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最具代表性。

我们今天重点品读《木兰诗》——

木兰,女子上阵杀敌第一人

在中国古代,男权思想主导社会,女人因受“三从四德”封建礼教的束缚,多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有公开的、露脸的、面上的事,女人都得靠边站。

现实如此,文学作品亦如斯。

然而,木兰代父从军,上阵杀敌的飒爽英姿,彻底颠覆了这一传统,她也因此成为女子上阵杀敌第一人。


欲品木兰真性情,必先了解其背景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中的一首叙事诗。

诗歌以诚挚的感情,并运用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叙述了农家少女木兰,女扮男装,毅然出征,代父从军,保家卫国,屡立战功后功成返乡的传奇故事。

塑造了一个勤劳朴实、勇敢坚毅、不贪功名、热爱家乡的巾帼英雄形象。

木兰所处的南北朝时期,军阀割据,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北魏最大的祸患不是南朝、也不是其他北方割据势力,而是盘踞漠北、气势旺盛的柔然。太武帝拓跋焘登基时,决定扩充军队,进行一场大决战。

但由于长期战争,青壮年已经死的死、伤的伤,只好征召老人和孩童。

据史载,太武皇帝(拓跋焘)神鹿二年,“秋七月,车驾东辕,至黑山,校数军,实班购王公将士各有差。”(《魏书》卷世祖纪)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木兰闪亮登场。


欲赞木兰义云天,必要琢磨细品鉴

《木兰诗》在情节安排上,紧扣主题,详略得当。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 详写从军原因,由忧虑叹息到决心从军,突出木兰的果敢坚毅。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她为什么忧愁?她由因何而叹气?

是因为“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啊!

思来想去,想去思来。孝顺的木兰看着头发花白,腰背佝偻,步履蹒跚的老父,她拿出剪刀,毅然决然地剪掉满头青丝,用白绢束平刚刚隆起的胸脯,换上父亲年轻时的男装,手提宝剑——“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详写战事紧张,匆忙告别父母,急速奔赴战场的情景,表现木兰的飒爽决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远离故土急速奔赴战场的途中,发出了“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的感慨。

  • 详写木兰归乡,家人相迎的热闹场面,改换女装,伙伴惊讶,体现木兰的机智干练。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多么感人的场景,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深厚的亲情。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脱掉战袍,还原了邻家小妹的清新可人,温婉可爱,战友们又何尝不惊讶,何尝不爱惜。

  • 略写十二载征战生涯,虽然概括简略,但艰苦卓绝,险象环生,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描写了木兰军情紧急,部队急行军的状态。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了北方寒冷的天气下,士兵身披铠甲,和衣而眠的艰苦。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场面的惨烈,和时间跨度之漫长。


木兰,平凡女子的不平凡经历,带给我们诸多思考

  • 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

不顾女儿身,敢挑男儿担。战袍洒热血,剑舞敌胆寒。转战十二载,功成把家还。

  • 挑战自我挑战旧俗挑战旧观念。

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不让须眉成为典范。

  • 不贪功名不恋富贵不把浮华挂心间。

婉拒“尚书郎”,渴盼“还故乡”,回归“旧时裳”,哪一件不是真性情的体现。

所以,既爱红装又爱武装,既上得了战场又下得了厨房的木兰,又何止是上阵杀敌的第一人?


最佳贡献者
2

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东汉时期。

描写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妻的爱情悲剧。一个举足赴青池,一个自挂东南枝。

另一个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北朝的《木兰诗》,写一个替父从军的女英雄的故事。两兔傍地走,焉能辩我是雌雄。

这两首诗合称乐府双壁。

此外还有《羽林郎》和《陌上桑》。

3

我们较熟的有《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4

《琵琶行》和《长恨歌》都是长篇叙事诗,这是诗歌的一种体裁。这种体裁有什么特点呢?它是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的,以诗的语言来刻画人物,一般情节比较简单,但是结构非常完整,其间运用夸张、比兴、拟人、排比等修辞,充分展示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甚至尾声,在中国文学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最初的叙事诗就是中国古代的民间叙事诗,它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叙述当时的历史人物或者事件,《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叙事诗,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到了中唐时期,政治动荡,白居易和元稹等文人有感于时政,大量创作叙事诗。当时两人齐名,并称“元白”。

自安史之乱后,外族入侵,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大唐由盛转衰。唐宪宗改革朝政,有了一些中兴气象。公元817年,国内暂告安定。此时的元稹在通州任司马,曾对宫廷生活颇多了解,被贬到下层后,在一定程度上又接触了许多民间传闻和社会生活,他有感而发,写出了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

这篇叙事诗借连昌宫旁的老人之口,说出了连昌宫的兴衰史。当时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此夜夜笙歌,不理朝政,导致奸臣误国,引发了安史之乱。民生凋敝的混乱局面持续了五十年,连昌宫也被废弃了,狐兔出没,荒凉不堪。唐宪宗贤明,任用了丞相裴度,平定了吴蜀两地的藩镇割据,又攻克了吴元济的叛乱,暂时没有了战争杀伐。末尾部分写老人殷切地盼望皇帝出巡,为了迎接皇,甚至今年不让子孙在连昌宫前耕种了。

元稹的这篇叙事诗,用连昌宫的兴与衰作对比,写出了帝妃的荒淫无度和老百姓对天下安定的渴盼。尤其是此诗最后一句,“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谋休用兵”,有积极的政治意义。

另外,清代吴伟业的《圆圆曲》也属于叙事诗,只是篇幅稍短一些。余不赘述,因为经典,所以这些叙事诗都传唱至今。

5

问题:古代还有其他诗人写出类似《琵琶行》和《长恨歌》的叙事文吗?


前言

现代人写叙事文一类的诗歌,还是能写的,但是和《琵琶行》和《长恨歌》相比,就贻笑大方了。

老街也写过几篇偏重于叙事的诗词,录入于此,欢迎诗友们指正。

一、偶感自述

多年前写的一首五言古风,有点长,分段录入:

父本农家子 ,偶诵梁甫吟。戎马三十载, 一世悬壶心。母怜烈士女 ,得受国育恩。辞家离故土 ,独作小城人。
生而知塞远, 母子相为伴。犹记省别时, 乌啼肠欲断。爷自故乡来, 翘首上高台。小车左右担, 古怪费疑猜。左担换新衣, 右担载我归。崎岖回乡路, 阡陌满余晖。
雁书传万里, 举头闻鹊喜。关山度若飞, 云霞散成绮。总角便随军, 驻马海边村。一日两渡水, 蹒跚入塾门。家栖细柳营, 画角杂涛声。午后三军静, 结伴捕蜻蜓。 终赐市郊宅, 安作异乡客。胡马邻越莺, 秦筝诠赵瑟。
少小惜愚昧,学海苦行舟。青春真一梦, 梦醒在中游。上不入龙门,下自逐波流。学锻嵇康铁, 亦步陶朱求。晓出披星月,夜归惯风雪。春华竟难久, 零落如秋叶。官府昭扩路,小民无处诉。惊窗暗影飞, 一宿石头雨。心血千千万,毁时赏几贯。屋倒栋梁倾, 唏嘘空嗟叹。
前年母恶疾, 存亡忽旦夕。去时苦叮咛,育孙同休戚。点检无一成,唯有妻和子。买债典蜗居,平身应没齿。唯幸家严康,两鬓早成霜。性本爱山水,诗卷写沧桑。
小儿初长成,十年弹指惊。自愧无所赐,夜雨一燃灯。晨起促学语,晚课伴鸣琴。拜师舒拳脚, 丝管饷嘉音。莫道学艺苦,应知境界殊。世胄蹑高位,寒门困敝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修成双羽翼,江天任鸟飞。
今来春风客,对榻酒棋茶。追旧伤流水,故交存几家。弱者温难饱,强人锦更花。言行趋不类,风气渐相差。 同是尘中芥,空慕水云闲。未解蝴蝶梦,浮萍四十年。
百岁看将半,真意渺如烟。二毛搔更少,投笔卧床眠。

二、太白行

白也非俗客, 原是谪仙人。九天阊阖阍者醉, 牵龙挂酒下凡尘。旦夕飞瀚海, 万里越昆仑。劈山开蜀道 ,提剑拨青云。喝住羲车观六合, 扶桑枝老莫敢嗔 。

五湖烟波流,容我泛轻舟。濯足长江水,高歌黄鹤楼。整冠洙泗上,弹剑秣陵秋 。

凤城青鸟衔书致, 沉香亭北玉人游 。一骑妃子笑, 直入九重门。六宫粉黛花烂漫, 众芳芜秽出太真。蒹葭环玉树, 皎皎孤月轮。

脱衣颠倒肆刘伶, 一时御手肯调羹。 春风笔下龙颜喜, 名花倾国两相迎。胡旋侍酒迷心目, 众人实醉我实醒。 羞唱凤歌讥孔子, 仰天长叹辞阙行。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剡溪闲梦日, 东山偶弄棋。

朔漠起烽烟, 一夜动长安。 将军分虎竹, 无计破楼兰 。夜雨霖铃蛾眉死,人君方觉行路难。提携玉龙出门看,欲取胡颅复关山。

惜无蹇叔择君智,一贬夜郎将不还。俗尘如一梦,空教汝心寒。权贵皆走马,谁与安黎元。风雨双龙剑,出水陷泥潭。

莼羹不足道,湘水自含冤。采石矶头乘鹤去,一缕仙魂诗万篇 。人生在世不称意,何不辞归栖日边。

朝驾羲车游方丈,暮携清酒共婵娟。月下唏嘘初掩卷,思君望影漫流连。

三、望海潮·读荆轲传

斜阳云树,为谁西望 ,壮行泪雨婆娑。悲筑变声,萧萧易水,寒风顿起骊歌。国恨不堪呵。淡存亡生死,浓过蹉跎。日落长车,终教天下识荆轲。

华灯乱坠绫罗,炫人金凤阙,伟业多磨。惶恐少年,平常刺客,请君看我山河。图毕竟操戈。倚柱功亏笑,欲念贪多。血染丹青如我,荡荡自巍峨。

结束语

一首自述,一首写李白,一首写荆轲。长篇的诗词用来写叙事,比短篇相对简单一些。可以加入主人公的一些故事,并且夹叙夹议。

另外古风不需要严守格律的舒服,而且长短自如,比起填词来也简单一点。

《望海潮·读荆轲传》是很久以前写的,有些出律的地方,作了一些修改。

@老街味道

6

你好,我是想要和你一起学习的阿云!

回答里多列举《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等,那我便和你分享一首同为唐朝大诗人所作的叙事诗。

这首诗篇幅几乎是《琵琶行》的两倍,出世以后受人追捧,但结果作者却不愿意将它选入自己的诗集,导致这篇优秀的诗作在史海中隐没一千年,直到近代才重见天日。

它就是韦庄的《秦妇吟》。实际上,《秦妇吟》的遭遇很生动地反映了许多文学作品在文学历史等观念作用下的沉浮,因此我下面就来略讲述一下这首长诗。

01

只因这一篇,号为“秦妇吟秀才”

韦庄这个诗人我们很熟悉,因为他是晚唐最富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和温庭筠合称“温韦”,同为花间派的代表诗人。

我们印象中的他风格清丽,诗歌笔调十分婉转,例如我们最熟悉的一首《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然而,我们今天要谈的这首《秦妇吟》和这首诗的风格简直是有天壤之别。

由于《秦妇吟》是现存唐诗中的最长篇,全诗达1600余字,放眼中国古典诗歌历史,也只有《孔雀东南飞》可以与之比肩,因此在下面的讲述中只节选一些词句。

《秦妇吟》描述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诗人在黄巢起义期间逃亡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妇人,然后这位妇人向他讲述了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包括起义军的暴戾、政府军队的无能和严酷、人民的流离失所和苦难生活等等。

当然,我们现在多认为诗人是虚构了这么一位“秦妇”,通过她的讲述来反映了自己在逃亡过程中的遭遇和见闻。

毫无疑问,这首诗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它通过小说化的结构和情节安排,讲述了黄巢起义期间各个阶层的动乱和遭遇,因此它也被誉为“诗化小说”。诗歌中描述的许多场面都让人胆战心惊又悲从中来,比如:

东邻有女眉新画,倾国倾城不知价。长戈拥得上戎车,回首香闺泪盈把。……
……西邻有女真仙子,一寸横波剪秋水。妆成只对镜中春,年幼不知门外事。一夫跳跃上金阶,斜袒半肩欲相耻。牵衣不肯出朱门,红粉香脂刀下死
南邻有女不记姓,昨日良媒新纳聘。琉璃阶上不闻行,翡翠帘间空见影。忽看庭际刀刃鸣,身首支离在俄顷。
……北邻少妇行相促,旋拆云鬟拭眉绿。已闻击托坏高门,不觉攀缘上重屋。须臾四面火光来,欲下回梯梯又摧。烟中大叫犹求救,梁上悬尸已作灰。

这一段节选部分正是描述了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以后,秦妇的所见所闻。虽然是写“四邻”的女子,但不如说是四方之人,因为以秦妇女性的视角所看到的一切,生动地反映出当时长安城内的混乱以及起义军的残暴。

后文还有秦妇逃出长安,辗转各地的描写,也有她路遇一个老翁,听到对方讲述自己悲惨的事情。但整体而言,诗歌中的描写十分的细致和真实,仿佛让人真的看到那些场面,看到那些奸淫掳掠、战火纷飞、道德沦丧的场面。

而韦庄的这篇诗文在当时也很受追捧,甚至于达到了“当时很多人家的屏风、障子上,都写有这首诗;许多人也都争相传抄这首诗,大有‘冬寒夏热,入人肌骨,不可除去’”的势头,而韦庄也因此拥有了一个“秦妇吟秀才”的雅号。

实际上,我们可以对这种盛况做如此揣测:

同样经历战火纷飞、逃亡生涯的韦庄对于战乱中人民的苦难有切身体会。因此,他作为第一叙事者所写出来的诗歌,恰好贴近时人流离失所、抛妻弃子的悲哀心境,所以才会在当时广泛流传。

正如周千蕊《评<秦妇吟>》中所写:

他是逃过难的人啊,因为他逃过难,所以写来十分惨苦、生动。

这样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记录在史书里面的不过是只言片语,我们很难对战争和乱世有切身的体会,但通过这样细致入微的描写,很能够唤起我们内心的人道主义,也让我们更能够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

我认为这是韦庄此诗最重要的贡献,与杜甫在战乱中写下的诗歌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面将要讲述的,是《秦妇吟》后来的遭遇,如果不感兴趣的话,可以就此打住,不必继续读下去了。

02

史海深埋千年,醒来历经沉浮

本来是一篇很好的诗文,但结果却千年踪迹难觅。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韦庄后来换了位子,位子决定脑子这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全唐五代词》里记载:

天复元年(九一○),入蜀依王建,为掌书记。及朱全忠篡唐自立,乃劝王建称帝,定开国制度,为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王建是什么人呢?这里面的考证也复杂,但就我看到的研究里面说,这人恰好是在《秦妇吟》中被骂的那伙人中的一个(韦庄在《秦妇吟》里不仅批判了黄巢起义军,同样批判了官军)。

而现在,韦庄现在成了别人的臣下,因此也就不得不好好掂量掂量究竟是诗文重要还是命重要了。

尽管对于删去《秦妇吟》的动机仍旧还有不少争论,但是我们可以明确的一点是,正因为韦庄的行为,导致这篇诗文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湮灭了。

然而,历史最爱跟人开玩笑,当所有人都淡忘了这篇诗文的时候,它却横空出世,再现人间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甘肃省敦煌县东南鸣沙山的石室中发现了许多古代写本书籍及文件,为英国人史坦英、法国人伯希和取去了一大半。”(施蛰存文集“古典文学研究编”第一卷《唐诗百话》)

这当中自然就有《秦妇吟》的残卷,它再次传回中国的经历还有点曲折,但只要知道是在一堆文人的努力下终于开始在中国研究,并且掀起一股热潮便足以。

但是这样的热潮也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抗日战争很快便爆发,国内的重心自然而然地转移了。

等到了五六十年代,有机会再来研究这篇诗文时,看待它的目光可就和从前不一样了。例如王士菁《唐代诗歌》中所写:

“对于农民革命战争作了歪曲反映的,是那些苟且偷生为封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反动诗人,他们是仇恨人民的,把起义的农民当作‘盗贼’来看待。对于农民的正义行动极尽了污蔑的能事,……他们也不得不有一些‘微辞’,而实质上却是为着压迫者辩护的。这一类反动诗人的代表是韦庄。”

这段话很明显是从阶级斗争和革命的角度来讲韦庄这首《秦妇吟》的。那么它究竟说的有没有道理呢?

平心而论,是有道理的。我们不能因为现在改革开放、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就一口咬定它是片面的。

因为作为一位大诗人,尤其还是古代的大诗人,韦庄不可避免的带有他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对于将要颠覆所属王朝的黄巢起义军,怎们能够期盼韦庄拥有好话呢?更何况,韦庄并非是只写黄巢起义军的不是,对于官军,他同样在写,比如:

千间仓兮万斯箱,黄巢过后犹残半。自从洛下屯师旅,日夜巡兵入村坞。……入门下马若旋风,罄室倾囊如卷土。家财既尽骨肉离,今日残年一身苦。一身苦兮何足嗟,山中更有千万家。朝饥山草寻蓬子,夜宿霜中卧荻花。

那么,对于黄巢起义军暴行的描写就一定是虚构吗?这也不一定。

因为战争是残酷多变的,起义军的内部构成是复杂混乱的,在乱世之中,就算一个军队纪律十分严明,也可能会出现糟糕的情况,这几乎是在所难免的。

因此,指责韦庄蓄意构陷起义军的话,似乎也太过偏激。

但是对于韦庄的这种指责在建国以后长期存在,直到80年代,人们的思想解放,能够从更加多元化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时才让这篇独一无二的《秦妇吟》获得了较为公正的评价。

由此可见,无论是评价人还是被评价人都拥有时代的局限性。

正因如此,当我们评价一部作品时,应当明白作者和我们一样同样是具有局限性,是不全面的,而这种局限性甚至于要到很多年以后才能被人们蓦然察觉。

所以,在我们进行文学评论时,理应综合各方观点,力求公正客观地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理解为什么历史上的文学作品的评价总是会经历各种反复和变迁。

03

总结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大概交代了《秦妇吟》的思想内容,以及它在当世和后世的遭遇。

作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长篇叙事诗歌,它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而它也正等待着我们更多的挖掘。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也期待你和我继续交流!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汉语和文学知识,请关注我吧!

7

木兰辞,孔雀东南飞

8

有清代诗人吴伟业,擅长长篇歌行。此人号梅村,所以又称为吴梅村。鼎鼎大名的《圆圆曲》就是他写的。



主要描述了秦淮名妓陈圆圆,沦落风尘,以及她和吴三桂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其中有一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非常出名。

在金庸的小说《鹿鼎记》中,陈圆圆成了美女阿珂的母亲,还曾经把这首圆圆曲唱给韦小宝听。

吴梅村曾经在明朝清朝都做过官,是个非常有名的才子。只是变节降清以后内心常常很苦闷。他一生写过二十多首长篇叙事诗,这在中国历代诗人中是独一无二的。除了《圆圆曲》之外,还有《石公山》、《归云洞》、《缥缈峰》、《矾清湖》、《临江参军》、《吴门遇刘雪舫》、《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洛阳行》、《永和宫词》、《琵琶行》、《鸳湖曲》、《萧史青门曲》、《风月宝鉴》、《遇旧友》、《琴河感旧四首》、《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等佳作。

清代就曾经有人评价说:

吴梅村模仿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而作《圆圆曲》讽刺吴三桂,其中“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一句,是按照历史事实记述的。



吴梅村的长篇歌行,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情韵俱美,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唯一与白居易创作的区别就是吴梅村的长诗往往使用很多历史典故,不像白居易的作品那样通俗易懂。

《圆圆曲》全诗太长,摘录其中佳句供大家欣赏: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大家好,我是观象斋主人,专注于传播国学传统文化,周易风水知识,欢迎关注交流。

9

孔雀东南飞,木兰诗,诗经中也有很多的作品,不妨看一看。

10

有。记得中学时候读过的《孔雀东南飞》就是!那时全篇是能够背诵下来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