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为什么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却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为什么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却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2020-09-27 16:01阅读(64)

为什么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却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很简单,李世民和朱棣水平差不多,但李渊和朱元璋的能力差距太大。如果朱棣敢在朱元璋在世时造反,信

1

很简单,李世民和朱棣水平差不多,但李渊和朱元璋的能力差距太大。如果朱棣敢在朱元璋在世时造反,信不信朱元璋能把朱棣打回他娘胎里去。

先说李世民和李渊父子,两人差距不大,所以李世民敢冒险一搏

历史上,李渊被塑造成一个没有存在感的皇帝,李世民则是唐朝第一明君,以至于有些不太懂历史的会认为,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这很可能当时史官为了吹捧李世民造的假。

李世民出生于598年,少年时就跟着李渊南征北战,李渊晋阳起兵时,李世民20岁,心智体力完全成熟,和李建成、李元吉哥几个一起辅佐父亲,并肩奋战,立下不少战功。

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在李渊的几个儿子中当属第一,这是毫无悬念的。

破薛举薛仁杲,败宋金刚、刘武周,巩固唐朝后方,虎牢关一战,歼灭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这两个最大的敌人,后又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

这些都是李世民实打实的功绩,为唐朝统一华北立下社稷第一功,因此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其时已经是仅次于皇帝李渊、太子李建成的第三号人物。

626年,李世民29岁,秦王府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明着看是长安城内仅次于皇帝、太子府的第三大权力中心,实际上李世民的实力已在皇帝和太子之上。

由于长期带兵打仗,李世民在军中威望极高,心腹众多,而李渊、李建成因为亲自带兵打仗少,已经失去了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而军队是政变成功能与否的最关键因素。

李渊、李建成还有一处败着,他们已经觉察到李世民势力的膨胀,李建成甚至已经想要除掉李世民,却迟迟没有动手,也没有迅速把他赶出京城,就让他呆在身边,才给了李世民冒险的机会,使得李世民可以在短时间内除掉对手,掌控局面。

李渊、李建成、李世民能力都不差,但李世民更占据优势,他的威望、能力、权谋比父亲和长兄都要强,又掌握着主力部队,住在京城,所以他敢冒险一搏,成功性很大。

再看朱棣和朱元璋,爷俩差距太大,朱棣不敢造次

当了皇帝以后的朱棣确实不比朱元璋差很多,永乐大帝的名号也不比洪武大帝差多少,但朱元璋在世时,朱棣的能力水平还是差的太远,差到不敢有任何想法。

朱棣出生在1360年,他出生的时候,朱元璋正在带兵打天下,等朱棣长到17岁,可以帮助父亲的时候,明朝已经建立好几年,没有他发挥空间了,所以朱棣没能在明朝开国过程中做出贡献。

朱元璋是个明白人,他吸取其他朝代混乱或灭亡(包括玄武门之变)的经验教训,早早立了长子朱标为太子,并把其他儿子全都分封为王,干出京城就藩,目的就是让他们彻底死心。

朱棣到北京就藩后,经常和蒙古打仗锻炼身体,成绩不错,在军队中积累了人望,跟其他兄弟相比军事才能是最强的,但相比李世民在唐朝开国过程中的贡献,朱棣就太逊了。

李渊在世时,李世民在唐朝堪称开国功臣之首,名义上的三号人物,实力上的一号人物;朱元璋在世时,朱棣对明朝开国屁毛贡献都没有,不用说朱元璋,那些开国将帅个个都能秒杀他,他哪里来的胆子造反?

李渊跟朱元璋一比,能力上是天壤之别,李渊是养虎为患

朱元璋的江山是一刀一枪拼下来的,他本人就是军队最高统帅,亲自带兵打仗,对将领和整个军队保有完全控制权,不像李渊那样靠李世民包打天下,把儿子给养肥了。

朱元璋有一个聪明之处,他不但把其他儿子赶到外地做藩王,还严格限制他们的兵力,并且禁止藩王进京,这相当于把藩王给阉割了,基本杜绝了藩王造反成功的可能性。

即便朱元璋不停地杀功臣,但后来朱棣造反还是遇到了很大困难,甚至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光是靖难之役和朱允炆就足足打了3年。若是换成朱元璋在世,朱棣连造反的想法都不敢有。

如果李渊当初学朱元璋这一招,恐怕李世民也不能如此轻松夺取皇位。

试想,如果李世民像朱棣那样早被安排到外地就藩,李世民根本不可能得到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机会,即便他公开造反,李渊和李建成也可以从容应对,李世民绝不敢轻易冒险。

归根结底,李世民和朱棣的水平或许差不多,但李渊和朱元璋的能力差距太大,若把李渊换成朱元璋,李世民绝不可能得到“玄武门之变”的机会。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2

说造反可能不太合适吧!

直奔主题,概括为一句话:条件不一样!

1、影响不一样

(1)功绩不一样

于大唐而言,李世民有半壁江山之功。隋末天下大乱,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开创李唐王朝。在唐朝建立过程中,李世民一直统兵征战,大唐的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率部打下来的。因而,李渊特别给李世民设了一个官职:天策上将。并且给予开府置署的特权。

再看朱棣。大明王朝建立时,他还是个十余岁的孩子,对大明王朝的开疆拓土功绩基本可以说是没有!

(2)地位、权力不一样

李世民这个秦王,虽然比太子地位低,但是天策上将加开府置署的权力,基本可以和太子的东宫相抗衡了。特别是李世民又担任着尚书令,百官之上。

朱棣除了燕王的封号,没有其他朝廷官职。并且同等地位的还有其他兄弟,例如周王等。

(3)麾下人才不一样

李世民秦王府麾下的人才,占据了大唐王朝当时朝廷能人干将的一半以上。而且还个个都是不一般的人物。有政治人才,有谋略人才,更是不乏能征惯战之将。

朱棣燕王麾下,那就没法比了。人才少得可怜。要不是当时的南京中央政府当权者不行,否则朱棣绝对不可能从北京打到南京。

2、能力不一样

李世民是个综合型的统帅。政治和军事都同样出色。

而朱棣,最大的能力是军事方面的。是一个征战沙场的战将型人才。在能力上和李世民不可相提并论。

3、老爹不一样

朱元璋不是李渊。朱元璋除了对老婆马氏不狠以外,对自己都狠的人,从一介要饭的,走到九五之尊的地位,那是李渊这个世家之后不能相比的。

所以,朱棣没有那个条件。

3

简单来说,是因为这两对父子的权力结构完全不同。

先来看李渊父子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很少杀功臣,为什么?因为他就是大唐最大的功臣之一,其他如李靖、李绩、尉迟敬德等,不是他的友军就是他的属军,都算是队友。

论开国战争,不存在功劳甩开李世民几条街的将领,最多只有跟他差不多的,相对而言,李渊这个皇帝的威信就差多了,毕竟就算是长期坐镇后方的李建成也打过仗,李渊除了起兵那会直接管过军事,其余时候几乎一直是坐在长安城。

长期的功勋积累,使得李世民在朝堂内外的影响力巨大,我们来看玄武门之变前房玄龄给李世民的建议:大王功盖天地,当承大业;今日忧危,乃天赞也,愿大王勿疑!

“当承大业”,怎么承大业,杀了李建成,等李渊立自己为太子?扯谈,李世民的终极目标就是李渊,杀李建成是顺带的,如果那天早上李建成不来,李世民也不可能会停止自己的行动,只不过会跳过杀兄这一环节,直接逼父,搞不好还能弑君。

枪杆子里出政权,李世民敢于发动政变,原因就是他掌握了皇宫的枪杆子,禁军已为其所用。

按照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李世民进玄武门只带了十几个人,就凭这十几个人他能造反?而且就算是十几个人,他是怎么带武器进去的?

史书给出的答案是收买了守卫,其实李世民不仅收买了守卫,皇宫宿卫也已经成了他的人,在尉迟敬德逼宫李渊那会,东宫和齐王府的卫兵已经听说政变,向皇城发起进攻,《资治通鉴》的记载是“时宿卫及秦府兵与二宫左右战犹未已”。

本应保护李渊的宿卫却跟秦王府的军队联合,在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而李渊正对着全副武装、一身鲜血的尉迟敬德。

李世民是优秀的政治家,而政治家很少做毫无胜算的事,我们觉得李世民发动政变是危急之下不得已而为之,实际上他在背后做了非常多的动作。玄武门之变第二天,李世民就已经掌控了朝廷,并用最快的速度大换血,同时镇压住关东地区可能出现的叛乱。

三个月后,换血完毕,李渊退位。

再看朱元璋父子

朱棣跟李世民的最大差距在于年龄,李渊起兵造反的时候,李世民18岁,参与了其后唐王朝建立和统一过程中的绝大多数大规模军事行动;而朱元璋造反的时候,朱棣可能还在地府没投胎,朱元璋在南京称帝的时候,朱棣也才9岁而已,开国战争跟他毫无关系,即便是之后的北伐北元,朱棣也是在看。

直到洪武九年(1376年),朱棣17岁了,才被朱元璋派回老家凤阳体验生活。四年后,朱棣朱棣就藩燕京北平,这才开始参与明朝的北方军事活动。

朱棣的军事战果也是很辉煌的,两次率师北征,招降蒙古乃儿不花,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在北方军队中颇有影响,但也只是有影响而已,而且只局限于北方军队,从她日后造反的支持度来看,这种影响并不能让北方军队全都为他卖命,不一起来揍他就不错了。

由于错过了开国战争,朱棣的威信只局限于北方,确切地说,只能让他燕王的属军为之卖命,其他王爷的军队他管不了,宁王的军队还是他骗来的。

朱棣对于南方军队的影响微乎其微,尤其是南京城中朱元璋的近卫,他是不可能施加影响的,不仅仅是鞭长莫及,还因为朱元璋不是李渊可比。

朱元璋从草莽之中崛起,狠厉杀伐远比李渊这位贵族皇帝要重,为了废除丞相制度,一下子拉了一批功臣陪葬;为了给孙子清场,又是一批功臣上天。朱棣那点手段,乖乖在北平抵御蒙古,那就是他的好儿子,如果敢把手伸到南京,分分钟剁了,再不济,也是囚禁,所以朱棣不会去冒这个毫无胜算的风险,毕竟他也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4

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李世民敢搞玄武门之变,逼宫李渊,一方面是不愿为人鱼肉等死,另一方面是手里有料,腰杆子硬,心不虚。他的料就是来自长年累月在唐众将士中积累的赫赫威望。

当时整个唐的建立,可以说基本上所有奠定乾坤的重要战役都是李世民率军打的,唐国建立,其首功之位当之无愧。

实际上当时的形势是,李世民虽然是唐军心中精神领袖,但是说到底调动军队的兵符还是在李渊手中。

(李世民)

所以,当时李世民实际上除了其门下的死忠门人将领外,唐军大多数将领也仅仅是对其表示支持,但是碍于无兵符调遣的原因也仅仅是精神上支持他。毕竟对于当时唐军来说,左右如何争斗也是你们李家兄弟的事,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你杀太子,逼宫皇帝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实在没有立场厚此薄彼。

可见,李世民当时手下虽人不多,但是却是有能杀李元吉这样的万人敌尉迟敬德的。唐军虽然碍于立场不便支持,但是到底是军心所向。李世民最大的问题仅仅是如何杀掉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二人便好。

陈胜有句话说的好“等死,何不举大计而死?”

左右是要被他的两个兄弟弄死,何不博一把?所以李世民艺高人胆大,利用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二人的自大,买通玄武门卒卫,将两人杀掉。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一死,天下将领纷纷兑现承诺,无需兵符,向李世民誓忠。

而当时,李渊早就已经让李建成监国,纵情酒色多年,离大唐正权太远了,远得很多人都忘记了有他的存在。

以上便是李世民敢反老子的原因。

而朱棣之于朱元璋嘛!

让朱棣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造他的反,那简直有点开玩笑了。

朱元璋是什么人?

瘌痢头,开局一只碗,东西全靠抢,创立江山,杀人无数,心眼一万个。

(朱元璋)

反观朱棣,他老子南京称帝时,他甚至还没有成年,还是满肚子天真未经战事的小子。即便到后来他就北京燕王,和北蒙的战斗小有成绩,就算他的军事能力顶了天可以和朱元璋相提并论了,但是要创立江山凭借的又怎么会仅仅是军事能力?

当年大汉刘邦统兵比上韩信如何?理政比上萧何如何?谋略比上张良又如何?都远不如人,但却能得天下,把这些人驾驭得服服帖帖的,以其厚黑二字。

老子到底是老子,一个开国皇帝,创立江山,杀人无数朱元璋,要说他儿子比他还厚黑,鬼都不信。再者,朱元璋到底是代表天下最巅峰权势所在,长年累月的积累,手下精兵强将如云,区区燕王手下又能有几个将领能出来和他硬抗?

(朱棣)

朱元璋甚至都不用怎么上心,只需漫不经心坐在南京和马皇后聊着天,派个万人敌蓝玉,便能把朱棣治得服服帖帖的。

退一步来说,就算是朱标做皇帝,朱棣也没胆量与能力造反。在朱元璋为朱标量身打造的常蓝系面前,其他一切都是浮云,一吹即散。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回答!

5




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是因为他的战功在李渊之上,当初太原起兵反隋,就是李世民出的主意,父亲李渊被鼓动下,才开始反隋的。那时,他还承诺要立李世民为太子,原因是他这个儿子有远见和胆识。唐王李渊起兵后,率先攻取长安,正式将自己的封号,建为大唐,那时的大唐被隋末军阀包围,它算上只有河东和关中。李世民掀开了统一战争的序幕,李渊那时是很器重这个儿子的,每每出战都用他,因为这个儿子会打胜仗,而其他两个儿子呢,他们三个都是一母所生,他俩都不及李世民的胆识和谋略。这是以后为什么李世民不服李渊这样的安排,立李建成为太子,而不立他,玄武门之变和逼宫退位的种种结果都是因它而起。


李建成那时已经是太子了,位居高位,他却不满足,生怕有谁抢他的饭碗,那个抢他饭碗的人恰恰确是他的兄弟李世民,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后,在府邸里招贤纳士,培养势力,手下有杜如晦,房玄龄,武将有秦琼,敬德,朝中也有他的支持者长孙无忌。李世民打心底就想显示自己的实力,靠着他们,带兵南征北战,现在大唐在带领下打败了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等,大唐因他而走向统一,这一点,李世民很自豪,原因大唐是他打下的,而坐在深宫享清福的太子哥哥和父皇却对他另眼相看。只封了他区区一个大将军兼秦王,李世民感觉自己被埋没了,他不希望自己靠实力拼搏的功劳化为乌有,一味的给他们打工,于是有夺皇位之心,太子位才是他真正要的,李渊当初承诺成一张白纸。等李世民还没主动出击时,对方已经开始行动了,慢慢钻进自己的设下陷阱里。李建成联合李元吉兄弟俩,处处为难李世民,他们联合朝中有权位的大臣裴寂,魏征等,想将李世民势力排挤出去,两方因此发生冲突,李渊看在眼里却疼在心上,当初立李建成为太子是有他的道理,必须长幼分明,现在他也无能为力,只能任事情发展下去。该到的日子终于来临了,曾经恶意想毒死李世民的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在玄武门被李世民部下当初击毙,走上了隋朝太子杨勇后路,李世民变成隋炀帝,他更果断,凭借强大的军力后盾,逼其父退位,当李渊得知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死时只能用悲伤擦洗心中的悲愤。他之所以不敢公然指责李世民手足之残,原因他心里明白整个唐朝是他给打下的,这个皇位等于是李世民把他捧上来的。李世民后来当上皇帝,成为闻名于世的唐太宗,与他的超人的远见和才能分不开的,这也是他为什么敢造反的原因。



而朱棣为什么不敢造反呢,原因他父亲朱元璋是位政治强人,朱元璋是出了名的狠角色,为人专狠,手段恶劣,他白手起家,从一个无业的和尚,经过风风雨雨,带兵打败一个个对手,推翻元朝,才建立起了明朝,而那时的朱棣呢,只不过是个普通的皇子,排名老四,他是朱元璋一手培养出来的,早年在开平坐燕王,常年随蓝玉征大漠,历练出来的,即便如此,他也还没有胆量和朱元璋叫板。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也是奠基者,他废除了丞相制,诛杀胡惟庸,严办蓝玉案,大力封王于全国,为老朱家控固了江山,燕王朱棣那时也是随父愿镇守北方边陲的。他还算干的不错,朱元璋都曾器重他,原因是这位儿子和他有同样的血性,但抹不去一点就是太残忍了,这是朱元璋为什么不立他为太子的原因,其中还有个原因是长幼之分,应当把长子放首位,没立多久,而他喜欢的朱标恰恰英年早逝。这时候的朱棣已经崭露头角,他和李世民一样,已在诸王子中,战功卓越,可最终插肩而过。结果让他没想到的是洪武帝朱元璋却将皇位传给了长孙朱允炆,在他眼里,朱允炆要比他器重朱棣好的多,而且仁孝,国家该休养生息了,相反朱棣的残忍会续写他的罪恶史的,若他坐了皇帝,会与他的政策背道而驰。晚年朱元璋的决断,没有让四子朱棣放下念头,他和李世民有同样的观点,皇位应该属于有实力的人,而不是靠恩宠得来的,李世民当机立断逼宫。而朱棣呢,他不敢在强势的父亲面前逼宫,只有等,等到朱允炆时机会来了,趁削藩,靖难之名血腥的夺回了皇位,那时的他就是永乐大帝,朱棣和李世民一样可以说开创了一个盛世,他之后的政策如朱元璋所料成真,明朝自闭关锁国后一段时间走向开放,郑和下西洋带领大航海时代来临。

6

唐朝和明朝时中国历史上两个大一统朝代,在建国初期的权力交接过程中,这两个朝代都发生了动荡,分别是“玄武门之变”和\"靖难之役\"。这两次事件,都是由皇室内部的权力之争引发的。说不同的是,玄武门之变是李渊的第二子李世民,在李渊尚在位时,就发动兵变,击杀了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逼迫李渊退位,当上了皇帝。而靖难之役则是朱棣在父亲朱元璋、大哥朱标都死后发动的兵变,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那么,为什么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却不敢在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造反呢?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家庭情况不一样

李渊和朱元璋虽然都是开国之君,但是真的论起能力,朱元璋甩李渊十条街都不止。李渊起兵前已经是唐国公,屯重兵于太原,况且李家本身就是关陇贵族集团,而且他起兵时,各路军阀实力都不强。而且,很多仗都是他的几个儿子打的,他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力,还不及李世民。但是朱元璋就不一样了,朱元璋从一个乞丐做到皇帝,这份能力与气魄,当得上是500年来不世而出的帝王。而且,朱元璋起兵时,朱棣才十几岁,从小跟着父亲在军营中长大,这个年纪的男孩是最崇拜父亲的,况且他的老子又是这么个能人,借朱棣10个胆,他也不敢造他老子的反。

其实,朱棣不仅不敢造他老子的反,就连他大哥朱标,他也是服服帖帖的。朱标宅心仁厚,对他下面的这些弟弟爱护有加。由于朱标一直以来都是跟在朱元璋旁边,很多时候,朱棣惹怒了朱元璋,都是朱标替他顶雷,劝父亲不要过于迁怒。而且朱标在很早的时候就被立为世子,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更是给太子朱标配备了豪华班底,大将军蓝玉、常遇春等人都效忠于朱标。如果朱棣敢造反,不用朱元璋上,朱标就能搞定。

二造反目的不一样

虽然后世史书说李世民造反,是被太子李建成逼迫的结果,但是这件事年代久远,我们已经很难知道真相,而且从结果来看,是李世民在李建成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杀了李建成,足以见,李世民是经过长时间准备的。但是朱棣确实真真实实是被逼的造反的。前面说了,如果朱标不死,大明的权力交接肯定是顺顺当当的。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了断绝他这些儿子们的念想,使大明不发生内乱,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孙。问题就出在这个熊孩子身上。

但凡王朝开创之初,都会面临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削藩。一个闹不好,就会引发大动乱,甚至国家倾覆的下场。像汉朝初期的七王之乱,最后汉景帝耗费大量国力才将叛乱平息下去,这结果还算好的,西晋的八王之乱,直接把国家都玩完了。所以,朱元璋坐上皇位时,天下还没有大定,北元的残留势力依然还时不时的闹腾一下,这个时候,这些手握重兵的藩王依然是拱卫帝国的屏障。

但是,随着天下逐渐安定,削藩的事情就提上日程了。尤其是朱标的死打乱了朱元璋前面的权力布局,为了朱允炆能顺利上位,他不得不开始进行新一轮布局。削藩就是其中一环,他知道,孙子朱允炆肯定不是他的那些藩王儿子们的对手。为了加强朱允炆的地位,老朱把藩王的俸禄(砍的只剩五分之一)和职权都大幅度削减,老朱想的是这里自己做恶人,事先把削藩的事都做了,就是为了朱允炆与藩王相处更有余裕。等朱允炆上位后,在施点小恩小惠,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这样藩王们不会有过激反应。

可是朱允炆这个熊孩子一点也体会不到他爷爷的苦心,一上来就把藩王们往死里削。为了保住一家老小的命,朱棣连装疯都用上了,可是建文帝依然不放心,非得要杀他,逼得他退无可退,这才起兵。

朱棣起兵时,建文帝不认为自己会输,全国上下也没有一个人认为朝廷会输。毕竟实力相差太大了,朱棣起家的本钱就八百亲兵,而建文帝掌握着全国百万的军队。虽然后来朱棣拉拢了宁王,又接收了朵颜三卫的兵力,总兵力达到8万人,但依然是相差巨大。打了三年,朱棣都还只是在北平附近转悠,连南京的边都没摸到。如果就这么打下去,朱棣早晚要输,但是建文帝昏招毕出,一次一次的送机会,最后被朱棣直接推到南京,夺了皇位。

7

首先做个总结:唐朝皇帝李渊和明朝皇帝朱元璋不在一个档次。唐朝太子李建成和明朝太子朱标,也不在一个档次。李世民面对的对手,和朱棣面对的对手不同。一个是哥哥,一个是侄儿,造反的难易程度,显而易见。

首先我们来看看李世民,其实李世民的功绩比哥哥李建成要大得多,最开始发起反隋的人是不少李渊而是李世民,李渊打心里不敢造反,因为当时李渊在做官掌握兵权,李世民建议老爸造反,李世民给了他勇气,李渊做皇帝还真是李世民的功劳。李世民在大唐建立之前,一路过关斩将,军事成就很大,大唐江山没有李世民是万万不能的。李渊曾经还答应把太子之位让给李世民,只是李建成是长子,虽功绩虽没有李世民这么大,但是也没有犯什么过错。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李建成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除非李建成死了,要不然李世民就不可能做皇帝。

所以,兄弟相残在所难免。李建成也知道自己的影响力不如李世民,所以想除掉他。其实,李世民也想做皇帝,毕竟李建成是嫡长子,无可奈何。当然,也没有机会杀掉太子,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李世民抓住了机会。在玄武门李世民先发制人,先干掉了太子。太子都挂掉了,李世民顺理成章的是皇位继承人,李渊不同意也得同意,太子都没有了,李渊别无选择。

我们再来看看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极具军事才能的皇帝,也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平民皇帝,在历史上除了刘邦,他是第二个平民出生的皇帝。大明的江山是他靠实力打下来的,而李渊基本靠儿子李世民。在军事成就上,李渊根本没法和朱元璋来比。所以,朱元璋非常有魄力,他说一,儿子都不敢说二。

在朱元璋的几个儿子当中,朱标是最具才能的,能文能武,又能能服众。朱棣虽然也具有军事才能,但是朱棣的功绩没有朱标的功劳大,影响力也不行。另外,朱标是嫡长子,是朱元璋重点培养对象。朱标在众多兄弟当中,都相处融洽,他做太子几个兄弟心服口服,没人反对他。所以,朱棣不具备与朱标较量的资本,更别提跟朱元璋作对了。

朱元璋在太子死后把帝位传给他的孙子,足见朱元璋是多爱朱标。假如,朱允炆不急于削藩,朱棣估计也不会造反。当然历史的发展是这样子的,如果朱标做了皇帝进行削藩,朱棣估计也会造反。这个和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相同。所以,朱棣在朱标还活着的时候造反,简直就是找死。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就更别说了。

8

因为朱元璋比李渊厉害太多了!

历代大一统王朝中,开国难度最低的,我想就是李渊了。李渊原本就是陇西军事门阀贵族,在隋末动乱中,李渊又懂得保存实力、伺机而动,从而得以在争夺天下的战争中,拥有后发优势。



关键是,李渊不仅出身好,更有几个好儿子,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是文韬武略的才俊。尤其是秦王李世民,更是我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军事家。他战必胜,攻必取,短短几年功夫就横扫天下,完成了统一。



换句话说,李唐天下的大部分,本来就是李世民自己打下来的。也正因如此,李世民在军中、在朝中、在民间,其威望都超过李渊。因此,李世民完全有这个能力废掉自己的父皇。

而朱元璋,其实更像是李世民,甚至还超越李世民。因为,朱明的天下,本来就是老朱带着一群不要命的能臣悍将打下来的。而且他不仅逐一消灭了汉族群雄,更是直接把不可一世的蒙元赶回了草原。这样的魄力和实力,怕是连李世民也都不一定能比得上。



而朱棣,甚至是朱标,其实都没有李世民这样的实力和威望,自然也是没有叫板朱元璋的条件。朱元璋就没一个儿子能斗得过他,不管谁闹事,下场就会和李承乾是一样的!

因此,朱元璋的儿子们基本上在他面前,都是老老实实的。

9

这个问题问得好。一方面,李世民和朱棣确实有不少类似的地方,比如作为非第一顺位的接班人,他们都非常能干,都赢得了天下,都开创了盛世。另一方面,他们也有很多不同点,比如李世民的江山是从父兄那里抢来的,朱棣是从侄儿那里夺来的。

那为什么李世民敢在李渊还在世的时候就动手抢班夺权,可朱棣却不敢呢?

第一,李世民比朱棣更有本钱和筹码——开国战功。李唐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立下的功劳太大,几乎是李唐的战神,尤其是虎牢关决战,以2500骑兵击破窦建德10万大军,一举奠定胜局。可以说,没有李世民,就没有李唐的江山。这一点,朱棣完全无法比。朱元璋驱逐北元和扫平天下群雄的战争中,大家记住的是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人,朱棣还真轮不上。从这一点上说,朱棣比李世民差得远。

第二,李渊在立储问题上不如朱元璋有智慧,给了李世民机会。可能是出于皇帝维持平衡的考虑,李渊担心李建成当太子时间过长,形成一套稳定的班底,对自己的皇权形成一定压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他必须抬出一个人来制约太子,维持平衡,这个人就是李世民。李渊不止一次对李世民许愿,想立他为太子。李世民也许本来没和哥哥争位的想法,但经不住李渊一次次诱惑,最终兄弟反目,手足相残。反观朱元璋,早早立下太子朱标,并辅之以名师猛将,更从未流露过换储的想法。一早就断绝了其他所有王子的想法。可以说,如果太子朱标不是英年早逝,朱棣也就只能一辈子在北京吃吃涮羊肉。

第三,李世民的身份和血统比朱棣高贵,抢班夺权更有合理性更容易得到支持。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一样,都是李渊皇后独孤夫人所生。所以,他们都是嫡子,唯一不同只是建成年长为兄,世民年少为弟。在古代,嫡庶之别大过天,李世民这个嫡子的身份,使他更能得到很多人支持,这也是他夺位的底气之一。再反观朱棣,他的生母到底是谁,可能是千古之迷。从明朝中期开始,就有很多人质疑其生母不是马皇后,大文学家钱谦益也提出过疑问。甚至有人怀疑朱棣故意抹去了自己生母的历史,只承认马皇后,这更说明了嫡庶在古代的重要性。从这一点上说,无可争议的嫡子李世民,完胜黑幕重重的“假嫡子”朱棣。

综上所述,李世民在战功、实力、身份、血缘等几个方面都完胜朱棣,而朱元璋在对待接班人问题上的坚定也远超李渊,所以,李世民敢对父兄直接动手,而朱棣根本不敢。

参考资料:

1.欧阳修:《新唐书》

2.张廷玉:《明史》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10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肯定会认为是老子与老子不同,儿子与儿子不同。

就是说,一方面,朱元璋杀伐果敢,大权在握,而李渊宽厚优柔,大权旁落,朱元璋比李渊厉害。另一方面,李世民手握兵权,心狠手辣,而朱棣稳重谨慎,持正守中,李世民比朱棣厉害。

(朱棣,图片取其意)

此消彼长,因此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不敢向朱元璋造反。

不过,这样的分析固然有道理,但是,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朱棣为什么要造反?李世民又为什么要造反呢?

在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朱棣想都没想过要造反。

朱元璋对大臣们很刻薄,利用了“洪武四大案”,处置了不少开国功臣。在所有开国皇帝中,他是杀开国功臣最厉害的一个皇帝。但是,他对他的儿子们非常不错,把他的儿子们都封为藩王,给予他们很大的特权和优待。

从西汉开始,中央政权一直在打击藩王的存在,一直在试图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到了唐宋元的时候,可以说,藩王的问题基本上不存在了。皇帝当然要封自己的儿子、兄弟及亲戚为王,但一般都只是让他们当富贵闲王,不会让他们管事,也不会让他们去封国。所以唐宋元这些朝代,都没有藩王作乱,都没有削藩这样的事发生。

朱元璋对他的儿子们很好,把之前废弃的制度又捡起来(当然和西汉、西晋那时候的藩王概念有区别),目的就是,让他的儿子们大家都享有坐天下的感觉。

而对于朱棣来说,他更不可能造朱元璋的反。因为他是朱元璋儿子中最能打的那个,朱元璋长期和他浴血奋战,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且朱元璋把他放在边关,专门让他对付蒙古人,对他寄予很高的期望。

可以说,朱元璋在世的时候,他从来就没想过要造反。甚至后来,如果朱允炆不在大臣的撺掇下削藩,他也没想过要造反。

(李世民,图片取其意)

李世民的情况和朱棣不太一样。

前面说了,唐朝的王都是富贵闲王,没有明朝那么大的权力,更不可能有自己的封国。因此,当李渊称帝后,李世民就将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落差。他在打江山时候拥有的一切,包括军队,包括那些拥戴他的集团成员,都会很快失去,他的未来,除了还有一个“王”的称号外,其它都不再属于他了。

因此,李世民迟迟不愿意放弃手中的这些特权,就是承受不住这样的落差。

这个道理,太子李建成也是明白的。所以,他对唐朝已经建立后,四海之内已经太平后,李世民还手握重兵,还有那么一大帮拥泵者非常不满。他不愿意等到李渊去世后,再向李世民动手。那时候,李世民已经坐大,动手也搞不定了。更何况,当李世民手握重兵,身边又有那么多人才的时候,太子之位会不会一直在自己屁股底下,自己将来会不会当上皇帝,都无法确定。所以,李建成不得不动手。

而李建成一动手,李世民便先下手为强,率先把李建成干掉。

(玄武门之变)

干掉李建成后,就面临着要受到他爹处罚的问题。(李渊也不可能不处罚李世民,不处罚,完全无法向天下交代)。要想不受李渊的处罚,唯有让他爹提前退休当太上皇,自己当皇帝。这样一来,天下都由自己说了算,也不可能承担啥责任了。

由此可见,朱棣不是不敢造他爹的反,是不会。李世民不是敢造他爹的反,是迫不得已。

(参考资料《旧唐书》《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