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施琅是不是大汉奸一直有争议。

建国以后,主流媒体出于国家统一的考虑,大力宣扬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与之敌对的施琅,自然被刻画为反派大BOSS,汉奸百分百。

而对面的GMD,自比中原陆沉的南明政权,以正统自居,自然也把施琅刻画成卖主求荣的大汉奸。MJD上台后,又基于本土意识把施琅刻画成入侵者,也以负面评价为主。

施琅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历史研究的深入,施琅隐隐有翻身的意思。

施琅究竟是不是汉奸,要看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来衡量他。

如果用皇权社会正统观念: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来套,施琅的确是汉奸。

作为大明朝的臣子,国姓爷的属下,竟然因为个人性命荣辱投降异族,必须是汉奸,吴三桂就是前车之鉴。

但站在施琅个人的角度,他并没有做错什么,虽然有历史记载郑成功认为他飞扬跋扈,且擅杀大臣曾德,但施琅的确没有谋反之意。

郑成功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抓捕施琅,施琅逃之夭夭,于情于理都是基于求生的无奈之举,难道眼看不白之冤,却引颈就戮,才算忠义?

忠义的代价太大,不要也罢!

用今天的话说:迟来的忠义不是忠义!

施琅反水后,要想活命,只能投降清朝。与其说是他是汉奸,不如说官逼民反,汉奸是被逼出来的。

投降后的施琅开始并不得志,此时顺治刚刚亲政,重心都在中原经略,台湾问题被满清大臣认为是疥癣之疾,束之高阁。

一晃十年过去,施琅等来了机会。

1662年(康熙元年),施琅升任为福建水师提督,在福建练兵,为解放台湾做准备,但就在施琅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却再次受到鳌拜等人排挤,水师被裁撤,他也被留京宿卫。

直到十三年后,“三藩”被彻底平定,施琅才算等到真正的机会。

说不好听的,辛亏身体好,施琅要是熬不住,早早死了,也没有这么多争议。

1683年,施琅亲自督军进攻台湾,郑家王朝经过一番内斗,早已混乱不堪,那个被韦小宝抢去老婆,收拾的人不人鬼不鬼的郑克塽率众投降。

等了二十余年才报仇雪恨的施琅却并没有落井下石,他在受降后第一件事是去拜祭杀父仇人郑成功,并眼含热泪的高度评价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

施琅究竟是真心还是假意,无从知晓,但他这样做却在极短时间内收复了台湾人心,大家不但不骂他是汉奸,还称赞他胸襟宽广,能以大局为重,比伍子胥都强。

施琅前半生的表现与吴三桂的确有些类似,为了活命不得不背叛东家,但后半生两人的做法却天壤之别,吴三桂的仇家是李自成,并非明王室,但他为了取悦满清,不惜勒死永历皇帝,事后又自立为王,起兵反叛,一副投机者嘴脸,无论何年何月,汉奸的罪名都洗不白。

施琅解放台湾虽有个人原因,但他以大义为先,以国家统一为重,在得手后并没有大肆杀戮,公报私仇,单这一点就远远超过吴三桂,而他个人,也跳出了民族争斗的时代范畴。

从这个角度来说,施琅不能算是汉奸。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最佳贡献者
2

施琅是清初著名的军事家,收复台湾的功臣。施琅的历史定位挺矛盾,他原是明朝将领投降了清朝,不久又成为郑成功手下年轻知兵的骁将,后来和郑成功反目投降清朝,率领清朝水师收复台湾维护了中国的统一,施琅的历史功绩是第一的。施琅(1621一1696)是福建泉州晋江人,施琅少年时代学文没有什么长进,他非常自信和老师学习各种兵法,无一不精。施琅十七岁时从军投到明朝总兵郑芝龙帐下,1644年(顺治3年)隨郑芝龙投降清朝,不久又成了郑成功得力助手,任先锋官骁勇善战。郑成功遇到重要军事行动都要和施琅商议。施琅年轻气傲曾杀掉郑氏旧曾得。郑成功认为他有反心将他拘押,施琅后来逃回大陆,郑成功将他的父杀和兄弟杀死。施琅投降清朝后受到重用任同安总兵之职,又在北京任职十三年。施琅数次上书清庭要收受台湾地区。1682年(康熙22年)施琅任福建水师提督负责收复台湾的战争。六月,清朝水师在澎湖海面同郑军水师展开激战,清朝占领澎湖地区,郑军一万多人,俘虏5000多人,守将刘国轩逃回台湾。施琅善待郑军俘虏稳定民心,又建议清朝"颁赦招抚”台湾郑氏,准备和平统一台湾维护国家统一。康熙皇帝同意招抚政策,台湾的郑克爽刘国轩等人在守台无望的情况下投降清朝。施琅又上书清朝派兵驻守台湾,施琅六十三岁高龄跨海征战亲冒矢石收回宝岛台湾对中华民族做出重大贡献。由于立场不同,历史上对施琅评价褒贬不一,台湾地区史观视郑氏为正统,施琅因和郑氏有仇,引清军攻台把他看成武子胥式人物,全盘否定。从祖国统一立场看施琅应该算是民族功臣。





3

感谢邀请。

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是不是汉奸,需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要看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对历史的作用。

满清进关以后,朝代更新,施琅依附于台湾郑经朝庭,在福建沿海组织抗清活动,后归附清庭,并率军剿灭了郑经朝庭,使台湾回到了大陆的怀抱。

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认为,施琅作为汉人,却投降满清,帮他的主子消灭汉人政权,是典型的汉奸卖国贼行为,与吴三桂、洪承畴等国贼一样,都将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清朝政权建立以后,逐步消灭了割据势力,使国家得到了空前的统一,施琅征服台湾,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完成的,因此他有很大的历史作用。

4

施琅是汉奸。这是无法洗白的。

但是,凡事要一分为二来看。施琅帮助异族消灭了最大的一股汉族割据力量,使满清最终完成了对汉族的完全征服,从民族感情上来说,任何一个汉族人都是无法接受的。

但明郑小朝廷当时已经腐朽不堪,冯锡范为了自己的利益,迫害同为“明郑三杰”的陈永华、刘国轩,昧于大体而喜弄权,全不把军国大事放于心上。郑经死后,台湾政事日非,大有自取灭亡的趋势。

施琅顺历史大势而为,攻占台湾,是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如果台湾问题一直悬而不决,等到清朝中后期,即使清廷有心解决台湾问题也不可得了。届时,西方列强介入东亚,那么台湾将绝非中国之地。

施琅军事上,尤其是水军方面是天才,但他做人绝对是有问题的。擅杀郑成功旧将,并且是在郑成功明令不可杀之后将曾德杀死,极大地激怒了郑成功。郑成功将其逮捕后又弃家人不顾,决然降清,最后使事态失控。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郑成功绝非施琅的明主。郑成功对施琅即无法人尽其才,又无法善抚其心。而最终将一员虎将逼走,最终自己一手建立的政权就毁在了被自己逼走的这个人手上。

施琅因个人私怨置民族大义于不顾,这是万世都洗不白的污点。至于他和郑成功的恩怨,只能说是君臣俱失。

5

其实说这种观点的人想问题太极端了。

施琅曾是明朝将领,之后两度降清,康熙年间施琅配合姚启圣制定平台攻略成功收复台湾,奠定了清朝国土的完整。

之所以被人说是汉奸是因为有些人认为施琅背叛了明朝投降了清朝,并帮助满清攻打郑成功的后代,既背叛了国家又背叛了主子。

可是想过没有投降康熙有什么错?康熙作为满清最开明最有功绩的君主,难道不跟随这样开明的君主而跟着分裂台湾自立为王的郑氏?没有康熙的平台政策现在的台湾估计早就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了。

其次为何施琅投降满清?在没有犯错的情况下郑氏一家以疑心杀了施琅全家,全家都被郑氏杀了还继续效忠除非他脑子有病。

郑成功是英雄,我也认可,可是这和他后代有什么关系?分裂台湾自立为王本就是民族的罪人,郑成功的后台做法和蒋介石有何区别?难道说蒋介石是民族英雄?没有蒋介石的历史原因,中国至于费尽心思想将台湾收回祖国的怀抱吗?

人无完人,施琅也有污点,当初为了夺取姚启圣的平台功绩,伙同明珠栽赃陷害姚启圣致姚启圣悲愤逝世。但要说大汉奸就不敢苟同了。

6

现在还没有出现施琅,统一台湾希望下一个施琅早点出现。

7

施琅是不是汉奸我们要看从什么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如果单单从帮助满清灭了台湾的汉人政权,表面上可以说是。毕竟这个看法是站在汉人的角度去说的,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我们会发现并不能这么简单的去定义一个人。

首先我们来看施琅当时为什么要投降清朝。施琅原本是郑芝龙和郑成功的部下,曾经跟随郑芝龙投降清朝,后来又成为郑成功手下抗击清朝的得力干将。后来因为一系列政治决策方面与郑成功产生分歧而矛盾渐深,后来两人之间的矛盾终于爆发,郑成功把施琅一家抓了起来,施琅设计逃脱,家人被郑成功所杀,施琅无奈投降清朝,被康熙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为攻打台湾做好准备。

那么问题来了,施琅投靠清朝是汉奸吗?在本人看来不是。只是从这个政权投靠另一个政权而已,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清朝只是异族入侵,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入侵。首先我们要清楚当时女真是属于大明统治,大明在满洲也设有管辖机构,也就是建州卫。这样一分析我们就知道满洲原本属于大明的版图。只是满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虽然努尔哈赤起兵建立了清朝,但毕竟是在明朝的版图上建立起来的军事政权,不过是一个地方政权而已。虽然改金为清,但明朝至崇祯吊死煤山都没有承认清朝是一个国家。所以在当时看来清政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只是一个地方政权而已。只是入主中原后取代了明朝成为中国唯一合法的主要政权之一,说白了清朝统治中国只是一个民族政权取代另一个民主政权而已,属于中国正常的改朝换代。如果有人说清朝在中国统治两三百年都不属于中国的合法政权,那也实在说不过去。

所以本人认为施琅投降清朝不属于汉奸,只不过是为中国的另一个政权服务而已,而施琅攻下台湾是维护了祖国统一是有功劳的。

大家如果有不同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8

世间本无汉奸,只有胜者王侯败者贼的道理。清朝胜利,没有人说投清者是汉奸,如果国民党胜利,会挖好多共产党员定成汉奸,如果日本人胜利,那就没有汉奸一说。

在世事动荡之时,人们对前途的看法和对理想的执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胜者光宗耀祖,封妻荫子,流芳百世。不幸落败,流寇逃亡,妻离子散,遗臭万年。

9

跟吴三桂、洪承畴还差很多。

10

人心不古,各有忠心。忧忧往事,谁能说的清。谢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