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岳钟琪的兵权,权利不比年羹尧小,为什么雍正只杀了年羹尧,放过

岳钟琪的兵权,权利不比年羹尧小,为什么雍正只杀了年羹尧,放过

2020-09-26 02:32阅读(71)

岳钟琪的兵权,权利不比年羹尧小,为什么雍正只杀了年羹尧,放过了岳钟琪?而且岳钟琪还是汉人,当时也是川陕甘总督,三等功。手握三省兵权。:我始终认为,年羹

1

我始终认为,年羹尧没死才是雍正帝虚以为蛇的权宜之计,捧杀年羹尧才是雍正帝早已打定的主意,在潜邸的时候胤禛就曾骂年羹尧“丧心病狂”。

就拿“无人臣礼”来说,年羹尧的脾性雍正帝在潜邸的时候就领教过,年遐龄拜入胤禛摁下算是有些眼力,当时来说,主仆名分已定。

年羹尧是一等一的人才,不到三十岁的四川巡抚,这在当时让人根本无法想象,然后一路飙升,在地方上简直成了土皇帝,军政一把抓,手里还攥着定西将军印,这风头出得,亲爹也得眼红。

年羹尧好像后悔拜错了门,自己大红人一枚拜入胤禛这个没啥出息的亲王门下,有碍前途,可惜没有后悔药可吃,当时谁也没想到日后的胤禛能当皇帝,年羹尧这心里一不平衡就开始“无人臣礼”了,按说年羹尧是汉军八旗,应该自称奴才,但是他和胤禛却自称官职,这就是大不敬,为此胤禛真急过眼,当时就已经看透了年羹尧的德行。

半年多没个请安折子,胤禛生母大寿,阿哥婚礼,年羹尧也是只字全无,这哪里是奴才,还不如个外人,当时的胤禛就已经气得不行,责令年羹尧把带去四川10岁以上的子侄全部送回京师,理由是“担心他们学了你无父无君的德行。”,其实就是连老带小都被胤禛当做威胁工具。

纵观胤禛一生,好则掏心掏肺,歹则睚眦必报,性子里没有几分隐忍,记仇恒久远,一事永流传,但康熙末期毕竟自己还不掌权,如果对地方大员动手很可能引起康熙帝的不满,而到了雍正帝执政初期,没有几个人是和自己站一起的,根本没有挑选的余地,说雍正帝是惊弓之鸟也不为过。

田文镜、李卫这些人能够光速升迁,可不是雍正帝不拘一格用人才,是朝堂暗流涌动雍正无人可用,当时所有人都觉得雍正是篡位获取皇权,听闻消息连亲娘德妃愣住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胤禩集团已经到了绝不苟活悍不畏死的程度,四下传扬雍正得位不正,甚至还妄图拾起议政王大臣会议这块鸡肋来架空雍正,那时候的雍正帝内忧外患,初时能用得上的也不过寥寥几人,张廷玉、隆科多、年羹尧。

年羹尧又是主军事,内忧如果再加上外患,雍正大概就不用活了,所以对年羹尧不得不用,捏着鼻子那种,他知道年羹尧自大的脾性,所以才百般......算得上讨好了吧。

本来年羹尧是要等到雍正大定的时候才处理的,没想到雍正帝的“讨好”助长了歪风邪气,所以雍正不得不提前下手。

这位仁兄还是一如既往的无人臣礼,在皇帝面前也没个坐像,以前是对主子不敬,现在就是对皇帝不敬了,俨然雍正朝已经容不下那么大一个人才了,蒙古王公甚至额驸都要下跪行礼,直隶总督也是如此,到了北京王公一下全部跪迎,就连皇帝的侍卫也没放过,下马替他拿马鞭,上马还得托扶他一把,外加“年选”、“朋党”真是狂得没谁了,而朋党是雍正帝最忌讳的。

不用分析雍正帝的心路,他也不是过河拆桥,因为别管怎么算,年羹尧也是个死,咱们省些篇幅好了。年羹尧但凡有岳钟琪一半德行,雍正帝薨了他都死不了,搞不好还有机会祸害祸害乾隆帝,顺便会会和珅。

岳钟琪呢,虽然也不大让人省心,但比年羹尧好上很多了。

雍正让胤祥提点岳钟琪,要加入汉军八旗,否则雍正帝也扛不住雪花一般落在桌案上的弹劾折子,年羹尧没事,那是因为他是汉军镶黄旗,而且又是雍正的藩邸旧臣,当然没人说什么。

岳钟琪可不行,谁不知道岳飞抗金,那个“金”就是女真人,满洲人的前称,让岳飞的子孙当抚远大将军,满洲的皇亲贵胄们担心岳钟琪图谋不轨,当然这只是弹劾说法中的一种,最主要的是岳钟琪的身份问题,但是岳钟琪不想入旗,无非是考虑涉及家族的名声问题,这是一次忤逆,但还算好,胤祥还活着,替他遮过去了。

但是后来的攻讦越来越激烈,以鄂尔泰为首的大臣不断攻击岳钟琪的能力问题,雍正帝不傻当然能想通其中关节,有的是因为满洲武官跋扈无能,有的是不尊将令,有的纯粹是暗流涌动有人策划。

但是出于两点原因岳钟琪必须要倒霉,一是特磊事件雍正帝被骗,白白失去了一年多最珍贵的进攻时间,准噶尔针对清军的进攻进行了一年多的专项防御筹备,造成雍正到死也没能真正平复准噶尔,二是给过岳钟琪入旗的机会,岳钟琪没有把握,面对越来越浓重的恨意,雍正帝无法真正对抗整个满洲大员和皇亲贵胄的压力,所以最终还是要岳钟琪顶雷背锅,雍正帝是不会出什么罪己诏的。

说是岳钟琪获罪,其实就是找茬,岳钟琪没有那么重的罪,如果深究的话指不定谁倒霉呢,但是雍正下手办的是岳钟琪,不是讲什么道理,欲加之罪,无论如何岳钟琪都要“伏法”。

雍正看起来挺扶植汉臣,其实都一样的,岳钟琪的地位在他心里不如个满洲副参领,而且也差不多到时候了,毕竟岳钟琪一个汉人将军掌管军权时间也太久了,雍正不放心,曾静案更是让雍正难以忘怀,这次没反,下次呢......

但是岳钟琪是个什么品性的人,雍正还是很清楚的,那就是逢满必蔫,执行军令对汉人军官挺狠,但是遇到查廪这样的,宁可让汉人军官背锅抵命也没敢动查廪一根汗毛。

比如曾静案,吓得岳钟琪没完没了的跟雍正帝解释。

可是把雍正帝愁坏了,他也看出来岳钟琪吓坏了,到底怎么安抚呢,雍正帝费尽了心思,就差诅咒发誓带上全家了,这样的岳钟琪他怎么会杀。

他们的差别在于一个压不住,一个乖宝宝,岳钟琪这忠心表的也没谁了,雍正帝看似手狠,其实分跟谁,这反正面都体现在年羹尧身上了,至于岳钟琪,雍正帝虽然嫌他“不识抬举”,竟然不按自己的意思加入汉军八旗,但毕竟有战功在身,多年来那么多战功怎么杀。

鄂尔泰一群人也没到必须弄死岳钟琪的地步,主要还是岳钟琪的身份问题,位子也需要让一让,死不死的无所谓。对雍正来说,本来就是烦莫须有,再说了,打仗10次,就输一次人就被砍死了,谁还当将军,你以后用谁去。

2

岳钟琪其人无论在正史里,还是《雍正王朝》里,都和年羹尧有着莫大的关系。


雍正元年跟随年羹尧出征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驻扎于归德堡,切断敌军入川、入藏的后路;以及袭破罗卜藏丹津大营,平定青海都是由岳钟琪部完成的。

岳钟琪这个角色在正史里,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是年羹尧的亲信,但是随年羹尧出征,从任务布置与安排上,都是非亲信不可为的。

但是岳钟琪在《雍正王朝》里显得还是比较有心机的。


从江夏镇的事情上,岳钟琪用刀划破脸,就足见其心机之重。既能完美实现上司的意图,又能规避职责风险,且能对未知的风险作出及时的预判。

岳钟琪和年羹尧的关系也相对比较微妙,江夏镇其他参与事情的兵勇都赏了500两银子,而唯独对岳钟琪的赏赐,年羹尧只字未提。这里不提反而说明岳钟琪是其嫡系亲信,应该是拿股份的,运回四川再分的。

雍正之所以在铲除年羹尧的同时,没有一并收拾岳钟琪,根据《雍正王朝》剧情分析,是有如下原因的。

首先,岳钟琪是雍正埋在年羹尧身边一颗比较深的棋子。


在西宁,陕西巡抚范时捷(正史中是年羹尧的亲信)在跟年羹尧要帐篷等军资无果后,透露了其向岳钟琪汇报过,使得年羹尧暴跳如雷。这说明,在权力方面即便是最亲的亲信,年羹尧也绝对不会让他人染指,更别提分享。

雍正正是看准了这层关系,才将岳钟琪收入囊中的。岳钟琪本身有很强的统兵能力,但是面对年羹尧,虽然自己是副帅,也只能是奴仆。而能给权力给岳钟琪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雍正。


其次,当时西北虽然叛乱已平,但是罗卜藏丹津逃窜,余乱尚在,需要有人坐镇。

很显然岳钟琪是比较合适的人选,本身岳钟琪就是四川人,出身武将世家,在西北属于本土制敌,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对年羹尧的军队更熟悉。

而所谓的“余乱未平”本身就是边军“养寇自重”的惯用手段。这事无法挑明,只要不过分,历朝历代朝廷往往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留岳钟琪在,本质上也就是朝廷有“小辫子”可抓。


再次,岳钟琪虽然在西北有很大的实权,但是比起年羹尧,实权要小得多,威胁自然小更多。


在年羹尧被剥夺兵权之后,由岳钟琪接任,授了一个“征西大将军”的职位(这是电视剧编撰的,正史中没有)。岳钟琪虽然说接替了年羹尧,但是资历与威望毕竟无法和年羹尧并驾齐驱。

所以岳钟琪是不可能形成年羹尧在西北形成的那个针扎不进,水泼不进的状态。自然也不会对朝廷形成实质性威胁。

但本质上为什么岳钟琪很难形成年羹尧那么大势力的原因,用正史里的岳钟琪实授的官职可以说明问题。


正史中,雍正3年,岳钟琪被升任川陕总督(《雍正王朝》里叫陕甘总督)接替年羹尧主持西北局势。但雍正收回了抚远大将军的印信,并未授岳钟琪为抚远大将军,而是加了兵部尚书衔。这本质上岳钟琪就无法形成像年羹尧那么大的权势的。

“川陕总督”只是年羹尧众多职务里,相对实权的一个。的确西北四省的军事、民政岳钟琪都有权利管辖。但是此外的更大的用兵权,粮饷监督权,以及西北人事决定权,岳钟琪实际上并不掌握了。


岳钟琪接任川陕总督的心情,理论上和祖大寿亲眼看着袁崇焕被拿下,自己接受关宁铁骑那感觉是一样的,心里除了恐惧还是恐惧。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3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这事咋说呢?其实说道根子上,无论是年羹尧年大将军,还是岳钟琪岳老前辈,能耐再怎么大,这都是雍正手里边的棋子。

为什么杀年羹尧,而留下岳钟琪?简单的说,那是因为年羹尧该死,岳钟琪还有用。

如果您要了解的更加详细一点,不妨听俺给大家伙唠叨唠叨这事。

年羹尧该死

老话说的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年羹尧的军事才能您别说搁到雍正朝,您就算搁到整个清朝的历史,那都属于排的上号的存在,说他是军事大家,这一点都不为过。

而纵观整个清朝的历史时段,就没几天消停的,几本上天天的打。就雍正手上这日子还算好点,但西部尤其是青海这块还是受到了来自蒙古的骚扰。

总之雍正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这地方的骚扰,就给予了年羹尧很大的权柄。

什么川陕总督啦,什么抚远大将军啦等等,雍正把这帽子一个接着一个的给年羹尧,这当中有实权的,有虚职都是可以嘚瑟的。

其中这川陕总督属于地方实权派,这就是割地一方的大佬,那叫封疆大吏。

而这抚远大将军那更胜一筹,就这帽子才是年羹尧能够蹲在西部好一顿嘚瑟的根源所在。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好奇:“这抚远大将军是干嘛的?”

干嘛的?整个清朝压根就没这设置,这就是一顶临时的帽子。

说道这里估计小伙伴们乐的后槽牙都秃噜皮了:”整半天是一顶临时的,有啥权利呢?”

这您可就错了,正因为他的权利实在是太大,所以才是临时的。

整个清朝掐头去尾拢共就九个抚远大将军,就这职位一般人都捞不着,这都得有着皇室血统的人才能戴上,年羹尧这属于特例。

说的再明白一点,这抚远大将军比所谓的钦差都高一级,杀一个地方大员这都不用通知皇帝,直接拿刀子捅,皇帝也不会秋后算账。

那么清朝为嘛会设置这样的一个官呢?

说道根本原因,这就是清朝文武分制,文官你就算是吼破了喉咙武官他都不带鸟你的,武官就算是拿刀架在文官的脖子上,文官翻着大白眼一句:“你管的着嘛?滚!”

这两位如果越界了,皇帝不管你谁对,先把你越界的拿下。

那么这个结果要是遇到打仗,可就要了命喽,武官要钱要粮,文官说:“等着!”

你等着吧!你的营盘都饿死人了,这文官摇摇晃晃也就来了。

这仗也就不用打了,大家伙一起摇小白旗这不就完事了吗?

所以抚远大将军这就横空出世了,也就是说年羹尧凭借这帽子可以挟制地方上的文武官员。

你说厉害不厉害,这要是有点啥土壤的话,尾大不掉整成一方诸侯这都未尝不可啊!

这还不算,雍正还给予了年羹尧直接参与朝政的权利,什么官员的优劣,吏治的革新,这种事都可以不经过别的部门直接捅到雍正的案头。

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年羹尧所管理的辖区,您别说芝麻绿豆的小官,就算是品级高的任免这都是年羹尧一句话的事。

这不后来还蔓延到了朝堂对各地方的任免,这就已经超出了他的管辖范围,美其名曰叫年选,比朝堂选下来的都有优先任用的待遇。

想当年康熙朝的时候,吴三桂不就有个西选吗?最后被康熙碎成了渣渣。年羹尧走到这一步,基本上就离着该死不远了。

这事整到最后,蒙古草原上的什么王公,什么额驸见到了年羹尧这都的行跪拜礼。

蒙古这块能靠过来的,这都属于雍正的政治盟友,跪拜这也得跪雍正啊,这倒好被年羹尧截胡了。

在有,年羹尧回京,这王公以下的官,这都跪地上来迎接年羹尧才成,不然啊不乐意。

王公大臣不跪就不跪,但他们向老年问声好,老年就点个头而已。

这装的那叫个高大尚啊!没谁了!

那么雍正能够一直忍着年羹尧,是因为西北这块他真的找不出一个能担当大任的将军,不忍也得忍着。

但西北战事差不多的时候,其实年羹尧也意识到了雍正要下手,所以就有了养寇自重的想法。

但雍正可不会给他坐大的机会了,所以就下手了,年羹尧必须死,他不死,就这么继续折腾下去,死的可就是雍正了。

西北军费花不起喽!

当年康熙拿吴三桂开刀,何尝不是吴三桂啥都不干,拿走了天下一半的收入。

这俩人的境况何其相似。

岳钟琪不能死

是啊,年羹尧留了后手来了个养寇自重,那么也就意味着西北这事压根就没有从根子上解决。

也就是说,西北这块还得有人守着。年羹尧没了,作为替代品岳钟琪可就上线了。

岳钟琪的军事才能似乎不显,其实他的能力不比年羹尧差,只是他没有年羹尧那么大的权限而已。

举例说明,岳钟琪后来被雪藏了,到了乾隆十三年的时候,大小金川叛乱。

乾隆手下大将平定大金川叛乱,那打了多少回,压根就拿不下。没法子这才把已经六十二岁的岳钟琪请来,就这时间点岳钟琪离开官场已经有十好几年了。

结果岳钟琪穿着官服就带着十三个人,进入叛军的大营,和那叛乱的土司一顿老酒喝的天昏地暗,愣是在人家的大营里睡了一夜。

得咧!第二天这大金川叛乱就圆满结束。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别人看不出大金川叛乱的根源,而岳钟琪就看出来了,这就是一个合格军事家的才能。

所以岳钟琪足以替代年羹尧的地位。

而岳钟琪的能力是有的,所以不可不防,但岳钟琪足够的谨小慎微,当年曾静找岳钟琪鼓动他造反,岳钟琪第一个就把这事举报了。

所以后来岳钟琪因为军事失误,被判处斩立决,被雍正改成了斩监侯,三年后释放回家做了一个平凡的庶人。

直到乾隆朝再被启用。

所以岳钟琪之所以没有被杀,还是因为雍正还需要一个能打仗的将军,一股脑全杀了,用的时候就瞎了。

而岳钟琪可没有年羹尧的跋扈,而且足够的忠心,这也是他能活下来的根本原因!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4

对雍正来说,年羹尧是政治威胁,而岳钟琪是职业将军,能够威胁到皇权的人必须剪除,而岳钟琪作为西北大营合格的军事继承者,是雍正最能依仗的将军,更何况雍正对岳钟琪的防范一直都有。

岳钟琪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直系子孙(三子岳震的后裔),可以说岳氏家族除了岳飞外,就是岳钟琪是著名的军事人才,甚至在某种功业上比其祖先岳飞成就更高。岳钟琪是大清260年里少有的著名将领,可以与豪格、年羹尧、阿桂、曾格林沁等满清将领齐名。

岳钟琪的名气还真是打出来的,不过他一开始并不是职业军人,而且是文官,而且还是通过捐官得到来的,说白了,就是买的个官当,不过他的父亲是高官,四川提督岳升龙。

岳钟琪在康熙五十年由文职改行成了武将,主要是他喜欢军事,更是因为当时四川周边不太平,时有叛乱发生,岳钟琪的第一个官职就是四川松潘的游击将军,他自入了武职,就一直活跃在平叛的第一线,几乎在康熙、雍正时代,哪个地方有叛乱,哪里就有岳钟琪的身影,要么给人打下手,要么自己扛大旗。

岳钟琪真正从一名中高层将领做到军中大员,封疆大吏,还全靠年羹尧,因为年羹尧被雍正除了。

年羹尧不但是个军事天才,更是个政治高手,他在朝中权力染缸里左腾右挪,混得风生水起,从雍正府中的一个奴才做到了西北大将军,陕甘总督等职,那不是一般的军痞能做到的。

年羹尧功劳越来越大,脾气也越来越大,关键还嚣张跋扈,这对于刚登基不久的雍正来说是个不小的威胁,毕竟他手握西北二十多万大军,而当初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残余势力一直都还存在,如果年羹尧要倒戈反雍正,对于大清朝来说是个巨大的麻烦。

是麻烦就要剪除,这对皇权来说没有任何商量。

于是年羹尧就被雍正给拿下了,拿下了年羹尧,西北大营交给谁?西北平叛又由谁来主导,雍正早有打算,其实他早就安排了岳钟琪一直在西北大营作为年羹尧的副手。

岳钟琪作为年羹尧天然的接班人是最好的选择,也是雍正皇帝精心安排的一枚棋子,他越年羹尧有非常大的区别:

1、岳钟琪是汉人,在清朝时期,除了早期的吴三桂,晚期的曾国藩,还没有汉人能够直接威胁到清政权,岳钟琪就更不可能。

2、岳钟琪一直在军中,并且在军事前线,几乎很少在朝,他与朝中的各种政治势力几乎没有瓜葛。

3、其祖先岳飞的名誉也不允许岳钟琪有任何的异心。

难道雍正皇帝就对岳钟琪彻底那么放心,没有丝毫的防范?那就错了!

任何朝代都有皇帝的特务机构,清朝也有,只是存在时期非常短,而恰恰就在雍正朝成立了属于皇帝的特务机构,如同明朝的锦衣卫,在清朝叫——粘杆处,它还有一个大家耳熟的名字:血滴子

雍正皇帝在西北大营,甚至在年羹尧、岳钟琪身边都安排有粘杆处的人,随时随地的监视和监听他们的动向和消息,关键是年羹尧和岳钟琪都很清楚。有这样的机构和人员在身边,谁还敢有异心呢。

综上来看,雍正皇帝拿下年羹尧是政治需要,而留下岳钟琪掌管西北大军不但是军事需要,更是早就布置的一枚棋子。

5


开玩笑呢,岳钟琪搞过年选?

岳钟琪参与过朝政?岳钟琪飞扬跋扈过?岳钟琪没有人臣之礼?

肯定都没有。

而这一切年羹尧都有!

虽然岳钟琪和年羹尧同样当过大将军,但很明显岳钟琪是远远不如年羹尧的。

首先就兵权上,虽然岳钟琪同样当过大将军,当历经年羹尧之事以后,他的兵权压根没有年羹尧那么大。

至于权力上更没有,年羹尧在西北所有问题上都可以大权独揽,自己做决定。

而且经雍正特许还可直接参与朝政,像很多朝廷大事都是年羹尧与雍正磋商以后定夺的。

正因为有这些特权,所以年羹尧大搞年选,在西北乃至全国各地安插自己的心腹为官。

这样来说,年羹尧是西北的土皇帝,更是拥有皇帝的部分权力,何止是功高震主,简直就是雍正以下的二皇帝了。

这些权力岳钟琪有吗?

肯定没有。

正因为年羹尧权力太大了,又飞扬跋扈,没有人臣之礼,所以独裁皇帝雍正自然要收拾年羹尧了。

而岳钟琪权力远远不如年羹尧,又不飞扬跋扈,雍正压根没有收拾他的必要啊。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6

1726年1月13日,一代名将年羹尧被主子雍正赐死,雍正皇帝对这个戎马一生、为大清出生入死,对雍正肝脑涂地的马仔写下如此评价:

\"年羹尧深负朕恩,擅作威福,开贿赂之门,因种种败露,不得己执法,以为人臣负恩罔上者诫。\"

在广大清粉们看来,年羹尧真不是东西,拥有无上权力和帝王的无限恩宠,却不夹着尾巴做人,功高盖主却不懂收敛,最终成为遗臭万年的反贼,身败名裂。

当然也有人对此持不同看法,历代皇帝都喜欢兔死狗烹、卸磨杀驴,在杀你的时候还要给你扣个谋反的罪名,让你永世不得翻身。历代君王对这一套把戏都玩得炉火纯青、天衣无缝。

但是细心的人用脚指头思考一下就会看出破绽,因为历史上那些谋反的大臣,几乎都是在\"密谋\"阶段被杀的,难道那些谋反的将军智商等于零,那么他们的军功难道是吹出来的?难道所有的皇帝都会未卜先知?都能明察秋毫,防患于未然?

科学分析的话,绝不可能,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些君王看到这些大臣资格大、影响大,威望超过了自己,要找茬搞死他。

要不然,就不会有\"伴君如伴虎\"这句千古名言。难怪有人说,每一个潘金莲,都有一个血泪史;每一个谋反者,都是一部《窦娥冤》。

可是有人对此不服,他们一定会说,年羹尧的同事岳钟琪,也是武将,也是功高盖世,为什么惨死的只有年羹尧,而岳钟琪得以善始善终,成为三朝元老,安享晚年。

这说明我们雍正爷还是英明伟大的,不是忘恩负义的中山狼,不会滥杀无辜的。

可是大家不知道,岳钟琪当时虽然没有被杀,但多年以后雍正也对他动了杀机,而且还把他打入死牢,判处死刑,只不过到了最后,雍正爷爷良心发现,刀下留人,放了岳钟琪一马。

看到这里,所有人都会纳闷,清朝皇帝一般都是铁腕人物,对\"造反\"者都是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的,为什么对握有兵权的年羹尧下了狠手,而对岳钟琪却网开一面?

首先,岳钟琪是爱国英雄岳飞的后代,岳飞21世孙。岳飞是怎么死的,是因为功高震主不知道收敛,插手了宋高宗的接班人问题,高喊\"迎二圣,直捣黄龙府\"口号而死的。而跟岳飞同期的爱国名将韩世忠当时却安然无恙,得以善终。

作为岳元帅的后代,对那段历史一定记忆犹新,对这个深刻的教训不会不牢记在心。

因此岳钟琪虽然也像先人岳飞那样忠君爱国,精忠报国,但一定会小心翼翼,格外低调,唯恐重蹈先人覆辙。要知道在帝王那里,无能和平庸不是罪过,才能太突出才是罪过。

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这是无数个\"反贼\"用鲜血证明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所以,岳钟琪在爱国忠君的时候,时刻不忘提醒自己,要低调做人,要韬光养晦,要勉从虎穴暂栖身。

所以在雍正三年(1725年)春,年羹尧因九十二款大罪被赐死天牢,被全国人民愤怒声讨。

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得旧人哭,当年羹尧身首异处后,当年七月,岳钟琪接任川陕总督,踌躇满志开始了新的历程。

此时的岳钟琪,荣耀无比,官至总督,封三等公爵,手握川陕甘三省兵权。

但是岳钟琪从来没有得意忘形,他知道如果自己有一点闪失,雍正的屠刀随时就会砍向自己,自己的脑袋随时会搬家,自己的老婆孩子七大姑八大姨都会被诛杀,血流成河。

雍正五年(1727年),有一蓬头垢面,衣衫烂搂的男子左右手各攥着一块石头,在大街上狂奔,一边跑一边高喊口号\"打倒叛徒、内奸岳钟琪!岳钟琪要造反了。\"

岳钟琪得知后吓得魂飞魄散,立刻叫人把疯子逮捕,赶忙向雍正写效忠信。

好在雍正帝当时觉得岳钟琪还有用,没有为难他,说了一番安慰他的话,继续重用。那个所谓的疯子,也被以诬陷大臣罪斩首示众。岳钟琪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年之后即雍正六年(1728年),靖州秀才曾静,派门给岳钟琪写了一封信,说你是岳元帅后代,不该效忠蛮夷、为虎作伥,应该深明大义,继承先烈遗志,为汉人报仇,推翻大清政权。

岳钟琪一看更加惶恐,于是就耍了一个阴谋,假装同意,骗出对方的口供,然后翻脸无情把二人逮捕并向雍正通报。

可见岳钟琪非常低调,唯恐自己像岳飞那样被老板抛弃,为了自保已经竭尽全力,费尽心机。

但他忘记,马仔的名运始终掌握在老板手里,说你忠你就忠不忠也忠,说不忠就不忠忠也不忠。谋反是个筐,什么都能装。

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岳钟琪的部下曹让、石云倬在征讨准噶尔部的时候,吃了败仗,被雍正帝降旨,将二人斩首,并怒斥岳钟琪\"攻敌不速,用人不当\"。

没有多久,岳钟琪三等公爵和太子太保封衔被剥夺,军权也被副将军张广泗带掌。岳钟琪像岳飞一样回到京师,等待他的也是皇帝大牢。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月,兵部宣布岳钟琪罪状,决定判处死刑。幸好雍正\"英明伟大\",没有像宋高宗那么昏庸,改\"斩决\"为\"斩监侯\",岳钟琪得以留下了一条命。这正是伴君如伴虎,从军就是赌,是赢还是输,皇上说了才算数。

7

岳钟琪,字东美,号容斋,是清朝最著名的汉人将领,同样也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年羹尧被雍正赐死后,岳钟祺接任川陕总督,封三等公爵,成为了继年羹尧之后第二位手握川陕甘三省兵权的封疆大吏。

当时岳钟琪以奋威将军的身份被雍正调到青海当年羹尧的副将,他协助年羹尧制定了“乘春草未生”、“捣其不备”的战略方针,亲率一万五千步兵打破罗卜藏丹津十万叛军,直捣其老巢庄浪卫以西的桌子山、棋子山,全歼叛军余孽,只罗卜藏丹津一人女扮男装逃遁,这次平叛只用了两个月,被雍正称赞为奇功。

正好年羹尧因为功大而忘乎所以,被雍正帝免除他的川陕总督等一切要职,其后更是以“大逆”、“专擅”、“贪赃”等九十二条大罪赐死。于是岳钟琪以副将身份领了大将军印,擢升川陕总督,赐爵三等公。

岳钟琪先后平定了新疆准格尔部勾结沙俄发动的叛乱,均得到雍正的表彰。另外他在治理边疆上耶实施了废除人头税等措施,还组织生产发展水利,使得新疆生产得到了恢复发展。这几年的时间里岳钟琪春风得意,混得相当威风。

但是到了雍正五年,岳钟琪就开始倒霉了。这年二月,一个叫卢宗汉的人在成都城里大喊:“从岳公爷造反!”“岳功爷带领川陕兵马造反!”卢宗汉这一嗓门,把岳钟琪惊到了,他立即命提督黄庭柱将其捉拿,并且迅速以“因私事造蜚语无主使者”砍头。当然这事瞒不了雍正,岳钟琪如实上报了。

这件事任谁都知道岳钟琪有些反应激烈了,他仓猝的将卢宗汉砍头,不免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岳钟琪这时候也很后悔,他为了给雍正表忠心就申请引咎辞职。但是雍正反而安慰他说:“数年以来,搀钟琪不止谤书一筐,可朕无从理它!”

可仅仅过去三个月,“靖州诸生曾静遣其徒张熙投书钟琪劝其反”。这时岳钟琪不再匆忙处置了,反而接见了张熙,并交给了雍正发落。于是雍正发起了一场文字狱,将曾静、张熙等一百多汉人都杀了。

岳钟琪都做到这个份上了,雍正应该明白这个汉人的忠心了吧?不,雍正随着边疆叛乱的平定,再次产生了对岳钟琪的疑心病。雍正九年,雍正连下三道申斥的圣旨,说岳钟琪是不懂得一点军事常识的胆小鬼。同年底更是斥责岳钟琪好好反省。

岳钟琪作为汉人将领受到雍正的重用,早就让一干满族大臣怀恨在心,又因为他在任四川提督时与大学士鄂尔泰发生过过节。虽然岳钟琪一直在谨慎小心对待与满族大臣的关系,但此时鄂尔泰等人还是抓住机会趁机弹劾岳钟琪“专制边疆”、“误国负恩”等等。

于是,岳钟琪被夺取职务,尽管没被找出什么实质的证据,但还是被议罪为“斩立决”,还是雍正“法外施恩”,才改成了“斩监候”。于是,岳钟琪被关进了曾经关押上司年羹尧的死囚牢,眼瞅着已经走上了年羹尧的老路。

可是,雍正没杀岳钟琪,也没放过他。显然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岳钟琪确实没有年羹尧飘飘乎不知所以然的毛病,年羹尧的下场还历历在目,让岳钟琪生怕自己行事有错会招致杀身之祸,所以他处事一向谨慎。另一个就是雍正的问题了,雍正显然看出没想一下子把岳钟琪弄死,就像年羹尧一样也没立刻弄死。他也许是在思量,很显然他已经控制住了局面,就没必要急迫的处死岳钟琪,也许以后还用得上。

果然,就在雍正还没下定决心怎么处理岳钟琪时,就突然驾崩了。乾隆即位第二年就把岳钟琪放了出来,起用岳钟琪担任四川提督平叛四川大小金川。于是,本该像年羹尧一样被雍正弄死的岳钟琪,就此躲过了一劫。

8

权势地位显赫一时的年羹尧为雍正所杀,可以说完全是他自己“作死”的结果。

年羹尧与雍正的关系非常特殊。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年羹尧全家都被划归到了雍正的统领下,成为了雍正的藩邸旧人,并且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雍正迎娶了年羹尧的妹妹为侧福晋。所以,此时的雍正既是年羹尧的“主子”,又是他的妹夫。

康熙晚年的时候,年羹尧开始担任川陕总督,在康熙去世,雍正登基的过程中,很好的利用职务优势牵制了统领十万大军,同时也是雍正重要对手的十四阿哥胤禵,从而对于雍正的顺利登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牵制作用。

年羹尧最为高光的时刻,还是在于其平定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

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派年羹尧派兵平叛。结果年羹尧前后用时不到4个月,迅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并且战事的开销和损失都是非常之小,不仅维系了大清王朝的统一与安稳,更是帮助雍正稳定了帝位。

雍正将年羹尧称为“恩人”,甚至在对其的奏折批复中都毫不掩饰对于年羹尧的感恩与宠爱之情:

“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尔不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应朕之知遇。”

“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在念做千古榜样人物也。”

此时的年羹尧可以说到达了权势的最高峰。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年羹尧变得居功自傲、飞扬跋扈,不仅在面对朝臣时趾高气昂,就连对待雍正也全无君臣礼仪,不仅言语嚣张,甚至当着雍正的面盘腿打坐,俨然真的把自己当做了雍正“恩人”。

在此之后,年羹尧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方面,仰仗着雍正对他的宠爱与器重,开始结党营私,培植党羽,把持官员任免与升迁,进而形成了“年选”;另一方面,年羹尧贪污腐败,收受贿赂,网罗财富,铺张浪费,极度奢靡。

这些都引得了雍正的极大不满,最终在雍正三年(1725年)的时候,雍正给年羹尧定下了九十二条大罪,将年羹尧赐死。


岳钟琪为雍正所猜忌,根源还是在于雍正年间的“曾静逆案”。

作为年羹尧的继任者,岳钟琪的行事,则比年羹尧低调了许多。

正史中的岳钟琪,并不像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所演绎的那样,是年羹尧的小跟班和副手。岳钟琪是岳飞的二十一世孙,出身于名将世家,早在康熙年间就开始独自带兵,并在跟随十四阿哥胤禵平定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中,立下大功,做到了四川提督。而在雍正年间平定罗卜藏丹津的叛乱过程中,岳钟琪积极配合年羹尧,再一次立下了汗马功劳。

也正是因为岳钟琪自身的能力与功绩,再加上他自幼开始一直征战于川陕青藏等地,所以在年羹尧倒台之后,岳钟琪成为年羹尧的继任者,绝对是最为合适的不二人选。况且岳钟琪本人行事非常低调,并不像年羹尧那样嚣张跋扈,同时他一直践行着“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官风和品德也一直为人所称赞,因而包括雍正皇帝在内的朝中大部分人,对于岳钟琪都是非常的认同与支持的。

但是雍正六年(1728年)的“曾静逆案”,就此让雍正对岳钟琪起了猜忌之心。

当时,湖南教书先生曾静派自己的学生前往岳钟琪的大帐鼓吹“反清复明”,恢复汉人江山的言论,岳钟琪当即将此事报告给了雍正皇帝。于是雍正派人将曾静抓捕并且押送到了北京进行亲自审讯,曾静也交代,自己是受到了吕留良的“反动”思想的影响,进而进言岳钟琪劝其谋反。

于是雍正将吕留良扒坟掘墓、挫骨扬灰,全家人进行了流放,同时撰写《大义觉迷录》澄清事实,并且让曾静去给自己歌功颂德。

这件事情看似已经盖棺定论,况且,曾静本就是由岳钟琪自己亲自告发的,可是雍正依旧对于岳钟琪起了猜忌之心,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不管是雍正皇帝自己,还是在朝堂之上的其他官员,就都开始了对于岳钟琪的怀疑与排挤。

最终借由雍正十年(1732年)岳钟琪的一次小规模战败,雍正皇帝以“攻敌不速,用人不当”将岳钟琪降职问罪,此时以鄂尔泰为首的朝臣也开始对岳钟琪进行了弹劾,起初被判为了斩立决,后来改为斩监侯,直至雍正去世,岳钟琪也没有被处死。


雍正放过岳钟琪,除了岳钟琪特殊的身世外,还是念在岳钟琪的功劳。

首先,前文中也说到了,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而民族英雄岳飞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又是极高的,擅杀这一样民族英雄的后代,会重新激起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况且,满洲人的前身正是岳飞当年抗击的女真人。所以从舆论的角度来说,岳钟琪必然是杀不得的。

其次,岳钟琪从康熙朝时期就开始带兵征战于西部地区,不仅多次平定该地区的叛乱,更是在当地推行雍正的新政,发展生产,巩固地方统治,可以说,岳钟琪在这个时期对于川藏地区的治理与发展做出了非常突出贡献的,其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也是非常的高,在他去世之后还留有专门的陵园用以纪念他的功绩。

再次,岳钟琪并不像年羹尧那样飞扬跋扈,他的倒台除了雍正的猜忌,就是群臣的嫉妒,并没有犯什么实质性的错误要他非死不可。

也正是因为如此,雍正在处理岳钟琪的时候,留有一定的余地,进而将岳钟琪的问题留给了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继位之后,马上释放了岳钟琪,并且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重新启用了岳钟琪。而岳钟琪也不负众望,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在平定大小金川的叛乱的过程中再次立下大功。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一代名将岳钟琪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9

我是飞越沧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作为雍正朝的四大宠臣里最受宠的一人,年羹尧却是雍正即位后处理的第一起文字狱案件,雍正在位十三年,处理过二十起文字狱。但,其它文字狱是实打实的文字狱,而年羹尧这起文字狱只是雍正借文字之名实剪除年党之为。

年羹尧的文字狱是发生在雍正三年二月,年羹尧在上表雍正时,因字迹潦草不堪,还颠倒了成语“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而被雍正抓住错误,认为年羹尧是居功藐上,心怀异志,从而开始了一系列整治年羹尧及其党羽的措施。

以年羹尧的平素为人,很难说这是不是他故意用错成语来挑逗雍正。之所以说是挑逗,因为作为臣下给皇帝上表,都是带着千小心万注意毕恭毕敬的态度,惟恐字迹不公整出现谬误,用错字可能会偶尔出现,但字迹潦草则是不可能的。

再加之年羹尧素来恃功骄纵,不但没把王公大臣们放在眼里,对雍正也是缺乏人臣之礼,在这种目空一切骄纵无忌的心态驱使下,是有很大可能会刺激他一时兴起,玩耍一把这个拥有天下最大权力的皇帝雍正,满足一下自己骄狂的虚荣心的。

至于说为何在都手握重兵的情况下,雍正放过了岳钟祺却杀了年羹尧,那是因为,他俩人有着实质的区别,最重要的一点是,岳钟祺只是一名纯粹的军人并不参与政治。而年羹尧则不同,他不但手握重兵,还玩弄政治,玩弄权术,网罗党羽,培植自己的势力,一个手握几十万军队的封疆大史,手还伸这么长,想干什么,无论是哪个皇帝都是不会容忍的,这是历朝历代的皇帝对大臣最为忌惮的事。

年羹尧也是位奇人,康熙年间就平步青云

年羹尧是汉军镶白旗人,是官宦之家出身,他的父亲年遐龄曾官至湖广总督,而年羹尧则是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这时的年羹尧也才二十出头,曾多次担任四川、广东乡试考官,累迁内阁学士。在康熙四十八年,成为了四川巡抚,才三十岁的年羹尧就成为了封疆大吏,可谓是很会做官了。

在康熙四十九年,四川发生叛乱,年羹尧与时任四川提督的岳钟祺的父亲岳升龙出兵讨伐,生擒了叛乱首领罗者。

康熙五十六年,策妄阿拉布坦遣其部将策凌敦多布入侵西藏,杀死拉藏汗,引动西藏叛乱,康熙授年羹尧为定西大将军印,率部联合噶尔弼、延信联军平叛,于康熙五十九年,平定西藏叛乱,年羹尧也升任川陕总督,成为西陲重臣。

康熙六十年九月,青海郭罗克发生叛乱,年羹尧利用当地部落土司之间的矛盾,辅之以“以番攻番”之策,迅速平定了叛乱。

年羹尧是如何成为雍正阵营里的主力干将的

最初的时候,年羹尧可不是四爷党,年羹尧最早时候就被明珠看中,虽然那时明珠已经在康熙朝时失势,但人脉关系还在。明珠一看年羹尧这小伙子日后肯定有前途,就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了年羹尧,可惜的是这位纳兰家的姑娘命薄,没两年就死了,明珠是铁了心要栓住年羹尧,一看自家没有合适的姑娘了,就把他妻子家的重侄孙女再次嫁给年羹尧。这个可是爱新觉罗氏家的姑娘,有皇室血统。

年羹尧这时依附的是明珠,而明珠可是八爷党,年羹尧虽没明面上支持八爷,可从关系上来说,他和八爷的关系要更亲近些。

关系发生转变是在康熙四十八年,这一年,康熙把汉军镶白旗划归了雍亲王所属,作为汉军镶白旗的年羹尧就和雍亲王有了从属关系,更近一步的是,在康熙五十年,康熙亲自指婚,把年羹尧的妹妹嫁给了雍亲王做侧福晋。有了姻亲关系,自然非同一般了。

但这时的年羹尧可还没有铁心站在雍正这一阵营里,这从雍正在康熙五十八年时给年羹尧写的《和硕雍亲王谕年羹尧》这份手谕可知。雍正在手谕里通篇痛骂年羹尧。

斥责年羹尧违反国朝祖宗制度,无视旗属主仆关系;

在妃母生日和阿哥完婚等庆典时,从来不道贺,不问安;斥责年羹尧不仅在四川骄横不法,狂悖无忌,还企图诱使主子生非分之想;痛骂其不孝,不顾父亲(年遐龄)年老,把七八个儿子全部带在身边,不留人侍候老人。

最后,这时还是雍亲王的雍正特别警告年羹尧,他已将其罪行一一存留,若不思悔改,则奏请皇上自有定夺,这些若是上报康熙知道自然是死罪。

这通篇连怒骂带威胁的手谕说明这时的年羹尧并没有把自己和雍正绑在一块,甚至于还和他有些离心离德。而雍正在怒骂警告之余,就是要年羹尧送儿子来京城当人质。

雍正之所以如此大发脾气,因为这时正是夺嫡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年羹尧正在西北,而这时在西北的还有谁?自然就是担任抚远大将军在青海主持平乱的十四皇子胤祯。年羹尧正是在协助十四皇子,显然,这时年羹尧和十四皇子正走得比较近,所以才让雍正大发雷霆,格外暴怒。

接到手谕的年羹尧估计也是清醒了不少,不久,就把儿子送回了京城,明义上是侍候年迈的父亲,实则是向雍正送人质表忠心,这时才真正铁心成为雍正一营的人。

拥立雍正,成为第一宠臣

有了年羹尧这个封疆大吏的铁心站队,雍正也才有了底气摆平其他几位皇子。雍正即位后,立马就封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赏赐一等公爵,还赏一子爵由年羹尧的儿子年斌承袭,其父年遐龄则被封为一等公,外加太傅衔。年羹尧不仅在涉及西北所有政务军事上大权独揽,还有权参政朝廷。这时的年羹尧可谓是权倾朝野,天下最炙手可热的人。

雍正对年羹尧的宠幸甚至于还安生了类似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事情,雍正为了让年羹尧吃到新鲜的荔枝,用快马五天时间就送到了遥远的西北。为了年羹尧,雍正是什么肉麻的话都说得出口了,“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尔不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应朕之知遇,......在念做千古榜样人物也。”

意思就是我如果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皇帝,就不能答谢你如此对我的支持之恩;你如果不能成为一个超群出众的大臣,就不能报答我的知遇之恩。让我们都成为千古榜样的君臣!雍正对年羹尧的宠幸程度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了。

忘乎所以,年羹尧走上末路

或许是雍正的过分宠幸,让年羹尧已经忘记了自己的位置,他辖制的川陕甘成为朝廷水泼不进的地方,一干权力位置都是安插他的亲信,他举荐的官员吏部和兵部都不敢违逆,就连雍正下诏至西北时,年羹尧都不行跪拜接旨之礼,在雍正二年,年羹尧返京之时,就连总督和巡抚都要对他行跪送之礼,这就是对待皇上的礼仪了。

年羹尧返京时,朝中官员们都去郊迎,面对文武百官的跪拜之礼,他却安坐于马上,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轻点一点头,这排头真是比皇上还要皇上,可谓狂妄之极了。在面对雍正时,雍正赐坐时,竟然是叉腿而坐,毫无君臣之礼。

更有甚者的是,雍正准备奖赏这些有功将士时,连宣三次旨,这些将士都没有一点反应,直到年羹尧一声令下,这些将士才叩头拜谢皇恩。作为一国之君,竟然指挥不动手下人,这些人只知有年羹尧而不知有他这个皇帝,雍正心里那可是百般滋味啊。这时估计已经起了杀机了。

在年羹尧回到西北后,雍正下的谕旨已经开始转变了:

“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

可惜,毫不在乎的年羹尧完全没把雍正的这番警示当回事,依然我行我素,直至出现了上表不尊,字迹潦草成语倒用,雍正开始下决心整治年羹尧。

雍正先把年羹尧调任为杭州将军,群臣见年羹尧失势,平时积累的众多怨恨顿时喷发,总结出了九二款罪行,雍正说,这九十二款中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三十多条,但念及年羹尧功勋卓著,赐其狱中自裁。

年羹尧或许没有反叛之心,但他的做法是任何一个皇帝都无法忍受,也不能不忌惮的,何况,他面对的可是雍正,岂是能容忍臣子敢如此嚣张跋扈。年羹尧之死也是自己作死,不知收敛,擅作威福,恃功骄妄,目无君臣,结党营私,贪赃枉法,只有死路一条。

而岳钟祺虽也担任抚远大将军手握重兵,权力却远不及年羹尧,他只有统兵权,根本没有官员任免的权力,地方政务上也插不了手,更别说参与朝政了,他也没有党羽。岳钟祺只能依附雍正才能存在,所以,他对雍正没有危害,但饶是如此,最终也因一些过失而被雍正罢了职,虽然念其战功而没有处死,若不是后来乾隆放他出来,他也是注定终身要在监狱里度过。

10

年羹尧是清初赫赫有名的战将,为清王朝对西藏、青海一带的统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身为一名汉族将领,他能够在防汉思想严重的满清政府中身居高位,并成为手握数十万大军的封疆大吏,足见能力之强。

事实上,雍正继位后,为了拉拢这位汉族将军,还不得不把他的妹妹封为皇贵妃,并容忍他对自己不朝拜,君臣名分几乎荡然无存。

然而这种特殊的待遇,年羹尧并没有享受多久,第二年,他就突然被雍正削去官职和爵位,并被罗列了九十二条大罪,更是被赐自尽。年羹尧的悲惨结局,其实是可以预料的,别说他是一个汉族,就算他是满族,是皇帝的自己人,也不能做得如此过分。

因为中国自古就讲究“天无二日”,没有哪个实权皇帝能够容忍自己的皇权受到侵犯,而杀年羹尧,就是雍正维护皇权之举,并顺便起到登基后立威的作用。

汉族身份是原罪?同样是汉族,岳钟琪却逃过一劫

也许有人会认为,年羹尧之所以被雍正赐自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的汉族出身。作为满清皇帝,对汉人是天然不信任的,所以年羹尧必须死。

相比之下,当年康熙拿下鳌拜,则只判了入狱,而没有赐自尽,而且鳌拜对皇权的侵蚀,比年羹尧可严重太多了。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尽然,因为同样是汉族,雍正时代的另一位大将岳钟琪,就没有走上年羹尧的老路。

年羹尧在世时,其兵权以及地位是在岳钟琪之上的,但他去世后,原先的一部分职位就被岳钟琪顶替,到了后期,无论兵权还是地位,岳钟琪都已经和当年的年羹尧不相上下了,可他最终却在雍正的刀口下成功逃过一劫,到了乾隆年间则又复出,并得了个善终。

这两个人,都是汉人将领,权力地位也都相仿,然而结局却大异,足见汉族出身,并非年羹尧的原罪,导致他被雍正杀掉的真正原因,还是得从他自己身上去找。

皇帝要的是奴才,尊严这种东西在皇帝面前是不存在的

那为什么雍正非要置年羹尧于死地呢?很简单,对方太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年羹尧仗着自己是康熙爷为人处世帐下的老臣,又是皇贵妃的兄长,再加上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一点都不给雍正面子,不但在西北做着“土皇帝”,还频频染指朝廷事务,这当然会让雍正极度不满了。

只不过,刚刚登基的雍正需要先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只能暂时拉拢年羹尧,而这也进一步助长了对方的跋扈,从而让君臣关系陷入恶性循环,并最终导致年羹尧被迅速处死。

反观岳钟琪,当他手握大权并立下赫赫战功的时候,对雍正仍然是恭敬有加,甚至表现得如同奴才一般。作为岳飞第21代玄孙,他不但没有继承先祖抗金的意志,反而全身心投靠异族。

比如有一次,一些人打着岳飞旗号反清,并派人劝降岳钟琪,结果岳钟琪立马就把这些人给告发。

宁可背负千古骂名,也要做背叛自己民族的事,可见对于满清,岳钟琪确实是死心塌地地臣服了,而这也正是雍正没有杀他的根本原因,因为一个奴才,是不值得杀的,非但如此,这样的大臣,恰恰是皇帝最需要的。

乾隆年间复出,证明岳钟琪还有利用价值

通过上面的分析就不难看出,年羹尧和岳钟琪这两位汉族将领的不同命运,与他们的性格以及为人处事的不同是大有关系的。但雍正何等精明之人,他不杀岳钟琪,难道就没有其他考虑吗?当然不是,从岳钟琪后来在乾隆年间复出平叛就可以看出,对于皇帝来说,他还是有很大的利用价值的。

乾隆十三年,大小金川叛乱,多名将领征战无果,乾隆没有办法,最终只得把已经告老还乡的岳钟琪请出了山。

名将出马,果然非同一般,短短数月,就成功平定了大金川之乱。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岳钟琪的领兵能力在当时无出其右,年羹尧死后,他就是清廷最值得倚仗的将领。既然年羹尧非杀不可,那可杀可不杀的岳钟琪,当然就得好好利用了。

所以对岳钟琪去职而不杀,才是雍正最好的选择。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跟皇帝打交道,永远是一件危险的事。像年羹尧这种性格,就是明显不适合当臣子的,或者可以这么说,他只适合当傀儡皇帝的实权臣子。只是很可惜,他遇到的是雍正而非汉献帝,否则的话,以他的将才,即便成不了曹操,当个董卓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