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水平,我们来探讨一下。满清有十二帝: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从阶段分,天天顺是兴起,康雍乾代表强盛,嘉道咸时期衰落,到同光宣走向灭亡。

一个王朝被推翻那肯定是内力、外力即各种势力博弈的结果。那我们就看看晚清的中国都有哪些势力,毫无疑问有这几股主要力量:满蒙亲贵、北洋军阀、立宪派和革命党。

满蒙亲贵以慈禧、奕劻和载醇等为代表,他们落后、顽固又守旧,入关两百多年以来,八旗子弟过惯了不劳而获、奢靡安逸的生活,人都变得不思进取且平庸无能。即使如此德不配位的情况下,这些人还妄想抓住权利不放,推行的君主立宪政策名不副实,进展缓慢。

当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让华夏民族不断遭受屈辱的时候,统治阶级腐朽不堪的本质彻底暴露出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乘势而起,他们喊出了明太祖朱元璋提出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革命党和清庭势不两立。

北洋军阀的老大就是袁世凯,满清编练新军共十四镇20万人,最精锐的北洋军就占六镇8万人,而且从师长到排长都是袁所提拔,只听命于袁大头,可以说袁世凯是中国最大的实力派。所以朝廷时刻提防着他,杀又不敢杀,就把他赶回老家项城,袁世凯就在项城遥控北洋军,伺机而动,有朝一日去实现他的野心。

最后讲讲立宪派,主要人物是曾经帮助光绪发动戊戌变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戊戌变法是第一次给了满清朝廷延续下去的理由和机会,它的失败让立宪派大受挫折。日俄战争结束后,五大臣出洋带回来一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政策,没有议会,未有责任内阁的君主立宪大饼着实让立宪派吃不消,他们非常失望。

因此,这个满蒙贵族的朝廷把中国的几股势力都得罪了个遍,最后只有敌人而没有盟友,只待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它就会被推翻。

最佳贡献者
2

大清王朝是如何从根源上走向衰亡的?

引入:女真族努尔哈赤在1616年建立大金,史称后金(为了与北宋时期的金国区分开,完颜打骨打建立的金国,称为前金),完成并巩固了女真各部的统一。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1635年将女真族改名为满洲族,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完成了东北地区的统一,1644年,顺治帝时期,在吴三桂的投降下,清军大举入关,之后将李自成从北京赶走,完成了对全国的统治,顺治帝之后,清朝又经历了九位皇帝的统治,大清王朝总共十二位帝王,分别是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颙琰(嘉庆)、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载湉(光绪)、溥仪(宣统),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从皇太极时开始算,大清王朝历时276年。


那么清朝在后期遇到了哪些危机加剧了他的灭亡呢?

一、社会危机:人口增长导致政局不稳

十九世纪清朝所面临的大问题就是人口过快增长。由于康熙到乾隆时期,国家重视农业的发展,还将农业定为“国之大计”,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兴修水利,加上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的推广,使国家养活更多的人成为可能,这些措施使国家经济得以快速恢复和发展,当时社会相对比较安定,于是人口大量增长,保守估计从清朝初年的4200多万人,到乾隆末年达到3亿,在清朝后期人口甚至高达4.5亿。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人口增长带来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人地矛盾突出,当时虽然有垦荒政策,但耕地面积的增加却很缓慢,从顺治末年至乾隆末年,大约140年间,耕地面积从5亿亩增至大约9亿亩,耕地的增长远远落后于人口的增长,再加上土地兼并日益剧烈,地少人多,无田可耕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如乾隆末年,平均每人只有3亩耕地,到了道光时,人口继续增加,耕地却没有增加,每人平均耕地只有2.25亩。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人地矛盾呢?清政府想的一个方法就是向城市转移劳动力,增加工作机会。由于大清王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家对外贸易发展欠缺,商业经济紧缩,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相继打开中国国门倾销工业商品,破坏了中国的小农经济和商品经济,更让就业紧张的人们雪上加霜,大量的赔款也同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此外还有贪官污吏的压榨,民生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就会形成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会产生民变,大家熟知的有天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还有早期白莲教之乱的发生,镇压叛乱所花的费用是非常高昂的,为了镇压白莲教,清政府最后估计共花了1.2亿两,造成国家财政压力极大,这些内乱加快了清朝走向崩溃的边缘。

二、政治危机:权力监督和执行力不到位

除了人口和内乱问题外,还有与朝代衰落相关的问题,就是统治者意志力薄弱和对臣下监督的缺位,导致政治腐败。比如嘉庆和道光皇帝在关键时刻都不够果断,说明具有优柔寡断的性格,在面对严重危机时表现得惊慌失措,嘉庆当时面对的问题就是和珅的贪污腐败,和珅聪明、有野心,且贪婪无比估计在封建社会时代上没有一个人物能像他那样,能一致地被大家熟知和尽情批判,和珅彻底地把乾隆对他的宠幸转化为金银财宝,也就是权力变现,直至被查抄前,和珅个人资产据说有8亿两白银之多,超过他当政期间国家税收的一半,“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和珅通过对皇帝的掌握,在周围笼络了一大批官吏,在各地方精心安排有系统地贪污,当时大多官员的任命,都得先向和珅的党羽们找关系意思意思,很明显大多官员花时间专营如何巴结上司,能办实事的人越来越少,政府部门就会出现窝工怠政的现象,整个官僚系统深受和珅贪污风气的影响。于是嘉庆面临了进退两难的局面,是该彻底打老虎拍苍蝇进行全面整顿,还是勉强接受事实,只惩治一些代表性的高官杀鸡儆猴,而将一般官员深刻教育后释放。他选择了后者,嘉庆没有魄力去整顿吏治,就是统治者手段不够强硬的一个体现,也为大清的逐渐衰落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三、经济危机:货币问题引发财政危机

到鸦片战争前,清朝的货币问题已到了山重水尽的地步,一千文铜钱能够兑换一两银子,都是由政府强制执行的,说明白银外流问题越来越明显,白银的短缺,物以稀为贵,使白银变得越来越值钱,到1846年鸦片战争后甚至出现过一千八百文铜钱兑换一两银子的情况,这个趋势是由于大清与外国的贸易差额转变所造成,也就是因为外国大量工业商品输入中国,加上毒品鸦片的大量输入,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从十六到十八世纪,拥有繁荣商业经济的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白银输入者,到中国大门被打开后,白银供应流动突然地反转,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出现了逆差,在最严重的十九世纪40-50年代,每年的平均白银外流超过一千七百万元,白银的大量外流造成了兑换率的大变动,最后引起货币系统的混乱,于是在道光年间出现了经济萧条现象,因为铜钱贬值,引发了信用危机,造成了许多钱庄倒闭,产生不久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制造业生产下降,进一步使许多工人失业,钱不值钱,也使农村的小地主的赋税负担变重,许多人因此失去了田地,大地主、官僚贵族们趁机兼并土地,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动乱,从而出现了蝴蝶效应,清政府赋税大量减少,政府的支出不足,基础建设常年失修,遇到灾年时国家救助难以及时到达,各级层工作人员的实际收入减少,他们不得不进行贪污来维持生计,用于国防的经费开支不足,在最需要应对内乱外患时,导致军队的战斗力低下,士气不振,武器常年不更新,在面对辛亥革命局势时更是捉襟见肘,由于太依赖于袁世凯的新军力量,才让他有机可乘,攫取国家权柄,十九世纪40年代的经济萧条,致使大清王朝迈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结语:其实清朝的衰落,首先是从自身各方面逐渐腐烂的,辛亥革命的发生只是加剧了大清的灭亡而已.袁世凯得以掌权,辛亥革命能够成功,都与清朝的虚弱紧密相关,革命爆发后,北洋新军统领袁世凯为保实权,同孙中山达成南北议和,国民政府同意如果袁世凯将清帝逼退位,结束清朝的统治,就把大总统的位置让与他,袁世凯确实也这么做了,他把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优待条例》转给清朝统治者,要求清政府立即同意共和,不然就率领新军攻入北京城作为威胁,清政府衡量自己的实力后,最终在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接受条件,正式退位,于是大清王朝至此结束。

3

乾隆晚期的白莲教、天理教起义削弱了清朝对全国的控制,清朝为平定叛乱产生的巨额军费,从而陷入了财政危机。即使有和珅的充公财产,也补不齐这个窟窿。

鸦片战争暴露了清朝的虚弱,战后的割地赔款,加重了原本就有很大土客矛盾的两广地区的民间矛盾,爆发了持续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起义。

太平天国消灭了清朝的八旗军主力,促成了汉人军事贵族的崛起。随后开展的洋务运动,又使得地方督抚们掌握了经济实力。在东南互保事件中,清朝已经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了。

清朝内部对预备立宪的态度不一,引发了对清廷报有一线希望的立宪派的倒戈,革命党开始坐大,频繁发动起义。

清王朝内部权力争斗,最后摄政王载沣权谋比慈禧不知道差多少,权利落在了袁世凯手中。袁世凯主导了南北和谈,同时逼迫清帝逊位。

清朝当真是生死两太后,存亡两摄政。

清朝最终被推翻,这样一个极端的君主专制制度下的统治机构,是仁人志士长达近百年不停的起义、反抗,才最终让这个禁锢了社会生产力和创造力的封建王朝寿终正寝。

4

太平天国消灭了清朝的八旗军主力,促成了汉人军事贵族的崛起。随后开展的洋务运动,又使得地方督抚们掌握了经济实力。后来,在东南互保事件中,清朝已经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了。地方割据之势己成。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乘势而起,他们喊出了明太祖朱元璋提出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等于自废授官权,从此,知识分子与清廷离心离德。

满清编练新军共十四镇20万人,最精锐的北洋军就占六镇8万人,只听命于袁世凯。载沣将袁世凯开缺回原籍,彻底的将袁世凯推向对立面。

没有议会,没有责任内阁的君主立宪,让立宪派非常失望。

因此,清廷将中国的几股势力都得罪了个遍,只待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它就会被推翻。


5

1840年来,清政府两次鸦片战争战败,中法战争不败而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惨败,被迫开放门户,西方先进的思想、制度和技术开始影响国人,内部历经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还有几次天灾,统治集团对外的软弱妥协也招致国人不满,统治根基严重动摇。

清政府在内部进步官员的争取下,打出预备立宪的旗号,宣称要在20年内实现君主立宪,但是阻力重重,最终只搞出一个大部分成员为皇族的“皇族内阁”。后来为了保护对铁路的自主权,在四川又发生了浩大的保路运动。清政府不得人心。

最终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随后各省相继爆发革命,宣布独立,巨大呼声下清政府被迫启用袁世凯去镇压革命军,实际上朝廷大权完全由袁世凯把握,整个清政府名存实亡。革命党方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由于实力不足,不得不向袁世凯妥协。

南北谈判中,南京方面提出若袁世凯使清帝退位,可以保举他为大总统。于是袁世凯经过劝说(没有传说中逼宫那么夸张…),使溥仪(当时是孩子,太后以他的口吻)下诏退位。

清朝是从1936年开始,毁于1912年

拓展资料: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一片石之战后,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趁势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政治上推行首崇满洲、圈地投充、文字狱等,军事上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20年间逐步掌控全国。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封建专制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清朝灭亡后复辟势力一直存在,例如张勋复辟和伪满洲国,二战末期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伪满洲国彻底灭亡。

6

在中国古代所有的王朝中,清朝无疑是最特殊的一个朝代。清朝既没有毁于农民起义,也没有毁于外族入侵,更没有毁于王朝更迭。清朝的灭亡可以说是时代淘汰的产物。落后的文明被先进的文明所取代。满清王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的退位,可以说是十分平和的。他的退位是守旧势力和新兴势力妥协的结果。武昌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它既是辛亥革命的开端,也是中国走向共和的开端。更是满清王朝灭亡的开端。

在武昌起义之前,事实上当起整个中国内部各种社会矛盾问题冲突的人非常剧烈。由于满清政权的腐朽无能,导致中国近代时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耻辱。人民对于满清政权越发的不满,而满清政权依旧没有任何改变。他们还幻想着统治奴役人民。这也导致了人民开始不断的反抗满清的封建腐朽制度。革命起义之火已成星星燎原之势。在慈禧和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后,满清也提出了立宪改革,但满清的立宪改革完全就是拐着弯的加强皇权,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君主立宪制。因此革命党开始正式对满清王朝失望,两者之间的冲突眼看着就要爆发了。

也在那段时期,满清王朝把南方四省铁路收归国有后,又卖给了外国人。因此爆发了保路运动。此时革命党在各地号召百姓反抗满清卖国,反抗列强殖民中国。因此双方之间爆发了大规模冲突。武昌起义的先行者就是四川荣县第一个宣布脱离满清王朝,在此之后革命党策划的武昌起义爆发。

武昌起义爆发后,满清朝廷开始镇压起义军。但满清的主力北洋军却因为袁世凯的原因裹足不前。满清为了平叛,不得已答应了袁世凯组建内阁由他全权掌握军队平叛的要求。袁世凯掌权后开始和起义军死磕了起来。虽然双方打得很凶,但不管袁世凯还是孙中山都明白,再打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孙中山许诺如果袁世凯能让溥仪退位,那么就支持他担任大总统。袁世凯大喜过望之后,就开始逼迫溥仪退位。最终在袁世凯帮助溥仪等满清皇室获得一系列好处之后,溥仪在1912年退位,清朝正式灭亡。

虽然在1912年溥仪已经退位,而满清已经灭亡了。但当时溥仪依旧居住在紫禁城内,忠于满清的收回来依然实力强大。就连袁世凯这个大总统对于溥仪也依旧礼遇有加,甚至言听计从。满清虽然以灭,但声威犹在。直到冯玉祥发动北京城政变,把溥仪彻底赶出紫禁城后,满清的影响力才逐渐衰弱,直至消失于无形之中。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7

提问这个问题很有意义,清朝自1636一1912年统治了276年,一共出现过12位皇帝,全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人最后毀在慈禧太后和她儿子溥仪手上。

晚清年间革命党人发动的辛亥革命全国范围内一起行动,首先是革命党人民发动的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直接作导火索其使全部省份宣布独立,清朝的二百几年历史从此被推翻了。

8

革命思潮的蔓延,袁世凯新军的强大,孙中山同盟会的促进

9

清朝是怎么被推翻的?我们国人总有一种思维,对于走路摔跤的小孩从来不责怪。拼命的怪路不平,或许按照这样的逻辑思维肯定是怪各种教派,太平天国,西方联军以及刁民太多等等。所有的原因都会推给外在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怪这些原因导致清朝政府被推翻。

而哲学逻辑推导出的正确答案是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并且是敌人的帮手。并且已经证明这个推导是正确的。那么顺着这个思路去理解的话,清朝是被清朝自己的政府所推翻的。略一思索也确实非常有哲理。八旗子弟不用工作却享受各种特权,刚建立大清朝的时候百姓不知也没有怨言。但是这些八旗子弟都是纨绔公子还欺压百姓就是人民的公敌了。然后政府的腐败,“十万雪花银”可是真金白银呀。老白姓被盘剥的已经到生无可恋的份上了。等死不如战死,对于这样的政府还能有什么指望?唯一的想法就是推翻后从来。外来侵略从表面看是列强无理加贪婪。其实实质是一个腐败的军队根本无力与对方对抗。贪腐的军队高官显贵与列强达成协议自己过着受保护的奢侈生活而无民族大义。人民生灵涂炭国家平穷极弱而这些所谓的官僚根本就无“国家”这样的概念。这都是清朝被推翻的主要原因。真是应了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自己帮助敌人增加推翻自己政府的动力。

从表面看起来是被辛亥革命推翻的清朝政府其核心实质是被清朝政府所推翻。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只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才能得到人民拥护,人民爱戴永世永存的!

10

首先要先说明一点,任何国家和王朝的灭亡都是自己把自己玩死的,外部只是推动和加快了进程!

要干倒清朝的主要有这么几个势力:1、农民军就是太平天国。2、帝国主义列强。3、革命党就同盟会那一群人。

要保护和维持清朝统治的有哪些势力:1、满清八旗和蒙古八旗。2、帝国主义列强。3、北洋军阀。

分析一下就清楚了,开始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的腐败暴露无疑,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清政府拿出八路军的韧劲,英法联军根本别想活着离开中国!然后就是清政府的国家军事被彻底打垮,同时经过多年的安逸生活,满清八旗的实力也充分暴露了。同时由于多年的残酷剥削,农民军有了庞大的群众基础,此时发现满清八旗的软弱,于是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了!满清无奈然后开始扶植绿营等地方军事力量与之对抗!太平天国失败后,地方势力搞出了北洋军,此时的北洋军是支持满清的统治,帝国列强也是支持清朝统治的,因为此时的列强是以英国为首,其余列强是无法与英国抗衡!所以有一个听话的政府是非常有必要的!

再后来就是一个关键,就是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才是真正压死满清着头瘦死的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甲午战争在现在来看无论从哪看,满清都不会输的,先说说海战,什么炮弹掺沙子,指挥不利等等吧!打输了!但是陆战呢?当时论陆军,日本差满清好几条街!还有一点,日本的这点家当全是贷款代来的!只要不投降!不用打,日本自己就破产了!自己就把自己饿死了!但是结果是满清投降了!然后日本站起来了!然后列强的各自在华找到了代理势力!此时一个统一的清政府就不利于多个列强的利益,此时的列强开始调转枪口开始主张推翻满清!北洋军阀通过甲午战争,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势力,并逐渐摆脱满清的管理和约束!最后只剩下实力最弱的满清遗老遗少在努力维持着清政府,几乎所有的势力都转移到了清朝的对立面!

然后清朝就这么被推翻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