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5年,项羽在彭城击败刘邦,本来看汉军势大投靠刘邦的诸侯,看到刘邦战败纷纷脱离刘邦,这使得许多诸侯纷纷选择中立,严重威胁汉军侧翼,为了摆脱这一不利局面,刘邦采纳了张良等人的建议,制定了正面坚守、侧翼发展、敌后袭扰的战略方针。
公元前205年,韩信首先率军击灭了魏王豹,平定魏地。
当时,黄河北北方尚有代(今山西北部)、赵(今河北南部)、燕(今河北北部)三个割据势力,虽然是三个中立割据,但汉为了扩大势力是必须要消灭的三个墙头草。汉要灭楚,就必须先翦除这些诸侯国,使项羽陷于孤立。
韩信针对这些割据势力只图据地自保、互不救援的弱点,便向刘邦提出进一步开辟北方战场,逐次消灭代、赵、燕,东击田齐,南绝楚军粮道,对楚军实施侧翼迂回,最后同刘邦会师荥阳的作战计划。它得到了刘邦的赞许和批准。
公元前205年闰九月,韩信击败代国的相国夏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统率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对赵国发起攻击。赵王歇、赵军主帅陈余闻讯后集结大军于井陉口防守。
井陉之战,是韩信最为经典的战役,在该战役之中,韩信背水列阵,置之死地而后生,以三万余新募之卒而大破赵军。斩杀赵军主将陈馀、并擒获了赵王歇,赵国也因此灭亡。此战不但成就了韩信的“兵仙”之名,也是楚汉相争的重要转折,韩信灭赵之后,基本上形成了汉对楚的战略包围。
井陉口是太行山有名的八大隘口之一,就是现在河北获鹿西10里的土木关。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几十公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的行动。当时赵军先期扼守住井陉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且兵力雄厚,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
当时赵军主帅陈余手下的广武君李左车,很有战略头脑。他向陈余认真地分析了敌情和地形:韩信越过黄河,实施外线作战,前段时间俘虏了魏王豹、夏说,并乘胜进攻赵国,士气旺盛,“其锋不可挡”,所以赵军必须暂时避开汉军的锋芒。但是汉军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弱点。这主要表现为,汉军的军粮必须从千里以外运送,补给困难。井陉口道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行,因此汉军粮秣输送一定滞后不济。鉴于这一分析,李左车进而向陈余建议:由他带领奇兵3万人马从小道出击,去夺取汉军的辎重,切断韩信的粮道;
而由陈馀本人统率赵军主力深沟高垒,坚壁不战,与韩信军周旋相持。李左车认为只要运用这一战法,就能使得韩信求战不得,后退无路,不出10天,就可以彻底消灭汉军;否则,赵军是一定会被汉军打败的。
而作为赵国一方,为何有稳妥之策不用,非要与韩信争衡呢?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信、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代相),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以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野无所掠卤,不至十日,两将之头可致戏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必不为二子所禽矣。”
李左车的计策,是以井陉道狭窄凶险而绝汉军粮道。陈馀率赵军主力深沟高垒勿与交战,使汉军进退不得,又无从劫掠,不到十日,必败无疑。《史记》记载,陈馀不采纳李左车之策,乃是说:成安君(陈馀),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后人亦以此认为陈馀迂腐至极。
但其实却不然,陈馀与张耳在赵地经营多年,功绩卓著、并有贤名,而绝非迂腐之辈。陈馀之所以不纳李左车之策,并非陈馀不爱用诈谋奇计,乃是其认为韩信易与。史载:...(陈馀)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後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
韩信、张耳之兵仅数万,且系新募之卒,战斗力有限。而赵军号称二十万,按虚张声势之惯例,赵军也得有十万左右,得是汉军的两三倍左右。再则,汉军又系劳师远征,疲惫以极。单从双方实力对比来说,陈馀有压倒性的优势。故而,陈馀认为不需要以“奇谋”取胜,只需实力碾压即可。
倘若,赵军与汉军的实力相当、甚至不如,陈馀也会采纳李左车的稳妥之策。章邯巨鹿围赵之时,张耳数次派人向陈馀求救,而陈馀自度兵少,恐不敌,而不敢救。而井陉之战,陈馀主动出战,一则,陈馀认为自己有压倒性的实力优势。二则,陈馀为了“示武”於诸侯。汉军兵少而不敢击,将受到诸侯的轻视。
在井陉之战中,韩信取得作战胜利,关键在于他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计划地制造和利用赵军的错误,巧妙地掌握士卒“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孙子兵法·九地篇》)这一心理状态,奇正并用,背水列阵,灵活用兵,出奇制胜,速战速决,从而一举全歼赵军,谱写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精彩篇章。赵军的失败,则在于主帅陈余迂腐而又傲慢,并拒绝采纳谋士李左车正确的作战方案,昧于了解汉军的作战意图。终于使赵军丧失了优势和主动地位,在处处被动中遭到全歼。
军事的布局不在于你有多么完美的战术设计,有多么精妙的奇思异想。关键在于你如何把握战术的节奏,把每个环节都丝丝入扣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去完善它,而不至于一步错,满盘输!而韩信运用高级间谍巧妙背水破敌殊成绝响,井陉之战制胜之道不在于背水之阵有多奥妙,在于韩信知道敌军实际的情况,对症下药!井陉之战制胜之道不在于韩信的奇兵正兵配合的如何神奇如何“哲学”,在于韩信有把握取得敌军大营,故做疑云!
有这么两句话:“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和“军无常势”。韩信是帅才,绝不会没有注意到汉军的弱点。韩信的偷袭策略,本身就是一定程度上考虑到陈余的性格而作出的。如果当时的陈余不是刚愎自用和迂腐不堪,相信韩信也不会死脑筋地不去做出改变。或许是“示敌以弱,暗度陈仓”,或者是别的什么(因为手上没有地图,所以没办法做出准确的推测。见谅)。当然,陷入困境,不能做到原来历史上的“连下赵国五十余城”的机会是相当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