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

家》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乌

衣巷】中的一句著名诗句。

是感叹王谢旧居早已荡然无存。

全诗如下: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禹锡【乌衣巷】这首诗的诗意是

古代金陵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

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豪门檐下

的燕子啊,如今已经飞进寻常百姓家

里。

【乌衣巷】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

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

怀古名篇之一,自有其深意所在。

【乌衣巷】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集中

描绘了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

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

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

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

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

回味无穷。

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

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

寓意没有常开不败的花,也沒有永久

的富贵年华。

最佳贡献者
2

这两句很出名,这首诗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白居易曾赞誉“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城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乌衣巷,东晋时高门贵族聚居地,晋时权贵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

刘禹锡:命运稍比柳宗元好些,作品却与柳宗元不同,语言明快活泼,风格雄浑爽朗,被时人所推重,誉为“诗豪”。

一二句着笔于现实,眼前,却句句折射昔日,昔盛今衰,不言而明。朱雀桥边草长花开,表明时间——春季,勃勃生机,花草繁盛。

而一个“野”字增添了荒凉冷僻的气氛,“万户千门成野草”,曾经车水马龙,热闹繁盛的朱雀桥却野花野草蓬勃,桥已破败冷清了。

乌衣巷,表明地点——曾经权贵聚居地,夕阳斜,表明环境——乌衣巷映衬在斜阳残照中,是日薄西山的惨淡。一抹斜晖,乌衣巷已完全笼罩在寂寥,凄凉的氛围下了。

三四句,脍炙人口。从细微处入手,咏叹沧桑巨变,物是人非。诗人构思别致,写草长花开衬荒凉,写飞燕见证历史沧桑,这也是这首诗独特之处。

诗人将目光投向了乌衣巷上空再寻常不过的燕子,循着燕子筑巢的方向,乌衣巷口已是普通百姓人家居住地了。昔日筑巢于王谢高堂上的燕子,已经飞往寻常百姓家了。燕子一飞一入,历史却已盛败衰来,沧桑的变化,给人的是无限的感慨,“沧桑转瞬谁能识,富贵浮云安可常。”

曾经的达官贵族已俨然湮没成了土,那个淝水之战春风得意的谢安,也不知早已改朝换代,曾经繁盛的东晋也成过去的历史,唯有乌衣巷上的飞燕依旧飞来飞去。历史是残酷的,沧桑变化盛衰更替不由人,诗人是在为晚唐家国命运而忧虑,这种远见卓识和深刻思索正是唐朝诗人责任意识所在。

有人这样评价:“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3

想必很多读者朋友在小时候都学过这两句诗。这两句诗语出唐代大诗人,人称“诗豪”的刘禹锡的名作——《乌衣巷》。全诗为“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朱雀桥” 、“乌衣巷”以及“燕子”这几个意象的描写,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表现出昔盛今衰,繁荣难再,时过境迁的凄凉感。

《乌衣巷》这首诗入选了《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祖籍安徽休宁。《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那么这首诗中的“朱雀桥”、“乌衣巷”有何奥秘?为何通过这两个意象进行简单的描写就能够营造出如此深刻的沧海桑田之感呢?而诗中的“王谢”又为何能够作为繁盛家族的代名词呢?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乌衣巷的所在地。乌衣巷,地处南京,秦淮河畔。南京,古称金陵、建康等,是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四朝,共六朝在此建都。沿江沿海,自古繁华。而乌衣巷能够以繁盛名留史册,就是在这六朝中的东晋一朝。

乌衣巷在东晋时期无比繁盛,其原因是因为这里是当时权倾朝野的两大世家大族的居住之地。而这两大家族,聪明的读者或许已经猜到了。就是《乌衣巷》里提到的王、谢两家。

王家,也就是琅琊王氏。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登基前,便是世袭的琅琊王。身为琅琊第一望族的王家早在东晋建立前便已经与日后的东晋开国之君打过交道。随着后来西晋国内内乱不断,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借机南下进入中原,爆发了“永嘉之乱”。当时的琅琊王司马睿眼瞅着这北方中原是待不下去了,于是率领中原群臣百姓,南渡长江,也就是所谓的“衣冠南渡”。王家作为名门望族,在士林中有着极高的威望,使得初来乍到的琅琊王在江南站稳了脚跟。建立了东晋政权,登基称帝,也就是晋元帝。

随着东晋的建立,王家也发展到了顶峰。这时,王家有两位人才不得不提,一位是官居宰相,位极人臣的王导;另一位则是王导的堂兄,督六州军事的大将军王敦。这两位堂兄弟分别把持着东晋的内政和军事,一内一外、一文一武,包揽了东晋朝堂的大权。以至于当时有非常有名的一句话来形容王家的权势之盛:“王与马(司马),共天下。”除了在官场上的繁盛,王家还出了著名的书法家“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可见王家之辉煌。

谢家,也就是陈留谢氏。谢家并不像王家那样,有着拥立之功。所以,相较于王家来说,谢家发家相对较晚,但发展的速度却不可小觑。这里面一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谢家最著名的人物——谢安。谢安早年未仕,作为世家子弟过着富裕而悠闲的隐居生活,等到谢家在朝之人相继去世后才出来做官,因为他之前常年隐居会稽东山,所以被称为“东山再起”。而谢家因为他成为东晋的鼎鼎大名的氏族,则是因为一场战争。

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淝水之战。谢安作为此战作为东晋方面的总指挥,以仅仅八万的兵力,一举击败前秦苻坚率领的号称百万的大军,使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战为东晋赢得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堪称东晋的救星。谢家也在他的带领下走向了巅峰。

王谢两家一时无二的风光,让人们见识到了一个家族的权势到达顶点后的样子。而到了唐朝,时过境迁,几百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曾经“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王谢两家也免不了世家大族历史发展的必然,由盛转衰。只落得个“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令人唏嘘的下场了。刘禹锡之才,确实不俗。

4

这是一首咏史之做东晋王谢两大过族兴衰,在乌依巷建豪宅笙歌,雀桥边野花草:乌依巷囗夕阳斜,现在桥什么都不是,巷口只有夕阳残照,王谢以前破楼上,现在老百姓住着,谢堂前燕做巢的燕子己:飞到老百姓家去了,这是对他们两家的耻辱一一乌依巷: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5

问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诠释的是啥子意思?


前言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表达的是今古盛衰之感 。通过几个意象的组合,写出了古今盛衰之感。

一、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诗人撷取了景物的一角,微物关情。朱雀桥边的野草花,乌衣巷口斜落的夕阳 , 反衬出落尽繁华的金陵,已不是当年的六朝古都。

朱雀桥、乌衣巷是在东晋望族王 、谢两家居住生活之地, 如今只有野草之花在摇曳,看到的是夕阳西下的落寞。 刘禹锡还有一首《台城》写出了 金陵“万户千门成野草”情况: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妙在三四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实燕子当然不是旧时的燕子,这首诗的巧妙之在于诗人给燕子下的定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今天的百姓家。

怀古诗常用“物是人非”的手法来表达, 人不长生而江山依旧。如果用“物非人是”,只能用神仙的形象了。

三、 神仙故事 、辽鹤归来与王谢燕

汉朝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记载了王子乔成仙的故事,后来乘鹤回家探望。

陶渊明的潜 《搜神后记》记载了辽东丁令威学道后化鹤归 辽的故事 。后来诗词中常看到“辽鹤归来”的典故,诗人用辽鹤代替成仙的丁令威,表示前朝的神仙重新回来看看故乡的变化。这种表达方式可以看作“人是物非”。

刘禹锡本人自己也用过辽鹤, 把比作重回洛阳的白居易比做神仙:辽鹤乍飞回。

《贺白宾客分司初到洛中,戏呈冯尹》

西辞望苑去,东占洛阳才。度岭无愁思,看山不懊来。冥鸿何所慕,辽鹤乍飞回。
洗竹通新径,携琴上旧台。尘埃长者辙,风月故人杯。闻道龙门峻,还因上客开。

这里巧妙地把人物化成了燕子(如同辽鹤代替丁令威),依然是古今对比,旧燕代表古时,寻常百姓代表今天。物转星移,朝代更迭,虽然人间依旧,但已经不是当年的繁华。幸好还有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稀可辨。

结束语

刘禹锡在《乌衣巷》里使用的是燕子,这里把燕子称为“旧时王谢堂前燕”,好比成仙的王子乔和丁令威,只不过把人物改成了动物:燕子(辽鹤)。

表达的意思依然是,几百年前王谢年间的人如果回来,看到的乌衣巷,已经不是当年的情景了,是什么情景呢?

@老街味道

6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赏析]

刘禹锡在任和州刺使期间,曾作《金陵五题》怀古,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朱雀桥、乌衣巷,东晋时王谢大族世居之地,为昔日繁华风流之地,而今野草闲花丛生,荒凉夕阳斜照,一派没落、衰败的景象。燕入旧巢而居人已换,王谢两家豪门贵族,已经化作寻常的百姓家了。"旧时","寻常" 两词中寄寓了历史盛衰兴亡的无限沧桑之感,用笔婉曲有情致。诗以"野草花、"夕阳斜" 涂抹背景,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的想象,构思巧妙不落俗套,语虽极其浅显,却自有其深意所在。

欣赏这首古绝诗

7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是作者《金陵五题》的第二首,前两句写朱雀桥和乌衣巷两个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以野草夕阳象征它们的败落。后两句用虚拟的手法,假托旧时的燕子飞回到原来的地方,只见旧日世族豪门的高楼大厦,已往进了平常百姓,反映六朝兴亡转眼,早已物是人非。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句子"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以及晏殊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都可作此诗注脚。诗人写尽了人世苍桑,更具有对豪门贵族的讽剌意味。

8

题主的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内涵很丰富。要回答好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刘禹锡《乌衣巷》一诗。理解该诗就必须能明白诗中的两个地名:朱雀桥,乌衣巷;两个家族:王氏家族,谢氏家族。这些概念搞清楚了,题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朱雀桥

东晋时在金陵城外,秦淮河上建了一座浮桥,即朱雀桥,东晋谢安在桥上的重楼建有两只铜雀,故称朱雀桥。

二,乌衣巷

乌衣巷靠近朱雀桥,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今南京市东南,文德桥南岸,夫子庙西南数十米) 。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乌衣巷 是六朝豪门世族的住地,十分繁华。其中有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

三,王,谢家族

诗中"王谢"指的是:六朝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之合称。晋永嘉之乱后,琅琊王氏和河南陈郡谢氏族人,从北方南迁至金陵,后因王谢两家的王导、谢安及其后继者们于江左五朝的权倾朝野、文采风流、功业显著 而彪炳于史册,成就了后世家族无法企及的荣耀。后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

1,王氏家族

王氏家族晋朝琅砑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琅砑王氏是名门望族。王导(276––339年)字茂弘,和司马懿的曾孙、琅砑王司马睿友善。永嘉元年(307年),王导相随南渡,他联合南北士族,拥立司马睿为帝(晋元帝),建立东晋政权。王导官居宰辅,总揽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国政,从兄王敦都督江、扬六州军事,拥兵重镇,从弟子布列显要。

当年,司马睿登基那天,鸣钟击玉,百官陪列,大典隆重。元帝命王导升御床共坐,王导坚辞说:“如果太阳与地上的万物等同,老百姓怎能得到阳光的普照!”元帝只好作罢。故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2,谢氏家族

谢氏家族出自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能与琅琊王氏比肩的,唯有陈郡谢氏。“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谢氏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很快。特别是谢安出山以后。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多次拒绝朝廷辟命。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方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

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崩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至此,谢安声望如日中天。谢氏家族发达到谢安任相时期达到顶峰。

四,解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诠释的是啥子意思?

王谢世家大族,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乌衣巷》诗的最后两句。在前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给读者呈现出,当年秦淮河朱雀桥的笙歌曼舞已不复存在,而是满目疮痍的野草,野花。夕阳余晖斜照在达官贵人的居住地乌衣巷入口。当年在王谢两大世族的府邸华堂橼檁,屋檐上筑巢的燕子也离开了旧巢,飞到了老百姓家。

该诗最后两句点明了主题,即世事沧桑,盛衰更替的历史事实。如,李白《江上吟》诗中:…………

楚王台榭空留丘。…………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孟子·离娄章句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

刘禹锡《乌衣巷》诗的高明之处是借物咏史明志,其诗句寓意藏而不露,十分含蓄。 该诗是他被谪貶23年后,奉诏回京,路上所作。 深刻体现了作者对于世事沧桑,兴衰更替的历史思考。也流露出作者宦海沉浮,屡遭谪貶后,超然物外的心情。

王谢华堂今何在?楚王台榭空留丘。

燕子飞入百姓家,沧海桑田说春秋。

9


这又是一首可以催人泪下大发感喟的诗作。

题主所言的这两句诗,出自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之手。是《金陵五题》的第二首,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诗名为《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看似短短的一首七绝,区区的二十八个字,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不可名状的场景。将一度盛世喧嚣的王谢家族寂寞时的凄凉惨淡描绘得淋漓尽致,使人们不得不发自心底的感慨──世事无常,盛世不再,不过就是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尤其是作者直接以当年星月拱门的朱雀桥为起始,更加深了这种浓郁的悲情寂寥色彩──当年鎏金溢彩武士纠纠的朱雀桥边,早已人去桥荒,甚而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随风摇曳;曾经门庭若市的乌衣巷,夕阳的余晖照在王谢曾经住过的堂口,却已不见昔时的风云人物,只留下片片夕阳感喟物是人非,朝花夕拾。

当年的乌衣巷,那可是威风八面的凛然不可侵犯,王谢两个世族大家权倾朝野、声势浩大,甚至连皇上也不敢独坐江山,要与王家共享天下──“王与马共天下”。你可以想象得出,当年的王谢两家是多么的势焰煊赫,不可一世。不过是几个朝代的更迭,所谓的春秋代序,展眼之间曾经的荣耀皆为陈迹,沧海桑田,岁月无情,往昔的荣华富贵早已烟消云散灰飞烟灭,只留下这孤寂寂的野草夕阳不识天地翻覆,依旧光照旧时台侧。

而那些曾筑巢王谢之家的呢喃燕子,不知主人几度更迭,王谢坟头荒草萋萋,空冢独对夕阳,依旧衔来做窝的泥料,叫叫喳喳不止无休,或也可以想见,它们也是换了好几代繁衍,延轶到今。

站在这样的曾经辉煌堂口,不由想起苏子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或也可祭起太白遗风: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而在这一方面,诗豪从不曾落后于史上任何一位意蕴深沉的文化大家,也可参照作者的《金陵五题》之一《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还有一首深溯历史的《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图片来自网络

10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刘禹锡的《乌衣巷》,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读诗多了就喜欢串诗,用一首诗来套另一首诗的意境,反复玩味,颇有意思。

读此诗便会不犹吟哦刘禹锡的另一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曾经这百亩庭中皆是某道士种的桃花,开得茂盛、春风满面,此等盛景可以想象。但数年后我刘郎又来了,桃花与道士早已破落成旧日光景,如今已是菜花的天地,盈盈绽放。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啊。看今日我刘郎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样子,真想把长安的花一日看尽啊。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几只小燕子你可知道,你曾经可是大户人家的燕子啊,出将入相,何等风光。但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昨日盛况今日败落让人唏嘘,今日我只在普通百姓的屋檐下过活。

北宋宰相吕蒙正的《破窑赋》里有云: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鸡翼大,飞不如鸟。马有千里之程,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文章盖世,孔子尚困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钓于渭水。盗跖年长,不是善良之辈。颜回命短,实非凶恶之徒。尧舜至圣,却生不肖之子……

余曰:非吾贵也,乃时也,运也,命也。盖人生在世,富贵不可捧,贫贱不可欺。此乃天地循环,终而复始者也。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