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卧龙是躺着的龙,龙可入云,归大海才能显威风,行云布雨,龙若躺在沙滩不但不能显威还会遭虾战,一朝得志才会上天庭,找到合适的位子,否则只能困在沙滩,跟普通族类没有什么区别,卧龙是躺着的龙。

凤雏是没有长满羽毛的凤,还没到展翅飞翔的境界,刚出生的小凤称雏一但展翅那可是香气扑鼻,金光四射,任何神物也有它成长的过程,未得大道,没施展法力平台于常人没什么两样!卧龙凤雏是这意思吗?所以刘备得不到江山一点不奇怪,两个凡人即使有德有才,除古代皇上称龙,皇后称凤,有哪一个敢称龙凤的,名头越大人的希望值越高,结果呢让人失望,三国上传奇的话语太多了,弄得人半信半疑,三国演义更是没边而且无边无际。


最佳贡献者
2

《襄阳记》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

“卧龙、凤雏,得其一者可得天下”,这是《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司马徽对诸葛亮、庞统的评语。结果最后,刘备是卧龙、凤雏都被得到了,却没有得到天下。许多读者在这里就产生了误解,是不是司马徽说的太满了,有忽悠刘备的嫌疑。

今天在这里为大家释疑,既然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那么,我们还是抱着三个问题再次细读原著,从里面寻找答案吧。这三个问题分别是:①这句话在什么场合说的?②说这句话的最终目的是什么?③说这句话的后果是什么?

(一)这句话在什么场合说的?

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刘备赴宴刘表的宴会,结果发现是蔡瑁准备的鸿门宴。在伊籍的协助下,刘备效仿老祖宗汉高祖刘邦借口如厕,然后骑着的卢马逃出城去。蔡瑁随后率军追赶,刘备马跃檀溪,误撞到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庄园。

司马徽迎接刘备入府做客,宾主相谈期间。说道刘备作为当世英雄,至今还如此落魄。司马徽指出其主要原因是刘备没有人才辅佐;刘备以自己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进行反驳。司马徽指出,虽有关羽、张飞、赵云万人敌的武将,缺少指挥善加应用的人;而孙乾、糜竺这些人仅是白面书生,没有经纶济世之才。刘备认为水镜先生所说的大贤早隐居在山野之中,自己是不可能遇到的;司马徽马上就指出,当今天下之奇才,都在荆襄地区,刘备应该抓紧机遇。然后,刘备有点怀疑司马徽在吹牛,再次问道,有哪些奇才,让司马徽具体到人;结果,司马徽说出了“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名言。当刘备进一步探听时,司马徽已经岔开话题,不在谈及。

当夜,徐庶拜访了司马徽,谈及刘表徒有虚名,不值得辅佐;司马徽指出当时英雄刘备就在眼前,而徐庶没有发现。刘备偷听到二人谈话,以为徐庶是卧龙、凤雏之一。第二天,刘备再次向司马徽打听卧龙、凤雏的事情,又被司马徽岔开话题,没有告知。

(二)说这句话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这里很明显,司马徽之所以说出“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是对刘备怀疑荆襄地区没有奇才的反驳。并不是有意要告诉让刘备的,相反,司马徽有意隐瞒,其目的就是不想让刘备得到卧龙、凤雏这两位奇才。但是,司马徽极力推荐徐庶前往辅佐刘备。说明司马徽,刘备的事业只需要徐庶这种人才来辅佐的。

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刘备回到新野后,徐庶化名单福投奔刘备,被刘备拜为军师。在徐庶的帮助下,斩杀了前来进犯的吕旷、吕翔,大败随后而至的曹仁、李典,乘机夺取了樊城。面对突然开挂的刘备,曹操得知有徐庶相助,然后与其老母赚徐庶前往许都。徐庶在离开之时,向刘备揭开卧龙、凤雏的秘密,并推荐了卧龙诸葛亮。当司马徽得知,徐庶在临走之前推荐了诸葛亮时,就说道徐庶把诸葛亮惹出来呕心血的,并叹息卧龙虽得其主,但不得其时。

从这里就揭开了上次司马徽为什么不告诉刘备卧龙、凤雏是何人的谜题。借诸葛亮之口将诸葛亮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徐庶)四人进行对比,认为徐庶四人这样的才能仅是刺史、郡守之才,而卧龙诸葛亮为管仲、乐毅之才,甚至诸葛亮之才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之所以,不推荐卧龙、凤雏这样的人才出来,就是因为不得其时。换句话说,水镜先生认为诸葛亮、庞统确实有安天天的才能,但是对现在的时局不是看好,诸葛亮、庞统这些人被刘备得到后,是一个呕心沥血的悲惨下场。

(三)说这句话的后果是什么?

事实上是,在得知卧龙、凤雏的真相后,刘备对这样的大才非常渴望。

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刘备进一步向司马徽了解卧龙、凤雏的才能,坚定信心,三顾茅庐,最终将诸葛亮纳入麾下。后来在赤壁之战后,再次将凤雏庞统纳入麾下。为卧龙、凤雏首创军师中郎将这个职务,既有参赞军师之权,又有统兵之权。将二人各司其职,诸葛亮负责留守荆州、巩固后方,庞统负责辅佐刘备,进占益州。

卧龙、凤雏的最终结局。庞统在在围攻雒城时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最终死在北伐、进军中原的路上。虽然,刘备在卧龙、凤雏的辅佐下,没有一统中原;但是让刘备割据西川,成就了一番基业,延续了汉朝几十年江山。在小说中,已经指出刘备是不可能统一全国的了,汉朝气数已尽。卧龙、凤雏虽有逆天之才,然而实现汉朝复兴,完全是逆天而为。司马徽在说出“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之时,同样指出汉朝已经失去复兴的时机了。之所以,说出这句话,不过是对诸葛亮、庞统才能的肯定,奈何生不逢时。

3

司马徽乃三国著名隐士,曾经提出,“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样的预言。对于司马徽来说,他绝对不会乱说,要知道他可是精通,天文,地理,玄学,他既然如此说,自然会有他的道理。但从后续的历史发展来看,刘备虽然得了卧龙和凤雏但他只是占有了天下三分,离得天下还差上了三分之二,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难道是司马徽的话有太多的水分?下面就来仔细分析分析…

当年刘备驻新野期间,曾经有幸见到隐士司马徽,并且从司马徽口中刘备得到了天下有两大贤人,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庞统。这两个人,他们的能力非常优秀,只要得到一个人,便有机会平定天下,结束天下战乱不止的局面,如此一来不便自己的大名可以名留于青史,就连二弟,三弟都可以沾光,刘备听到此话,简直是两眼冒金光,恨不得马上找到这两个人。甚至不惜与他们同床谈梦,增进友谊,就如当年与子龙一般!

后来的故事,其实很多朋友都知道,刘备为了实现平定天下的愿望,亲自带着铁哥们儿关张,三次前往隆中,拜请诸葛亮。结局不用多说,一来演技高,二来有诚心,三来有团队,刘备终于打动诸葛亮,由此卧龙也就成了刘备的人了。值此之时,天下犹如已经在刘备的口袋之中!

真如司马徽当日所言?得到卧龙天下就定了?这一点,从卧龙加入刘备团队之后的表现便可以看出,此时刘备虽然有了正确的指导,但是刘备的实力却是小得可怜,曹操,孙权他都不敢得罪,得罪他们任何一方,刘备的路就只有死。怎么办呢?相比而言,孔明提出,向孙权示好,共抗曹操。只有如此,才能实现《隆中对》,才有可能为平定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没有能力,其实通过一场大仗便可以测试出来,在孔明下山不久,遭遇到曹操的攻击,刘备团队几乎是被灭,倘若关羽救援及时,刘备或许没机会参加夷陵之战了。还好,这一点被孔明料到,这也算是一招险棋,接下为孔明联合东吴,从而达成战略使用关系,最终让曹操在赤壁吃了败仗,而且还整得一身的狼狈。由此可见,之前孔明的战略没有一点偏差。

在赤壁大战过后,刘备得了荆州,不仅如此,他还得到了凤雏,只是刘备嫌凤雏长得丑,觉得他没有能力,这一点或许刘老板就有点以貌取人了,作为老板的确不应该这样的。长相不好的凤雏被刘备安插了一个县令的职务。后来,因为张飞的大闹,才真正被刘备识得。

此时,刘备已经是得到了卧龙凤雏,按照当年司马徽的说法,此时的刘备想要一举夺得天下,岂不是轻而易举?但结果呢?却只是让刘备得到了益州及汉中,在刘备有生之年,连中原的地界他都没有打到?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其实,当年司马徽那句预言,是建立在一个人的身上。此人正是徐元直。卧龙乃正合派,而庞统乃奇胜派,此二人结合,没有打不下的城,没有打不过的人,但是他们想要成功,必须得到徐元直的帮衬。元直此人,性格中和,一可以让孔明进发,二可以让凤雏收拢,如此一来刘备便处于不败之地。元直相当于是补充了卧龙凤雏的不足,相当于是一个“秘书”!只可惜,徐元直,被曹操骗走,这才出现了天下三分的尴尬局面。




4

真实的历史不是小说,个人的力量很难撼动历史的进程。

刘备的根据地在西南,无论在经济还是在人才、文化上,都不占据优势。凭借着地势,防守有余,要想进攻他国,非常难。更别说三国互为犄角,两国作战,第三国必定插手。强如曹魏,也无法同时对付吴蜀两国,更不用谈蜀国要单靠自己平定天下了。太难。

5

不是刘备无能,有可能是刘备对水镜先生的这句话理解错了。

水镜曰“今天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玄德急问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镜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玄德曰“伏龙、凤雏何人也?”水镜抚掌大笑曰“好!好!”

这段对话中,我始终有个问题想不明白: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究竟是说只要得到一个就可以安天下,还是说只能得到一个才能安天下。

这个问题,或许就是刘备为什么没有得天下的原因。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卧龙出山后,一直宣称“如鱼得水”。就因为这句话,还着实让关、张二人烦闷了很长时间。

诸葛亮也不负众望,刚一出山就屡立奇功: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新官上任三把火大概就是这么来的)。使得刘备对其刮目相看,言听计从。

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已借用之名占据了荆襄之地。孙权派人来索要时,诸葛亮不去想一个万全的办法,却直接让刘备在众目睽睽之下假装痛哭,以博取同情。刘备一开始还是装哭,后来越哭越伤心,最后差点昏死过去,这是什么原因呢?

“士可杀,不可辱”,我们试想一下,刘备作为一个集团的首脑,在众目之下痛哭出丑,他的心里会是什么感想。悲哀、无奈,有苦说不出,从那时开始他或许就已经有点儿怨恨诸葛亮了。

虽然对诸葛亮有些不满,毕竟还是要靠他夺天下呢,所以刘备也只好忍了。直到凤雏(庞统)的出现,使刘备心里又点起了一盏明灯,他想要庞统和诸葛亮相互制约,进而自己掌握军政大权。

要证明这一点不难,庞统刚刚来投,刘备就任命他为‘军师中郎将’,这个职位可不简单,说直白点儿就是‘有兵权的军师’,最主要的是和诸葛亮是同等职位的。

正因为如此,凤雏为了不辜负刘备期望,急于建立功勋最后惨死在“落凤坡”。

庞统死后,为了荆州之地,刘备又被诸葛亮安排痛哭了几次。直到荆州被夺,关张被杀,刘备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愤恨,他不想再任人摆布,他要借此机会奠定威信,掌握政权。

只可惜他失败了,最后不得不托孤于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成成都之主。”

从刘备的托孤之词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是不信任的,只是他没有办法。

所以说,如果一开始刘备就只有诸葛亮一个军师,那么他或许能忍受到平定天下那一天。正因为中途出现了庞统,才使得刘备敢于对诸葛亮产生了不满情绪,而这种情绪一旦产生就很难化解。

最后在情绪化的推动下,刘备葬送了七十万大军,同时也断送了蜀汉用来争霸天下的根基。

6

天下大势岂是一两个人能改变的。

伏龙凤雏能力超群是没错,但也不见得有一统天下的能力。

冷兵器时代若想生存,靠的是土地和人,伏龙凤雏有种地造人的能力吗,君永远是君,臣子的贡献永远不能和君主相提并论的,与其说是刘备没用,倒不如说是伏龙凤雏没用。此时,相信肯定有人会说刘备智商不够,还不听话,导致功败垂成,但伏龙凤雏作为谋士或者军师,君主没能采纳他们的建议,其实并不是君主的过错,谋士的责任在于说服,没能说服君主,注定是个不合格的谋士。

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像伏龙凤雏这样的栋梁,周之姜尚周公,秦之李斯张仪,王翦父子,蒙恬兄弟;汉之韩信张良,卫霍叔侄等等,这些人的才能都不下于伏龙凤雏,只能说君主依靠着他们,把他们变成手中的利剑,从而获取了短暂的江山,至于江山的稳固性,需要许多代君主的共同经营。

如果没能辅助君主成功,再多的能人义士也都只是战略的失败者。至于司马徽所说的,伏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这只是侧面烘托了诸葛亮庞统个人能力很强,跟关羽张飞的万人敌所差无几,至于安不安天下,需要他们共同且正确的努力。



7

因为这句话是后人编的嘛??

8

未得其时。大汉朝气数已尽,任何人都无力回天。卧龙,凤雏不过是大汉朝黄昏中的

一抹余霞而已。

9

刘备没有本事这个说法肯定是错误的,相比于官二代孙权、曹操,织席贩履的刘备起点可以说是最低的,虽然顶着大汉皇叔的名头(真假还未可知),却糊弄不了多少人,我认为刘备得了卧龙凤雏却没得天下原因有二。

第一:司马徽故意给诸葛亮和庞统造势,毕竟是自己的弟子,名头越大自己脸上越有光。

第二:魏国和吴国不管人才还是兵力都比蜀国要强。


10

别看广告,看疗效。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