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鉴今,读古罗马历史,尤其是在罗马共和末期,由于元老院的腐化,使得罗马社会逐渐外强中干,暗流涌动的时候,以凯撒为源头,以屋大维等一干有才华的大人物为接续,废除共和制度,创建罗马帝制,构筑了罗马中兴五百年的历史过程中,那错综复杂的继承人地位之争,令人感悟颇深。
由于凯撒、屋大维等罗马皇帝的光辉事迹广为传颂,本文将不再赘述这些皇帝们励精图治,治理国家的事情了,我们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即在罗马帝制下,皇帝继承人的确定过程这一维度,来重新梳理那段历史,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当一个国家要强盛的时候,明君总是会排除万难君临天下;而当一个国家要衰落时,昏君似乎挡都挡不住要出来败坏国家。到底是什么力量在左右这一切的发生呢?从这段有趣的历史中,我只能再次坚定我对国运的信仰---一切都是国运使然!
凯撒可以算是罗马帝制时期第0代皇帝吧,开国元勋。但凯撒是个千年一遇的明君,知道国家的治理只能交给能人,而不能任人唯亲,因此,在他遇刺前所立的遗嘱中,他选择了姐姐的儿子、年仅18岁的屋大维为养子(就是继承人的意思),而他自己与埃及艳后克丽奥佩脱拉所生的亲生儿子小凯撒,在遗嘱中却只字未提。
伟人就是伟人,无论是任人唯贤的气度,还是慧眼识英雄的洞察力(屋大维当时就是个毛孩子,但凯撒却深刻的观察到他的无限潜力),都是无人能及的,我们只有膜拜的份了。
第0代到第1代,就是这样以伟人的英明而进行的任人唯贤的传承。
屋大维继承后,果然不负凯撒期望,不仅很快就干掉了杀父凶手布鲁图斯一干人等,更是展现出超高的政治智慧,在凯撒助手安东尼(因未能成为继承人而嫉妒屋大维)和元老院(因与恺撒政治理念相左而憎恨屋大维)两大势力间精巧腾挪,最后杀了安东尼,降服了元老院,彻底实现了凯撒的遗志,建立了帝制罗马,他自己也被尊称为奥古斯都。
可是,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屋大维就没有凯撒那么开明了,他只有一个标准---必须是自己的嫡亲才能继承。这是要搞东方帝国的血缘继承的封闭式帝制啊,假设当时屋大维的想法达成,可以预见,按照富不过三代的铁律,帝制罗马哪里还有五百年辉煌,能有一百五十年存续就不错了。
但罗马帝国国运升腾,在屋大维时代才刚刚开始,怎能因屋大维一己之私而毁于一旦呢?
于是,我们看到,即使贵为皇帝,屋大维也无法逃脱国运的牵引,在百般折腾后,还是心不甘情不愿地将皇位传给了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第2代皇帝提比略,再次完成了一个任人唯贤的传承,而不是任人唯亲。
这段继承人争夺的过程可谓精彩纷呈,我们细细道来。
屋大维治理国家可谓顺风顺水,但在继承人这个问题上却伤透了脑筋。虽然接了两次婚,但仅育有一女茱莉亚(古罗马的皇帝可真是好人典范,身为皇帝,不但没有三宫六院,而且对爱妻利维亚珍爱一生,宁可断后也不离婚不续弦,可敬可敬)。
在当时的罗马环境下,直接传位给女儿难度实在太大,于是,屋大维就开始在孙子辈上下功夫了。
先是让女儿像个生娃机器一样不停的改嫁,茱莉亚与第一任丈夫没有孩子,屋大维就命令女儿离婚,同时命令与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忠诚老臣阿古利巴也离婚,然后把女儿嫁给他,生了三男二女(一个是遗腹子),这下可把屋大维给乐坏了,直接任两个孙子盖乌斯.凯撒和卢基乌斯.凯撒为养子(这就是继承人啦)。
而且,老谋深算的屋大维知道自己死后,两个孙子年龄还小,无法直接上位,就打算死后让阿古利巴来担任过渡期的皇帝(是不是联想到李光耀选了吴作栋来担任看守内阁,等李显龙成熟后再传承帝位的套路?),这样,自己的两个孙子之一就能稳稳的继承了。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阿古利巴虽然平日里身体健硕,比屋大维健康多了(行伍出身吗,如果屋大维是刘备,阿古利巴那就是关羽),但谁成想阿古利巴却早早撒手人寰了。
这下屋大维慌了,赶紧又强令自己老婆带来的拖油瓶提比略离婚,再把女儿嫁给提比略,希望提比略能给自己再生一两个孙子,这样,就能把提比略当过渡,然后把位子传给孙子了。可是,提比略性格刚毅,对前妻情深意切,离婚后一直郁郁寡欢,一直没能与屋大维的女儿生出子嗣,后来,由于在征服日耳曼问题上的政治理念也与屋大维冲突,因此,提比略选择了自我流放---到一个小岛子上过隐居生活去了。
屋大维这个气啊,要不是看在自己老婆的份上,屋大维杀了提比略的心都有。
看来这条路也走不通了,得继续想招。
公元前5年, 58岁的奥古斯都似乎真的有些着急了。这一年,他的长( 外)孙盖乌斯· 恺撒15岁。没了“ 中继接班人”(提比略)的奥古斯都,明目张胆地向元老院提出要求,给予盖乌斯“ 预备执政官” 的 职位,确保他在5年后就任执政官一职(第二个外孙也有同样的安排)。说白了,这就是越级提拔吗,连党还没入呢,就准备提拔成ZZJ委员了,屋大维这回是真急了,连组织纪律和政治规矩都不要了。
只可惜,这两个孙子不光能力平平,命数也不好,老二18岁就病死,老大盖乌斯22岁在军事失利后意志消沉,郁郁寡欢而死。(最小的孙子阿格里帕虽然没死,但性格暴戾,被屋大维亲手流放孤岛,流放地与后世拿破仑的流放地是同一个岛子)。
这下屋大维彻底绝望了,只好选择自己很不待见,但公认的最有能力的提比略为养子,正式确立了提比略的继承人地位。(提比略是屋大维第二任妻子带过来的儿子,按道理,屋大维爱屋及乌,应该是也很喜欢提比略的,但提比略性格太倔强,政治理念也不尽相同,因此,两人关系越来越差)
一生执著于血脉相承的奥古斯都,最终选定的继承人竟然和他毫无血缘关系,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讽刺。但家门不幸,确是国之大幸,如果屋大维任人唯亲的愿望得以达成,那古罗马帝国的前途将大概率暗淡。
第1代到第2代,屋大维不情愿的任人唯贤,只能用国运来解释了吧。
提比略即位后,凭借着冷峻的政治素养,把凯撒构想,屋大维开创的帝制罗马的各项基础全部夯实,虽然在民众中的口碑一般,但对国家的贡献不容抹杀。
但提比略的继承人选拔方面,也同样一波三折。
屋大维虽然很不情愿的将位子传给了提比略,但毕竟无法死心,于是还留了一手---^0^指定。
自己的亲外孙全军覆没了,就瞄准自己姐姐的外孙子了,这就是日耳曼尼库斯。屋大维在认提比略为养子的同时,强令提比略同时认日耳曼尼库斯为养子(人家提比略有亲儿子呀,奥古斯都也有点忒强势了吧),这样还不放心,还把自己硕果仅存的小外孙女嫁给日耳曼尼库斯,双保险,向世人昭示隔代继承的决心。
提比略一时只有忍了,但他才不是个逆来顺受的主呢,宫斗也就由此展开了。
先是不能让日耳曼尼库斯出政绩,提比略也是绞尽脑汁,其实,围绕政绩的斗争,在屋大维死前就开始了:为了培养姐姐的外孙,屋大维就安排日耳曼尼库斯随军事大师提比略出征日耳曼,准备开疆拓土,在古罗马,开疆拓土是最大的政绩,庞培平定地中海东部,凯撒降服高卢,都成了罗马人心中的英雄,因此,如果能征服日耳曼,那可是大大的政绩。
战斗在焦灼初期,屋大维让提比略当统帅,可是,当战事日见顺利时,却把提比略召回罗马,想把功劳落在日耳曼尼库斯身上;屋大维一死,提比略即位,也把日耳曼尼库斯召回,在胜利在望之际,主动撤回莱茵河一线,就位不想让日耳曼尼库斯获得政绩(罗马也由此失去了征服日耳曼的机会,为几百年后被日耳曼民族吞噬埋下了恶因)。
然后提比略又把日耳曼尼库斯派到东方任总司令,但同时又派了个叔叔辈的元老院议员任叙利亚行省总督,处处掣肘,最后还下毒毒死了日耳曼尼库斯(没有实据,但日耳曼尼库斯一派坚信,也成为日后政治斗争的主线);
日耳曼尼库斯死后不久,提比略在摆平了民愤之后,立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准备改朝换面,但天不遂愿,自己的儿子也莫名其妙的早忘了。
而与此同时,提比略一派与日耳曼尼库斯一派的斗争也开始白热化,仅从皇帝尴尬的家庭晚餐场景就能窥豹一斑:祖母(屋大维的老婆,皇帝的亲妈),皇帝提比略,养子媳妇(屋大维的亲外孙女),饭桌上横眉冷对,一言不和就准备掀桌子,你说这皇族的家庭晚宴也不好吃啊。老祖母只好和稀泥,两边打压安抚。老祖母一死,两边的战火再也掩饰不住了。
提比略先发制人,搞了一场小型文革,先是大力拔擢自己的禁卫军头子,以他为打手,开始了对养子媳妇一派的残酷打压,结果儿媳妇以及日耳曼尼库斯的的大儿子,二儿子先后被流放,后被陆续迫害致死。这是要对奥古斯都一族斩草除根啊!
这下连一向逆来顺受的政治花瓶元老院的议员们都看不下去了,虽然不敢直接顶撞皇帝,但私下里却找了个望族把日耳曼尼库斯的最小的儿子卡里古拉保护了起来。
罗马的老百姓也怒了,我们伟大的奥古斯都主席深受人民爱戴,你丫这么搞是不是太过分了,于是抗议,游行,民怨沸腾。
提比略一看再搞下去要激起民乱了,于是刀锋一转,来了个兔死狗烹,把屎盆子都扣到了自己提拔的副统帅身上,还给他扣了个密谋造反的罪名,把他给诛杀了。
折腾了一顿,提比略也已是垂垂老矣,他在元老院和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也已经一落千丈了。
这时候,选择接班人,再也不敢明目张胆的选择自己的血亲了,于是来了一个揉沙子策略:宣布将皇位同时传给日耳曼尼库斯那个最小的儿子和自己的亲孙子两人。
可是,提比略一死,元老院立即拥立卡里古拉为皇帝,把提比略的亲孙子忘到九霄云外了(几个月后就被杀)。
第二代到第三代的传承,两大政治集团两败俱伤,屋大维惨胜,跟自己还有些血缘关系的姐姐的曾外孙继承了皇位。
谁成想卡里古拉纯是个好大喜功,不学无术的富二代,上任不到三年,就把上两代励精图治积攒下来的财政盈余花光,然后就开始巧立名目搜刮民财,元老院和老百姓都开始抱怨连连。
这时,冥冥中的国运又出手了,竟然是皇帝的两个亲信,禁卫军的两个大队长,替天行道,刺杀了年轻的昏君,拥立皇帝的叔叔,50岁的克劳狄斯上位。看到新君上位后,两位勇士平静的走向刑场,简直就是义勇军嘛!(当然,这也开启了古罗马政治中的禁卫军干政的先例,只不过先烈是替天行道,后来者是为自己谋私利罢了)
至此,屋大维想让朱利斯家族垄断帝位的梦想彻底断送了,因为克劳狄斯虽然有一点屋大维的血统,但却是克劳狄斯家族的后羿,自此,皇族从朱利斯家族易手。
克劳狄斯算是个勤勉的皇帝,把罗马帝国又带回了正轨。
按道理,没有其他势力再跟他的亲儿子争继承权了吧,谁成想,老天爷看到罗马国运未尽,就是不答应血亲继承一事。克劳狄斯命里注定跟老婆犯冲,第一任老婆在后院大肆给皇帝戴绿帽,最后被皇帝的下人处死;第二任老婆更是美面蛇蝎,先是逼迫皇帝立自己带来的拖油瓶儿子,就是后来那个著名暴君尼禄为继承人,然后又毒杀老皇帝,让儿子提前上位,自己当起了皇太后,当然,她也被儿子毒杀,算是报应吧。
尼禄开始,凯撒、屋大维开创的罗马帝制走向中间调整期,度过了黑暗混乱的几十年,但是,这期间罗马帝国一扫共和末期的政治腐朽,开疆拓土,把地中海变成内湖,的确是罗马的高速成长期。更为关键的是,每一任皇帝都想血亲继承,但都天不遂人愿,最终形成了不成文的“养子继承制”,即挑选元老院、老百姓和军方都认可的能人为养子,皇帝死后即位的制度,为罗马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这绝不是这些皇帝的本意,是天意。
而正是这一制度,才选拔出了后来的五贤帝(甚至有出自西班牙、高卢行省的皇帝),让罗马帝国再度辉煌!
读完这段历史,深深感到国运不可违,形势比人强啊!国之将盛,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国之将衰,也同样无可奈何花落去。
PS:顺便多扯一些,到底哪种制度更优越,其实无法定论:
MZ制度自我纠错能力强,但最终走向“多数人暴政”,古希腊MZ的衰败已经证明(勒庞在《乌合之众》里的论述已经足够精彩了,我这里就不再画蛇添足了);
寡头共和制度,就像古罗马共和和今天的美国(披着MZ外衣的)共和制度,国家命运由百十个家族选出五六百人组成元老院来把持,在创业初期还是很好的,罗马共和在汉尼拔战争期间展示出来的强大的组织能力和韧性,以及美国建国初期100年的共和精英们带领老百姓共同创业的伟大成就,都显示了寡头共和的制度优势。但还是那句话,物壮则老,共和制度必然最终沦为成贵族剥削百姓的工具,贫富分化的持续恶化,最终导致共和难以为继。罗马共和就是在罗马平民日子过不下去后,强人凯撒横空出世,横扫元老院势力,逼迫贵族让利于民,恢复了阶级平衡;今日的美国,贫富分化也愈演愈烈,亿万富豪俱乐部的门槛一年比一年高,可中产阶级的薪资几十年都不再增长了,这样的社会当然无法为继。只可惜,美国没有古罗马的运气,千呼万唤出来的“美国版凯撒”---川普,不过是个色厉内荏,胸大无脑的妄人,这也是美国国运走衰的必然吧;
王政制度,东方的血缘封闭传承的王政当然是最差的,因为除了开国皇帝外,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后继皇帝肯定是一代不如一代,中国两千年帝制,反复死循环,就是明证。但古罗马的开放式王政,任人唯贤的养子继承制,却大大减缓了帝国衰败的速度,而且,雄才大略的皇帝时不时就能出那么一个,中兴上一阵子(突然想到,好像这种制度当今在哪里也看到过,......)。当然,最终也逃不脱物壮则老的必然规律。
所以,制度无所谓优劣,只有适合不适合,与大的历史趋势和国运相比,制度只是成败的原因之一,而且很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吧。现在国内公知们叫嚣着无MZ则无未来,简直是太可笑,太肤浅了。没有什么制度能拯救哪个国家,盲目追求MZ就是刻舟求剑,缘木求鱼。
扯犊子一点,国家甭管用什么制度,最后还不是靠国运,奥斯曼帝国这种上台就杀光自己兄弟,然后靠苏丹一个人在后宫当种马的奇葩制度楞是出了十代雄主,除了个服字真是无话可说。
美国的MZ制度被吹得神乎其神,但演变不到200年,就变成了权贵集团的政治工具,民主、共和两党成了既得利益集团手中的那枚硬币的两面,谁上台都一样,为了同一个主子服务。
退一步说,美国MZ蜕变成寡头共和,只要能持续繁荣,也行。但当国运走衰后,硬是选不出个雄才大略的领导人,先是弱智总统小布什八年,然后是弱势总统奥巴马八年,现在是疯子床破估计只有四年,但二十年时间,已经足矣把美国拉下神坛了。
如果说历史有什么规律,我觉得可能勉强能总结两条吧: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葡萄牙、西班牙因为被排挤在地中海贸易圈之外无法分享亚欧贸易一杯羹,所以奋起大航海而率先称霸全球,但崛起后躺在美洲的金矿上吃喝玩乐而错过了工业革命后衰败;英国因偏居外岛而励精图治,率先第一次工业革命而崛起,但称霸全球后躺在殖民地贸易的金矿上睡大觉而错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被美国掀翻在地;中国帝制2000年太稳定,太强大、太舒服,就陶醉在先进文官制度创造的农耕文明金矿上睡大觉,彻底错过了工业文明,必然挨揍。小到企业,也是一样,索尼陶醉在特丽珑显像管技术的伟大成就上睡大觉,错过了液晶平板电视的革命而被三星超越;Nokia陶醉在功能机的霸主地位而错过了智能机的革命,被苹果爆菊;柯达沉醉于胶卷业务的垄断性成功而无视数码摄像的机遇,最终落得破产的惨境。
所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无论国家、企业和个人,都要把忧患意识摆在最前头,否则就必然被规律惩罚。
二、物极必反、物壮则老
没有永远的日不落帝国,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吧。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中华帝国已经沉沦了150多年了,霉运也许走到头了,国运昌隆应该可期了吧。
回放历史,发现罗马国运的拐点恰恰与血亲继承的正式确立重合:哲学家皇帝奥勒留任内正式确立了血亲继承制,将皇位传给了亲生儿子康茂德,而不幸的是,这个儿子还真就成了纨绔子弟,历史上著名的昏君,而古罗马帝国的衰败也就是从他任内开始发端。
这也许是个巧合,但也可能就是天网恢恢,冥冥中注定吧。
很多历史学家批评哲学家皇帝奥勒留明明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不行,还坚持要传位给他,导致罗马帝国的衰败,空有五贤帝之一的名头,却没有前四位贤帝的禅让精神。
但是,我更同意盐野七生女士的说法,哲学家皇帝其实也是别无选择:为了防止帝国分裂,只有传给亲生儿子,他别无选择。试想传给其他人,无论那个人多么贤能,只要执掌帝国,就不可能不得罪人,这样,那些政敌就会聚拢在皇帝的亲儿子身边形成潜在对抗政治集团,两大政治集团的对立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其实也就不难预测了,所谓一山容不得二虎,内战将成为必然。这也是为什么最终西方封建王朝也跟随东方走向了血缘继承道路的根本原因。
但为什么之前的皇帝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用任人唯贤的“养子继承制”,不但没有引发帝国分裂,反而创造了一个多世纪的被誉为“人类最美好的时光”的五贤帝时代呢?
答案令人哭笑不得:因为五贤帝的前四个,都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子(或早夭)。因此,任人唯贤的养子就是众望所归(没有足以与他抗衡的政治人物)。试想,他们当中任何一位有亲生儿子可以继承的话,他都将面临与哲学家皇帝一样的艰难抉择,最终,应该还是权衡利弊,传位给亲儿子吧。(要知道,哲学家皇帝可是五贤帝的最后一位,而且是个哲学家,他可不是个自私自利,只想血亲继承的小心眼,更多的还是在考虑帝国的安全与延续)。
这样推敲下来,倒是古罗马的一夫一妻制帮助罗马帝国大大延长了寿命,如果从凯撒公元前100年左右开始改造罗马共和国算起,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覆灭,前后竟然接近600年,这个寿命可是大大超过了中华帝国历朝历代的寿命,宋朝达到鼎盛,才维持了319年,大多数朝代在200年以内就玩完了(商、周的寿命很长,但那是奴隶制和分封制,不是帝制,不能类比),其根本的原因,是东方帝国皇帝都是三宫六院,不可能没有儿子,因此,必然一上来就是血亲继承,然后就开始走向颓势。而古罗马帝国从凯撒起,一直到哲学家皇帝奥勒留的公元180年,接近300年的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现血亲继承,而是被迫采用任人唯贤的“养子继承制”,这就大大减少了开始衰败的概率,如果不是这样,自凯撒起就传位给亲儿子的话,古罗马帝国也就300年就over了,跟中国历朝的总体规律相一致了。
帝国寿命因皇帝无法得子而延长,与其说是历史的吊诡,不如说是国运使然吧。
延伸思考一下,以前总是不明白为什么西方各国能出那么多女王,还以为是西方人的思维就是开放,女人的权利就是高一截呢,现在突然想明白了:古罗马帝国覆灭后,基督教统治欧洲,更加强化了一夫一妻制,再加上当时的卫生条件,孩子多有夭折,因此,皇室生不出那么多儿子来继承啊,为了维系血亲继承的正统,只好在性别上妥协,儿子没有,传给闺女也行啊,一夫一妻制才是众多女王诞生的本质原因啊。
所以说,不是咱中国女人差一截啊,就是皇帝他永远不缺儿子啊(儿子多到不仅女儿对继承权想都别想,儿子本身还要分出个嫡出庶出,这是要让西方的王公们羡慕死吗?),于是,公主就只能靠边站了。
唯有武则天不信邪,逆袭成功,但武则天也很纠结啊,自己的皇位是传给儿子呢?还是传给女儿呢?如果传给儿子,不是又把江山还给李家了吗?如果传给女儿,那自己只要一死,李家必然揭竿而起,李家武家必然内战,自己的女儿可没有那么强悍,恐怕会被满门抄斩啊,所以,权衡利弊,还是还政给李家吧,武则天也就成了千古一帝的绝唱。
东西方帝国最终殊途同归,走上了血亲继承的封闭体系,但由于中华帝国除了少数时段一片散沙外,一直是大一统,因此,就只能不断进行改朝换代的死循环原地踏步之路,封闭的思想,独裁的政体,是不可能容忍科学的发展的;而西方则大不同,古罗马的大一统崩溃后,立即就陷入一片散沙,到今天还是没法实现大一统,但凡事有弊就有利,虽然一片散沙的局面让欧洲陷入长达1000年的黑暗的中世纪(那时候,唐宋才是世界霸主啊),但恰恰也是一片散沙,欧洲各国的国王才能“生于忧患”,相互之间永无休止的战争,不断的刺激着武器的更新迭代,军备竞赛又拉动科技竞赛,最后直接催生出大航海和工业革命,欧洲由此彻底崛起,统治全球500年。
所以,还是那句老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华帝国大一统局面下,统治阶级过于安逸,让我们错失了大航海,错失了工业革命,自宋朝触顶崩溃后,到今天已经沉沦了1000年了,足以类比欧洲黑暗的中世纪了。
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国运是否已经在抗日战争时期彻底触底,开启了新的上升周期呢?我们只能等待历史自己来讲述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