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17万土尔扈特人东归回到中国,剩下那些留在俄罗斯的后来怎么样了

17万土尔扈特人东归回到中国,剩下那些留在俄罗斯的后来怎么样了

2020-09-25 11:02阅读(61)

17万土尔扈特人东归回到中国,剩下那些留在俄罗斯的后来怎么样了?在今天的新疆,住着一群蒙古族人,他们是在清朝从伏尔加河归来的同胞,这可以追溯到历史上著名

1

留在伏尔加河的土尔扈特人成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俄罗斯联邦一部分,“卡尔梅克”即为留下来的意思)。面积7.6万平方公里,比重庆(8.2万)略小,和俄罗斯的库页岛面积一样大;

当地人讲卫拉特语(蒙古语的一种),信奉佛教(喇嘛教),也成为欧洲唯一信奉佛教的地区。

卡尔梅克共和国人口约30万,其中卡尔梅克人约18万人,占共和国人口53.3%,俄罗斯人接近4成。

(中国的土尔扈特人有大约十万,大部分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少部分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省,大部分仍从事畜牧业。)

当地资源以石油天然气较丰富,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俄平均水平。


*

渥巴锡汗率领大部分土尔扈特人东归后,为了阻止剩下的土尔扈特人逃走,叶卡捷琳娜二世废除了卡尔梅克汗国,将所有权力归入阿斯特拉罕省。

留在俄国土地上的卡尔梅克人成为沙俄的附庸和炮灰,多次被迫派出青壮年组成的骑兵去为俄国打仗,如拿破仑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和多次俄土战争。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逐步放弃了游牧生活选择了定居,建造了房子与庙宇取代蒙古包。

1865年,卡尔梅克人在定居地建造了埃利斯塔城

1917年俄国革命之后,埃利斯塔成为了卡尔梅克共和国的首都。

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卡尔梅克人因为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农业集体化政策而在俄国内战中加入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将军与安东·伊万诺维奇·邓尼金将军的白军,与红军作战。

苏维埃政权严厉惩罚留下来的卡尔梅克人,处决了10000人。

奥卡·伊万诺维奇·戈罗多维科夫(Ока Иванович Городовиков,1879一1960),卡尔梅克人,骑兵第一集团军元老,苏联英雄。 苏俄内战时,曾率领卡尔梅克骑兵保卫彩察里津,立下大功。

1920年底,苏俄内战结束,卡尔梅克骑兵团解甲归牧。

作为感谢,苏联在伏尔加河下游卡尔梅克人聚集地成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州,并将大量叛乱哥萨克的牧场和牲畜划归卡尔梅克蒙古人。

1935年,自治州升格为卡尔梅克共和国 。

在20世纪20-30年代,卡尔梅克已成为苏联重要的牲畜供应基地,大约10万名蒙古人(包括卡尔梅克人)在红军中服役,有些还当上了高级军官。

在苏联时期,苏联大搞集体化,由于蒙古人视马匹为生命,所以卡尔梅克人坚决不同意马匹上交,经组织过骑兵进行反击,结果被苏联镇压。

二战时,许多卡尔梅克人加入苏军,抵抗德国的侵略,参加了如如基辅战役、莫斯科战役等,一直打到柏林,死亡约2万人。

卡尔梅克人的优秀儿子奥卡·伊万诺维奇·戈罗多维科夫,在1940年重新出山,出任苏联骑兵上将,二战时任骑兵总监,率领蒙古骑兵从黑海打进柏林。

*

在战争中,由于苏军将领指挥失误,使3万多卡尔梅克士兵被俘,一部分被俘的卡尔梅克人参加了纳粹德国组织的军队,并与美军和英军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们因为担心遭到苏联政府的迫害,只要移民美国,居住在在洛杉矶、旧金山、华盛顿特区、纽约和芝加哥等地,约有3200人,信仰藏传佛教。

1942年8月12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攻克苏联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首府埃斯塔那。为笼络当地卡尔梅克人,纳粹废除集体农庄,将土地和牲畜“还给”蒙古人,并许诺蒙古人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

最终,卡尔梅克三名长老归顺了德国,并组建第103蒙古营和2200名卡尔梅克人组成的“多尔蒙古团”,主动帮助德军司令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元帅作战。

蒙古人投靠纳粹的消息让斯大林大怒。他于12月27日发布命令:撤销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卡尔梅克人为“叛徒民族”,并将12余万卡尔梅克人(参加苏联红军的除外)强制流放到西伯利亚和中亚。

直到赫鲁晓夫上台才给卡尔梅克人平反,卡尔梅克人才得重新回到家园。

1958年,从西伯利亚回归的卡尔梅克人重新建立了卡尔梅克共和国,隶属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现在俄国境内的卡尔梅克人有18万多人,主要居住在卡尔梅克共和国,以及周边的阿斯特拉罕州、伏尔加格勒州、罗斯托夫州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

苏联解体后,卡尔梅克共和国又隶属于俄罗斯联邦。

卡尔梅克人共和国在俄罗斯联邦中的位置,黑圈中。


卡尔梅克共和国大图


卡尔梅克共和国和俄罗斯最东端的库页岛面积一样大。

*

*

有意思的是,列宁的奶奶是卡尔梅克人!

列宁的祖父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乌里扬诺夫是一个穷裁缝。他在位于伏尔加河(蒙古语称额金郭勒)流入里海入口处一个叫阿斯特拉罕的小城市与一个卡尔梅克蒙古台吉的女儿安娜·阿列克谢耶夫娜·斯米乐诺娃结了婚。

据卡尔梅克蒙古人达巴嘎考证,列宁祖父的母亲也是蒙古后裔鞑靼人,所以给儿子娶了一个蒙古姑娘。

列宁出生地辛比尔斯克市

1870年4月22日列宁出生在俄国辛比尔斯克省辛比尔斯克市(现乌里扬诺夫斯克州辛比尔斯克市)。但是他的祖籍是额金郭勒下游的海滨城市阿斯特拉罕,一个卡尔梅克蒙古人聚居的小城市。

文献记载:在十月革命期间,有位卡尔梅克蒙古人到列宁住处拜会时,列宁用奶茶招待他。他奇怪地问列宁:“您怎么会喝这种茶?”

列宁微笑的地告诉他:“我奶奶是卡尔梅克蒙古人,所以我们家都有喝奶茶的习俗”。

从此,列宁有卡尔梅克人血统的消息传遍了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

少年时期的列宁

列宁身上具有东西方的民族特点,与蒙古族有着亲缘关系。

他的鼻子很扁,宽宽的颧骨,外斜视眼,身材很宽很粗壮,但比较短。这就是蒙古人具有的特征。


列宁的妹妹玛丽亚

列宁的妹妹玛丽亚·乌里扬诺娃在描述列宁时说道:“他在体格上承继了父亲的身材、高颧骨、脸型、蒙古型的眼角、略为向上的眼睛和宽阔的前额。”

卡尔梅克蒙古人为纪念着这位伟大的家乡人,在卡尔梅克共和国首都爱利斯塔市(蒙语意为有沙子的地方)中心广场上竖起列宁的雕像,为自己的故乡出现轰动世界的顶级人物而骄傲。

2

土尔扈特人东归被称为是18世纪最伟大的长征,借用英国作家德昆赛的一句名言:“从有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的鞑靼民族跨越亚洲无垠的草原东返祖国那样轰动于世界和激动人心的了”。并不是笔者忘记了使用标点符号,而是作家原本就没有停顿。用一口气去说一句话,足见其汹涌澎湃的内心。土尔扈特人的豪迈壮举在外国友人心中尚且掀动如此波澜,更别说会令那个远在东方翘首以盼的大清国多么的悸动。因此,我们有必要掀开尘封的历史,再次感受土尔扈特人演绎的那段荡气回肠的峥嵘岁月。

土尔扈特人的前世渊源

寻根问祖,土尔扈特人的祖上是蒙古人。1368年,明军进攻元大都(今北京),元惠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弃城而逃,标志着元朝统治中国历史的结束。随后,朱元璋又对残元势力发动了数次打击,并且先后在辽东、山西、漠南、嘉峪关外及哈密设置了蒙古卫所。

至此,一条行走在长城脚下,并与或其相伴而行,或遥相呼应,东西绵延数千公里的防御体系形成。中原的繁华已经是蒙古人遥不可及的旧梦,与他们朝夕相伴的又是那个曾经最熟悉不过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军在呼伦贝尔将元顺帝之孙脱古思帖木儿彻底击败,名义上的北元彻底消失。二十年后,混乱无序的蒙古草原终于形成两大势力,东部蒙古称“鞑靼”,西部蒙古称“瓦剌”。瓦剌在太师也先的带领下重新统一了蒙古,随后挥师南下,剑指明朝。

1449年,明英宗正统十四年,蒙古与明军大战土木堡。战争的结果是,以明朝30万大军几乎损失殆尽、明英宗被俘虏的惨痛代价换来了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后来,经过大臣于谦的巧妙周旋,在将英宗之弟朱祁钰拥立为皇帝不久,原本打算狠狠捞上一笔的也先美梦落空,无奈将明英宗放还明朝。由此又在明朝廷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政变,史称夺门之变。

政变之后,极不情愿做了六年太上皇的明英宗复位,重新执掌大权,而远在草原上的也先却被知院阿刺和丞相特穆尔合谋刺死。由此,瓦剌如一辆负重下坡而刹车失灵的卡车,一路烟尘滚滚驶入不复之地,再也没有挽回颓败的局面。此消彼长,鞑靼一跃成为草原霸主。

明朝末年,瓦剌改名为卫拉特,并分裂为四部,即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杜尔伯特部,伊犁河一带的准葛尔部、塔尔巴哈台地区(塔城)的土尔扈特部和乌鲁木齐附近的和硕特部。不久,准葛尔部迅速崛起,迫使和硕特部进入青藏高原,逼迫土尔扈特部辗转西迁。由此为土尔扈特东归埋下伏笔。

土尔扈特为什东归

东归不是无奈,而是最好的选择。由于不堪准葛尔部的欺凌,土尔扈特首领和鄂尔勒克于1629年率25万部族离开塔尔巴哈台,踽踽西去。最终,越过哈萨克草原和乌拉尔河,在伏尔加下游定居。在邻居巴什么基尔人眼中,土尔扈特部落像一群流浪者,于是被称为“卡尔梅克”,他们的居住地被称为“卡尔梅克草原”。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疯狂扩张的俄国人就打破了卡尔梅克草原的安宁。因为它们把这里视为了一块垂涎三尺的蛋糕,几欲张口吞下。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早有东归意向的土尔扈特四代汗王阿育奇派侄子阿喇布珠尔到内地试探清朝对其东归的态度。不曾想在得到康熙皇帝准许后,阿喇布珠尔在返回复命时被准葛尔部隔断归路。无奈阿喇布珠尔向清朝救援,康熙准许其留在嘉峪关与敦煌之间。雍正年间,他们又迁居到今内蒙古西部一带。土尔扈特人的第一次东归以失败告终。

七十年后,随着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土尔扈特人再次被推入水深火热之中。俄国政府不仅强迫土尔扈特人改信东政教,而且不断征发土尔扈特军人对奥斯曼作战。在接下不堪回首的10年中,近8万土尔扈特人沦为了战争的炮灰。无奈之下,背井离乡近140多年的土尔扈特人终下定了东归的决心,无论前方是刀山火海,他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坎坷艰辛的回归之路:近十七万土尔扈特人踏上漫漫归途,近七万土尔扈特人目断伏尔加河

公元1771年1月17日(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初二),这注定是一个被历史铭记的日子,因为伏尔加河东岸168083名土尔扈特人踏上了东归之路,踽踽前行,而河西岸近七万名兄弟同胞却被本该封冻而没有封冻的河水阻隔。因此,时年27岁的首领渥巴锡只能向河对岸叩首作别,十几万土尔扈特人扶老携幼、掩面哭泣,在被皑皑白雪覆盖的草原上画出一条黑色的长龙,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迈开了铿锵的步伐。

然而,土尔扈特的归途好似末路,雷霆震怒的女沙皇一面派人封锁伏尔加河西岸的土尔扈特人,防止他们伺机东行,一方面派大批军队对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围追堵截,痛下杀手。在经历追杀、寒冻、疾病等诸多磨难后,九死一生的土尔扈特人历时7个月时间,行程一万余里,终于在伊犁河畔的察林河与前来接应的清军会合。让人悲痛的是,当初出发时的17万浩荡大军仅存66013人。他们满脸风尘,衣衫褴褛,形容枯槁,脚上连鞋子都不剩。

东归的土尔扈特人重获生机,乾隆皇帝亲自接见了首领渥巴锡,封其为卓里克图汗,并拨出20万两白银和大量的衣物、粮食、牲畜等生产生活资料,将土尔扈特部落安顿于水草丰美的伊犁河畔。而处于遥远的伏尔加河西岸的土尔扈特人,无时不在寻找和创造着浴火重生的机会。

伏尔加河西岸的土尔扈特人

没有踏上的土尔扈特人被沙俄死死围困于伏尔加河西岸,为了表达对沙俄的不满,他们还参加了反抗沙俄的普加乔起义。起义失败后,土尔扈特人失去了原本就很微弱的政治权力,就连大于五卢布的诉讼案都不可以自行审理。于是土尔扈特人又掀起了新的武装抗议,而且愈演愈烈。沙俄政府为了避免事态恶化,只好又给了土尔扈特人有限的自治权,换取了一定的相安无事。

俄十月时期,土尔扈特人参加了著名的察里津保卫战,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此,苏联于1920年成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州。十五年后,又将自治州升格为自治共和国。二战爆发后,德国入侵苏联,一万余名土卡尔梅克人死于反法西斯战争,基辅与卡尔梅克相继沦陷。令人悲催的是,三名卡尔梅克领导人投降德国,并组建伪了政府,2000多名卡尔梅克子民在他们的威逼利诱之下成为德国雇佣兵。

1943年,苏军取得聂伯河战役后,极“左”的苏军政府将全体卡尔梅克人扣上通敌叛国的帽子,共和国也被撤销,全民族无论老幼都被迁入中亚及西伯利亚地区,就连一些参加过十月革命时的老布尔什维克也不能豁免。为了洗刷“罪名”,无数卡尔梅克人走上了起诉、上访、控告的漫漫历程。

好在经历了15年的调查取证,苏联政府于1958年5月正式对卡尔梅克人做出平反裁定,他们是英雄,不是叛徒。因此,大多卡尔梅克人重新回到伏尔加河西岸故地。同年11月7日,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得到恢复。苏联解体后,卡尔梅克成为俄罗斯联邦中的一员。

总结:土尔扈特人是一个坚强不屈的部族,他们身上流淌着蒙古人沸腾不息的热血,无论是回归中国,还是扎根于异乡,他们都在历史上书写了壮丽的诗章。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3

土尔扈特部是蒙古人的一支,曾经活跃于现在的新疆北部和额尔齐斯河上游。由于屡次受到准噶尔部的欺凌,又无力和这个部落抗衡,于是土尔扈特部的首领和鄂尔勒克带着部落西迁。据统计,离开塔城附近的约有5万户,近20万人。经过两年的长途跋涉和激战,他们终于来到了现在的伏尔加河中下游沿岸的草原。接着,土尔扈特汗国诞生了。其领土东到乌拉尔河,甚至接近咸海的西岸。西到顿河,南到里海北岸,北到萨拉托夫。这个汗国,距离莫斯科特别近。

1630年,土尔扈特人来到了伏尔加河中下游附近,接着度过了10年安定快乐的时光,并且建立了汗国。但是沙俄很快实行限制土尔扈特人通商和游牧的政策。接着双方一直交战,土尔扈特人损失惨重,和鄂尔勒克和他的几个儿子都战死了。和鄂尔勒克的儿子库尔岱青继承了汗位,为了生存他被迫向沙皇表示臣服。随后他不断发展生产,繁衍人口,重建军队,使得常备军达到了8万人。他的后代则一边和沙俄的敌人修好,一边派人到北京谒见康熙皇帝,建立朝贡关系。

然而,沙俄利用土尔扈特部的内乱,获得了任命可汗的权力。沙俄一边有意识地在土尔扈特部的辖区内推行东正教,一边鼓励哥萨克人迁徙到伏尔加河流域居住。土尔扈特人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生存条件也日益恶化。1761年,19岁的渥巴锡继承了汗位。次年,彼得大帝的妻子叶卡捷琳娜成为了沙俄的皇帝。沙俄在政治上对土尔扈特部的控制越来越严,同时屡次征召土尔扈特人去和沙俄的敌人作战。据统计,渥巴锡在位期间,沙俄在土尔扈特征兵32次,征牲畜56次。

土尔扈特人先后有至少8万人,死于沙俄和其敌人之间的战争中,大牲畜则死了至少40万头。渥巴锡忍无可忍,但是又无力反抗沙俄这个庞然大物,于是决定了离开,回到故乡。回到现在的中亚地区和新疆北部地区。在这个时候呢,清军已经打垮了准噶尔部,并且对准噶尔人进行了种族灭绝的屠杀政策。土尔扈特人呢,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准备回到故乡,去占领准噶尔人的领地。经过长时间缜密的计划,渥巴锡带着3.3万户约17万人,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大迁徙。

1771年1月,渥巴锡宣布了东归的决定。2月,全军渡过了乌拉尔河,进入了哈萨克草原。在东归的途中,土尔扈特人屡次受到俄军和哈萨克人的围攻和袭击,还有哥萨克骑兵的追击。7月8日,土尔扈特人的先头部队在伊犁河流域的察林河畔和前来迎接的清军相遇。据清军统计,此时的土尔扈特人,已经由17万人减员到66000多人,损失了2/3的军民。至于土尔扈特人的财物和牲畜,几乎损失殆尽。但是清朝人呢,实际上并不信任土尔扈特部,尤其是那些清朝的学者。

1771年4月,乾隆皇帝就已经得知了土尔扈特人东归的消息。经过长期的争论,清朝终于派人去伊犁了解情况。最终,在伊犁将军的要求下,渥巴锡把部下和家属交给了清军照看,自己则带着所有的贵族去承德拜谒乾隆皇帝。事后,渥巴锡被封为乌讷恩素诛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卓里克图汗,跟随他的几个部落首领被封为王。清朝调拨了无数物资给土尔扈特人,包括20多万头牛羊,4万多石粮食,棉布6万多匹,羊裘5万多件……饥寒交迫的土尔扈特人,终于重获生机。

也有统计,说是土尔扈特人还剩下8000多户,合计不到36000人。乾隆皇帝还是不信任这些人,派人将土尔扈特人拆分,并且派出军队和官员驻扎在土尔扈特人的领地中。渥巴锡呢,为了生存,只能选择了忍耐。但是乾隆皇帝并未罢休,他为了防止土尔扈特人坐大,一度命令土尔扈特人由游牧转为务农。后来土尔扈特人恢复了游牧生活,但是也算得上是从此一蹶不振。1775年,在压抑中33岁的渥巴锡去世了。他的部落,则老老实实在新疆地区牧马放羊。

在此后的历史长河中,土尔扈特人多次被清朝征召去平定内乱,先后又有上万人死于新疆的反清起义和反对阿古柏侵略的战争中。1930年,新疆省长金树仁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并且侵吞土尔扈特人的财物。1939年,盛世才继续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废除了土尔扈特盟,改为县。1944年,土尔扈特人被卷入了新疆北部的三区革命。目前,土尔扈特人的后裔主要居住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其余居住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专区和塔城。

至于土尔扈特人东归的时候,由于伏尔加河没有冻住,西岸的一些人没有得知东归的消息。他们只好继续留在伏尔加河西岸,成为沙俄的子民。据统计,这个群体有2万人以上。他们不堪忍受沙俄的高压统治,据说前后陆陆续续有上万人离开,后来和新疆的土尔扈特人会合。留下的人,一直以骑士的身份为沙俄作战。沙俄覆灭以后,他们又被苏联人歧视和欺凌。斯大林时代推行农业集体化,强迫他们务农。他们反抗过,但是受到了斯大林的镇压,无数人被杀。

二战中,苏联大量动员他们去参战,结果有几万人被俘。事后斯大林指责这个部落叛国,将这个部落的几十万人流放到中亚。直到1957年,这些人才得以回到故乡。目前,这个部落的后裔有15万多人。他们主要居住在卡尔梅克共和国,以及周边的阿斯特拉罕州,伏尔加格勒州,罗斯托夫州,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卡尔梅克共和国的面积为7.6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有30多万人,有一半人是土尔扈特人的后裔。至于这个国家,虽然油气资源丰富,但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4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17万土尔扈(hù)特部人举族东迁,被迫离开了伏尔加河下游草原地区。

经过一路的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后有沙皇士兵不断的围追堵截,前则路途遥远、行程万里,土尔扈特人在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克服了难以忍受的饥饿和疾病后,以巨大的民族牺牲(归来时17万人,经过一路的艰难跋涉,最后只剩约4万3千人成功到达伊犁。)最终完成东归这一壮举!或许在壮举之前还应该加上“悲壮”二字!

(土尔扈特人东归故里)图片

土尔扈特部为何要东归了?

  • 说起土尔扈特部东归,我们不得不首先了解这个部古老的部落。

土尔扈特部是古老的蒙古族一部分,部里的百姓大都过着采集渔猎、畜养放牧的草原生活,曾经部落祖上还担任过成吉思汗的护卫。但到了明朝初年,北元势力撤退到大漠地区,后来又分裂为东、西蒙古(明朝称东蒙古为鞑靼,西蒙古为瓦剌),两派势力互不相让、你争我夺、内斗不休。但即便是这样,对于明朝来说,仍然是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特大忧患。

后来鞑靼势力不断削弱,瓦剌逐渐强大。瓦剌首领也先,因向明朝中央邀赏,多慌报1000多号人,被宦官王振识破,只是按实际人数赏赐,引起了瓦剌部落极大不满。于当年(1449年)七月,便大肆扰乱明朝边境,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发生的。

(土木堡之变)明军作战地图

虽说瓦剌部落后来被于谦击退,但这确是明朝历史上干过最受“侮辱”、最“窝囊”的事儿,连皇帝都被别人俘获了,你说这气人不气人、窝囊不窝囊。也先死后,瓦剌部落逐渐衰落,后来整个部落也逐渐迁移至我国西北的新疆地区去谋生(因为是游牧名族,迁徙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到明末清初时,土尔扈特部迫于准噶尔部的巨大压力,西迁至伏尔加河沿岸地区,此时这里还是一块“处女地”,尚未被沙俄占领,也尚未有任何开发的痕迹,土尔扈特人从此在这里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还建立了土尔扈特汗国!

  • 到了18世纪60年代,随着沙俄帝国的扩张,土尔扈特部成为沙俄扩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土尔扈汗王渥巴锡继位,年仅十九岁。沙俄政府看准时机,趁机安插自己内部人员,扰乱土尔扈特直属于汗的最高权力机构———王公议会“ 札尔固”,并强行隶属于沙俄外交部的控制下,以此来分解土尔扈内部力量,所谓的:“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进而驾驭土尔扈特部。

在沙俄与土耳其的战争中,土尔扈特人大量青壮年被抓去当“炮灰”,许多土尔扈特父子,都成为了沙俄在土耳其战争中的“牺牲品”。而且这场“要命”的战争一直持续了21年,导致土尔扈特人从原来的7万帐,到了18世纪60年代,仅剩4万帐左右。

(土尔扈特人东迁图片)

可沙俄政府哪管你土尔扈还剩多少人,它那是铁了心的把你当炮灰,把你往死里整,照这样发展下去,土尔扈特部可能就要面临灭绝的境况了。与其被别人宰割,还不如提早行动,为自己留条后路,从此踏上了举部回归的壮举!

土尔扈特部回归后,清乾隆帝是怎样对待的了?

前边我们提到,土尔扈特人在面临后有追兵,前则路途遥远、前途未知的情况下,以巨大的民族牺牲、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1771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清宫档案《满文录副奏折》这样记载到:“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

可见返回的道路之艰辛,归来时17万人,最终回到祖国怀报的却不到一半。土尔扈特全族东归的壮举,受到乾隆皇帝深深的赞同和认可。1771年10月,在承德山庄举行盛大的土尔扈特部回归欢迎仪式。

乾隆帝下令在普陀宗乘之庙,竖起了两块巨大的石碑,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铭刻他亲自撰写的《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用来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乾隆时期立为土尔扈特部立的石碑)

除此之外,也给土尔扈特部各种经济上的支援,安置他们家属,帮助他们医疗病伤的老百姓。全国各地的百姓也被他们这种“不屈服”的精神感动,也都力所能及、慷慨解囊。可以说,土尔扈特部的回归受到了当时政府和百姓的友好对待和回报!

但未能回来、留在俄罗斯的土尔扈特人,后来生活过的怎么样了?

当时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等高层,决定东归故土时,尽管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但还是被沙俄政府提前知晓,于是土尔扈特部不得不提前东迁,本来早就是打算携带伏尔加河对岸的同胞一同回归故里。但不巧的是,当时正直暖冬季节,河水迟迟没有结冰,为了顾全大局,渥巴锡只好临时决定,先行一步。在这样“机缘巧合”的情况之下,一部分土尔扈特人便留在了俄罗斯。

  • 留下的那部分土尔扈特人,他们受到的待遇,可以说和回归故里的土尔人千差万别!

当时沙俄政府听到土尔扈特人举部迁徙时,便是想尽各种办法、重重设卡阻拦。他们认为土尔扈特人的回归,是对沙皇政权的挑战; 他们的离去,是对沙皇政府的奇耻大辱。所以对待留下的那部分人,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

对留下来的那部分人,沙俄先是牢牢控制,继续征兵,以此来削弱土尔部的有生力量。如有不从者,不是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地区去充当苦力,就是被残忍杀害!

到后来十月革命之后,土尔扈特人(此时称卡尔梅克人),沙皇政府被列宁被推翻,卡尔梅克人建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拥有独立的自治权。

但随着二战的爆发,土尔扈特人又遭受了一次大灭绝。因苏军指挥不当,导致3万多的土尔扈特人都成了俘虏。在这种“莫须有”的叛逆罪名下,二战结束后,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被苏联撤销,卡尔梅克人也被打上了“叛国者”的标签,许多人被再一次强制流放到西伯利亚地区去充当苦力。

直达赫鲁晓夫上台后,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才重修被恢复合法地位,直到现在,曾经留在伏尔加河的那部分土尔扈特人,成立的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非主权独立国家)依然存在。

但已经不在是土尔扈特人一个单纯的人群了,而是混合着俄罗斯人这样的一个大家庭(大概土尔扈特人约占六成,俄罗斯人占四成)。

在这片伏尔加河地区,仍然有着和我们一样的黄皮肤,说着卫拉特语(蒙古语的一种),信奉佛教的亚洲黄种人。

图片来自网络

5

17万的土尔扈特人回归到了中国,剩下的留在俄罗斯的后来怎么样了?其实土尔扈特人的结局都不算太好。当时渥巴锡带领着17万土尔扈特人不远万里回归清朝,而当时在伏尔加河和里海边上的还有种种原因未返回故土的蒙古部落,这些人就留在了那里。当时的叶卡吉林娜二世沙皇在得知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的领导下东归十分生气。甚至对当地还未出走的土尔扈特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杀,并且取消了这些人的所有政治权利,生存环境十分悲惨,从此也成为下等民族遭受欺凌。



其实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东归并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爱国情节。只是俄国不断的向伏尔加河流域渗透扩张,企图控制这一地区的蒙古部落,而当时的蒙古部落已经衰弱,不能像当初一般称雄于此。俄国屡次向他们征兵,并要求其参加对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连年的兵征使得土尔扈特人忍无可忍,但又打不过。渥巴锡领导的吐尔扈特部在1759年得知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并且准格尔地区出现了巨大政治变故,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于是渥巴锡想要率领17万土尔扈特人回到故地准格尔,并在此想要建立一个蒙古汗国,重新复兴大蒙古帝国。在其迁移的整个过程当中俄国都对其围追堵截,使得17万的土尔扈特人当到达清朝境内之后已经所剩无几。



当时的乾隆对于土尔扈特人的东归也是比较重视的,但同时这也是一个难题。当时的漠西蒙古好不容易被清朝打败空缺,乾隆已经对其进行移民,希望加强对此地的控制,并命名其为新疆。但是这一支蒙古部落又在此刻回到此地。对于乾隆而言若是不收,则很可能伤了已经降伏的蒙古部落的心。若是收有实在不放心这些蒙古部落在回迁之后,究竟是自己的助力,还是未来的一方霸主。最终乾隆决定收土尔扈特部,并且给了渥巴锡很高的待遇。但同时不允许土尔扈特部聚族而居,而是穿插到其他蒙古部落以及清政府在此地的移民当中。当时的渥巴锡是坚决不同意的,但是又由于自己东迁以来部落损失过大,没有办法,只得同意。



而这依然没有消解乾隆对他们的戒心,对于土尔扈特部,乾隆直接派遣了各级大臣直接管理。甚至连自制的权利都没有给他们。渥巴锡原本是想要东归,占据蒙古的故地,重新建立汗国,但是最终的这一结果也使得渥巴锡郁闷不堪。而留在俄国的蒙古部落由于其社会地位长时间低下,得不到认可,基本上只沦为沙皇俄国的兵员征收地。直到十月革命以后苏联才在此地建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州,并在1935年升级为自制共和国,解体继续留在俄罗斯联邦。

6

清朝乾隆36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为了摆脱沙俄的压迫,在伏尔加河举义东归,一路上历尽千辛万险,破釜沉舟,以牺牲万余人的代价终于来到了我国新疆伊犁河畔,摆脱了沙俄的追捕,受到乾隆皇帝的接纳,完成了东归的壮举。

土尔扈特部东归可以说是乾隆时期最大的正能量事件,为我国如今的民族多样性和巩固中华统一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虽然土尔扈特部虽然完成了东归的壮举,但是却有一部分人留在了俄罗斯伏尔加河畔。

图:土尔扈特部东归纪念石像

土尔扈特部属于漠西蒙古的一部分,由于在明末清初准噶尔部的崛起,土尔扈特部的牧场受到准格尔部的侵袭和骚扰,甚至两个部落之间数次发生大规模战争,准噶尔部到了康熙时期已经可以和大清王朝相抗衡。

土尔扈特部渐渐不是准噶尔部的对手,所以在公元1628年,土尔扈特部决定西迁,避开强大的准噶尔。在和鄂尔勒克汗的带领下,土尔扈特部翻山越岭,来到了今天的伏尔加河下游,定居了下来。

图:伏尔加河风景

蒙古族人天生强悍,很快便在里海之滨建立了新的汗国,在最繁盛的时期,曾经发展成为近七万帐的强大部落,但是由于后来沙俄的崛起,对周边小国不断打压,而且沙俄曾经受到蒙古族的欺压,此刻崛起之后更是纠结了哥萨克人不断蚕食土尔扈特部人的牧场和领地。

由于沙俄在崛起的过程中不断对外用兵,土尔扈特部也成为了沙俄的兵力来源之一,在沙俄和土耳其的战争中,土尔扈特部被征用的青年男子达到了数万人,有很大一批人更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留下的尽是些羸弱的妇女儿童,土尔扈特部人口因此而骤减。

图:展现土尔扈特人日常生活的油画

年轻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不堪沙俄的压迫,于是在1767年就决定了一定要东归故土,摆脱沙俄的压迫。当时,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十分欣赏渥巴锡的才能,但是又对渥巴锡有所提防,所以便想方设法的削弱土尔扈特部的势力,这更加剧了渥巴锡和叶卡捷琳娜二世之间的矛盾。

终于在1771年,渥巴锡召集全体蒙古族战士进行东归总动员,但是由于遇到上了暖冬,伏尔加河迟迟不结冰,导致滞留在左岸的土尔扈特部族人不得不滞留在沙俄,渥巴锡只能率领右岸的三万余户居民和左岸的族人挥泪告别,踏上了东归的征程。

土尔扈特部东归路线

渥巴锡率领的族人历经千辛万险终于回归了祖国的怀抱,但是留下的土尔扈特部族人却没有摆脱得了沙俄的压迫。

由于渥巴锡率领大部分人离开了伏尔加河畔,导致土尔扈特部势力大减,沙俄更是对土尔扈特部族人施加更大的压迫,大量的哥萨克人迁入了土尔扈特部的领地。土尔扈特部本来全部信仰藏传佛教,但是在沙俄的统治下,竟然强迫他们信仰东正教。有一部分人奋起反抗,但是遭到了沙俄的镇压,死伤惨重,幸存下来的人便改称“卡尔梅克人”(“卡尔梅克”即为留下来的意思)。

图:现代卡尔梅克人

在苏联时期,苏联大搞集体化,由于蒙古人视马匹为生命,所以卡尔梅克人坚决不同意马匹上交,为了阻止苏联强行征收马匹,卡尔梅克人还曾经组织过骑兵进行反击,甚至还被苏联冠以“通德叛国”的罪名,将卡尔梅克人大批居民迁往条件恶劣的西伯利亚,后来德国战败,苏联作为战胜国,卡尔梅克人才得重新回到里海平原。

1958年,从西伯利亚回归的卡尔梅克人建立了卡尔梅克共和国,隶属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的一部分,苏联解体后,隶属于俄罗斯联邦。

图:卡尔梅克共和国地理位置

由于遭受到了沙俄多年的压迫,所以,卡尔梅克人的文化语言等遭到了极大的摧残,如今的卡尔梅克人却十分重视文化的复兴,在共和国内兴建了大量的藏传佛教寺院,而且这些寺院也开设了免费的民族语言课程。在卡尔梅克共和国内,大部分的卡尔梅克人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语言――和新疆塔城当地蒙古居民一致的卫拉特方言,而且他们也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祖先来源于中国。

7

1760年清帝国彻底灭亡了准噶尔汗国,准噶尔汗国贵族舍楞因不满清朝统治,西逃越过哈萨克草原,投奔早已经西迁的土尔扈特部。

舍楞原本也是土尔扈特部人,在明末清初时,由于受到准噶尔部的排挤,土尔扈特部被迫西迁到了今天的伏尔加河下游,而舍楞的祖上没有选择离开,而是臣服于准噶尔了,留在了新疆。

舍楞此番前往伏尔加,目的是为了游说土尔扈特部大汗渥巴锡,希望他能够赶在清军之前,抢占厄鲁特蒙古故地。

此时的土尔扈特部西迁已经一百多年了,在最初的时候,它们还算是本地区的一个霸主,但随着沙俄的不断强大,土尔扈特部逐渐受到压迫和矮化,大量青壮年骑兵被沙俄抽调去和克里米亚汗国和奥斯曼帝国打仗,死伤惨重。

面对沙俄的压迫,土部百姓怨声四起,而舍楞的到来让渥巴锡倍感兴奋,在舍楞的劝说下,渥巴锡决定举众东迁,抢在清军之前占领新疆。

1771年年初,土尔扈特部开始东迁,经过三个多月的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中哈边境,但令渥巴锡没想到的是,他面前的清军早已严阵以待,做好了防御准备。

其实在土部到达中哈边境之前,乌里雅苏台定边副将军车布登扎布早已捕获了土部的动向,并将土部靠近的消息及时告知了北京。

乾隆皇帝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命令伊犁将军舒赫德在边境布防,提高警惕,等到渥巴锡抵达中国边境时已经失去了最佳时机。而此时的渥巴锡是骑虎难下,回头看看紧随其后的沙俄追兵,渥巴锡只好向清朝请降。

渥巴锡的投降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允许,土尔扈特随后被安置在新疆北部地区。

不过当初渥巴锡东归的时候并没有带走全部的部众,大约有九万土尔扈特人留在了俄罗斯了。俄罗斯人管他们叫卡尔梅克人,这个名称源自突厥语,是“滞留”的意思。

留下来的卡尔梅克人收到了沙俄政府更加严密的看管,由于大多数人已经东归,剩下的这九万人实力大不如前,沙俄趁机废除土尔扈特汗国,将这里并入阿斯特拉罕省,随后沙俄便开始了对卡尔梅克人的同化,强迫卡尔梅克人信奉东正教,讲俄语,并废除《卫拉特-蒙古法典》,要求卡尔梅克使用俄罗斯法律。

沙俄的民族压迫引起了卡尔梅克人强烈反抗,虽然碍于实力差距,卡尔梅克人的起义都被镇压了下去,但沙俄也放弃了一些压迫政策,准许卡尔梅克人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信仰。

十月革命爆发后,部分卡尔梅克人选择参加红军,也有部分人加入了白军。在白军失败后,这些效忠于白军的卡尔梅克人被迫逃往西欧。

1920年,苏联在这里成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州,1935年成为自治共和国。

在苏联时期,卡尔梅克人看似获得了不少自治权利,但斯大林的集体农场制度让卡尔梅克人非常反感,卡尔梅克人的牛羊被充公,寺庙被关闭,许多人被杀。于是到二战德军入侵到卡尔梅克时,当地人竟然对德军十分欢迎。但苏军很快便收复了卡尔梅克地区,作为惩罚,卡尔梅克人被流放西伯利亚。

其实在二战时期也是有许多卡尔梅克人为苏联二战的,例如苏联战斗英雄戈罗多维科夫,在卫国战争期间他率领2000卡尔梅克骑兵随苏军攻打柏林,但是出于对卡尔梅克人的不信任,苏联政府不准这支部队入城。

战后大量的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进入卡尔梅克地区,填补了这里的空白,直到赫鲁晓夫上台后,卡尔梅克人才被允许返回故地,并重建了卡尔梅克共和国。

苏联解体之后卡尔梅克成为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目前卡尔梅克共和国共有约15万卡尔梅克人,此外还有12万俄罗斯人,双方的人口比例相差不大。(卡尔梅克共和国,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比韩国稍小)

时至今日,卡尔梅克人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文化、服饰、宗教,虽然年青一代的卡尔梅克人已经不再讲蒙古语,但总体而言,卡尔梅克人的传统还是保持的不错。

(位于卡尔梅克的释迦摩尼大金寺,这是欧洲最大的佛教寺院)

(图右边的人是卡尔梅克共和国前总统伊柳姆日诺夫,他也是前国际棋联主席)

8

谢谢邀请。留在俄罗斯的土尔扈特人大多居住在伏尔加河以南,也就是在俄罗斯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州的南部,后来成立了卡尔梅克共和国,属于俄罗斯南部联邦之一。

现在的土尔扈特人(卡尔梅克人)大概有三十多万,说俄语、克尔梅克语和卫拉特语,特别是卫拉特语,它也是我国蒙古族人的语言之一,所以我国有些蒙古族人和卡尔梅克人交流无障碍。

笔者16年游览过卡尔梅克,它的首府是埃利斯塔,城市不大,但区域交通不太方便,有一个小机场,一周有3班飞机往返莫斯科,如果坐火车或者长途汽车,从莫斯科走需要十几二到十几个小时才能到达,而且埃利斯塔与周边州的交通联系也不发达。

其实如果前往卡尔梅克(Kalmykia),最简单方法是先去伏尔加格勒(Volgograd):从那里开始,因为伏尔加格勒也是值得一去的城市,它以前叫斯大林格勒,二战时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就是在那打响的。而且伏尔加格勒直飞莫斯科的航班较多,可以从伏尔加格勒做长途大巴或小巴到卡尔梅克,大概3个小时左右。

埃利斯塔是卡尔梅克共和国的首都,也是克尔梅克唯一拥有10万多人口的城市,从2016年5月底起,铁路恢复了客运:从埃利斯塔坐火车前往莫斯科。

说到消费水平,物价水平,这里确实不高,人民生活的也很惬意。

这里的人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喇嘛),在草原上能看到一些蒙古包,进入到蒙古包里面,一般正对着门的桌子上会摆放着普京和宗教领袖的照片。这个城市也充满佛教风格,市内有欧洲最大的佛教寺庙。

当地的饮食也和咱们蒙古族地区相似,有的在名称上还有所保留。相比俄罗斯的其它城市,埃利斯塔有它自己的风格,整个城市在草原之上,牛羊成群,来到这里让过感觉像到了内蒙古。每年四月份这里有著名的郁金香节,整个草原开满了郁金香,天蓝地广,花海连成一片,场面蔚为壮观,当地人在草地上举办音乐会美食展,可以品尝到鲜美的大烤串。

同时当地也民风淳朴,对待中国人也很友善,一些卡尔梅克人与我国蒙古族人结婚,嫁到中国,也有中国人在卡尔梅克定居。

9

▲上图:举着卡尔梅克共和国国旗的男子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为摆脱沙俄压迫,率领部众17万人冲破沙俄重重截击,历经千辛万苦,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以牺牲八、九万人的沉重代价,胜利返回祖国。


土尔扈特部的爱国壮举深深感动着中国人民,感动着乾隆皇帝。当时没有随渥巴锡东归的土尔扈特余部,留在当地,被称为卡尔梅克人,他们现在生活得怎么样呢?


我们来先说两个人,都是与土尔扈特有关的人。

一是列宁。列宁有四分之一卡尔梅克人血统,也就是说他曾祖母是卡尔梅克人,也即蒙古人。我们找不到列宁曾祖母照片,只能看到列宁小时候和家人的合影:右下角的是列宁


二是伊柳姆日诺夫。他是卡尔梅克人,1995-2018年世界国际象棋联合会主席,俄罗斯亿万富翁,苏联解体后成立的卡尔梅克共和国首任总统。下图:伊柳姆日诺夫2011年与卡扎菲下棋


这些土尔扈特余部即卡尔梅克人,当年因为暖冬,伏尔加河没有结冰,无法过河,没有跟上渥巴锡东归的队伍,留在了当地,继续被沙俄统治和奴役。


沙俄强迫卡尔梅克人接受东正教,强迫卡尔梅克提供骑兵为俄国作战,如拿破仑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俄土战争,使本民族人口锐减。


1917年十月革命至1920年,大批卡尔梅克人在俄国内战中加入邓尼金的白军,与苏联红军作战。因此,苏军迁怒于留下来的卡尔梅克人,处决了2万人后,在卡尔梅克人聚居区成立卡尔梅克自治州。


1931年,斯大林实行农业集体化,关闭佛教庙宇,烧毁卡尔梅克人的宗教书籍。他把所有喇嘛和拥有超过500只羊的卡尔梅克人(富牧)驱逐去荒凉干旱的西伯利亚。约6万卡尔梅克人在1932年到1933年的大饥荒中死去。有大约1万人逃往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德国等国。


1935年10月,斯大林在此地成立卡尔梅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归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管辖。


二战期间,逃亡的卡尔梅克人约5千人组建了骑兵,加入希特勒的军队,在亚速海一代与苏联红军作战。而在苏联动员下加入苏联红军的大量卡尔梅克人,有3万多被俘。斯大林否认苏军指挥失当导致被俘,指责卡尔梅克人叛国,进而迫害红军里的卡尔梅克人。


1943年12月,斯大林废除卡尔梅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领土被划入邻近的斯大林格勒州、阿斯特拉罕州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


为彻底清除卡尔梅克人的痕迹,苏联将卡尔梅克语城镇与村庄名改为俄语。例如,埃利斯塔(Elista,蒙古语意思为沙地)变为Stepnoi(俄语的意思就是草原之城)。


为惩罚不效忠的卡尔梅克人,斯大林命令驱逐所有剩下来的卡尔梅克人(包括卡尔梅克族红军战士)去中亚与西伯利亚,对卡尔梅克人实行种族清洗,估计有三分之一卡尔梅克人在途中或流放中死去。



1957年,赫鲁晓夫允许剩下来的卡尔梅克人回到原来居住地,并恢复卡尔梅克自治州。但是他们回来后发觉自己的房子、土地都属于俄罗斯族与乌克兰族移民了,自己只能重新开始。

上图: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成立100周年庆典海报

1958年,自治州升级为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卡尔梅克作为一个自治共和国留在新成立的俄罗斯联邦。伊柳姆日诺夫从1993年至2010年,在该共和国连任总统。


今天的卡尔梅克共和国,东邻里海及阿斯特拉罕州,南部与达吉斯坦共和国接壤,西邻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和罗斯托夫州,北接伏尔加格勒州。首府就在卡尔梅克人建造的第一座城——埃利斯塔。下图红色部分就是卡尔梅克共和国


它的面积有76,100平方公里,比我宁夏还大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1万,其中卡尔梅克人约占人口53.3%,俄罗斯人占33.5%。


它也是欧洲大陆唯一信奉佛教的地区,卡尔梅克人大多数信奉藏传佛教的格鲁派,他们熬茶敬佛,在生活和文化等各方面都离不开宗教。


他们一般都会说两种语言:卡尔梅克语和俄语。在历代俄国统治者推行的俄罗斯化政策下,卡尔梅克人到现在都顽强的坚持着自己的语言、信仰、文化习俗。


卡尔梅克人与我新疆巴州和硕县、和静县的蒙古族在语言上十分接近,而与内蒙古的蒙古族稍有区别。


他们在不得不接受俄化教育的同时,代代相传着他们自己民族有关历史,他们到现在依然明确地懂得土尔扈特部历史、没有忘记黄教和蒙古人与他们的关系。他们像其他蒙古部落一样豪放、耿直。


他们现在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畜牧业、农业、食品加工业和里海的石油。经济水平没有达到全俄平均水平。下图:共和国国旗和俄罗斯国旗


他们有过独立的想法,前总统伊柳姆日诺夫想过、短暂地有过独立的行动,但车臣、印古什等俄联邦内其他自治共和国的故事,令他偃旗息鼓。下图:前总统、前世界国际棋联主席伊柳姆日诺夫



首府埃利斯塔建城仅有113年的历史,但对于游牧民族,已经不易。整个城市充满佛教和蒙古族风格,公共汽车站,帐篷和chebureks,更不用说亭和公园大门,这些地方都给我们似曾相识的感觉。




城市的主要景点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图上的,他们称为“释迦牟尼佛的黄金之家”。它建成于2005年,56米高,建在一个山丘上。里面有俄罗斯和欧洲最大的佛像。



因为伊柳姆日诺夫的原因,首府埃利斯塔在2006年举办过托帕洛夫和克拉姆尼克之间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对抗赛。而整个自治共和国,也有很多人喜欢国际象棋。



……

渥巴锡回到祖国后,33岁就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没有回来的部族人,一定是他永远的牵挂。249年过去了,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在祖国的大家庭里繁衍生息;没有回来的人,在异国他乡被实行着有限的自治。


今天的卡尔梅克人,记得自己是蒙古人后裔,记得祖先来自东方,他们在广场上跳着民族舞蹈,他们的歌声,诉说着卡尔梅克人的悠久历史。

我是雾都的早晨,感谢阅读,点个赞再走吧,谢谢!

10

17万人土尔扈特东归中华,剩余7万留守子弟在俄罗斯命运如何?

蒙古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便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以及衍生出来的四大汗国,蒙古衰落后,蒙古人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一样的命运。其中在俄罗斯境内的最为困难。

俄罗斯崛起后,越来越多的蒙古人开始离开伏尔加河流域,向东投靠西蒙古的准噶尔部,只有很少人留守在了伏尔加河两畔,这些人被称作“剩下的人”,用蒙古语就是土尔扈特。

随着俄罗斯和准噶尔的崛起,土尔扈特部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到清朝初期,土尔扈特与清朝建立友好的朝贡关系,也算是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外援。康熙五十一年(1712),康熙帝派出的图理琛使团探访了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部,这算是土尔扈特和蒙古最直接的官方联系了。

因为之前就隔着准噶尔和俄罗斯与清朝友好往来,准噶尔灭亡后,俄罗斯也加紧了对土尔扈特汗国的蚕食鲸吞。最终,土尔扈特汗渥巴锡决定带领全族人离开生活了数百年的故土,东归到中国去。土尔扈特部出发时17万人,遭遇俄罗斯人围追堵截,最终到达伊犁地区时,只剩下了4.3万人。

渥巴锡带领全族人东归,却因为伏尔加河的阻拦没有来得及告诉河流西面的部族,这些人只有7万人,被抛弃后会承受怎样的命运?

这些没有东归的卫特拉蒙古人,包含了杜尔伯特部落10000多人,土尔扈特部落8000多人,和硕特部落3000多人,他们被称为卡尔梅克。为了防止他们离开,沙俄包围了他们十几年,不许离开。即便如此,依然有数千人分散形式回到祖国。1775年,卡尔梅克共和国成立,卡尔梅克人成了合法的俄罗斯居民。

卡尔梅克共和国成立时,俄罗斯正处在叶卡捷琳娜女沙皇的统治下。女沙皇及其下属千方百计想要分化瓦解卡尔梅克部族,为她的领土扩张服务,也有不少卡尔梅克人成了女沙皇的代言人,在卡尔梅克的土地上欺压自己的同胞。

据卡尔梅克人的史书记载,在卡尔梅克人驻地俄国警察遍地,他们随意捉拿拘捕人,使人民感到过的是“地狱般的生活”,到了“最痛苦的深渊中”。再这样黑暗的统治中,卡尔梅克生活了100多年。

十月革命后,卡尔梅克不少人加入了红军,在打击白匪的战争中建立了功勋。因此,苏联在1920年建立卡尔梅克自治州,1935年改为卡尔梅克共和国。

苏德战争中,卡尔梅克2万子弟组成了骑兵团参加基辅保卫战,最终一万多卡尔梅克人战死沙场。卡尔梅克地区称为德国占领区后,卡尔梅克开展游击战,继续和德国法西斯军队死磕。

令人愤怒的是,苏军回来后,卡尔梅克人不仅没有盼来大解放,反而被扣上了通敌罪的大帽子。苏联当局的理由是一是卡尔梅克3位主要领导人在纳粹德国占领期间投降了德国,并组织了伪政府。二是三大战役胜利后,苏军清理被俘人员时发现有两千多卡尔梅克子弟。

卡尔梅克人蒙受不白之冤后,全民族不分老少被迁移到中亚、西伯利亚等地,就连参加十月革命和反击白匪的老布尔什维克都无法幸免。直到1958年,苏联才终于平反了这一冤案,卡尔梅克的民族声誉得以恢复,卡尔梅克共和国得意在伏尔加河两岸建立,部分人回到故土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现在的卡尔梅克共和国东邻里海及阿斯特拉罕州,南部与达吉斯坦共和国接壤,西邻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和罗斯托夫州,北接伏尔加格勒州,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同时卡尔梅克也是欧洲唯一信阳佛教的地区。卡尔梅克首都爱莉斯塔,曾举办第33届世界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锦标赛,被称为国际象棋之城。

除了居住在苏联和俄罗斯联邦的卡尔梅克人,还有一部分迁入世界其他国家。十月革命中一部分卡尔梅克贵族逃到法国,二战后互相联系形成了数千人的团体。法国卫特拉蒙古人有很多中产阶级,还在巴黎建立自己的喇嘛庙,坚持藏传佛教的信仰。被德国法西斯和苏联压迫的卡尔梅克人,一部分逃到瑞典,成了瑞典人。

现在的土尔扈特,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总数有80000多人,不管到哪里,他们大部分都坚持着藏传佛教的信仰,这是卫特拉蒙古的典型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