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邓艾是一代军师奇才,为什么死的那么窝囊?

邓艾是一代军师奇才,为什么死的那么窝囊?

2020-09-26 01:31阅读(66)

邓艾是一代军师奇才,为什么死的那么窝囊?:邓艾之死,原因特别复杂,我试着梳理一番,把前因后果说清楚,讲明白。1、功高震主,独断专行邓艾是三国晚期最出色的

1

邓艾之死,原因特别复杂,我试着梳理一番,把前因后果说清楚,讲明白。

1、功高震主,独断专行

邓艾是三国晚期最出色的将领、灭蜀之役的头号功臣,在伟大的胜利面前,在巨大的荣誉面前,他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正悄悄临近。“功高震主”者多半没有好下场,你有灭掉一个国家的能力,当权者怎么放心?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与其寄希望于遇到光武帝这样不杀功臣的名君,还不如急流勇退,求田问舍以保平安。

然而,邓艾并没有急流勇退的决断。

不仅如此,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远远超出一名将领的权限范围。在灭蜀之战中,邓艾本来是配角,任务只是牵制姜维兵团。邓艾千里跃进的奇袭战,并非出于朝廷的计划,而是他自作主张的结果。灭蜀之后,邓艾更是独断专行,自作主张授蜀汉后主刘禅为骠骑将军,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其余蜀汉官员都成了邓艾的部下。邓艾这架式,不是活脱脱蜀汉太上皇吗?

尽管司马昭给予邓艾最高级别的赏赐,提拔为太尉,又是增邑二万户,实则对他的独断专行十分不满。

2、上平吴书,惹司马昭生疑心

邓艾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司马昭对他已经有严重的戒备之心,他还意犹未足,上了一道书,提出不战而屈东吴的战略主张。

在这道平吴书中,有两个地方,引起司马昭的警惕。

第一,邓艾建议留下两万名陇右士兵以及两万名蜀兵,煮盐炼铁,以备军事农事之用。同时制造舟船,为攻取东吴作准备。蜀国已经平定,邓艾却要把两万名从陇右带来的士兵截留在蜀国,你究竟要干什么呢?

第二,邓艾大谈特谈如何要如何处置前蜀君臣:应该封刘禅为扶风王,赐给财物并提供服侍左右之人。扶风郡的董卓坞可以当作刘禅的宫舍,并封他的儿子们为公爵侯爵,把郡下诸县作为他们的食邑。

大家想想,司马昭看到后有何感想?说白了,邓艾不过是一员前线将领,有什么资格来封刘禅为扶风王呢?有什么资格封刘禅的儿子当公爵侯爵呢?你邓艾有何用心,莫非你想割据滇蜀,与朝廷叫板么?

很快,司马昭指示监军卫瓘警告邓艾说:“有什么事应该及时上报,不宜马上施行。”显然,司马昭对邓艾每每“先斩后奏”的做法已是深感不满。

3、钟会的不满

作为伐蜀远征军的总司令,钟会很失落,他的风头全被邓艾给抢走了。自己手上有十几万人马,而邓艾才不过三万人,结果人家抢了头功,自己只能屈居老二。战后邓艾被提拔为太尉,赏邑两万户;钟会被提拔为司徒,赏邑只有一万户,才只邓艾的一半。钟会自小就是个耍小聪明的人,沽名钓誉,哪里忍受得了屈居邓艾之下呢?

姜维有复蜀之心,利用钟会的失落心理,给他暗示几点:灭蜀之战,功高震主,兔死狗烹,能全身而退吗?蜀地天府之国,您拥兵十万,只要占了这地盘,司马昭能奈你何?这个真的把钟会给说动了。

然而,要控制川蜀,邓艾就是最大的绊脚石。

钟会要与司马昭分庭抗礼,就得先铲除邓艾这个心腹之患,只要除掉邓艾,其他魏国将领在他眼里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

要如何整垮邓艾呢?精明的钟会很快发现邓艾的弱点:此公居功自傲,经常在朝廷没有批准的情况下自作主张,不知收敛。更重要的是,司马昭已经对邓艾表现出严重的不信任,怀疑他心有异志。

4、被调包的书信

很快,一封密信快马加鞭送到司马昭手中。这是钟会与卫瓘联名密奏的信,指控邓艾心怀不轨,意图谋反。卫瓘是朝廷派去监督邓艾、钟会的监军,其实就是司马昭的眼线与心腹。司马昭本就防着邓艾,看到钟会、卫瓘的信,心中更是狐疑。

钟会有一大绝活,善于模仿他人的字迹。当时邓艾与钟会分管蜀地,邓艾占据成都,剑阁以东之地则是钟会的地盘。邓艾写给朝廷的书信,必定要经过钟会的辖区,钟会便乘机以检查为由,拦下并扣留书信。钟会模仿邓艾的字迹,把信的内容都给改了,出言不逊,充满狂傲之气,而且有很多居功自夸之辞。被改过的信交到司马昭手中时,可以想象朝廷一哥眼中已经燃起一团愤怒的火焰。

胆大包天的钟会不仅擅改邓艾的书信,连司马昭的信他也敢改。司马昭的回信同样被他扣下,模仿字迹重写一封,意在挑拔邓艾对司马昭的不满。

钟会实在是书法界的天才,他瞒天过海,竟然滴水不漏,神不知鬼不觉。在书信往返川蜀与洛阳多次后,司马昭已经断然认为:邓艾已经失控,必定会叛变。与其坐等邓艾叛变,不如先下手为强,将其逮捕解往京师。

5、邓艾被捕

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司马昭下诏逮捕邓艾。

邓艾手握重兵,盘踞成都,会束手就缚吗?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司马昭上了三道保险:第一,命令钟会即刻进军成都,钟会有十几万军队,以多压少,优势十分明显。第二,命令心腹贾充率军进入斜谷道,作为钟会的援兵。第三,司马昭亲自率领大军移师长安,倘若有必要,也可以迅速开赴蜀地作战。

此时司马昭尚没有处死邓艾的打算,而钟会则心怀鬼胎,打算借此良机铲除邓艾。他脑瓜一转,想出一个一箭双雕的计谋。

钟会把抓逮邓艾的任务交给卫瓘。卫瓘是司马昭的人,表面上钟会是要把抓逮逆党的功劳让给卫瓘,实则用心阴险,想借邓艾之手杀死卫瓘。如此既除掉卫瓘,又可以此为借口诛杀邓艾。

然而,出乎钟会意料的是,邓艾没有抵抗,束手就擒。邓艾很清楚自己被陷害了,被枉冤了,但他仍然相当骄傲与自信,到司马昭那儿,可以自证清白,没做亏心事怕什么。

6、钟会的结局

钟会设计陷害邓艾,邓艾身陷囚车,虎威不再。钟会自以为得计,然而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也早上了司马昭的黑名单。

邓艾被擒后,钟会开始谋划蓝图,打算据川蜀,出其不意占领长安、直捣洛阳、夺取天下。这时,一封突如其来的信令五雷轰顶。这是司马昭写来的亲笔信,信是这样写的:“我担心邓艾拒捕,现已派遣中护军贾充率领步骑兵一万人入斜谷道,驻扎乐城,我将亲率十万人马屯长安,近日即可与你相见。”

钟会判断,倘若只为抓捕邓艾,自己十几万人马就能搞定,司马昭大动干戈,不仅疑心邓艾,也不放心自己。这时钟会才明白,自己与邓艾都只是兔死狗烹的命运罢了。他可不能像邓艾那样束手就擒,蜀汉天险犹在,我有十余万大军,怕你个鸟!大不了老子当刘备第二,你能奈我何!

然而,钟会的兵变计划,阴差阳错地出现了变化,这个细节就不详说了,以免扯得太远。总之,钟会起事失败了,命丧黄泉。

按理说,钟会死后,他陷害邓艾之事就水落石出。邓艾为什么还是逃不过一劫呢?

7、邓艾之死

钟会死于兵乱时,邓艾并不在成都城内。他正被关在囚车里,押往京师洛阳。邓艾的那些老部下都知道老帅被冤枉,快马加鞭去追赶囚车,打算把邓艾迎回成都。

然而,有一个人惶恐不安了,这人便是卫瓘。

卫瓘是监军,也是司马昭的人。当他得悉邓艾部下前去解救主帅时,心里不禁凉了半截。很明显,所谓“邓艾谋反”就是冤假错案,是钟会一手策划的,然而,这起错案,卫瓘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还记得么?当初举报邓艾的人,除了钟会之外,还有卫瓘。写给司马昭的举报信上,有他的名字落款,白纸黑字,抵赖不了的。非但如此,他还亲自逮捕邓艾。倘若邓艾无罪释放,非但邓艾要报复他,司马昭也难免要追究其责任。

卫瓘确实是小人一个,他想到的只是自己的前途名利。要保住功名,只有一种办法:干掉邓艾!只要邓艾死了,司马昭也懒得去理会他究竟有没有谋反的企图。要杀邓艾,必须要快,快刀斩乱麻,绝不能等到邓艾恢复自由后才动手。

问题是,派谁去杀邓艾呢?卫瓘挑来挑去,挑中一个人:护军田续。

田续与邓艾有什么仇呢?在伐蜀之战中,攻打江油时,护军田续畏缩不前,邓艾大怒,当场拿下,差点就把他砍头了。卫瓘找来田续,命令他追上邓艾的囚车,将其就地正法,并怂恿说:“您可以报江油受辱之仇了。”

打仗畏缩不前的田续在杀人上却一马当先,马不停蹄,一路狂奔,终于在绵竹以西追上邓艾。田续宣布邓艾罪状,不容分说,将其父子两人拉下囚车,就地正法。一代名将邓艾就这样死于荒郊野岭,默无声息。

卫瓘杀了邓艾后,罗织一套说辞,称蜀地动荡不安,恐邓艾囚车难以到京师,或因此生变,故而杀之以绝后患。说实话,司马昭对邓艾之死表现得很淡漠。邓艾活着,他反而担心,自己那么信任的钟会都会走上叛变之路,谁能保证邓艾的忠诚呢?既然杀了邓艾,他的儿子们就必须死,否则有后患。当时邓艾其他几个儿子都在洛阳,糊里糊涂被抓起来,一律问斩。可怜邓艾为魏国建立了丰功伟业,到头来却落得如此下场,岂不令读史者扼腕而长叹呢?

2

邓艾是一军事其才,为什么死得那么窝囊?

骄兵必败,而三国上几位利害角色邓艾,钟会,包括关羽都是骄傲害死的,看来骄傲是害死人的,要么怎讲人要谦虚呢?

攻打西川是两路进兵由邓艾走近路翻山越岭,轻装以突袭队渡过阴平,实施斩首行动,直接捉皇帝后主,邓艾做到了。在姜邓斗志中姜维表面赢了,其实是姜维输了,兵退汉中。

另一支劲旅由钟会入汉中与姜维大战,由于钟会兵多将广,这钟会也是文武双全的将才,姜维实在无力再战时突发奇想假投降,欲各个击破利用钟会灭掉邓艾,这邓艾,钟会,姜维,都是一代战将,文武全才。碰一齐真是老天的按排。姜维的计划没有成功,因势单力薄,在火拼中死亡,老窝被邓艾端了,即使打赢也无用皇帝落到别人手上,说实话也只有投降的份了,

为什么说邓艾死在骄傲上呢?他自认为曹操,司马懿一辈子的梦想破蜀国都没有做到,我邓艾做到了,此时早已飘飘然然,已不知自己几斤几两,自己就行使皇帝的职权,随便任命部下去做这儿那儿的太守等官职,并以强硬的口气给司马昭,给刘禅封侯等,其实这时他的脚已踏进鬼门关了,这样的人必须死,欺君罔上哪个朝代都是死罪。后被捉就地处死。

有邓艾就有钟会!除了邓艾钟会拥兵自重,野心膨胀,不把司马昭放在眼里,觉得功高震主,也想争天下,退可得刘备的地盘,剪除了邓艾,自已也死于姜维的自己队伍的一埸混战中。

一句话都是骄傲作的怪,骄狂送了命,一代名将邓艾死于他的才能很不对称。


3

允文允武的一代网红人物,邓艾,不是死于窝囊而是死于无知,死于自大自傲自以为是。作为统帅王者荣耀之师的伐蜀英雄“邓艾”来说,他的胜利来的太突然,来的太容易,以至于自己居功自傲,得意忘形。更可以说;招来了小人的嫉妒。由于;充满狼崽子野心的钟会在背后不断地捅刀子,诬告邓艾意图谋反,再加上司马昭的疑心,所以说邓艾必死无疑。

其一:后三国时代,邓艾绝对堪称是一位网红人物。文武谋略甩了刘禅大将姜维几条街。但是邓艾的办公室政治没有处理好。他忽略了;千古名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都是骗人的。作为一员武将,业绩越大,领导的疑心也会加大。

其二:古往今来任何一位帝王将相都是十分惧怕功高震主,邓艾的脑袋瓜子不够灵光,口不遮掩导致言多必失的祸事。越权做事自古以来都是帝王权术或职场的大忌。想到年,曹操与张鲁的故事,曾今就是因为忘乎所以,占了人家媳妇的便宜。导致张鲁倒戈,曹操为此葬送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不说,还波及了典韦这位将才也一起葬身疆场。曹操如果不是坐着电动车逃之夭夭,估计三国鼎立的这段历史就会改写了,曹阿满也会丢了小命。

其三:职场官场最忌讳背后捅刀子,常言道;君子可防小人难防。曹操的孙子“曹奂”执政时期,只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作为伐蜀三军的统帅“钟会”就是一个藏匿于暗处的卑鄙小人。邓艾和钟会二人同朝共事多年,作为钟会来说一直就是对邓艾嫉妒憎恨繁多。而邓艾却忽略了这个致命的政敌,以至于让野心勃勃的钟会抓住了机会,对邓艾展开了反击。

其四:古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司马昭这支黄雀恰恰就是躲在螳螂和蝉的后面玩起了平衡之术,让螳螂和蝉互相制衡,两虎相争,司马昭坐收渔翁之利。行军打仗、英勇谋略固然是关键,但是提防小人背后使绊子更是关键。一代军事天才孙膑就是由于过度相信庞涓,导致坐上了轮椅,还差点丢掉了小命。邓艾却未能吸取教训,导致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其五:伐蜀英雄“邓艾”行事张扬,做事缺乏深思熟虑。不会善于伪装,哪怕稍加收敛,借用他的仕途启蒙恩师“司马懿”装病装傻的忍让之术,也不至于死于非命。邓艾出生在纷乱的战争年代,但邓艾目光远大,见解超凡,具有十分难得的战略头脑。他允文允武,精通兵法,屡屡与蜀汉、孙吴交战,未有一败。其伐蜀之战,在司马昭的指挥下奔袭阴平,出敌意外,兵临成都和钟会联手消灭了蜀汉政权。邓艾偷渡阴平一役,堪称古代战争历史上对抗蜀军征战中最为突出的一次奇妙壮举,已作为军事历史上的佳作而载入史册。但是邓艾最后的宿命却甚是凄惨,莫得摆脱功臣“鸟尽弓藏”的死结,含冤而终了。

邓艾(约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

公元263年,司马昭拟定了伐蜀谋略,大军兵分三路。征西将军邓艾带着三万魏军从狄道进攻刘蜀,羁绊沓中地区的姜维兵团。诸葛绪这一路人马为切断姜维兵团的退路,带着三万人伏击武都。而魏军主力十余万人则由钟会带领,欲染指汉中,直取成都之势。

邓艾令部将攻击姜维兵团大本营,故分兵两路,一路击姜维的正面,一路迂回侧击。姜维兵团探知钟会部队已入汉中,唯恐汉中难以支撑,就想尽快摆脱邓艾的纠缠,欲撤军至阴平境地。但魏军一路穷追猛打,姜维兵团兵败无心恋战而后撤,

魏灭蜀之战,邓艾和姜维兵团打得异常惨烈,可以说是魏蜀战争末期盛况空前的一次战斗。此次攻击蜀汉政权,司马昭本心无胜算,但是由于邓艾“出奇制胜”孤注一掷走了一步险棋,“阴平古道”。

邓艾带着大军攀登阴平古道,鱼贯而进游走于壁立千仞之端,徒步跨越了数百里的原始地带。行至峻峭险陡、巍峨高耸的悬崖绝壁处,邓艾裹住土布“身先士卒”向山下滚去。

以至于;邓艾的这支野人奇兵,人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蜀地江油地界,迂回到了姜维兵团的大后方。蜀汉政权大本营的后方大门顿开,邓艾突如其来的这一手,让姜维纵使立刻抽身回援都不及。

邓艾神兵天降,兵临城下,江油守军只有乖乖缴械投降。随后,邓艾带着魏军势如破竹、直捣黄龙。蜀汉皇帝刘禅自认倒霉,率众投降。邓艾“兵不血刃”攻克了蜀汉政权的大本营成都。邓艾围歼蜀汉姜维兵团,奇袭刘备奋斗了几十年换来的地盘。以远途袭扰,攻其无备、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震慑了蜀汉皇帝“刘禅”,缔造了古代战争历史上精彩绝伦战例。但是战事推进的速度异常顺利,而成都和魏都洛阳之间距离迢遥。邓艾一心只想着如何打赢这一仗,但是却没想到战争进展顺利,以至于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取得了胜利。

所以说,接下来对蜀汉的政权如何接管、蜀汉政权的“降臣”作何安置,貌似一时间没有一个稳妥的计划。邓艾面对着刘备的独子“刘禅”带着蜀汉群臣来到邓艾大营叩首请罪时,邓艾为了安抚蜀汉臣民,同时被胜利面前冲昏了头脑的邓艾,一是在没有奏请朝廷、二是没有获得司马昭的授意,就独自擅自做主,根据这些蜀地官吏地位的大小,擅自以皇帝的名义,对大批官吏进行了封赏或任命,再加上邓艾得意忘形时的口无遮,为日后埋下了祸根。

邓艾不久就让司马昭以谋反定罪,确切地说,邓艾从始至终就没想过叛逆的动机。但是邓艾的所作所为是凭借着自己获得的战功,因为若没有他邓艾就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就打败蜀汉政权,貌似此举是天下共知的一件事。但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他仗着自己先后侍奉了司马懿和司马师,还有司马昭的这一层关系。可以说;他的忠心赤胆,司马昭是了解的,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三马集团。可邓艾却是炙冰使燥,司马昭的心机和他想的可是迥然不同。

而此时此刻,邓艾的政敌也正在“耽耽虎视”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这个阴谋家自然就是钟会。一代将才“钟会”作为三路伐蜀大军中的主力,虽说也获得了朝廷的褒奖,但是和邓艾的功劳对比,简直就是相形见绌。进入成都后,邓艾做人做事可以说是目空一切,更是不可一世的样子,让钟会心存芥蒂。

众所周知,钟会私底下在邓艾身后做了不少的手脚,邓艾写给司马昭的信件就是他篡改的,还时时“拨嘴撩牙”、煽风点火,离间臣子的关系,又大肆传播邓艾欲要谋反的消息等等。

司马昭面临畴昔自己的亲信、今朝世间驰名的伐蜀枭雄,司马昭对邓艾的内心纠结,可以说是相当杂乱,他在内心身处不一定会相信邓艾真的会谋反,但此时的他并不想查个水落石出,所以就以犯上作乱之罪将邓艾给宰了。

4
1邓艾恃功而骄造成的。邓艾率军灭蜀时,已经67岁了,但他身先士卒,翻山越岭,创造了奇迹,为魏晋灭蜀立下了不世之功;自此,踌躇满志,开始得意忘形起来,后来竟目空一切,擅自封赏,这包括刘禅及原蜀汉大臣,显然是僭越行为。根本没把司马昭放在眼里,从而招来了杀身之祸。

2.邓艾缺乏政治头脑。邓艾是能征惯战、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他只顾在战场上战胜敌人,在与蜀汉的多次交锋中,屡占上风;最后老当益壮,突出奇兵,毕其功于一役,在灭蜀汉中立了头功,这功大足以震主,然而,自己不懂得消除隐患,不懂低调做人,给自己带来了危机,遭到了司马昭的猜忌,能有好日子过吗?

3.邓艾的政敌是钟会,他是灭蜀主帅,军事能力出类拔萃,运筹帷幄方面比邓艾技高一筹。钟会有统军作战能力,也有政治手腕,曾经设计害死了“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他工于心计,靠着取悦司马师和司马昭,掌握了灭蜀部队的军政大权,灭蜀第一功臣的桂冠本属于他,却出乎意料地被邓艾捷足先登摘走了,这引起了钟会的强烈不满。

钟会欲除邓艾,就要抓他的把柄,而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邓艾却冒天下之大不韪,私自分封刘禅等蜀汉旧臣,这滔天大罪被钟会抓住了证据,他不失时机地向司马昭告密,随后钟会遵从司马昭旨意,名正言顺地逮捕了邓艾父子,并押送洛阳治罪,邓艾终致身败名裂。

钟会和姜维联合作乱被杀后,邓艾还出现了一线生机,又因为以前得罪了师纂,在卫罐的安排下,师纂派出部将田续于押送途中杀死了邓艾父子,一代名将如此灰飞烟灭,令人唏嘘不已,扼腕叹息,实在是太窝囊了。

5

邓艾的军事能力毋庸置疑,能够灭掉蜀国,收降后主刘禅,单凭这点也无人可及。他就像汉初的韩信,军事能力很强,但政治水平忒低,韩信最后被萧何、吕后所杀,故后世人说:(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邓艾的军事能力是司马懿发现的,杀死他的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所以后世人说:“兴也司马,亡也司马”。


(邓艾)

那么,邓艾为何死的如此窝囊呢?

邓艾在灭蜀国时,走阴平险路从山上滚下来没死;在兵临成都城下决一死战中没死,却死在回国向司马昭“汇报”工作的半路上,而且是死在曾经被他责罚的手下武将田续之手。

想想看,一个镇南将军没有马革裹尸还,而是让牛车拉着囚车,被押着回国解释清楚所谓的“问题”,眼看就要回到魏国,向领导解释清楚在蜀国所做的一切,“奸人”污蔑之词自然不攻自破,然而没等到说清楚就死了,不但死的窝囊而且死的很冤枉。

那么,邓艾在蜀国做了些什么事,被“奸人”陷害和污蔑呢?

说起邓艾死的窝囊,其实也不能全怪“奸人”陷害,还是他没有政治水平,也就是对政治这东西不懂,不敏感,像韩信一样,被像刘邦一样的人玩了。这“奸人”就是钟会和卫瓘。


(钟会)

话说邓艾走阴平小路,偷袭成都得手,刘禅自缚而降,蜀国灭,邓艾无疑是灭蜀头号功臣。邓艾战功卓著,势必召来同时是灭蜀主将钟会和监军卫瓘的嫉恨,这不难理解,“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他立了首功,钟会和卫瓘脸上无光。

说实话,邓艾想避免遭妒忌,正确的做法是:收敛锋芒,尽量不让同僚钟会和卫瓘感到压力,换言之,就是不要得意忘形,团结同僚,及时和上级领导司马昭沟通请示下一步的工作。我说的这些,相信在职场的亲们很有同感吧!

但是邓艾没有这样做,恰恰是反着来。首先他以当时魏国天子曹奂的名义,任命大批官吏。

他拜刘禅为骠骑将军、授蜀汉太子刘璿(xuan)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对蜀汉群臣,则根据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们为朝廷官员,或让他们领受自己属下的职务。

说实话,我不知道当时邓艾的真实想法,单凭不经请示上级,自作主张封官许愿,就犯了僭越之罪。他置司马昭何地?


(司马昭)

揣测当时邓艾可能是为了尽快稳定人心,毕竟当时姜维还带着十万军队在剑阁和钟会死磕。邓艾的出发点是好的,他可能认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是这往往授人以柄,容易受到别有用心的人攻击和陷害。

其实邓艾做的不仅只是这些,他还派人在绵竹把作战中死亡的战士跟蜀兵死者一起埋葬,修筑高台作为京观,用以宣扬自己的武功。

这就是邓艾做的不对了,说实话,灭蜀国没有钟会的配合,单凭邓艾的2000人马,没有钟会牵制姜维,姜维能够回师把邓艾活吃了。

邓艾的所作所为,引起同僚的嫉恨,向司马昭进言,終被杀。

邓艾的行为,让同是伐蜀的主帅钟会抓住了把柄,钟会和监军卫瓘一同向司马昭告状,说邓艾想据蜀自立,大封群臣,结党营私,效仿当年的刘备。


(卫瓘)

尤其钟会说邓艾没有请示大将军就直接以天子之名加封群臣,是越权看不起司马昭,有取代之意。司马昭不愧是司马懿之子,猜忌心顿生,当初伐蜀时,他就考虑到邓艾军事能力太强,故让钟会牵制邓艾。

于是司马昭震怒传旨:『让邓艾把军队交给钟会,回国把事说清楚』。钟会和卫瓘高兴坏了,大权在握,功劳归我们二人所有了。

钟会派人把邓艾父子关进囚车,用牛拉着回国受司马昭的审问去了。

钟会和卫瓘合力搞垮了邓艾,钟会手握魏国将近30万大军,说实话,魏国的家底全在他手里。这时原来假意投降于他的姜维使坏了,姜维鼓动钟会造反自立,钟会这人本来就有野心,架不住姜维一忽悠,二人一拍即合。姜维有自己的小九九,他想趁钟会造反成功,而后杀钟会,再迎刘禅复国。这正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姜维被杀)

但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造反之前出事了,钟会手下的大将不愿意造反,毕竟自己的家小都在魏国,造反还不让司马昭都砍了。

其实远在魏国的司马昭也不傻,他也想到了军队都掌握在钟会手里,一但有不测,无法制衡钟会,于是司马昭命令卫瓘密切观察钟会的动向,讲真司马昭不是吃白饭的人。

钟会和姜维要造反,手下不同意,这时在军营里有个消息说:钟会要把大将们都杀死活埋。这事卫瓘也知道了,于是和众将联合起来杀了钟会和姜维,卫瓘把钟会叛乱的事,及时向司马昭做了汇报,原来笑到最后的是卫瓘和司马昭。

杀了钟会,众将都想念邓艾,觉的邓艾才是他们的主心骨,于是提议快马追回邓艾,拥护邓艾当他们的主帅。这时卫瓘心慌了,假如邓艾回来,势必会知道他和钟会一起合谋陷害他的事,于是卫瓘偷偷把武将田续找了来,原来在之前田续因为犯错被邓艾处罚过,田续怀恨在心,卫瓘想利用田续除掉邓艾。

当卫瓘找来田续,透露给邓艾的行程,田续为了报复邓艾,赶在众将之前,把即将回国的邓艾父子都杀了,田续逃之夭夭。这就是前面开头所说的,邓艾死的窝囊的全部过程。

邓艾不但死的很窝囊,而且很冤枉,他终究没有洗刷掉自己被人诬陷的谋反罪名。他的家小都被司马昭流放了。在司马昭有生之年,邓艾都没有平反,这也不难理解,卫瓘不会让他翻身。

(邓艾)

最后卫瓘位高权重,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称帝后,他成了司马炎的肱骨之臣。司马昭和卫瓘这些政治家和阴谋家笑到了最后。

撰文/秉烛读春秋

6

邓艾,字士载,曹魏灭蜀的第一功臣,他的偷渡阴平可以和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相媲美。公元263年,邓艾请示晋公司马昭后,开辟第二战场,穿过七百里原始深林,进入蜀汉腹地,陷江油、占绵竹,一路高歌猛进到了成都城下,随后刘禅开城投降。蜀汉宣告灭亡。

然而,仅仅过了月旬,灭蜀第一功臣邓艾及其子邓忠却被逮捕,在押解回京途中,莫名其妙被杀。他死得真的是太窝囊了,没有死在战场上,没有死在敌人手里,却被自己人所害,还背上反叛的罪名。那么,邓艾为什么死得这么窝囊呢?

其一,邓艾灭蜀后骄傲自大。

邓艾灭蜀时,已经是一位67岁的老人了,可是他老当益壮,翻越崇山峻岭,建立不世之功。然而,他灭蜀后,有点得意忘形了,自认为是灭蜀第一功臣,便擅自做主,分封刘禅及原蜀汉大臣。

如他效仿东汉将军邓禹的做法,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刘禅为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其他蜀汉群臣,则根据其地位高低,也都任命了各自的官职。《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辄依邓禹故事,承制拜禅行骠骑将军,太子奉车、诸王驸马都尉。蜀群司各随高下拜为王官,或领艾官属。

邓艾自认为,有先例可循,蜀汉距离洛阳千里之遥,他为了稳定蜀汉局势,只能擅自任命原蜀汉官员。殊不知,此时的曹魏,魏元帝曹奂只是一个傀儡,真正的主事人是晋公司马昭。司马家族是通过高平陵之变得到权力的,还发生过淮南三叛,时刻防备着手下之人反叛,尤其是对于领兵在外的大将。此时的邓艾自恃建立不世之功,不把司马昭放在眼里,自然被司马昭所猜忌。

其二,邓艾不知道功高盖主的后果。

邓艾只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而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只顾自己打战,保家卫国,多年和蜀汉姜维作战,屡占上风。此次,邓艾毕其功于一役,灭了蜀汉,大功一件。然而,他不知道自己灭蜀的同时,把自己架到火炉子上烤着。

自古以来,“狡兔死,走狗烹”,帮助越王勾践灭吴的文种、平魏灭赵降燕伐齐的兵仙韩信等人,都被自己的主公卸磨杀驴。此时的邓艾,功劳可以和韩信相媲美,自然也是功高盖主。即使邓艾没有狂妄自大,擅自分封刘禅等人,也会遭到司马昭的猜忌,也不好过。

其三,邓艾被小人钟会所陷害。

这一次伐蜀之战,最高统帅是钟会,常年和蜀汉交战的邓艾只是偏师。钟会是一个小人,他曾经陷害竹林七贤中的嵇康。这是一个十足的小人,靠着取悦司马师和司马昭,掌握军政大全,成为伐蜀的最高统帅。如果这一次灭蜀,钟会是理所应当的第一功臣,然而,这次却被邓艾捷足先登,成为了灭蜀第一功臣。钟会对邓艾成为灭蜀第一功臣,非常不满。

因此,钟会非常想陷害邓艾,想要除之而后快。现在,邓艾私自分封刘禅等蜀汉旧臣,被钟会抓住了机会,向司马昭告密。随后钟会得到司马昭的授权,将邓艾捉拿归案,押送给洛阳处罚。

总结:邓艾灭蜀后,一朝得志,骄傲自大,又被司马昭猜忌,还受到小人钟会的告密陷害,以至于身败名裂。本来钟会和姜维作乱被杀,邓艾有一线生机。可是他运气不好,被师纂所怨恨,派出部将田续所杀。因此,邓艾死的太窝囊了。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艾只道是本部兵到,不作准备,欲待问时,被田续一刀斩之。邓忠亦死于乱军之中。

7

公元263年,曹魏名将邓艾以奇兵偷渡阴平,由此打破了和西蜀名将姜维对峙的僵局。邓艾所部翻越摩天岭后直取江油,后与蜀军大战于绵竹,诛杀蜀将诸葛瞻后兵锋直指成都,时蜀主刘禅见大势已去,在大臣谯周等人的极力劝说下开城投降,自此蜀国宣告灭亡。

话说邓艾作为灭蜀的第一功臣,等待他的结局究竟是什么呢?很不幸,进驻成都后不久,邓艾和其子邓忠便因谋逆的罪名被送上了囚车,后在押解回洛阳的途中遭监军卫瓘派人诛杀,可谓是死得不明不白,相当窝囊。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邓艾如此惨淡的结局呢?下面我们具体来谈一谈。

居功自傲

邓艾,字士载,武庙六十四名将之一。邓艾的军事才能没得说,他治军严谨,见解超人,有卓越的战略思想,且作战勇于身先士卒,乃真正的将才。然人无完人,邓艾一个致命的弱点便是居功自傲,据《三国志·邓艾传》记载:

“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

何为“京观”?这个说起来就有些不太舒服了,所谓“京观”是指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历史上筑“京观”的事例并不多,然邓艾在绵竹破蜀后却做了......

不懂权谋

《邓艾传》中还记载了一个事,那便是邓艾曾上奏司马昭要封刘禅为扶风王,并善待刘禅,从而达到招降吴国的目的,时司马昭回了邓艾八个字:

“事当须报。不宜辄行。”

但邓艾却并没有按照司马昭的意思去做,而是奉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自己擅自大封蜀汉降臣,想以此达到东吴望风臣服的目的。此举自然是让司马昭气得不轻,加之钟会,胡烈,卫瓘等人早已对邓艾不满,于是众人联名诬陷邓艾有谋逆之嫌,由此邓艾父子便锒铛入狱。

邓艾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他希望尽快结束这乱世的纷争,帮助曹魏完成统一大业,然这样一来曹魏统一天下的大功岂不尽归你邓艾所居?公然不听司马昭调遣,如此一来致司马昭于何地,致钟会,卫瓘等人于何地?

卫瓘的私心

当时司马昭其实还并没有要杀邓艾之心,只是要将他押解到洛阳问罪,邓艾被杀其实很大程度上卫瓘出于自保而私自做出的一个决定。据《邓艾传》记载:

“会已死。艾本营将士追出艾槛车,迎还。瓘遣田续等讨艾,遇于绵竹西,斩之。”

时邓艾因罪被囚,由此钟会进入成都开始主持大局,没多久钟会便开始公然大举义旗反对司马昭,不过很快便被监军卫瓘联合邓艾旧部以及其他魏军将领给镇压了下去,钟会死后,邓艾的旧部开始为邓艾鸣冤了,他们想迎回邓艾主持成都大局,而卫瓘之前也曾和钟会一同陷害过邓艾,而且亲自去抓捕邓艾之人正是卫瓘本人,或因担心邓艾报复,或因陷害邓艾之事暴露,于是在邓艾旧部去迎回邓艾前,抢先一步派护军田续去诛杀邓艾父子,由此邓艾父子在绵竹这个曾经筑“京观”以彰显自己大功的地方被杀身亡,也是讽刺啊!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8

历史上,军功卓著者,鲜有善终,邓艾也没能逃脱此宿命。从一寒门子弟,奋斗到一方统帅,不容易。从神坛跌落,弹指一挥间。


第一,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蜀国已经被其消灭,这盖世功劳让司马家族也颇为忌惮。对于司马家,邓艾也没有多大剩余价值。

第二,邓艾军事斗争一流,政治斗争不及格。伐蜀,邓艾只是二号人物,锋芒毕露让领导眼红。钟会本来就很阴险,嫉贤妒能,看着自己的同僚发达,心里不平衡,用尽下三滥的手段。攻下蜀国后,邓艾越俎代庖,大肆封赏蜀国官员,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让司马昭感到很大的威胁。


第三,政治立场。邓艾是司马懿提携的部下,现在司马昭当政,一朝天子一朝臣,邓艾的政治立场还未及时转变。邓艾出生于寒门,没有大的政治背景作为靠山,司马昭杀他易如反掌。


邓艾之死,死于同僚的嫉妒,老板的猜忌,自己又没有及时的急流勇退。

9

邓艾在建立大功之后, 死得非常窝囊,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最腐朽的,士族操控一切的时代。

邓艾之死,有他个人缺乏政治头脑的因素,但主要是当时的政治环境决定的。

邓艾战争年代形成的擅自行动的习惯,到了和平年代变得非常危险

邓艾在灭蜀后。模仿东汉名将吴汉,开始以蜀地的长官行事。

他不但擅自封了自己手下的将领刺史之类的官职,还擅自安置蜀汉官员,甚至封了刘禅官职。

同时,邓艾还给朝廷提出了灭吴的方略。要在蜀地怎么煮盐铸铁,要在属地留多少兵,造多少船,然后怎么灭吴。

应该说,邓艾的建议体现了一个军事家该有的素养。效法吴汉,也是有大志于胸。

可是,这也说明邓艾没有足够的政治素养。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与吴汉时期早已不同了。吴汉确实可以这么做,但邓艾却不能!

司马昭一开始只是让卫瓘劝诫邓艾,不要擅自行动,应该多上报。可是,被兵法洗脑很深的邓艾,却和司马昭扛起精来,说什么将在外,就是以国家为先,不应该受到太多制约云云。

司马昭受不了,收监了邓艾。

钟会,发挥了自己书法家的本事,篡改邓艾和司马昭的信件。并伙同卫瓘等人,在路上杀害了邓艾。

为何手中并无大军(征讨军和蜀军主力都在钟会处)的邓艾会被杀呢?为何聪慧的司马昭在钟会和邓艾争吵中,为轻信钟会呢?

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司马家掌权时期,寒族功臣受到士族集团的排挤、谋害

有晋一代,正是中国士族地位最高的时期之一。司马家的地位,需要士族的支持。司马家最重要的圈子,就是魏国功臣集团的后代。比如陈泰、钟会等。这些人都对司马家非常重要,司马家也不敢过分为难这些家族。

比如,琅琊诸葛家。诸葛诞是淮南三叛的主角之一,可是,在诸葛诞死后,司马家也不敢对他们过分为难,甚至司马炎还和诸葛诞的儿子诸葛靓结亲。

再比如,钟会和邓艾都是灭蜀后以谋反被处理的将领。可是,邓艾被灭族,而钟会家,基本没有殃及家人。

而邓艾,出身不高,同时,也入不了士族社交圈子(邓艾口吃,怎么能混进崇尚玄学的士族圈子呢)。甚至于,作为寒族的代表,邓艾与士族群体存在竞争关系。

这就决定了,邓艾在这个统治集团中,毫无根基,朝廷用就用,杀就杀,并没有太多顾虑。

这也决定了,一旦邓艾与士族(如钟会)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时,不论他能力多强,功绩多大,司马家一定是偏袒士族的。

邓艾是否谋反?这点当时的人都持保留意见。比如,杜预就曾经在宴会上当面职责卫瓘(杀死邓艾的主谋之一),说他谋害邓艾有失名士之风,卫瓘当场也不敢多说什么。可见,“邓艾谋反是冤枉”的说法,在当时几乎是共识。作为司马家,也一定是多少知道的。



在士族们心中,冤死邓艾这种事情,仅仅只算是“有失名士风度”

与邓艾类似的,还有晋灭吴功臣王浚。当时的士族将领(王睿)也与王浚争得不可开交,也像钟会一样,曾建议收监王浚。

可见,在那个时代,寒族功臣,很容易陷入到危险的政治局面中,稍有不慎,就会被杀。

司马昭与邓艾的关系微妙

放牛娃出身的邓艾,能成为一代统兵大将,离不开司马懿的栽培。

可是,到了司马昭时期,他与邓艾的关系就非常微妙了。邓艾的年龄,比司马懿小18岁,比司马昭大14岁,基本属于两代人中间的一代。

他既不是司马家交好的核心班底,又有很高的战功和威望。这样的人,与司马昭既存在合作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


在司马家为代表的士族集团眼中,邓艾不只是被利用者,也是竞争者。

此时,司马昭的权力根基并不稳固。曹髦就曾经利用司马师去世的时机,试图夺回权力;而灭蜀之战,又正好发生在司马昭杀害曹髦之后。此时的司马昭,正是权力的危机意识最强烈的时候。



灭蜀战争,正是司马家为篡魏做最后权力斗争之时,此时邓艾却要效仿吴汉,政治敏感度太低了。

因此,在发动灭蜀战争时,魏国任命了资历、威望都远远低于邓艾的钟会作为主将,同时,也任命了师篡在邓艾军中(可以认为师篡的作用,就是监视邓艾)

而在邓艾被杀后。邓艾的部队众将,基本被明诏不受封赏。而这些将领都被司马家的亲信替代了位置。这可以看做是一次司马家对邓艾为代表的寒族军事势力进行的一次洗牌。

此后,所有的重臣、重将,都出自与司马家关系盘根错节的士族集团。获取了士族支持的司马家,他篡位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韩信被窝囊地处理,代表着中国进入皇帝操控一切的时代,皇帝不再与功臣“裂土封王”;

邓艾这个级别的人物被窝囊地处理掉,标志着中国彻底进入历史上最瘸朽的,士族掌控一切的时代,士族集团可以极低风险地枉死功臣!

“石崇斗富”,晋代统治集团瘸朽不堪,致中原沦陷数百年。

10

邓艾的死其实并没有多窝囊,可能他也不会想到自己平定川蜀之后会走上了一条让自己致命的道路。


邓艾的发迹其实和司马懿有着莫大的关系,也正是因为司马懿的提拔,邓艾在曹魏政权中混的风生水起。从低级小官到守边大将,邓艾的成长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尤其是在嘉平年间,邓艾多次抵挡住了蜀汉姜维的进攻,姜维数次白发的无功而返都和邓艾有着莫大的关联。


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布诏书宣告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统帅三万大军拔营冲向了沓中,此时的姜蜀汉大将军姜维正是沓中屯田,如果能将姜维困住,那么这场战争几乎就已经胜利了。可是邓艾准备联合天水太守王欣联手包抄的时候,姜维率军直接跑到了剑阁。


剑阁是通往成都的唯一一个险关,守住这里,就等于掐灭了司马昭的伐蜀计划。


而邓艾眼看着追不上火速撤离的姜维,便下令直接穿越阴平小道,不过说到这,这邓艾真是个狠人啊!七百里的阴平小道被邓艾下令凿山开道,身披棉毡子从山上滚下去。破江油,战绵竹,绵竹一战还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给斩了。


邓艾奇袭阴平小道的消息传到了成都,川蜀大地举国震惊,蜀汉后主刘禅举城投降。


这份盖世之功当然只属于邓艾他一个人,而在接受了刘禅了投降之后,邓艾做了一件错事:


擅自以天子名义封赏了投降的蜀汉君臣,这种越级办事直接引起了司马昭的极大不满,长期镇守边疆之地的邓艾或许习惯了刀头舔血的日子,或许他压根就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引发怎么样的后果。于是,勃然大怒的司马昭亲自下令让钟会囚禁了邓艾,邓艾的宿命也随着这份灭蜀的不世之功而宣告结束。


钟会下令让卫瓘前去捉拿邓艾,之后钟会引发谋反的事情引得成都大乱,在混乱之中的邓艾被杀死,他这一生从穷苦到无辜被杀,充满了一丝丝的悲情,但是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权力博弈是最容易受到波及和屠戮的,而邓艾可能也不会想到自己为司马昭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竟然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