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将军和元帅相比,当然是元帅的级别大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5年,国家授予了十位功绩卓越的元帅:他们分别是,朱德元帅、彭德怀元帅、林彪元帅、刘伯承元帅、贺龙元帅、陈毅元帅、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罗荣桓元帅和叶剑英元帅。

关于这些元帅的故事,我们现在人当然是最清楚的了。因为正是他们在战场上,占无不生,攻无不可,带领千军万马和敌人厮杀的,正是因为他们的英勇无敌,才带领我们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朱德有红军之父的称号,井冈山上朱德和毛泽东的会师,八一南昌起义,奔赴华北战场上抗日......这些都是朱德做的广为大家都知晓的事情。

彭德怀抗日期间的百团大战沉重的打击了日军,大大的鼓舞了中华民族抗日的士气,还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林彪抗日战争时期的平型关大捷,还有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之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的胜利.......

将军是元帅下面的一个军衔,其中将军又分为: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5年,国家授予的大将有10位,上将有55位,中将有175位,少将798位。

其中十位大将分别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和许光达。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粟裕是无冕元帅,因为他本应该是被授衔为元帅的,但是,在备选的时候,他选择了退出。正是这一举动,让粟裕得到了很多人的褒奖。

1955年授予的上将有:萧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傅钟、萧华、甘泗淇、宋任穷......

说完上面的元帅和将军,我们在说一下宰相和丞相有什么不同?

丞相早在先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因为李斯功劳很大,他就被秦始皇任命为了丞相,也就是说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这么一个职务。

当时的国家大事,也只有皇帝和丞相一起拍板,这个事情才能定下来,发向全国去执行。

汉朝的时候,刘邦封了萧何为丞相,汉朝的国家大事也是皇帝和丞相两个人说了算。到了后来,皇帝觉得丞相的权利太大了,有的时候,都能威胁到自己。

所以,就把丞相给罢免了,然后又设置了宰相。

宰相不像丞相,丞相是一个具体的官职。宰相往往指的是官吏的总称。比如,宰相又可以分为:太宰、相邦、相国、大司徒、内阁大学士等等具体的官职。他们没有那么大的权利,一般也收到其它官员的制约,不想丞相,丞相的上面只有一个皇帝。宰相的话,和自己平级的人,可能就有很多。

也就是说丞相管辖的范围,要比宰相管的大的多的多。

最佳贡献者
2

太家都比较了解《杨家将》,里面有一出《穆桂英挂帅》。穆桂英就是元帅。其余都是麾下兵将。即为将军听令。沒说元帅听令的。所以,元帅一掌了帅印,诸将只有被安排的份。元帅无论哪方面都比将军大。古书有云"元首明哉,肱股良哉"。可以理解成元帅(元首)与将军(肱股)的关系。是"头部与"手脚″的关系。这就非常通俗了。

至于丞相与宰相。这恐怕也是在政务上全部与局部的关系。丞相显然要比宰相的权利和职责范围要大得多。比如,秦汉时有丞相,后来政务多了才设左右丞相。而宰相在魏晋以后,南北朝至隋唐,就开始多了起来,几乎随便捞一把,也捞得出几个来。宰,主宰的意思,专管某一方面的事务。这是皇帝分丞相之权的直接后果。皇帝怕丞相集权,相权大过皇权,所以"分化"丞相"而成"宰相"。

总之,军队上,元帅比将军威风;政务上丞相比宰相风光。




3

元帅和将军到底谁更大?这个问题要分情况来说。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官职名称在发生变化。比如尚书原来就是秘书的同义词,后来变成了宰相;再比如司马原来是只能指挥20人军队的基层军官,后来发展成为掌管全国军队的国防部长。

其实,将军和元帅也有这样的变化。

从词源来看,元帅一词来自于《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晋国名将先轸在城濮之战打败楚国军队,在崤之战中打败秦国军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元帅。不过,当时的元帅只是临时性称呼,表示对多支军队的统一领导权。

到南北朝的北周,元帅开始作为正式军职使用。元帅通常来说都是皇子和皇帝亲信担任,最为拉风的元帅称号是两宋之交赵构担任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可是到了元朝,元帅成了地方军队长官的一种称呼,元末农民战争中,随便拉起几百人的农民军,也敢自称为“元帅”。比如朱元璋参军反元时,小小的濠州城就有6个元帅,其实都是草头王。

与元帅相似的称号还有一个叫“渠帅”,在东汉末年张角发动农民起义,兄弟三人都是将军,各地相应的徒子徒孙却自称为“渠帅”,可见,当时将和帅相比,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到近代,从法国开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吧元帅作为一种军衔使用。20世纪,阿富汗、印度、泰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蒙古、中国、前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前南斯拉夫、保加利亚、芬兰、埃及、苏丹、扎伊尔、乌干达、巴西等国都设有元帅军衔。

元帅军衔制度,最有代表性的是苏联军队,设有苏联大元帅、苏联元帅 、军兵种主帅和军兵种元帅各级。所以,我们发现苏联很多将军头上都有元帅光环。

1955年,我国实施军衔制度,设立了大元帅和元帅两个最高军衔,大元帅因毛主席坚决推辞没有授衔,另外有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10人被授予元帅军衔,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十大元帅。

除了十大元帅,在担任过指挥过某一方面军的战争帅才,就只有粟裕大将了,所以很多人说,粟裕其实是被遗漏的元帅。

不过,在英美法系大部分国家,没有元帅这个军衔,那么高于上将的军衔会如何授予呢?他们会在上面继续加星星,于是三星的上将上面,又有了四星上将,五星上将。

四星上将中,最有名的便是巴顿将军,五星上将中有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及布莱德雷等人。

如果一个人军功实在太高,五星上将不足以表达他们的功绩,有可能被授予“特级上将”,比如美国历史上的特级上将有潘兴、杜威、华盛顿三人。

所以,对照英美国家,元帅和上将的对应关系大约是:

四星上将=大将;

五星上将=元帅;

特级上将=大元帅。

元帅和将军到底哪个大?貌似现在都已经没有讨论价值了,因为我国解放军现行军衔制度只有三等十级,取消了大元帅和元帅军衔,当年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已经成为绝唱!

我国的军衔制度目前是:

  1.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2.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3.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现在我们对外进行军事交流,见到对方国家的元帅,我们的上将也够格,也可以实现无缝对接。

4

元帅有两重含义,一重是官职概念,一重军衔概念。从官职上来说,元帅、将军无所谓谁大谁小,具体要看当时的实际情况。从军衔上来说,元帅的级别比将军大。

丞相和宰相不是一个概念。丞相是官职,宰相是对丞相这类人的身份统称



元帅一词在中国出现的很早,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不过那个时候的“元帅“只是当时的人对军队统帅的一种称呼,还不是正式的官职名称

后来的战国、秦朝、两汉、三国、两晋也都一样。元帅也都是当时人对“将帅之长”的称呼,不是正式的官职。

在这个时期,武将官职都是叫某某将军,比如卫青是骠骑将军、霍去病是车骑将军、关羽是前将军,赵云是征南将军。他们的正式官号都是将军。

也就是说,南北朝之前,将帅不分家,不管是多大的干部,多高的级别,官职都只是某某将军,顶多加个“大”字,叫“大将军”。

到了南北朝时期,将帅才正式分家,元帅从一种对高级将领的称呼,变成了一种凌驾于将军之上的职务。

唐朝建立后,延续了南北朝的制度,并且还给元帅定了性——若有战事,以皇子或亲王担任元帅,以有威望的大臣担任副元帅。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在继承皇位之前,就曾经担任过“西讨元帅”一职。

宋朝建立后,也延续了唐朝的制度,几乎是一模一样。比如靖康之变时,宋高宗赵构就以天下兵马大元帅自居。打赵构的金国也一样,侵宋时也设都元帅和左右副元帅,一般由亲王任职,权位极重。

到了明朝,情况变了。明朝时期,枢密院之下设有诸翼元帅府,主官的官职叫元帅和同知元帅,负责统军征战。但级别不高,仅仅是二、三品的官职。清朝之后,元帅这个官职就基本上没有了。

到了清朝末年,清政府改革军制,引用西式操典,同时也引用了西方军队的军衔,元帅作为军衔的概念才正式进入中国。

不过,清朝和民国都没有元帅军衔。比如溥仪的父亲载沣曾经担任过陆海军大元帅,但他的这个“大元帅”只是一种称号,不是西方军队的元帅军衔。(清军最高军衔是上等第一级,相当于上将)


北洋军阀时期,最高级别是上将军衔,没有设元帅军衔。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延续了北洋军制,也没有元帅这一军衔。最高军衔是蒋介石的特级上将。

当时,倒是有一个职务叫“大元帅”,但这不是军衔概念,而是一般跟总统职务同时匹配的一种称号。(不是军衔,只是一种职务性质的称号)

比如1927年,张作霖当上了北洋政府的最高首脑,他的职务就是安国军大元帅;孙中山组织护法运动讨伐段祺瑞,他的职务就是护法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这种职务性质的大元帅,跟军衔里面的元帅没有关系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才第一次有了元帅这一军衔,级别高于大将。

再说宰相和丞相。

丞相是一种官职,宰相是对丞相这一级别的人的一种统称。(辽朝专门设立过宰相官职,但只是个例)

秦朝和西汉时,宰相级别的官员叫三公,丞相掌政排第一,太尉掌兵排第二,御史大夫管监察排第三,相当于副丞相。这三个人都是宰相。

众所周知,西汉自武帝以后,丞相的权力被大大削弱,“大将军”取代丞相,变成为了真正的当国者。

后来的东汉,三公还在,只是名称变了,变成了太尉、司徒和司空。也就是说,东汉取消了丞相这个官职

在西汉时代排第二的太尉,到了东汉时期变成为首相,相当于是东汉的宰相之首。

同时在三公内部,西汉初期那种丞相绝对占优的格局,到了东汉变成了委员会制——三公各管三个卿,分别开府辟属。

此时三公体制虽然还在,但有没有实权就不一定了。因为东汉皇帝增加了一个“录尚书事”的头衔,三公有这个头衔,才能参与朝廷的具体决策,才是真正的宰相。否则就只是一个空筒子三公。

由于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制度都不一样,后面的隋唐宋明清的制度就不细说了。具体看下面的概述。(列举出来的官职名称,都相当于是宰相)

秦、西汉:丞相(汉昭帝后又有领尚书事)

东汉、曹魏:三公、录尚书事

蜀汉:丞相、录尚书事、尚书令

东吴:丞相

两晋南北朝:录尚书事、尚书令、尚书仆射

隋、唐前期:尚书令、尚书仆射、侍中、中书令、参豫朝政等、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后期至宋元丰改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宋元丰改制至明初:尚书、中书左右丞相

辽:南北院宰相

明初:丞相(其后宰相一职被废除,相权归皇帝)

明永乐以后: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

清:内阁大学士

清雍正以后:军机大臣

清末:内阁总理大臣

总之就是,丞相这个职位在中国历史上多次被废除,但又多次被恢复。自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后,就再也没有了。

但是,没有丞相这个职务可以,没有丞相这类人,是不行的。朱元璋可以废丞相,但是他改变不了皇帝需要宰辅大臣辅佐的政治结构。因此从明成祖朱棣开始,便设立了内阁大学士制度。大学士就相当于是丞相。

说的通俗一点,我们今天的总理、首相就是具体的职务名称,相当于丞相概念;而国家领导人是对总理、首相的统称,相当于宰相的概念。

放到古代来说,丞相是具体的职务名称,宰相是对丞相这类人的统称。汉朝的丞相、唐朝的尚书令、明朝的内阁大学士、清朝的军机大臣都相当于是宰相。

5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其志;皇帝额头可跑马,宰相肚里能称船。将军跟元帅是军队将领的官职,通常元帅大于将军;宰相与丞相与文官的最高官职,通常宰相包括了丞相,丞相只是宰相在不同时期的称谓而已。先秦时期千人一将,也就是千夫长以上的军职人员可以自称将军;周王室有天子六军,每一个军约一万二千五百人,一个军的将军可以自称元帅。元帅通常是一支军队的最高领导,他下面有将军多人,元帅负责谋划决策指挥,将军负责带兵打仗。

先秦时代元帅一词还没有正式流行起来,全国军队的最高指挥官被称为上将军,比如秦军的实际元帅就是大良造爵上将军职的白起。不过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元帅是晋国名将先轸,他在城濮之战中击败楚军,在崤之战中击败秦军,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元帅头衔并有着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汉朝最高军衔是大将军,大将军统领其它将军,其它将军可以是前,后、左、右将军,也可以是步兵将军、骑兵将军、车骑将军、弓弩营将军等;韩信就是汉朝第一位上将军,他统帅汉军追亡逐北,所向批靡。

中国从南北朝起,元帅逐渐成为战时统军征战的官职名称,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周宣帝宇文邕任命其叔父宇文盛和宇文招为"行军元帅",率军作战。唐朝正式立左右元帅统帅全军,元帅常以皇子或亲王担任,副元帅常以有威望的大臣担任。法国从16世纪开始采用元帅代表最高军衔,并很快成为欧洲国家军队的最高军衔,不过元帅也分级别的,前苏联设置的级别最多,分军区,分兵种。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 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起于卒伍。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宰相就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在不同的时期,宰相有不同的称谓;在不同的国家,宰相仍有不同的称谓。秦汉之丞相、相国、三公, 唐宋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 明清之大学士、军机大臣等都可以称为宰相。

6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感兴趣的话题,草率的说元帅肯定比将军级别高,宰相和丞相一样肯定是不准确的,我们要区分不同历史阶段来讨论,不可一概而论。

将军和元帅谁的级别高?

元帅和将军在古今的意义并不一致,因此需要分别来说。

1,中国古代

在古代,将军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既可以是常设官职,也可以是临时职务;既可以是实职,也可以是荣誉头衔;既可以是正式职务,也可以是口头称呼;既可以是官职,也可以是爵位……情况十分复杂,一篇论文恐怕写不清楚。

可以说,将军是历朝历代最普遍的武职,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情况都不同。

元帅则不一样,主要存在个别朝代,而且一般不是常设官职,大多情况下是临时职务、荣誉头衔或虚职,所以只能找将军和元帅并存的朝代进行比较,主要是唐朝。

唐朝疆域广阔,驻军广泛,用兵频繁,每次大型征讨都设“某某元帅”,如左右元帅、某某道行军元帅、某某西讨元帅,某某行营兵马元帅,有时还会设天下兵马元帅(大元帅、都元帅)等,这些五花八门的元帅基本上都是临时职务,出征时任命,回师即罢免,大多是朝廷高官兼任,特别是天下兵马元帅(大元帅、都元帅),皆由亲王领之。

五代及北宋沿袭唐制,也有兵马元帅、天下兵马大元帅(都元帅)等职,但没有唐朝那么多花样。辽、金受唐制影响,也多设兵马大元帅、都元帅、左右副元帅等,同样多以宗室亲王领之,属于临时职务,负责指挥军事作战,战事结束即罢。

所以说,中国古代的元帅和将军无法直接比较谁的级别更高,先不说大部分朝代只设将军不设元帅,即便是同时设元帅和将军的朝代比如唐朝,元帅作为临时职务、荣誉头衔,没有官品级别,根本无法与正式职务的将军比较。

2,中国现代

中国现代军制下,元帅和将军都参考国际军衔制度,作为军衔存在,二者就有了比较的基础,但元帅只在开国以后评定了一次,后来没有再评,所以只能以开国将帅进行比较。

1955年评衔的开国将帅设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五级,其中元帅十名(十大元帅)、大将十名(十大大将),以及上将、中将、少将若干,和大将一起均可称将军。

显而易见,在中国现代军衔体系中,元帅是最高等级,明显高于将军。

元帅作为军衔,本身不存在排名高下,但授元帅衔的人却因资历、职务、军功等因素排名有先后。1955年首次授衔时,十大元帅的名单次序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十大上将的名单次序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当然,元帅与大将、大将与上将之间的评定标准不是那么泾渭分明,诸如粟裕、陈赓之功足以评元帅、许光达之功不足以评大将,等等之类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

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

与元帅、将军古今中外皆设不同,宰相和丞相是具有古代特色的官职。

我们大体可以把宰相和丞相等同起来,但实际上古代历史从未有过“宰相”这个官职名称,在不同朝代“宰相”职责是由不同官职履行的。

1,秦汉时期,设有丞相,相当于宰相职权。

2,隋唐时期,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中,都是宰相之任,但后来实行差遣制度,多以他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履行宰相职权,原本是宰相之任的三省长官,基本变成了虚职。

3,宋朝沿袭唐制,实行官职与差遣分离制度,情况最为复杂,履行宰相职权的官职发生多次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都没有“宰相”这个官职,北宋徽宗年间实行的“太宰”“少宰”算是最接近宰相称呼的官职了。

4,明清时期,不设丞相,六部尚书职权加重,后来明朝以尚书加内阁大学士,清朝以尚书加军机大臣被认为最接近宰相职权的官职,但实权远不如以往的宰相。

所以说,丞相和宰相从职权而言没有本质区别,主要区别在于丞相是正式官职名称,而宰相只是约定俗成的称谓,不是正式官职名称。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7

咱们先说将军和元帅的区别

“元帅”和“将军”在古代都曾经是军队中官职的称呼,相比之下,元帅多为战时临时任命,而将军的使用则更加广泛,不仅是正式军政官员的职位,甚至还是爵位。

在明代,将军就是宗室爵位,在郡王之下设有镇国将军、辅国将军。

清代,将军是驻防八旗的最高官职,例如杭州将军、广州将军、成都将军等等。清代八旗将军的级别非常大,高过总督和巡抚。如果将军、总督、巡抚联名上书,一般情况下都是将军领衔。

到了近代,受西方军队制度的影响,元帅和将军全部都变成军衔,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序列中,元帅是高于将军的。

根据1955年确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建国初的军衔有:

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

在建国初的军衔中,大元帅是最高军衔,元帅次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原本是要授予毛泽东主席,但最后被虚怀若谷的毛泽东主席婉拒,因此该军衔并未实际授予。

1955年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定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位统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十大开国元帅)

在元帅之下就是大将军衔了,建国之后同样授予十位战功卓著的将领以大将军衔,这十位大将是:

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这十位大将被称之为“十大将军”。

(共和国十大将军)

不过在1965年之后,解放军取消了军衔,直到1988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人大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得以重新恢复军衔制。

但是在这次恢复军衔后,我军取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大将以及大尉、准尉军衔。

后来又经过几次修改,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行军衔制共分3等10级,即: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海军、空军、武警军官警官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武警”。(我国海军军衔样式)

至此中国最高军衔是上将,但之前所颁发的元帅和大将军衔依旧予以确认,不受军衔改革的影响。

说完元帅和将军的区别,我再解释下丞相和宰相的区别

开门见山,简明扼要的讲,宰相包括丞相。

丞相是正式官职的名称,大家可以理解为是今天的总理。

而宰相则是指代一种级别,是对政府一把手级别官员的俗称,只要是政府的最高官员,都可以称之为宰相。除了丞相以外,汉代的三公、隋代的尚书令、唐代的平章政事、宋代的同平章事、明代的内阁首辅大臣,这些官职都可以尊称为宰相。

不过宰相只是一种民间俗称,一般不会出现在正式的官方文件中。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相”,省视也。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审视、查看”的意思。先秦时期就已经有“相邦”这个官职,从字面意思上不难理解,相邦就是监察百官和国家的意思。

相邦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开始彻底区分文官和武官的职务,是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

而在先秦时期,丞相这一职务也已经出现了。“丞”有辅佐的意思,顾名思义,丞相就是“辅佐相邦”。因此在设立之初的目的就是辅佐相邦的,属于相邦的助理。

在中国的古代官职中,“丞”字也大多出现在副职之中。例如大理寺的一把手叫“大理寺卿”,而大理寺的二把手则叫“大理寺丞”。古代县长叫“县令”,副县长则叫“县丞”。

所以说,丞相最初只是个副职,类似于副总理。

不过在秦王嬴政罢黜相邦吕不韦之后,相邦一职便无人在担任,直到汉朝时才重新恢复相邦一职,并改名为相国。

在西汉初期,丞相和相国依然是并存的,相国的地位也还是还是高于丞相。但是在汉惠帝时期,相国一职被基本废除,此后西汉只有丞相。

东汉时期,丞相一职也被废除了,改由“司徒”代替丞相的职责。不过在曹操时期,丞相一职曾短暂恢复。(丞相曹操)

此后丞相一职的地位是飘忽不定,很多时期丞相也并非文臣最高官职。

到了宋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参知政事”成为文官最高官职。而且由于宋代施行文官制,因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政府机构的最高长官。

此后宋神宗年间进行管制改革,“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和“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成为最高文官。虽然丞相依旧得到保留,但地位又下降到副职。

南宋建立后,为了增加行政效率,对官制又做了改进,设左右丞相,丞相再度成为政府一把手。

元代承袭宋制,依旧设左右丞相,直到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杀丞相胡惟庸,朱元璋下令此后不准再设立丞相,自此丞相一职被彻底废除。(朱元璋之后再无丞相)

不过丞相虽然被废除,但丞相的工作还得有人接着干,否则皇帝根本忙不过来,于是内阁大学士就应运而生了。明代内阁大学士的地位一点都不逊于丞相,甚至权势还超过了丞相,这是朱元璋所万万想不到的。

总的来看,丞相只是一个官职的名称,在不同的时期,丞相职能和地位有高有低,并不总是一把手,有时甚至被废除。

而宰相则是对政府一把手的俗称,你可以管明代内阁首辅大臣叫宰相,也可以称呼清末的总理大臣为宰相,这些都是可以的。

8

将军和元帅不一样。将军之职自古就有,像春秋战国时期,孙武、白起、韩信等人,这些都是古代的名将。

一般将军在古代又分为大将军和将军,像韩信当初就是被刘邦授予的大将军之职,其他的曹参了,周勃了,都是将军,他们听从于大将军的指令。

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5年,我国又把将军给细化了一下。这时候的将军一般分为: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四个级别。

当然大将自新中国成立之后,也仅仅是授衔了十个人:他们分别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和徐光达。

上将和少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是常见的一个军衔。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5年,国家总过授予的开国将军中,上将有55位,中将有175位,少将798位。

元帅是比将军军衔中的大将更高一级的军衔,新中国成立之后,被授予元帅之职的人,总共也就是十个,他们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罗荣桓和叶剑英。

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元帅的军衔是比将军要大一个级别的。

当然了古代的时候,元帅的职务也是高于将军的。他们既可以管理军事,又可以管理政务,就如同汉朝时的刘邦和韩信,刘邦就是统帅,韩信就是大将军。

韩信一切都是听从刘邦的安排,他们共同打败项羽之后,刘邦当了皇帝,韩信当了楚王。

所以说自古至今,都是元帅的职位高于将军的。

我们再说丞相和宰相的区别。

一定程度上来说,丞相只有一个,它是具体的官职。一个朝代,除了皇帝之外,官职最大的就是丞相了。

丞相是和皇帝一同执政的人。一般国家的大事,都是有皇帝和丞相两个人来处理。

秦朝的李斯就是丞相,汉朝的萧何也是丞相,他们都是帮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一般国家的任何事情,只有皇帝和丞相两个人都同意,才可以执行。

可见,丞相一定程度上来说,拥有的权利是和皇帝一样的。

这样未免丞相的权利就过大了,丞相的权利过大,就会对皇帝产生威胁。为了不至于把自己的皇权给分走,皇帝就废除了丞相,同时也就产生了宰相。

宰相不是具体的官职,它是有很多官职组成的一个庞大体系,比如说太宰、相邦、相国、大司徒、内阁大学士.......。不同时期的叫法是不一样的。这些官职,都是统称为宰相。

他们的权利和丞相是没有办法比的。

所以,丞相是大于宰相的权利的。

9

著名的元帅和著名将军有的都是同一个人,比如最会指挥打仗的徐向前将军也可以叫徐向前元帅。古代的时候丞相和宰相也在同一个级別。下图中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九大将军: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粟裕、徐海东。










10

元帅职务大于将军。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