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历史吃瓜客,非常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三国志》记载董卓劫持汉天子西迁长安,同时逼迫居民一块前往,进而又放火焚烧、坚壁清野,洛阳成为一座仅剩废墟的空城。曹操追击董卓失败后,前去扬州募兵,等他回来后,十八路诸侯已经开始相互攻击。此时几乎没有人对一座空城感兴趣,只有孙坚一部进驻过洛阳,掩埋了一下皇陵,旋即退还鲁阳地区进而南下返回江东。
然后,在长安董卓被王允、吕布杀死,李傕、郭汜等西凉军在贾诩的建议下卷土重来。王允被诛,吕布逃跑后,李郭失和互斗,一个劫天子,一个劫公卿。汉献帝等被释放后,由董承、杨奉和韩暹等护送东渡。此时只有驻扎在野王(今沁阳地区)的张扬在路上供奉粮食,而洛阳当地并没有行政或军事官员。
接着,先是张杨主动提出退还野王,杨奉也到了梁地(今商丘睢阳地区)驻扎,这样洛阳只剩了韩暹这一股军事力量。曹操大军到来以后,韩暹不能相融,跑去和杨奉汇合。从此,洛阳属于曹操,开始远离战争并且稳定下来。
但是,董昭又马上力劝曹操迁汉献帝定都许昌,自己被任命为河南尹,开始治理洛阳周边地区。后来袁绍陈兵官渡停滞不前,曹操趁机进攻刘备,这个时候进行了人事调整,把董昭转为徐州牧,夏侯惇领河南尹。
最后,尽管洛阳远离了战争,但是曹魏集团连年征战,无力经营内政。直到曹丕称帝后,当年十二月决定由许昌迁都洛阳,才真正开始重建,恢复了往日气象。
综上所述,在洛阳城被董卓焚烧以后,诸侯中只有孙坚进驻过,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稳定下来。战乱期间,董昭、夏侯惇等主政过这里,但是对于建设显得有心无力。直到曹丕称帝后,也就是公元220年,洛阳又成为京都,才开始真正重建起来。