的灵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