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代文官俸禄,自一品到九品至末入流,共分10个等级,一品最高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从九品及未入流只有31两有零。

乾隆年间定制,一二品官员双俸双米 ,其他京官食双俸单米,即一分正俸之外,加同样数目的一分恩俸,“每正俸银一两兼支米一斛” 。除户部等少数官员外,绝大部分京官没有养廉。

具体可见这个表,也就是《清代道光年间京官俸禄表》

说明:本表以《中国俸禄制度史》中的《清代文官俸禄定例表》为基础,禄米按每石值银一两三钱(即每斛0.65两)折算。

清代官员(图源网络)

晚清一两白银,大约合今天二百元人民币,大家可以换算一下,就知道清代京官收入多低了。同时官员的支出很大。为什么支出很大呢?因为毕竟是官员,传统时代的官员必须要讲究体制,讲究威严,讲究官派,这样才符合他的社会地位。所以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一个官员的基本水平。要住大房子,要有仆人,要有轿车。

因此大部分清代京官都穷。不论大官小官。比如立朝五十年的名臣朱珪身死之日“卧处仅一布被布褥,其别舍则残书数箧而已,见者莫不悲感”。李慈铭自己日记中常有“近日窘绝,殆不能举火”等记载。戴璐在《藤阴杂记》记述张衡任工部司官时,“贫不能举火。” 李慈铭日记记载晚清的一个刑部主事,“贫瘁不堪,门庭萧索,屋宇欹漏,使令不供,人有菜色,”令李慈铭见了“毛骨洒悚”。

有《都门竹枝词?京官》描写一品大员的穷状云:“轿破帘帏马破鞍,熬来白发亦诚难。粪车当道从旁过,便是当朝一品官。”

需要说明的是,清代雍正之后,地方官都不算穷,因为他们有养廉银,还可以很方便地贪污。

最佳贡献者
2

简单点说,清朝最初定的俸禄极低,正一品才181两每年。清代一两银子也就合现在500到1200 元,简略计算,可以人民币1000元计。但是家里广有田产的官员并不穷。光拿死工资的当然很穷。这种情况当然不能持续,于是以后什么双薪,各种名目补贴都出来,再后来还有养廉银什么的。总之,到清末官员工资并不低。即使不贪,收入也不错。如果清代中后期的大官,日子很清贫的话,一是因为开销大,一是可能推掉了一些合法的补贴。举个例子来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兼任茶马使,卸任时,茶马使养廉银总计30万两,左并未领取。

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实际上有好多种换算法。比如金属价格,现在不到4块一克,一两银子也就150元左右。还可以按米价换算。但是最吻合的还是一两银子的””“感觉购买力”。按照今天算(九月十二日),在宋代一两银子约相当于一贯钱,约相当于1万人民币。明代相当于2000左右 ,清代相当于1000左右。

算银价,一不能按金属价格算,二不能拿粮价计算,这些算法在28年前,或许还适用,现在肯定是严重失真了。相对来讲,按工资算和按房价算,比较接近真实感觉。

宋代临安工人的工资一般在二贯到十五贯上下波动,开封的普通房价在200贯上下。

当然还可以有其它算法,最多的算法,一贯约等于16万。

3

明朝官员正式俸禄不高,可以说相当地低。官员如果安分守已,只能过得很穷。比如海瑞就是例子,他妈过生,买了两斤肉祝寿,他的上司竟把这当新闻;他去世时,遗产甚至不够丧葬。

那么清朝呢,我们来看看历史记载吧。清制,一品到从九品,官员分为十级,每级官员均为年薪,包括银两和米。具体为:

一品,银180两,米180斛;二品,银155两,米155斛;

三品,银130两,米130斛;四品,银105两,米105斛;

五品,银80两,米80斛;六品,银60两,料60斛;

七品,银45两,米45斛;八品,银40两,米40斛;

从九品及未流,银31两,料31斛。

上面所例清代官员收入,与明朝相比,竟然还要低一些。

并且,清代地方官如州县官,他们手下的秘书和助手性质的工作人员,一般都不例入国家编制,需要由州县官自己出钱去请;再加上地方上经常要迎来送往,那点收入简直就是杯水车薪。于是,一些被称为陋规的灰色收入应运而生,并成为半合法。比如耗羡即为最重要的一种。

耗羡之制,早已有之。由于各纳税户上缴的银两,都是零星收来的,入库后必须熔化后铸成锭,而这一过程注定有损耗,因此,官府允许州县在正式税银之外,另加征若干以抵损耗,称为耗羡。 耗羡银之外,还有耗羡粮,大体理由相当。

耗羡到底征多少,国家没有规定,全由州县官自我掌握;因此,有的地方竟高达正赋的五六成,甚至七八成。这笔收入,当然由州县官掌管。所以,他们名义 上工资低,实际上却是三年清政府,十万雪花银。

巡抚、总督级别的封疆大吏和府道官员,以及中央各部高官,没有机会直接经手钱粮,他们的收入则由州县官的各种孝敬弥补。凡是晋见上司或是上司前来视察,以及冬至夏至,中秋春节,州县官都得备一份钱去孝敬。

真正过得恼火的是中央各部的小京官,既无机会亲自抓钱,又少有人来孝敬。为此,雍正年间,特别为京官支双俸,这增加的部分,称为恩俸,意为圣上的恩典。

即使如此,小京官收入仍难以谋生。所以,我的老乡刘光第进士及第后,授刑部广西司主事,他却不准备进京任职,原因即为薪水真的是薪水----只够买柴和水。幸好,一个姓刘的盐商与他联宗,答应每年资助他几百两银子,他才敢携家带口进京当官。

4

清朝官员的俸禄分为俸银与禄米两种,每年春秋两季发给。由于官员的年俸并不高,难以维持其庞大的家族开销,所以还存在所谓的养廉银制度

正俸正从一品 俸银180两 禄米90石

正从二品 俸银155两 禄米77石5斗

正从三品 俸银130两 禄米65石

正从四品 俸银105两 禄米52石5斗

正从五品 俸银80 两 禄米40石

正从六品 俸银60 两 禄米30石

正从七品 俸银45 两 禄米22石5斗

正从八品 俸银40两 禄米20石

正九品 俸银33两1钱1分4厘 禄米16石5斗5升7合从九品、未入流 俸银31两5钱2分 禄米15石7斗5升

5

现在的社会当官工资是多少?可够本人一天的开销?小官烟一包45,酒一瓶85的,车油15元,衣服和鞋都是牌子的,一人当官全家不干活,生活水平是中高档。白天和晚上加班,家里的饭大都没工夫吃,床和老婆都没工夫睡,当官太苦了,大都得了三高四高。

6

清朝官员并不清贫,多数都不成问题。只是很多官员为了自身道德、社会影响力、对社会榜样、打击政敌、抵制社会腐化特别是统治集团腐化方面,在没有自身武器地情况下(绝大多数都是汉族官员),利用道德来形成社会凝聚力,由此,帮助社会各集团和谐共进,同时也保护自己。

此外,这种手法,也是有效保护家族安全、提高家族承受力,防止腐化带来地生理堕落、社会攻击,同时提高统治集团安全感地有效方法。这是社会高压时代形成地先进生存策略。

——欲知更多见解,请持续点击关注本人头条号

7

很多“都很清贫”?知道为何会有于成龙流芳于世?正是因为满清官僚整体腐败反衬出来的。光一个和珅就贪了15年财政收入,看看吧

8

清代的官吏等级制度沿用了自汉魏六朝以来的“九品十八级”基本制度,按品级给予俸禄其中正从一品 俸银180两 禄米90石;正从二品 俸银155两 禄米77石5斗;正从三品 俸银130两 禄米65石;正从四品 俸银105两 禄米52石5斗;正从五品 俸银80两 禄米40石;正从六品 俸银60两 禄米30石;正从七品 俸银45两 禄米22石5斗;正从八品 俸银40两 禄米20石;正九品 俸银33两1钱1分4厘 禄米16石5斗5升7合;从九品、未入流 俸银31两5钱2分 禄米15石7斗5升。

一位大清朝的官员光靠年俸是难以维持其庞大的家族开销,那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当官?官员的体面甚至奢靡的生活是哪来的?说白了吧地方官员靠火耗,京城官员靠孝敬(这些在当时都是合法收入,贪污另算)。

在清朝地方转交至户部中央的税款必须以五十两银元宝为一单位,因此官府必须将从百姓手中收来的散银熔铸成银元宝,这里面产生的损耗就是“火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了。清朝的征收“火耗”是很重的,一般达到了正税的三四成,最高的达到七八成,地方官员中饱私囊成为普遍现象。

至于京官就全靠地方官孝敬了,夏天有“冰敬”,冬天有“炭敬”,出京办事还有“别敬”,逢年过节还有“团拜项”,这些钱会根据官阶高低、衙门实权不同,落到每个官员手中,从数百两到上万两银子不等。

雍正登基后为了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避免贪污,开创了养廉银制度,以各官地位的高低以及所管事务繁简为发放标准。其中总督13000至20000两;巡抚为10000至15000两;布政使为5000至9000两;按察使为3000至8444两;知府1000至4000两;知州在500至2000两;知县400至2259两等等,可以说都是高出正常俸禄数倍。

看起来清朝官员的各种收入也挺多啊,那清官为什么穷呢?首先收入的大头“火耗银”,清官为了减少民众税负压力就不会要;其次清官即使没有仆役,也要养活幕僚、衙署,开销大;最后清官也有人情往来,“红色炸弹”的威力大家都享受过。所以在清朝清官难当,真的是个良心活。

9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面看到很多官员一生清贫,甚至是贫困潦倒,难道清朝俸禄如此之低吗?

清朝官员俸禄有多少?

清朝的官员俸禄不是很高,一品官员俸禄为180两,二品官员俸禄为155两,三品官员俸禄为130两,四品官员俸禄为105两,五品官员俸禄为80两,六品官员俸禄为60两,七品官员俸禄为45两,八品官员俸禄为40两,九品官员俸禄为33两1.14钱!

当然,这只是官员的基本工资,清朝的时候设有养廉银制度,如果官员廉洁,就可以拿到一笔不菲的钱养廉银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官员腐败,毕竟给的钱多官员就不会去贪污,养廉银来源于地方火耗或税赋,各地富裕程度不同,养廉银的数目也会有所差别!

清朝官员养廉银有多少?

官职达到七品(知县)就可以获得养廉银,数目为1200两,是工资的26倍左右,六品官员(从五品知州)的养廉银数额达到1250两,是工资的21倍左右,五品官员(从四品知府)养廉银数额达到2400两,是工资的30倍左右,四品官员(道员)的养廉银数额达到3700两,是工资的35倍左右!

三品官员(按察使)的养廉银高达6000两,是工资的46倍左右,二品官员(巡抚)的养廉银更是高达13000两,是工资的83倍左右,一品官员(总督)的养廉银达到16000两,是工资的88倍左右!

由此可见,清朝官员的俸禄虽然不高,但是养廉银是非常的多,只要官员不贪污,廉洁奉公,就能领到很大数额的养廉银!

清朝官员总工资有多少?

清朝官员的工资包括基础俸禄和养廉银两部分,如果折合成人民币的话,一品官员年薪高达290万,二品官员年薪高达236万,三品官员年薪高达112万,四品官员年薪高达70万,五品官员年薪也有46万,六品官员年薪达到25万,七品官员年薪只有3万,八品官员年薪仅仅2.1万,九品官员年薪则更少,只有1.8万

官员收入如此之高,为何还有清贫的官员呢?

其实,官员的俸禄不只是给自己用的,官员们一般家大业大,自己的府邸有很多的仆人、轿夫,这部分人的花费都要由官员来支出,而且官员都有很多房姨太太,这也是一笔不少的花销!

平时在官场上下打点、打探消息、布置眼线,逢年过节还要送礼物孝敬上官,都是需要花钱的!因此,官员的开支数额是非常大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官员贪污的原因之一!

那些清贫的官员并不是家里穷,只不过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为官员们树立榜样,他们可以利用道德来形成良好的凝聚力,从而保护自己并且留得好名声!

10

清代的官吏等级制度沿用了自汉魏六朝以来的“九品十八级”基本制度,按品级给予俸禄其中正从一品 俸银180两 禄米90石;正从二品 俸银155两 禄米77石5斗;正从三品 俸银130两 禄米65石;正从四品 俸银105两 禄米52石5斗;正从五品 俸银80两 禄米40石;正从六品 俸银60两 禄米30石;正从七品 俸银45两 禄米22石5斗;正从八品 俸银40两 禄米20石;正九品 俸银33两1钱1分4厘 禄米16石5斗5升7合;从九品、未入流 俸银31两5钱2分 禄米15石7斗5升。

一位大清朝的官员光靠年俸是难以维持其庞大的家族开销,那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当官?官员的体面甚至奢靡的生活是哪来的?说白了吧地方官员靠火耗,京城官员靠孝敬(这些在当时都是合法收入,贪污另算)。

在清朝地方转交至户部中央的税款必须以五十两银元宝为一单位,因此官府必须将从百姓手中收来的散银熔铸成银元宝,这里面产生的损耗就是“火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了。清朝的征收“火耗”是很重的,一般达到了正税的三四成,最高的达到七八成,地方官员中饱私囊成为普遍现象。

至于京官就全靠地方官孝敬了,夏天有“冰敬”,冬天有“炭敬”,出京办事还有“别敬”,逢年过节还有“团拜项”,这些钱会根据官阶高低、衙门实权不同,落到每个官员手中,从数百两到上万两银子不等。

雍正登基后为了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避免贪污,开创了养廉银制度,以各官地位的高低以及所管事务繁简为发放标准。其中总督13000至20000两;巡抚为10000至15000两;布政使为5000至9000两;按察使为3000至8444两;知府1000至4000两;知州在500至2000两;知县400至2259两等等,可以说都是高出正常俸禄数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