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当时在什么情境下写出这句诗?

“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当时在什么情境下写出这句诗?

2020-09-26 12:00阅读(65)

“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当时在什么情境下写出这句诗?:80年代时,著名歌手邓丽君出了两张古诗专辑,专辑中全是古诗词谱新曲,听来别有韵味,只可惜这首《清平调

1

80年代时,著名歌手邓丽君出了两张古诗专辑,专辑中全是古诗词谱新曲,听来别有韵味,只可惜这首《清平调》还没有录制完成,邓女士就香消玉殒了,直到2015年,由王菲翻唱,实现了与邓丽君的隔空对话。


《清平调》故事

《清平调》由李白所填,共有3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是第一首,这三首诗都写得非常美,特别是每一首的第一句,更是千古经典,而经典中的经典,就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相传,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一个春日,唐玄宗和杨玉环在宫里沉香亭赏牡丹花。这牡丹花,可不一般,唐宋时期,那是受上流社会喜爱的花种。且皇帝和妃子赏花,当然不能干赏,要有演员跳舞助兴,可这时候唐玄宗却觉得,我有这么美丽的花儿,还有杨玉环这样的美人相陪,如果用往日词曲,未免有点美中不足。

于是他就招当时供奉翰林的李白入宫,谱写新的乐章,半醉半醒之间的李白,文不加点,就在金花笺上写下了这三首《清平调》。这个片段在电影《妖猫传》中有很好的表现,大家可以看一下,那个李白,就是真的李白。

《清平调》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池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唱的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被倚栏杆。


这三首诗,都是把杨玉环与牡丹花融为一体,读来让人分不清哪是人,哪是花,人花交映,迷离朦胧。

第一首 空间

起笔不凡,“云想衣裳花想容”,“裳”这里读作cháng,古人衣服分上衣下裳,就是裙子。

这句是说杨玉环穿着霓裳羽衣,包裹着她那娇艳的面容,牡丹花也是一样,花团锦簇。这里的“”,意思是看到云朵,就想到玉环的衣裳,看见花儿,就想到玉环的面容;但反过来也成立,是看到玉环的衣服,就仿如天上的云朵,看到玉环的面容,就好比牡丹花一样娇艳。

接着“春风拂槛露华浓”,“槛”读作jiàn,栏杆的意思。露华浓是说,牡丹花在晶莹露珠的滋润下,显得更加娇艳。所谓春风,因为正值春日,有暖风拂面,同时也暗指君王春风般的恩泽。露珠使花朵更加娇艳,君王的恩泽让玉环倍加夺目。

所谓人即使花,花既是人,以人喻花,以花喻人,融为一体,分辨不清。

最后,李白腾地一下,飞到了西王母所在群玉山和瑶台,意思是说,难道我是在仙境之中吗,否则,怎会看到如此美丽的花朵,和眼前这位仙女?

把玉环比作仙女,不露痕迹、浑然天成。

第二首 时间

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仍然以花喻人,与上一首呼应,但不只写花色,更写花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是楚王与神女的典故,故事中的神女仅出现在楚王的梦中,又怎能和眼前活生生的美人儿相比?

汉宫里美女如云,特别是那赵飞燕,算得上是绝代美人吧,可她还是需要靠化妆来让自己变美,又怎记得上眼前的玉环,不施粉黛,浑然天色。

这首诗,是以贬低著名美女的手法,来进一步烘托玉环的美貌。玉环到底有多美呢?第一首写得很虚幻,这一首有了神女和飞燕的对比,稍微具体了一点。

第三首 现实

李白飞到了仙境,穿越到古代,到这里终于回到了现实。

“名花倾国两相欢”,名花是指牡丹,倾国当然是指玉环了。玉环到底有多美?李白终于说出来了,她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唯有牡丹和玉环两相欢,这般天姿国色,才能赢得君王带着笑容欣赏,极言玉环的无穷魅力。

君王一笑,自然就引出了“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与第一首遥相呼应,这个春风,是指杨玉环,意思是只有玉环这阵和煦的春风,才能消解皇帝心中的惆怅。但是,也可以把春风代指皇帝,意思是杨玉环的国色天香,消解了皇帝心无限怅恨。两种理解都没错,不必纠结。

末句沉香亭北,是点明赏花地点。沉香亭是一个沉香修建的亭子,唐时在长安兴庆宫龙池东北面。当然也只有沉香所建成的亭子,才配得上英明的皇上和美丽的玉环在这里赏花了。

唐玄宗爱这三首诗,杨玉环更是爱这三首诗,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吟唱。唐玄宗不愧为开创了大唐盛世的皇帝,只有他独到的眼光,才会让李白来为杨玉环作诗,而只有李白,才能把杨玉环写得如此美艳动人。


2

可以说,李白当时为杨玉环写下这首诗,他心里是极其不情愿的,但在帝王唐玄宗面前,他又不得不写。



李白二十七岁之前,都是在游学。真正接触官场是从他二十七岁开始。公元727年,朝廷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同年,李白居住在安陆寿山,与已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因为这层关系,他得以结识权贵。

但是,李白从二十七岁到三十一岁期间,李白上表的政见,如泥牛入海,才华得不到施展,他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自甘堕落。



李白的人生出现转机,是公元735年。当时唐玄宗去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李白借此机会,凭扎实的道学基础,向唐玄宗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唐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唐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唐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李白的《大猎赋》颇得唐玄宗的赞赏。

李白通过长安的大臣,结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公元742年,由玉真公主与贺知章等人的推荐,唐玄宗再次看到李白的诗,对他十分仰慕,命令李白供奉翰林。所谓的翰林,就是给唐玄宗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当时的唐玄宗倾心于杨玉环,国政之事全由奸臣李林甫、杨国忠打理,李白的政见得不到实施,整日就是给唐玄宗写诗,颇为压抑。



公元743年春天,李白41岁,宫中的兴庆池牡丹花盛开,唐玄宗与杨玉环一起在欣赏,唐玄宗又命令李白来作诗助兴。李白无奈之下,终究发挥才华写了《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李白的不凡才华,云想衣裳,赞美了杨玉环无比美丽的衣裳,花想容,赞美了杨玉环的花容月貌,李白这是用了高超的文学手法,以云喻衣,以花喻人。这首诗很得唐玄宗与杨玉环的欢心,只是李白却厌倦了这种毫无意义的御用文人生活。



李白虽然供奉翰林,但与他进京之初的远大志向大相径庭,唐玄宗虽然欣赏李白的诗才,但却不委以重任,只是作为玄宗的私人“陪侍”在宫廷中出入。

李白很苦闷,开始纵酒,并与贺知章等人结成“酒中人仙”,四处游玩。唐玄宗传令他上朝,他都懒得理会。有一次唐玄宗让他草诏书,但李白喝得醉熏熏的,抬起脚来让高力士帮忙脱靴才肯写。

李白虽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但终没有得到唐玄宗的重用,后来,李白便也离开了宫廷。传说李白游历至安徽马鞍山采石矶附近,一个月夜,在长江上泛舟,喝醉了,看到江中月亮漂浮不定的影子,便俯身去捉,掉进了水里。所以后人在那里建了一座捉月台。

3

出自李白的清平调,其实有三首,我平日也喜欢听这首歌,诗仙挥笔写下三首诗,开篇两句被广为称颂,便是这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大唐天宝二年的春天,唐玄宗携杨贵妃到兴庆宫观赏牡丹。牡丹在唐朝,尤其在盛唐时还是很稀缺的。“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足见唐人对牡丹的喜爱及珍贵。春意融融,花开艳艳。红牡丹怒放如火,白牡丹满开如玉,它们在徐徐的春风中,争奇斗艳,凝露吐香。

唐玄宗看着美不胜收的牡丹,再看看娇艳欲滴、与牡丹交相辉映杨贵妃,雅兴顿起。命人摆酒宴,现歌舞。但是,唐玄宗忽然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于是,遣人急诏翰林供奉李太白入宫,填写新乐章,就是写新歌词。

半醉半醒的李白匆匆赶到兴庆宫,看了看君王,看了看妃子,看了看沉香亭,看了看牡丹。然后,在金花笺上一挥而就,三首乐府“歌词”完美出炉。

《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池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唱的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被倚栏杆。

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白牡丹比杨贵妃的美。

看见云彩就想起你飘飘的衣裳,看见牡丹花就想起你姣好面容。谁看到呢?无主语,也就是说,无论谁看见,都会这么想,这种美是公认的。也可以这样理解:看见你的衣裳就想起云彩,看见你的面容就想起牡丹花,交相参差,花人互融。

“春风”和“露华浓”:美丽的牡丹花在柔柔的春风里、在浓浓露水中显得更加冶艳。这“春风”既是大自然的春风,也指贵妃在皇帝的春风雨露恩泽下,花容绽放,倍见精神。一语双关,人花一体。

看着美丽的牡丹花,看着美如牡丹的贵妃,诗人的想象飞到了天上,联想到西王母的住所——“群玉山”和“瑶池”;“若非”和“会向”看似疑问,实则肯定:这样超凡脱俗的花容月貌,也只有仙境才能看到。玉山、瑶台,月色,淡雅的色调烘托下,一个白牡丹一样的玉人——杨贵妃,宛如仙女下凡,美得真是超绝人寰。

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以红牡丹比杨贵妃的美。

“红艳露凝香”,有颜色,有味道。红艳的牡丹花带着露水散发着馨香,本来就很美,更那堪凝露放芬。这么美的花,这么美的妃子,让楚襄王梦中的巫山神女都自惭形秽;汉宫里体态轻盈的赵飞燕,可谓绝色佳人,但是,她也得精心装扮,怎能和眼前这个不施粉黛的天然美女——杨贵妃相比呢?

第三首:承接前两首,从天上、古代回到现实的沉香亭,把牡丹花与皇帝,妃子融为一体,扣住了主题。

前面两首写了花,写了妃子,就差一位重量级人物没有出场,那就是皇帝。所以,这首名花、美人、君王一并呈现。

“两相欢”把美丽的花和倾城倾国的人合二为一;“带笑看”则把牡丹、妃子和君王三位一体。“春风”代指君王。君王“笑”着欣赏这名花,欣赏这花一样的妃子,君王所有的不快都会烟消云散,消解了君王的全部烦恼。最后,点明赏花的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牡丹映衬着妃子,妃子陪伴着君王,陶醉在春风荡漾的沉香亭北。

三首诗,写的是风流旖旎,高贵华丽,句句浓艳,字字流葩,人与花相互映衬,彼此互融。春风满面,花光满眼,花中有人,人中有花,构思精巧,辞藻华丽。

唐玄宗看后十分满意,一场饕餮音乐盛宴随即展开。李龟年手执檀板领唱,唐明皇吹玉笛,杨贵妃抚琵琶,都加入了表演队伍中。皇帝、贵妃、携手当红歌星李龟年及梨园弟子来了个万人大合唱。这歌声唱醉了兴庆宫,唱醉了大唐,一直醉到一千多年后。

20世纪90年代,著名华人歌手邓丽君邀请作曲家曹俊鸿,为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谱曲,自己亲自演唱。但是仅录制一半邓丽君即去世。2013年5月19日,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的“邓丽君60追梦演唱会”上,邓丽君演唱《清平调》前半段后,王菲接唱后半段。两代华语歌坛天后,跨时代隔空对唱。瑰丽的演出背景,华美的管弦乐奏,嗓音上,邓丽君的柔美和王菲的空灵,两种天籁之音缓缓扩散,感染全场,她们再次诠释了1000多年前的经典,创造了音乐史的奇迹。

4

不露痕迹地赞美一个人,并不容易。试想一下,二话不说,一上来就赞颂杨贵妃的美貌,肯定会落入俗套。显然,大才子李白心里很清楚这一点。



李白的这首《清平乐》相当讨巧,读起来既香艳又不庸俗。可见,时年40出头的李白,还算是要点老脸的。原诗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据前人的考证,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前后,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估计是在四五月份牡丹花开的时节),志得意满的唐玄宗携大受宠爱的杨贵妃,在皇宫中的沉香亭观赏牡丹花。


在兴致正浓之时,唐玄宗召担任翰林待诏的李白进宫献诗。李白奉诏进宫,在金花笺上作了三首《清平乐》,“云想衣裳花想容”,就是其中的一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白云飘飘,鲜花摇摇,似羞矜,又似招摇。因为云“像”飘逸的衣裳,花“如”美艳的容貌,所以,才会引起众人的无尽联想。可见,这个“想”字是一语双关,用得妙。


春风拂槛露华浓。春风佛面,不正可衬托出杨贵妃的春风得意吗?露珠欲滴花色浓,不正是杨贵妃花开富贵、傲视群芳的真实写照吗?


若非群玉山头见。何为群玉山?那是传说中的西王母(王母娘娘)在人间居住的仙山盛境,在那里,自然是仙女众多。


会向瑶台月下逢。何为瑶台?那也是传说中的王母娘娘在天上居住的琼楼玉宇,在那里,自然也是少不了仙女姐姐的身影的。


此后两句,以“若非”和“会向”连接,体现了一种递进的关系,在无形之中,强化了“仙女”的效果。


以整首诗来看,从飘逸的云,到浓艳的花;从和熙的风,到欲滴的露;从温润的玉,再到皎洁的月。层层推进,步步拔高,最终,达到了赞美杨贵妃美若天仙的效果。


夸人夸到这个程度,你说说,杨贵妃能不醉酒吗?我在此斗胆揣测一把,一读到李白的大作,就算她杨贵妃还没喝酒,也一定会醉啦。

5

“云想衣裳花想容”出自李白诗《清平调词三首》其一,全诗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诗的大意是:

望云蒸霞蔚想其之锦衣华服,见国色牡丹想其之艳丽娇容。春风吹拂栏杆,沾有露珠的牡丹花更显其国色天香。

若不是在群玉山有过照面,就是在瑶池月光下曾经邂逅。

  •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在国都供奉翰林。唐玄宗每每设宴或出游,皆令李白陪侍左右,命他即兴赋诗,记录皇帝的言行。一年的暮春时节,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观赏牡丹花。乐人欲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道:“和爱妃观赏名花,怎能听旧时乐曲呢?” 于是遣人召李白进宫即兴赋诗。李白就在这样的情景下作出了《清平调词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是三首诗中第一首的首句。

  • 诗意分析

“云想衣裳花想容”,“想“字用的十分精妙,它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诗人看见天上的云彩就想到了杨贵妃的华服,看见国色牡丹就想到了杨贵妃的娇容;反方向”想“也可以成立,即诗人看见杨贵妃的华服就想到了天上的云朵,看见杨贵妃的美丽面容就想到了国色天香的牡丹花。一个”想“字把杨贵妃的华美服饰和天生丽质的美貌描写的淋漓尽致。

“春风拂槛露华浓“,暮春时节,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栏杆,沾有露珠的牡丹花在春风的拂煦下显得更为娇艳欲滴,楚楚动人。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群玉山和瑶台,传说是西王母的居所,这一句用来形容杨贵妃的美貌。她若不是我在群玉山见过的仙女,就是我曾经在瑶池的月光下邂逅的佼人。李白把杨贵妃比作天上的仙人,用以称颂她的美貌,简直就是仙女下凡嘛!这拍马屁的功底,我给满分,哈哈~

6

“云想衣裳花想容”这句诗,是李白赞美杨贵妃美貌的诗句,出自《清平调三首》。

清平调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一组诗大约写于天宝二年(743)或天宝三年(744)春季,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得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推荐,被唐玄宗召为翰林供奉,这一职位的一大职责便是为皇帝写诗。

椐唐人李濬(一说是李浚)《松窗杂录》记载: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月夜如太真妃以歩辇从。……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撵檀板,押众乐前欲歌之。帝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进《清平调》词三章,白欣承诏旨,犹苦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云想衣裳花想容……”太真妃持颇梨七宝杯,酌西凉州葡萄酒,笑颔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将换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

这段记载,除时间颇有出入外,情事大抵真实,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李白写这组诗的情境。

1、这组诗是唐玄宗携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花时,为助雅兴而命李白写的诗,是命题诗,而且诗中肯定得有歌颂的成份。

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境下写诗,难脱俗气,然而李白却写得风流旖旎、字字葩流,古往今来写美人的古诗词,没有超过这三首的。

2、这组诗写成马上就要用来歌唱,所以写作时间肯定是很短的,记载中,李白还是宿醒未解,还没睡醒的感觉,虽然古人大多有出口成章,但真正的经典往往还是经过一定时间的构思和修改的,而李白的这三首诗,在极短的时间里创作出来,还成了千古名篇,可见李白才气之高。

7

“云想衣裳花想容”出自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其一,全诗迤逦华贵,巧妙神思地描写了杨贵妃的倾国之容。全诗如下:

《清平调词三首》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俯瞰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二年的一个春日里,唐玄宗携杨贵妃于宫中观赏牡丹花,乐人们准备歌舞助兴之时,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李白应召急入宫中作乐词以助君王和贵妃之兴,写下《清平调词三首》,这首便是其一,这便是这首诗写成的背景情景了。

这首诗在描写美人之姿的诗词中可称经典之作,但是相对的,对于当时写下这首的李白个人而言,写诗的情境并不如诗中这般美好了。

此前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年)经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极力推荐受到唐玄宗的青睐,入翰林。天宝元年,这一年的李白已有42岁,他几十年的入仕心愿终于在不惑之年得以达成,因为家庭原因他不能走科举之路,因而满腹才华和为官报国的心愿对于他而言,才会那么的困难重重,在天宝元年,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

然而,仕途已入,是否真如他所愿呢。答案是否定的,他成为了此时已沉湎于温柔乡和歌舞之中的唐玄宗的御用作乐词的人。欢宴酒会上,必要李太白之乐词。日复一日的歌酒助兴,虽有皇帝青睐,却难掩李白内心的厌倦和失望,要知道,他原本的抱负本不是如此。

我想,李白在写下这首华艳绝伦的诗时心内也是沉闷无奈的吧,君王要他写宠妃之美貌,他便写了,用他浪漫洒脱的才情去写君王身侧宠妃之美,写的同样浪漫惊艳。看着眼前君王欢、贵妃笑,歌舞不绝,他内心愁郁只得化作一杯杯的宫中御酒尽入愁肠。

这首诗的背景只是李白郁不得志的一个缩影,天宝二年因酒后令高力士脱靴便遭唐玄宗疏远,后终其一生,文武兼备的李白终期一生也没有实现入仕报国的心愿。无论他是否真有治世才华,对于一个执着于此的有才之人来说,他却连那样入仕施展的机会也未得到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如今读到这首诗,我仿佛还能看到华丽浪漫的诗文背后,李太白那浪漫表面下涌动着的愁郁和藏于眼底的泪水。

8

“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当时在什么情境下写出这句诗?

  李白:唐朝诗人。“云想衣裳花想容”是出自李白清平调<其一>诗句中的第一句。他的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那日,春光明媚,花香袭人。唐玄宗皇帝与杨贵妃在宫中沉香亭观赏着牡丹花,后又兴致勃勃地让那些歌舞曲艺来表演助兴,边看边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乐词”。皇帝想到这,就急召李白进宫来写新的乐章,李白奉旨共作了三乐章......

  “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当时就在这样的情境下写出这句诗的。

9

当时李白已经喝的酩酊大醉,被唐玄宗侍从强行拉去,唐玄宗一看赶忙命人拿醒酒汤给李白醒酒,而杨玉环则认为喝醒酒汤太费事,直接命人用凉水给泼。所以李白当时这首诗是被人用凉水给泼醒后写下的。

大诗人李白文才横溢,可惜时运不佳,虽然这首诗被后人传唱至今,但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是李白的一种悲哀情怀,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比如,可怜飞燕依新装。飞燕是古代美女,表面意思是赞美杨玉环的姿色漂亮。另一层意思就是表达即便是赵飞燕这样的美女也得依赖新装的衬托。暗指李白自己有如此才华也只能给唐玄宗饮酒作乐时写写诗。

另外,还有最后一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这句中的恨字表现了李白的无奈。

总之,整首诗描写的是杨玉环的美丽与唐玄宗饮酒欢歌欣赏美景与美人的场面。而透露出的是大诗人李白的郁郁寡欢。

10

没什么,追星族唐明皇为了逗美女杨玉环高兴,请来大明星李白现场演出,李白收了演出费,卖力帮杨玉环写了这三首歌,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