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题图中不是日军的“王八盒子”,而是德国产,或者仿制C96, 大名鼎鼎的“盒子炮”,“驳壳枪”。而日本的“王八盒子”,是二战中公认的性能最差,口碑最差的手枪,没有之一。


我们先来区分一下C96,P08和大正十四——


的国产C96,中国人给了他很多爱称——“盒子炮”、“二十响”、“镜面匣子”、“驳壳枪”。

德国产毛瑟P08,“鲁格”

日本产大正十四式,“王八盒子”、“王八盖子”。

“王八盒子”的原名为大正十四年式手枪,是二战中日军抄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手枪,德制P08,鲁格,研发生产的制式军用手枪。从1925年到1945年,服役时间约20年,是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东南亚、印缅、太平洋的帮凶。

在旧中国,军民通常把体重小、重量轻,用软薄皮质枪套可以直接别在腰间的手枪,叫做“撸子”,比如说枪牌撸子(即FN M1900 7.65mm自动手枪)、马牌撸子(即勃朗宁M19037.65mm/9mm手枪)、花口撸子(即勃朗宁FN M1910 7.65mm自动手枪)。

经典电影《小兵张嘎》中,嘎子缴获的就是一把“撸子”。

而把体重较大、使用木质或皮质枪套并用肩背带斜挎在肩上携带的手枪,叫做“盒子”,最著名的,就是德国C96。

由于大正十四式带有一个乌龟壳一样的硬壳厚皮套,看上去非常别扭,日本人将他跨在腰间,远远看去,鼓起来像个乌龟壳,因而得名“王八盖子”,或者“王八盒子”。变相也就是骂鬼子是王八。

抗战时期,国共抗日武装经常缴获日军的“王八盒子”,但是却不怎么积极使用,第一,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国民党直接参加对日作战的正规部队中,毛瑟C96,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驳壳枪,盒子炮已经大量装配,效果极好,无论是威力,精度,可靠性,国产化,还是操作顺手程度,都可以碾压“王八盒子”,其次,那就是“王八盒子”本身太奇葩。

虽然说“王八盒子”抄袭的是世界名枪P08,然而,由于抄袭不认真,再加上后发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和老牌工业国德国的工业基础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所以,这个东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东施效颦的产物,问题很多——

因为金属质量不过关,再加上击针的设计存在重大缺陷,所以在日常使用中经常发生击发无力和击针折断等致命问题,特别是在东北那样高寒气候中,由于击针上涂抹的润滑油粘稠度增加,问题更为严重。那时,每支手枪都随枪多配一根击针,放在枪套下面的备份弹盒中,以备更换。试想一下军官本身就没有配备太多自动武器,关键时刻拿起手枪保命的时候,扣动扳机没反应,是多么令人蛋疼的事。

扳机护圈设计得过小,正常情况下手指头可以伸进去,然而到了寒冷的北方地区,关东军戴上厚厚的棉手套,就尴尬了......

由于抄袭不到位,掉弹夹……

我军中,少量大正十四式只是小规模地供侦察人员在便衣侦察中使用。

最佳贡献者
2

王八盒子其实就是“十四年”式手枪,是日本军队配发的制式武器。当时日本侵华的关东军不适应东北严寒的气候,所以,日本军事生产部门在原来"十四年"式的基础上,作了两次改进:一是扩大扳机护围,使关东军戴上棉手套也可以将手指伸入扳机护围;二是手枪座上增加一个用钢皮做的弹簧卡住,以防止弹夹掉下来。因为"十四年式"手枪枪形很像在中国普遍使用的德国7.63毫米毛瑟驳壳枪,而后者因有一木盒装枪,人称“盒子枪”,这样一来,日本鬼子使用的、样子又像盒子枪的“十四年式”,中国军民便将之称为“王八盒子”。王八盒子”是日本为了解决当时日本军队没有统一制式军用手枪的问题,于大正天皇十四年(即公元1925年),在日本陆军大将南部麒次郎设计的南部陆式8mm半自动手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在此之前,日军中的日造手枪主要是由南部设计的各式手枪和九四式手枪,这些手枪的口径均为8mm,因此日本军方要求新制式手枪的口径也定为8mm,并且枪弹与以前的各式8mm手枪通用。此外对这把新式的制式手枪的战术技术性能着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主要特点如下:

百度百科

目录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和修改均免费详情

鬼子和他们的王八盒子——天下有警

9188 3'8"

王八盒子

王八盒子其实就是“十四年”式手枪,是日本军队配发的制式武器。当时日本侵华的关东军不适应东北严寒的气候,所以,日本军事生产部门在原来"十四年"式的基础上,作了两次改进:一是扩大扳机护围,使关东军戴上棉手套也可以将手指伸入扳机护围;二是手枪座上增加一个用钢皮做的弹簧卡住,以防止弹夹掉下来。因为"十四年式"手枪枪形很像在中国普遍使用的德国7.63毫米毛瑟驳壳枪,而后者因有一木盒装枪,人称“盒子枪”,这样一来,日本鬼子使用的、样子又像盒子枪的“十四年式”,中国军民便将之称为“王八盒子”。

“王八盒子”何以冠名?首先当然要从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与憎恶说起。众所周知,在中国民间语言里,“王八”这个词带有绝对的贬义。中国抗日军民用“王八”这个贬义词来表达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之情在常理之中。那么为什么单单地给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动手枪冠以“王八盒子”之名呢?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在旧中国,老百姓通常把体重较小、用皮质枪套直接别在腰间的手枪,叫做“撸子”,而把体重较大、使用木质或皮质枪套并用肩背带斜挎在肩上携带的手枪,叫做“盒子枪”,例如把驳壳枪称之为“盒子枪”、“盒子炮”等等。抗日战争中,日军普遍装备的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动手枪,绝大多数是用皮质枪套并用肩背带斜挎在肩上携带的,因此中国百姓也就自然称其为“日本盒子枪”;其二,由于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动手枪的皮质枪套在设计上,为了能够携带备份枪弹和弹匣,枪套的盖子采用了圆形凸鼓面硬壳造型样式,远远看去,那圆鼓鼓的枪套盖子还真的挺像“王八”

结构剖析

“王八盒子”是日本为了解决当时日本军队没有统一制式军用手枪的问题,于大正天皇十四年(即公元1925年),在日本陆军大将南部麒次郎设计的南部陆式8mm半自动手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在此之前,日军中的日造手枪主要是由南部设计的各式手枪和九四式手枪,这些手枪的口径均为8mm,因此日本军方要求新制式手枪的口径也定为8mm,并且枪弹与以前的各式8mm手枪通用。此外对这把新式的制式手枪的战术技术性能着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主要特点如下:(1)“王八盒子”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闭锁卡铁后端

下落开锁,闭锁十分确实,其特征如德国毛瑟M1896半自动手枪(即通常所说的驳壳枪)以及瓦尔特P38半自动手枪的闭锁结构。

(2)“王八盒子”采用了类似勃朗宁手枪的那种空枪保险机构。当卸下弹匣之后,即使弹膛内仍顶着一发枪弹,并且没有装定手动保险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走火”事故。据说在当时的日军中,手枪发生“走火”事故的主要原因,多是由于误以为取出弹匣、枪就“安全”了的错觉。“王八盒子”的空枪保险机构,就是针对日本军人多有上述错觉,常常误操作“走火”而设置的。空枪保险机构的特点是,当弹匣向下抽出一点(约3~4mm)时,扣动扳机即无法击发。

(3)“王八盒子”的造型布局,充分考虑了手枪射击时的指向性这一重要的人机工程问题。其握把与枪管轴线之间的夹角设计为120°,故在紧迫局面仓促出枪射击时,可以握枪手食指指向物体的习惯开枪,有效提高手枪的战斗反应时间和射击精度。采用这种类似德国卢格P08手枪的造型布局,使“王八盒子”的质心基本上处于掌心位置上,而且使用的南部8mm手枪弹各种性能指标与通行欧美各国乃至世界各地的9×17mm自卫手枪短弹相当,瞄准基线却长达200mm,虽威力不大,但精度较高。特别是其细长的枪管,对瞄准的导向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因此,“王八盒子”的射击精度,在当时世界各国的手枪中,算是比较优秀的。

(4)“王八盒子”在整体结构设计上,比过去的日式手枪简化了很多,使手枪更为紧凑简单。究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简化加工工艺和便于大量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日后的战斗使用中,减少因结构复杂而造成的故障和给军械技术勤务与保障带来的麻烦。例如在设计上,“王八盒子”一反南部陆式手枪左置复进机和可调式照门的习惯结构,而采用了沿枪机两侧布置复进簧的紧凑设计和固定式照门,较大幅度地简化了全枪结构,减轻了全枪质量,减少了全枪宽度,特别是增强了全枪的对中性,避免了因复进机左置造成的偏转力矩。这一点,同样有助于提高枪的射击精度。

3

王八盒子是日本军队配发的制式武器,是“十四年”式手枪。因为"十四年式"手枪枪形很像在中国普遍使用的德国7.63毫米毛瑟驳壳枪,而后者因有一木盒装枪,人称“盒子枪”,日本鬼子使用的、样子又像盒子枪的“十四年式”,中国军民便将之称为“王八盒子”。

日本军事生产部门在原来"十四年"式的基础上,作了两次改进:一是扩大扳机护围,使关东军戴上棉手套也可以将手指伸入扳机护围;二是手枪座上增加一个用钢皮做的弹簧卡住,以防止弹夹掉下来,原因是不适应东北严寒的气候。

王八盒子的缺陷很多,曾被嘲笑用它自杀不能成功

1、撞针设计有严重的缺陷,硬度不够而且较脆。实战中频繁出现撞针击发无力现象和撞针折断现象。撞针的严重问题直到1932年更换新式撞针才有初步的改善,但是这个问题直到二战结束时仍然困扰着手枪的使用者。美军士兵曾经嘲笑南部手枪连自杀时也会出现故障,导致自杀不能成功。  

2、弹夹脱落更是笑柄一级的严重问题。手枪整体设计是仿造鲁格P08手枪的,大家都知道,鲁格的特点之一是可以单手退出弹夹。王八盒子自然也有这种功能!遗憾的是,该枪退出弹夹时使用的弹夹扣位置比鲁格稍微向下。这就让射击时很容易错误按到该弹夹扣,造成意外的弹夹脱落。后期虽然他们也使用诸如防止弹夹脱落的弹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现象,但是又使得使用者无法单手退出弹夹。  

3、走火问题更是日本军官的噩梦,从技术上说,走火的原因主要是南部式手枪退出弹夹以后,枪膛里面仍然有一发子弹。如果此时使用者没有使用手动保险,错误操作或者发生激烈的震动,这发子弹就非常容易走火伤人。  

4、该枪在稍远一些距离上淮确度较差。同时该枪射出的子弹初速仅有320米/秒,动能只有338焦耳,所以距离稍远时该子弹的穿透力非常弱。根据抗战老兵的回忆,南部手枪有时连稍硬一些的木板门也无法击穿。

虽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国民党直接参加对日作战的正规部队中缴获的“王八盒子”较多,但直接使用的却非常少,只是侦察人员在便衣侦察中少量使用。在广大的抗日游击队以及各种地方抗日武装力量中,使用“王八盒子”的倒很多,但也决不与那个“王八”枪套一起使用。几乎所有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一辈军人在谈及战斗故事,特别是谈枪论炮之时,虽说都有说不完的经典,道不尽的感慨,却唯独很少提及“王八盒子”。每每好奇问之,往往大多抱以鄙夷神情,足见对于这种手枪的复杂心情。

4

图里并不是王八盒子,图里的手枪俗称“镜面匣子”,学名叫毛瑟手枪,德国产,可连发可单点,装上枪托抵肩射击可以当冲锋枪用,弹容量为20发,是弹容量比较大的手枪之一,因此也被称为“德国二十响”,不过毛瑟手枪的设计导致开完枪后的后坐力导致枪口向斜上方跳跃,从而使精度大打折扣,所以在欧洲毛瑟手枪并不是受欢迎的手枪,但是到了中国,万能的中国人民发明了独特的斜手持枪,所以毛瑟手枪的威力以及精度被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在影视作品里看到的士兵用毛瑟手枪进行射击的时候都是斜着手或者直接把枪横过来的。毛瑟手枪在抗日战场上功勋卓越,是能够代表抗日战争的一把枪。



真正的“王八盒子”学名叫做南部十四式手枪,属于军官的配枪,日本在设计南部十四式手枪的时候外形仿制了德国的鲁格手枪的外形,显得更加小巧精致,但是并没有学到其精髓,反而有点匆匆赶工粗制滥造的意思。南部十四式手枪故障率极高,卡壳,炸膛是常事,所有配备南部十四式手枪的军官在战斗中都被这把枪或多或少的坑过,有的被坑的直接见了天皇,所以在日本军队里南部十四式手枪并没有受到欢迎,反而被很多日本军官称为“用来自杀都会卡壳的手枪”。军官很少会直接参与作战,大部分都是举着军刀指挥军队,再加上本身的故障率,南部十四式手枪在战场上并没有多大用处,最大的用处就是等着被缴获,所以南部十四式手枪大部分都是在屠杀无辜的百姓。因此,这把枪也是罪痕累累的一把手枪。

5

首先,更正一下,“王八盒子”指的是二战日军装备的“十四年”式手枪,而题目中的图片是德国的毛瑟C96自动手枪,俗称“驳壳枪”或者“盒子炮”,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手枪。

这才是“王八盒子”---二战日军的“十四年”式手枪

这是德国的毛瑟C96自动手枪,在中国被叫做“驳壳枪”或者“盒子炮”

其次,“王八盒子”手枪怎么样?答案其实是不怎么样。。。

二战日军的“王八盒子”手枪,是于大正天皇十四年(日本一直使用天皇纪年),也就是公元1925年,由日本研发并装备部队,型号名称为“十四年”式手枪。“十四年”式手枪口径8mm,装弹8发,只能半自动发射,有效射程60m,重900g。

因为“十四年”式手枪的枪套有个外观圆润的盖子,扣上盖子后整个枪套看起来真的很像甲鱼,加上当时中国老百姓对日军的痛恨蔑视,就把这种枪起了个绰号“王八盒子”。

看,“十四年”手枪的枪套看起来像不像甲鱼?

日军的“王八盒子"因为设计和工艺并不是太好,导致故障率一直居高不下,经常出现卡壳等故障。因为“王八盒子”故障率太高,日军拿它用来自杀都不放心,你说这枪能有多好?

而题目图片中的毛瑟C96自动手枪,口径7.63mm,弹匣容弹量为10-20发,可单发射击,也可连发扫射,射程远,威力大,在200米的距离上正常杀人。可以说是顶着手枪的名,干着冲锋枪的活,深受当时的中国军队喜爱,被中国军队大量装备,为打击侵略者作出了巨大贡献。

手持“驳壳枪”作战的二战中国士兵


欢迎关注一个喜欢跟大家聊军事武器装备的头条号:士兵的军情之翼

6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众所周知,手枪轻便短小,便于携带,还能突然开火,一直被各国军队和警察大量使用。二战时期,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一款令人引以为豪的手枪,如美国的勃朗宁1911手枪、德国的鲁格P08手枪、中国的驳壳枪等,而日本却将南部十四式手枪视为珍宝,不过这款手枪的造型和性能并不怎么样,它在中国还获得了“王八盒子”这个名字。

该枪是1925年由设计师南部祺次郎根据南部手枪改进而成,外形酷似德国鲁格P08手枪。它是一款半自动手枪,发射8毫米子弹,有效射程50米,在这个距离内,它的威力相当可观,不过超过了这一距离,威力就小得可怜了,毕竟此枪射出的子弹初速度为317米/秒,据说王八盒子手枪在约80米的距离都不能击穿木板。手枪主要是用来自卫的,只要有杀伤力就行,而且任何手枪都有自己的缺陷,但是南部手枪的缺陷实在令人难以容忍。

首先它的撞针设计有缺陷,硬度不够而且比较脆弱,以至于此枪在实战中经常出现撞针折断或击发无力的现象,后来击针问题得到解决,此枪又出现了卡壳和走火的现象。最令人可笑的是南部手枪弹匣脱落的问题,该枪整体设计模仿鲁格P08手枪,而鲁格手枪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单手退出弹匣,而南部手枪的弹匣扣在鲁格手枪之下,这样一来使用者在设计时很容易按到弹匣扣,从而导致弹匣掉落。

虽然“王八盒子”手枪的存在着大量缺陷,但它的射击非常稳定,此枪的重心基本上在掌心位置,使用者可以迅速改变枪口的朝向,简单的说,就是此枪的反应速度很快,这在白刃战时可以发挥出优势。所以该枪在美军眼中如同废铁,万般嫌弃,不过对于缺枪的我军来说,还是勉强可用的。

7

"王八盒子"是倭国鬼头的手枪。想当年,老子的队伍才开张,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青一色的德国造盒子炮。枪盒硬木质,可组合为枪托后即近微冲;可单点可横扫,杀鬼用颇爽。后来,我们弟兄投了:八路。后来的后来到如今,我们弟兄从了共和。我是自己都佩服自己:英明神武。

这里的我、我们,专指英勇的中国人民

8

『王八盒子』,是公认的二战最差手枪,没有之一。

对比原版鲁格手枪标准的“高富帅”,『王八盒子』就是地道的“矮矬穷”……

9

王八盒子其实是日军研制装备的主力手枪,而在问题配图中,出现的其实是毛瑟手枪,两者并无任何关系。

王八盒子手枪可谓是二战中被诟病最多的手枪了,但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其使用的是很特殊的8毫米手枪弹,迄今为止仅有日本使用过,而该枪的动能为350焦耳,要比M1911、毛瑟手枪、鲁格P08等手枪要低一些,而这在手枪的通常作战距离(50米左右)是足够的,完全能够将一个没有防护的人击倒。而王八盒子手枪其实是仿制的德国鲁格P08手枪,但是其枪套设计过于丑陋,简直就是一个龟壳,因此被称为了王八盒子。

而且日本人之所以这么设计的杀伤力稍差也是很有原因的,类似三八式步枪,日本意图尽可能用较少的资源,达到足够的效果,而王八盒子手枪就是如此,其杀伤力对于其作战目标而言是足够使用的了,而且由此带来了较低的后座力,也更容易精确射击,达到更好的效果。

至于很多人说的可靠性差的问题,但其实王八盒子手枪的质量远没有差到像一些媒体说的自杀都没法自杀的地步,其使用的是击针平移式设计,带来的问题就是弹簧可靠性不足,因为使用磨损太大,所以这也是导致其故障率较高的原因所在,但该枪并不是因此就一无是处了,只要有妥善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其依然能够发挥不错。

而实际上当时我军缴获王八盒子手枪后,我军之所以不太喜欢它的原因就是它的弹药很难补充,8毫米手枪弹只有日军使用,而且这种弹药主要给日军军官使用,因此其弹药很难补充到,打死几个普通的日本兵只能缴获到6.5毫米步枪弹,只有在稍大点的战斗中,打死日军军官等,才能获得其随身携带的少量8毫米手枪弹。而一旦没有了子弹,王八盒子手枪就沦为废铁了,在这一点上,还不如当时中国自产的一些劣质手枪。

10

你放的照片是盒子炮!盒子炮是毛瑟军用手枪在中国的一种称呼,除了这个称呼以外,中国人还称它为驳壳枪,自来得,快慢机,匣子枪等等。

----------------------------------------------------------王八盒子是日本为了解决当时日本军队没有统一制式军用手枪的问题,于大正天皇十四年(即公元1925年),在日本陆军大将南部麒次郎设计的南部陆式8mm半自动手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

----------------------------------------------------------不过是在那个年代,西方对我国武器禁运(军阀混战),而盒子炮属于手枪类的防身武器不在禁运之列,所以军阀们大量进口而已。

因为蛋壳向上弹容易打到脸,有因为后坐力不小连射枪口抬高的厉害,老外不喜欢!但是在我国抗战期间盒子炮肯定比汉阳造和游击队diy的手枪(一锤子买卖,就一颗子弹,没有工业化的国家就是苦)强多了!熟能生巧,慢慢就发现平着放枪既能解决出蛋壳的问题,还能把枪口抬高变成横扫!另外这玩意还可以加枪托,跟现代的冲锋枪差不多了!不装枪托个头小,方便携带,暗杀好用,近战也好用,20响蛋容量,很不错!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