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三毛与与年近八荀的王洛宾是什么关系?他们到底是怎样的感情?

三毛与与年近八荀的王洛宾是什么关系?他们到底是怎样的感情?

2020-09-25 11:20阅读(61)

三毛与与年近八荀的王洛宾是什么关系?他们到底是怎样的感情?:1991年1月6日,三毛自杀后的第二天,王洛宾在日记本上写下一段话后,就扔掉笔失声痛哭起来。三毛

1

1991年1月6日,三毛自杀后的第二天,王洛宾在日记本上写下一段话后,就扔掉笔失声痛哭起来。

三毛的死,为何会让这个78岁的老人如此失态?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三毛死后,向来注重养生的王洛宾突然开始日日将自己浸泡在烈酒里,表面看,他是想靠酒精麻醉自己,实际上,他却是想借助酒精慢慢自杀。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早点见到三毛,告诉她他心里的真实想法。

在那遥远的地方

时光回到1988年,这年,民族音乐家王洛宾的一首民谣《在那遥远的地方》传入台湾。这首旋律优美婉转的歌儿在打动无数人,奠定王洛宾“西部歌王”身份的同时,也为他吸引了一位特殊女子,没错,这个女子,正是文学家三毛。

此时的三毛是孤独的,毕竟她的丈夫荷西已经去世十年了。她甚至感受到了寂寞,对,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太久,她渐渐已经不能再记起荷西的模样,而只能靠那些所谓的“通灵术”来和荷西沟通。因为思念成魔,三毛的精神甚至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得不靠“快乐药(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来缓解。

当这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无意间飘过三毛耳边时,三毛当即就热泪盈眶,在这首歌里,三毛听到了感动,听到了对爱情的渴望……这首歌,甚至唤醒了三毛即将沉睡的灵魂,荷西死后,憧憬热望第一次在她的身体里升起。“这首歌是谁写的”?三毛眸子里闪着光。

实际上,在还不知道作者是谁时,三毛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去见《在那遥远的地方》的作者。三毛感觉出来了,这首歌的作者,和她走着某种说不出来的神合,这神合,一般人不会懂,那是灵魂的契合,那是一种超越凡尘的强烈共振。

三毛决心做的事,就是再难她也会努力做到,不然,她怎么对得起“三毛”这个名字呢?但见这首歌的作者,对于彼时的三毛来说,的确有些尴尬。到此时为止,三毛仅仅知道他叫王洛宾,其他的一概不知。但没关系,人说,只要你释放出持续且强烈的愿望,老天总会帮你扫清一切障碍,把你想要的带到你眼前。

1989年,作家夏婕在新疆访问王洛宾后,发表了几篇关于他的文章。看到这些文章的三毛,欣喜若狂。她急切的去寻找夏婕,并向她讨要了王洛宾的联系方式。就这样,她和他之间的连接线:搭上了!

之后的日子里,三毛每天都在盘算着,自己如何才能见到这位梦中情人一般存在的人物,尽管此前她从来就没见过他。这一切,在常人看来不切实际的近乎幻想般的存在的,在三毛眼里,却是另一副模样。“我一定会马上见到他,我们还会发生某种不可思议的关系”,三毛在心里笃定。因为,早在他的歌里,她就与他契合了,而灵魂的契合,有时候,似乎从来不需要凡尘的介入,对,这就是三毛的想法。

青春舞曲

1990年4月,三毛通过各种努力,报名参加了大陆旅行团。在彼时,台湾同胞来大陆虽然已经开放,但是困难重重,因此三毛的这次大陆之行就显得格外珍贵。可是,她却把这难得的大陆之行,完全献给了王洛宾,毕竟王洛宾是她朝思暮想700日夜的人。

当飞机抵达乌鲁木齐,三毛匆匆告别旅行团,去了一个地方:王洛宾家中。在这之前,她甚至没和他打过招呼,也没征求过任何意见之类。凡尘的这一套,她和他都不会在乎,她想。4月16日,三毛第一次见到了王洛宾,在王洛宾家中,她为他演唱了自己的歌曲《橄榄树》。

事情发展到此,都证明三毛并没有看错王洛宾。三毛欣喜地把王洛宾介绍给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而王洛宾则带着她马踏天山、横扫荒漠,领略了天山南北的异域风情。

三毛的心中充满了感动,这是荷西去世之后,三毛第一次如此敞开心扉。这次见面,她真的为他倾倒了,这里边包含了太多的情愫,甚至连三毛自己都说不清,她只是觉得自己与这位老人心是相连的。

两天后,三毛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王洛宾,可她的心却留在了大漠,留在了天山,留在了王洛宾那里。回到台湾之后,三毛立即提笔给王洛宾写信,信中满是三毛炽热的情感。

永隔一江水

仅仅两三天的相处,就把真心交付,这很三毛!但面对这样一份感情,王洛宾却犹豫了。一辈子写了那么多情歌的王洛宾,又怎能不知道三毛信中表达的意思?可王洛宾此时已年近八旬,我想如果他再年前二十岁,必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接受这份爱恋。可他没有这个机会了,时光老去,不会再来。

“君生我已老”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啊,再美好的灵魂契合,也不可能完全不顾世俗吧。况且,三毛曾经历过如此多的苦痛,倘和他一起,几年后,不就又是新一轮的生死别离么,这个善良美好的姑娘,不应该有这种结局,她在尘世,理应有更好的归宿。王洛宾这样想着,忍痛提笔为三毛写了回信。

王洛宾不仅写信婉拒了她,还故意延缓书信往来。可一往情深的三毛毫不顾忌,两人都经历了大风大浪的情感波折,三毛又岂能不知王洛宾的心中所想?感情嘛,就要有一个人主动一些,三毛从来都不是畏手畏脚的人。

第一次见到王洛宾的五个月后,借着为电影《滚滚红尘》修改剧本的机会,三毛来到了北京。这一次来大陆,三毛带来了自己的生活物品,她打算在大陆多待一些时间,原因嘛,自然是为了更加接近王洛宾。完成编辑工作之后,三毛匆匆赶往乌鲁木齐。

这一次,三毛彻底抛开世俗的眼光,大摇大摆地住进了王洛宾家中。她穿着他喜欢的衣服,为他洗衣、做饭、唱歌、游玩,他时刻陪伴着她。如果没有年龄的限制,他们真的很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侣啊。

即便如此,王洛宾依旧没能放掉世俗的眼光,他心中的顾虑太多了,这些世俗的东西,击碎了他的勇气。


三毛看出了王洛宾的犹豫纠结,人世间再没有比一番真情被生生拒绝更让人痛心的了。半个月后,来时义无反顾、满怀期盼的三毛也开始有了撤退的心思。王洛宾始终是和她不完全一样的凡尘,他心里有管顾……

爱,真爱,从来都是不管不顾的,这点三毛清楚,王洛宾也清楚。说到底,王洛宾对于三毛,终究离爱还差一点点。这一点点,就是三毛和王洛宾此时的距离,这也是尘世间所有并不真心相爱情侣之间的距离。这一点点,不能再由作为一个女人的三毛去够了,她也够不着。

三毛是通透的,对于感情,她从来深情却不痴缠。于是,三毛拖着她的旅行箱,离开了乌鲁木齐,离开了王洛宾。临行前,她的心情如手中的皮箱一样沉重。来时,因为揣着一颗热心,她是何等轻巧,如今归时,哎!可叹,荷西走后唯一的一次心动,就这样被无情扑灭。

1991年,在离开王洛宾之后不久,她在医院用丝袜吊颈的方式,自杀身亡。

流浪与橄榄树

三毛死了,不,她是去流浪了。正如她笔下的《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 流浪 。还有 ,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橄榄树……

心,无处栖息,灵魂,无处安放。于是,只能流浪,注定流浪。

三毛去流浪后,王洛宾在家中为她设了一个小小的灵堂,那是三毛生活过的屋子,如今物是人不在,个中滋味,只有王洛宾才能体会到吧。

你走了,人间就冷了!直到三毛死时,这个男人才恍悟,终究是自己错了。“后悔吧!后悔安慰不了她的在天之灵!实际上后悔又是在责备自己。”王洛宾攥着深情懊悔苦痛,在日记里写下这一字一句。

但这些,三毛却永远也看不到、听不到了。爱情,有时候就像戈多一样,永远都等不来。他们两人的爱情,却永隔一江水。


2

我并不是想贬低三毛,只是实事求是地说说自己的看法。三毛小时候就有点叛逆,学习不好,和父母的关系也不是太融洽,尤其是和她的父亲关系不够融洽,因为父亲对她的要求很严格。三毛的性格偏男性化,喜欢冒险,不要束缚。长大以后,逐步离开父母,独自闯荡。她不爱学习但喜欢读书,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后来向报纸投稿,主要是散文,逐步走向写作之路。三毛的性格,从小我就有点野性,喜欢独处,有点尖锐和偏执。她的这种性格,有真诚率真执着的一面,也有热烈激烈强势的一面。说到她对王洛宾的爱,不能说不是真挚的,但是也绝不能说是成熟的,深思熟虑的。她的爱偏于理想化,精神成分更多,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有飞蛾扑火的热烈。也因为如此,她的爱,在柴米油盐面前不堪一击,在现实生活里无处安放。因为太过感性,直白,锐利,她的爱也是那么的沉重,给人以压力,有种透不过气的感觉,能承受如此之爱的人,也需要与她一样的直率性情和浪漫情怀。如果假以时日,如果逐步培养,或许寻得真爱,可惜的是,她急于求成,爱就是爱,来得急如潮水,汹涌澎湃,激情似火,烈火烹油。王洛宾深受传统文化的滋养,谦谦君子,爱的从容不迫,要就不爱,爱就地老天荒。正因为慢热,王洛宾爱的持久。正因为激烈,三毛的爱缺乏韧性,经不住挫折,来得汹涌,退的也快。两个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人,只能擦肩而过。有遗憾吗?有。两个人不爱吗?爱。这不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时间问题,是家教,阅历,学养,性格等等因素的不具备造成的。今生他们俩未得善果,但愿来世携手来一场心灵契合的爱情,为人间来一段美好姻缘,把今世的缺憾弥补。愿两个好人,灵魂安息!

3

三毛和王洛宾的故事,曾经有一本书写的很详细,三毛到新疆与王洛宾见面,是奔着与他一起生活去的,她爱王洛宾,想与他一起创建未来的新生活,这是作家的生活素材的需要,和创造激情的需要,当然更是三毛感情空巢,需要更多的爱来拯救的需要!

年龄的差距虽不是最根本的障碍,但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尤其是生活环境的差异,还是会明显的存在两人之间,有人说四十岁以后新认识的朋友,很难深交了,虽然说的偏激,但也切中要害,互相最精彩的人生毕竟是错过的,又能强求什么了!

最终,由于认知的差异,让两人产生误会,书中写都,三毛把自己幻化成遥远地方的一位好姑娘,希望王洛宾也给她写这么一首曲子,但这种创作的冲动,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另外,三毛单方面的想成为王洛宾心中那个唯一,至少是现在的唯一,要求他摘下卧室前妻的照片,因为他们之间有儿子,或许还有其他的想法,王洛宾没有同意,引起三毛误会,认为我愿意为你抛弃一切来找你,你为我舍弃这点都不行吗?王洛宾是个男人,虽也喜欢三毛,但被人家冤枉和强迫的事总伤及自尊,随着三毛私自摘下的照片又被挂上,预示着他们的感情之舟也搁浅了!

或许这是大陆和台湾长期接受不同理念的缘故,对感情和生活都是如此,经管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人,对音乐和文学有巨大的贡献!但毕竟是人,也总有局限性!但两人都是真性情的热血男女,只可惜老天在感情上让他们欠点火候,最终留下的是遗憾!

4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不断用皮鞭轻轻敲打我身上。王络宾旷世情歌大师等待三毛的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了梦中橄榄树。

音声相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王络宾与三毛是大白若辱的情人关系。艺术家创作灵感来源于食色,性也。无色也就无灵性。

男女之色,色在饮食男女就是肉体,就是两岸猿声啼不住。在王洛宾与三毛精神世界中的色已经轻升状态,就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道德经的描述轻舟已过万重山就是挫其锐,和其光,同其尘。一样精神上的感应。

道德经里欣赏的王洛宾与三毛的道隐无名: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常德不离,乃归于婴儿。王洛宾与三毛关系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婴儿状态。

缘份不尽,王洛宾与三毛下辈子还会相见,但艺术讲独立精神,夫妻就是下辈子也不可能成为,两人个性都很强,所以收笔于精神上的王洛宾与三毛两情相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凡是有华人的地方,也一定传唱着王洛宾的西部情歌。

王洛宾是一位人民音乐家,他一生搜集、整理、创作了一千多首歌曲,尤其是《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等经典作品无人不知,他被誉为西部民歌之父。

三毛是一位台湾女作家,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奇女子,是一个追求精神和灵魂的人。

小学时,她在作文《我的梦想》里写道:“长大后,我要做一个拾破烂的人,这样不但能呼吸新鲜空气,还能在大街小巷到处玩耍。”老师叫她重写,她又改成“做一个夏天卖冰棍,冬天卖烤红薯的小贩。”如果是平常小孩,那就是在气老师,可是她却写出了对自由的向往,希望无拘无束的生活,但同时考虑到要有一点生活来源。

三毛出生于1943年,王洛宾1913年,两人相差整整30岁,俩人除了祖籍都是浙江,都是用灵魂创作的外,在1990年之前,并无交集。

1990年,三毛从媒体上看到了有关王洛宾的报道,为他坎坷的经历和采集民谣的精神所感动,决定到新疆拜访王洛宾,4月16日,三毛采访了王洛宾,回到台湾后,三毛将采访整理成《中国西北民歌之父》一文在台湾发表,继而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写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找到了原作者》,一石激起千层浪,王洛宾的大名迅速蜚声海内外。

从5月到8月,三毛给王洛宾写了15封信,其中不泛表达了爱恋之情,称呼也有您变成了亲爱的,但恐怕这只是三毛的一厢情愿,也许王洛宾考虑到自己的年龄,并没有给予积极的回应。

8月23日,三毛再次来到乌鲁木齐,这次她住在了王洛宾家,虽然王洛宾给了三毛很好的招待,但77岁的他,无法接受激情四射三毛的爱,因为他知道,一旦接受会给三毛再一次带来丧夫之痛。

1991年1月5日,离开王洛宾的第121天,三毛选择了上吊自尽,英年48岁,到底是为爱情还是为身体所困?不得而知,所以也不能妄下定论。

要论他们的关系,应该是仰慕者和被仰慕者之间的关系,因为是三毛去新疆找的王洛宾。应该是追求者和被追求者的关系,因为王洛宾讲的很明白,自己是一顶破雨伞,已不能为他人遮风避雨。至于谈到他们的感情,有互相欣赏的知己之情,有王洛宾对三毛的感激之情,有三毛的单相思之情,唯独没有恋爱之情,因为恋爱是双方的,没有恋爱也就不存在情侣,也许我的判断不怎么正确,还望大家评论。

谢谢阅读

6

在此仅推测一下。个人之见。绝无对王洛宾和三毛的不敬。

作家三毛应该是个非常感性的人。非常、非常的感性。

她对传奇人物王洛宾先生的人生经历感到很惊讶、很崇拜、很向往。

甚至或曾有灵动一刻她觉得自己就是毡房里的那个好姑娘。

当她见到王洛宾时,有一种朝圣的心情。

而且彼时三毛孤独寂寞。

而王洛宾先生也是一个感性的人,一生可称是多情、坎坷。

上了岁数的王洛宾或更感孤独寂寞无人和鸣。

一种难以描述的情感或曾真的在两颗孤独寂寞多愁善感的心灵中碰撞出火花。

但王洛宾终于因为种种原因而理智自惜,没有放任情感。

而三毛也终于因为种种原因也不再像年少时的不顾一切。

所以二人终于留下了一段美好的暧昧传说。

7

三毛与王洛宾是互相爱慕、互相欣赏的关系。他们一生虽见过不多的几次面,但有种会面就如故人,毫无芥蒂。


三毛在少女时代就是王洛宾的粉丝,那时候她就非常喜欢听王洛宾的歌,尤其《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曾经打动过无数人的心。也激发了三毛那颗热爱流浪的心,无限祈及未知的远方。

1989年,作家夏婕在新疆访问王洛宾后,发表了三篇《王洛宾老人的故事》,三毛看到之后,异常兴奋,立即索要了王洛宾的联系方式。

随即三毛在朋友处了解到关于王洛宾的生世和所有经历的坎坷,妻子病逝,他孤苦的一人苦守在新疆,却一直没有放弃他所热爱的音乐,依然在展转各地,不辞辛劳的搜集整理民间歌摇。每日坐看夕阳西下,弹一曲音乐给已逝的太太听。

当三毛听完关于王洛宾的故事后。尤为感动,对王洛宾产生的浓厚的兴趣。她说:“这个老人太可爱了,她要立刻写信安慰他,她恨不得飞到新疆去看望他。”

三毛与王洛宾的开始就是这么一种神交,冥冥之中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把这两位相隔万水千山的文化人拉到了一起。


三毛是个非常重情义的女子,在现实生活里,她从没遇到过一位象王洛宾一样信守爱情,以爱为信仰的人,当她了解王洛宾后,大喜过望,如遇知音。

于是,她真的就给王洛宾写信了。而且通过种种努力才参加了大陆的旅游团。

1990年4月16日,到达乌鲁木齐的三毛没有随团去参观名胜风景,而直奔王洛宾的住处,王洛宾正独自一人在家。看到这位长发美女作家,王洛宾也是惊艳到了。

三毛说明来意之后,两人如故友相见,长谈互慕情致。甚是相见恨晚。

她为他唱了自己的代表作《橄榄树》,异常动情。

他为她唱了《高高的白杨》爱断情殇。

从些两人的交往便真正的开始了。


三毛和王洛宾分别在台湾和大陆媒体上发表了赞美对方的文章。并且开始了鸿雁传书,千里寄情。短短的三个月间,三毛给王洛宾写了15份信,可见,三毛真的是对王洛宾动了情念。

然而,王洛宾面对三毛的执热和真诚却有点招架不住。或许他从未见过象三毛这样率真又坦诚的女子。王洛宾也不是心无波澜。但他还是以国人克已复礼的方式拒绝了三毛。他从内心逾越不了那道现实的鸿沟。他给三毛回信写道:“他就象萧伯纳的那把破旧的雨伞。”

三毛回信说:“你好残忍,让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但是,三毛还是再次来到王洛宾家,这一次本来是要长住的。他们二位本就是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怎么可能不引起媒体的关注呢,在关于采访事情上,两人之间出现了一些不愉快。王洛宾也考虑到自己本就是位行将就木的老人了,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最后,三毛不得不暗然离开。

三毛在回到台湾121天后死于医院。王洛宾听到噩耗,悲痛不已,没想到自己善意的拒绝,却从此天人两隔。此时悔已晚矣。王洛宾写了了最后一首情歌《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

可惜,三毛已经听不到这情深似海的呼唤了。。。。。。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8

三毛是一个活在自我世界充满梦幻的女子,一首歌让她憧憬,但生活就是现实,王珞宾一个老人,他不会象荷西那样宠爱三毛,也满足不了三毛的幻想。真实的情况怎样,不太清楚,但象三毛这样的女子,这个结局正常,生活不可能永远是童话

9

评价文人,必须有若干标准。首先要看是否有利于国家、民族和广大人民?是否有利于新兴文化的健康发展?其作品是否为广大人民所喜爱,这是鉴别文艺作品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

王骆宾是音乐人,主要成绩是收集整理了若干民间歌曲,使那些局限于某些地区的民歌民谣得以发扬光大,登堂入奥,成为经典。这份成绩是相当不错的,所以,有好事者美其名曰:“西部歌王“。但仔细想想,即使王骆宾不去收集整理,民歌民谣仍然会传唱存在,因为所有的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是深深地生发扎根于民间的。总会有人发掘利用,使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正好这个人是王骆宾而不是别人。于是,过分夸大王骆宾的价值,是不公平的,也是无效和无用的。当代著名作曲家有洗星海、聂耳、贺绿汀、李叔同等,还有刘天华、华彦均、马思聪、成钢……。在中国音乐家排行榜上,王骆宾或许不可以被忽略,但无论如何都进不了一流音乐家的花名册。

至于台湾女作家三毛,好事者唯一可拿出来炫耀的,无非是女人的细腻与柔美。2011年北京十月文学社出版了《三毛全集》,全集共11本作品。严格来说,只有10本,因为有1本是书信集。三毛作品,无非现代叛逆女人的唠叨与细锁,既非宏大叙事,亦非社会脉博。凡是稍有深究历史社会及人性本源之心的读者,决不会看重它们。相比之下,古今中外有太多的经典名著读不完,三毛的书,扫一两眼足矣!无聊之徒,无能之辈,酸腐文人,或以为圭臬,其实也不过枕边厕后,饭后茶余,消遣的玩艺。说到底,三毛只不过是个三流作家,甚至比抗日战争期间,避战祸于香港,编侠义故事混饭吃的查良镛差多了。人民的取舍和时间的淘汰才是终极裁判。任何吹捧也都是无效的和无用的。

袁子才《咏苔》诗云: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可作为王骆宾与三毛价值形象的定位,而无他矣!至于他俩人的私人关系,只有狗仔队们津津乐道,贤人正士皆不屑于与闻,夫复何言?

10

飞花《作娟悟语》谢邀。~他们当然是不折不扣的恋人关系了!毋庸置疑。因为喜欢三毛作词的歌曲橄榄树(有英文版也好听)和她的文学作品撒哈拉沙漠,所以对她比较关注。再加上舆论也是抄作不断,由不得你不看。三毛的传奇经历比较特殊,她是一个敢爱敢恨,对爱情执着追求,又浪漫又大胆的女人。

爱情是即甜又苦的双刃剑!你接受了甜的美好,你也要接受苦的烦恼。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三毛爱上王洛宾的经过。王的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歌曲问世之后,响彻了大江南北,也传到了台湾三毛的耳朵里。初听时就有感觉和感动,好象有一根爱情的弦拨动着她敏感的神经。我行我素的爱情观使三毛下定决心,一定要认识这位作者。她隐约感到她和作者之间,一定有某种精神上的契合!

一九九零年三毛和表弟结伴同行来到大陆。大胆的三毛扣响了住在乌鲁木齐王洛宾的家门,就这样他们相识了。第一次见面三毛为他演唱了歌曲橄榄树,他们在一起共同游览了天山的美丽风光。第一次见面后的5??个月,三毛借着滚滚红尘修改剧本的机会,来到了北京,并带着生活用品,完成编辑任务后,匆匆赶到乌鲁木齐,这次直接住到了王的单身寓所。她穿着他喜欢的衣服,为他做饭洗衣,唱歌,他们是心灵契合的情侣呀!然而王洛宾还是犹犹豫豫,不能抛开世俗的眼光纠结不决,不得不承认由于年龄的差异,他们是有代沟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王洛宾辜负了三毛炽热的情感,但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拒绝怎能不令三毛痛心疾首!写到这《甄环传》里面的一句歌词从耳边滑过:古今痴男女,谁能过情关?甄嬛过了,而三毛被挡在门外,才导致这样的结局!世间这样一腔热血和真情被生生的拒绝了怎不令人心生痛楚。悲哉!痛哉!但王洛宾的理性拒绝,可能他没有想到自己内心深处是爱着三毛的。在这段时间里,三毛感觉到王洛宾和她保持距离。但她还是浪漫的多情的,临走时她把粉红色的发卡,嵌入了王洛宾的吉他而离开了这里。

三毛那样一个自爱又自尊一个人,感情丰富到了了极致,又患有抑郁症。她想不明白他们第二次见面时媒体是谁请的,这样的大张旗鼓使三毛始料未及。她不高兴,媒体的事情是他们中间的隔阂,到底是谁请的?也许她误会了!是不是王洛宾的安排谁也说不清。反正三毛不喜这样炒作。对王失望到绝望。这种事情不能说谁对错,也许各有个的无奈和不得已吧!

什么叫真爱,什么叫永恒的爱情,这个很难讲,有时那就是颜值相当,年龄相仿门当户对的匹配游戏。王洛宾面对这样一位勇敢妩媚的女子,若即若离确实伤透了三毛的心,高兴而来拜兴而归。心里的一团火从头浇到脚,来了个透心凉。她的决绝令人唏嘘。值得吗?说到底她还是承受不了王洛宾不爱的烦恼,丢了卿卿性命。面对这样一个有才华而又面容娇好的女子,不敢十分投入的人这样做值得吗?

这种飞娥扑火般的爱情,来得这样炽热,这样不顾一切,使王洛宾有点不习惯,有点招价不住,他不得不考虑世俗,也许他对三毛的爱并不对等,就看你一眼,但爱就差那么一点点!之所以犹豫,之所以故意冷落,都源于年令和社会环境的不对等!王若当断则断也许会好些,这样不温不火,不冷不热,就等于把三毛推入了苦难的深渊!绞杀她那如火如荼的爱。

三个月后,一九九零年十二月三毛给王洛宾写了最后一封信,告诉他自己已订婚。一个月后三毛在一九九一年一月五日结束了她那尚还年轻的生命。王洛宾听到消息后,感到深深地自责,但斯人已去,为时已晚。传奇加传奇的爱情故事嘎然而止,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唏嘘和感慨。王洛宾写出了《等待一寄给死者的恋歌》,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出,王洛宾此时才深深体会到自己对三毛那深深的爱意和眷恋,但为时已晚,斯人已去。此后每每在饮酒中度过余生。

三毛觉得自己千里迢迢,不,是万里迢迢地送上门来,却得到了这样的对待,太伤自尊了,太没面子了,有何颜面再活在世上,干脆找荷西去算了!于是这世上少了一名才女,多了一名为爱殉情的痴情女子。这都是抑郁症惹的祸!王洛宾是不是导火索也未可知?三毛是不是这么想的只有天知道。不得不说三毛文学上是成功的,但在爱情的问题上是失败的,幼稚的,天真的。这是我的看法。(文/顾作娟),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