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据说室韦与契丹有亲缘关系,但是室韦与契丹互不隶属。契丹走出大兴安岭,来到草原上,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最终契丹人统一了塞北,主导建立了辽朝。

辽国统一北方后,北方草原上人口稀少,而且部族繁杂。辽帝对草原不放心,所以希望有与契丹同源共祖的势力来驾驭草原。

室韦与契丹同源,据说语言还相通。于是辽帝盯上了臣服了辽国的室韦各部。在辽帝的征伐和威逼利诱下,大部分室韦人,在辽帝的要求下,迁入了草原。据说最顺从辽帝的室韦部落就是蒙兀室韦,所以蒙兀室韦得到辽帝的封赏,是最厚的。漠北草原各部大都封赏给了蒙兀室韦贵族。自此漠北草原各部统称“蒙兀”诸部,后经音译变为“蒙古”诸部。

金灭辽后,金帝深知蒙古诸部与辽国关系深厚,因此金朝千方百计打压蒙古诸部。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诸部后,挥师南下,扫平了草原。克烈部以及其他草原部族,自此全部被并入了蒙古汗国。

从此蒙古就由国名,逐渐变成了北方草原民族的统称。这种转变与汉朝将农耕民族统一为汉人的历程是一样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室韦是蒙古的起源,但是室韦人只是蒙古人的祖源之一,蒙古人是由众多祖源共同构成的。个人认为,室韦人与蒙古人的联系,更多的应该是在精神层面上和文化层面上。

最佳贡献者
2

汉朝的时候,东北住着许多少数民族部落,他们统称为“东胡”人。这些部落包括后来的室韦人、蒙古人、契丹人、鄂伦春人等等。


“室韦”这个名称始于北魏时期,当时这个部族被称为“失韦”。他们在南北朝时生活在嫩江流域以西,额尔古纳河以东的地区,与突厥人为邻。

(今天的室韦人)

室韦人中有一个分支,名叫蒙兀室韦,这个分支就是蒙古人的祖先。这个名叫蒙兀室韦的分支是在孛儿贴赤那担任首领时,从东北地区西迁到蒙古高原的。而这个孛尔贴赤那,正是成吉思汗的先祖。所以说,室韦人与蒙古人是同宗同源的关系,所以在文化上,包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二者都十分接近。

室韦的妇女喜欢用红色的珠子做为装饰物,将这些红珠子穿起来挂在脖子上,谁的红珠子多,谁的地位就尊贵。如果娶媳妇没有红珠子当做聘礼,女方是不会出嫁的。

室韦妇女和蒙古妇女一样,喜欢带一种名叫“固始冠”的帽子。这是一种圆柱性的帽子,上面用羽毛装饰,有钱人会点缀珍珠、黄金或者宝石。这种帽子很高,最高的有一尺五以上,是用桦树皮制成的,旁人是不能随便触摸的,否则就是触犯了帽主人的尊严。

室韦妇女和蒙古妇女的发型都是从后面把头发挽到头顶上,梳成一个发髻,用网兜网住,塞进固始冠里面,再用绳子系紧。这些妇女们都擅长骑马,骑马时喜欢用天蓝色的绸料从腰部将长袍束起来,挂在胸前。


室韦和蒙古的男子的发型,都是前额短,两鬓长,而且喜欢将两鬓的头发垂至肩膀上,称为“婆焦”。他们同样喜欢穿着从右边开口的肥大长袍,用缎带子束腰,长袍的袖子上有一块半圆形的马蹄袖头,天冷的时候翻下来,就是一双保暖的手套。


根据《北史-室韦传》的记载,室韦人“射猎为务,食肉衣皮,凿冰没水中”,而蒙古人的饮食习惯和室韦人基本相同,都是喜欢吃羊肉和牛肉,也打猎一些野生动物。


在肉类食物的做法上,双方基本是一样的。今天蒙古烤肉中的食炉,就是室韦人留下来的遗物。双方都喜欢将带皮的生肉投进地上的热坑中烤,也一样喜欢吃马奶。马奶在蒙古语中叫“忽迷思”,这个名称也是起源于室韦语。

古代室韦人和蒙古人都有一个特殊的传统,就是吃肉的时候,肉是不洗的。他们只是将肉上的毛用刀子刮干净,将肉放在烤炉中烤熟。对于动物内脏,他们都会用锅煮成汤,用这种汤来冲洗装肉的碗,冲过的汤水绝不浪费,还要倒回锅内。因为在他们看来,浪费食物是最大的罪恶,包括肉汤在内。


室韦人住的房子,是用桦树建造的,屋顶铺上桦树皮和动物的皮。他们相聚而居,这种小房子是可以拆解的,是蒙古包的前身。


室韦人和蒙古人都是逐水草而居,“得水则止,谓之定营”。在找到宿营地后,会用车子围成一个圆圈,形成一种环营的居住方式。首领会住在圈子的中间,称为“古列庭”,这样在遇到外敌时,也能保证部落的安全。

室韦人和蒙古人的住所都是圆形的,都是利用木材支撑,在顶部开口采光,也便于炊烟从房顶散出去。双方的房门都是对着太阳升起的方面开的,据说能带来吉祥。


室韦人和蒙古人的男孩很小就学会骑马,族里的大人会给他们特制的小弓,让他们学习骑射。甚至女性们也能骑在马上飞驰。因为他们骑的马的品种基本上都是蒙古马,比较小型一点,所以他们的马蹬比其他民族的要短一点,但是耐力很好,可以长途飞奔。

室韦人和蒙古人的弓箭都是用河柳树制成的,用鸟羽毛做为箭翎,射出去的箭飞得又平又急,命中率很高。他们的马鞍都是用轻便的木头制成,重量轻,便于人骑在上面做各种动作,尤其适合在马上战斗。


13世纪初的时候,室韦部被女真建立的金吞并,被迁到今天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北部一带。从此室韦这个名称逐渐消失了,而从室韦部落分化出来的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走上了历史的中心舞台。

3

室韦是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大草原上的一个部落民族,现今为止我国内蒙古北部地区,地处中俄边境还有室韦镇,这座室韦镇也是现今蒙古族祭祖寻根的重要村镇。室韦部落也被称为蒙古族发祥源头之一。

关于室韦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北魏文献,室韦最初的称呼为“失韦”,至隋朝时期改为室韦部落。室韦最初是源于东胡体系,属于乌桓和鲜卑族宇文部落旁支,而室韦部落的主要生存地域为现今黑龙江流域和嫩江流域的广袤地域。

而对不同地域内的室韦部落称呼也不同,南部室韦被称为契丹,北部则称为室韦。其实说蒙古人是室韦部落的后裔也可以这么说,室韦作为一个部落形成并不只是单一的,它在唐朝时期曾分为五大部落。

在新旧唐书的《室韦传》里对它们有详细记载,室韦部落共分为五大部族,共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大室韦、深未但室韦,他们集中生存的地域在现今大兴安岭一带、贝加尔湖地区以及诺敏河流域等

所以说室韦是作为一个大部落而不仅指单一的某个民族共同体,而是指多民族共同体。蒙古族是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的共称,可以说蒙古族也包含在室韦部落里,也是室韦的后裔,同样契丹人也包含在室韦部落里,也可以算作室韦的后裔,包括满族人也就是当时的女真族人也可以算是包含在室韦部落里。

室韦在隋唐时期在草原各部中实力不是很强大,当时称霸草原的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是突厥人,室韦部落当时常年受到突厥人欺凌,几乎差点被灭,恰逢隋文帝当时听取战略家裴矩的建议,军事打击配合挑拨离间成功分化了突厥内部,使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同时隋文帝又大力扶持支援室韦部落,使得室韦部落得以和突厥人抗衡。

成吉思汗这一部落就是源自于当年隋唐时期的室韦部落,所以几百年之后成吉思汗一直深深敬仰着隋文帝,他常告诫后世子孙,隋文帝是整个蒙古族的救命恩人,没有隋文帝就没有后世的成吉思汗,子孙每年必须要对隋文帝的陵寝进行祭拜大典。所以成吉思汗的子孙每年都要去祭拜隋文帝的泰陵。

从史书记载成吉思汗告诫后世子孙每年祭拜隋文帝来看,就可以证明蒙古族是出自室韦部落,属于室韦部落的后裔之一,但蒙古族不代表整个室韦部落,包括现在契丹人的后裔达斡尔族也可以算作是室韦部落的后裔之一。

只能说室韦部落是中国古代早期草原大部落之一,它衍生出了很多后世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只是它衍生出来的民族之一。

4

室韦这个民族原本是中国古代东北三大族系之一——东胡族系的分支。在《魏书》中的记载是:

“失韦国,在勿吉北千里,去洛六千里。路出和龙北千余里,入契丹国。”从民族语言习俗上看来“国土下湿,语与库莫奚、契丹、豆莫娄国同。颇有粟麦及穄,唯食猪鱼,养牛马,俗又无羊。夏则城居,冬逐水草。亦多貂皮。丈夫索发。用角弓,其箭尤长。女妇束发,作叉手髻。”

由此可见,室韦(也称为失韦)的语言习俗和东北契丹等国的语言习惯类似,生活习惯也和东北主要民族的习俗相类似。到了唐代,逐渐分化为南室韦,有25个氏族,在今齐齐哈尔市至呼伦湖一带;北室韦,凡9个氏族,分布大兴安岭东侧的诺敏河流域东达小兴安岭西段;钵室韦,居大兴安岭北麓盘古河流域;深未但室韦,大体在今根河流域;大室韦,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黄头室韦,约以今乌兰浩特市为中心,散布在北至绰尔河的洮儿河上中游地区;讷北(讷北支、讷比支)部,在今嫩江县治北的嫩江东岸附近;骆丹(落坦、骆驼、落俎)部,分布于黑龙江上游北岸,东至结雅河上中游,但未达海兰泡东南地区;蒙兀(蒙瓦)部,在额尔古纳河下游以东、黑龙江。

其中的蒙兀室韦就是蒙古族的族源,这支民族在唐代之后逐渐迁徙到了蒙古草原之上。由于五代之后的民族观念有了较大的不同,蒙古族也大致在这一过程中正式发展壮大。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少数民族追溯自己的族源一般都要追溯至三皇五帝。比如鲜卑就称自己祖先是黄帝少子昌义,证明自己也是华夏的一部分,从而保证自己在华夏中原地区统治的合法性。

到了辽金时期,民族观念逐渐兴起,史书上称之为“民族自况”。比如契丹就自称自己是东胡之后,被匈奴击败之后退保鲜卑山。这一时期,由于唐代的民族混同,华夏的概念就逐渐淡漠了,所以基本上都是称自己的族名作为辨识身份的依据。其中,蒙古族就是由蒙兀室韦逐渐吸收周边的小民族而不断发展而来,形成了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合等部落,经过了铁木真的统一才形成了最终的蒙古族和蒙古帝国。

文:经典守望者

欢迎下方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5

室韦首见于古代文献是在公元5世纪的北魏,其后历经隋、唐、辽、金,在金朝中期时从史书上消失。室韦一族是古代东北三大族系(肃慎、濊貊、东胡)融合产生的新的民族综合体,来源复杂,各部之间不相统属。唐代时,室韦分为20余部,按照地域可大致分为中部的东胡系、东部的肃慎-挹娄族系、西部的突厥系。

唐朝末年,室韦各部(包括蒙兀室韦)开始西迁至蒙古高原;12世纪中叶,合不勒汗(铁木真曾祖统一尼伦各部(即黄金家族,原属蒙兀室韦);1206年,铁木真征服蒙古高原上的各部落,建立了统一蒙古帝国,“蒙古”一词成为各部的共同名称。

附图,唐朝前期室韦领地

室韦——位于东北地区的部落综合体

室韦(也称失韦),根据隋唐史籍来看,其大致上分布于今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之间,是一群古代部落的泛称。根据《隋书》记载,隋代时室韦分为5部,分别是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大室韦,曾向隋朝朝贡。

据《隋书》卷84:“室韦,契丹之类也。其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室韦,分为五部,不相总一,所谓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大室韦。
据《旧唐书》卷199:“室韦者,契丹之别类也。居峱越河北,其国在京师东北七千里。东至黑水靺鞨,西至突厥,南接契丹,北至于海其国无君长,有大首领十七人,并号“莫贺弗”,世管摄之,而附于突厥。

791年前后,唐朝在室韦之地设置室韦都督府,辖区包括今石勒喀河、鄂嫩河、黑龙江上游、嫩江流域,北至外兴安岭一带,共领二十余部:分布于嫩江与黑龙江交汇处以下的黑龙江河道(那河)沿岸者的达末娄部、达姤部、东室韦部、乌罗浑部和黄头部;大兴安岭以东的那礼部、乌丸部、讷北支部、婆莴部、大如者部、小如者部、岭西部、山北部;居俱轮泊(今达赉湖)南的乌素固部、移塞没部、塞曷支部、和鲜部(黑车子室韦);今额尔古纳河沿岸的西室韦部、大室韦部和今石勒喀河西岸的蒙兀室韦部、落坦部

《新唐书》卷219 :“分部凡二十馀:曰岭西部、山北部、黄头部,强部也;大如者部、小如者部、婆莴部、讷北部、骆丹部,悉处柳城东北,近者三千,远六千里而赢;最西有乌素固部,与回纥接,当俱伦泊之西南......其北有东室韦,盖乌丸东南鄙馀人也。

附图,唐代周边各势力图

840年,称霸蒙古高原的回鹘汗国灭亡,与此同时,居住在西拉木伦河沿岸(辽河水系)的契丹人兴起;室韦诸部受到契丹人的侵袭,室韦部落开始西迁。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八部,建立大契丹国,室韦各部臣属于契丹。在契丹、女真统治时期,部分室韦融入契丹、女真;部分在原地,但不以其原名称之;部分西迁到蒙古高原,形成新的部落共同体。

蒙兀室韦与蒙古族

“蒙古”之名最早见于唐代,即蒙兀室韦,在今大兴安岭以北、额尔古纳河下游以南。蒙古的远祖可追溯到东胡,东胡被匈奴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乌桓在被曹操征伐之后衰落,鲜卑在西晋时期崛起,主要分为段部、慕容部、拓跋部、乞伏部、秃发部、宇文部鲜卑部以及拓跋部的别支柔然等。柔然被突厥击败后,逃到辽河上游的成为契丹人的祖先之一,逃到外兴安岭以南地区的成为蒙兀室韦的祖先之一。

南宋 洪皓《松漠记闻》:“盲骨子,《契丹事迹》谓之朦古国,即唐之蒙兀部。
《旧唐书》卷199:“其河源出突厥东北界俱轮泊(今达赉湖),屈曲东流,经西室韦界,又东经大室韦界,又东经蒙兀室韦之北,落俎室韦之南,又东流与那河、忽汗河合,又东经南黑水靺鞨之北,北黑水靺鞨之南,东流注于海。”

附图,蒙兀室韦

唐末以后,蒙兀室韦越过大兴安岭西迁至蒙古高原东部,成为游牧部落。12世纪初,蒙兀室韦的尼伦部落,在成吉思汗的祖先合不勒汗的带领下迁至三河之源(斡难河、土拉河、乌尔逊河)的肯特山地,成吉思汗所属的乞颜部即属此部分。契丹灭亡后,合不勒汗(铁木真曾祖)趁机脱离辽朝自立,统一尼伦各部,建立蒙兀国,随后在金朝的打击下分裂。

金朝衰落以后,乞颜部孛儿只斤氏的铁木真开始蒙古统一大业,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等相继臣服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库里尔台大会,即蒙古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蒙古一词成为草原各部的共同名称。

此为个人见解!!欢迎交流与讨论!!!求赞加关注!!!

6

室韦,初作失韦,隋时始用室韦,后也有写作失韦、失围的。原系蒙古语音译,森林之意。用作族称,意为“林中人”,方壮猷等说室韦为“鲜卑”的同名异译或别称。

中国古族名。公元5~10世纪主要活动在嫩江﹑绰尔河﹑额尔古纳河﹑黑龙江流域。又作“失韦”﹐或“失围”。中唐以后﹐文献上又把室韦称作 “达怛”。室韦-达怛人是东胡后裔﹐是蒙古族的先民。 室韦族见于汉文文献,始于5世纪(北魏),进入11世纪后(金前期),史书上才无室韦活动记事,凡历6个世纪左右。其间,约从9世纪末起,因累遭契丹袭击等原因,一些部落西迁南徙,采用了新的称号,走上新的发展道路,中世纪后期名震亚欧大陆的蒙古族,即是他的蒙兀部西迁后发展形成的。10世纪初被契丹人征服后,他开始了与其它民族融合以及消失的过程。

室韦,初作失韦,隋时始用室韦,后也有写作失韦、失围的。原系蒙古语音译,森林之意。用作族称,意为“林中人”,方壮猷等说室韦为“鲜卑”的同名异译或别称。

自北魏时期起﹐室韦各部开始与中原王朝通贡。当时室韦人居住在今内蒙古东室韦族北部和嫩江流域﹐处在原始公社阶段(见原始公社制)。他们已经从事原始的农耕和畜牧﹐使用角弓和长箭猎获野兽﹐用鹿皮制作衣服。男子束发﹐妇女束发作叉手髻。语言与契丹相同﹐都属东胡语言的方言分支。

突厥汗廷统治蒙古高原之后﹐室韦人成了突厥臣属。突厥可汗派3个吐屯(总领几个部落的官员)统治室韦。

在隋代﹐室韦分为5大部分﹕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大室韦。南室韦在契丹之北﹐内分25个小部落﹐已出现世袭的部落首领。他们用芦苇和柳条编织房舍。使用木筏和皮船。粗放的农耕只能得到少量的收成。饲养为数不多的马匹﹐而猪﹑牛较多﹐但不养羊。自南室韦北行11日路程﹐便到北室韦之地。北室韦内分9个小部落﹐以渔猎为主要的生产活动。捕貂取皮﹐猎获獐﹑鹿﹐取得肉食和皮张。捕鱼也是他们经常的生计﹐即使在寒冬﹐也要凿冰捞鱼。由于气候寒冷﹐在土穴中过冬。人们善于滑雪。北室韦人曾派出贡使﹐向隋廷贡献方物。再往北﹐是钵室韦的居地﹐他们也分为若干小部落。有用桦皮覆盖的房屋﹐生活方式与北室韦人相同。深末怛室韦在钵室韦的西南﹐也是穴居的游猎民。在他们的西北﹐是大室韦的居住地。

唐朝初年﹐室韦人还处在典型的原始公社阶段﹐“其国无君长”﹐“无赋额”。部落首领称为 “莫贺弗”。在原始的农耕中使用人拽的木犁。盛行集体围猎。在父权家族中保留着明显的母权制遗迹﹕男子娶妻﹐要在岳丈家劳动3年﹐才能领回妻子。据唐人记载﹐当时室韦人分成岭西室韦﹑山北室韦﹑黄头室韦﹑大如者室韦﹑小如者室韦﹑婆莴室韦﹑讷北支室韦等9部分。

唐代蒙古高原动荡的局势把室韦人卷进同邻人的战争纷乱之中﹐刺激了他们的社会发展。进入8世纪之后﹐称为“三十姓达怛”的呼伦贝尔高原室韦人﹐在反抗突厥汗廷室韦统治的斗争中发展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一些室韦人逐渐向西向南移动﹐他们在文献中又被称为达怛。到回纥汗廷时期﹐漠北有九姓达怛﹐漠南有阴山室韦(又称阴山达怛)﹑黑车子室韦(又称黑车子达怛)。这些部落参与蒙古高原和唐朝北边的政治军事纠纷﹐迅速发生阶级分化。室韦各部不断向唐朝朝贡﹐接受唐朝所授都督﹑大都督等官号﹐出现了部落显贵。

8~9世纪﹐唐朝人对呼伦贝尔高原一带的室韦人有了更多的了解。据记载﹐俱伦泊(今呼伦湖)“四面皆室韦”。泊西南有乌素固部落﹐其东有移塞没部落。河(今绰尔河)之南有塞曷支部落。其东有和解部落﹑乌罗护部落﹑那礼部落。在这些部落的东北有山北室韦。其北有小如者室韦﹑婆莴室韦。此外还有岭西室韦和人户众多的黄头室韦。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畔有大室韦﹑蒙兀室韦﹑落坦(一作“俎”)室韦。“蒙兀”是蒙古一称在中国历史文献中的最早记载。

至辽代﹐室韦人先后被契丹贵族所征服﹐成为辽朝的臣属。契丹人把室韦-达怛人称作“阻卜”﹐金朝也常沿用此名称。

室韦一词﹐据法国学者伯希和(即P.佩利奥)的推测﹐是“鲜卑”的同词异译。这个看法不失为一种有参考价值的意见。7~8世纪以后﹐室韦逐渐被称为达怛(元代译作塔塔儿)﹐这是因为达怛部落强大﹐其它大小部落也纷纷以达怛自称。室韦─达怛人的语言是乌桓﹑鲜卑以来一脉相传的东胡语言的分支﹐蒙古语便是从东胡语言的一支方言演变和发展起来的。室韦─达怛人是蒙古族的先民﹐是古蒙古人。11~12世纪的蒙古﹑塔塔儿﹑蔑儿乞﹑札剌亦儿等操蒙古语的游牧民﹐都是室韦─达怛人的后代。840年﹐黠戛斯人南下﹐迫使回鹘人西迁。室韦─达怛人乘机成批迁入漠北﹐使这一片原是突厥语游牧部落的牧地逐渐蒙古化﹐从而改变了蒙古高原的民族分布。

?





7

答案:室韦部落是蒙古部落主要的祖先,蒙古人大多是室韦人的后裔。

一、室韦与契丹皆源自鲜卑宇文部

公元5世纪:北魏时开始有室韦的记载。室韦与契丹皆源自于鲜卑宇文部,以兴安岭为界,以南为契丹,以北室韦。活跃区域在今黑龙江中上游流域及嫩江流域。

公元544年(东魏武定二年)起,室韦各部逐步向中原王朝朝贡。

公元6世纪中叶:突蕨打败柔然并统治大漠南北以后,室韦臣服于突蕨,受突蕨统辖。唐朝初年,室韦人还处于原始公社阶段,部落首领称为“莫贺弗”。

公元629年(唐贞观三年):唐朝以室韦、契丹部落置师州,侨治营州境内,管理室韦、契丹事务。

公元707年:唐置乎卢节度,管辖室韦、契丹等部。

公元788年(唐贞元四年):唐朝设立室韦都督府,以室韦首领为大都督、都督,室韦地正式纳入唐朝版图以内。

二、室韦逐渐演化为蒙古,室韦蒙兀部牵头组建蒙古诸部

公元10世纪以后,契丹建立政权过程中,室韦部族一部分西迁南迁,一部分并入契丹。其中一支室韦蒙兀部西迁至达斡难河(今鄂嫩河)发源地不儿罕山(今大肯特山),这里在后世被公认为蒙古族的发源地,到金末发展为多达16个部落的蒙古族。“蒙兀”即为“蒙古”,翻译不同而已。室韦蒙兀部就是后世蒙古族的主体核心。

另两支室韦部族大如者部和小如者部都从大兴安岭以东西迁至石勒喀河流域,南徙和西南徙的有大室韦、乌素古、和解、那礼等部。这些室韦部族都逐步在金末被以铁木真为首的蒙兀部兼并进来,或主动加入,形成了蒙古诸部。不少突蕨部落也被蒙古同化,被归纳为蒙古诸部。

三、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建立大蒙古汗国

公元1204年(宋宁宗嘉泰四年):铁木真征服蒙古高原诸部。

公元1206年(宋宁宗开禧二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勒台(大聚会)上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汗国

8

室韦即鲜卑,也就是后来的锡伯,同一词汇的不同音译而已。蒙古其先为尼伦蒙古,尼伦同柔然。鲜卑南迁柔然统一蒙古高原,蒙古与室韦同属柔然,不同的是蒙古先祖游牧,室韦人游猎。突厥崛起后不断向东侵吞柔然旧地,蒙古先祖逃难入山林地区,而后不断兼并林木百姓发展壮大。但新兴的蒙古影响力不足,在中原系被归入室韦,在突厥系被归入鞑靼,直至蒙古统一草原才将这一称谓传遍世界。

9

室韦,是蒙语,也是过去蒙族的猎场!应该是打猎的地方!个人理解而已!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