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都有过哪些残忍自私的行为?

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都有过哪些残忍自私的行为?

2020-09-27 16:36阅读(65)

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都有过哪些残忍自私的行为?:1957年10月6日~7日,在莫斯科的各条街道上几位“行踪诡异”但又“西装革履”的人正在物色着什么。奇怪的是这几

1

1957年10月6日~7日,在莫斯科的各条街道上几位“行踪诡异”但又“西装革履”的人正在物色着什么。奇怪的是这几个看似在执行特殊任务的“特工”好像对来来往往的行人并不感兴趣,反而目不转睛地观察着街道公园里各式各样的小狗…在甄别好目标之后,他们相互配合着将这些流浪狗“诱骗”进了一辆墨绿色皮卡车内扬长而去。之后又经过简单的遴选,一行人驱车将其中几只流浪狗带到了距离莫斯科几百公里外的某处基地内进行为期10几天的特别训练。

一同被送来的共有9只流浪狗,而且都是母狗,她们的训练项目包括离心机、噪音和振动刺激、在狭小空间内长时间保持俯卧姿势、吸食果冻状食物、适应携带特殊装置时的排泄以及携带传感器活动等等…其中做的最出色的一只流浪狗被前训练员们取名为莱卡Barker,原名为库德里亚夫卡Little Curly)。她是在莫斯科普希金海滨大道旁的高尔基公园内被搜捕到的,当年只有3岁,体重5.95公斤,是一只拥有着萨摩耶血统的混血母狗,他们最终将莱卡选定为执行这项特殊任务的“赶死狗”,另外,取名为阿尔比纳(Albina)和穆什卡(Mushka)的另外两只母狗也被作为了“备选项”…

她们这是要去干嘛呢?为什么说她是去“赶死”呢?事情还得追溯到一个月前。

二战结束后美苏争霸随即开启,前苏联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在1957年10月4日通过改造R-7二级运载火箭将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送上太空,虽然距离预定轨道低了86.67公里,但这依然标志着人类太空时代的来临。前苏联首席火箭专家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立即将这一喜讯传达到克里姆林宫,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兴奋地回复道:

“我们从没想过要在美国人之前发射人造卫星,但你做到了。要不为我们十月革命40周年纪念日再发射些新东西上太空作为礼物吧?”

这就过分了…

10月4日第一次发射卫星,一个月后的11月7日就是十月革命周年纪念日,间隔只有34天时间难道都不要休息一下?不要庆祝一下?不要写个心得、总结或发发奖金啥的马上又要发射?还得是【新东西】?什么新东西?发个“死物”没啥新意,那只能是有生命体征的东西咯?送个人上去?可这才第一次发射卫星,还偏离了轨道,也不知道生物(人)在太空中会有什么不良反应,更要命的是连回收装置都没有设计也不可能来得及设计,所以要送上去自然问题不大,但要回来而且要活着回来…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明摆着是去“送死”的!

可既然最高领导人发话了,总不能说“我做不到”吧?于是科罗廖夫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这确实就是去送死,虽说没有要求让宇航员上去,只要拿个其他的生物来做“先锋”就行,但你总不能拿蜗牛、蚂蚁之类的低级生命吧?肯定得是灵长目动物或者食肉目动物吧?可那依然要承受巨大的人道主义风险和内心煎熬,因为前面说了他们没有回收装置,只能在发射上去之后遇上无法预测的太空危险而死或者待食物耗尽后饿死、渴死,而且很可能会像一个太空垃圾那样永远孤独地漂浮在大气层外无法返回地球…所以火箭手之一的瓦西里-米辛得知新的任务之后也愤怒地说道:“这个任务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不过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毕竟吹出去的牛就像泼出去的水…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将这一“伟大”工程进行下去。于是,在10月6日的紧急委员会结束之后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那为什么要选择狗而不是灵长目下的动物或食肉目下的其他动物呢?又为什么要选择【流浪母狗】呢?其实在9月14日一次苏联科学院主办的听证会上他们就曾探讨过关于未来的载入航天计划,会上莫斯科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主任迪米特里-马拉申科夫博士就提出过在将宇航员送上太空之前应该先拿流浪母狗来做个实验,因为:

  • 第一,狗的生物耐性和感知与人类相似;
  • 第二,狗的“得分”虽然比灵长目下的猴科、猩猩科等动物低,但是他们对人类忠诚度最高
  • 第三,流浪狗因为艰难的生存状态造就了他们有着非比寻常的体质和韧性,并且流浪狗更懂得感恩只要给予简单的“恩惠”并通过短暂的训练就达到实验要求
  • 第四,之所以选择母狗是因为她们更容易安静下来,心理韧性还比公狗要好,最重要的是撒尿时无需翘腿,减小了活动空间,便于携带排泄物的回收装置;
  • 第五,流浪狗容易得到且不会有人关注他们,假如发生意外也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利用流浪狗的忠诚和懂得感恩的“弱点”去让她们为人类的太空梦、为大国间的争斗做牺牲,这真的…你注意了,这是一次明知道【必死无疑】而且可能会死得极其痛苦、孤独的实验,这不同于之后的任何一次动物实验都是有回收装置的(1966年我们国家第一次送两只小母狗“小豹”和“姗姗”上太空就安全返回),即便死在太空那也只能算是不幸的意外事故而非去“送死”,哪怕只有1%的生还几率!

当然,我猜这些大科学家当初的设想是有回收装置、有希望让她们活着回来的,只是因为太过仓促来不及设计回收装置,因为利益熏心,因为所谓的“荣誉”,因为…

莱卡也确实像他们所预想的那样,出奇的安静且有耐性,因为她觉得自己再也不用流浪了,她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有一个温暖的家了,可她怎么都想不到自己将要踏上“恩人”为她安排的“残酷之旅”。

“我知道她为何这样安静、乖巧、配合,因她认为我们天天给她吃的喝的,对她很好,她很珍惜这里温暖安定的生活,她不想再像以前那样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四处流浪了。所以她用最大的忍耐和努力来回报我们,但是她对前途一无所知,而我们却恰恰利用了她的这份忠诚…”

这是迪米特里-马拉申科夫说的话,可能他当年就已经对这个“伟大”的实验感到羞耻了吧?

嗯,莱卡确实太懂事了,她就像所有的狗一样懂的感恩、忠诚,几乎所有的科研人员都不忍面对这样一只乖巧又懂事的小生命即将因人类的自私而成为牺牲品,他们在莱卡生命中的最后时刻给予了最大的关怀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莱卡的饲养员、动物学博士弗拉基米尔-亚兹多夫斯基在自己的书中写道:

“莱卡安静而迷人,我不敢相信一只狗能有如此的耐心和毅力,每次给她穿戴传感器时她都会时不时扭过头蹭蹭我的身体或者用舌头舔舔我的手和脸颊,没有任何恶意和不友善,就算因为高压、失重训练而出现极度不适,我把她带回家与孩子们玩耍,我想为她做点什么,以减轻我的罪恶感。”

1957年10月31日晚,状态极佳的莱卡被科研人员放进斯普特尼克2号卫星的一个单独密封舱中,虽然感到不安和恐惧,但或许还是为了报答这些给予自己食物的“恩人”吧,她按耐住内心的焦躁和不安努力吃些食物来使自己平静下来不给“恩人”造成麻烦,没有叫喊,没有躁动,静静地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趴了三天三夜…

三天之后的当地时间1957年11月3日上午10点28分,前苏联拜科努尔航天基地,随着R-7ICBM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火光,这趟只有单程票的旅行出发了,莱卡和斯普特尼克2号卫星被强大的推力推上了天空,飞向浩瀚的宇宙…

第二天,世界各地的报纸头条都刊登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大家热烈地讨论着人类的这一伟大壮举,都在争相传阅着这只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地球生命的照片,一个已经被载入航天史的伟大英雄…苏联各大新闻电台也“实时”播报着这位航天英雄“健康平安”的消息,举国上下陷入一片欢腾…

当然,除了拜科努尔航天基地所有参与该项实验的科研人员!

因为除这些科研人员和苏联高层以外所有人都觉得、也祈祷着莱卡有可能会活着回到地球接受世人的顶礼膜拜,只有他们知道莱卡永远都不可能活着回来了,甚至她离科学家们最初的设想期限(7天)都没能挺过去,而且死得极其痛苦和悲惨【科研人员在她的食物中下了药,原本设想让她在吃第七天的食物时无痛苦死去】…

是的,为了前苏联的面子,为了在美苏争霸中能够压过对手一头,他们对内对外都宣称莱卡活到了11月11日后因为缺氧而平静地死去,直到2002年,在美国休斯敦参加世界太空会议的马拉申科夫才揭露了这个埋藏在他内心45年、让他终日备受煎熬的残忍真相…

起飞前,传感数据显示莱卡的心率是103次/分钟,可是火箭升空之后因为巨大的噪音和压力让她的心率增加到240次/分钟,进入失重状态之后她的心率再次急速下降,地面人员为了恢复她的心跳,用遥控离心分离机做了三次努力,使莱卡的心跳恢复到发射前的水平,但因为太阳辐射比预期的要高,舱内温度和湿度急剧上升到41摄氏度甚至最高达到90摄氏度,而原本用来为莱卡降温的电扇根本起不了作用,起飞后五小时,地面人员再也接收不到莱卡的生命信号,她死于舱内温度过热和高压…

“传感仪的压力指标等数据显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莱卡承受着巨大的痛楚,这TM是我一生都无法原谅自己的罪孽,每个参与此项目的工作人员都在尽力回避和谈论此事,因为我们没有任何荣誉感和成就感…”

说到这里,老人眼中已是满含泪水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其实莱卡并没有飞往太空,她在近地点211.3公里,远地点1658.9公里,倾斜角65.3°的椭圆地球轨道上以103.73分钟一圈的速度绕着地球飞了2570圈,最终于1958年4月14日随着斯普特尼克2号坠毁、焚烧…

所以,1998年调查员奥列格-加申科就曾说过:

“时间过得越久,我们越是对莱卡感到愧疚…”

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含泪发誓,从今往后绝不执行任何没有设计返回舱的生物实验!(可能这就是莱卡给全人类以及所有动物们最宝贵的财富了吧?)

小狗莱卡的悲惨遭遇被揭开之后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其实早在1985年就有人揭露过了,但是当时大家还没那么相信),这只为人类航天事业、更是因为人类的自私和贪欲而献出了生命的小流浪狗一直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朝鲜、波兰等国都相继发售了纪念莱卡的邮票;

1985年,瑞典电影《我的狗生活》描述了莱卡在进入“太空”后面如何对死亡和饥饿的恐惧并谴责了前苏联政府的不人道行径(他们当时还以为是饿死的);

1997年,莫斯科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纪念阵亡宇航员的雕塑中莱卡是唯一的动物(因为其他原因死的动物还很多);

2005年,美国宇航局将火星上一处陨石坑命名为“莱卡”;

2006年,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的莱卡纪念画馆开馆;

2008年,俄罗斯官方在莫斯科为莱卡铸造了一座纪念碑;

2009年,英国广播公司拍摄了一部5集的莱卡纪录片缅怀这位伟大的人类航天先驱并以此警醒世人勿将动物当做人类对未知世界探险的“赶死队”;

2018年,以莱卡为原型的动画电视剧《生命动画》上映;

全球共几十位流行歌手和摇滚歌手为莱卡创作了几十首纪念歌曲;

俄罗斯作家维克多-佩列文、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英国小说家珍妮特-温特森等世界各地的作家也都发行了纪念莱卡的小说或在自己的著作中介绍了这位地球上的第一位航天英雄;

各种关于莱卡的儿童读物、诗歌、纪念视频、杂志、游戏、动画片等更是在欧美国家随处可见;

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以及乌克兰及欧美许多国家都建有莱卡的“墓碑”…

有人说她出名了,因为她成为了狗界最著名、最伟大的明星之一,但是这些对她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她只求能够活着,哪怕像其他的流浪狗那样卑微地活着;她只希望可以吃得饱、睡得安稳;她只想要有一个爱她的主人,有一个温暖的家…

流浪狗确实更知道感恩(我自己有养狗,也有喂过流浪狗,特别清楚这点),所有流浪狗都渴望像宠物狗一样有个温暖的家,可以不用风餐露宿,所以只要你对他们好他就会无条件地感恩于你,但这些科学家恰恰利用了他们的这种天性去满足自己的私欲,实在太过残忍。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或许你抓一只宠物狗去做实验都不会引起人们如此巨大的愤怒,但却拿本就生活地最艰难、就像人类社会底层人士的流浪狗去做实验,并且还就是因为他们更懂得感恩、更加忠诚…这是人类文明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