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记》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
“卧龙、凤雏,得其一者可得天下”,这是《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司马徽对诸葛亮、庞统的评语。结果最后,刘备是卧龙、凤雏都被得到了,却没有得到天下。许多读者在这里就产生了误解,是不是司马徽说的太满了,有忽悠刘备的嫌疑。
今天在这里为大家释疑,既然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那么,我们还是抱着三个问题再次细读原著,从里面寻找答案吧。这三个问题分别是:①这句话在什么场合说的?②说这句话的最终目的是什么?③说这句话的后果是什么?
(一)这句话在什么场合说的?
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刘备赴宴刘表的宴会,结果发现是蔡瑁准备的鸿门宴。在伊籍的协助下,刘备效仿老祖宗汉高祖刘邦借口如厕,然后骑着的卢马逃出城去。蔡瑁随后率军追赶,刘备马跃檀溪,误撞到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庄园。
司马徽迎接刘备入府做客,宾主相谈期间。说道刘备作为当世英雄,至今还如此落魄。司马徽指出其主要原因是刘备没有人才辅佐;刘备以自己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进行反驳。司马徽指出,虽有关羽、张飞、赵云万人敌的武将,缺少指挥善加应用的人;而孙乾、糜竺这些人仅是白面书生,没有经纶济世之才。刘备认为水镜先生所说的大贤早隐居在山野之中,自己是不可能遇到的;司马徽马上就指出,当今天下之奇才,都在荆襄地区,刘备应该抓紧机遇。然后,刘备有点怀疑司马徽在吹牛,再次问道,有哪些奇才,让司马徽具体到人;结果,司马徽说出了“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名言。当刘备进一步探听时,司马徽已经岔开话题,不在谈及。
当夜,徐庶拜访了司马徽,谈及刘表徒有虚名,不值得辅佐;司马徽指出当时英雄刘备就在眼前,而徐庶没有发现。刘备偷听到二人谈话,以为徐庶是卧龙、凤雏之一。第二天,刘备再次向司马徽打听卧龙、凤雏的事情,又被司马徽岔开话题,没有告知。
(二)说这句话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这里很明显,司马徽之所以说出“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是对刘备怀疑荆襄地区没有奇才的反驳。并不是有意要告诉让刘备的,相反,司马徽有意隐瞒,其目的就是不想让刘备得到卧龙、凤雏这两位奇才。但是,司马徽极力推荐徐庶前往辅佐刘备。说明司马徽,刘备的事业只需要徐庶这种人才来辅佐的。
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刘备回到新野后,徐庶化名单福投奔刘备,被刘备拜为军师。在徐庶的帮助下,斩杀了前来进犯的吕旷、吕翔,大败随后而至的曹仁、李典,乘机夺取了樊城。面对突然开挂的刘备,曹操得知有徐庶相助,然后与其老母赚徐庶前往许都。徐庶在离开之时,向刘备揭开卧龙、凤雏的秘密,并推荐了卧龙诸葛亮。当司马徽得知,徐庶在临走之前推荐了诸葛亮时,就说道徐庶把诸葛亮惹出来呕心血的,并叹息卧龙虽得其主,但不得其时。
从这里就揭开了上次司马徽为什么不告诉刘备卧龙、凤雏是何人的谜题。借诸葛亮之口将诸葛亮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徐庶)四人进行对比,认为徐庶四人这样的才能仅是刺史、郡守之才,而卧龙诸葛亮为管仲、乐毅之才,甚至诸葛亮之才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之所以,不推荐卧龙、凤雏这样的人才出来,就是因为不得其时。换句话说,水镜先生认为诸葛亮、庞统确实有安天天的才能,但是对现在的时局不是看好,诸葛亮、庞统这些人被刘备得到后,是一个呕心沥血的悲惨下场。
(三)说这句话的后果是什么?
事实上是,在得知卧龙、凤雏的真相后,刘备对这样的大才非常渴望。
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刘备进一步向司马徽了解卧龙、凤雏的才能,坚定信心,三顾茅庐,最终将诸葛亮纳入麾下。后来在赤壁之战后,再次将凤雏庞统纳入麾下。为卧龙、凤雏首创军师中郎将这个职务,既有参赞军师之权,又有统兵之权。将二人各司其职,诸葛亮负责留守荆州、巩固后方,庞统负责辅佐刘备,进占益州。
卧龙、凤雏的最终结局。庞统在在围攻雒城时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最终死在北伐、进军中原的路上。虽然,刘备在卧龙、凤雏的辅佐下,没有一统中原;但是让刘备割据西川,成就了一番基业,延续了汉朝几十年江山。在小说中,已经指出刘备是不可能统一全国的了,汉朝气数已尽。卧龙、凤雏虽有逆天之才,然而实现汉朝复兴,完全是逆天而为。司马徽在说出“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之时,同样指出汉朝已经失去复兴的时机了。之所以,说出这句话,不过是对诸葛亮、庞统才能的肯定,奈何生不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