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首先应从开国皇帝说起,开国皇帝能打下江山,肯定能力超强,对权力也看得很重。同时开国皇帝在打江山过程中,其数个儿子也都是强悍有才能之人,都为打江山出了大力这些儿子谁都想成下皇帝接班人太子。为了太子之位,明争暗斗,互相陷害。加上开国皇帝看重权力多疑,怕被立的太子因野心危及自身,一经发展不轨行为,很难辩真伪立及废除。所以由于皇上的疑心,以及太子性急欲上位,还有弟兄之间为争夺太子位互相陷害以上这些原因就导致开国太子基本上很难顺利继位,甚至也难于善终。
感谢您的问题。历史上先后有7位开国太子没能顺利继位,3位虽做了皇帝也没有善终。出现这样的情况,说白了还是因为诱人的皇位。为了那把“龙椅”,英明神武的开国皇帝贪恋皇位,苦苦等待的开国太子没了“耐心”,能力超群的皇子背后捅刀,强势“娘娘”独揽大权,当权大臣离心离德。开国太子如果还不低调,可能稀里糊涂的就成了别人的“刀下鬼”。别说顺利继位,保命都难!
英明神武开国皇帝贪恋皇位
老子南征北战,提着脑袋过日子,才打下来江山,好日子还没有过瘾,我要长生不老,永远做皇帝。秦始皇嬴政就是典型的代表。
秦始皇赢政(前259年—前210年),秦庄襄王之子。13岁继王位,39岁称皇帝。在位37年,指挥大军灭六国统一天下,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修长城灭匈奴,自认为徳兼三皇,功盖五帝,自称皇帝。
秦始皇嬴政
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终于由赢政完成了大一统。面对列祖列宗,他露出了巨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在朝廷上也显示了蔑视一切的王道和霸气。他事必躬亲,日夜操劳,同时他也惶惶不安,怀疑别人觊觎皇位,他享受万民拥戴的感觉,于是他追求长生不老,期望永享皇帝荣光。
致使他看好的长子扶苏(他的情况下文具体讲),一直没有被立为太子,秦始皇死后扶苏不但没能继位,还被迫自刎而死。
野心的皇子(皇叔)背后捅刀
唐高祖李渊的太子李建成礼贤下士,温文尔雅。父亲带兵出征,他驻守河东老家,备军粮供兵器协调各方,打理的井井有条,深得李渊信任。
李渊也精心培养他,作为嫡长子继承皇位也是顺理成章。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正当做着皇帝梦的时候,没有躲过自己亲弟弟李世民的一箭,命丧玄武门。当然李世民做了皇帝后,历经图志,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历史是无法改变的,谁又能说李建成不会是个好皇帝呢?
唐朝开国太子李建成
相对于唐太子李建成,宋朝开国“太子”赵徳昭就更尴尬了。太祖皇帝赵匡胤“陈桥驿兵变”,在弟弟赵匡义及一些手下的拥戴下,黄袍加身做了大宋皇帝。赵徳昭是最年长的儿子,也是名义上的“太子”。
宋太祖在位时,赵徳昭年幼,而皇叔赵光义有拥立之功,战功卓著,深得信任。于是赵匡胤驾崩时,有了历史上的“烛光斧影”之谜,皇叔赵光义当了皇帝。三年后,赵徳昭自杀身亡,终年 二十九岁。
宋朝“太子”赵徳昭
苦苦等待的开国太子没了“耐心”
作为太子,位置是很尴尬的。表现突出了,老皇帝会认为你等不及了;你太低调了,感觉你能力差。这个尺度,需要好好拿捏。
《隋书》中有“勇颇好学,解属词赋,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从中可以看出隋朝太子杨勇好学向上,性格宽厚,可是他有个毛病“好色”。
历史上说,说杨勇“性奢华,多内宠”,也就是说比较高调,生活奢侈,妻妾较多,而皇帝老爹和皇后老妈最讨厌奢靡不会,结果被废。如果再忍几年,说不定就没什么隋炀帝了。杨广继位后,假借文帝诏书赐死杨勇,其子全部被流放,后来也全部被害死。
隋朝太子杨勇
强势“娘娘”大权独揽
开国之君不好做,国家刚刚建立,百废待兴,考虑的事比较多,后宫的事操心的就少了,就给了“娘娘们”可乘之机。
汉高祖刘邦死后,儿子刘盈继位。刘盈性格懦弱,并没有什么实权,而是老妈吕后专权。在厕所,看到戚夫人被自己心狠手辣的老妈残害成“人彘”后,内心惶惶,解酒消愁,最后郁闷而死,死时年近24岁。
汉朝开国太子刘盈
还有历史上说出“何不食肉糜”的晋朝傻皇帝——司马衷,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太子。在位时皇后贾南风把持朝政,任内发生了“八王之乱”,在位无一日安宁,最后也被人毒杀而死。
当权大臣离心离德
每个皇子后面都有自己的团队,还必须有些支持的力量,太子也不例外。
扶苏(前241年—前210年),嬴姓,名扶苏,又称公子扶苏,秦始皇长子。是秦朝统一来比较有远见的一个政治人物。
他主张天下初定,国家百废待兴,反对“焚书坑儒” ,主张修养生息,与秦始皇的强势主张不一致,认为他懦弱,派他去边境监军锻炼。
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害怕扶苏继位执政,对自己不利,便伪造诏书,扶持胡亥当了皇帝,逼迫扶苏自刎而死。
秦朝“太子”扶苏
中国历史五千年,开国太子不能善终,始终是个历史之谜。争来争去其实就是为了人人向往的“龙椅”。“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我是书海里游泳的鱼,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为什么历史上的开国太子基本上都不能顺利继位?这个结论或问题并不完全正确准确,历史上并不是所有的开国太子都被扳倒,还是有不少顺利继承皇位的。
就以历史上所有的大一统王朝开国之初的继承事项举例,秦朝和宋朝、清朝没有开国太子,不予评价,其余没有顺利继承皇位的有东汉刘强、隋朝杨勇、唐朝李建成、元朝孛儿只斤·真金和明朝朱标。
这几位开国太子没能继承皇位的原因各不相同,下面分别说明:
东汉刘强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长子,母亲为开国皇后郭圣通,刘强这位嫡长子没能继承皇位是因为母亲郭皇后被废,然后他主动辞去太子之位,很聪明,也为他未来的善终打下了基础。
刘秀和郭皇后的婚姻本就是政治联姻,一直以来,刘秀就只喜欢原配阴丽华,而且,郭皇后的娘家势力很大,在刘秀打江山的过程中也出过不少力,有功劳有实力,但如此强大的外戚是刘秀不愿意看到的。
刘秀废掉郭皇后,既能让爱人阴丽华之子(汉明帝刘庄)登上皇位,给这位原配一个交代,也能废掉郭皇后背后的郭家势力集团,以免后世皇帝受制于外戚势力。
隋朝杨勇
杨勇是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的长子,当然也是开国太子,开皇元年即被册封,开皇二十年被废,做了整整二十年皇太子,十分可惜。
杨勇被废除的原因是其好奢侈的生活,以及好色的本性,引起了独孤皇后的不满,谁都知道,独孤皇后最不喜欢男人好色,隋文帝在后宫中都被她压得死死的,当了二十多年皇帝,在独孤皇后生前,不敢纳一个嫔妃。
杨勇的秉性不被独孤皇后所喜,特别是杨勇的儿子们,没有一个是嫡出,全是小妾生的,他们的外家又不是顶级门阀,这让独孤皇后恼羞成怒。
在杨勇的后面又有几个弟弟下阴手,老二杨广还按照独孤皇后的喜好为人,不管他是不是装出来的,反正和杨勇一比较,差距就出来了,在独孤皇后的干预下,杨勇被废,隋文帝死后,他马上被杨广杀掉。
唐朝李建成
唐朝开国太子李建成就相当有名了,他的跌倒,造就出来了中国历史上最牛帝王之一的唐太宗李世民,至于他为什么没有顺利继位,原因地球人都知道,是在“玄武门之变”中被亲弟弟李世民给亲手干掉了。
元朝孛儿只斤·真金、明朝朱标
为什么把这两位放在一起说明?因为他们没能顺利继承皇位的原因是一样的,都在开国皇帝驾崩之前就死了,没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刻。
孛儿只斤·真金是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的嫡长子,当了十二年太子后病死。朱标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嫡长子,他是在当了二十五年太子后病死,他最可惜,他是少有的和皇帝亲密无间的皇太子,而且,他不死,也就没有了后来的“靖难之役”。
以上就是几位大一统王朝开国太子没能顺利继位的原因,被对手干掉的只是一小半,杨勇和李建成,另外一大半中,刘强是主动退出,孛儿只斤·真金和朱标就是运气不好了,命中注定。
在所有的大一统王朝,立有开国太子且顺利继承皇位的有西汉刘盈,他顺利继承了汉高祖刘邦的皇位,成为汉惠帝。还有晋朝司马衷、他也顺利继承了晋武帝司马炎的皇位,成为晋惠帝。
只不过,这两位顺利继承皇帝的开国太子,在当上皇帝后的下场都不怎么好,汉惠帝刘盈因为母亲吕后残暴对待戚夫人,被吓得病死,而晋惠帝司马衷从傀儡到傀儡,最后也很有可能是被毒杀。
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可是历史上著名的开国之君,他们文治武功,征服了天下,但是,他们的太子往往结局不尽如人意。这里面到底有何发人深思的道理?有三个原因。
第一,亲情掩盖之下的争斗更难防。开国之君处于改朝换代之际,他们有着非凡的勇气,同样他们也面临着难料的危险,他们能平定天下,他们把毕生的精力用在了治国安天下。他们家庭内部却比安天下更难。有的是兄弟之间发生争斗,有的是太子与非亲“母后”之间的矛盾,有的叔侄之间角逐,明枪好躲,暗箭难防。正是因为有亲人这层关系,突然袭击更让人无法躲闪。
第二,太优秀反而成为他们的短板。这些人才华出众,拥有绝对的优势,如果顺利,他们有希望当上皇帝,或成为强大的亲王。正是因为他们的优秀,才招来妒忌,他们的起步阶段非常好,他们是正统,自然不屑于搞阴谋。而那些竞争对手,如果不搞阴谋永远没有机会当上皇上,他们为了自己上位,不得不搞小动作。随着他们的父皇去世,深受老皇上喜爱的儿子,没了靠山,他们平时没有养成明争暗斗的习惯,也缺乏防范心,面对竞争对手的突然袭击,往往没有还手之力。
第三,他们过于操劳,不利于自己。正是因为他们太优秀,自然成为父皇的得力助手,他们在治理国家过程中劳心费力,如朱标在考察中染病不幸身亡。而扶苏正是修长城过程中,给胡亥有了充足时间搞小动作。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与祸是辩证统一的。得宠时千万不要沾沾自喜,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老。关键要靠自己。一定要保持谨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既然身在皇宫中,就要了解皇宫中的规律,要洞悉人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里我引用王夫之的一段话“商始兴而太甲放,周始兴而成王危,秦并天下而扶苏自杀,汉有天下而惠帝弗嗣,唐则建成死于刃,宋则德昭不令其终,汔乎建文之变而憯尤烈。天下初定,人心未靖,则天命以之不康,汤、武且不能弭,后代勿论已。。按照王夫之的观点是天下刚刚平定,王朝大一统和忠君思想没有灌输下去,人心还没有安定, 真正的大统的还没有完全确定,即使是商汤和周武王这样的圣君也不能左右,何况后代不是创业之主,我赞同的王夫之的观点,新朝鼎立,历史上开国太子所处的时代距离开国并不遥远,王室实力派大有人在,他们看到了最高统治巨大的权力诱惑,加之有实力,所以开国太子基本得不到善终。
从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起,中国又经历了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七个大一统王朝,中间还穿插了很多地方独立势力或偏安一隅的小王国。确如题目所说,开国太子继位都比较坎坷,且很多开国太子无法继位。
一、开国之初,天下初定,此时,为推翻前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士们迅速变成横行不法的骄兵悍将,成为阻碍新朝发展的政治祸害,皇权与相权的争斗,皇帝对手下开国将帅权利的剥夺,这一过程有时候相当激烈,甚至是你死我活。太子作为未来的储君,王朝重要的一支势力,难免在这场争斗中卷入其中,甚至成为牺牲品。如果太子没有站好队伍,或为了个人利益选择了不当的措施,比如私交大臣,威胁在位皇帝的统治,可能就容易被废。
二、新朝建立时,依靠武力争夺或政变取得政权,建立正统还需时日,也就是说,君权神授这一说法还没有得到天下的广泛认可。在皇室内部,开国皇帝众多的皇子们也不会一下认同。他们会认为,继承大位的并非只是太子,只要自身能力得到肯定,也可以继承。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当他作为秦王时,功劳却超过了太子李建成,并在南征北战中发展了自己的庞大势力,最终成为李建成继位尾大不掉的障碍,并酿成了惨烈的宫庭政变“玄武门之变”。
三、开国皇帝大多体力充沛、精力旺盛、寿命较长。作为开国皇帝,他们大多数经历了无数南征北战或者各种政治斗争,没有强健的体魄是无法胜任的,所以大部分人寿命都较长,很多人都活过70岁,这在古代医学水平较低时,算是高寿了。皇帝寿命长自然容易熬死太子,很多开国太子没等到继续就先死了,比如说明开国太子朱标,虽然朱元璋对他无比信任,他也很有能力,可朱元璋还在,朱标就去逝了。
四、开国皇帝由于身体好,也没有近亲结婚,且皇子们大多参与了王朝建立过程,所以开国太子的兄弟们都很强,他们个个都有继位的能力和野心,也为开国太子顺利继位增加了难度。到了后面几代,皇帝婚姻大多为了亲上加亲,生了一堆不中用的儿子,且这些皇子在深宫长大,能力十分有限,能选出一个当太子就不错了,其它的皇子大多醉生梦死,反倒无意于辛苦的帝王生涯。
首先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一般情况下性格都是比较刚毅的,而且大多都是有过行伍经历的,比如朱元璋,赵匡胤,所以开国皇帝身体基本上都比较健康,比较长寿,然而皇帝就像他们的自称一样,认为自己是寡人性格多猜疑,自然而然开国太子压力会比较大,又因为开国皇帝寿命较长,所以开国太子在长期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心情自然不会太好再加上古代人平均寿命较短,所以很多开国太子都死在开国皇帝前面,其次,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寿命一长年龄比较大之后就会变得多疑,糊涂,也会比较任性,所以也有很多太子因为开国皇帝多疑而被杀,所以也就造成了开国太子不得善终的局面。最后,别说开国太子,基本上身为嫡长子的太子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因为皇帝妃子比较多自然儿子也就比较多,又有哪一个不想坐在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呢,只要皇帝的心思一动摇自然就会有无数种说法传进皇帝的耳朵里,三人成虎,时间一久皇帝和太子之间就会有隔阂。当然,太子也就不会有好下场了。
太子一般都是开国皇帝的长子,历朝历代开国皇帝都是在中年或者年龄再大时候才建立政权,这个时候,其他皇子也长大了,也会参与到夺权里面,就会出现各种针对太子的陷阱,太子毕竟是人就会有缺陷被针对,就会犯错。另一方面,是开国皇帝步入晚年时候,太子也不小了,有的焦急继位会犯错,有的早逝。第三个因素就是开国皇帝年老后的昏招,有的听信宠臣忌惮太子,逼太子造反再杀掉;有的因为宠爱妃子要立妃子儿子为帝。
是这样吗?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太子刘盈,在刘邦死后继位,是为汉孝惠帝。虽然刘邦生前动过易储的念头,见到商山四皓后就打消了。皇子争位屡见不鲜,相比之下,刘盈的继位之路谈不上“不顺利”,争得头破血流的、比他残酷的有的是!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太子倒是没能继位,但那是他为了自保主动请求被废,闹的刘秀很愧疚,所以结局非常好,起码是“善终”。
曹操选太子的时候犹豫过,可当他决心立曹丕为太子后,便不遗余力地支持他,曹丕继位非常顺利。
司马炎的太子司马衷是个白痴,即使这样的先天条件,还是顺利继位了。虽然最后横死在皇位上,可横死在皇位上的皇帝多了,不足为奇。
司马睿的太子司马绍顺利继位,病逝,不能算“不得善终”,非算的话,病死的皇帝多了,“不得善终”的就不只“开国太子”了。
隋、唐的开国太子没能继位、不得善终。
赵匡胤没立太子。
赵构没儿子,认了个儿子当太子,继位了,宋孝宗算是“善终吧”?
铁木真立的就是窝阔台,窝阔台继位了,喝酒喝死的,算“不得善终”吗?
朱标没能继位,那是因为他死的早,不死的话百分百继位,从朱元璋传位嫡孙就能看出来。
努尔哈赤没立太子。
综上来看,问题里说的情况不能说是“基本上都……”,一半都不到!
开国的皇帝打下天下之前,几乎无人知道他的儿子会成为太子,导致当他成为开国太子时,基本上很少会有自己有实力的班底,没有成为相关的利益集团。同时开国皇帝在建立国家时自己的影响力太大了,几乎没有可以制衡他的人,导致开国的太子很少有有权力重的大臣权力跟随,开国皇帝还会在自己的帝国稳定后进行大规模的消权,开国功臣自保还来不及,怎么会和太子联系密切,这实属找死的行为。后世皇帝挑选太子受礼法,太子母族,大臣的影响太大,太子一旦确立就很难被废了。但是前太子得到善终的也不多,会被新帝深深忌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