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然不平等啦!

第一,签订的程序不平等。用专业术语来讲,这叫程序不公正。打个比方吧,即使您是出于好心,比如要白给我一百万两白银,几十套豪宅,那也得经过我同意啊。我不同意,您愣给,俺不接您就打,打得俺稀里哗啦的,逼着俺接了,那就叫不平等。欺负人也不能这么欺负吧。

第二,条约的实际内容不平等。用专业术语来讲,这叫实体不正义。《南京条约》总计十三项条款,有割地、赔款、释放英囚、赦免汉奸、大英与大清国体平行、五口通商、废除广州行商、制定新关税等多项内容。我们一条一条的掰扯:

01.嗣后大清大皇帝与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理论上讲,这条没毛病。英国人住中国,受中国政府保护;中国人住英国,受英国政府保护。问题是这时候的中国人民,谁愿意去英国呀,蛮夷腥膻,鸡鸭牛羊,俺根本不稀罕去你们家,你们家却蹭我们家不走,很不公平嘛。

02.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例,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这个,否决的是广州一口通商制,改开五个通商口岸,相当于五个特区吧。除了五个特区,还有一个更要命的,就是洋男人居然可以带洋女人进入中国了,太可怕了。之前,中国规定,洋男人可以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与广州十三行做生意,但洋女人不行——洋女人根本不得进入广州!清政府的公文里,洋女人被称作番妇,但凡有洋男人 “携带番妇同行,例当驱逐”。驱逐到哪儿呢?澳门。对清政府来讲,当时最大的公害不是鸦片,而是坦胸露乳的洋女人。所以清国上下的方针是防火防盗防番妇。

原因一:洋女人的思想、言语、着装打扮、生活方式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中国小脚女人社会,杀伤力太大。中国女人要是学了洋女人那小样儿,坦胸露乳,色波流转,在大街上与男人又是拥抱又是贴面又是啃嘴儿的,天朝不崩溃才怪呢。总之,小脚女人乃是中国这个伦理社会的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天朝眼中最大的公害乃是洋女人,其次才是鸦片好不好!

原因二:外国女人不能进广州,那么外国男人就不会长期赖在广州不走。这叫一箭双雕。

现在,洋男人可以带着洋女人打进中国了,这事想想就后怕。你看看现在,中国女人都学成啥了。世风日下,不成体统呀!

03.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需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这就是传说中的香港殖民地。不平等呀。打个比方,香港若是大清的一个小儿子,那香港就是被一个英国老娘们给抱养走了。香港现在,就是老娘们抱养的结果。咋评说呢?你还是看看中国最新的电视剧《我在北京挺好的》吧,里面,亲娘、养娘、亲子、养子,告你很多伦理纠结。有的亲娘,比后娘还歹;有的后娘,比亲娘还亲!

04.因饮差大臣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将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元,补偿原价。

这个是有关鸦片战争之祸首的。林公禁烟,不合西式文明规则,引起了战争,现在,政府替自己的雇员林则徐买单。也算是对外改开的学费吧。

05.凡英国商民,在粤省贸易,向例全归额设商行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其嗣后不必仍照向例,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三百万元,作为商欠之数,由中国官为偿还。 这个,意味着广州十三行完了,他们非驴非马非公非私的垄断贸易时代结束了,以后天朝人人可以与洋人做生意了。至于十三行欠外国人的钱,政府买单吧,谁让你把十三行弄得像国营商场呢?

06.钦差大臣等向英国居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1200万元,大皇帝准为补偿。惟自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五日以后,英国在各城收过银两之数,按数扣除。

英国人还不算太贪,军费只要1200万元,约合白银900万两,这个数字远少于清政府自己的军费开支。按茅海建估算,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自己支出军费2500万两,加上民间自愿的、摊派的捐款,则已超过3000万两。英军跑了七万里,跑到咱门口打仗,花钱不到咱三分之一,说明人家英国人办事效率高,也没人虚报军费。至少在这两点上,清政府得向人家学习哈。

07.以上酌定银数,共2100万元,从18421845年,分期付款。

这个没啥说的,现在打个官司,还得败诉的一方支付起诉费呢,遑论一场战争,你败了呢。

08.凡系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皇帝准即释放。

这个也没啥说的。人民的政府爱人民。大英政府的存在,就是保护其人民的,哪怕这人民只是一个人,哪怕这人民闯进了中国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那也得捞出来保护。

09.凡系中国人,前在英国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伺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谕旨,誊录天下,恩准免罪。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者,亦加恩释放。

江湖传说,这条叫保护汉奸。也就是说,英国政府保护英国人民也就罢了,居然还伸着爪子保护与他们有往来的大清人民。叔可忍,婶不可忍!打倒汉奸!

10.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照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某分。

这条意味着,乾隆嘉庆时期,英国使臣前来要求的税则公开透明,总算实现了。而中国商人,若贩运洋货,也跟着受益了,不必担心地方政府重税盘剥了。

11.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奏明字样。

长出一口气,大英终于在理论上与大清混了个平等。要知道,鸦片战争发生前,英国来送最后通牒,咱这边还把人家当化外孙子看,要求对方得跪下递交呢,而且你打着白旗来送,俺也不接,大炮轰走。因为我们也不知道白旗是嘛玩艺儿。

12.俟奉大皇帝允准,和约各条施行,并以此时准交之600万元交清,英国水陆军士,当即退出江宁、京口等处江面,并不再拦阻中国各省商贾贸易。至镇海之招宝山亦将退让。惟有定海县之舟山海岛,厦门厅之鼓浪屿小岛,仍归英兵暂为驻守,迨及所议洋银全数交清,而前议各海口均已开关,俾英人通商后,即将驻守二处军士退出,不复占据。

绑匪弄人质,英国这是弄了个“地质”。你们那边交清钱了,我这边再交出舟山海岛与鼓浪屿小岛。咱一手交钱,一手交地。

13.以上各条,均关议和公约,应俟大臣等分别奏明大皇帝硃笔批准,及英国君主判定后,即速相交,俾两国分执一册,以昭信守。惟两国相离遥远,是以另缮二册,先由钦差大臣等及英国公使,盖用关防印,各执一册为据,俾即日按照和约开载之条,施行妥办。

完了。这就是江湖传说已久的中英《南京条约》十三条内容。你认为,平等何在,不平等又何在呢?

蒋廷黻先生曰:“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前半截特别正确。当时的大清不但不承认所谓的国际规则,它的眼里,简直没有所谓的国际存在,大清就是国际,所以大清所谓的平等,就是其他国家都得在他面前装孙子,都得三跪九叩,都得认大清为老大,否则不叫平等。

奥威尔的《动物庄园》怎么说,“所有的动物都平等,但有一种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而大清,就是要求更平等的那一种动物。要求不来这个更平等,对大清来讲,那不就是不平等了吗?

比如通商,虽然英国流行自由贸易主义,认为天赋人权,自由贸易也是人类的天赋原则,但是大清承认什么天赋人权和天赋原则啊,它只承认天赋皇权与皇权绝对的原则。

比如闭关锁关、垄断贸易、明税之外交不完的杂税,那都是我天朝内政,你爱来不来,来了还嫌俺不够自由并逼俺一道跟尔自由,成何体统?买卖要双方情愿,非得与俺做生意,要脸不要?

比如释放英囚,我们古代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规矩,可你这英囚是俘虏,是放下武器的敌人,对你还讲什么人权?“40万赵卒统统活埋”那是俺优良传统。不管你是兵是民,反正只要是英国人俺就统统地抓,高兴了,还可以学两江总督裕谦,对英俘剥皮抽筋并用这皮筋制个马鞭,管得着吗?

比如赦免汉奸,虽然我们肃反汉奸搞得有些扩大化了,被英国人雇佣的、会点英语跟外国人见面就“黑搂”的、和英国人做过生意哪怕就是卖西瓜给他们的、包括一听英国人要打进来就卷铺盖想跑的市民百姓,统统被我们整成汉奸了,但再怎么扩大化,对付的也是俺家羔羊,跟尔何干?

更严重的是,大英与大清从此国体平行官员平等,照会上凡出现道光皇上要抬格两字的尊荣,维多利亚女王也得享受,中英两国官员文书往来,也得按官职平行对待……大清立国二百多年,哪受过这等鸟气?当时的江苏布政使李星沅看到《南京条约》的钞本,割地赔款他不怎么郁闷,他最郁闷的是“夷妇与大皇帝并书”这一条。

1842年8月29日,英舰“皋华丽”号上,代表清政府的“投降三人组”——耆英、伊里布、牛鉴与英国政府代表璞鼎查签订了《南京条约》。签字之后,中方代表集体到前舱去喝酒,为中国皇帝与英国女王陛下的健康干杯,并且鸣炮致敬。完事之后,中方代表离开,英方描述如下:“他们终于离去了,他们无疑感觉很难过,但也感觉正当的满意:他们解救了这座古城的灾难,甚至挽救了他们君主的宝座。但是中国皇帝的高于一切的统治,恐怕是一去不复返了。”

确实是一去不复返了。否则我们现在说不定还留着辫子缠着小脚念着八股撅着屁股三跪九叩呢?

最佳贡献者
2

这个问题需要讨论吗?

一项邪恶的贸易,英国人将自己顾忌的毒品——鸦片源源不断输入中国毒害人民,换取真金白银用于它的工业称霸革命。今天,以文明著称的英国人难道不应该感到脸红?

一场罪恶的战争,由于惩罚中国人愤然(虎门)禁烟,由毒枭兴师动众发起,依仗船坚炮利,闯入中国家门,攻陷舟山、虎门、厦门、宁波、吴淞、镇江,并霸占香港岛。何来正义性?

一项强加的《中英南京条约》,由战败的清朝代表被迫登上英侵华海军旗舰“康华丽号”,与战胜者签订;这场景,与后来二战结束时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登上美海军“密苏里号”战列舰,向麦克阿瑟签署投降书有何区别?这种屈辱背景下签订的条约能平等吗?

《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向列强割地(割让香港)、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支付英军侵略中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英商人债务 。其款分4年缴清,若拖欠则还要加收5%年利息)、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口岸)和关税协定(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的先例。条约换取的英国方面回报是两句话;“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这是平等条约吗?不!是清朝廷丧权辱国!

签署《南京条约》是中国引狼入室,蔓延一场长达60余年瘟疫的开始,接下来列强乘火打劫,美国和法国强迫清政府分别与之签定《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后来,英国得寸进尺,不再“永存平和”、“彼此友睦”,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再次战败。俄国以调停有功,迫使清朝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承认先前拟订的《中俄瑷珲条约》有效,俄国攫取了中国150万平方公里土地。成为最大赢家。

今天有一种论调,说若不是英国教训闭关锁国的清朝庭懂国际规矩,也许中国人今天还穿马褂,留着辫子。所以,《南京条约》有合理进步性!这是赤裸裸宣扬“侵略者有功”的卖国言论!

还有一种思维,认为当时同样闭关锁国的日本,也遭遇“黑船事件”,被迫与美国签订开关、通商、对美给予贸易最惠待遇等不平等条约,诱发了日本“明治维新”改革,走上了现代强国之路,为此,日本还在“黑船”登陆点留了纪念碑。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否有其曲同工?明确告诉,没有!.它催生过“戊戌变法”,但失败了。签订《南京条约》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是列强上演瓜分中国大戏奏响的序幕曲。

中英《南京条约》与平等二字不沾边!《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的耻辱,直到155年后(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才彻底洗清。

3

《南京条约》毫无疑问是“非常不平等”的条约,但是文中既然提及《南京条约》被某些人误认为是“平等条约”,那我就说说关于《南京条约》里最大的笑话。

这个笑话就是:由于清政府当时没有翻译人才,所以《南京条约》的条款都是由“马儒翰、郭士立、罗伯聃(中文名,为英国人)”三个人翻译的。为了让清政府正好的接受条约,三人将

翻译条文中的词组改用中性词,褒义词。这就导致了中文版《南京条约》看上去没啥大毛病,可是英文版《南京条约》却是一份不折不扣的不平等条约,并让我们成功失去了香港岛。

比如说《南京条约》第二条中文版是: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在这里,三人不仅把“同意”偷换成“恩准”这种带高帽的词语,同时也把“Cities and Towns”这原本表示所有城市聚集地翻译为“港口”,再加上“管理”和“监督”词性的差距,咋一看让人更容易接受,更平缓,其实处处显示了英国的霸权。

如果这条还能让人接受,那么关于割让香港的第三条就完全不能让人忍受。在英文原版使用的就是“割让”一词,而在中文里却是“给予”“赠予”。两个词虽然表达的最终意思一样,词性的主次却是完全相反。

除此以外,还有第八条中:

凡系大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所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清皇帝准即释放。

这里说的是只要皇帝准许就可以释放,不准就不用放。然而在英文原版中却是“unconditionally”一词,表示“无条件释放”。

所以,当《南京条约》传回国内的时候,除了有理有据的一些赔款以外,其他的条约我们看着却是颇为平等,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如题目中声音的原因。却不知道,英文版的《南京条约》完全不一样。

也正是如此,等清政府明白被英国耍了以后,逐提出严重抗议。于是经过多次交涉之后,中英《天津条约》第50条规定,

“自今以后,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

4

《南京条约》是不是平等条约,我们让事实说话。

那英国人万里之遥,开个军舰来到中国,一顿大炮猛轰,把个清政府打得服服帖帖,然后坐下来,签订了一个南京条约,那英国人不占便宜,人家能干吗?



题主描述,网上有人称这是来中国做买卖来了,是给中国送福利来了。

好一个买卖,好一个福利。

此话比当年的英军大炮还狠,当年英军的大炮,炸痛的是国人的身,他们的话刺痛的是中国人民的心,说这话的人,即使不是当了英国公民的中国人,也是一个想当英国公民的中国人,造点声势,到了英国好有资本。


问一句,做买卖有开着军舰来的吗?

他们做的买卖,那是纯粹的强买强卖,要求中国不收他们的税,给他们各种最惠国的待遇,然后便把他那过剩的商品,倾销到中国,把那害人的鸦片,倾销到中国,这还不算,又强行的在中国人的饥体上,强行割下了一块肉,那就是,中国的香港岛。

并且,还把它写成了条约,白纸黑字。

沙皇俄国要的是中国的土地,而大英帝国要的却是中国人的钱财,你不干,就枪炮伺候,反正你没有洋枪洋炮,反正你打不过,啥叫丛林法则?啥叫是弱肉强食?这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一位英国商人曾说,中国人,若是一个礼拜,能吃上一只面包,所得的利润,就够英国吃上一个礼拜的面包,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怎不能让列强的眼红呢?

西方国家的资本积累,大多来自殖民地,其中就包括中国这块半殖民地。

人们不知是否还记得,上个世纪的1997年7月1日,中英香港的交接仪式上,那港督彭定康,垂头丧气紧握双拳,真的不甘心,带着他的军舰离开香港,因为香港这块殖民地,也给他们创造了无数的财富。

此时他交出香港,觉得对不起他的祖宗,中国此时不收回香港,对不起子孙后代!

如果中国还处于积贫积弱的状态,还能有发言权吗?

没有,一切按照外国人的脸色行事的人,那香港是收不回来的,顶多给你个领土主权,制权还是英国人的。

只有国家的强大,我们才有发言权。

5

肯定是不平等条约。

首先,清政府是军事失利的一方,作为胜利方的英方是不可能好心到去签个平等条约。战争也是外交的一种形式,既然军事上已经占了上风,经济上不占些便宜也说不过去。

其次,与后面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比起来,南京条约的不平等程度还算是轻的,英方事后也颇觉敲诈少了,遂又发动了二次鸦片战争。

再次,关于赔款问题,历史书讲得太笼统,二千一百万的构成没有讲。六百万是鸦片货物损失费,一千二百万是军费,三百万是南京赎城费,相比马关条约日本人几亿两的漫天要价真不算太黑。这也是某些人误认为南京条约还算是平等条约的原因。其实赢的一方不可能不在赔偿方面掺点水份。

最后,关于割让香港的问题,当时只是香港岛,不包含九龙和新界等地,其他地方的侵占是后续条约的事儿。

综上,南京条约是不平等的条约,弱肉强食,正常现象,历史上中华版图也是这样扩大的,坏就坏在继任者居安不思危,不思进取,老以天朝上邦自居,关起门来自我吹嘘,遂有近代屈辱史!

6

拿国家的、拿他人的不算啥,只要不拿自己的都不算“不平等”,这就是某些人的想法儿。《南京条约》当然是一个不平等条约,而且从签订开始就被人诟病,几成定论!能想出这个问题的人?是不是觉得应该把整个中国割让给别人心理才痛快呢?

(1)《南京条约》及其子女条约的本质

如果你承认人有选择生活的权利,那国家呢?这就是所谓的“通商、居住”还算平等的本质,你掐着我脖子儿拿着刀站在我身后,要求我跟你通商和居住,这叫哪家子平等?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这是理念上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国家也是如此。

国家没有选择的权利。在自己的领土上,没有选择做不做生意的权利。没有选择和谁做生意的权利。没有做生意赚钱的权利,如果你“盈利”了,就被人说成“占了便宜”“不符合文明条款”等等,因此,“文明不文明”不是行为上而是利益上的。

这就是《南京条约》及其子女条约《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所展现的不平等。

(2)“香港岛”虽小也不是有些人说的“无所谓”,让一寸土地也是不平等

香港岛面积80平方公里,比北京东城区、西城区合起来的面积小一些。自北宋“澶渊之盟”签订后,自儒家思想与统治阶层完美作为驭民的主流思想后,一种“好死不如赖活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就逐渐扩展。

从汉刘邦到汉景帝,对匈奴妥协,结果汉武帝对匈决战;

唐高祖对突厥也是和亲,结果太宗时代一举击溃;

对敌妥协可以,但妥协背后却是励精图治、卧薪尝胆,最终一血前仇。但自从北宋后,窝囊来窝囊去,“花钱买和平”后却是自我陶醉,毫无廉耻、毫无励精图治之心,只知道紧紧抓住权力,搞窝里斗能耐,却对外毫无生气!

因此,最终延伸到一些文人墨客身上,根本不知道什么“自尊自爱自强”,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说些毫无廉耻的观点!

美洲、非洲基本还处在原始社会晚期、奴隶社会早期阶段,可以说,作为封建社会的中国也是如此。面对“为了资本可以践踏一切法律和人性”的资本主义列强,只能选择抵抗和竞争。

7

题主还是多看看历史吧!平等不平等是个中国人都能看清!!!远的不说,想想1997年收回的香港,当年都割地赔款了,这能平等??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朝政府与沙俄政府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象征着中国正常化外交的开始。不过,据记载,在此后的200多年里,清政府先后与50多个国家有过外交关系,签订了近200个条约,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丧权辱国条约。

尤其是鸦片战争后的一系列中外条约,1840年,英国以战争手段将他与中国的关系建立在条约的基础上,这是一个结束战争的条约,英国以武力实现了他的目标,这就是1842年8月29日的《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和1843年的《虎门条约》。

《南京条约》属于城下之盟,处处表现出不平等性质,英国不仅以武力逼迫中国签订条约,还以武力威胁逼迫清廷批准和履行条约,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攉取在华特权(以领事裁判权为核心),片面享受最惠国待遇。战败后的清政府自知在武力上,无法与英国相抗衡,只有以己方的恪守条约来约束对方。

据研究资料显示,南京条约一共有十三条,签订之后,清廷秘而不宣,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并未上缴朝廷供呈御览,也并未向下颁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个条约太丢面子了!内容包括割地(领土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和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以及协定关税、输出巨额的战争赔款等。这开创了中国与列强间签署不平等条约的先例。不仅如此,在1843年6月26日,在香港交换批准文书时,又订立了《过境税声明》。10月8日又订立了《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这些在形式上是《南京条约》附件,在内容上是《南京条约》的扩大化。

在英国开创先例取得特权之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眼红了,纷至沓来,要求与中国缔结通商条约。但是这些条约的签订,并不表明清政府接受了条约作为国家之间交往的法律形式,清政府签订这些条约也并非心甘情愿,很多都是被迫而为之。





8

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肯定是不平等条约,不存在什么《南京条约》是平等的,不平等的只是补充条款,所谓的补充条款其实是《南京条约》的细则,并不是另外一份单独的条约,而是《南京条约》的一部分。

要观察国与国的外交条约是否属于平等条约,其标准和观察商业合同其实有相似之处。即,看在这份外交条约之中,所规定的当事国的权利、义务是否对等。简而言之,如果是一份中英两国的平等条约,那么在条文中,中国给予英国的权益,英国也应该对应给予中国。

按照这一个十分简单的标准去看,《南京条约》完全是单方面规定英国政府及人民在中国的权利,诸如英国人可以在广州、福州等五口自由居住、通商,具有历史裁判权,而条约中并没有规定英国哪个城市向中国开放为通商口岸,中国政府在哪些英国城市具有领事裁判权,所以这是一个标准的不平等条约。

为了有助于理解,可以再举一个近代清政府签订的平等条约作为例子进行比较,即1871年中日两国签订的建交条约《日清修好条规》。在这份条约中,所有有关权力、义务的约定,都是双方性的,诸如中国开放某几个城市向日本通商,给予日本在这些城市的领事裁判权,同时日本也要对等地开放几个城市给中国通商,中国人在这些日本城市也有领事裁判权。


所以,把《南京条约》和其补充细则割裂为是两个不同的文件,属于是不懂法的观点。而根据《南京条约》签订后,清王朝通过对外通商,获得了商业利益,就罔故这份条约中的不平等性质,更是片面曲解历史。

9

我个人认为,是个不平等条约。

但不是主要构成国破家亡,是国门被枪炮攻破,但攻破国门后,又改变了什么呢,亚洲日本不同样被美国佩里率舰队攻破吗?

为什么日本就可以倒幕运动,实行全面开放,实行明治维新变法,危机本身是有危险也有机遇,日本就能短短几年实行君主立宪制,向近代强国全面学习,国体也彻底改变了,成为亚洲强国,值得深思的问题。

为什么大清又无动于衷,雷打不动的,旧的体制照常运转,没有触动根本性的国家体制变革。

直到二十年以后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后,才有所变革,但仍然不肯从体制改革开始,从全面开放,到全面学习,甲午战败后才有公车上书,才有六君子变法,历称百日维新,但最后还是被镇压杀头。这是为什么呢?

六十年后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又改变自己多少。

可怕的是面对危机来了,视而不见,奉行驼鸟策略,不愿意去凤凰涅槃,火中重生。


10

我不知道提问为什么会提这样的问题。见过太多翻案,但如果是为这个条约洗白的话,那太不应该。

所有的城下之盟的条约都是不平等的。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朝战败。在南京静海寺谈判并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南京条约》。

你看一下连签约的地方都在英军军舰上,你说一下这条约是公平吗?,最大的耻辱就是割地,香港归英国。赔2千1百万银

估计作者说这条约打开了清朝二百多年的闭关锁国,推动中国进代化,客观上是这样,但你并不能因此说这条约好。这是典型的出奴学说。奴化学说,慎重,慎言。

《南京条约》是耻辱条约,城下之约,肯定不公平无需争议。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